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1、目的
为使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熟知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增强预防事故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
3、职责
安环部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人事总务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培训统计和通知工作。
4、内容
4.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的对象为: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4.2未经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与有限空间相关的作业。
4.3相关人员的培训记录存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档案。4.4培训内容
4.4.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内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使人发生中毒。如:硫化氢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氰化氢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也可能发生中暑、触电、淹溺、掩埋、物体打击等危害。
在对有限空间进行初次气体检测或不确定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 浓度的情况下,进入者必须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等同有效的防护装置;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监护人员必须每2分钟拖动救生绳一次,询问进入者身体情况,出现异常应立即将进入人员拖出;严禁无防护进入抢救。4.4.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2)作业前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作业环境(3)检测气体浓度并如实记录;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有毒气体浓度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小于25PPm)。硫化氢浓度(应小于10 PPm)未经检验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4)确定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员;(5)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许可证;(6)通风;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有受限空间内,如果进行电焊,切割,燃烧或者油漆作业,必须使用局部的废气排放系统,降低由于这些作业而产生的可燃气体/烟雾的浓度。
如果在受限空间内使用了局部废气排放系统,必须确保排气口要远离主要通风系统的进气口。
通风设备尽可能安装在受限空间的顶部或接近顶部的地方,这样可以提高通风的效率,而且可以避免通风中断;
进入期间的通风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
强制通风设备应持续、有效工作,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
(7)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8)应选用合格、有效的气体和测爆仪等检测设备;
(9)防爆、防氧化的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隔离式呼吸保护器;(10)检测人员应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按照规定的检测程序,针对作业危害因素制定检测应急措施;(11)建立健全照明、通讯系统;(12)配备齐全的人员防护和救援装备;(13)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14)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a、所有人员应遵守有效空间作业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b、加强通风。
c、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不允许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设备。
d、机械设备的运动、活动、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
e、有限空间的坑、井、洼、沟、人孔通道出入口应设置安全标志。f、当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不得强行作业。
g、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半封闭设备内部作业时,应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标志。h、发生事故查明原因、立即采取有效、正确的措施进行急救。4.4.3检测仪器、劳保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掌握以下仪器和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 气体检测设备 ② 呼吸防护用品 ③ 防坠落用具 ④ 安全器具 ⑤ 警示设施 ⑥ 其他个体防护用品 4.4.4紧急事故的救援
(1)窒息事故的救援
窒息事故者的抢救主要时确保其呼吸畅通,调整事故者的姿势,将患者的头部尽量往上抬,使得颈部紧紧绷直,这样做时,一手放在患者的脖子后面用力抬,一手放在患者额头往外推,这个动作通常使患者的嘴自然张开,如果抬起头使得呼吸畅通,患者开始呼吸,就保证事故者的姿势使其慢慢恢复状态,否则继续进行强制空气进入肺中,如不起作用,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2)硫化氢中毒的救援
由于硫化氢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对人体主要危害呼吸道,可出现流浪、眼泪、眼内异物感、实物模糊、流涕、咽喉灼热、胸闷、恶心、意识模糊。部分可出现心脏损伤,重症者出现闹水肿、或肺水肿等,极高浓度(1000mg/m³)时可在数秒内引起窒息或死亡,此种事故在发现第一时间通知120急救中心,平时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CO中毒的救援
对于CO中毒事故者,应迅速,将其转移至现场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观察意识形态,在等待急救车辆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肺中,对于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往医院送,在送往过程中人工呼吸决不可停止。(4)爆炸事故应急救援
事故发生具有突发性,如遇到爆炸时,应面背爆炸点迅速卧倒,如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鼻口,距爆炸中心较近的作业人员,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二次 爆炸发生,当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通往事故的一切电源,马上恢复通风,设法扑灭各种明火及残留火种。
爱德克斯(云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8日
第二篇: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目的
为保证我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安全管理,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操作技能,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包括外协单位)及有限空间作业人员。3 责任机构及职责 3.1培训机构
培训中心负责公司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监部协助负责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实施、业务范围内授课及考评工作,生产部、设备部、武保部等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授课工作。4 工作程序 4.1培训要求
4.1.1 定期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培训一次。
4.1.2授课人员应为安监部、设备部、生产部、武保部等专业人员及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工人师傅等。
4.1.3 各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要不定期的组织有限空间作业人员
进行培训学习。培训中心可将此项培训纳入部门内部培训。4.2培训内容。
4.2.1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4.2.1.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4.2.1.2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4.2.1.3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4.2.1.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4.2.2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4.3培训教师管理
4.3.1授课教师要熟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法律法规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具体要求。做到认真负责,认真备课、授课,按时上、下课,严格课堂纪律。
4.3.2授课教师教案可采用统一教案或自备教案。
4.3.3授课教师要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热情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操作技能。
4.3.4授课教师根据培训内容,可深入现场进行教学和实际操作,以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3.5授课教师要服从培训部门的课程安排,严格按照下发的课程安排进行授课并保证培训质量。
4.3.6授课老师要具备一定的讲课能力。
第三篇:有限空间作业培训
有限空间作业培训
一、定义:有限空间指封闭或部分封闭,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积聚或含氧量不足的空间。
二、培训目标:在今后生产过程中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培训内容:
1、各间单位是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责任主体,其车间主任对本车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
2、各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和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⑵、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审批制度。
⑶、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⑷、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管理制度。
