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齐齐哈尔医改自查方案(2012年6月20日)
齐医改办发„2012‟3号
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基层医改任务落实
情况自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医改领导小组,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
按照省医改办《关于印发全省基层医改任务落实情况自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医改办„2012‟14号)要求,市医改领导小组决定开展全市基层医改任务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现将《齐齐哈尔基层医改任务落实情况自查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基层医改是医改的基础。开展基层医改任务落实情况自查,是落实全国和全省医改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总结经验、检验成效,查摆问题、整改提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层医改成果,为深化医改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确保《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确保自查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基层医改自查结束后,市医改领导小组对各县(市)区基层医改工作按优、良、差分类排队,备省专项督查定点遴选抽查。参加省医改办将统一组织的专项督查和综合评
—1— 估。
各县(市)、区的自查报告形成后,在报市医改办的同时,抄报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编制办、市人社局、市医保局,特别是各部门提出的细化要求一定要认真填写,报市直相关部门汇总使用。
上报材料时间:请各县(市)、区于6月29日前上报自查方案;7月5日前上报《基层医改自查情况统计分析表》;7月20日前上报自查报告。
市医改办联系人:张同权 于泉升 赵 珊
电话(传真):0452—2790618 电子信箱:ygb2791100@163.com 附:齐齐哈尔市基层医改任务落实情况自查工作实施方案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2—
齐齐哈尔市基层医改任务落实情况 自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检验基层医改成效,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果,按照省医改办《关于印发全省基层医改任务落实情况自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医改办„2012‟14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针,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目标,以“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为主线,坚持自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全面梳理和掌握基层医改真实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强化薄弱环节,建立责任机制,落实整改措施,夯实和扩大基层医改成效,为深入推进“十二五”时期医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真抓落实。把基层医改任务落实情况自查作为今年医改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实际检验基层医改成效,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增强社会认同,形成全社会重视医改的良好氛围。
——坚持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县(市)区政府统一组织先行开展自查,市医改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同步开展本系统自查,市医改领导小组成立专项
—3— 督查组实地抽查、暗访,确保自查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坚持查缺补漏,强化问责。采取多种方式,对基层医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逐项排查,对自查和督查发现的属于政策落实不到位而产生的问题,明确责任,逐一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全市通报批评;对属于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研究,完善政策措施。
二、自查重点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基层医改的有关政策文件,确定各县(市)、区自查重点任务41项(见附表1)。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自查要点开展自查,不得漏项。
三、时间及步骤
(一)自查阶段(6月18日—7月10日)。
市医改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按自查重点组织自查,各县(市)、区于6月29日前制定自查方案并上报市医改办备案。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有关政策文件,围绕自查重点,逐一分解、细化、量化事项,全面梳理情况,对反映出的问题对号入座,逐一剖析,提出整改意见。7月5日下班前,以县(市)、区为单位完成《基层医改自查情况统计分析表》(见附表2)的填报工作,7月10前,由市医改办统一汇总上报省医改办。
(二)整改落实阶段(7月11日—7月25日)。
各县(市)、区对自查发现的问题,以县(市)、区为单位整改落实。市里负责统筹,及时综合各县(市)、区自查情况特
—4— 别是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重大问题提请本级医改领导小组研究,并于7月20日前形成自查报告上报市医改办,市医改办于7月25日前完成全市自查报告,上报省医改办。各县(市)、区自查报告要全面总结本地区基层医改任务落实情况,如实反映政策落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整改情况,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有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市医改办按省统一要求对各县(市)、区基层医改工作按优、良、差分类排队,备省专项督查定点遴选抽查。
市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针对本部门本系统自查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需提请市医改领导小组研究议定的,请重点说明,本系统自查报告于7月20日前报市医改办。
(三)接受省专项督查阶段(7月26日—7月31日)。
组织各县(市)、区接受由省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聘请第三方机构)组织的专项督查,使我市医改工作能经受得住省组织的抽查和暗访。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彻底的地方通报批评;涉及严重违规违策的,商请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并实施驻点督导。
(四)接受省综合评估阶段(8月1日—8月10日)。
组织各县(市)、区接受由省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基层医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综合评估。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县(市)、区医改领导小组、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要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认真按要求、按步骤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各
—5— 级医改办要加大工作力度,组织专门力量,会同有关部门落实自查任务。
(二)深入实际,掌握实情。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深入实际、掌握实情,注重倾听普通群众、一线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自查工作备案制度,对自查发现的问题以县为单位逐一登记,备省专项督查指导。
(三)统筹兼顾,促进落实。要以基层医改自查为契机,全面加强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和落实今年医改各项工作。要通过基层医改自查,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弥补差距,确保医改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四)把握方向,积极引导。此次自查工作以查找发现不足、督促政策落实为主,要注意把握舆情,坚持正面引导,避免对未经核实的问题负面炒作,影响医改全局工作。重大情况要及时上报市医改办。
