第一篇:两新组织规范化建设参考信息
广东廉江:健全“三项制度”,强化“两新”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2013年09月04日09: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充分发挥“两新”党组织在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发展的积极作用,今年来,广东廉江市在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的基础上,加大领导指导工作力度,健全三项工作制度,着实提升“两新”党建工作效能,不断加快“两新”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一、健全党建指导员配备制度,工作开展有方向。根据“两新”组织的实际情况,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健全向成立之初的“两新”党组织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工作机制,为促进规范化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一是坚持标准,选贤任能。该市按照“德才兼备、实事求是、服务基层、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选派条件、工作职责、考核管理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通过下派、任命、推荐等方式,从组织系统中选派一批素质强、懂业务、有责任的党建工作指导员。今年来,该市共派出了20名党员干部到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指导开展党建工作业务指导和“两新”党组织及示范点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康福医院、红星瓷厂等一批先进党支部。二是科学管理,确保实效。在选好指导员的基础上,针对“两新”组织的多变性和从业人员的流动性的特点,该市制定了党建工作指导员管理办法。建立了党建工作指导员月报制度,每个月由各基层党(工)委、党支部和党建指导员逐级上报相关情况,及时掌握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情况;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制度,每半年度召集一次派驻企业业主和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或座谈会,听取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汇报、业主的意见和要求,交流经验,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工作推进有动力。该市在制定《廉江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稳步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建设,进一步形成了责任明确、考核规范、评价科学、奖惩分明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评价体系。
一是实施绩效自评找差距。按照《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等要求,该市从今年5月份以来,积极组织 “两新”组织党建经费使用绩效自评工作。全市89个“两新”党组织围绕资金申报、建设目标、保障机制、经费管理、组织管理、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等内容认真进行自评,向社会发出900多份调查问卷、征集了一大批意见和建议、形成89份自评报告,找出了问题和不足。二是实行同步考核补不足。该市根据省、湛江市委有关精神,制定实施了《廉江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根据“围绕党建抓班子,抓好班子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分类量化制定党组织书记和党组织考核标准,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17条明细考核“两新”党组织书记;从政治素质好、队伍建设好、制度执行好、活动开展好、关系协调好;按照班子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开展、常规管理、影响力五个方面19条明细考核“两新”党组织,通过党组织书记和党组织同步考核,对照考核结果,针对不足,制定工作方案,及时完善、弥补工作缺漏。
三、健全经费保障制度,工作落实有成效。结合上级工作要求,该市在上级补助的基础上,实行党费补助一点、财政划拨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三个一点”的办法,确保“两新”党组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成效。
一是明确保障标准。对新建立的“两新”党组织,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按3000元标准拨付启动经费;根据党员实际数量,每名党员每年按400元的标准拨付活动经费;对党务工作者的津贴,按省、市、县(市、区)标准拨付,其中,全职党支部书记每人每月2000元、兼职党支部书记每人每月500元,全职党建工作指导员每人每月300、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每人每月100元。大大提高了“两新”组织加快健全党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目前,大部分“两新”党组织设立了办公场所,配备了班子,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二是严明支出范围。为确保“两新”经费落实到位,做到专款专用,该市对经费的使用范围、金额和用途,都做了统一规定,确保经费用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和组织活动开展、党员教育报刊、资料和设备订阅和购买,补助生活困难党员以及“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津贴等党建工作中。三是规范支出程序。对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的开支,该市实行严格的会计、出纳分设,明确规定经费的使用要由“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工)委组织委员、党组织关系所在的党(工)委负责人等共同审核、签字确认后方可开支。同时,对使用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定时定期进行明细公开,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切实防止虚报、冒领和套用经费的行为。(廉组)
为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泸定县结合全县“两新组织”现状,紧紧围绕“企业支持党建工作、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机制,实施“四抓”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和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
