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5篇)

时间:2019-05-12 11:5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第一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我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已经结束,回顾这半年多来的学习经历,感慨颇多、受益匪浅。

回顾往事,和着艰辛、拌着拼搏,但也倍感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只觉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操作熟练;从初上网时的被动性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搜索资源、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学识收获灿烂无比,使我的业务素质与日俱增。

还记得从事学习的每一个日子里,细读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品析专家教育理论,使我们直面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大胆抛弃什么;与科任老师及学员的交流使我柳暗花明、视野开阔。我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一有时间便进入到这一网络平台中来,在这里自由浏览、评论他人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不成熟的文章又可得到各学员中肯的评论。在这里交友,在这里寻宝„„。视野变广了,我了解到教学中最前沿的知识,充分理解了新课改理念。我深感这一平台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沟通和联络,为教师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环境,这对每位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每天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剩余的时间我几乎都用在了远程培训上……就这么忙碌着,眼睛花了,肩膀痛了,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分享着智慧,和大家互动着、交流着,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和大家一起共同创造着工作带给我们的幸福,享受成长的喜悦。这是激情燃烧的日子,是精彩无限的日子,这些日子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给我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离别在即,我渴望天天拥有这份令人激动的喜悦。因为我发自内心地期待学习。

学习后的作业,是我们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舞台。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专家的引领,利用业余时间,无论身心多么疲惫,我都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并能积极参与在线讨论、交流。我们的指导教师不辞辛劳的对我们的作业进行点评,他的敬业精神令我们终生难忘。

“经验+反思=成长”。的确,教师专业成长(精神成长)的新陈代谢就要不断地反思,而反思需要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当今网络教研顺应了当代教师的这一需求,它给我们提供了对话平台,大家一起共享教育资讯,在专业引领下平等民主交流,促成了教师团队合作。

远程培训,点燃了我们教育理想的火把,催我们前行,激励我们在教育这篇沃土生根发芽。远程培训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带来勃勃生机。是远程培训给我们提供了这一契机,让我们从此不再迷茫。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1

初次接到要“国培”的任务时,正值学校排练健美操之际,身体的疲惫让我着实为此而头疼,况且校长告诉我,因为种种原因,这一次的培训班已经开班快两个月了,也就意味着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此次培训。刚开始,每每当我拖着灌铅一样的腿回到家时,多么想和我的床不离不弃,但是为完成培训任务还得“痛苦”的打开电脑,“痛苦”的“被学习”!其实,那个时候,“国培”比健美操还让我讨厌!

但是,既然接受了这样的培训任务,还是得认真学习吧!回到家,给自己洗好水果,坐到电脑前,打开网页,挂上我的国培账号,点开专家讲座的视频,接着就开始浏览其他的网页了……但是不经意间,音响传出“国培”专家讲座的内容,“狠狠的”吸引了我!他们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让我找到了我与他们的差距,非“现在的娃娃不好教”、“我们的孩子底子差”,而是自己“教而无法”“导而无策”,才导致了学生的“学而无效”。每次听到专家的讲座,都让我觉得他们的所说的一切涤荡着我的心扉,叩击着我的心灵。慢慢地,我默默地关掉了所有的'网页,认真的听起了讲座,甚至记上了笔记,及时写下心得。

久而久之,我发现在“国培”这个班里真好!我认识了认真负责的班主任和许多热心的同学,哪怕很小的一个问题,都会有很多同学来帮忙,相互之间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需要参考其他学员的学习成果,使用其他学员的材料以及搜寻到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这一切让我的心中充满无数感动,恍惚间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那里有我无数并肩学习的同学,更有我们永不放弃的梦想和希望。

忙碌的工作,使我们早已没有心情和精力去学习,而“国培”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潜心学习的舞台!不知道为什么,当国培要结束时,我的心中总有着一丝丝的惆怅,一种莫名其妙的伤感,也许,是我“恋”上了它吧!从当初的排斥,到慢慢的喜欢和依恋,如今,我倍感珍惜和国培一起走过的日子,真的希望能一直一直地和它下去……国培让我成长,让我增长了见识,,让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面孔,记住了一些优秀教师的名字……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在心灵深处却达成了共鸣,我们曾一起探讨教育教学的真谛,收获着知识、幸福和快乐……我的“国培”,幸而有你!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2

如今,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信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自从我接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来,并利用资源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我总结了以下三点体会:

一、集思广益,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面对如此充足、精美的远程教育资源,我感到非常的兴奋、激动,但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资源成了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把有关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数字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益求精,更加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我感到不满足了,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进课堂,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

如我在讲这课时,利用课件动画素材制作课件,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数学中的时分就在我们身边,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大家开始热烈讨论一节课有多长时间,并在课后随时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趣的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活学活用,利用资源实施素质教育

远程教育为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资源,为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

在利用学生自习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节目中同学们了解了数学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力量,憧憬着数学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同学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所带的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的乏味,而是争先恐后地要上数学课。我也觉得非常的慰藉。我认为,如果我们老师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这何尝不是一种好教法呢?

远程教育资源的适当运用,能够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开阔了、信息更灵通了,变得更“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我的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3

我通过20xx继续教育学习结束,回顾这一年多来的学习经历,感慨颇多、受益匪浅。

回顾往事,和着艰辛、拌着拼搏,但也倍感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只觉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操作熟练;从初上网时的被动性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搜索资源、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学识收获灿烂无比,使我的业务素质与日俱增。

还记得从事学习的每一个日子里,细读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品析专家教育理论,使我们直面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大胆抛弃什么;与科任老师及学员的交流使我柳暗花明、视野开阔。我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一有时间便进入到这一网络平台中来,在这里自由浏览、评论他人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己不成熟的文章又可得到各学员中肯的评论。在这里交友,在这里寻宝。视野变广了,我了解到教学中最前沿的知识,充分理解了新课改理念。我深感这一平台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沟通和联络,为教师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环境,这对每位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每天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剩余的时间我几乎都用在了继续教育上……就这么忙碌着,眼睛花了,肩膀痛了,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分享着智慧,和大家互动着、交流着,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和大家一起共同创造着工作带给我们的幸福,享受成长的喜悦。这是激情燃烧的日子,是精彩无限的日子,这些日子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给我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离别在即,我渴望天天拥有这份令人激动的喜悦。因为我发自内心地期待学习。学习后的作业,是我们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舞台。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专家的引领,利用业余时间,无论身心多么疲惫,我都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并能积极参与在线讨论、交流。我们的指导教师不辞辛劳的对我们的作业进行点评,他的敬业精神令我们终生难忘。

