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二元结构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1
城乡二元结构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重庆市巴南区位于重庆市南部,虽然属于重庆市主城区,但全区大部分面积属于农村地区,全区共有120多所中小学,其中近三分之二分布在山区,呈现出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针对这一特殊的区情,为探索出一条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特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全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也为同样地域条件下的地区探索出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于2003年在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了“小城市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课题(课题批准文号:03-JJ-02)。课题立项后,我们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所设计的研究思路,始终立足巴南区小城市、大农村这一特殊区情,通过近5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以校长培训为先导、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突破口的培训体系,探索出了适应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区情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一、构建了以校本培训为突破口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模式
巴南区虽然属于重庆市主城区,然而它又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就学校而言,既有在全市都很有特色的优质学校,又有大量位于农村,学校基础建设薄弱、办学水平不高的农村中小学,全区教师人数多,仅在职教师数量就有6000多人,而且大量教师都分布在农村中小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些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急需进行系统培训,然而城乡二元结构的区情又决定了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培 1
训几乎是不可能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题研究的一开始就把校本培训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突破口,以校本培训推动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工作。因其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现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校本培训中,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是保证校本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校本培训模式探索中取得了以下成果:
1.明确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定位
培训目标的确定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先导,如果没有科学而明确的目标,校本培训就会陷入歧途和误区。我们认为,校本培训的目标应着眼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由于实现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体系,只有将教师自身特点、不同发展水平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因材施教”并分阶段、分层次地对教师提出不同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确定校本培训目标的过程中,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目标。
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总体目标应定位于:在专业精神上,激发教师乐业情怀,树立教师育人楷模;知识上,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领域;能力上,提高有效教学能力和施教艺术,训练教育研究能力。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下,学校还要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确定校本培训的具体目标。例如,对于老教师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的校本培训要有利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对于中青年教师,在培训中要围绕激励他们的教学创新精神和创新教
学能力来开展;对于新教师的培训,就要针对提高他们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践能力和教育艺术水平等而展开。通过校培训,把本校教师培养成一支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群体,为学校或本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2.构建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体系
校本培训的内容是实现校本培训目标的载体,其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直接影响到校本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标准,我们把以下五个模块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1)职业道德类课程: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2)知识类课程:主要包括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更新。(3)教育理论类课程:包括现代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
(4)技术性课程:包括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评价技术。(5)教育能力训练类课程:包括教育科研能力、课程发展与开发能力、监控能力、反思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
由于各个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选择校本培训内容时,我们要求各学校要在充分调查本校师资队伍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师近期专业化发展目标和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有所侧重和不同。做到既满足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需要,又满足教师个体差异的需求,从而达到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教师整体专业化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
3.探索出了有效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方式
校本培训的方式是指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它是直接影响校本培训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我区各学校在实施校本培训时,根
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不同,围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目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专题讲座式。学校在明确自身需要和教师需要后,主动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 “充电”,把教师们以往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转变为主动吸取养份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融合真正成为可能。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教育理论方面的培训
(2)师徒结对。在学校内部将优秀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诊断、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对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
(3)自修—反思式。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这种培训方式强调自修后的“反思”,反思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4)课题带动式。操作程序为:寻找课题——确定研究方向——参加理论培训——开展实验——反馈调整——提炼升华。使教师既丰富了教育理论知识,又提高了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该方式主要用于那些学校教育教学状况呈良好而稳步发展的态势,学校工作的整体重点是如何在教育专家指导下实现“科研兴校”乃至“科研兴师”的城区优质学校。教师通过参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各种活动,如校内或校际间的研讨会、专家讲学、学术报告等,使教师们得到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支援,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增加科研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巧,从而推动他们不断追求专业发展与进步。
5.专题研讨式。专题研讨是针对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组织教师经过充分准备后进行讨论,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共同提高。专题研讨任务单
一、目标集中、准备充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问题解决和教师素质提高。
6.课例评析式。首先请一位教师就围绕一个课题自己备课,然后教师上研究课,教研组组织教师围绕课例进行评课,反思教学实践,使每位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得到提升。
二、构建了“上岗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 的序列化校长培训模式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校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所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在教师培训中,抓好校长培训是首要任务。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校长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上岗资格培训——提高层次培训——举办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序列化校长培训模式,该模式主要框架如下:
1.确定不同层次校长培训的目标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行新课程改革。这不仅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而且要求建立一整套与之匹配的管理模式。因此,造就一支能够带领广大教师积极实施新课程、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校长队伍成为目前校长培训的中心任务。在校长培训中,我们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分别确定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目标。
(1)上岗培训的目标: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第一阶段。它面向申请认定校长任职资格人员,主要培训目的是解决申请者做校长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提高培训的目标:校长提高培训的对象是所有在岗的已取得校长任职资格的校长,主要目标是提高校长的理论素养和实际管理能力。
(3)高级研修培训的目标:高级研修培训面向业绩突出、有前途的优秀校长,主要目标是培养“专家”,即专家型的校长,培养带头人、“领军人”
2.形成校长培训的课程体系
科学而实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是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载体。在培训中,我们形成了如下培训课程结构:
(1)理论知识课程系列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教委的有关校长培训文件精神,结合我区中小学校长的实际,通过对校长的培训需求调查,我们在理论知识课程方面确定了以下基本课程:
1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等○基本内容,与基础教育有关的法规的基本知识。其目的是使学员掌握主要的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精神,树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观念。
3学校管理。主要包括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卫生管理、后勤及○其它管理等内容。目的是使学员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水平。
4教育学科知识讲座。主要包括素质教育理论、课程改革专题、心理○
健康教育专题、中国教育思想史专题、国外教育情况专题。其目的是使校长掌握教育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员的理论修养,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课程系列
主要包括外出参观、调查研究、教育实践考查、请名校长现场介绍经验等。实践课程的目的是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通过比较、检验、剖析,使学员把管理学校的具体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升华到新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完成认识-实践-认识的循环过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巩固了所学理论,又提高了办学的实际能力。
(3)养成训练课程系列
主要包括校长培训中的常规管理、规范、规章、纪律、考核评估等制度。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的养成训练中发展的,养成训练在形成习惯的同时也就形成了觉悟,养成训练课的目的是通过养成教育,使校长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和作风。
3.构建多样化的校长培训方式
长期以来,校长培训在形式上依然遵循的是传统教育的老路,大多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忽视了学校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忽视了校长的主动思考和交流,这种培训不利于校长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开展校长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传统培训方式的弊端,确立了 “三个转变四个突出”的培训理念,即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校长为中心转变;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并在课堂讲授突出了“精”,在专题研究突出了“热”,在实践考察突出了“实”,在管理考核突出了“严”,优化了培训方式,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帮助校长们将培训中所学、所感、所悟应用于日常的学校管理中。在我们的培训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专题讲座式
这种培训方式主要着眼于提高校长的理论素质。在培训前,我们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通过调查校长在理论方面的培训需求,确定专题讲座题目,然后请市内高校的专家授课,校长听完讲座后进行研讨交流 最后提交学习体会。
(2)问题研究式
我们根据培训的目标与校长们的需求来安排讲座的内容与讨论的主题,教师确定相关主题后准备相关讲座,学员开展主题研讨活动,确立各自的课题进行研究活动,最后汇集成论文成果。这种做法既集思广益地解决部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提高了学员的科研水平,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在研究的过程中,促进了他们理论水平的提高,使他们的管理水平从经验的层面向理论的层次迈进。(3)教育会诊式
这种模式是让学员通过学习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它的操作流程是:理论学习研讨-参观考察学习-集体教育会诊三个阶段
在理论学习研究阶段,主要是让学员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或通过正式的培训开发方案,促进学员积极进行个别学习。在参观考察学习阶段,听取参观学校校长、中层干部的情况介绍,然后深入到课堂听公开课。在教育会诊阶段,全体学员围绕学校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各抒己见,依据所学教育教学管
理知识对考察的学校进行集体的教育会诊,教育会诊后请一、二位专家进行点评,以便更深切地认清事物的本源。
(4)案例教学式
案例教学是现代管理类培训的一大特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指导性。在培训中,主讲教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取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成功的或失败的),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员分析、思考、讨论并做出各自判断。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取案例时,既有国内外名校的校长管理案例,研究名校校长的教育管理思想,学习他们的管理行为;也有薄弱学校的管理案例,对其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案例讨论进行系统归纳、正面总结,使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
三、形成了“专家引领+任务驱动”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骨干教师作为在中小学校中综合素质优秀,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能够对一般教师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群体,其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入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和管理中,我们采用了“专家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式,主要做法如下:
1.专家引领
首先,我们根据骨干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成长需求,在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集中培训的理论专题。然后我们就在全市范围内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骨干教师通过听专题讲座了解前沿的教育理论成果,启迪思维,开阔眼界。
2.任务驱动
除了要求骨干教师参加集中培训以外,我们还根据骨干教师的特点和职责,加强了对骨干教师的自我研修的管理,制定了骨干教师每学年必须完成的自我研修任务,以任务激发骨干教师学习的动力和工作的热情。我们给骨干教师制定的自我研修任务主要包括:
(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善于创新,做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楷模。
(2)注重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规律和方法。严谨治学,不断学习和进修,拓宽专业知识面,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成为全区教育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3)每学年读1-2本教育教学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在教育教学或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4)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每学期在学校范围内承担2节示范课。
(5)加强对本学科教与学的研究和思考,所教学科学生的成绩要处于所在学校同年级同学科上游,或者在原来基础上有较大进步。
(6)积极承担本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任务,其中学科带头人每年要为本校教师作一次校本培训专题讲座。
(7)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促进者和研究者。每年至少应承担一项校级或校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8)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每学年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
区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或者在由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培训机构等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9)加强对所在学校青年教师的指导,每学年至少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在指导期间,每月至少听被指导青年教师的课1-2节,课后作好评课工作,提升青年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四、构建起了“区级培训+校本研修”的新教师培训模式
新教师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未满一年,还没有转正的教师。他们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教师由于刚刚走上教育岗位,实践经验和工作方法比较缺乏,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流程还不太熟悉。因此,新教师培训的目标在于能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熟悉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能准确把握教材并科学使用教材,掌握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实施教学的综合能力。使他们经过培训后的不仅能上课,而且要会上课,并能上好课。
教育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既需要理论的引领,同时又离不开工作实践的磨练。因此,我们在开展新教师培训工作时既注重了区级培训的引领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校本研修的养成作用,采用了“区级培训+校本研修”的培训模式。