抓组织覆盖,搭建工作平台。为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该县坚持将 “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确定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和县民政局具体负责,每半年开展1次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调研活动,全面掌握了解“两新组织”数量、从业人员、党员人数、规模、企业收益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单独组建、联合共建等方式,对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及时组建党组织。目前,该县5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已全部组织建党组织,组建率达100%。在组建了党支部的非公企业,由县工会、团县委、妇联等单位积极跟进建立工会组织、团组织和妇联等,实现党团工青妇组织的全覆盖。
抓指导服务,促进规范管理。该县县委高度重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结合当前全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现状,组建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分别由县委统战部、工商联和县民政局具体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非公企业所在乡镇指派党建指导员指导其企业开展党组织工作,形成了县级带动、乡镇指导、企业配合的县、乡、企业“三级联动”模式,确保“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在指导服务工作中,依托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安排县委统战部党支部、县民政局党支部等对口联系“两新组织”党支部,定期不定期深入各非公企业广泛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开展党建业务指导,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指导建立党组织学习制度、党员联系企业普通员工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抓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针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实际情况,该县在党员发展计划指标上予以重点倾斜,保证“两新组织”发展党员不低于全县的10%,在党员培训上合理调整培训班次和培训时间。在非公企业中深化“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标兵”活动,扎实开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车间”创建活动,通过书记讲党课、标兵讲经验、党员讲标准、员工讲体会等方式,帮助企业党员职工增强本领、提高素质、开阔视野。各非公企业结合用工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和工种,依托该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载体,开展集个性化、专业化、差别化于一体的培训。目前,在泸定桥宾馆、二郎山水泥厂等24家非公企业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期,相互交流学习8次,培训各级各类人才200余人次。
抓载体创新,增添党建活力。坚持以创先争优、“三心一推进”、承诺践诺等活动为载体,着力增强企业党建活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深化开展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选树党员示范岗、示范车间、示范窗口,开展党员挂牌上岗、佩戴党徽亮明身份等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教育引导党员职工树形象、作表率,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开展先锋示范窗口(车间、班组)创建评选活动,命名了2名企业党员先锋岗和1个党建模范车间。在规模以上企业积极开展“与党同心、与员工贴心、与企业连心,推进加快发展”的“三心一推进”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组织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经常性走访、慰问和联系企业员工,教育引导企业员工特别是党员职工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进企业加快发展,着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双赢。党员职工围绕“促进企业发展、我该怎么做”为主题扎实开展公开承诺践诺活动,并将承诺内容公开上墙,接受社会监督,承诺上墙率达100%,为企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定稿)
“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
一、工作目标:
各级党(工)委要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作为近期一项重要的工作,8月30日前完成辖区内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工作。组建工作必须做到“六有”标准,即:有活动场地、有办公设备、有学习资料、有管理制度、有党务标识、有工作台账。
二、主要内容:
各级党(工)委按照“六有”标准建设“两新”组织党组织,具体要求如下:
(一)有活动阵地。设立“两新”组织党组织办公室。办公室场地必须达到10—15平方米,可单独设置,也可整合资源,实行“一室多用”。党组织负责人由管理人员担任并已有办公室的,党组织办公室可设在其原有办公室;党组织负责人由生产经营一线人员担任且无办公室的,党组织办公室可设在党员活动室。设立联合党组织的,可就近与其他“两新”组织、社区、协会等共用办公活动场所。
(二)有办公设备。要配备办公用品和办公桌、椅、文件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条件的
2、材料:根据实施情况选定。
3、效果:版面达到色彩鲜明、高雅大方、布置恰当、有视角冲击力。
4、内容:(1)党旗、入党誓词、党的宗旨、指导思想;(2)党员的权利;(3)党员的义务;(4)党支部书记、委员或党员风采(5)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工作职责;(6)党内有关制度;(7)党组织活动情况照片。
(二)各类资料建设标准
下列资料分类装订成册,落款党支部名称、盖章,分类存放。
1、党组织会议(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记录本;
2、党组织学习笔记本;
3、基本情况(单位情况、党员花名册、流动党员登记册);
4、发展党员记实台账(入党积极分子登记册);
5、党员党费收缴登记册;
6、上级党建文件册(县委、组织部、机关工委等文件);
第三篇:“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知识
“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包括:
1、标识规范。
每一个“两新”组织党组织都必须悬挂党旗和党组织名称标牌。党旗要悬挂于党员活动室内,党委可悬挂党徽。党旗党徽的使用要符合《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的规定。
党组织名称标牌是党组织的名称和建制的标志。党组织名称标牌可与“两新”组织单位名称标牌并挂,也可悬挂于党组织办公室门口。党组织名称标牌的内容要准确,使用规范的蒙汉两种文字。标牌规格视具体情况而定。
2、场所规范。
党组织活动场所是党的组织的有形载体,主要指党员活动室和党组织办公室。
