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政府系统全省性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审批办法(粤府办〔2006〕41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6〕41号 【发布日期】2006-06-12 【生效日期】2006-06-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政府系统全省性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审批办法
(粤府办〔2006〕41号)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系统全省性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审批办法》已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意见》(粤办发〔2005〕7 号)精神作了修订,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按照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十二日?
省政府系统全省性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审批办法
(二OO六年六月修订)
一、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以下简称表彰项目)分类和规格
(一)下列项目以省政府名义表彰
1.粤办发〔2005〕7 号文保留的以省政府名义表彰;
2.法律、法规规定以省政府名义表彰;?
3.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以省政府
名义表彰;?
4.全省综合性表彰;
5.在保卫或抢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中作出重大贡献,需由省政府表彰;.在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特殊贡献者(含港澳人士和台胞、外国友人),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政府表彰;?以省政府名义表彰的,由省政府授奖。?
(二)下列项目以省政府工作部门名义表彰:
1.粤办发〔2005〕7 号文保留的以省政府工作部门名义表彰;?
2.经批准的专项工作表彰;?
3.法律、法规规定或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明确由系统(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表彰;?以省政府工作部门名义表彰的,由省主管部门授奖,也可与省人事厅联合授奖。?
(三)具有重要意义、重大影响或跨行业的阶段性专项工作需进行表彰的,先进单位可由省政府表彰,先进个人一般由主管部门表彰。?
二、表彰项目报批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承办的表彰活动,主办单位须分别按以下程序申报立项或备案。申报(备案)材料应包括项目名称、依据和活动的主办、承办及协办单位名称,活动的范围、规模、周期、表彰奖励形式、经费来源及数额、组织方案(包括评比小
组、评比条件等)等内容。
(一)法律法规规定的项目,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举办的项目,省委、省政府批准保留的项目,由主办单位在举办活动前将活动方案分别报省委党廉办、省人事厅备案后组织实施。
(二)除法律法规规定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举办的项目外,原则上不再增设固定周期项目。如确需增设全省性固定周期项目,由主办单位报省
委党廉办、省人事厅审核后,报省府办公厅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三)新增全省性临时报批项目,主办单位应在举办活动前将活动方案报省委党
廉办、省人事厅审核后报省府办公厅,由省府办公厅报分管副省长、常务副省长审批,必要时,报省长审定。属系统表彰活动的,表彰时间至少间隔3年。?
(四)公务员的表彰,按照《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人核培〔1995〕68号)
等相关规定审批权限申报。?
三、表彰项目审批原则
(一)增设表彰项目应从严把关。以下情况原则上不予批准:粤办发〔2005〕7 号文中列为被撤销不得继续举办的;有悖于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不利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的;给企业和基层组织加重负担的;经费来源不明确,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收费或变相收费的等。?
(二)内容相近、交叉的表彰活动,由审核单位牵头,会有关单位协商后合并进行。?
(三)法律法规规定举办但没有要求省举办的,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举办但没有明确要求省相应举办的,原则上不举办全省性表彰活动,可按上级机关的要求推荐人选。?
(四)表彰所涉及的工作属省有关单位职能范围的,原则上不把其列为评比对象。?
(五)经评选,拟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名单及相关情况,要在省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公示至少10个工作日。
(六)表彰的数量,原则上按列入评选范围的单位和人员总数合理确定。以省政府名义表彰的,应严格控制表彰数量;以省政府工作部门名义表彰的,先进集体一般控制在40个以内,先进个人一般控制在80名以内。?
(七)除列入每年全省性会议计划外,原则上不召开行业性专项表彰会议,表彰采用通报形式进行。?
四、表彰项目名称及奖品制作?
(一)表彰的称号授予,按如下规定进行:
?1.国家或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按规定授予。
?2.综合性表彰授予的荣誉称号,统一使用“模范集体”、“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称号前冠以“广东省”字样。特殊情况下需授予其他称号的,由主管部门提出,报省政府审定。
.行业性或专项性表彰授予的荣誉称号,统一使用“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称号前冠以“广东省某行业或专项性工作”字样。
(二)省政府授奖的奖状、奖牌、奖匾、锦旗、奖杯、奖章和证书等奖品,由省府办公厅核定样式和规格,并负责监制,主办单位要将以上奖品的照片及受奖名册一式两套送省府办公厅存档。凡违反规定自行制作的,一律无效。
五、表彰经费及奖励金额
综合性、非行业性特殊奖项的奖励经费,如需省财政拔款,主办单位征求省财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按程序向省政府请款;各部门行业专项的奖励经费,由各部门按规定自行解决。举办表彰活动,遵循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不得随意扩大范围和增加经费开支。不得以举办活动名义向基层单位收费或转嫁经费负担。?
