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曲阳桥学区课改总结11
曲阳桥学区课改工作总结
课改犹如一股春风,给曲阳桥学区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生机。从2010年7月开始至今,我学区高效教育课程改革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尝试和实践,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学区教职工齐心协力、忘我工作,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深化,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逐步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评价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课堂改革稳步推行,新的教育教学机制初步建立。这个过程虽然起步坎坷、举步维艰,但成效显著、意义深远。
一、抓学习培训,引领教师走进课改。1.学习理论、寻找理论支撑。
为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探索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正定县教育局在2010年新年伊始,就开展了一系列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专家报告会、教学研讨会、教学现场交流会及中小学课堂教学竞赛等大型教研活动。我学区紧跟教育局课改步伐,2010年7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新理念学习,首先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接着组织全体教师参加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培训。使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特点、原则、要求、操作要点等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具体做到“三学”:一学专著(课改理论专著包括名著);二学《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三学“课标”(新课程标准)。并做好学习笔记,帮助每一位教师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等,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为课改实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效地促进了学区课改工作全面推行。通过近两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尝试,在“三个资源”的支撑下:(一、人力资源:上级领导、专家、教研员;学区、学校团结、向上、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全体班主任及一线教师;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课题研究教师。
二、理论资源:学习金字塔;魏书生六步教学法;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南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新课程标准;
三、物力资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室;班班通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远程教育设备。)认真遵循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勇提出的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五个坚持”:(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育思想;
二、坚持科学引进先进经验和创造自身特色相结合;
三、坚持将改变教研方式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
四、坚持学习先进经验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五、坚持学习继承与敢于创新相结合。)并在多方面学习、研究、探索、组合的基础上,2011年4月份推出适合我学区完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即: 小学语文(品社)《六环节教学法》:小学数学(科学)《六层次教学法》。
2、参观学习、积极进行教研活动 学区多次召开课改会议,并组织全体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骨干教师等去南楼中学参观学习。要求各学校无论从形式上(小组合作模式,课桌摆放分组,学生科学分组),还是内容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合作学习),都要领会课改的精髓,并加以模仿和推进。学区先后派出骨干教师20多人到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并将所学到的名校教学管理、课堂模式、课堂组织、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及时汇报交流,同时为教师们带来了《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这本解读“杜郎口高效课堂模式”最透彻最具体的读本,使教师开展新课改活动有了具体的行动指南,有效地推动了课改的顺利实施。
从2011年3月份开始,学区相继组织开展了“启迪心智,激活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研讨会、“破茧而出,回归教育的本真”学习感悟报告会、“化蛹成蝶,为课改插上腾飞的翅膀”打造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学习研讨会的开展,既为学科教师指明了高效课堂改进的思路与方向,也为教师教改增强了信心和活力。
9-10月份,学区筹资新建教研室,每周都召开教研会议,讨论总结新教学法各个层次和环节具体可行操作方法。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又组织骨干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开阔老师们的视野,汲取课改经验,把我学区的课改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3、初步形成模式、接受实践检验 1)、形成模式
学区教研员在王校长带领下,经过多方面学习、研究、探索、组合,于2011年4月推出适合我学区完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即:小学语文(品社)《六环节教学法》:(六环节是:
1、定探激趣 ;2、自感初探;
3、合作深探 ;
4、答疑解难;
5、自测检效;
6、自结归探。)小学数学(科学)《六层次教学法》:六层次是:
(一)激趣定探层;
(二)自学初探层;
(三)合作抽象层;(四)归理印证层;
(五)自测检效层;
(六)归结升华层。
2)、接受检验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2011年5月下旬,学区在西叩村小学和南白店小学分别举行了小学语文、品德六环节教学法和数学、科学六层次教学法示范课,均取得良好的效果。随之新的教学法在各个学校推广尝试,开始实践检验。值得肯定的是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尝试、勇于探索,课堂中正逐步呈现出蓬勃的活力与生机。至上学期末,各学科已全面实施六环节、六层次教学模式,并初见成效。11月份,我学区邀请教育局高局长和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到我学区指导教改工作。高局长在听课之后,对我们工作肯定的同时提出把《六环节教学法》里边的第三、第四环节合二为一,去掉自测检效环节;把《六层次教学法》中的二、三层合为一层。
3)、论证修改
12月份学区王校长和学区教研室成员广泛征取一线骨干教师意见,在大量听课的基础上,召开教学研讨会,经过反复验证,完善修改了教学方法:小学语文(品社)改为五环节教学法:
1、激趣定探;2、概感初探;
3、合作透探;
4、释疑拓探;
5、检评归探。小学数学(科学)改为五层次教学法:
1、激趣定探;
2、感知初探;
3、抽象透探;
4、应用证探;
5、检评归探。
