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文化站建设情况汇报
桂东县乡镇文化站建设情况汇报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2010年下达中央投资项目)工作在上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项目相关人员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整个项目的9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可全部在今年11月份全面完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强力推进
我县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全力把这一民生工程抓好抓实。该项工作由县政府副县长刘家武牵头,县文化局为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以及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在文化站的建设期间,县分管领导全程参与和领导文化站建设相关工作,解决文化站建设中的种种难题,因地制宜地选择建设方案,确保了乡镇综合文化站选址、规划、设计、建设的顺利推进,确保了文化站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机制的落实与实施,确保了建设进度和质量。
二、措施得力,积极作为,效果好
县文化局认真履行乡镇文化站建设责任单位的职责,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办公室主任、文艺专干、文化馆馆长、图书馆馆长为成员的文化站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乡镇文化站项目建设工作。各建设乡镇也都成立了文化站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专人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督促建设进度,监督工程质量,协调解决配套资金,做到半月一汇报,每月一督查。由于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领导重视,工作到位,措施得力,进度快、质量高,在全市处于前列,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高标准严要求,严格资金管理
我县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作为样板工程来抓,为保证其建筑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落后,我们高标准严管理。一是前期手续、报建手续和招投标手续齐全、程序规范;二是选址合理,所建位置是墟镇人口密集地段;三是9所文化站建设都是高标准高要求规划设计,其中有5所还适当增加了建筑面积,每所文化站的建筑造价都在30万元以上,工程建筑的外墙和内部装修美观、大方、实用;四是加强了监管,确保了工程质量关;五是实行了按进度拨款制度,专项资金专户管理,确保了建设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由于狠抓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整个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城关镇、清泉镇、青山乡、大水乡等7个文化站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进入全面装修阶段,增口乡新坊乡2个综合文化站已接近工程主体建设尾声。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如时如质如量将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抓好抓实。
桂东县文化局 2011年9月13日
第二篇:乡镇文化站建设汇报
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汇报
中共西华镇委员会西华镇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9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镇乡镇文化站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镇乡镇文化站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
西华镇辖13个村1个社区,71个合作社,5个居民小组,24992人,是全县面积和人口第一大镇。
近年来,在省、市、县及有关部门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镇抢抓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大好机遇,将文化站建设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并取得了较好成效,2008年3月,我镇中心文化站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家单位联合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截止目前,全镇共建成中心综合文化站一处,农家书屋14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个,科普活动室1个,培训室15个,展厅1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42套(件),组建秦腔自乐班等民间艺术组织15个。
在硬件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两高一严”。一是高起点规划。把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中心纳入全镇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避免了建设的盲目
性、随意性和重复性,真正达到了规划科学、建设合理、利用方便、作用发挥明显的目的。二是高标准建设。在工程设计方面,我们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每个文化活动中心的科普活动室、群众培训室、作品展室、体育健身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进行科学设计搭配,确保了布局合理,美观适用;在工程质量方面,我们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专业干部任组员的领导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了工程质量达标。三是严要求管理。成立了镇文化站,确定了15名镇村文化专干,制定出台了《西华镇镇村文化站管理细则》,加强了对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确保管理规范、科学、合理,为群众健身娱乐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活动开展中,我们主要做到“三个经常化”。一是群众健身活动经常化。随着近年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全镇绝大部分群众对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闲和晚饭后,大部分群众都能在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体育锻炼娱乐,使文化活动中心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二是民间活动开展经常化。每逢新春佳节,各村均利用文化活动中心这一平台,自发组织一些秦腔、曲子戏、秧歌等精彩节目进行慰问演出,既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三是趣味竞赛活动经常化。在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镇文化站都积极组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利用文化站这一平台开展以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为主的趣味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既营造了深厚的节日氛围,又满足了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阵地建设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需求。随着县城西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镇已逐步成为县城重点建设项目的中心区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集聚区,镇区仍没有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来满足全镇乃至全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不高。由于受地理位置和资金所限,我镇青林、什民等7个村仍没有文化活动场所,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条件十分有限。三是文化基础薄弱。虽然我镇配有专职文化专干,但由于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认识还不够深刻,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效果不够明显。
三、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意见建议
