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01:2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共)》。

第一篇: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共)

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自查报告

我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市域纵长横窄,土地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21.5%,平原占25.0%,滨海低洼地占53.5%。全市耕地面积1105066.35亩,占农用地88.4%,占土地总面积的45.27%,人均耕地1.9亩。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重,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配合支持下,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千方百计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深入挖掘用地潜力,严格土地审批管理,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从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处置闲量入手,多措并举,集约用地成效显著,把有限的土地用在“刀刃”上,保障了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为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

一、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推进土地利用集约化。为促进我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我市建立起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将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纳入当地政府考核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政府优惠政策作用,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8】90号),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新增工业用地,厂房建筑容积率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建设三层以上厂房的,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引导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和各镇街工业区块的厂房建设向高空发展。通过在原厂区翻改扩建,增加容积率,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增资盘活”、高效利用存量土地的目标。

二、推行“零增地”投资优惠政策,鼓励挖掘存量土地潜力。

一是通过开展存量土地专项摸底调查处置工作,在全面摸清和掌握存量土地底数的基础上,将闲置土地按照使用现状情况和闲置原因,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分别加以处置。既缓解地根紧缩的矛盾,又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对闲置的存量土地,分别进行督查会办,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难以到位的,重新组织招商,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移花接木”等项目置换方式,将存量变增量,全程服务依法办理。今年来我局积极协调有关镇街和企业,成功处置闲置土地331亩,既实现了盘活土地资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投资强度的目的,又实现了由资源供给服从需求向资源供给引导需求的转变。二是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严格土地供应。我们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控制作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把土地预审、规划审查和计划指标等“四道关”,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坚决做到 “六个一律不批,一个从严”。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其用地申请不予受理,对于符合规划的项目,认真审查其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三是建立国有建设用地开竣工申报、竣工核验和诚信管理等批后监管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有效地督促了用地单位按集约用地规定开发利用土地,对批多用少、占而不用的土地,坚决依法收回,重新配置,确保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土地的闲置与浪费。

三、建立围填海造地和滩涂围垦形成海域使用权转国有土地使用权长效机制。

现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沿海城市和地区普遍将大海作为城市空间的拓展方向,填海造地的现象越来越多。但在围填海造地管理中,用海管理和用地管理的衔接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滩涂是海域或土地的划分,海域使用权人是否因填海造地而自然取得土地使用权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地围垦项目的法律适用。滩涂应认定为海域,海域使用权人不因填海造地行为而自然取得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转换为土地使用权应该有政策措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三个月内,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根据以上规定我市建立围填海造地和滩涂围垦形成海域使用权转国有土地使用权长效机制。一是围填海建设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且符合土地划拨目录的,填海造地项目竣工后,由海洋主管部门注销海域使用权证,注销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划拨手续。二是围填海造地建设属非公益性项目,但符合土地协议出让条件的,填海造地项目竣工后,由海洋主管部门注销海域使用权证,注销后,由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协议出让审批手续,签订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再办理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三是围填海造地建设属于经营性项目的,填海造地项目竣工后,由海洋主管部门注销海域使用证,实施围填海造地的海域使用权人无权直接自然取得土地使用权,只能通过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方式取得。

四、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交易机制。

为稳步推进我市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确保项目资金筹措及时、到位,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涉及到的迁建村庄向各商业银行融资,待项目通过验收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使用后还贷,并逐步积累资金,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可以让有建设用地指标需求的企业或个人提前投资于项目建设,在分配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时优先使用。

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交易机制。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入库后推入市场,走市场竞价的路子,即在土地招拍挂时附带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同时招拍挂,公开、公平、公正,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廉政建设。

五、完善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办法,用好增减挂钩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办法,应对按期完成增减挂钩项目,一次性通过最终验收的镇街区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将项目进度、建设等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对全市行政村摸底调查,按照利于实施、有一定难度、有较大难度进行分类,并建立增减挂钩项目信息库。在项目申报之前,早计划,早行动,把前期工作做扎实,积极申报增减挂钩项目,用好、用活现有增减挂钩政策。