2012年新学期伊始,五环节、五层次教学法.开始在全学区推广。我学区教研员深入各校对“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新教法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指导,我们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今年3月份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各科优秀展示观摩课,我学区教师踊跃参加,5天共出席170余人次。学习后,学区引导教师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用课标和课改理念去分析、解读,让他们在具体案例的对照分析中加深了对新理念的理解,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总结了课改注意的事项,并形成文字发表在正定县教育局网络教研平台上。在学区的统一组织下,结合我学区的教改工作,每一位教师用五环节、五层次教学法写一篇甚至几篇精品教案,连同自己的体会、经验、见解一同发表在自己的工作室,形成了资源共享。
4)、再次实践
这一学期,学区王校长带领学区教研室成员到各校进行听课、调研,并从各校选拔出课改优秀教师将于今年4月下旬再次举行公开课,为教师运用新教法指明方向。
二、形成具有学区特色的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围绕五步骤展开——如语文的1、激趣定探;2、概感初探;
3、合作透探;
4、释疑拓探;
5、检评归探;数学的1、激趣定探;
2、感知初探;
3、抽象透探;
4、应用证探;
5、检评归探。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一个组在全班重点展示交流,其它组补充、纠正,教师组织、点拨、引导。整节课突现学习小组的作用,展现小组的团队精神。
2、小组的建立
小组学习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建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灵魂,小组学习决定成败。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我学区小组分组坚持“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便于小组间的竞争,分组时要求教师对每个同学的不同品质进行深入测试研究,达到科学合理。
①科学划分,六人一组,学习成绩均衡,分为AA、BB、CC三层,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
②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③都有小组名称、活动口号。有明确分工:(一定角色、一定责任)①每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学科组长。②组长抓学习,副组长抓常规,分工合作。
③学科组长每科一名,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用以调动、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④每个学生有角色,每个学生有责任。
3、课堂中的交流展示
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展示是每节课的必备环节,要求教师每节课可根据不同内容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选择一个或多个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或一个组展示一个问题,全组成员都上,有的写,有的画,有的讲,有的补充,最后进的学生也要读字词或文本,真正实现课堂上没有局外人。
如曹亚茹老师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
1、后,教师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4、抓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效课堂模式下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而教学评价则占据着核心地位。教学评价的落实,评价是否得当将极大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课堂的纪律,更会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课改过程中教学评价显得尤其重要。为了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热情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学区要求各学校、各教师制定并落实评价机制。
1、制定评分标准:学区要求各学校科任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制定评分细则,预习、交流、板书、质疑、展示的分数要有差别,不能够全部都是一样的分数,否则学生便没了竞争的趣味,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同时还可以因人而异,比如一学生从来没上台讲过话,胆子特别小,上台展示却并不优秀,甚至出了错,老师也不要批评打击这个学生,要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这个时候鼓励分数是必要的。
2、建立小组合作互评评价考核机制,实现多元化评价机制。
课堂评价机制的本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效率地提高学习交流效果,提高各种能力,形式上却还是需要具体的“分数”来实现,我们学区采用了十分制。给小组“打分”从小组板书,积极程度、参与程度,帮扶程度、正确率、能力拓展、纪律及综合表现来实现。并要求教师课堂当堂打分,学生展示在黑板上,并定期进行总结。这样,小组的竞争、协作给每个小组注入活力和生机,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得评价透明,公开,公正,还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发现小组内如果不精诚合作、不认真探讨,那么不仅自己小组呈现不出讨论的结果,分析不了别小组失败的原因,根本无法与其他小组抗衡,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不但态度认真、讨论规范,而且对问题的分析的能力在交流中也提高很快,思维的严密性逐步得到加强
三、课改带来的课堂改变
1、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上来就讲,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众。课改后,课堂变得有趣多了。我们的教学模式首先是激趣定探,一上课老师用实物、模型、实验、故事、歌曲、游戏等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全体学生卷入课堂学习,使学生在迫切需要下学习。
我们在西叩村小学听房玲玲老师的科学《消化与吸收》一课时,老师先让孩子们吃了一个橘子,接着问:“你们吃的橘子去哪了呢”?。学生想:这个橘子在我体内怎么旅行的呢?老师在学生们思考时抛出本课的教学课题:本节课我们学习食物在体内怎么消化怎么吸收,学生兴趣盎然!教师紧接着出示本课学习探究的具体目标即“定探”,让学生心中有数,探索目标明确,心中有所准备。
《倒数》一课,西叩村小学王新桥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口算竞赛后,又安排了一个文字游戏,黑板上写:“吞—吴、上—下、土—干”,先让学生找出文字的构成规律,再按同样的规律填数“ —()、—()、—()”,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较短时间内投入了较大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给这几组数起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引入了新课,学生也因为自己起的名字和书上的一样而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最短的时间内全体学生被卷入课堂学习中来。
2、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我们强调出示给学生的探究目标一定要具体,要让学生能读懂,教师切忌设立一些大而空的目标。比如在韩家楼联校听小学语文四年级《大舞台》一课时,李素霞老师就出示了如下具体操作性强的探究目标:
(1)读准“老么古董花、茎、鱼肚白、号声”字音,认识会写“蕊、茸、董、稚、聊、斤、辽”七个生字,并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领会掌握“莫名其妙、绘声绘色、童稚”在文中的意思。(3)冰心儿时经常去哪些地方?