“经验+反思=成长”。的确,教师专业成长(精神成长)的新陈代谢就要不断地反思,而反思需要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当今继续教育教研顺应了当代教师的这一需求,它给我们提供了对话平台,大家一起共享教育资讯,在专业引领下平等民主交流,促成了教师团队合作。

继续教育,点燃了我们教育理想的火把,催我们前行,激励我们在教育这篇沃土生根发芽。继续教育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带来勃勃生机。是继续教育给我们提供了这一契机,让我们从此不再迷茫。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4

自参加了20xx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俗话说得好“千载难逢好机会。有机会,就要好好地把握。”所以我十分珍惜这次远程培训学习的机会,自从参加“国培”学习的第一天起,我就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在电脑进行听课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观看、专心聆听视频中专家们的专题讲座及课例中教师们的精彩授课。观课听课的同时,我还认真地做好学习笔记、发表评论或留言和完成各项作业。而且我还从各省市县的学员们的课程留言、班级沙龙评论中以及学员们的作业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

对于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来说,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这次远程培训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使我们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参加了这次远程培训学习之后,我的教育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对今后教学中惯彻、实施课程改革精神及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无所适从,有很多时候,我也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就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听课、学习感悟中豁然开朗。无论是教授们的专题讲座,,还是课例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授课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都令我赞叹不已。他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促进发展”或是“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的教学观念都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他们在课堂上那种浑然天成,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课堂上和蔼可亲的教态,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动之以情的引导,形象生动的讲解,令人如沐春风。我想:他们如此娴熟的教学方法,是与他们刻苦钻研和教学实践密不可分的。他们之所以能达到现在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是因为他们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真所谓“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啊!

在专家、教授的讲座中,提到教师教学中需要转变观念的问题,以前感觉这些理念都是空洞的,又觉得是那样的触手可及。记得有个专家这么说“你要做个好老师,首先要真诚的去爱学生,在你的教室里面不应该有盲点,你的爱的目光应该扫过每个角落,他们都是你的孩子,要努力让他们都爱上你,爱上你的课,即“亲其师,则信其道”。这其实还不够,他们听你的,成绩好了,自信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教师的职业神圣之处。”因材施教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科学家和发明。,而那些科学家、发明家小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天才。我们的教育也不是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科学家、发明家,而是社会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

狄雁教授说得好: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是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因此他们认为教师、学生及科学课堂教学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把学母语的那种感悟能力自觉地运用到学习其他语言当中。老师要尽可能搜集各方面的东西,提供信息源,制造信息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要因地制宜,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但像我们农村学校,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学环境不如城市,学生素质也不如城市的学生,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更坚重了,所以我们更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教学阵地,为学生创造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素质,同时也提高自己。

感谢“国培”这一平台。虽然这次远程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观念,新教法,新学法。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此同时也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知识更新是必要的”。因此,我将以此为起点,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学习总结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通过学习,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培训,不断的创新实践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培训,不断的创新实践,多听取有益的各种意见,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改进、柔和、消化,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教师应树立新课程意识:

通过学习,我知道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正如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所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要热爱教育事业

我觉得不管是优秀教师还是普通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教育事业。既然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就要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就要不断实践,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其次,对教师而言强烈的责任心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促进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

另外,教师平时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学生喜欢模仿其一言一行,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可能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身正为范,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

这次的培训学习,让我有了紧迫感。要成为一名好教师,我要学习的、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而我们怎样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我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自身修养。虽然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有了一些进步,但这个培训让我进一步丰富自已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总之,通过这次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同时我也努力将这次的学习收获尽快地运用到我的工作实践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勤反思、勤总结、勤思考

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着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多学习、多请教、多征求别人意见,多写教育教学论文,定期给自己总结反思,有过改之,以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和要求。

总之,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与骨干教师还有一定差距,与一同学习的其他学员有一定差距,所以从现在起制定好个人工作计划,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实践创新,争取教育教学中做出一定成绩。

一、教师要终生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打破传统的、陈旧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笔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学习笔记整理

第一讲 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1、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一个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像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一大事来”,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这份责任和接受这样一种重托。、教师要树立为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一位教师不仅要怀有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持有深沉的爱,还要把为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目标和追求,树立为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二、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动力源泉。一个教师只有对祖国的爱,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前途和命运统一起来,才能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有着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教师热爱祖国要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爱国主义从内涵上来看,有三个层次:首先表现为一种情感,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这种情感随着理性的认识要升华为爱国思想,最终要转化为爱国行为。

人民教师强烈的爱国之情,则表现为深深地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竭尽全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四、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如果说道德是人格步入高尚的阶梯,那么,法律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履行的义务。

教师的法纪观念如何,不仅反映着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的人。08 师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现实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不尊重家长,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给整个教师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实际上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 第十七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违法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它不但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不但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不但是学生自身的,也是关涉教师的;不但是现时的,也是未来的。一些正直善良的教师发出呼吁:“为了不让我们的教育蒙羞,是到了正视教育体罚的时候了。”、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教师要讲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学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当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不少,有《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等。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 “ 执法 ”。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做到知法、守法和不违法。

第一,知法。教师首先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一切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的专门法律。

第二,守法。依法执教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法律为尺度,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选择。

第三,不违法。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行为选择如果不符合法律,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第二讲 备好课――教学设计(小学)

一、自主课堂与教学设计

首先就自主课堂的形式而言,自主课堂改变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而倡导学生勇于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其次就自主课堂的实施过程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一、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三、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独特性。

二、合作课堂与教学设计”

合作课堂是新课程是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通俗称呼。

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共同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课堂活动、结构形式。合作学习有学习操作者和学习检查者两种角色。分别有学习小组的学习个体轮换扮演。合作课堂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