1.区级培训
区级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形成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了解基础教育最新动态和全区教育发展状况。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举办专题讲座,聘请高校的专家及普通中小学的名师分专题举办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实现对新教师进行理论上的引领。
2.校本研修
新教师校本研修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听课。组织新教师听骨干教师上课,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新教师在听课中进行模仿和反思;
(2)备课。新教师先撰写教案,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新教师然后修改、完善教案,提高他们的教学设计能力;
(3)讲课。要求新教师每个月上一次公开课,组织该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对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通过评课提高他们课堂教学技能。
(4)班主任工作。让新教师担任学校优秀班主任的副手,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让他们学会如何同学生和谐相处,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构建起了“区级指导+校长负责”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培训、选拔、任用等各个环节,因此,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本前提。在实验中,我们明确了学校作为教师培训的主阵地,学校校长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我们又加强了区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作用。
首先,我们根据重庆市教委文件要求,组建了重庆市巴南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明确了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作为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和指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制
定继续教育政策,开展对中小学校本培训的指导工作。其次,全区各中小学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实施本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两级管理体系改变了过去那种由区级教育管理部门一统到底而又力不从心的局面,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了系统化、科学化。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得体会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那阳一中 黄武优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
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得体会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现在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
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今年,我继续参加阳江市中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提供的网络平台学习。在这次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师德方面的修养,我坚持把师德建设当作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专家的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下面,我将本阶段的具体学习作以下简要小结: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特别重视自己师德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第一个关键节点,框架问题修改是研修重点和关键,可以说不完成框架问题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不使框架问题修改影响其他,我在学习时对问题修改时间段做了特别处理.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作品修改内容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我共享了其他学员的作品,互相交流,一起研讨,使框架问题的修改在下一模块学习开始之前及时完成。
对此,能够完成,我对线面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二、具体收获
1、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2、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师德方面的修养,我坚持把师德建设当作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成为自己自觉的行为,积极争取做一名“师德双馨”型的教师。
3、轰轰烈烈的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使我们对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当今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等都有进一步了解,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内容的培训,不但提高了我们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广大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教育科研、创新能力。
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感谢。今后我会努力并不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
总而言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十分成功的,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我们要以总结检查活动为契机,切实提高对教师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积极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培训。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
凯里市万潮镇中心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第一节
热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学习时间: 2014年10月18日 学习地点:万潮中学阶梯教室 主
讲:潘庭燕 学
时: 3学时 内容记载:
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
一、关心爱护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 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第二、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第三、爱护每一名学生。
二、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送来的人来对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议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
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第二、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第三、宽容和信任学生。
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四、严格要求,宽严相济
第一、要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行使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要严而有度。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
第三、要严而有方。第四、要严而求恒。第五、要严中求细
五、保护学生的安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也是检验教师的一个职业道德标准。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爱生”当成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寻找合理的依据和形式。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入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
1、保护学生安全
2、关心学生健康
关心学生健康,首次被写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身体健康方面,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滑,近视率持续走高,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担忧。教师要负起责任来,引导督促学生加强锻炼,不得随意侵占学生的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的时间。
3、维护学生的权益。
学生的权益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学生的权利是与其身份和法律地位紧密相连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有双重身份:其一,他们是国家公民;其二,他们是未成年人,正在接受教育。
凯里市万潮中心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第二节
教书育人是教师道德的根本道德责任
学习时间: 2014年10月18日 学习地点:万潮中学阶梯教室 主
讲:潘庭燕 学
时: 3学时 内容记载:
教书育人涵义,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具体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
一、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首先,它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影响,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其次,它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非只重视所谓“尖子”学生,而忽视一般学生。
再次,它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四,它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二、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是否能够掌握较高的教学技巧,是创造一流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
刻苦钻研业务,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钻研业务,应当从根本上找到理论基点,这就是说要求把探索、研究和掌握教育作为首要责任。