附件:
1、县(市)区基层医改任务自查重点一览表(省序号:表2─-1、2、3);
2、基层医改自查情况统计分析表(省序号:表3─-1、2、3);
3、市直有关部门关于41项自查重点任务的细化要求。
—6— 附件3 市直有关部门关于41项自查
重点任务的细化要求
一、市人社局的细化要求
人事制度改革
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竞聘上岗情况及专业技术队伍变化情况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实行竞聘上岗的具体情况。(2)各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具体数量;
15、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在明确编制、职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岗位设置?岗位设置方案是否经过市级人社部门核准? 已经完成岗位设置的单位数量,涉及的三类岗位数量各是多少?
(2)已完成岗位设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实行全员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涉及的三类人员各是多少?
绩效工资方面:
19、绩效工资中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设定情况
(1)本行政区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实行统一的奖励性
—7— 绩效工资比例?比例是多少?还设定其它哪此比例?
(2)工作人员对现执行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有何意见和建议?
20、绩效工资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及医务人员收入差距的情况
(1)本行政区域内是否实行绩效工资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政策,主要实行的单位是哪些?倾斜比例是多少?倾斜的主要政策是什么?
(2)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实行倾斜政策后与其它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大体是多少(元、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招聘方面
3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招聘情况
(1)医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实了人才招聘工作?主要实行哪些招聘方式?招聘范围是什么?
(2)是否有未实行人才招聘的单位,未实行人才招聘的原因是什么?
注:序号14、15、19、20、39是指省医改办统一表格附表2中的序号,括号内的序号(1)、(2)后的内容是为完成全市统一自查报告时,市人社局单独提炼出来的,需要各县(市)区统一上报的内容
—8—
二、市卫生局的细化要求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情况 乡院---社区中心(是 否)、村所(是 否),乡院和社区中心数量()个、村所数()个。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 否)定期汇总采购需求,(是 否)编制采购计划。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上采购药品(是 否)在72小时内配送到位。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上采购药品药款30天以内(是 否)能及时结算。
5、省增补药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院---社区中心、村所)配备使用情况(多少种)。
6、村卫生室(所)基本药物覆盖情况。村卫生室(所)有()个、基本药物覆盖的村卫生室(所)有()个。
7、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所)乡村医生年收入变化情况 : 改革前年收入(元)改革后年收入(元)。
8、基本药物城镇基本医保、新农合报销政策落实情况()
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划布局、设置和覆盖情况:本地区乡镇数()个、乡镇卫生院()家、社区数()个、社
—9— 区卫生中心()家、村屯数()个、村卫生室(所)()家,是否达到一村一所(是 否)。
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投资主体分类情况及管理体制落实情况。
12对村卫生室(所)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情况。乡村一体化推进的时间()推进的效果和程度()。
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院---社区中心、村所)人员(是 否)实行竞聘上岗,(有 无)竞聘方案和个人竞岗材料,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占全员的比例(%),16不符合竞聘上岗和分流安置政策覆盖范围人员清理情况,17、未聘用人员分流安置情况:
(有 无)分流人员,多少名(人),(是否)全部安置,(有 无)上访事件。
1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情况:(是 否)实施绩效考核,(是 否)有绩效考核方案,绩效考核分配比例()。
21、(是 否)按规定定期组织绩效考核,时间是(1月、3月、6月、一年)
22、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兑现使用情况:(是 否)及时发放绩效工资,(是 否)足额发放绩效工资。发放时间是(1月、3月、6月、一年)。
—10—
2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收支结余(是 否)按规定用于改善福利待遇,对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有 无)影响。
2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改革前后收入(有 无)变化,差据有多大(元)
2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是 否)专款专用,各县区(有 无)截流资金现象。(有 无)专款资金帐户,地方匹配资金(是 否)到位。
27、一般诊疗费(10元)农合支付(是 否)支付,(是 否)到位。
30、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是 否)进行,进行的程度是()。
3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是 否)落实到位。
3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绩效考核和经费补助相关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是 否)达标(电子版 %),(是 否)进行了慢病管理和随访指导,绩效考核活化部分(是 否)按时发放,公共卫生专项经费(是 否)及时发放,地方匹配资金(是 否)及时到位。
3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 否)进行债务核实,(是 否)建立相关债务台帐和债务数据库。
3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 否)进行标准化达标建设,目
—11— 前达标的比例是()
38、(是 否)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有()名基层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已培训完的全科医生发挥作用(好、一般、差)。
3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 否)进行人才招聘,已招聘()名,到位()名。
40、乡村医生配置、培训培养、管理、监督政策及落实情况:乡村医生(是 否)按照国家标准配备,人员是(多 少),年龄结构(是 否)合理,县区(是 否)定期下基层进行督导和调研,(是 否)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是 否)安排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 否)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4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情况: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是 否)配备电脑、(是 否)配备网络功能、(是 否)构建基药网络平台、(是 否)与省厅平台联网,村卫生室(所)(是 否)配备电脑、(是 否)配备网络功能、(是 否)构建基药网络平台、(是 否)与省厅平台联网,—12—
三、市财政局的细化要求
25、国库集中支付情况(1)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数量