(4)课文介绍了冰心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5)用小标题概括出冰心童年生活的这几件事。(6)“大舞台”指的是什么?带给了冰心怎样的感受?(用原文回答)
(7)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用笔画出来,读几遍。(8)用一两段话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经过第一步激趣定探,让学生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学什么,要干什么,内驱力被调动起来,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学生情绪高涨,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自己动手、积极思考
以我学区数学教学法的第二步“感知初探”为例,因为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解决一些问题,他需要深入的积极的去思考。如韩家楼联校李然老师在讲《倒数》一课时,学生先通过自学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又问你还有那些收获,这时,学生发言:倒数就是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1的倒数还是1,;两个互为倒数的数相乘等于1;0没有倒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和倒数的定义矛盾。以上发言,全是学生自己总结的经验和结论,是本节课才刚开始,学生单从课本上的定义出发自己总结出来的。这种方法确实改变了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是变成了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总结,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学生积极思考,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会发现新问题,他自己就会说:老师,我还想知道具体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呢。这样顺理成章的进入了本节课的下一个重点。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4、小组合作、教师协助
第三步: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体现我要学习的理念,彻底改变你不会我就赶紧教你的传统方法,而是采取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伴想办法、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同伴教同伴、同伴小黑板展示、老师一边站的学习模式,正如市教科所副所长张惠英同志所说的:同伴教同伴学习效果最好,让孩子自己讲,自己展示,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高效课堂。如在听曲阳桥小学焦国英《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中,教师课前设计好表格,学生合作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顶点、棱有什么特点,填好表后,组织数学语言汇报。在此过程中,老师只是来回巡视,发现问题,其余的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不仅解决了目前的问题,其中还有一生问:“老师,正方形属于特殊的长方形,那么正方体属于特殊的长方体吗”.这一问题引起师生思维上的共鸣,把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由此可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内驱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创造高效课堂,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协助解决,这就进入到新教学方法的第四步,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之后开始验证理论,应用实践,知识拓展。第五步即教学法的最后一环“检评归探”,通过答题和设问思维检评反馈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之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在知识,经验、方法上的收获,在小黑板上或其他地方用文字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收获。
在整个导学过程中,无论是哪个环节,老师都创设一定的情境,催生学生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课堂表现的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评价合理、成绩优异
课改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合理的评价机制,使课堂处处充满竞争,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去年11月份县里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学区有6位教师参加,其中曹韦韦、房岭岭、王国欣三位教师获得课改优秀课奖励。期末考试中,学校成绩明显提高,胡村小学教学成绩超过计划目标3.47个百分点;曲阳桥小学超过计划1.14个百分点;西叩村小学超过计划1个百分点;韩家楼小学超过计划3个百分点;涌现出一大批教学成绩优秀个人,如西叩村小学的彭彩丽、赵世杰、马芯艳、房书清、房玉红等老师,他们跨年级跨学科教学并且教的班级多,取得成绩优异。还有韩家楼小学的马丽杰、曹韦韦、马军艳、王立丽、栗艳艳,曲阳桥小学的甘玉洁、王艳丽、曹玲玲、高俊景,上曲阳小学的焦国华、代书绵,东汉小学的韩艳霞,南白店小学的张喜翠,田蕊蕊,韩家楼联校的焦国英、李素霞、田艳丰、徐景景等。获县级优秀论文、教学设计4篇;命题比赛16人获奖。目前课改已辐射所有学科,学生素质明显提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1、小组合作重形式、无实效
一堂语文课上,语文教师自信满满地按照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他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们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都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还有的小组,干脆将讨论的内容弃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别人的成果,或趁此热闹的场景,聊起了“题”外话……
通过大量的听课,我们还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注重了形式,没有实效。以二年级学生为例,在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在白板上明确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并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可是学生们一是没有针对问题去读课文,二是不会去合作解决问题,各自为中心,要么读课文,要么读课外资料,所以,在低年级实行课改,还要适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结合他们的思维水平,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授课方式和引导过程。