近年来,我市节约集约用地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仍需加强。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它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观念还未能完全深入人心,在具体的落实上还仍然存在差距。有些人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好大求全、用资源代价换取经济短暂繁荣的粗放利用模式上,干事先要大派头,“开疆拓土”,以备后用,扩张心态作怪,不愿做“水磨”功夫,精益求精,只成其物,不致其精,导致了土地利用中的浪费、闲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些时候成为空谈,直接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有待提高,低效利用现象仍然少有存在。许多项目用地宽打宽用现象突出,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偏低,使得原本就十分紧张的存量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在项目用地上不能严格执行集约用地的控制标准,没有精打细算、深挖潜力的考虑,粗放用地现象比较突出。一是部分企业规划宏大,但资金有限,寄希望于以地招商或者银行贷款,想借鸡下蛋。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银根紧缩,贷款困难,一旦招商失败,即造成土地闲置。二是有的企业资金链断裂,建设一半被迫停工,成乱尾之势,有的只能部分使用,造成征多用少,使“可持续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用地控制指标落实需进一步科学化。国土资源部对容积率、建筑密度和投资强度有严格的规定,在用地审批时,企业提供的数据都能达到要求,项目批后,由于没有强有力的处理手段,无有效制约措施,而且投资额也难以核实,致使用地控制指标难以落实。

(四)土地违法现象虽然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禁止,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尽管相关法规对土地违法行为明确了处置办法,但可操作性不强,往往是清理容易处置难。在供地环节上,虽然要审查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但企业取得土地后,达不到报批时的标准,国土、规划等部门监管工作存在难度。

总体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土地的合理利用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要认真总结前段工作,在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规模。要求这两个制度同时实行,变过去的单边约束为现在的双边约束,共同构建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自觉性。我市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要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的路子。只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才能有效缓解这些矛盾。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认识,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路子,要把节约集约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考核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的主要指标,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要求。

(二)科学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纲,要努力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从单一项目选址向功能分区转化,调整各类用地标准,做到集约用地。要全力推进节约集约示范区,以开发区为重点将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建成节约集约示范区;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将农民居住分散向集中转变,建成节约集约示范区;以盘活存量地为重点,将各类存量地整理利用,建成节约集约示范区。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探索建设新农村居民点与土地整理项目结合实施的办法,解决拆迁补偿及新居民点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应坚持规划先行,从规划开始予以控制;在政策上鼓励节约集约用地,探讨通过优惠政策对工业项目用地进行调节;在布局上采取新的方式,对道路、绿化等公共配套设施用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减少单宗地或厂区内的绿化等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对各企业生产用地再行分设。通过以上手段,最终达到节约集约用地的目的。

(三)盘活土地,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坚持“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用地原则,建立健全项目用地准入制度,加强新进项目的用地管理,严格进行土地预审,对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非生产性用地比例等四大指标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土地预审。一是严格控制建设单层厂房,严格按照项目的实际建设规模、用地规模和投资规模进行供地,有效防止圈占和批多用少、闲置浪费土地,杜绝利用土地寻租和投机行为。二是加大对城中企业 “退城进区”工作力度,通过采取置换、优先供地、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积极引导。三是对腾出的原址采取招拍挂的方式供地,盘活存量。四是通过鼓励使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压缩建设项目对耕地的占用量。五是联合相关部门切实加强新增建设用地批后核查、跟踪检查工作,按照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对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超过一年没有进行开发建设的,收取其土地闲置费,并督促用地单位尽快开发建设;超过两年未开发的,依法收回。

(四)完善体制,切实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更要学习掌握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同时要大力抓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舆论宣传工作,要不断总结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典型经验,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节约集约用地氛围,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珍惜和节约每一寸土地的良好风尚,形成保护资源、合理使用集约用地的强大合力。

昌邑市国土资源局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第二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土地政策落实情况的汇报