积极互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要求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其所在的小组成员伙伴的学习负责。

第二点就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合作学习还应该强调个人责任。

三、探究课堂与教学设计

一、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内容的再探究

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体

三、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四、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是探究、应是互补的设计

四、开放课堂与教学设计

我们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所具有的非凡意义。

首先,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认识到今天的教育,不应再是筛选适应教育的少数人的工具,而要成为适合于所有受教育者全面提高素质的途径

其次,我们应该彻底改变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第三讲 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第一章 备课概论 第一节 备课的含义

一、备课的基本含义

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一般地,备课有狭义的备课与广义的备课之分。 狭义的备课,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

广义的备课,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

二、与备课相关的概念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备课与预设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预设是必要的。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

三、备课的新含义

(一)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备课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

(二)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自身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三)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真正关注与研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的。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和谐发展。

(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要求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终生学习。

作为从外部推动、提高教师水平的一股力量,师资培训确实是很好的选择。

第二节 备课的作用与基本内容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备课的作用

首先,是指导性,其次,是统整性,再次是操作性,第四是预演性,最后是突显性,二、备课的内容

教案是备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一)优秀教师教案的特征

1.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 2.多数教案有教学条件的准备。3.有重点难点分析。4.明确的教学程序设计 5.有专门的板书设计。

(二)备课的基本内容

当前,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

1.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2.研究教材。3.研究学生。

4.研究例题、习题,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5.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6.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7.制定教案。

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三节 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所谓目标准确,意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处理要害就是这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发现式学习。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不仅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重点突出,而且要设计一些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通过备课,我们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

首先,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并对照教科书,准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和教学的侧重点,从而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课堂行为准则。

其次,通过钻研教科书,把教科书中的内容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案例。

再次,通过研究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从而转化为教师已明确在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

最后,通过备课,把人的全面发展观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最终转化为教学行为,物化为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备课标的技能

——在备课中如何研究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课程标准对备课的作用

一、课程标准及其作用简介

课程标准是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制订的,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一)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相应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的内容涉及这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命题评价、资源开发等各个具体领域,它的主体部分体现出国家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国家课程标准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三)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的基本目标的价值取向,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四)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主张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五)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从文本课程走向理解课程——从课程标准到备课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具有五个不同的层面: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实施的课程与经验课程。

(一)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教学建议是备课的重要参考

(二)课程标准是评价的借鉴,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是教案设计的重要来源

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

(三)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

因此,课程标准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作出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供翔实的建议、指导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

(四)课程标准是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参考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第二节 可用于备课的课程标准的信息

——一标多本带来的问题与机遇

一、课程标准提供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

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的教与学的资源,对其内容与特征的定位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准对教科书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备课的基本出发点

学。

课程标准持有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本。,教科书应当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活动机会。

(二)课程标准提供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

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教科书的基本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课程标准中的这些内容是我们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最直接材料。

二、课程标准提供了教学内容的学段目标要求

研究课程标准的有关建议,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揣摩教科书编者的意图。甚至可以评判编者的意图的正误。

三、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可以借鉴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建议包含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给出的结合具体事例的评价建议,可以直接运用到教案的设计之中。

四、课程标准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课程标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不仅提供了大量教学案例,而且给出了比较细致的案例描述。

第三节 误读课程标准的典型个案分析

【案例呈现】误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种种现象

在备课中,这种现象有三种情况比较明显:

(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代替学生学习、思维、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这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与理解上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或倾向。

(二)以“能力”代替“方法”(或能力与方法混淆)

(三)“方法”设计的泛化、笼统化(目标的无效),过程与方法设计上的残缺 第三章

第一节 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分析

首先,教师理解、研究、分析教科书及课程标准,是借助教科书实现课程目标的首要前提。 其次,教科书的选择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再次,教师要有能力深入研究教科书,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最后,教师能够结合教科书的使用效果,主动对教科书进行评判,积累进一步使用教科书的有关资源。

综上所述,科学地研究、评价、选择和使用教科书,深入分析、整合和开发教科书,就成为教师教科书素养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可用于备课的教科书信息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可用于备课的教科书信息集中表现为合理解读教科书素材,

一方面,对于课程来说,合理解读(进而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教科书中的素材,是提高课程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追求个人的专业发展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一、教科书解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1:仅在直观素材的表面“做文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误区2:将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隐喻”式呈现方式显性化、成人化 误区3:误解生活情景背后的学科含义

二、课堂教学素材解读的途径

(一)基本方法

1.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直读”教科书中直观素材的编写意图。2.挖掘教科书中直观素材背后的隐意。

3.根据具体教学目标重新组合,再生现有的直观素材。

这是教育公平的微观体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工作。 4.利用教学机智随机生成新的直观素材。

(二)合理解读课堂教学素材,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几条基本策略

1.站在课程标准的视角,优化教科书中的素材

2.立足学生在本学科上的全面发展,把握机遇,在课堂上随机生成新的素材 3.重组教学素材,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4.建立科学实用的教科书解读机制,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配套用书在内的教学资源库

第三节 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

一、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思路

当前,针对教科书开展的研究,不仅针对教科书的社会性,更集中在教科书的教育性上。随着国家教科书多样化政策的实行,一批形式多样、内容各具特色的教科书应运而生。

二、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其中,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主要采用的方法。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具体细致地突出事物或事理特征的说明方法。

(二)内容分析法

在教科书文本研究中,内容分析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之一。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主要方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问题或指标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研究和测定这些因素,判定出对这一综合问题或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本内容

在对教科书文本的社会性、教育性、特色进行研究时,人们通常从教科书文本的内容、结构与特色三个方面展开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教科书文本的内容分析的维度

1.内容难度

所谓教科书的内容难度,简单地讲就是内容的难易程度。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反映了课程内容的垂直组织、水平组织的结构特征,是从度量的视角刻画课程组织的逻辑关联。课程的内容难度正是对内容的深度、广度、时间的综合反映。