2、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学生明显参与机会多,在小组合作中起着支配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因此在小组合作时,一定要注意弱势群体,老师和小组长要给他们创造机会,使他们有点成就感,慢慢培养他们的自信,争取不落下一名学生。
小组合作不能滥用,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合作的,要注重合作的价值。在合作内容分配上,还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分工。合作时,一定要有秩序,不可乱发言,喊着发言,整个课堂要活而不乱,井然有序,所以,小组合作操作细则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4、黑板未充分发挥作用
我学区的教学模式最后一环节是检评归探,此环节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知识、经验、方法上的收获,在形式上要求学生说和写,说一般都能做到,在写上还有欠缺,教室四面墙上的小黑板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功效。如语文课上,要求掌握的字、词、好句等都要写出来。检评这一层做的也不完善,往往是下课铃响了,测评题还没出现,或者是测了之后来不及点评。因此在课改过程中,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握还要再精确,教学设计还要再合理。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这样说: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一样,除非有人学习,不然就没有教学。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课堂教学,他们才能自然、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挖掘深意。一堂40分钟的课,可以是一次声色并茂、师生互动、收益颇丰的知识盛宴,也可能只是一堂枯燥无味、死气沉沉、败絮其中的“滥竽充数”。如何更为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我们的思考,更需要我们在实践的不断摸索和反思中寻找答案。
第二篇:塘湖学区课改汇报
塘湖学区课堂教学改革汇报
塘湖学区中心校认真学习了冯恩洪视频讲座及教研室下发的各种资料,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定下发了工作实施方案,辖区内各中心小学主校教师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相互研究、扬长弃短,现将我学区课改工作向各位领导予以汇报:
一、工作的实施步骤及进展情况:
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冯恩洪视频讲座及教研室下发的各种文件资料。
第二阶段:教师研讨阶段,通过研讨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出课改操作的具体流程,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奖惩办法”。各教师必须熟悉冯恩洪“小组合作”的各项流程、及学生的各种操作规范。必须让每一位教师熟悉“三环六步一反思”的具体流程。
第三阶段:听评课阶段。由中心小学具体制定每位课改教师的作课时间安排表,学区派研训人员参加指导,对质量不高的课堂,反复修改,直至成功。基本程序:观摩学习-实践讲课-评课研讨-再次讲课-再听评课—共同提高。
第四阶段:结果评选与推广运用阶段。各中心小学对所听的精品课及课改经验成果进行评选,并上报学区,学区再择优全学区内推广。
现在各中心小学的课改工作在主校已全面展开。
二、课堂改堂实施情况:
塘湖中心小学,5、6年级全员参与,涉及学科:数学、语文、英语、综合。界安中心小学,4、5、6三个年级,数学、语文、英语、综合各科教师全员参与,涉及教学班7个,教师11名。山北中心小学:1-6年级全员参与,涉及学科数学、语文、英语、综合,教学班11个,教师20名,在此次课改中,我们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专题会,讨论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标准。
第一,认真研读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其中的知识结构,要抓住重点、难点,把握联系,分清层次。
第二,根据重点、难点和联系,精心设计1-2个发展平台。发展平台要做到: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有清楚的要求;有清晰的出发点和终点;有方法的提示或指导;有评价的方案。注意的问题:
1、平台不能过多,否则就会淹没重点;
2、平台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综合性,有思维训练的价值、有发展的功能。
第三,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围绕重点或难点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切实经历主动、充分的学习探究过程。
第四,做到“四讲一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联系、讲方法和规律;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东西一律不讲。杜绝串讲。一节课,教师讲课时间累计不得超过20分钟。
第五,结对互助,共同提高。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采用领导、教研组长或学科组长、骨干教师每人与2-4名教师结对互助的形式,重点解决观念转变、理念学习等问题,每天听互助教师1-2节课,督促每一位教师落实课改要求,互助双方在理论水平、专业能力上都有大幅提高,尤其是业务能力较差、观念转变较慢的教师产生紧迫感,加快追赶的步伐,让他们提高的更快。
三、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收获
1、课改工作各校已经基本成形的有:1)各校的小组分工已明确。明确了各个的任务,并选出了小组长。制订了各自的口号及组训。2)课堂上桌椅基本按小组全作的形式来摆放。学生按小组内1、2、3、4、5、6号的各自位置入座;3)前后黑板分块,为学生准备了各自的天地;4)教师熟悉各项流程,基本按操作规范去做。每个教师都熟悉“三环六步一反思”的流程及各个流程的要求规范。
2、对课堂教学改革本质的认识得到了提高
以前我们的工作对教师的计划、备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常规管理关注较多,对课堂的关注度不足,尤其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认识不足,通过动员会和学习研讨,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性,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课改的着力点应该改变教师的思想与学生的位置,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强调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3、教师的课堂行为进一步完善
一是课堂得到解放,让教育回归“人本”,我们的教育方向不应该定位在面向少数学生搞精英教学,而是定位在面向全体,着眼于人的发展,把学校变成人人有尊严,个个快乐成长的乐园。二是“颠覆”传统课堂,师生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主角,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学法,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三是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发展思维,培养质疑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主动、快乐、全面的学习,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在大多数教师在课上讲得少了,站在讲台上的时间少了。教师在力图想办法、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多给学生活动、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4、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学生有机会展示学习的思维过程,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整个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感交融。