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项目顺利落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土地潜力,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园区管委会及国土资源分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认真执行国土资源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规定》的同时,针对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不断创新思路,深挖土地潜力,争取高效利用,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土地基本情况。工业园区下辖一个XXX,面积为12734.4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338.99公顷,园地面积229.02公顷,林地面积1602.39公顷,草地面积1752.77公顷,城镇村和工矿用地面积1604.0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39.2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83.11公顷,其他用地面积384.93公顷。

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情况。园区用地规划严格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注重行业集中布局和产业优化互补,最大限度的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对园区范围内闲置土地进行调查摸底,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理办法》,结合园区实际制定《建设用地批前批后监管管理办法》,2市场化程度都达到了理想状态。但是,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规划不科学,土地利用粗放,深挖潜力不足,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土地管理,加强执法力度,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节约、高效利用”的工作思路,坚持“保重点、攻难点、提效率”的服务理念,采取计划用地、项目争地、依法供地、集约用地、拆迁增地等多条路径,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着力在土地精细化管理上求突破,努力提高资源保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三篇:鄂托克旗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新机制

创新节地机制 科学保障发展 -鄂托克旗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机制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用地需求逐年增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显,用地指标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该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新形势和新矛盾,鄂托克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利用国家、地方出台的一系列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政策和城乡统筹发展政策,深挖用地潜力,开展了土地整治、建设用地置换、土地收购储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探索出一套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机制、新模式,较好的实现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双赢,走出了一条既严格保护耕地又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

一、我旗节约集约用地中形成的新机制、新模式及取得的成效

㈠政府牵头,层层负责,建立了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新机制

多年来,鄂旗始终把坚守耕地红线,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作为大事来抓,建立了以政府一把手为耕地保护第一 责任人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调动全社会一切力量共同保护耕地,做到了耕地保护责任社会化。

一是以责任促保护。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严格按照“定点、定位、定界、定责任”的要求,层层签订了旗、苏木(乡)、嘎查(村)、户四级耕地目标保护责任书,将耕地和基本农田指标落实到了图斑、地块、村组、农户,实现了图上有界线、实地有标志、台账有记录、管理有制度,形成了“一苏木(镇)一图、一嘎查(村)一档、一户一书”的管理模式。

二是以开发促保护。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各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个,项目建设规模***亩,总投资***万元,新增耕地***亩;省级项目5个,项目建设规模3987.18公顷,总投资5830.13万元,新增耕地***亩。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不仅实现了全旗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增加了耕地面积,而且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增加了项目区农户的收入。

三是以宣传促保护。以全国土地日、世界地球日等相关节日为契机,通过印发传单、现场讲解宣传等方式,广泛开展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农户“四进”送法下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群众依法依规保护土地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㈡规划引领,指标管控,建立了项目准入新机制 一是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本着“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的原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大力推进蒙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棋盘井高载能工业园区两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向园区分配,引导和推进项目向园区集聚,初步建立了“工业进园区、商业进城区、居民进小区”的用地模式。

二是指标安排有保有压。本着“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将非农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优先保证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工程、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项目、高科技项目、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性项目用地,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生产过剩行业项目用地。一般项目原则上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主要靠内部挖潜,利用现有的存量建设用地或闲置土地。

三是严把项目预审供地关。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盲目扩张、重复建设项目绝不通过预审,不安排用地计划指标,不进入审批程序。对于非限制类建设项目,根据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等五项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严把建 设项目准入关,实行单位面积土地最低投资限度。工业项目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额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限额,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严格限制单层建筑物,向空中要地,提高土地容积率,提高工业项目用地的投入产出和集约利用水平。

㈢转变思维,着眼内部,建立了深挖存量建设用地新机制。

面对国家日趋严厉的土地管控政策和不断提升的土地监管能力,过去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淡薄,指标不够靠违法的恶性循环模式将不复存在。新形势下,鄂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转变思维,着眼内部,走出了一条深挖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好路子,逐步形成了一套好的机制。

