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不能有负代课教师
国家不能有负代课教师
彭学明
在写这篇博文时,我就希望全国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这篇博文。特别希望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这篇博文。
不为自己。为全国的代课老师。
“两会”期间,我作为一个连任几届的老代表,发自内心的写了几篇建议代表委员多为国献策为民分忧、少做秀出风头的博文,被新浪推在首页后,引起了全国网民的热切关注和真情鼓励,几个网友给我发纸条,希望我再写一篇博文,呼吁国家切实解决好代课教师及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为此,我有了这篇博文。但愿那些掌握代课教师命运的人能够看到。
将近半个世纪,由于教育的不发达,我国是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并存。我这里暂且将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都称为代课教师.最初关注代课老师,是在去年读了著名作家刘醒龙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天行者》之后。这是一部反映农村代课老师生存现状的好书。是2009年最心酸却又最温暖、最感动的一部书。余校长、孙老师、邓老师等一群民办教师的伤痛和艰辛、朴素和坚韧、坚守和高尚,都让人久久难以平静。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中国几百万代课教师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看到了中国草根的生命和力量,看到了中国平民的胸怀与脊梁。他们是中国最广大和朴实的平民英雄。后来,我又不断从新闻媒体看到了许多代课老师在艰难困苦中教书育人的真实故事,看到了关于国家要清退代课教师的消息。特别是在清退代课教师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辛酸的场面,听到了很多心酸的哭声。当我看到代课老师自己一块砖一把土建起了学校却被赶出了学校时,当我听到代课老师流着苦泪说“下辈子做牛做马也不再做代课教师”时,我的心一阵阵酸、一阵阵痛:我们的国家是怎么了?为农村教育奉献了青春年华甚至大半生的代课教师们,就这样被国家慷慨清退、推向社会了?
最为心痛的是,国家对民办教师的清退,没有任何明确的补偿政策和法律法规,由地方政府自己决定多少。所以清退政策五花八门。有的一分不补偿,有的15年以上才800元,15年以下300到500元不等。实在是寒心啊!
几百元甚至一分不花,就买断了代课教师们几十年的人生年华,几十年的默默奉献,几十年的酸甜苦辣。几百元,不及达官贵人们身上一粒名贵的纽扣、口中一杯洋气的薄酒、手里一根高级的香烟,更远远不及那些歌星影星们台上10来分钟走穴的几百分之一!可他们,是国家的功臣啊!国家怎么能这样简单、廉价的清退?这不是中国教育和文明的发展进步,而是中国教育和文明的悲哀和忧伤,是一个尊师重教、知恩图报的国家忘恩负义的表现和行为。
谁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曾经长时间占据了中国人口80%以上,直到现在依然占有一半多。那就是说,中国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农村接受的教育,都得到过代课教师,也就是民办教师的教育,蒙受过代课老师的恩典。在最为广大的中国农村,特别是文革以后的7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代课教师几乎遍布农村各个小学甚至中学。90年代时,全国还有民办教师230多万人。他们是最先在农村播种文明火种的人。是最先在农村传播文化知识的人。是最先在农村打开世界之窗的人。是最先在农村赶走愚昧和落后的人。他们拿着世界上最低的报酬、做着世界上最高尚的事情(一个月30、40元钱或每天一斤粮食,那么低的报酬,那么差的待遇,实际上是给国家白白地打了那么多年工!)。他们住着最破旧的校舍,却给孩子们最完整的天空。在很多连教室都修不起的村寨,他们甚至没有校舍可住,他们的家就是孩子们的教室,他们家门口的坪场就是孩子们放飞梦想的天空。我们这些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是代课教师们培养成长的。没有他们给我们的启蒙,我们就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就不知道天安门、联合国、五大洲,不知道五线谱、原子弹、宇宙飞船。他们是我们华夏文明大厦的第一块砖、第一根柱、第一根梁。没有他们,就没有农村的教育和文明、没有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没有国家的强盛和繁荣。他们是中国,特别是中国农村最坚强的基石和脊梁!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巨大功臣!