党员活动室可单独设置,也可整合资源,实行“一室多用”,与“两新”组织内部的会议室、职工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共用。党员活动室除悬挂党旗外,要视情况悬挂党组织机构设置图、入党誓词、发展党员流程图及党组织活动方面的制度,开辟党务公开栏、宣传栏。有条件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应建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
党组织办公室既可单独设置,也可灵活设置。党组织负责人由管理人员担任并已有办公室的,党组织办公室可设在其原有办公室;党组织负责人由生产经营一线人员担任且无办公室的,党组织办公室可设在党员活动室。设立联合党组织的,可就近与其他“两新”组织、社区、嘎查村、协会等共用办公活动场所。党组织要配备办公用品和办公桌、文件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要积极为“两新”组织党组织配备“党建工作包”,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方便。“党建工作包”内的物品应包括党建工作常用的工具类书籍、入党培训教材光盘、党内文件制度汇编等。
3、活动规范。
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包括党的组织生活和主题实践活动。
党的组织生活是指由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召开的,以上党课、学习党内文件、汇报思想、总结报告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或会议,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单独召开的党内民主生活会。基层党组织要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支委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课)制度,按规定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和党委民主生活会,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和党组织负责人活动,保证党的组织生活健康有序开展。
主题实践活动是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两新”组织党组织要从有利于提升党员职工能力素质,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两新”组织和谐发展的目的出发,开展行之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要坚持围绕业务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灵活多样,务求实效的原则开展。要加大活动载体创新力度,深化“双扩双创”活动,努力扩大党组织的组建面、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实现创“五个好”党组织和“四个
优”个人的目标。要积极推行“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制”、“党员志愿者”、“党员活动日”等活动形式。
4、工作规范。
党组织的工作除党组织的活动外,还包括党组织设置、发展党员、党员管理教育监督、党费收缴管理、党组织换届以及党组织的日常工作等等。
党组织要认真执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结合“两新”组织实际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织负责人职责分工并抓好落实。要规范党组织设置程序,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做好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要明确党组织隶属关系。“两新”组织党组织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党组织根据其规模和建制,可隶属街道(乡镇)党工委(党委)、社区(嘎查村)党委(总支);党员人数较多、在本地区影响较大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可隶属旗县区“两新”组织党工委管理。律师、会计师、民办教育机构等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关系隶属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方式。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程序和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党员队伍质量。要加强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要加强对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要结合岗位技能提升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要结合岗位特点制定党员行为规范并做好落实和监督。要按规定做好党费收缴管理工作,强化党员责任意识,树立党员奉献精神。做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使广大职工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接受广大党员职工群众对制度执行情况和党组织工作的监督,实现党组织工作的规范。
5、资料规范。
党组织资料主要指党组织的各种文件、档案和活动记录。党组织要认真抓好党建工作档案建设和资料管理工作,做好各类会议和组织生活记录,做好各类表册的填写存档,做好各类资料的及时收集整理,做到记录真实、整理及时、保管完善。“两新”组织党组织要建立完整的基本档案资料“五簿七册”,即:党委或支委会议记录薄、党员大会记录薄、党员教育培训记录簿、组织生活会记录簿、党组织活动记录簿;党员花名册、入党积极分子花名册、流动党员登记册、组织生活考勤册、党费收缴册、好人好事登记册、党组织工作制度汇总册。要做到簿、册如实记载、分门别类归档保存。
党支部的组成
党支部的领导机关是支部党员大会,在党员大会闭会期间,党支部的领导机关是支部党员大会所选出的支部委员会,负责处理党支部的日常工作。
党的支部委员会委员的名额。党支部委员会的设置和职数,应根据支部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来确定,党员人数超过七名的,应设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不足七名的,只设书记一名,必要时可设副书记一名。支委人数不应超过或等于本支部正式党员的半数,一般以三至七人为宜。支部委员会一般应从基层单位的负责同志和党员骨干中选举产生。
支部委员会书记和委员的设立。一般设书记一人、副书记若干人,并根据支委名额的多少和
实际需要,酌情设组织委员、纪律检查委员、宣传委员、保密委员、保卫委员、青年委员、统战工作委员。党员少的支部,也可设三名支委(一般设正、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或不设支委会,只设正、副书记。支委名额少的支部,一个委员可以兼管几个委员的工作。
支部委员会的产生。党章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根据这一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经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后,应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不能采取由委员会协商分工的办法产生书记、副书记。