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⑴、有限空间作业的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⑵、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⑶、工具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⑷、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安全培训营有专门的记录,并有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字确认
4、有限空间作业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保持出入口畅通。
⑵、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⑶、作业前应清点作业人员和器具。⑷、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信联络。
⑸、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制” ⑺、有限空间作业应当遵守“先通风,在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5、各单位车间应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用品,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各单位应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定期进行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
四、各单位车间应对本单位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
五、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报经理办公会议审核下发,并在以后的有
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六、安全生产部门对各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实施监督检查时应重点抽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检测记录,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应急救援演练专项安全培训等情况。
七、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器具及救援器材。
附录:有限空间数量
1碎石车间,布袋除尘箱体,破碎机内 2原料车间:各料仓,磨机,袋收尘箱体
3烧成车间:烟道,三次风管,回转窑,煤磨,分解炉,收尘箱体 4制成车间:各料库,磨机,收尘箱体
5余热发电:沉降室,AQC锅炉,SP锅炉,冷凝器
清理料仓安全方案
1.施工前,合理安排施工人员,避免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造成拥挤,并保证出入口畅通,并保证现场有3人以上。
2.清理料仓时,如需进入料仓内清理,必须遵守自上而下清理,严禁自下而上清理。
3.进行施工前保持空气自然流通,如有必要可人为的增加通风。4.在进行施工前,为避免料仓内空气不流通,料仓内氧气含量少,可能造成施工人员窒息;可用火把类检测,达到安全条件后方可施工(煤仓除外)。
5.进入料仓内施工,必须佩带安全锁等必备防护用品,并保持上下通道畅通。
6.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塌料等事故,现场负责人及监护人员等要迅速拉起安全索,并在没有危及自身安全情况下进入料仓施救,且应尽量保持料仓下料口畅通,最大限度的卸料。如有必要,迅速报警并安排救援车辆。
7.施工完毕后,现场负责人应清点人员,器材等,对照无误后方可撤离现场。
第四篇:浅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
浅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
发现问题:10月3日上午十时左右,宝安交通运输局办公大楼第二十三层,维修人员趁国庆假节期间对大楼通风金属管道进行维修,作业场所在通风管道井房内,房内斜架有短梯在管道中部横管上,维修人员一人(女)正站在短梯上曲腰对屋顶管道进行焊接维修,现场无其他人员。
通风管道井房面积狭小(2平方左右),门开着(门面积160×50cm),门外1.5米有落地风扇对着房内吹风。电源线使用的是花线。
专家观点:根据有限空间的定义: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通风管道井房顶部焊接,符合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属于地上有限空间。该场所作业空间小,工作场地狭窄,通风不畅,照明不良,工作人员出入困难,不利于工作监护和施救。焊接现场因作业空间小,电焊产生的热量及烟尘不易散发出去,使作业空间温度升高,空间的氧含量不足使人易产生疲劳晕厥而引发事故。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有限空间作业五项规定和有限空间作业规范的要求,在作业前,应全面分析、预想、排查、研判、管控该项作业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建立特种作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行使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应落实特种作业的审批制度,签署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有限空间作业票),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焊接持焊工证,接电持电工证),对参与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有针对性的安全作业及应急救援)。项目外包的,应选择有资质的承包商,与承包单位签署安全协议,同样,对参与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作业现场除持证焊工焊接、持证电工接电人员作业外,至少还应有一名监护人员在一旁监护,现场人员应持有有限空间作业票,以备随时查验,现场张挂相关安全警示标识,接电使用正规的电缆线做电源线。
专家建议:此次现场作业,因只有焊工作业人员,未见持证电工接电人员,也无监护人员在一旁监护,一个多小时后,来了一个焊工在安全通道出口处切割备用管道。询问安全事宜,都未能出示经安全负责人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未能出示相关证件,未见相关安全警示标识。作业完成后,现场未及时清理,特别是切割管道处,切割下来的微小金属球状物,人踩上去极易滑倒。此次作业现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论是否发生事故,都不能以“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理由推脱,而是要“尽量想、尽量管、尽量治”,落实主体责任,从根本上防范可能发生的事故。
第五篇:有限空间安全作业
所谓有限空间,有些时候也被称作“受限空间”,指的是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69号)
1.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3.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4.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5.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培训,你得把以下几点做好:
1、你得告诉员工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让他在作业之前就能有个充分的认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你得让员工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在每次作业时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你得教会员工正确使用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会使用检测仪器,才知道即将作业的有限空间是否适宜作业,如不适宜好采取措施改善作业环境;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才能保证员工作业时不因错误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而受到伤害。
4、你得教会员工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从以往事故来看,好多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就是因为员工不懂得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置,最终酿成了事故。
作业前:
1、评估作业环境,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Ps.这才叫尽职好吗?让老板知道你们要干一场很危险的工作了,引起他的重视。
2、按照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3、将作业方案、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4、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5、先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再检测氧气、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浓度,确保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后,再开始作业。作业时:
1、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但是!决不能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2、通风设备故障、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标准限值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限值时,立即停止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3、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4、确保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作业中断时:
一旦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作业结束后:
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Ps.作业现场又不是啥好玩的,结束了咱就下班回家别逗留了好吗?
要做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你应该认真学习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法规、标准:
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59号令);
2、《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安监总局第69号令);
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 12942-2006);
4、《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06);
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
7、《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
8、《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