四、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课学教学改革的开展对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更新,教学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学生反映上课有兴趣了。但也暴露出教师解读教材能力较差、重难点把握不准、串讲教学内容、学生依赖教师包办课堂等现象依然突出。
1、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课改流于形式。为保障课堂效果,预习的时间和内容,该往哪儿放?如果处理?老师如何检查?如果都放在课下,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逐一解决。如不解决,长
此下去,有可能导致学生基础不牢。
2、合作学习的深度不够,首先是分组不科学,表现在对组内成员的分工不明确,尤其是小组长的作用发挥不够,不能做到明确各自的职责,使每个人都有事干,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小组机制运转起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培训,教师的意图及其设计思想,要贯彻到学生之中,使学生明确自身职责,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高效模式。
3、展示原则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机会把握不准,一遇到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合作学习。造成了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程序中,正确的应是: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大展示。前面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为了“作秀”而“展示”。
4、“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存在,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不敢放手学生,自己讲课的欲望还比较强烈,总想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对此,应大胆放手,解放思想,把课堂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
5、课堂评价机制,急需完善并落实。评价机制的作用其实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合理,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失去兴趣,一切将成为空谈。
课堂教学改革推广一段时间后,经过调查,优秀生积极主动的发展欲望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学困生实现了从不想学到想学,从学不会到基本学会的转变,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这为我们持续深入的进一步推进课改提供了坚强动力。
对于目前的教学改革,我们还只是思想刚有所醒悟,刚刚上路,正在实践和探索中,脚下的路还很漫长。但我们深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扎实推进,就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高效,我们的学生变得更精彩,我们的事业变得更有意义。
2014年6月
第三篇:课改总结
第一学期数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单位: 姓名:
新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使我受益匪浅。可以说是新课改促使我成长,我与学生一起成长。这是一个新奇的过程,这是一个激发我焕发第二次教育青春,拥有了“终身学习”教育理念并使自己永远燃烧的一次再生的过程!我感谢新课改!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感到自己收获颇丰,现总结一下,把我的收获与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更新了教育理念并形成了新的课程理念。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教学中我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之中,逐步实现了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既加强了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注重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我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上课发言积极,有时为了一个问题而争论得面红耳赤,有的还情不自禁的离开座位与同学去合作交流。不再是课改前的老师一言堂,学生只听不愿意发言的冷清局面。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这章知识后,我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再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矩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矩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矩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经过多年的课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不仅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新课改要求授课教师从以前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真理;不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但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有偏颇的时候,有时设计的合作探究活动不切合实际,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只重视表面的活动,忽视内容的实质和问题涉及的梯度及内在联系。更有这样的情况,在情急的情况下,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回答,又回归到课改前的方法。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认为是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学的不透彻,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探究活动设计的过程研究与琢磨的欠功夫,也有备课不认真的原因,也有教学中不能结合学生的教学实际所致。教学中我有这样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按课件走,还是按学生走,是关注活生生的课堂,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还是流于形式。有些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5、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以下特征:(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2)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获得成功的机会。(4)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6)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一节好课应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课堂的教学主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