半个世纪来,国家最稀缺教师、最危难的时候,这些代课老师抛家弃业上了,而我们却在国家师资力量充沛、国富民强时,把代课教师们抛弃了。改革开放后,当所有的人青壮年离开农村去城市淘金时,这些代课教师们不为诱惑,选择坚守,继续寂寞清贫地为孩子们传道授惑,为农村奉献牺牲。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可是,我们的国家却残酷地把他们挡在了学校外面,剥夺了生命的尊严。这是不人道、不人性、不仁义的。这不但严重伤害了几百万代课教师的感情,也伤害了我们这些曾经沐浴过代课教师雨露阳光者的感情,伤害了那些对代课教师抱着敬意和善意者的感情。
我知道,国家一直重视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早在90年代,作为国家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在江西等地调研时,看到民办教师一个月只几十块钱的补贴,心里特别难过。他把根据刘醒龙另外一部反映民办教师爱岗敬业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凤凰琴》,推荐给当时身为总理的李鹏等国家领导人观看,取得了共识,决定下决心改变民办教师的待遇,把那些优秀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全国一大批优秀的民办教师就此搭上了这趟专列,转成了公办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在把优秀的民办教师转正时,也开始清退民办教师。90年代时,清退了一批民办教师。2006年开始,又陆续清退了很多民办教师。到现在为止,全国依然有31万民办教师,也就是代课教师。2010年,教育部宣称,将是民办教师清退的最后一年。这就意味着民办教师将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谢幕。这真是难说分手,难说再见。
我不知道清退民办教师到底符合不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国实际与国情。但我想说,我们国家在清退民办教师时,补偿太低了!当我们要他们退出历史舞台时,我们想过他们的历史贡献没有?我们想过他们推出历史舞台后的日子和岁月没有?他们把大半生都交给农村教育,交给国家了,他们让国家的农村发展、文明了,让国家的日子幸福、好过了,国家却要让他们退出历史舞台了。是不是有点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嫌呢?即便大浪淘沙,后浪推前浪,需要他们退出历史舞台,也不能区区几百元,像打发叫花子一样把他们打发了。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国家,他们大多都已经风烛残年、疾病缠身了。他们不能在地里干重活、苦活了。为了教书育人,他们没办法出去打工,没办法挣钱捞外快,已经成了最贫困最清苦最弱势的群体。区区几百元,能够做什么?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奉献了自己的前半生,那么,在国家富强他们为难的时候,国家是不是也更人性一点地考虑考虑他们的未来和后半生?国家每年公款吃喝花掉9000亿,为什么就不能给这些代课教师们多一些补助?国家每年援助亚非拉贫穷国家那么多钱,为什么不能多给我们代课教师一点钱?国家每年一个央视主持人的工资就几百万,为什么就不能多拿出几个相当于央视主持人的工资给我们的代课教师?央视主持人是国家的,代课教师也是国家的。公款大吃大喝一年9000个亿,他们一辈子填饱肚子也只要这公款吃喝的零点几个亿。国家干部也好,央视主持人也好,代课教师也好,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个母亲养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怎么能够如此厚此薄彼呢?
国家和人民是血脉相连,唇齿相依的。人民不能有负国家。国家也不能有负人民,特别是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人民。所以,我真诚的呼吁我们的国家千万不要忘记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代课教师!千万要善待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代课教师!千万不能再让他们受苦受穷受伤!千万要让他们该跟我们一样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国家统一出台补偿政策,给所有已经清退和尚要清退的代课教师足够的补偿、足够的待遇、足够的尊严!我们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实力!各级政府,也千万别把对代课教师的补偿当做沉重的财政包袱和累赘!这不是包袱和累赘,是还债,是报恩!是真正的民本民生,是基本的国家利益,是应有的国家形象!