2.设计风格

教科书文本的课程设计风格往往决定着教科书的发展方向 3.课程容量

课程容量是教科书文本的重要指标,而通常的“容量”,多是指讲授知识的量。

一般地,影响内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1)内容的难易深浅程度,2)内容的教学价值。(3)教学对象的整体水平,此外,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课程的学习时间等,也是影响课程容量的因素。

4.编写体例

不同的编写思想、编写理念,常常造就不同的教科书编写体例。5.呈现风格 一般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研究,可以具体体现在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概念呈现方式方式、版面呈现方式、语言呈现方式等等诸多方面。

6.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综合性是课程综合的属性,意味着课程综合的程度,有时也称为课程内容的整合。、(二)教科书文本的组织结构分析的维度

与教科书文本的内容一样,教科书文本的结构同样也是影响教科书文本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三)教科书文本特色分析的基本思路

教科书文本的特色与“亮点”是提升教科书文本质量的“加速器”。

第四章备学生的技能 ——在备课中如何研究学生 第一节 备学生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一、在备课中备学生的意义

(一)教育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设计的要害在于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

(三)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

二、备学生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通过备学生,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作用。

(二)差异性原则

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

(三)发展性原则

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

三、备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

(一)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四)备学生的能力

(五)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

(六)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

第二节 备课中获取学生信息的基本方法

一、从研究学生的实际状态中获取信息,作为教学的起点

为此,在备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寻找学生的起点: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二、从学生的个别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要求

(一)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二)设计课堂练习分层

(三)设计作业分层

三、从学生的内在需要中获取教学的信息

四、诊断和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内容,有备无患

(一)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

(二)学生难懂的内容

(三)学生疑虑的内容

(四)学生易错的内容

(五)学生激动的内容

(六)学生易忘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学生的若干技能技巧

一、研究学生的几个技巧

一查,即查资料档案。二谈,即座谈了解。三聊,即个别谈话。四访,即家访、社会调查。五察,即察言观色。

二、以学生的错误为研究对象

“多犯”,即教学进行到某些节点上,必然会出现群体性、高发性的错误,其症状相似,时段也相同。

“再犯”,即某些错误在某些学生身上不仅易发,而且好发,即使被纠正过,但也必然会在后继学习过程中再次发生。

第五章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

第一节 备课中的其他相关工作

一、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内容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明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二)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分清主次

(三)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四)精心编排例题、习题与有关的实践活动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二、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参照教学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广泛翻阅相关的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训练材料

三、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备课时,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并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如教学模型、校园设施等等)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还可以开发录像带、光盘等音像材料,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般来讲,备课的工作程序是按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过程进行的。

(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通常由同年级的教师在钻研教学标准,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先进行个人草拟,再进行集体讨论修订,力求做到进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的统一。

(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

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教师须要结合每节课的实际,编写出每节课的教案。这是备课的核心工作之一,下节将集中分析。

第二节 实用的教案格式

一、中小学教案的基本内容

(一)设计教学目标。

主要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即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分析,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

(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

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附设计说明。

(四)设计教学评价。

主要反思的问题是,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分析原因,提供改进的方案,有哪些突发的灵感,印象最深的讨论,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

(五)编写出教案。

中小学备课报告编写的格式,一般有课时教案、表格、流程图等几种形式。

二、中小学实用教案的格式

但不管哪一种教案,都包括下列两项内容:一是说明这堂课的目的要求;二是拟定教学过程中各个部分的计划。

第三节 教案设计的若干实用技巧

一、把握教学细节的设计

(一)进行设计问题情境

同样地,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在知识上的交流过程,还是情感、意志交流的过程。

(二)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三)精心设计学习的反馈与调控

良好的学习反馈与调控,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

二、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注重备课的实效性

当前,中小学集体备课一般是按照“定量主备 定人主讲 集体评议 完善共享 复备教案 课后反思”的步骤来进行。此时,尤其要注重备课的实效性。

三、与学生一起备课,在教案中体现学案的风格

与学生一起备课,让教案体现学案的风格,这也是提高备课实效性的有效技巧之一。

(一)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二)将发言权交还学生,边教边改,边改边创

(三)让学生拥有教案编撰权

第六章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 第一节 认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一、认识层面的误区的种种表现 表现之一:备课=写教案=抄教科书

1.在内容上要找准重点和难点 2.教师要了解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教材 表现之二:备课=背课

表现之三:备课就是抄已有的教案

1.不加思考,照抄名师教案 2.改头换面,重整旧案 3.大刀阔斧,化繁为简 4.直接拿来,照本宣科

二、归因分析

(一)个人理解上的误区

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

(二)传统观念的演习——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传统观念的演习

第二节 管理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一、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现象之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现象之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现象之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现象之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二、简单化,形式化

一是模式化,即所谓的完整性。;二是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三是备“死”课不备“活”课,强调的是“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等习惯,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

三、对策分析

针对集体备课的困惑,正确把握集体备课的良性化发展,避免形式化,追求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是当前集体备课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个人钻研——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

个人钻研是集体备课的基础。

(二)求同存异——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 

(三)解决问题——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 

(四)制度建设——集体备课的有效保证

定地点,即固定集体备课的地点,一般安排在年级组办公室进行,这样便于集体备课及时开展; 定课题,即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定讨论课题;

定中心发言人,即每次备课组活动应有一位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事先初步拟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讨论主题。第三节 技术、操作层面的误区及其分析

一、对备课的基本方法把握不准

二、对备课的技术把握有误

(一)误读课程标准,误读教学目标

(二)误读学情

反思:要上好一堂课,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学生的课,的确很重要。

(三)忽视或误用课程资源

(四)误读教学方式转变

总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克服备课中的困难和盲点,走出误区,才能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

第一节 一篇教案的形成过程分析

一、教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

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停留于以往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等结果性目标上,而是全面考察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二)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进行任务分析的重点在于关注几个要点:

—是关注学生的起点,二是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三是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四是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三)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得出有关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结论)→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

(四)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

(五)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

二、新理念下的中小学教案设计的详细过程例说

第一步: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

1.结果性目标 2.过程性目标

(二)第二步: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因此,这节课可以采取以现实生活为实际背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学生活动大致分为四部分: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生活中收集数据;课堂上整理数据(选择制作统计图);根据统计作出决策。