回顾在课改中自己所走过的路,深刻的感到自己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学习的还不够,不能坚持经常,有些问题还是得过且过,借口工作忙而不能及时请教他人或查找相关资料,备课及教学过程有时还欠细致、还欠功夫。今后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与数学教学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登新高,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第四篇:课改总结
课改总结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但步子不是很大,今年市教育局加大课改力度,全面推行课改。我校在市局教育精神的指引下,也加大了课改的力度,人人参与课改,人人实施课改。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校确立了导学探讲练五字教学模式,全体教师都努力践行这一模式。下面就实施这一模式时的感想作以总结。在全面实施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同时利用网络观看名师的课例。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导学探讲练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我把本班42名同学重新分组,并给他们讲清每堂课的具体思路使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校本教研中主动献课,得到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及时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寻求好的解决思路,不断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课改中早日脱颖而出。回顾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一种惰性思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工作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课改总结
(二)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我校芦小妞老师,杨翠萍老师到郑州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精英论坛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语文教研组长李艳利老师,数学教研组长许亮老师。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课改总结
(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叫刘洁,今天很荣幸能够代表东风乡学校的老师在此谈谈我对课改的一些感想,从学校开始课改至今,我们一路前行,已经走过了2年。从在网上观看学习杜朗口的课改模式,到前往景弘跟班学习,我们紧跟先驱者的脚步,两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对我们学生学习的效用,对我们教师而言更是一次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颠覆性的改变。对我来说,课改之路尽管艰难曲折,但我从中学到了更多,就我教的数学而言,老师只要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学习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课改模式的教学设计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修为,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当然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少的困惑,但是我认为有两点是做的最成功的,也是我感触最深的。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
记得刚来东风学校上课时,担任的是初一103班的数学,刚开始采用的是传统教学的模式,老师是演讲者,学生只是听众,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课堂上来,只是一味地为了完成每节课45分种的枯燥时光,课堂气氛总是很压抑,很多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教学很厌烦,教学效果也很差,课改实施之初,自己也是缩手缩脚,并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总是认为:数学嘛,理科,老师不多讲,学生肯定是不能学好的。自己总是在为学生的成绩担心不已,所以课改进行的并不是很好。自己最大的转变是在上学期,因为各种原因,我新接手了初二年级的两个班数学,任务艰巨,因为这两个数学成绩极差,平均成绩仅35分,全县排名倒数第一,学生对数学课很是厌烦,大部分学生都对数学失去了信心。刚开始的几堂数学课上的极其差,老师不熟悉学生,学生不适应老师,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只在下面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爱理不理,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差,当时我是极其的慌张,开始的一个月内就没上过一堂称心如意的数学课,然后到处请教,多次学习,特别是去景弘学校跟班学习后,自己的课堂才算真真安定下来,初步走上正规。我的做法就是下定决心进行课改,徹徹底底地进课改,堂堂课训练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方式,节节课让学生自己学,自己上黑板展示,逼着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以考核分为诱饵,诱导他们学习。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一章中,这一章所涉及的对称图形接近于实际生活,小学时,学生也许初步涉及了一点,在此知识基础上,让他们总结,交流他们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感受。让他们自己动手画和制作熟悉的对称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让他们亲身体验学数学的过程,一堂课下来,比我自己一味地讲解,学生只管记忆,效果好得多,这样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就是这样一步步把学生和自己逼上绝路,其后的效果立竿见影,课堂讨论问题的学生多了,提问、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多了,课后找老师问问题的学生也渐渐多了,学习风气变好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来了,学习效果也明显好起来了。学生的良好表现也直接带动了其他老师进行课改的决心。像初三年级的张建业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也是越来越喜欢这种课改模式,特别是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广开言路,思想的撞碰,思维的廷伸,令他兴奋不已,直夸这课改开展的好,学生能在课堂居然有那么高层次的表现,真是是始料未及,甚至表态要坚持课改之路,把课改进行到底。真是因为我们学校有大批像张老师这样敬业,努力钻研,敢于挑战的老师在,我们学校才能把课改进行的这么成功和辙底,一句话课改的成功,学生是受益者,老师更是受益者。