出于以上困难和问题,一是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有阵地、有资金,有保障。二是希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宣传力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台一些鼓励群众发展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并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引导。三是希望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切实解决农村文化人才短缺问题。
第三篇:乡镇文化站建设汇报1
乡文化站建设工作汇报
中共东峡乡委员会东峡乡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9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乡乡乡文化站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乡乡乡文化站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
东峡乡辖13个村1个社区,71个合作社,5个居民小组,24992人,是全县面积和人口第一大乡。
近年来,在省、市、县及有关部门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乡抢抓乡乡文化站建设的大好机遇,将文化站建设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并取得了较好成效,2008年3月,我乡中心文化站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家单位联合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截止目前,全乡共建成中心综合文化站一处,农家书屋14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个,科普活动室1个,培训室15个,展厅1个,安装体育健身器材42套(件),组建秦腔自乐班等民间艺术组织15个。
在硬件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两高一严”。一是高起点规划。把乡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中心纳入全乡小城乡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避免了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重复性,真正达到了规划科学、建设合理、利用方便、作用发挥明显的目的。二是高标准建设。在工程设计方面,我们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每个文化活动中心的科普活动室、群众培训室、作品展室、体育健身区、休闲娱乐区等功
能区进行科学设计搭配,确保了布局合理,美观适用;在工程质量方面,我们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专业干部任组员的领导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了工程质量达标。三是严要求管理。成立了乡文化站,确定了15名乡村文化专干,制定出台了《东峡乡乡村文化站管理细则》,加强了对文化站和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确保管理规范、科学、合理,为群众健身娱乐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活动开展中,我们主要做到“三个经常化”。一是群众健身活动经常化。随着近年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全乡绝大部分群众对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闲和晚饭后,大部分群众都能在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体育锻炼娱乐,使文化活动中心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二是民间活动开展经常化。每逢新春佳节,各村均利用文化活动中心这一平台,自发组织一些秦腔、曲子戏、秧歌等精彩节目进行慰问演出,既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三是趣味竞赛活动经常化。在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乡文化站都积极组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利用文化站这一平台开展以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为主的趣味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既营造了深厚的节日氛围,又满足了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文化站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阵地建设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需求。随着县城西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乡已逐步成为县城重点建设项目的中心区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集聚区,乡区仍没有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来满足全乡乃至全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不高。由于受地理位置和资金
所限,我乡青林、什民等7个村仍没有文化活动场所,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条件十分有限。三是文化基础薄弱。虽然我乡配有专职文化专干,但由于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认识还不够深刻,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效果不够明显。
三、对乡乡文化站建设的意见建议
出于以上困难和问题,一是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有阵地、有资金,有保障。二是希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宣传力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台一些鼓励群众发展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并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引导。三是希望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切实解决农村文化人才短缺问题。
第四篇:乡镇文化站汇报材料
2012年**镇文化站汇报材料
一年来,**镇文化站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也受到了上级以及镇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我镇逐步形成了文化组织领导加强,文化活动阵地保证,文化队伍建设完善,文化活动形式丰富、文化服务工作深入的良好局面。
一、夯实基础,强化硬件,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文化站积极协调,镇政府舍得投入。今年一年来,镇政府筹措资金24万元,在**村建成了综合性的文化站所,现在主体框架已基本竣工。
与此同时,全镇各行政村也相继建立起了农家书屋24家,今年新增9家。全镇文化大院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中。其中,**、**、**、**、**、***等6个行政村的文化大院通过一年来的建设,建设起点高、标准高,都配备了一系列健身器材,已基本达到了省级示范文化大院的标准。**、**、**、***、**等15个村的标准化文化大院也在紧张有序的建设中。另外,全镇30个行政村已全部接收安装了远程教育。各种民间组织如民舞、戏剧、烙画等组织也都在镇文化站的指导下相继建立起来了,全镇的舞狮队由去年的10支增加到13支,腰鼓队由去年的10支增加到16支,舞龙队2支,旱船3支,秧歌队8支,唢呐3班,电影放映队4支,业余戏曲团体5支,拥有各类艺术演职人员600多人。全镇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焕然一新,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局面。
二、整合资源,培训农民,完善文化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镇政府的多媒体教室、村级远程教育等形式举行了养殖、种植、科技咨询、法律知识讲座等培训活动20次以上,参加群众达8000多人次。同时,我们还积极聘请省、市科技专家深入基层,深入到农村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传授。聘请了市畜牧局专家在**村对100多个养殖大户进行了养殖技术培训;与**镇二中联合聘请了市级心理健康咨询师对**镇二中的800多名师生进行了心理健康咨询培训活动。
三、以人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
**镇文化站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地村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服务活动,扎实推进了优秀文化站创建工作。今年来共举办综合性大型活动4次,举办单项性活动及各类讲座、培训20余次,多次获市级、区级的表彰、奖励,在各项比赛中屡创佳绩。
1、我们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阵地作用,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大院要坚持常年开放,活动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和科技咨询活动,以健康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营建健康的民俗民风。