彭学明 男,1956年4月生,湖南安乡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务会计专业。1992年从广东调入吉首大学,2007年起任商学院教授。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和院工会主席职务多年。2004年被评为毕业论文优秀指导老师,2006年被评为优秀工会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多次评为优秀,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八篇。其中在《中国高等教育》、《生产力研究》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七篇。1998年编写《基础会计》教材一部(副主编),2003年所主持的省社科规划课题(少数民族地方政府行政绩效评估研究)正常结题;2006年参与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排名第一),2007年7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专著《现代文明离我们有多远——为湘西的经济与管理把脉》。
第二篇: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难告别” 坚守甘肃山区数十载(图)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5日 2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44岁的代课教师李宝琴坚守甘肃定西市山区一所乡村小学二十余载,条件艰苦的这里难留人才,她依然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冯志军 摄
年近五旬的代课教师王芳萍坚守甘肃平凉市西部山区乡村讲台近三十载,虽然其任职的这所学校里目前只剩下两名学生,但她表示“虽然赚钱远远不如外出务工的村民,但是我们精神上很充实。” 冯志军 摄
中新网兰州12月15日电(记者 冯志军 信江)从周一到周五,孩子们每天六节课中有一半以上是由44岁的代课教师李宝琴完成。从教二十多年来,李宝琴至今依然活跃在偏远山区的一所乡村小学里,发挥着教学任务“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她目前还是没有为自己争取到作为教师的真正“名分”。
这是一所位于甘肃定西市西北部大山深处的乡村小学,与诸多中国西部的乡村学校一样,无论是其质量或是美观程度,这里的建筑规模无疑是大山深处较为醒目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除过多年来迎来送往的高校毕业生外,牢牢驻扎于此的依然是默默无闻的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虽然无法享受与正式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劳动强度、福利等任何“名分”,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高中毕业后的李宝琴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敬而选择入校代课。当时的她所期待的是,这不仅是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涯相比,这亦是一碗相对而言的“轻巧饭”。
如今,李宝琴每月约有一千元人民币的收入,尽管不足公办教师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但已是当地今年财政补贴后“大幅上涨”的结果。“待遇低,咱们可以慢慢来,这是一种奉献。”李宝琴谈及当时选择入校代课的初衷时,闪烁着泪花的眼角依然流露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某种情结。
对李宝琴而言,她原本有机会通过考试使得“代课教师”的身份得以转正。但面对“经济窘迫、身体每况愈下、笔试能力低、记忆力越来越差”等多重因素制约,如今的她已无法与其他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同场竞技”,从而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真正的教师“身份”。
“如果教不好学生,我首先就对不起学生的家长。”周边村民的关怀是李宝琴坚守下来的精神支柱。“我把年轻的时光全部奉献在乡村学校了,现在年龄大了,也必须坚持到底。”她表示目前唯一的期待是,当她老了以后,能否得到一些养老的补贴?
无独有偶,在甘肃平凉市西部山区一所村级小学里,年近五旬的王海彦和“同龄”妻子王芳萍同样在山村小学里坚守了近30年。如今,他们每人拿着540元的月收入承担着农村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任。
在日益“讲究”的甘肃农村,与外出务工渐盛的“淘金潮”相比,王海彦夫妇的坚守无疑被视为“本末倒置”的某种“愚昧”。为了弥补这种日益加大的“差距”,他们除了正常教学外,还须通过闲暇时间饲养猪、牛等家畜,以供家里的两个学生。
“在乡村小学里,我已经从大姑娘变成了‘老太婆’,必须坚持到底。”王芳萍告诉记者,村里一些外出打工的人两三天赚的钱几乎超过了他们一个月的收入。“虽然赚钱远远不如外出务工的村民,但是我们精神上很充实。”
“希望在我们退休后,能得到大半辈子扎根这里的一些养老补贴。”谈及代课教师的未来,王芳萍淡淡说道。
作为中国西部贫困省份的甘肃,在公派教师极度短缺的历史时期,代课老师曾作为乡村教育的“主力军”,为无数农村孩子“跳出农门”默默奉献。时至今日,他们依然各自为眼下或者晚年旳生计所担忧。
本世纪初,为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出台了坚决、逐步清退代课人员的政策。根据国家清退代课人员的政策,甘肃当时按照“谁聘用、谁清退、谁补助”的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对不具备教师资格、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代课人员予以辞退,并给予合理的补偿。
据甘肃省教育厅统计,目前甘肃境内代课教师从2003年的3.18万人下降至2012年的8544人。这些代课人员平均代课年限15年,平均年龄38岁。
从2010年以后,甘肃明确了时间界限,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近年来,该省出台的解决代课人员的政策均是以2003年9月25日为截至时间,杜绝了各地以各种理由新聘代课人员的行为。
这期间,甘肃对“县聘代课人员”纳入招录范围。2010年、2011和2012年三年共择优招录1249人。其中2011年、2012年单独划出名额进行招录,保证了公平。对具备教师资格、符合教师任职条件、但未能考录的代课人员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考核,妥善安排转岗。
与此同时,甘肃对符合一定条件,年满60周岁的代课人员发放养老补助。具体发放范围是“2003年9月25日以前经县市区聘用的,曾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上代课连续5年以上(含5年),凡年龄满60周岁,离开教学岗位后再未被企事业单位录用的代课人员”。经统计,该省共有3.5万余人符合发放养老补助条件。
在对不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关门”的同时,甘肃还不断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近年来,该省相继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公开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实施对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省属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等,这有效缓解了农村师资匮乏的局面。(完)
第三篇:代课教师
理性?良知?