(三)第三步: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社会调查(提前一周布置)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 第三环节:[练一练]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四)第四步: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

(五)第五步: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

教案的编写过程,既是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分析的过程,既是教学策略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同时,也要关注教学反思问题,以便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改进教学。第二节 影响备课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教案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

所谓目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三)学情分析的准确性

(四)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五)问题设计的恰当性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变成备课的重要工作,尤其在今天强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今

(六)教学细节考虑的周密性

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

(七)学习方法制定的适切性

因而,备课质量也受制于学法的适切性。

(八)施教方法制定的恰当性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

(九)资源与教具准备的充分性

(十)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

课堂练习设计的恰当性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

二、提高教案质量的若干对策

(一)改善课堂提问体系,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原动力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

(二)精心设计师生积极互动的层次与参与的质量,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发展

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

第八章提高备课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

第一节 同课异构的比较分析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与价值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

同课异构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的教学研究活动。

(三)合理调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时间,减少无效、低效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似乎是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属于教学机制和课堂调控技术与艺术问题。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课堂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1.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2.教学过程与结构的最优化

二、同课异构的操作方法

(一)坚持“同课异构”教研日制度

按“三定三有”(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的要求,学校教研组每双周的星期四下午、片区中心组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下午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二)开展校内、校际、片际、城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三)构建“同课异构”教研网络平台

(四)“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专题化

(五)以课题引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

(六)组建“同课异构”教研指导专家队伍

(七)定期召开工作例会

(八)建立“同课异构”教研激励机制

三、应用同课异构开展教研活动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从三位语文教师同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节课看同课异构的应用

(二)从三位数学教师同上“有理数负负得正法则”一节课看同课异构的应用

为了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结果(教案)对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笔者在2006年开展了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不同呈现方式的对比实验,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同课异构”。

提高备课水平的方法很多,案例知识的积累对于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节

一、案例知识及其作用

在教师的知识构成中,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的教学案例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二、备课活动中的案例知识

(一)学科课程内容中的典型案例

1.反映学科课程核心目标与学科属性的典型案例 2.反映对课堂教学不同理解的典型案例

3.反映不同课程教材观下的典型案例——平行四边形

(二)课堂操作的精彩案例

三、案例知识积累的有效方法

案例知识的积累没有统一的方法,但是案例知识的积累确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这就须要了解案例的基本要素以及几类案例的基本途径。

(一)案例的基本要素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② 背景。②主题。③细节。 ④结果。 ⑤评析。

教学案例的形式与基本结构:案例背景;情景描述;案例分析;反思与研究。

(二)积累案例的基本途径

在日常教学中,保持一双慧眼,用比较的眼光、批判的思维观察已有的教案,都是发现和积累案例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发人深醒的故事,配上精彩的点评,就是一篇精彩的案例。

其实,案例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第三节 对教案的教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再备课)的基本活动项目

(一)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二)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发问题的处理

(三)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二、教后记的基本内容

教后记是活页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

(一)记成功做法

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二)记失败之处

(三)记教学机智

就是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四)记学生问题

(五)记学生见解

即把学生“智慧的火花”(如独到的见解,好的思路)记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记学习心得

即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入教后记,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四节 一个专题式集体备课的典型案例

首先,全体教师围绕朗读教学,一起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分析研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查询有关的资料、信息;在此基础上,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一个具体的案例,具体分析小学朗读教学究竟如何实施教学才是合适的。最终选定的主题是“浅水洼里的小鱼”这节课。

其次,围绕这节课,教研组长组织集体备课,大家共同研讨,制定出一个合适的教案。

再次,在开公开课的前一天,教研组长组织大家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执教教师,并安排两名教师作为课堂观察记录员和学生访谈执行者,负责作课堂实况记录以及课后学生的访谈。

最后,在观摩教学进行之前,执教教师必须先说课,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教,自己预设的教案在哪些方面有调整和改动;而后,进行现场观摩教学,两位协助的教师进入课堂现场,其他观摩教师以及外请的专家现场观摩;课后,马上进行执教教师的自我评课,同伴点评,专家点评;活动结束,由教研组长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特别是形成与朗读教学有关的系列案例材料,并拟定下一次活动的主题。

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论坛、学术沙龙等,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沙龙”,可以以每期一个专题(如新课程“新”在哪里、新理念在我的课程中:一个成功之例、教学病例诊断等),人人参与,互动研讨,集思广言,以平等的对话,引起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理念的升华,还可举办“教师读书与教学资料检索活动”,由教科室与工会来联合启动。

第四讲 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第一章 备课基本理念

一、备课是否等于背课 备课不等于背课。

第一,备课与背课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不一。第二,对补充资料的运用态度不一。

第三,对他人之见的撷取方式不一。【解决策略】

1.弄清楚备课不是为了背课而是为了上课 2.教师上课前有必要熟悉教案

二、备课是否等于写教案 【点 拨】

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所谓无形教案,即所谓的“腹案”,是蕴涵在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的“教案”。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解决策略】

1.教师须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

2.教育管理者须要改革备课评价观

三、备课缺少自己独特的风格 【点 拨】

教育是极富个性的事业,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解决策略】

1.教师应彻底改变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式备课方法,成为一个有自己见解的思考者 2.要克服绝对相信教学参考书的盲目崇拜意识,成为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创造者 3.须要不断完善备课方式的评估规则

四、过分强调中高考指挥棒

因此,基础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解决策略】

1.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须出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中高考大纲 3.学校管理体制需要与新课程精神相配合

五、重预设,轻生成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解决策略】

1.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少设定,多设想 2.在备课构想中渗透应变策略

六、只关注课前备课,忽视课后备课

课后总结也称课后备课或教学后记,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点 拨】

如果说课前备课是课堂的前奏,那么课后的批判性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是课后备课。【解决策略】

1.教师课后备课的内容

(1)对课前备课的全面反思总结

①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反思。②对教学内容的反思。③教材处理与教学目标实现之间的可适度分析。④对教学过程的检视。⑤对人际关系的反思。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反思。⑦对学生情况认识了解程度的评价。⑧对课堂管理的反思。(2)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全面反思总结 2.教师课后备课的方法