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期满后应按时改选。委员如有缺额,应当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及时补选。
第四篇:两新组织、平安建设
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工作委员会文件
华街委(2006)36 号
华阳路街道关于平安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根据长宁区委、区府转发的《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委关于“十一 五”期间“平安长宁”建设的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区委 七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按照前瞻性与可操 作性的原则,现提出贯彻落实“平安华阳”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以落实《纲要》精神为方向,围绕社区党工委、街道办事 处的整体工作目标,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深化“凝聚 力工程”建设为动力,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以加强基层基础 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不断保持人 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综合治理的较高满意率和较高的安全感水平,为社 区发展创造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二、工作目标
按照全区统一部署,我街道平安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打防 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立足新的高度,逐步建立起有针对性、有 效性和可操作性并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社区公共安全防范体系;以平安社区建设为重点,坚持保障物防、技防“硬包装”,不断强化人防参 与“软包装”,积极探索安全分级管理“精包装”,全面带动平安小区、平安单位的创建,推动社区平安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全区率先 实现“平安社区”创建目标.总体目标依托以下几个支撑点:实现一个核心目标,即建设“平安华阳”,营造一个以“政治稳定、治安安定、环境优美、群众满意”为标志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发挥两大自身优势,即华阳“凝聚力”工程建设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自身优势;坚持三条基本方针,即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以打促防;专群结合,以专带群,整合资源;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紧密协同的方针;完善四项保障机制,即组织领导机制、合作网格机制、广泛参与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五组任务体系,即矛盾预防和化解体系、刑事犯罪打击体系、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组织网格体系、社区公共安全体系.三、任务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1、完善矛盾源头控制的参与机制
首先要按照科学决策、民主治理、依法办事的要求,主动关心社 区发展的立项、规划,把与群众利益相关的诉求传递上去,建议职能部门在规划时充分考虑某项规划可能而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和维护稳定的成本,供决策时参考;主动参与职能部门召开的“听证会”,从源头上了解矛盾的焦点和影响面,着手配合做好矛盾的控制与化解.其次要全面掌握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防止因家庭困难而引发不稳定的因素,要与社会保障部门协同落实社会保障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减少和避免因家庭困难引发的矛盾激化,从源头上预防、控制不稳定事件.最后要按照“控制矛盾增量,减少矛盾存量”的要求,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动拆迁工作,既要帮助动迁公司向动迁居民阐明动迁政策,也要客观反映动迁居民的合理要求,尽可能地促使动拆迁双方协议安置,最大限度降低强制拆迁的百分比,体现街道配合动迁的平衡作用,从源头上减少因动拆迁而引发的新的上访户.2、完善基层矛盾纠纷预警机制
街道建立“社情民意气象站”,发挥治安信息员、楼组长、块长、社区单位、群众团体的作用,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把收集信息的触角深入到每个社区、每个行业,多渠道掌握矛盾纠纷信息.由居民区党组织及时收集相关信息,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向街道报告预警和化解工作信息.街道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化解方案,落实具体措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并将重点事件及时向上级汇报.对于工作失误而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应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3、完善调解工作机制
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信访代理工作室”的作用,坚持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相结合.要摸情况、建预案、讲政治、纠违法,依法行政,耐心工作.针对动拆迁历史遗留问题,确定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做到重大群体性上访、涉法上访案件有效控制、协同解决.同时建立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制度,每月排查一次,重要敏感时期每 10 天一次.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网络,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力争不出现民转刑案件,不因处置不当激化或扩大矛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4、完善矛盾化解社会参与机制 一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由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劳动仲裁机构、法律援助机构、法律志愿者、社区心理咨询室以及各类协会等多元主体组成的矛盾化解社会参与机制;二要建立信访听证会制度.针对一些情况复杂、久拖不决、涉及 面广的疑难积症,邀请一些社区法律专家、资深人士以及上访人的亲友共同配合,阐明法理,情理感化,增进沟通和理解,促使问题有效解决.三要依靠社区民事调解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到居民家中进行走访 谈心,及时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矛盾化解在基层,促进邻里团结、家庭和睦.(二)加大“严打”整治力度,保障社会安全稳定