——有感于“全面清退代课教师”
自2001年国务院发布《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逐步清退代课人员”的要求起,关于代课教师何去何从就争论得沸沸扬扬。2006年3月27日,在教育部以“代课教师清退”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宣布“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自此,清退代课教师的历史性序幕就拉开了。接着,“怎样清退代课教师”、“清退后如何安置”等问题也成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清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0年1月21日,教育部明确表态,不规定代课教师清退时限,并强调对待代课教师问题要“有情操作”,不能一“清”了之。
代课教师是指在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老师,他们没有任何“名分”,没有完全的享受教师的待遇,但是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者重要的历史责任。面对教育部提出“在短期内全面清退代课教师”,我们该怎么办?是考虑到孩子们的教学质量,理性将他们全面清退;还是考虑到他们在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发挥的积极作用,允许他们“代转公”,或者,对于那些素质较低的代课教师在清退过程中,给予令人满意的补偿?
在这个暑假,我跟随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九镇乡进行了社会调查,在与代课教师交谈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教育部不应该如此绝对,要求全面清退代课教师,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更应该重视这一特殊群体;
2、在代课教师的队伍中,不乏有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存在,应该放宽政策,给予他们“代转公”的机会;
3、关于代课教师的工资需提高,以留住这些边远地区的代课教师,进而保证山区孩子的“普九教育”。
我得出这些结论,主要是从九镇乡某村校代课教师李老师夫妇的从教经历中得出来的。李老师,男,生于1972年,大专学历,自2000年9月份在该村校教书,当时,由于全校只有一名老师,李老师需要身兼数职,是西部山区典型的“一人一校”。四年后,妻子熊某考虑到丈夫教书太辛苦,就通过函授获得中师文凭,随后,也来到该校协助任教。这10年中,李老师兢兢业业,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在与妻子合作的6年中,夫妻俩更是同心同德,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两不误。最近3年,该校的总成绩不敢说一直位列第一,但是每次前三是肯定的(全镇总共有9所学校,1所中心校和8所村校)。在2010年上半年的期末考试中,该校一年的学生更是超过中心校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三年级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由于地震,二年级是断代的)
虽然李老师夫妇的学生经常获得骄人的成绩,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工资却不像学生的成绩一样喜人。他们俩的固定工资是每人500元/月,此外还有200元生活费,但这200元是浮动工资,其中100元是肯定发的,但是另外的100元就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学生的成绩好,才能领到这100元。由于李老师夫妇的学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基本上,他们俩的工资是每人700元/月。这与正式教师2000元/月左右相比,仅占到了1/3,典型的“同工不同酬”。
在访谈的过程中,李老师提到,现在他的两个女儿一个上初中,一个上高中,由于小女儿是义务教育阶段,免去学杂费,只需承担大女儿的费用,这个负担还是可以承受的。但是等到大女儿考上大学,小女儿上高中,那么这高额的学费压力可能会迫使他们放弃继续任教的机会,转而选择外出打工。这样的话,这些山里的学生可能就会失去良好教育的机会,这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其实,面对“同工不同酬”,李老师也不是没有选择参加“代转公”考试,但是转正的难度很大,仅以2008年为例(2009年该区因教育局长变更,取消了“代转公”考试),巴州区有代课教师11000名左右,但赢得转正机会的代课教师每年只有30名,可以说只有0.3%的比例,真的可以说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就算挤破了头,也不一定能获得这个名额。在这次考试中,李老师经过精心准备,取得了138.5的好成绩(总分150分),位列九镇乡第一名,与最高分相比也只差了7分,但是名额有限,李老师以一分之差失去了转正的机会,尽管伤心难过,但也无奈。今年10月份,巴州区又将举行“代转公”考试,李老师也复习了好久准备参加,祝愿李老师在这次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赢得转正的机会。
通过这个例子,我认为,在城市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清退代课教师,这是没有异议的,因为现在强调精简编制,合理利用资源。但是在清退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些代课教师在清退后怎么办,难道只是区区600元就将他们打发了,这是很不公平的,毕竟他们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至于西部地区以及边远农村,这些代课教师在短期内不应该被清退,而且还应该提高他们的待遇。首先是这些地方条件太苦,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在此任教;其次,有许多像李老师这样的代课教师存在,他们年轻,有时候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去打工,这个时候必须考虑到公办教师的尽快补给;此外,代课教师虽然不在正式编制之内,但是他们确实为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的义务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扣问自己的良知,慎重处理代课教师问题。
