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教师独自办校坚守15年 学生希望他过得好些
乡村教师独自办校坚守15年 学生希望他过得好些
11月25日,“马云(微博)乡村教师奖”四川入围的30名教师名单一经公布,华西传媒呼叫中心028—96111就收到众多读者的祝贺电话。在此次评 审过程中,安世才的事迹令评委们印象深刻。在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拉马乡下村海拔2800多米的地方,有一所特殊的学校。这所学校由教师安世才一人“创办” ——独自搭建,独自教学,独自坚守15年。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培养出了大学生耿向顺。得知“马云乡村教师奖”评选,耿向顺为老师报了名,“希望老师能过 得好一些,也能走出大山了解国内的教育发展。”
搭帐篷办学为了离学生近一点 “这是我从小生活长大的地方,村里的同龄人只有我念了书,我只是想用自己所学改变家乡。”1999年,时年20岁的安世才从西昌师范学院毕业 时,这样的想法就在他心里扎了根。这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人背着父母偷偷填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年树人”计划,回到了拉马乡下村的中心小学教书。
“中心小学到周围的村落太远,七八岁的小孩要走20公里山路来上课,每天早上5点出发上课,晚上回到家已经7点。因此,我和中心小学校长提出去 村落里开办一所分校。”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安世才在一片空地上砸进木桩,用花油布搭建帐篷,墨汁染黑水泥板,去各村人家搜罗往届教材,再依靠政府和村民支 援的桌椅板凳,组建起下村小学。
2001年,下村小学开学,第一批学生最小的7岁,最大的14岁,三年级和一年级混在一起上课,背对背挤在一起,安世才担任起全校的教学工作,由于精力有限,他只教数学和语文,“尽管很辛苦却很有成就感,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难忘师恩学生“结盟”回报母校 耿向顺是安世才的第一届学生,目前就读于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三,也是下村小学走出的唯一一位大学生。在他的印象中,老师尽管收入微薄,家境贫寒,但永远一身西装教书,“对他而言,教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就连我今年暑假回乡支教,安老师也是以一身西装示人。”
回忆起十多年前在下乡小学上学的情景,耿向顺还历历在目:“安老师鼓励我们开口讲话,设置了周一到周五的升旗演讲环节,全校学生排班上去讲故事、演故事。后来我去县城上中学,相比周围普遍腼腆怯场的同学,我显得很开朗,逻辑也清晰。”
看到老师15年如一日坚守在下乡,耿向顺决心尽自己一份力。2013年,他建立了四川织心公益志愿者高校联盟,做一些帮助贫困山区孩子的公益项 目。目前,联盟内已有100多名成员。今年暑假,耿向顺回到下乡开展支教项目,也为孩子们带去了书包等文具。整个暑期,该联盟共帮助了700多名儿童。
得知“马云乡村教师奖”评选,耿向顺为老师报了名。他告诉记者,安世才住的是石板土坯房,这次暑假回去看他,居住情况一点没改善。“我希望老师能过得好一些,也希望他能走出大山了解国内的教育发展。”
四易校址希望再添置篮球架
耿向顺告诉记者,2001年后的10年时间,下乡小学由于房屋不断垮塌,地址更换了四次,遇上大雨大雪学生就不能上课。2012年,四川省政府和香港某基金会援建一栋三间教室的教学楼,下乡小学从此才告别“危房时代”,有了固定教学点。
上学的地方固定下来了,可教室里的书桌仍破败不堪,讲台上有直径10厘米的大洞,安世才也将就着用。他最希望的,是为学校添置一个篮球架。“除了学习,孩子的身体一样重要。器材一旦到位,我就兼职体育老师教孩子们打篮球。”安世才笑着说。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