课后备课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1)横向性反思总结(2)纵向性反思总结(3)综合性反思总结

七、知识陈旧,思维定式缺乏时代感

“终身教育”口号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初步形成,要求每个人时刻准备充电,以免被时代所抛弃。教师更应如此。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教师自身感觉教学越来越熟练,从而丧失了再学习的主动性。【解决策略】

1.修炼专业,丰富备课资源 2.共享信息,拓展备课空间 3.消化吸收,贵在创新

4.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 第二章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缺乏具体化 【案 例】。【解决策略】

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领域相对应,教师可以采用下述三种方法陈述教学目标,以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1.行为目标的 ABCD 陈述方法 2.生成性目标的陈述方法 3.表意性目标的陈述方法

二、重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 【解决策略】

1.课堂上渗透隐性教学目标 2.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相结合

三、重即时目标,忽视长远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所谓即时目标是指具体的某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当堂完成的目标。【解决策略】

1.把握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 2.关注即时目标与关注长期目标并重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强调系统性和发展性

四、重预设性教学目标,忽视生成性目标 【解决策略】

1.教学目标必须保留预设的框架 2.教学目标必须保留生成的空间

3.如何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生成性 第三章

教学内容分析

一、过分依赖课程标准和教材,忽视学生实际

1.传统的教案设计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与权利参与其中 2.如何让教与学不再是两张皮 ——“ 两案合一 ” 【解决策略】

捕捉学生的“疑问”和“差错”。、捕捉学生的“创见”和“意外”。

二、强调学科,忽视学科整合

当代知识创新或知识增长的特征表现出:知识的增长已经从分科式的增长转变为综合式的增长,新的知识 1.课程整合就是将原有的几门相近学科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课程; 2.课程整合在新课程中的表现就是设置了几门综合课程; 3.课程整合是各种知识之间的拼凑与叠加; 4.课程整合只是学科间的整合。【解决策略】 1.嵌入式: 2.延伸式: 3.缝合式: 4.重组式:

三、强调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

目前中小学教师备课往往过多地强调教材,忽视课程资源开发。

资源不仅可以划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还可分为自然性资源、社会资源及人文性资源。【解决策略】

教师要认真备资源意味着不仅要备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即“超文本”材料;不仅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性知识、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知识,更要重视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

四、是教教科书,不是用教科书教 【解决策略】

所以教师要下苦工夫去钻研教材。再次,要下苦工夫钻研学法。第四章

学情分析

一、只重教材分析,缺乏学生起点状态分析 【解决策略】

1.重新认识学生

2.钻研教材,把握好“逻辑起点”

3.要关注“现实起点”,机智调整“教学进程” 4.找准教学起点,进行有效设计

二、只有教学内容传授分析,缺失学生接受能力分析 【解决策略】

1.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由“学会”为“会学”。2.分层设计,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 3.设计操作情境,促使学生有意义接受

三、侧重学生年龄特征,轻视个体差异分析 【解决策略】

1.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并利用这种差异性因材施教

3.设定多维目标,在不同层次上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所发展

四、注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学生的学习需要 【解决策略】

通过教师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把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内容或技能,学生面对要求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学生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这是真正从内心感到需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四、注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学生的学习需要 翻开教师的教案,三维目标写的都很好,我们不仅有这样的疑惑,这些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是教师“教”的需要还是学生“学”的需要?是教师想象出来的还是学生真正需要学习的? 【解决策略】

通过教师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把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内容或技能,学生面对要求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学生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需要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这是真正从内心感到需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二、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化、形式化

1.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往往忠实于自己预设的教案,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往往只从教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课堂设计,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

2.片面强调一堂课要完整,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任务,无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生怕节外生枝,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3.不从实际出发,备课时,一味地照抄名师授课录、现成的教案集或对别人的教学程序、模式不加分析就简单照搬,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课堂教学形成千篇一律的模式。4.对学生个体差异考虑不够,套用一种模式,灌输性太强。【解决策略】 1.总体思路

2.具体实施方案

(1)教师备课形式:不拘一格,(2)备课指导思想:备课不妨粗一点,(3)备课过程:体现学习即探究,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倡宽松、开放,让学生有施展的空间。过程宜粗不宜精,留有调节的余地。

(4)教学方法:提倡多案法,(5)课前计划不能过于充分:

三、缺少反馈环节和教学反思的设计 1.对反馈信息的麻木

2.备课虎头蛇尾,重课前备,轻课后备 3.不注意随时补充教学信息和教学后记 【解决策略】

1.在反思中提高

2.反思性备课策略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 6.(1)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2)聚精会神地回忆自己的教学实践 —— 反思备课的基础

(3)虚心好学地聆听他人评议 —— 反思备课的催化剂(4)着眼未来地反思教学实践 —— 反思备课的关键

(5)持之以恒地撰写反思笔记和教学后记:反思备课的精华 一般记以下内容:

a.教学中的体会。b.教学中的失误。c.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d.教学中学生的见解。e.教学再设计。第六章

课件设计

一、什么样的课适合使用课件.【点 拨】

1.多媒体课件地位 —— 辅助教学

2.课件使用的重点 ——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解决策略】

1.综合多种教学方式,各取所长 2.分析实际情况,适当使用

二、什么样的课件是高效的 【点 拨】 1.教育性 2.科学性 3.艺术性 4.交互性 5.最佳组合 【解决策略】

1.明确课件的使用目的 2.呈现信息量要适当 3.内容、形式须统一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 CAI 课件制作途径

因此在保证 CAI 课件能够辅教的前提下,还须选择一种较省时省力的课件制作途径。【点 拨】

1.明确多媒体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2.教学设计是关键 3.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 【解决策略】 1.合理选取 2.适当使用 3.恰当呈现 【点 拨】

1.从“师本设计”到“生本设计”的角色转变 2.变“教参套用”为“多元参照”的多维思考

3.从“一般性设计”到“理念性设计”的基本建构 【解决策略】

1.实现教案一本多用的功能 2.体现教案个性化的形式

3.应用教案设计开放化的理念 4.达成学生自主化的学习5.教后经常化的教学反思

二、应该写简案还是详案 好教案应具备的特点:

第一,好教案要体现反思性。第二,好教案要有针对性。第三,好教案要有创新性。第四,好教案的深刻性特点。.【点 拨】

1.教案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2.教案的设计应当面向学生全体,具有开放性

3.教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体现生成性 4.教案应渗透学法,蕴含预测性

5.教案应为学生制定全面的学习目标 【解决策略】

1.教学中最值得探究的地方应该详写 2.教学中最具个性化的内容应该详写 3.教学的具体步骤和细节可以略写

三、教案有无标准格式 【资料卡片】

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4.设计教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5.设计好板书、板画,制作好电子教案或课件。【点 拨】

1.教案编写要求 2.教案内容要求

教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案封面(2)教案正文(3)课后分析 【解决策略】

1.教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完成

2.“隐性教案”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3.“0”教案释放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 4.用“学案”代替“教案” 【点 拨】

电子教案一般有两种用途 : 一是用于教师备课,二是用于课堂教学。用于教师备课的电子教案可以说是纸质教案的电子版形式,而用于课堂教学的则可以看作课件。【解决策略】

1.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 2.电子教案制作步骤(1)教学设计 :(2)素材收集 :(3)美化加工 : 3.电子教案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团队合作(2)技能培训(3)交流总结

第八章

备课的组织与管理

一、集体备课的形式化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案 例】

1.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2.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3.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4.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资料卡片】

1.以解决常规教学问题为主的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 2.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课题组集体备课活动 3.以培养年轻教师为主的集体备课活动 【点 拨】

1.“集体”是个什么概念?

2.非经集体准备不可的“课”,是个什么概念?是

3.前者为集体备课的客观条件,后者为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解决策略】

1.摆正自身位置,主动参与集体备课 2.积极交流,在讨论中成长

3.建立备课组,促使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

二、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

1.对个人备课,要不要加以规范,对个人备课规范的限度是什么?如何使个人备课不致放任自流而又不束缚教师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2.集体备课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能够解决或在个别交流中能够解决的问题,还是着重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个人在备课中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资料卡片】

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关系 1.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2.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3.方法和目的的关系 【点 拨】

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围绕教材来备课,集体备课优势明显,而如果围绕学生来备课,个人备课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可见,我们并不能因看到了集体的力量就作出集体备课是新事物的判断,在实践中,更不能否认个人备课的价值而大力提倡集体备课甚至是网络备课。【解决策略】

1.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2.建立二次备课制度

3.一切无绝对,要视“校情”而定

三、个人备课的有效性 【解决策略】

1.加强学习,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有效的学习形式有三种:(1)讨论法。(2)实例法。(3)榜样法。

2.减轻书写负担,提高备课效率 3.改革评价方法,提高备课实效

4.鼓动写教后记,促进教师反思教学

四、备课考评标准的误区 【解决策略】

1.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倡导教师自评方式

(2)革新管理者的评价方式(3)推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1)定时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2)检查与听课结合。(3)查阅与考查相结合 5.评价对象的层次性 第五讲科学备课

第一章 现代学习论的教学观

一、行为塑造:行为主义学习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常用S—R加以表示。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桑代克是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学习的联结学说。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1.使学生积极反应。2.制定小步子。3.教师要及时反馈。4.自定步调。

5.使学生尽可能地作出正确定反应,使错误率较低到最小限度。程序教学可借助多种不同的媒体来实现,如电动教学机,程序式课本,电子计算机等。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亦成为早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设计的理论依据。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二、认知结构:认知主义学习论

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它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增加经验,改变认知结构,所以这种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这个流派的典型学习理论代表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在认知结构学习论中,由于布鲁纳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认为从事物变化中发现其原理原则,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故而布鲁纳的学习论被称为发现学习论。布鲁纳强调,教师最重要任务是配合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生如何思维,如何从求知活动中发现原则,从而整理统合,组织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会有价值,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只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才发生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应用指导】

1.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准备状态。2.先行组织者策略。

3.注意将分化后的知识前后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组织的贯通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4.诱导学习者自己发现并归纳规律,培养他们的微观上的细微发现能力。

5.遵循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重启迪的精神,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手脚,要以暗示和启发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三、情感体验:人本主义学习论

人本主义强调要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等因素,认为学习需要整个人都投入其中,也就是认知和情感两方面都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习材料之间,都要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人本主义学习论者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的机制。他们反对刺激——反应这种机械决定论,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罗杰斯认为,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四要素

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

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

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不过,罗杰斯对教师作用的否定,是言过其实的。既然我们对人本主义学习论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价值的独到见解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将其渗透到实践教学当中呢?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2.重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3.教师要辅导学生了解并接纳自己,了解群己关系和社会规范、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树立团结合作的精神,选择自己的前途,建立适当的价值观念。

4.加强传统文化和人文科学教育。

5.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论

建构主义者以“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下面简单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一种意义的过程 1.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 1.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极具启发意义,但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偏颇,而且其内部也存在诸多分歧,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呢? 1.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

2.教师不仅仅要熟练掌握作为学习主题基础的规则,还必须能够提供探讨这些规则的各种方式。3.不同学科领域可以允许学生在主题内容的探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自由,4.教师要注意具体的教学技巧(如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何适合于建构主义模型。5.教学设计要符合情境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复杂的策略去支持学生的个人理解。6.合作学习。

7.学生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8.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评估方式。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了解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后,对于如何写好作文,我有很大的感慨: 1.自掘题源 2.协作构思 3.自主评改

打破教师垄断,促进自主写作,让学生像破笼的鸟雀一样奋飞!(鲁万程)

第二章 现代学习论视域下的教学设计

一、行为强化: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制作纸风车》教学谈

教学步骤:

1.演示风车,激发制作兴趣。2.观察风车,发现制作材料和方法。3.模仿制作,探讨纸风车的制作技巧。4.独立制作,巩固制作技巧。5.鼓励创造,发展制作技能。1.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的实质 2.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的功能