(2)实施国库集中经费内容都是什么
31、基本公共卫生经费
(1)具体填报那一年的(2012年国拨资金还没有到位)?(2)如果需要不同年度的,拨款情况一定要分年度说明。
32、绩效考核及经费补助情况 同上31所述 33、34、35债务情况
分国家拨付化债资金使用情况和同级财政预算安排支付情况
—13—
第二篇:医改自查提纲
附件1:
自查提纲
1、改革县级医院的补偿机制方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药品采购供应、医疗价格调整的测算依据、落实和完善政府投入政策、改革前后医保基金运行情况等情况。选择典型试点县医院,分析和比较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前后医院收支情况;以保障县级医院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测算县级医院的补偿总量和补偿结构。
2、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院长负责制、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岗位聘用制建立、新进人员聘用、优化内部运行管理等情况。
3、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收入待遇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薪酬的关系情况等情况。
4、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情况。
5、社会办医情况。社会办医工作开展情况,社会办医医院数量、床位数、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及占本地医院比重等情况。
6、探索创新及典型经验。
7、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第三篇:山东省医改方案
山东省“十二五”医改实施方案
2012年5月22日公布
省政府昨天召开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同时印发《山东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15年,群众看病负担将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到30%以下。将建区域集中检查检验中心,实现大型设备资源共享。同时,我省敲定今年医改重点任务,其中一条是将合理调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据悉,调增收费将纳入医保报销,避免增加患者负担。今年,全省将选择30个左右的县(市)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根据改革需要,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定价、药品采购等方面给予试点地区一定自主权。经批准,可在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
我省将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发挥医保补偿作用,将调增的收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避免增加群众负担。
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县级综合医院参照三级医院建设发展。同时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实行试点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按照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单一货源承诺、双信封制的要求带量采购基本药物。稳步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通过压缩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中间环节和费用,着力降低虚高价格。
2015年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鼓励社会资本对部分公立医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投入,以合资合作方式参与改制的不得改变非盈利性质。
今年医改重点内容
鼓励社会办医 有资质就可开诊所
目前,我省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放宽准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及境外投资者开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对社会办医,我省将落实价格、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发展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品牌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力争到2015年,全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的20%左右。同时,我省鼓励康复医疗机构发展,扩大和丰富全社会医疗资源。
二级以上医院基药配备占9成以上
在纳入省统一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今年,我省逐步将其他符合省规划要求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同步落实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和支持政策。对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可结合实际,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将其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需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占到基本药物总数的90%以上。
我省将适时开展新一轮基本药物采购工作。研究调整优化省级增补药物目录,更好的适应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统筹资金最高支付不低于10万元
今年,我省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将稳定在97%以上。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新生儿参保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等困难群体参保工作。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60元,人均筹资达到300元左右。统筹资金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0万元。
20种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
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的问题。做好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的衔接。制定出台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全面推开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关键词】 卫生资源布局
建区域集中检查检验中心
鼓励各地整合辖区内医疗资源,建立区域集中检查检验中心,实现大型设备资源共建共享。医疗机构检验服务对社会开放,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至2015年,政府投资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原则上由政府回购,回购有困难的限期降低检查价格。此项亏损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补偿。
【关键词】 全民医保
2015年,跨省也能即时结算
我省将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即时结算,使患者看病只需支付自付部分费用,其余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2014年实现省内新农合即时结算。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2015年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开展省际医保结算合作,初步实现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2015年基本实现职工医保制度内跨区域转移接续,推进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衔接。
我省城乡医疗救助,主要资助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重度残疾人及城乡低收入家庭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对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