一是对旧城区改造后腾出的土地,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依法调整土地用途,重点用于金融、商业等服务业发展和商品房开发。

二是在土地利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批而未用、多批少用的闲置土地采取不同措施加以回收,纳入储备库,重新处置,增加土地有效供给,提高土地效益。如: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以挂牌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面积12.329006公顷,缴纳土地出让金2465.8012万元,后因公司资金不足等原因,一直未开发建设。2011年经旗人民政府批准以原价将其使用权收回并纳入储备库,同年以7847.486万元的成交价将其拍卖,不仅盘活了用地,政府又获得了净收益5381.6848万元。

三是积极争取试点政策和置换指标。2007年以来,共分八个批次组件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置换方案559.1120公顷,全部获得批准。复垦地块全部复垦为高标准的农用地,并通过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验收,复垦率达到了100%;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正在争取中。

四是积极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整理项目。从2004年起,该旗大力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整治工作,采取“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的方法,对废弃地加以整治,对于整治完成的土地,各种配套设施都齐备并适合直接建设的,重新进入土地市场供地,不适宜开发建设的,用作置换或恢复地质生态环境。2004-2008年五年间,共治理了地面塌陷坑114140.7平方米、露采坑660110平方米;清除矿山固体废弃物753244立方米;建设泄洪渠7260米;绿化面积5665.12亩。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建立了1个补充耕地储备库,现有耕地4000亩。

五是尽量使用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占用土地,能使用未利用地的尽量安排使用未利用地,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农用地,千方百计减少占用农用地的面积。

㈣健全网络,严管严查,建立了土地执法监管新机制 一是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副旗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土地违法问责机制,只要当年违法用地面积超过本新增建设用地的15%,相关责任人将被问责;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执法监察网络,构建起了以国土资源管理执法监察大队负总责,各基层所、分局负责日常动态巡查监管,聘用的各嘎查村土地监察协管员负责一线监察举报的三级执法监察网络,做到对违法占地现象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三是针对不同违法用地类型,分别采取复垦还耕、补办手续、重新调剂使用等措施加以处置,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最大潜力。对符合规划,且符合土地使用条件的,依法追缴土地出让金等各项税费;对符合规划,但不符合土地使用条件的,强制收回,另行调剂使用。对违反党纪政纪和触犯刑律的,移交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

二、意见和建议

㈠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是成立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国土资源部门搭建平台、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协同配合能力。针对项 目下马落地、闲置土地清理等重大事项采取集体决议制,既可以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又可以使土地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利用;二是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从单纯的GDP考核模式逐渐向民生指数,单位资源、能源消耗量,环境保护等综合考评指标过渡。

㈡量化节约集约用地指标标准体系。根据各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利用现状,分别制定适当、适量、适中的指标和标准值,用数值将各项指标量化。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适当提高标准体系,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

㈢加大宣传,广泛凝聚社会节约集约用地共识。一是通过发放传单、手册、走访用地单位为其讲解、座谈等方式,大力普及节约集约用地知识;二是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机制,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大力宣传报道,深化用地单位节地意识。

第四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2014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

(2014年3月27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指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手段,达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各项行为与活动。

第三条 土地管理和利用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各项建设少占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二)坚持合理使用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构建符合资源国情的城乡土地利用新格局;

(三)坚持市场配置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和政策措施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框架、相关规划和考核评价体系。

第五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活动,组织制定节地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规范,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鼓励采用节约集约用地新技术和新模式,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第六条 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成效显著的市、县人民政府,由国土资源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模引导

第七条 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分区管制规定不得突破。

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突破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

第八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各区域、各行业发展用地规模和布局具有统筹作用。

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

相关规划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的,应当及时调整或者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

第九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通过规划、计划、用地标准、市场引导等手段,有效控制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适度增加集约用地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和中小城市、县城建设用地供给,合理保障民生用地需求。