1、始终保持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
针对华阳街道商区集中、人口流量大的特点,协同公安部门全力遏制“两抢”、入室盗窃、扒窃盗车、马路诈骗等案件的多发态势,“稳、准、狠”地打击有组织犯罪、涉黑涉恶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严重经济犯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活动,重点整治中山公园商圈附近的治安环境,使得社区刑案得到有效遏制,总量升幅逐步“降位”.2、坚决打击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
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积极制止与防范邪教人员上京闹访、聚众滋事、拉横幅、张贴投递反动宣传品以及“法轮功”有线插播事件等违法犯罪行为.对重点对象加强防控和教育转化工作,巩固转化成果.3、不断完善分析研判制度 按照区“五个一”有关通报内容,深入研究自身实际,认真制订解决措施,建立健全实时预警通报、犯罪动向播报、治安走势分析等社会治安形势综合分级研析制度和对治安复杂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定期排查制度,对重大治安问题实施重点整治,并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街道综治办、派出所与责任区刑队等部门定期召开治安联席会议,深入分析、研判地区治安稳定形势,提出对策与措施.(三)构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提高治安防控水平
1、健全治安突出问题发现机制
畅通信息渠道,形成反应灵敏、传递快速的信息网络,为缓解、化解重大矛盾奠定基础.(1)分布于各居民楼组的治安信息员上报情况(2)各居民区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的定期排摸(3)公安“110”、派出所“直通车”报警电话 62525767、司法“1600148”报警求助热线(4)居民区、街道的刑案、火灾、重大纠纷“急报制度”(5)社区警、治安警、交巡警、刑警、社保队、街道综治办的治安联席会议制度(6)社保队夜巡要情上报制度(7)街道值班、信访、政务接待中重大事件上报制度(8)街道成立一支 30 人规模的市民治安观察员队伍.2、推进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
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的多层次防范网络.加强对社区保安队、房屋协管队、居民区小保安队伍的建设,强化队员的责任意识,使其真正肩负起社区治安生力军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巩固居民区以离退休为主体的群防群治“3860 部队”,组更多的在职职工、特别是在职党员积极参与治安防控活动.物防和技防是现代防控的有效手段,在继续做好前几年“换门锁、调窗栅”物防工程基础上,近两年将重点推进居民楼宇对讲防盗门的安装,以及街面、小区监视摄像头的普及和并网.计划 07、08 两年居民楼宇电子防盗门安装总量达 400 扇左右,普及率超过 90%,并着力落实和提升使用的有效率;监视摄像头在“十一五”计划内每年新装一批,以提高治安摄像监控的覆盖率.3、坚持并不断探索重点场所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治安复杂场所和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制度,加强对辖区 内“六小场”所经营行为的监管,继续推进“四项规范”(即登记规范、灯光规范、着装规范、经营规范),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活动,严厉查处娱乐服务场所内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强化长效管理,加大突击检查的力度,防止反弹.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大力创建“无毒社区”,对个别路段存在的毒品散售犯罪行为实施严厉打击.以完善“玫瑰坊”商业街治安防范建设为蓝本,以落实“十大举措”为依托,逐步探索建立以商圈场所单位为重点的治安防控体系.4、规范社区车辆停放管理制度
协助组建街道车辆停放专管员队伍,落实点上专人专管、面上巡查处违的管理责任,重点整治中山公园商圈车辆乱停乱放、失窃较多 的问题.对于小区内的车辆停放,有车库的动员居民将车辆放入车库;没有车库的要设点规范划一停放,保安要加强对停车点的看管.5、加强特殊群体管理帮教工作
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有效方式,切实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教、监管工作,配备帮教力量,落实帮教措施,减少和控制重新犯罪.做好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工作,预防青少年犯罪.做好精神病患者监护工作,防止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发生.6、强化社会治安管理责任机制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坚持街道分别与职能科室、派出所、交巡警中队、责任区刑队、社区保安队、居委会签订治安责任书;坚持派出所受街道委托分别与社区物业公司、建筑工地、内保单位、餐饮娱乐场所、旅馆、刻印社等单位签订治安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四)健全组织网格体系,夯实平安建设基础
1、加强居民区综治组织建设
继续完善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民警为骨干,以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房屋协管员为基本力量,以群防群治队伍为基础依托的“5+X”基层综治组织模式.街道按照每个居委会 1-2 人的比例增配治安协管队员,专门从事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同时健全居民区工作例会、案件现场会、社区单位联席会议和治安巡逻、值班等工作机制.2、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街道组织建立更多的退休(在职)党员巡逻队、红袖章巡逻队、护楼队、看家网、治安信息员等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加强小区内外的巡逻力量,形成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治安防控合力.街道将不断检查督促物业公司对保安队伍的管理和使用,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指导培训,规范群防群治工作的组织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针对小区门卫管理的难点问题,街道将组织居委会利用“5+X”的力量进行夜间查岗,综治办不定期抽查,公开通报抽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邀请部分优秀门卫、保安介绍工作经验,共同提高.3、发挥“两新”组织积极作用
街道将继续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充分利用社区综合党委的平台,积极发挥“两新”组织在平安社区创建中的积极作用.督促指导社区单位配备好治安主管或治安员,组建治保委或治保小组,与社区单位建立治安信息双向沟通和治安防范联动机制.4、力争进入首批“平安社区” 按照“平安小区”、“平安单位”比例不低于 80%的要求,街道将加大各项工作力度,通过广泛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楼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的创建工作,细化创建方案,广泛宣传,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力争华阳进入首批“平安社区”行列,并使“平安小区”、“平安单位”的创建达标率逐步达到 90%以上.(五)强化管理水平,提升社区公共安全体系