或许,有人会从理性的角度,指责代课教师素质低,耽误了孩子的“普九”教育。那么请试想:如果没有代课教师“糊弄小学生”,乡村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将无法保障!如果没有代课教师抱着仅有的新的或旧的《新华字典》教书育人,什么“普九”“两基”全都是扯淡!如果没有代课教师动手动脑制作教具,孩子们要理解上课的内容将会更加艰难!如果没有代课教师兢兢业业,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可能只是一句空谈,因为发展不可能全靠文盲!
缺少了这44万代课教师,国家和政府将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很难!
第四篇:代课教师
现状: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特定历史阶段一部分教师群体,无法享受与正式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劳动强度、福利等,确充满艰辛的默默的为教育事业而奉献。如今,部分代课教师为已经“代转正”,然后大部分代课教师“被清退”,面临着失业和艰苦生活。代课教师虽然没有任何“名分”,且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据报道,西部地区代课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20%。教育部宣布,在短时间内,将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44.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在大中城市里,他们从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到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等各种评优活动,均无法与正式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甚至连每年教师例行体检这种福利代课教师也没有资格享受,他们是实实在在的“铁人”。代课教师也集中在那些公办教师不愿意去的偏远地区,通常是那些“一个老师,一所学校的”。他们的工资不可以超过在编教师1/3,是“砖窑黑工知识分子”的代名词!形容事情做的比别人多,但获得的报酬却仅仅是在编教师的一半不到。与“事倍功半”、“事倍工半”是近义词。
一是在学校教职工编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聘用代课教师可缓解教学力量不足的矛盾;
二是学校拿出适当比例的空编用于聘用代课教师,有利于搞活学校内部的用人机制,还可避免今后因生源萎缩而带来的教职工分流压力。
三是政府为节约财政,逃避责任,甚至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施行的《劳动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当时的劳动部还专门发文称:《劳动法》实施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平等的享有各种社会保险及有关福利待遇。)侵害代课教师。
广东从去年9月冻结代课教师名单,专心致力于解决5.8万名代课教师问题。按照省里的政策设计,将根据省统考的成绩决定代课教师的四种出路:转为公办教师、转为在编教辅岗位、转为合同聘用教师和辞退。所有的工作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种情况,最迟在明年底之前完成。为人性化地安置好代课教师群体,广东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然而事实不能令人乐观。一年下来,代课教师的总数仅下降1万名,在许多地市政府那里没有实质进展。即便像深圳和江门这样的富庶之地,“代转公”的比例也普遍很低。相较于政策推进迟缓的种种表现,在编制充裕的前提下,地市政府拒绝将通过省考的代课教师转正,实质上是对省里政策的公开抗拒。在另外一些地方,干脆就不组织代课教师培训及参加省考,隐瞒或截留省里的统一政策,代之以自行审核或全面辞退,对代课教师的出路问题草率行事。这些“血淋淋”的现状流布于省有关部门的申诉网页,充斥在省级媒体报道的网络留言中。种种迹象表明,在省里的压力下,某些地市政府正采取清除的极端办法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政策无法落实,尤其是有编制而不予兑现,常见的托辞是地方财政困难。实际上,欠发达地区的韶关、阳江、清远和云浮已把首批上线的代课教师全部转正。看来不是钱的问题,问题出在其他方面。无论是让编制空着,还是以土政策代替省里的规定,都确实造成了“代转公”的需求紧张。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各种对省里政策消极应付的做法,实为权力寻租和利益博弈积蓄资源。
吕玉刚表示,首先是要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规范中小学的用人行为,保证合格教师的补充需求。显然,此举是要将“代课人员”的数量严格控制在当前水平,防止雪球越滚越大,从而有利于代课教师问题的标本兼治。
对现在还在岗的代课人员,吕玉刚提出要按照“以人为本、政府统筹、坚持标准、有进有出、积极稳妥、标本兼治”的思路,把妥善解决在岗代课人员问题与建立完善教师正常补充机制结合起来。
首先是要允许那些具备教师资格、符合教师任职条件、素质较好、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代课人员参加公开招聘,择优进入到教师队伍。