第三章 布局优化

第十条 城乡土地利用应当体现布局优化的原则。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禁止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城市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鼓励线性基础设施并线规划和建设,促进集约布局和节约用地。

第十一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禁止建设的边界,实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城市建设用地应当因地制宜采取组团式、串联式、卫星城式布局,避免占用优质耕地。

第十二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协商,促进现有城镇用地内部结构调整优化,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提高生态用地的比例,加大城镇建设使用存量用地的比例,促进城镇用地效率的提高。

第十三条 鼓励建设项目用地优化设计、分层布局,鼓励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地上、地下分层设立的,其取得方式和使用年期参照在地表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相关规定。

出让分层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根据当地基准地价和不动产实际交易情况,评估确定分层出让的建设用地最低价标准。

第十四条 促进整体设计、合理布局的建设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开发。

对不同用途高度关联、需要整体规划建设、确实难以分割供应的综合用途建设项目用地,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按照一宗土地实行整体出让供应,综合确定出让底价。

综合用途建设项目用地供应,包含需要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的,整宗土地应当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

第四章 标准控制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

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房地产开发用地宗地规模和容积率等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

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和实施更加节约集约的地方性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

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进行测算、设计和施工。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用地者和勘察设计单位落实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的督促和指导。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用地审查、供应和使用,应当符合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和供地政策。

对违反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和供地政策使用土地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责令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国家和地方尚未出台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的建设项目,或者因安全生产、特殊工艺、地形地貌等原因,确实需要超标准建设的项目,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建设项目用地评价,并将其作为建设用地供应的依据。

第十九条 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宏观产业政策,制定《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限制用地的建设项目办理建设用地供应手续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不得为禁止用地的建设项目办理建设用地供应手续。

第五章 市场配置

第二十条 各类有偿使用的土地供应应当充分贯彻市场配置的原则,通过运用土地租金和价格杠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第二十一条 国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

除军事、保障性住房和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特殊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供应外,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中的经营性用地,实行有偿使用。

具体办法由国土资源部另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经营性用地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确定土地使用者和土地价格。

各类有偿使用的土地供应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用地最低价标准。

禁止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价款。

第二十三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先出租后出让、在法定最高年期内实行缩短出让年期等方式出让土地。

采取先出租后出让方式供应工业用地的,应当符合国土资源部规定的行业目录。

第二十四条 鼓励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第二十五条 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属于国家鼓励产业的工业用地,可以实行差别化的地价政策。

分期建设的大中型工业项目,可以预留规划范围,根据建设进度,实行分期供地。

具体办法由国土资源部另行规定。

第二十六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供应工业用地,应当将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非生产设施占地比例等控制性指标纳入土地使用条件。

第二十七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有偿供应各类建设用地时,应当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合同中明确节约集约用地的规定。

在供应住宅用地时,应当将最低容积率限制、单位土地面积的住房建设套数和住宅建设套型等规划条件写入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六章 盘活利用

第二十八条 国家鼓励土地整治。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对历史遗留的工矿等废弃地进行复垦利用,对城乡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第二十九条 农用地整治应当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

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应当根据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坚持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度开展。

第三十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当严格控制田间基础设施占地规模,合理缩减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

对基础设施占地率超过国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通过项目验收。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和自然灾害毁损土地的整治,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废弃地再利用的激励机制,对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闲置浪费等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对因采矿损毁、交通改线、居民点搬迁、产业调整形成的废弃地实行复垦再利用,促进土地优化利用。

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镇低效用地、废弃地再开发和利用。鼓励土地使用者自行开发或者合作开发。

第七章 监督考评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对建设用地批准和供应后的开发情况实行全程监管,定期在门户网站上公布土地供应、合同履行、欠缴土地价款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四条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进行监督,在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和土地使用等环节加强用地准入条件、功能分区、用地规模、用地标准、投入产出强度等方面的检查,依据法律法规对浪费土地的行为和责任主体予以处理并公开通报。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用地利用情况普查,全面掌握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集约利用程度、潜力规模与空间分布等情况,并将其作为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的基础。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设用地利用情况普查,组织开展区域、城市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结果作为主管部门绩效管理和开发区升级、扩区、区位调整和退出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为不符合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和供地政策的建设项目供地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为禁止或者不符合限制用地条件的建设项目办理建设用地供应手续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低于国家规定的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供应工业用地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三十条规定,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验收的;