二、学生思想的转化,变被动为主动
课改实施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学生是从根本上爱上了这种小组1+1合作学习模式,有种我的课堂我作主的主人公精神,相比以往的传统课堂,学生做事,学习都变得主动积极多了,因为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每个学生都有分工,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提问、板书、展濱,分工明确,交流问题很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只是在传统教学当中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课堂上,学习上找不到任何成就感,让这样的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甚至是厌学,成绩就更不可能好了。
很多老师开始都很担忧,成绩差的学生就算在课改模式下,由于基础等原因,仍然会跟不上的,他们甚至会更加差下去。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但是无论成绩如何,一旦在课堂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还是会爱上课堂的,尽管他依然跟不上,但让他们爱上课堂,我们已经走出了成功的一步,提高他们的成绩也就有了希望。尤其是小组内的建设,一对一,师徒结队,兵教兵,共同提升,学生不会再为一道一无所知的问题而发愁,也不会再担心因一时的失败遭抛弃,老师的鼓励是他们进步的动力,学生的互勉是他们不放弃的见证。学生与学生间的竞争,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学习风气得到很大的转变,经过时间的磨练,不间断的试验和训练,也确实造就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她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在课堂上展演俨然就是一位小老师在上课,学生培训得很到位,小组评价机制建设的很成功,课改之路走的很正确。正如一位学生在课改感言中写道:学校的课改改变了我,成就了我,课改实施后,我由以前的胆小不敢发言锐变成了今天敢于上台展示,乐意上台给其他同学讲解题目了,一起分享我的见解了,这和以前上课不知道做什么迵然不同了,特别是数学成绩,以前从未上过80分,而现在每次考试基本都是80分以上了,我喜欢课改,我喜欢这种上课的模式。就一学期最后的成效来看,课改进行也确实正确,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明显好转了,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的平均分数提高了20分,及格率,优秀率也大大提高了,全县排名也提升了五个阶梯。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所有老师期盼的,而课改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恰恰是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成长,自由发展的平台,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踏着课改之路在这任他们翱翔的舞台上尽显风采。
第五篇:课改总结
初一历史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经过两个多月来的课改,我一直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课改,这期间,一直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跌跌碰碰的前进着,收获颇多,但也曾迷惑和茫然过。下面就主要成绩和问题总结如下:
新课程要求历史课堂教学要打破常规,改进教学形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内容;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明白,学历史并不是一件单调乏味的苦役,学习历史不只是历史课堂内的事,它也是我们每日每时都可从事的活动,是一种乐趣。可是,初中课堂的大容量,快节奏,内容跨越性大,学生的基础薄弱,厌学懒动,抄袭应付的情况很严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就这些情况,我们历史课改小组采用了“讲学案”的模式进行课改,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此期间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培训,通过平时上课的演练和上公开课,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显著的成效的。比如:
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
回忆我们以前的历史教材,真的是让人觉得枯燥无味。而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对历史人物让学生自己来讲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兴趣。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二、师生关系的出现好的转化:和谐、民主、平等。让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动、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一:如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自学、让学生自读、圈点勾画、提出问题;开始组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课外让学生搜集资料等。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尽人意。在探究学习中真正能“动”起来的是少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动”起来,而有的是与课堂无关的“动”。个别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放手不够。
二:教学空间和场景仅限于教室,这决定了教学的行为主体仍然是教师,学习的载体依然是教材,教学的活动场所仍然是教室,限制了历史教学的优化。基于此,历史课改的当务之急是寻求和创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空间。如可采用主题辩论、主题演讲、故事会、知识接龙、自主探究、小论文撰写、师生问难、挑战主持人、情景复现、调查访谈、寻访遗址、探究身边历史、历史物件模型制作、历史纪念日主题仪式、成果积累和资料搜集展示等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将教学活动场所延伸到教室以外的图书阅览室、纪念馆、工厂、社区、遗址现场、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
三:对外交流机会太少,加上自己的业务能力不足,对课改的把握分析也不透彻,对学生的评价也总是不到位。自己对课改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不熟悉,甚至上课有很多的不适应,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转变,依然采取的是满堂灌的上课方式。新形式还不能全面展开。