对于客观事实的介绍,比如概念的形成、事实的获取等,采用行为主义方法是比较适合的。1.教学准备设计

2.教学程序设计 3.教学评价设计

二、认知建构: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1.认知主义教学设计的实质 2.认知主义教学设计的功能

(1)语义知识的有意义学习,(2)学习策略的学习,(3)学科知识技能的复杂应用,1.教学准备设计 2.教学过程设计 3.教学评价设计 【资料卡片】

加涅的九段教学法

加涅将认知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九段教学”策略,其通常为9个教学事件,但这个策略相当于一个“骨架”,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多种活动引入,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示例及一个教学实例来说明:

三、价值形成:人本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1.教学设计特别关注教育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2.注重教学设计的个性化。

3.关注认知设计与情感设计的并重、协调,注重学习氛围、环境(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创设,促进学生无压力无威胁的学习。【应用指导】

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主体作用的发挥 2.协调师生关系,重视情感性因素的作用 3.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重视问题情境的影响 4.主张合作学习,重视协作式的情感支持 【资料卡片】

1.尊重孩子的“需要” 2.激发孩子的兴趣 3.课堂注重“溶情于文”

四、主体生成: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

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

建构主义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客观主义的学习理论,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理论点拨】

1.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实质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主张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并包含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而形成的意义建构。2.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功能

1.建构主义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

2.建构主义强调实践性经验的建构,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3.开放式的学习将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树立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应用指导】

1.教学准备设计 2.教学过程设计 1.2.3.4.5.熟悉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掌握认知工具。

应用自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抛锚策略、认知学徒策略、建模策略、支架策略、自上而下策略等等。营造合作学习组织。实施管理与帮助。

3.教学评价设计 【资料卡片】

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第六讲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第一篇 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与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马云鹏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试图建立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强调在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性质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当提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4.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成功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二、关于数学的意义与作用

1.数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数学和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方法,2.数学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标准》强调了数学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3.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是现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关于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1.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内容

通过具有现实性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能运用数学表示事物,进行交流。2.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

四、关于数学教学与教师角色

1.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

2.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角色的转变

五、关于评价改革

·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 ·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方法或学习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六、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整体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与内容,也促进数学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2.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数学教学的手段 3.引入计算器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改革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1.学习观

建构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地发生变化。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有重要的意义,发挥了一个基础的作用。

2.教学观

教学是一个相当基础的概念。

3.教材观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4.教师观

教师要和新课程一起成长,怎样看待教师的角色、二、大胆实践,推动教学改革

1.课程改革的目标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对一期课程的反思也使我们认识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2.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研究(1)关注学生

第一,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也就说,要以学生为本 第二,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第三,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2)关注发展

注重学生“大智慧”的发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3)关注过程

首先要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三、学会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1.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如何激励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 3.如何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 4.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如何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6.如何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 7.如何适当体现课程的弹性 8.如何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9.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探

第五篇: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我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已经结束,回顾学习经历,感慨颇多、受益匪浅。对一位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师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全面、系统、以理论教育为底子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回顾往事,和着艰辛、拌着拼搏,但也倍感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只觉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操作熟练;从初上网时的被动性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搜索资源、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我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工作中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相互关系,提高我们教书育人的水平,为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标准做好铺路石,尽一点自己微薄之力。现将个人参加继续教育做如下总结:

一、增厚了专业知识储备和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教师由最初的学生到登上三次讲台,实现人生第一次华丽转身。教师在经过若干年教学以后,再次回身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深化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提高了学科教学水平,实现人生的第二次华丽转身。这次远程培训让我加强了对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学科的一些新的发展动态,了解到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自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增强了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受益匪浅。

二、增强职业理想和职业使命感.。

在这次师德教育培训中,我更加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天外有天,在我们同行中有我学习的模范,教育的事业还有很大的舞台。这次培训也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从而增强职业理想。这次

培训也让我明白教育是需要无穷智慧和辛勤耕耘的事业,通过培训,看到他们的教学设计,我从这些优秀的骨干教师身上不光学到了教学、教研的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做人为师,甘心奉献的蜡烛情怀。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们更愿开启重新跋涉的新起点,继续奉献在教育的三尺讲台。

三、要转换角色,改变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要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组交流、全班交流等。

(2)教学中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如何做人和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指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是一种激励,当学生退却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是:观察、感知、参与、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方向,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师与生之间的交流,有认知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四、教学中要明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主生成的过程。学生能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收集、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是自主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教师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传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不可一味地讲解,一味地记忆。只有这样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五、注重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评价好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六、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理解了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日常的教学出发,选择一定的主题单元进行设计,并关注技术的支持作用;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能够结合主题单元,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评价的基本含义,能够运用多元化的方法,为主题单元学习中的评价要素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案;理解实施单元教学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授递策略、组织策略与管理策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初步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研究的一般过程;能够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学员分享自己的培训作品,对自己经历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使我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帮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我的体会是,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教学设计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关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科学整合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教育技术能力的终端是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这份设计中蕴藏着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科学选择与取舍,体现着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总之,通过这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下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达州市2010年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培训的好处在于教师对讲座中未能领会的内容还可以反复观看,并及时上网搜索、浏览、下载同类学习资源,多角度探查......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1 我有幸参加了xxxx暑期远程继续教育培训,由衷感谢教育部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位教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总结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总结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学员,参加此次学习培训,通过聆听领导专家和基层一线教育教学名师讲授,很受教育和启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总结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总结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学员,参加此次学习培训,通过聆听领导专家和基层一线教育教学名师讲授,很受教育和启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继续教育教师远程培训个人学习总结

    自从七月十日学校传达了教委的通知参加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晚上我就进行了注册,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必修课程,又看了选修课程,越看越觉得有必要认真研读。通过十天的认真有效研读、看......

    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总结本次国家为我们中西部中小学教师举办的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活动,为我们基层一线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的平台。在培训......

    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参加远程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参加了这次全员的远程培训收获很多。经过今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都很有帮助。自......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总结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总结 2011年11-12月,我参加河北省2011年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远程培训。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作为教师,就要终身学习,就要自主地学习。平时通过自学还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