【关键词】药品价格
适时调整最高零售指导价
我省将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药品价格动态调整管理机制,选取临床使用量较大的药品,依据主导企业成本,参考药品集中采购价格和零售药店销售价等市场交易价格,制定最高零售指导价格,并根据市场交易价格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
到“十二五”期末,所有零售药店法定代表人或主要管理者必须具备执业药师资格,所有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营业时有职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
此外将调整省增补药物目录,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适当增加慢性病和儿童用药品种,减少使用率低、重合率低的药品。对独家品种和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且市场供应充足的省增补基本药物,试行省统一定价。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
设立专门的政府办医机构
我省将研究探索采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新设立的公立医院不再明确行政级别。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关键词】基层卫生
至2015年培养1.28万全科医生
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到2015年,我省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28万余名全科医生,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为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我省鼓励开展全科医生县乡联动试点项目;70%的城市建立起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下联动的协同机制。
第四篇:浅谈新医改方案
浅谈新医改方案
新医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一、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为公共产品
《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从“基本制度”的高度保障人民健康,对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作为公共产品的制度,必然覆盖全民、公平享有。
(二)全民医保
据《意见》,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国家还将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范围。建立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目的在于实现医药费用的合理分担,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最核心的措施,医保覆盖全民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三)首次确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
国家“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均等化”意味着每个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收入水平等,都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价格竞争机制
在《意见》里,提出了我国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决定。关于这一点,据了解,国外很多国家都建有基本药物制度;而在我国,以前只有医保药物目录,却没提出过基本药物制度。所以,这一决定具有划时代意义。
关于基本药物的问题,在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由国家定点生产、集中配送,统一制定零售价。但在《意见》中改成了“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对于这样的改变,业内相关人士分析,这样做遵循了市场规律和价格竞争机制,是很大的进步,避免了“定点生产必然带来行政垄断”的弊端。关于价格竞争机制的引入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非营利性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一是对仿制药品实行上市药品价格从低定价制度。
(五)异地医保
《意见》第六条中提出,“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关于异地医保涉及退休老人异地养老问题和农民工流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韩克庆指出:解决异地医保问题,更多的是依靠制度层面的衔接问题,同时也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将城乡居民、城镇和乡村统筹合一,就必须缩小城乡和地域之间的差距。
(六)政府为医疗服务“买单”
在实现“新医改”后,政府将为医疗服务“买单”,那么,如何评判政府购买的服务绩效?政
府投入大量的财力用于购买公共医疗服务,但如何评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一是群众是否得到了符合质量规范(标准)的服务,如:高血压病人是否得到了高血压病情随访和用药的指导,这部分是产出,是健康服务机构应该负责任的;二是服务是否有效,当群众得到服务后,其健康状况是否有所改进,这部分是结果。结果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服务提供机构需要改进服务设计,提高服务的效果。对产出的绩效考评,会促使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保证人群得到健康服务。对结果的考评,将会提高服务的有效性,改进服务的设计。通过这两个部分的绩效考评,保证了政府购买的服务能够落实到人群的头上,而且是有效的服务。避免政府采购“虚拟”的服务,即虽然购买了,但实际上群众没有得到服务;同时避免了群众得到无效的服务这两种情况。
二、新医改方案中的难点
(一)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本性要防止出现医疗效率、服务、质量、水平下降现象
公共、公益性质就决定了公立医院不可能有暴利,那么,在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在利益充斥社会的氛围下,没有利益驱使能否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拿什么吸引名家、名医留在公立医疗机构,是值得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必须防止出现过去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中在服务上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情况;防止出现效率低下、耽误急重病症患者医疗的现象;防止受社会利益诱惑,公立医院人才流失,造成公立医院医术水平、医疗质量下降问题。这就需要在“回归公益性”时,公立医疗机构、公益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在内部激励机制、分配制度、约束措施等方面下工夫研究对待,出台行之有效的机制、制度和措施,保证“回归公益性”改革的成功。
(二)操作层面的阻力
在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中,长长的销售链一直广受诟病,从全国总代理到各地二级代理,再到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层层中间各环节,使药品的最终售价是出厂价的十几倍甚至上百倍,高额利润养活了利益链上的诸多中间环节。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完全取消了中间环节。目前中国有1.3万多家药品批发商,完全失去原有生存空间的这些数量巨大的药品批发商,可能会给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带来剧烈冲击。
目前中国有47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存在很多上百家企业生产同一种药品的情况,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基本药物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到医院,不可能所有生产同一类药品的都会中标,这就意味着过去有些生产同一类药品的企业之间要产生竞争,医药企业兼并重组不可避免,政策导向将推动国内药品流通市场集中度快速提高,部分中小医药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所有的利益调整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激烈的博弈。