课改实验成功与否,关键在老师,根本在学生。我相信,如果老师们真的能够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那么,凭借老师们潜在的创造力,一定能够形成各具特色的有效的教学风格,课改也将会以更加理性化的现实走向成熟。而我更相信,把学生放开,不要管得太多,让他们自主管理的同时,他们就学会了自主学习。相信我们的学生,他们会给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伴随着一路的收获与困惑,相信“道路总是曲折,前途总是光明。”愿和学生一起在课改的天空下收获与成长。
历史课改教学小结
接触新课程已有一段时间,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有点体会,反思如下:
一、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老师们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听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在教学改革深入的过程中,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努力构建让学生乐于探究、善于分析、亲身体验实践过程的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动手、创新、合作、竞争能力和掌握、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人格,在近两年学校开放性考试方式的导向下,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地尝试改变单
一、被动、封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开放性教学的实践和尝试。
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应是学习目标的整体化、学习过程的个体性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三位一体。根据这个特点,我在开放性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知识一运用一创造”结合并梯次递进的原则,主要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在教学中将同学们容易错的一些问题(或概念),如“曹操是否是三国时代的人物”、“蔡伦是否是纸的发明者”、“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等,设计成对话式的“历史诊所”,让学生进行诊断。另外,根据心理学中心理置换的理论,在初一历史本学期课堂设问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进行竞猜,如“猜猜我是谁”或“猜猜我们是谁”,例:“我曾问鼎中原,一鸣惊人说的就是我,我是谁?”、“我们会建造干栏式的房屋,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我们是哪些原始先民”等题目,这样既考查了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又使学生在有趣的形式下愉快地完成对史料的辨析。2.竞争式
近来一段时间电视台有许多知识竞赛的节目深受中学生的欢迎,参照这个形式,我给学生设计“历史擂台”教学方式,以打擂的方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擂主和攻擂方在课堂上由学生自主产生。其他类似的活动还有“成语对应”(一方说成语故事,另一方对出相关的成语),“成语搜集”比赛(搜索范围限定于某个历史时期,以班组形式限定完成)。例:初一历史上册“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一课授课时,我先让每个同
学搜集有关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的成语,然后在班上交流,以班为单位归纳总结。全年级六个班最少的班搜集出 67个,最多的初一(1)共搜集出125个相关成语。3.探究性
初中生探秘心理很强,历史上许多有趣的现象可供学生们探秘解谜。例如新教材中“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这只汲水用的瓶子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如果你用这个瓶子去河里汲水,会出现什么奇妙的现象,为什么”等一系列的题目。这道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也加强了学生动手的实践性,于是我将这类题目归为“史海破谜”,这样的题目还有让同学解释课本中没有译释文的甲骨文和金文,鼓励他们试着去辨认,这时候每个同学似乎都成了古文字学家,彼此之间讨论,争论,反复推敲,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辨析能力。4.运用式
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应形成的重要能力之一。如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归纳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特征时,我出了一道题:“在一次讨论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关于自己对待人生和社会的看法,然后让4名同学发言,甲生说:看到美国为了反恐怖而对阿富汗进行的战争,巴以等地区冲突不断,造成了大批难民,认为应该爱人如己,崇尚和平。乙生说:在旧社会,统治阶·级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人民因生活十分困苦而进行反抗,所以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丙生:看到现在的社会竞争给人带来的压力,认为应该清心寡欲,顺其自然。丁生:认为执政者应该善用权术,建立威权和严法。”请同学回答,这四位同学的观点符合战国时期的哪家思想,如果你是执政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思想。待同学回答后,我又进一步将历史拉近生活再提问“以儒家道德教育,法家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思想观点,对校风建设提出你的看法”。这样就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生活中,有很强的实践性。,我还让同学搜集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政治家的有关“以和为贵”的思想和事例,看看能不能以通信或其他方式用这些观点劝说巴以领导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冲突,这样又把学生的视野很自然地由课堂引向世界,达到谈古论今,活学活用的目的。5.角色式
这是一种利用学过的有关历史知识,以第一人称或短剧表演等情境创设手法,引导学生“移情”“神入”于历史环境之中,从而生动地反映过去的社会生活状况。如“北京人的一天”、“陈桥兵变”、“杯洒释兵权”等。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创意的空间,又避免了死记硬背课文,生吞活剥地运用历史资料和历史概念。
开放性教学后,有些可以当堂完成,不能当堂完成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整理素材,这本身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开放性的教学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给予他们知识、情感、能力的正确的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更大的热情不断地自己努力将历史与现实,今天与明天有效地联系起来,以史为鉴,提高历史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