(五)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加强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土地使用综合效益

一、各类园区是我市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核芯”,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载体。我市自1994年首次设立江北经济开发区,近二十年来,共有各类园区 个,通过不断调规扩规,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平方公里,占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5)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的%,园区实际建设面积达平方公里,二十年邵阳市建成区面积实际增加平方公里,园区建设面积占%。二十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创造我市以上的外贸出口额、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故我市应该将加强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土地使用综合效益作为抓手,实现我市的土地土地使用综合效益最大化。

目前存在问题:一是园区土地资源严重不足,表现为“无地可用”。据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的公开资料显示,湖南省内约有1/3的园区因土地资源不足需要调区扩区。如张家界经开区、郴州经开区已经面临工业项目“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据摸底测算,宝科园区域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仅 亩左右,按照每年亩的开发速度,年后将再度遭遇土地瓶颈,目前就已经需要扩规,邵阳民营经济开发区区域内可 供开发利用的土地仅 亩左右,按照每年亩的开发速度,年后将再度遭遇土地瓶颈,二是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高。与湖南省内其他园区相比,我市的园区土地投入产出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杭州开发区工业用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分别达到800万元/亩、1700万元/亩)。三是大部分园区仍然存在入园企业(项目)土地闲置的现象,且处置难度大。如按照国土资源部相关规定,土地批文两年之后自动失效,但很多情况下,一个土地批文实际包含有多个项目,其中有些项目已经实施,个别项目没有实施,土地批文到期后是所有项目都失效,还是部分失效,在国土资源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中难以找到处置依据。

二、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园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邵阳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阶段,土地需求持续高涨。然而,迅猛发展的园区经济与实际可利用土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土地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据测算,我市市区土地综合开发成本达到了97万元/亩的高水平,邵阳地区绝大部分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成本已超过50万元/亩。因此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为园区破解土地要素瓶颈、实现长远发展的惟一出路和必然选择。土地是园区生存的根基。加强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的整体效益,是形势所迫、政策所指、民心所向。

三、建议

一)、强化规划导向作用,加快园区产业集聚

1、优化产业布局规划

首先,要优化空间布局,以宝科园为主体,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要求,突出规划龙头作用,按照错位发展和联动互补的原则,调整优化主体功能布局,设立若干园区,明晰产业定位,以指导相关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土地开发。实行有序开发,发挥集聚优势。加强各园区的资源整合,根据各类园区定位的发展方向,以一个主导产业,1-2个配套提升产业的要求进行规划,由园区管委会会同商务、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进行核定,以彰显各园区特色。统一建设生产服务、仓储物流、职工宿舍等配套设施,实行园区公共设施共享共用,配套设施建筑面积不得超过7%。其次,要完善优化并刚性执行产业发展规划。各功能园区在主体功能定位的指导下,按照“功能配套、集聚发展”的原则,明确园区主导产业,科学制定产业分区发展规划。同时切实加强规划执行的刚性和持续性意识,尽可能减少出现因项目定地块、因项目调规划等情况,培养产业集聚能力,形成“洼地”效应和品牌效应,提升土地效益