其次,对那些被辞退的代课人员,则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并随着各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积极研究争取通过纳入城乡社保、农村合作医疗等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可以说,“择优招聘、辞退补偿、纳入社保”给这项刚性政策予以了有情执行的空间,但是能否有情执行,有情执行的程度如何,正如吕玉刚所强调的“关键是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毕竟,想要“择优录取”教师,一定要经过人事部门增加编制这一关;想要“辞退补偿”,得要由地方财政进行支付,需要纳入预算;想要“纳入社保”,则要由社会保障部门进行规划。显然,代课教师的清退和安置,需要在政府统筹下,由教育、人事、财政、社保等多个部门共同“有情”执行,而要保证合情合理,还需要国家层面出台配套政策,省级政府制定统一的择优政策和补偿标准,并给予贫困县经费支持,如此才能体现公平,才能保证代课教师有序退出。
关于尽快出台《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的建议
二、建议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离岗代课教师的问题,我们建议国家尽管出台《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办法中:
(1)要明确对离岗代课教师进行必要的经济补偿,并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其补缴社会养老保险。
(2)要明确对离岗代课教师进行经济补偿的标准。如,对离岗代课教师的经济补偿总额为教龄乘以单位经济补偿标准。其中,单位经济补偿标准为该市(州)2009社会月平均工资;离岗代课教师的教龄为每担任一个自然年的代课任务为1年教龄,不足六个月的按0.5年计算,超过六个月少于一年的按1年计算。
(3)要明确对离岗代课教师补缴社会养老保险的责任、缴费基数与标准、及领取条件,如:
Ⅰ、在代课期间,用人学校未为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者,需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和社保部门为其进行补缴。教育部门提供补缴名单,社保部门制定标准,财政部门提供专项经费。费用总额经上报,由中央及省一级人民政府核准后按一定比例进行转移支付。
Ⅱ、对于教龄不足15年的,按实际教龄补偿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累计不足15年的部分可由其本人选择逐月缴纳或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对于教龄在15年及以上的,按15年教龄补缴。
Ⅲ、补缴基数为该市(州)2009的社会月平均工资。补缴比例为补缴基数的20%。其中财政转移支付12%,个人负担8%。为减轻个人缴费负担,对参保的离岗代课教师补缴所需费用,由财政按人均1000元/教龄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按6:4的比例分摊。
Ⅳ、对尚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代课教师,基本养老金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当月开始支领。对于已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代课教师,基本养老金从财政及个人同时补缴完毕之日起的下月开始支领,并一次性补领从法定退休日起至补交完毕当月的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的构成和支领方式参照本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管理办法,并参加今后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按月支领基本养老金的人员死亡的,分别按死亡时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3个月和10个月的标准给予丧葬补助费和遗属抚恤金,其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不再享受其他养老保险待遇。
总之,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与时俱进,就要按照党和国家提出的关注民生、老有所养的要求,把离岗代课教师的经济补偿问题和社会养老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并加以认真对待。为了在全国范围内解决离岗代课教师问题,以及为地方政府解决提供指导原则及参考,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见附件2)。只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各种离岗代课教师的问题,避免因此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从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第五篇:安全质量管理不能有短板
安全质量管理不能有“短板”
白太亮
一个水桶的容量,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板。这就是“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水桶效应”。
安全质量管理不能有“短板”。因为安全质量这个“木桶”里装的,有社会财富,还有人的生命。安全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不能有“短板”,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不该出现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目前公司正在开展“大反思、大整改”活动,就是让我们查短板,除隐患,抓整改,防反复,把我们的质量安全管理引向深入,形成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创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短板理论告诉我们,要找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或薄弱环节,并加以克服,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那么,我们安全质量管理最大的“短板”在那里呢?