1、加强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
加强社区内实有人口的管理,深入开展调查走访,掌握变动情况,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实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对来沪人口的服务与凝聚,完善对来沪人口卫生、计生、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措施,动员来沪人员积极参与社区治安防范活动.流动人口管理做到“两提高,两加强”,即提高信息采集率,力争达到 95%;提高“居住证”办证率,力争达到 85%;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建立社区房屋租赁网络;加强实有人口信息平台的利用,通过“百户单元”的划分明确块长责任区,探索实有人口的有效管理.2、加强生产、消防安全管理
全面落实防火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大检查,强化各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开展重点整治,加大对华阳地区闲置厂房、建筑装潢工地、出租房的监管力度,消除安全“盲区”,对特种设备加强安全检查,根除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火灾事故,杜绝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火灾事故.3、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利用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制订突发灾害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汛防台抗灾、群体性事件等各类社区公共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各
第五篇:“两新”组织
两新组织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新经济组织,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指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指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
新经济组织是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另从所有制特征上看,现行法律,法规把这类经济组织统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国家统计分类目录中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经济控制企业,港澳台经济控制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
是指各种社会经济成份中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份。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个体经济
又称“个人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通常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或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和支配的一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我国,个体经济目前专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私营经济
以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为基础的经济形式。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一种体现着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私营经济的主要形式是私营企业,包括: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经济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所有制的投资主体对一个企业或公司投资所构成的经济类型。它含有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经济中的几种成份。其主要形式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份合作制经济
指兼有合作制和股份制两种性质的一种经济形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探索出来的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种集体经济的新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经济形式是股份合作企业。港澳台商投资经济
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到内地直接投资设立企业而形成的经济。其经济形式主要包括独资企业,与内地投资者合资或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其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经济
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内地直接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其经济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外资企业(又称“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
8,个体工商户:
是指个人从事生产劳动,生产资料或产品收入归个人所有,雇工7人(含7人)以下,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经营形式,包括城镇闲散劳动力等自筹资金开业兴办,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工业,手工业,客货运输,商业,饮食,服务(包括修理)和房屋修缮等个体经营者。还包括农村的非农业个体经营者。
9,非公有制企业:
指在工商登记时登记为企业的,非国有或非集体性质的经济组织,包括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注意: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包含个体经济,非公有经济组织包括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
10,私营企业:
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所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11,私营独资企业:在我国,按有关法律规定,由一名自然人投资经营,以雇佣劳动为基础,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12,私营合伙企业: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或《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协议共 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13,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单个自然人控股的有限公司。
1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由五个以上的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
15,合伙制企业:也称合伙企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16,股份合作企业:在我国,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17,混合所有制企业:指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所有制经济中两个以上不同所有制经济,通过一定的资产组织形式,混合而成的所有制企业。
1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到内地直接投资设立的企业。包括其独资经营的企业,其与内地其他投资者合资合作经营的企业,以及其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19,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照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
20,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
21,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其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内地由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
22,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外经贸部依法批准设立,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金的比例达到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比例小于25%的,归属于内资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
23,外商投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在我国内地直接投资所建的企业。
24,外商独资企业:又称外资企业。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我国内地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
25,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依法批准设立,其中外资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金的比例不低于 25%的股份有限公司。若外资的股本比例低于25%的,则属于内资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
26,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
27,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呀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新社会组织
新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涌现出来的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包括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各类群众团队。
新社会组织一词,是上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的一个新的词汇。其特点是,相对于“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群众组织”等词的概念,把范围缩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民间组织。除了包含根据法规合法允许登记注册的各类民间组织以外,还包含目前法律法规还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自发性的非政府组织和准民间组织。这对于党和国家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研究、指导和管理,具有重要意 7 义,新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
1、社会团体:是指按《社会团体登记治理条例》的规定,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不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福利会、中国保护儿童委员会、社联、文联、科协、宗教团体等。
2、学术性社团:是指主要由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组成的各类学会、研究会等。
3、行业性社团:是指主要由经济领域各行业相同的企业组成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
4、专业性社团:是指主要由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组织组成的各类协会等。
5、联合性社团:是指主要由不同利益需求的人群或各类社团组成的联合体,如联合会、商会、促进会、俱乐部、校友会、联谊会等。
6、行业协会:是行业性社团中的一种,是由同业经济组织以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
7、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治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社会活动的社会组织。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属行业划分为教育事业类、卫生事业类、文化事业类、科技事业类、体育事业类、劳动事业类、民政事业类等。
8、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依法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属于民间组织。其公益性主要表现在它不为特定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利,强调的是社会公众的广泛受益。
9、社区活动团队:是指以社区群众为主,因文化知识、爱好爱好、强身健体等不同需求而自发组织起来的,没有经过社团治理部门登记,但在街道社区有关部门备案的群众性组织。
10、中介组织:又称“市场中介组织”、“市场中介机构”,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以独立第三方身份受托而为,起桥梁或居间联系作用,运用专业技术开展智力性服务的机构。
11、非营利机构:指创办的目的是为了生产货物和服务,但不答应向成立,控制或资助它的机构提供收入,利润或其他财务收益的法律实体或社会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