2、优化园区用地结构。建立健全招商项目联审制度,科学制定入园企业(项目)的投资强度、工业建设用地容积率、投入产出率等刚性指标,严格项目选址、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容积率、投入及产出等准入评审,严把项目质量关,避免走占地大、消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粗放式发展路子。坚持招商选资理念,大力引进和发展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节能环保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型企业用地比率。大力发展物流配送、服务外包等服务型产业和总部经济,切实加强公共办公楼、公共休闲区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形成“工业项目向产业区集中、公司办公向总部集中”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积极探索“适度提高城镇建筑容积率,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的新路子。按照产业积聚、布局合理的原则设立企业孵化区块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区块,引导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不能达到准入标准的小微型企业进入相应区块进行培育,逐步改变每家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独门独院、五脏俱全”的粗放方式。树立立体化用地观念,向地下要空间,向上拓展空间,探索推行园区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和空中绿化等有效举措,引导园区企业充分利用存量土地,走内部挖潜、增产不增地的发展道路。同时切实加强项目履约管理,关注 4 和调度投资强度和投资进度等刚性指标,对履约能力不强的企业(项目)及时进行调整。

二)、严格项目用地条件

1、依照产业规划供地

在公开出让工业项目新增用地时,除明确投入产出、建设条件等要求外,根据所在工业园区或集中区的产业规划要求,增加对产业类别的规定。实行园区设定产业、产业选择园区的用地原则,凡不符合园区产业要求的原则上不予供地,以加快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产业集聚程度,促使公用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

2、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

进一步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率等工业用地准入门槛,增加用地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总投资3000万元(外资500万美元)以下、用地规模20亩以下的新增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一律入驻标准厂房。

3、严格控制用地规模

严格执行国家新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用地标准,在建设项目审批、用地预审、供地审查时,依据规定的行业、产业用地控制指标及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等因素,结合企业注册资本,综合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申请增资扩建用地的,必须首先使用已有建设用地,并将已有的土地 与新申请用地数量一并核算用地指标。对产业无特殊要求的新建工业项目,依据控制性规划,一般应建造3层或3层以上多层厂房,不得建造单层厂房,容积率一般不得低于0.7,建筑密度一般不得低于40%,绿地率一般不得大于15%。

4、实行分期供地制度

分期建设的大中型工业项目可以预留规划范围,根据其实际到账资金和建设进度进行分期供地,不得先供待用。用地面积超过100亩的工业建设项目,由国土部门牵头,会同经信委、商务、环保、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论证后确定供地计划。

三)、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建立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数据库

各开发区要积极开展存量土地调查,对城镇建设用地中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价,建立并定期更新相应的数据库,为依法盘活处置提供基础依据。

2、依法处置闲置土地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一步强化“强势分割、强力征收、强制收回”措施,着力处置闲置土地。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采取等价置换、安排其他项目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并充分利用。土地 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征缴增值地价,闲置土地按照上限标准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未按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的规定开发建设,建设项目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约定的开工日期满1年,已动工建设面积占该宗土地应动工开发建设面积超过1/3但未达到4/5的,或者已动工开发建设面积占该宗土地应动工开发建设面积超过4/5,但绝对空闲面积超过15亩以上的,认定为未充分利用土地。未充分利用土地应当依据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收取违约金

3、鼓励产业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

鼓励提高工业用地的容积率,除特殊行业外,原则上不得建设单层厂房。按照计划,每年新建一定数量的的多层标准厂房,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用地。存量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新建工业项目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不增收土地价款;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一层全额征收,二层、三层减半征收,三层以上免征。

下载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发布2014-06-06 | 作者: 程秀娟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日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签署国土资源部第61号令,发布《节......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 河口区正出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需要新增大量建设用地,而人多地少的国情却不允许过多的占用耕地。因此,必须把节约土地放......

    关于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关于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 为了切实管好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形成耕地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各类用地得到切实保障、土地资源效益得到切实发挥......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 【发布文号】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 【发布日期】2014-05-22 【生效日期】2014-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国土资源部......

    论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

    **市人民政府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的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人口也在急剧增加,这使得本来就人多地少的**面临着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据2003年底统......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解读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解读 面对日益严重的粗放浪费土地的现象,日前,国土资源部出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以下称“《规定》”),这是我国首部专门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构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是针对当前“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战略目标而提出的,重点是要解决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与粗......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阿左旗国土资源局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调研报告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产物,近年来,随着我旗经济的发展用地瓶颈制约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用地难题,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