通过最近各级各部门检查,以及施工、监理单位的自查情况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问题最多的工地往往是架子队管理不到位的工地。架子队管理成了我们安全质量管理最大的“短板”。从某种意义上讲,架子队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就代表了我们公司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那么,如何搞好架子队管理呢?以下是我的管窥之见,向各位请教。
一、施工单位如何搞好架子队管理
以推进标准化管理为抓手,坚持“优选队伍、加强培训、监管到位、过程控制、运作高效”的原则,实现施工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的有机衔接和有效运行
1、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现场管控能力
架子队的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等九大员是架子队的核心,是直接带领劳务人员操作,把设计蓝图转化为工程实体的关键,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要结合施工现场、针对中南铁路施工技术进行专项培训,使架子队主要组成人员具备现场实际指挥能力、组织能力、安全质量控制能力,带领架子队劳务人员进行施工。
2、精挑细选,实现劳务作业人员配备标准化
劳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操作工艺水平,从而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在挑选劳务队伍时,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并对劳务人员进行审查,优选具备相应施工业绩的劳务企业,优选具备一定技能的青壮年劳务人员组建架子队,从源头上控制劳务人员的素质。
3、加强劳务人员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进场劳务人员必须先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架子队组织以熟练工在现场进行工艺指导,边带边帮,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安全文明、质量方面的宣传,提高劳务人员的履约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
4、加强现场过程控制,注重工程质量过程管理
由架子队主要组成人员按照施工组织安排统筹劳务作业任务,负责现场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技术、安全、质检人员实地进行安全质量检查指导,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解决。通过加强“过程预控、过程控制、过程监督”,提高工程质量。
过程预控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等准备工作的提前完成,过程控制主要表现在测量、放线、监督,验收等方面;
突出工序质量的研究,编制施工工艺,操作规程,不断改进操作技能,用操作质量来实现工程质量;
突出预控和过程控制,生产控制、合格控制到位,突出过程精品,提倡一次成优,一次成精品,达到质量、效益、进度控制;
突出整体质量,达到道道工序成精品,每个工序的环节、过程都是精品,用过程精品来达到整个工程创精品和优质工程。
二、监理单位如何对架子队管理进行监控
监理单位除了按照监理职责进行现场安全质量监控外,针对架子队的管理模式和特点,还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控:
1、监控九大员配备,杜绝以包代管。
架子队的组织结构按“1152N”配置,其中“1152”为管理人员,“1”是架子队队长,,第2个“1”技术负责人,“5”是架子队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试验员和材料员,“2”是架子队工班长和领工员,由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来组成,对作业层的劳务人员进行管理和监控,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和工期。“N”是每个小工班组的具体操作人员,可以由劳务公司的劳务人员、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社会劳动者、专业承包单位的劳务人员组成。各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2、监控劳务合同的签订,杜绝违法分包。
有些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违法分包和以包代管,为逃避检查,签订阴阳合同,对外示人的是劳务合同,实际签订的是分包合同,通常查结算和资金流向可以查出来。
3、监控特殊工种上岗
特殊工种是架子队劳务层的核心操作人员,也是在关键工序进行操作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制订特种作业操作规程,按规定配置劳动保护用品,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并结合工程
项目特点,建立特殊工种用工名录,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三、建设单位如何对架子队管理进行管控
除了按照公司管理办法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外,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管控。
1、管控施工单位资金流向,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如监督施工单位建立农民工专用账户,管控农民工的工资发放等,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2、检查和培训相结合,提高架子队管理水平。
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强化源头治理,加强监管,提高管理水平,推进安全质量长效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检查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施工单位的自查自纠,监理单位的旁站、工序验收、实验检测、定期核查等,以及建设单位的随机抽查、专题检查等,通过整改,强化认识,提高素质和依法守规的自觉性。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培养和提高架子队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文明意识、质量意识,将中南铁路通道建设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参建者心中,让每一个参建员工做到“安全质量在心中,标准规范在脑中,工艺技能在手中”,提高架子队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整体素质,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