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商再加上处于同一条利益链上的本就积重难返的公立医院,三方合谋会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造成多大的阻力,目前还很难说。
(三)公立医院的改革
公立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看病难、看病贵和老百姓的抱怨,最直接体现在医院这个层面,而绝大部分医药卫生改革的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医院这个平台来实现。
公立医院的改革可以说是医改的难中之难。虽然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药养医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医患关系剑拔弩张,但用“以技养医”取代现有的“以药养医”,同样面临种种困难。而以药养医模式不改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很可能会形同虚设。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新医改的成就便可能毁于一旦。做强基层医疗机构,某种程度上,是另起炉灶取代大医院的部分功能,最终瓦解大医院的势力,这可能是解决公立医院痼疾的可行办法。
(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大医院里常常人满为患,挂号犹如春运期间买车票,“一号难求”;而在基层社区、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医疗机构则冷冷清清,有近一半的医疗设施几近闲置。
根据《意见》,我国将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的重要措施。但是如何让老百姓改变就诊习惯、接受并认可基层的医疗服务是目前的难题。这不仅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建设,基层人才建设更为任重道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是最伤脑筋的事。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老百姓看病还是要往大医院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的全科医生队伍太年轻。由于工资待遇低、业务发展空间有限,经过系统培养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很少愿意到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工作。
解决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应实施全卫生行业统一的人事、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性手段,实行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
第五篇:新医改方案
宗地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抓好这五项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政府对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结余和累计结余,结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基金收支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五)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制订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和管理办法。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调整和更新。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七)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公开招标采购,并由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参与投标的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招标采购药品和选择配送企业,要坚持全国统一市场,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药品购销双方要根据招标采购结果签订合同并严格履约。用量较少的基本药物,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定点生产。完善基本药物国家储备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药品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鼓励各地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
(八)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九)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三年内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公立医院资源过剩地区,要进行医疗资源重组,充实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合同等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包括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
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十一)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制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方式。
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补助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定。
(十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十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普及健康知识,2009年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中央和地方媒体均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十四)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
(十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落实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十六)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十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为中心。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十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十九)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六、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改革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抓好组织落实,加快推进各项重点改革。
(二十一)加强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改革补偿办法,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经初步测算,2009-2011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二十二)鼓励各地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各地情况差别很大,要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进行探索创新。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要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深入推进改革。
(二十三)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宗地乡卫生院 201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