2、办好节庆文化活动,特别是元旦、春节、元宵节和春会期间,要举办大型的文艺活动,并形成惯例,全年组织民间文艺活动不少于6次,单项文艺活动不少于2次,每年均有民间文艺表演队伍参加区以上节庆活动。组建和培养较强的业余文艺创作队伍,争取每年有文艺作品在市以上报刊发表。
3、合理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资源,有计划地进行挖掘、整理、提高、利用。同时,积极培育、开发农村文化市场,为群众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场所,促进其健康、繁荣发展。
4、对有一技之长的文化人及较大规模的业余文化团体要积极扶持,组织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活动,支持、鼓励文化站和个人组建各类文化表演团体。
在一年中,我们举办的主要活动如下:
1、利用农村传统的春会、更会、戏剧演出等形式,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四下乡”活动,直接受益群众多达10000人次,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2、2月16日-18日,精心组织**镇9支代表队参加**区民间文化艺术节。
3、2月16日-18日,组织**镇辖区内企业参加在市区举办的元宵节灯展活动。
4、4月27日,迎接省文化厅对**村文化大院的检查和指导。5、8月18日,迎接区人大对**镇文化市场及网吧督导检查
四、存在问题
1、文化站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希望上级能给予关心。
2、镇财政财力有限,文化经费投入少,致使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3、指导农村生产工作的直接参与式偏重,有待进一步改进。
4、**镇辖区虽然管辖范围较大,但处城郊结合部是典型的叉花地段,居民和村民杂居,单位和农田相伴,所以居民文化活动场地比较有限,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就容易在重复的地方开展。导致活动不
能完全起到宣传效果。
五、今后努力方向
2012年文化站将相对存在问题,积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继续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团结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开拓创新、积极健康、丰富多彩。
1、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加强非物质文化的调查与申报工作。
2、改进指导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运用文化艺术手段服务农村工作。
3、强化文化市场管理。
4、继续开展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5、继续加强村文化室的指导工作(图书的管理和借阅、器材的管理和使用)。
6、扎扎实实地做好文化工作,以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质的文化品牌,推动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今后,文化站将继续发扬本身的工作特色,大胆的创新文化活动,并努力挖掘辖区人才资源,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抓好文化设施建设,实行“常规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推动我镇文化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带动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周边地带第三产业的发展,为**镇文化事业注入更新的活力。
第五篇:乡镇文化站建设初探
乡镇文化站建设初探
砀山县周寨镇综合文化站侯伟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乡镇文化站却难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其生存窘境日益凸现。
要想搞好文化站的工作,我认为必须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做工作。
1、要抓好综合文化站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文化站的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文化站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领导好、抓好,确实抓出实效来。
2、要抓好综合文化站建设,必须明确新时期党对文化站工作提出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建设和谐文化,要突出抓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各级政府要建立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于一体的机构,各级政府必须在领导好乡镇文化站这八个方面的工作上狠下功夫。
3、要领导好文化站,必须调整理顺管理体制问题。当前,一些乡镇对文化站到底属谁领导不够明确,结果影响了文化站的工作。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站问题的请示”中指出:“文化站是乡(镇)政府领导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办好文化站是乡(镇)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这个指示中就十分明确了,文化站属于乡镇领导,上级文化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对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工作。
4、要抓好综合文化站建设,必须选好文化站站长和文化站管理员。
乡镇文化站工作是一项业务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加上文化站工作的“多不靠”,致使文化站的站长和管理员就比较难选。怎样选用好文化站站长和管理员,这是关系到文化站工作成败的关键,乡镇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站站长和管理员道德境界;要考虑一专多能的业务水平、文化修养和政治素质。
5、要抓好综合文化站建设,必须解决好文化站的经费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的1—2个百分点”的要求,加大对乡镇文化站的经费投入。另外根据市场经济规则探索实施以文养商,以商促文的策
略。
6、要抓好综合文化站建设,必须组织实施好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
乡镇文化站建设需要有“五个一”。一幢房屋,这是农村文化站最需要的基础设施,房屋内设图书阅览室、棋牌室等;一块场地可供篮球比赛和广场文化演出活动以及大型集会等;一班人马,能够负责组织好培训和指导开展好各项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一套音响及灯光设备,它是举办文化演出及活动必不可少的器材;一交通工具,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这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所必需的交通工具。有了以上“五个一”硬件,乡镇文化站面貌肯定会有大的改观。、要抓好综合文化站建设,必须强化县区级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指导。
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的隶属关系是指导,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指导得不够好。很多年来是不指导,近几年来是指导少。对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抓住当前国务院建设乡镇文化站的契机,争取资金,密切与教、科、广电、体育等部门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乡镇文化站的工作搞好。
8、要抓好综合文化站建设,必须强化对乡镇文化站工作的辅导。
随着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的展开,对乡镇文化站辅
导要求必然会变得更全、更快、更新、更高。因此,县级有关职能部门要围绕这个新变化、新要求,集中优势人力,深入基层调研、实践,探索新的辅导方法,培养骨干、抓好典型,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有新的突破。
9、要抓好综合文化站建设,必须变文化站自我行为为政府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是主要的,但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工作,文化站不仅有娱乐、审美、求知和教育功能,而且有着明显的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乡镇文化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所以需要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有关政策上给予倾斜,要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相关政策,确保文化站建设和运转。
总之通过努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一定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