六、其他事项
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施行,过去有关省政府系统各类全省性表彰审批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试行)(粤府办〔2008〕48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8〕48号 【发布日期】2008-08-11 【生效日期】2008-08-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试行)
(粤府办〔2008〕48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试行)》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质监局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八月十一日
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激励广东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转发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的通知》(粤府〔1997〕31号)、国家质检总局与省政府签署的《关于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促进广东提高国际竞争力合作备忘录》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广东省政府质量奖(以下简称省政府质量奖)是广东省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由省政府批准、表彰和奖励,授予在广东省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质量管理成效显著,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对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企业。
第三条第三条 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好中选优,坚持企业自愿、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不搞终身制。
第四条第四条 省政府质量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企业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家。
第五条第五条 省政府质量奖评审标准按照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执行。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第六条 设立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由分管副省长担任)、副主任两名(分别由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省质监局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省委党廉办,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厅、财政厅、人事厅、外经贸厅、统计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同志,相关产业行业协会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社会团体负责人,相关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由省质监局会有关部门提出,报省政府批准后公布。
评审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为三年,自省政府批准之日起至下届评审委员会成员经省政府批准之日止,评审委员会成员可连任。
评审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省政府质量奖评审活动,审定并公布评审委员会工作制度、议事规则,根据评审标准制订并公布省政府质量奖的具体评价细则、评审程序等规范,审议确定拟获奖企业名单并报请省政府审定,决定和处理省政府质量奖评审过程的重大事项。
第七条第七条 评审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设在省质监局),作为评审委员会的具体办事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的日常管理工作。
秘书处人员组成、工作制度、议事规则等,由评审委员会确定并公布。
第八条第八条 评审委员会根据需要,聘请国内权威质量管理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开展资料评审、现场考评和综合评价等工作。
评审专家组人员组成、工作制度、议事规则等,由评审委员会确定并公布。
第九条第九条 各地质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及相关专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省政府质量奖的申报、推荐以及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十条第十条 申报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五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环保、质量等政策,列入国家强制监督管理范围的应取得有关证照。
(三)质量管理成绩显著,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近三年国家级或省级质量监督抽查中没有不合格记录。
(五)诚实守信经营,市场信誉良好,顾客满意程度高。
(六)经济效益好,经营规模、年利税额、总资产贡献率等指标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三年来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卫生等事故,没有因违反生产经营、知识产权、劳动保障、环保、安全生产、税收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受到刑事或行政处罚。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国家免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发明专利或国家质检总局“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第四章 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评审按如下程序进行:
(一)公布评审相关事项。
在每届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前半年,完成如下工作:
1.由省质监局提出评审委员会成员建议名单,报省政府批准后公布。
2.评审委员会确定秘书处、评审专家组人员名单并公布。
3.评审委员会向社会公布本届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的相关要求、注意事项和申报表格。
(二)企业申报。
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写申报表格,对照评审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交自评报告,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按规定日期报送所在地级以上市质监部门。
(三)组织推荐。
各地级以上市质监部门会同本市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相关专家对申请企业是否符合申报条件、企业申报内容是否属实等提出评价意见,并形成推荐意见,在规定期限内统一报送秘书处。
(四)材料初审。
秘书处汇总各地推荐材料后,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核,对申报材料不完备的企业,及时通知有关企业予以补充完善;对申报材料完备的企业,将该企业的相关申报材料送评审专家组评审。
(五)材料评审。
评审专家组对照评审标准、评价细则和其他评审具体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形成材料评审报告,并提出进入现场考评程序的候选企业建议名单(原则上不超过15家)。
(六)现场考评。
经秘书处形式审核、评审委员会材料评审后进入现场考评程序的候选企业,由评审专家组按照评审标准、评价细则和其他评审具体要求进行现场考评,形成现场考评报告。
(七)综合评价。
评审专家组根据材料评审和现场考评情况,对候选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打分,并按得分高低排序,形成综合评价报告,提出推荐获奖企业名单。
(八)秘书处评估。
秘书处根据评审专家组提供的综合评价报告和推荐获奖企业名单,进行全面审核、综合分析和系统评估,提出综合评估报告和建议获奖企业名单,连同评审专家组提交的综合评价报告和推荐获奖企业名单,一并提交评审委员会审议。
(九)审议公示。
评审委员会对秘书处提交的综合评估报告、建议获奖企业名单以及评审专家组提交的综合评价报告、推荐获奖企业名单进行审议,确定获奖初选企业名单,向社会进行为期10天的公示。秘书处负责受理和核查公示期间的投诉并向评审委员会提交书面核查报告。
(十)审定报批。
评审委员会根据公示情况,审议确定拟获奖企业名单,报请省政府审核批准后公布。
第五章 奖励及经费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获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由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颁发奖牌和证书,给予每家获奖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奖励经费由省财政统一安排,评审经费由省质监局在业务经费中统筹安排。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以不正当手段骗取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评审委员会要及时提请省政府撤销其省政府质量奖奖项,收回证书、奖牌,追缴奖金,并向社会公告。该企业不得参加下两届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获奖企业在获奖后三年内如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评审委员会提请省政府撤销其省政府质量奖奖项,并向社会公告。撤销奖项的企业不得参加下一届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
(一)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卫生等事故的。
(二)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经国家级或省级质量监督抽查判定为不合格的。
(三)出口产品因质量问题被国外通报或索赔,造成国家形象和产品信誉受到较大损害的。
(四)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被人民法院或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判定存在欺诈消费者行为、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
(五)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严重经营性亏损的。
(六)其他违反省政府质量奖宗旨与原则的重大事项。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获奖企业有义务宣传、交流其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发挥模范带动作用,促进广东省广大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参与推荐和评审的人员要严守工作纪律,公正廉洁,保守秘密。对推荐和评审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机构和个人,取消其推荐和评审资格,并提请有关部门或所在单位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除本办法规定的省政府质量奖评审机构外,广东省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进行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活动。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省质监局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