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把教学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其次,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按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实施学科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学生能潜能,让具有不同和潜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
再次,一个要在课堂中营造自由探讨、标新立异的氛围和环境,既要提倡想相互学习,相互有助,又要公平单键,激励进取和拔尖。
三、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
培养良好品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是教师的天职所在。一位教师说过: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也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真正的生命价值所在。
四、终身学习是教师身躯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老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凯里市万潮中心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
第三节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学习时间: 2014年10月18日 学习地点:万潮中学阶梯教室 主
讲:潘庭燕 学
时: 3学时 内容记载:
教师职业道德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一、严于律已,以身作则
教师要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在各方面做出表率,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第二、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第三、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群体协作性很强的职业劳动,它需要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坦诚合作,以及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重要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意义深远
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既是教育目的统一性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现代教育规律有内在要求,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教师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与教育管理者交往的道德要求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协调、管理学校事务,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和看法在教师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学校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
一是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领导干部与教师的新型平等关系。
二是要深入基层,到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教的情况,学生学的情况,不能高高在上,搞“遥控”。
三是要关心老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充分发挥他们在培养人才或的作用。
四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全校师生树立良好的教育领导者形象。
五是要克服“独断专行,唯我独尊”的长官意志,充分发扬民主。
对教师的道德要求:
一是要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终于职守。二是要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1、作为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报告和沟通学生的情况,对学生与家长提出统一的要求。
2、教师要重视并有义务向家长传播教育知识,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使家长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恰当的教育方式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教师语言、仪表、仪态中的道德规范
1、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语言要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2、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教师的仪容要整洁。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
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
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及环境要求,要和教师的职业身份相适应,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第三,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
3、风度从容,彰显个性
风度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风度与这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一句话,风度离不开一定的外在表现,也离不开特定的精神内涵。
教师要体现以下的风度:
第一,教师要稳重。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遇事必须冷静沉着,泰然处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师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的心境不佳,身体不好就发脾气,耍态度,也不能因为自己心情愉快就手舞足蹈,举止轻浮。这既有失教师的风度,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第二,教师要可亲。因为没有可亲,教师的稳重很可能变成学生心中的凝重或沉重。就不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目光要充满热情和希望,面容要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情绪要稳定,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教师是做育人工作的,他要面对面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位教师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坦然自若,面对成功和荣誉不骄傲自大,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悲观气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会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和对其水平的怀疑之感,学生就会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
第三,教师要有识。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他是职业的知识传播者。要向别人传播知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三个特征:一是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可能把所教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可能使学生在重要的学科领域中达到较高的水平,掌握今后从事工作的真才实学。
教师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要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这位老师,面对学生的无理取闹,竟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殴,这种现象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容许的。也反映这位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
4、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文明人。在社会交往中,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这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教师威信,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教师光荣”的风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志,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石。因此,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廉洁从教,洁身自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有的人正是在市场经济的这种负面影响下染上了弄虚作假、追求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出现了人格的扭曲。教育领域虽不是重灾区,但一些教师中也出现了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的单纯雇佣思想。有的老师在工作中斤斤计较个人利益,有了一些资本就摆资格,讲价钱,亵渎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一段时期以来,有偿家教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无论是对教师个体师德形象,还是对教师群体形象,或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影响都是不利的。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纯洁心灵带来了不利影响。有偿家教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有偿家教”违背了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这一师德的基本要求。二是“有偿家教”偏离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师德的核心。三是“有偿家教”异化了师生关系,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师德的人格力量。四是“有偿家教”陷入了“恶补”的怪圈,给学校声誉造成危害。五是“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六是“有偿家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导致团队精神、团队意识下降。
教师要做到:不要动员、变相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办学机构的补习,或为其提供生源;不要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它商品;不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及其它财物等,否则,你就无法做到 “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