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音版五年级上音乐教案(DOC)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 朝夕
教学内容
1、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3、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 4 1|6 6 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
3、《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4.欣赏《渔舟唱5.6.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3.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1)(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
第二课 足迹
课时目标
1、通过对几首革命音乐的欣赏,教育学生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鼓励学生到课外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1、师:这首乐曲是根据蒙古族民歌改变的。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增添了内蒙古草原的气息,使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更加的苍劲,悲壮。
现在我们来听一听,用马头琴演奏的这首民歌。听后说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欣赏
回答:具有草原的风格,悲壮、浑厚
3、师:你们知道马头琴的形状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因为琴头上雕刻着马头,所以叫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独特,一听就能联想起草原的景色。在演奏这首乐曲时,这种独特的音色使我们感到音乐更有草原的气息,更加苍劲、悲壮。(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能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上节课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第三课时
一、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2.聆听歌曲范唱,放慢速度旋律试唱 3.装饰音学习
4.演唱歌曲(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表演歌曲(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四课时
表演《我怎样长大》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学会用和谐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合唱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
2.听歌曲范唱挥拍子,然后挥拍唱歌曲旋律声部(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
3.竖笛F调练吹歌曲二声部,然后分组交替用笛子为旋律声部伴奏,熟练二声部后先唱唱二声部然后试着合唱(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3.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第三课 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3.学唱主题44.为这主题4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5.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4.5.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欣赏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二、课题引入 讲解歌名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2.三、“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1.(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2.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4.四、总结
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
2.3.4.(2)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6.二、总结:
学生要指导创作过程是最重要的。体会创作中的乐趣。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是对歌曲的改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回家》
1.引入: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回家》。
2.再复听一遍,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
二、聆听《可爱的家》(第一课时)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范唱《可爱的家》,然后让学生哼唱(这样既可让学生熟悉内容,又可让学生熟悉主旋律)。3.初听乐曲。
? 4.复听乐曲。
?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用竖笛F调吹奏《可爱的家》 6.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第二课时
三、聆听《回家》(第二课时)1.初听乐曲。
?
?(顺带简单介绍西洋管乐器组成)
2.复听乐曲。
?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5.小结:家是可爱的。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一、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范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用钢琴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处理(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歌曲伴奏学习及实践。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四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教师范唱。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的歌曲,他们是是怎么赞美的呢?(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要求学生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学唱曲调。
(1)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2)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3)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3.演唱及处理歌曲(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第五课 故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变拍子的掌握。2.二声部的合唱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的剧情,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一介绍。2.把歌曲或歌词用投影片在屏幕上展示。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5.聆听歌曲。(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6.完整演唱歌曲。(随伴奏带,师带生演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思乡曲》 1.师简介
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时,请举手。4.聆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讨论以上问题,不清楚可再听范唱。
2.把歌曲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4.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5.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6.师生讨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7.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8.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萧洒,让人流连忘返。
第 二 课 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有内容是什么?(2)由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4.听一遍曲调范奏,生进行划拍练习。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两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8.弱起小节不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词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曲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的“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变换。分组讨论,展示。师给予评价和激励。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草原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丁铃铃》。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享受不同的音乐给来带来的喜悦。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充满感情地唱出草原民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
指导二声部的演唱。
教具
琴、课件、碰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问好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听音乐进教室,课前唱歌复习
二、寓教于乐 1、1)先听老师唱一次。2)跟着琴声轻轻唱一唱。3)有困难吗?我们再来一次试试。
4)我相信你们能不断唱好的,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唱一唱。
5)第一条我们有惊无险的通过了,下面我们要来学习第二条了。(方法同上)
2、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两条合在一起试试看,看我们能不能唱好。(出示合唱部分曲谱)用轻声歌唱的方法,试着来一次。纠错,之后再来一次。
3、加入歌词
4、牧童看到我们精彩的表现,他们也特别的高兴,想跟我们交朋友呢,瞧,他们为我们带来一首欢快的歌曲。听《叮铃铃》请同学们站立,跟着老师的步伐,随音乐把身子动起来。
5、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6、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整的学习这首歌吧
三、创造表现
1、提示用飘白云的感觉去歌唱。歌唱的姿势、位置。
2、这里我们刚才都练习了,我们来把这部分唱的更加清晰些。
3、完整的歌唱,起立摆动身子,并且用上碰铃。
4、请个别同学来试试碰铃和歌唱。
四、完美结课
牧童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乐趣,同样我们也有我们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欢快的歌曲走出课堂。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20世纪90年代,团中央发动《跨世界中国少年雄鹰行动》,要求把学生培养成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雏鹰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1)聆听范唱 要求
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随音乐哼唱打节拍
3、认识音乐标记:反复记号
4、用“啦”轻声演唱歌曲
5、根据歌曲情绪提示声音的处理
6、演唱歌谱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师):为了进一步唱准歌曲我们先唱一唱歌谱
7、在歌曲演唱声中发现了什么标记? A认识下滑音记号
B 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拨诙谐
8、复唱歌谱
9、加入歌词演唱歌曲(初唱)
10、分析歌曲情绪(复唱)
11、歌曲结尾重点演唱 声音不是喊唱好像—— 三、创造表现
(一)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二)拓展延伸体验音乐
四、完美结课
在聆听《雏鹰之歌》中下课。
第七课 冬雪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初步学用模进方法演唱歌曲。
3、初步感受合唱,学好二声部旋律。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乘雪橇》。
1、用钢琴试奏 P46页,学生跟着钢琴熟悉这段曲调。
2、初步感受音乐《乘雪橇》(一遍),说说这一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复听音乐(一遍),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音乐变化对音乐的表达有哪些作用?
4、再听音乐(一遍),从这首乐曲中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铃铛、马鞭、马儿嘶鸣。)
5、师总结:这是一首具有美国爵士乐风格的乐曲,讲述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耍时的情景,希望你们看到。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三、歌唱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在冬天里会冬眠吗?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看看刚才你们所说的动物在不在里面。(欣赏《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
3、你体会到他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演唱。(再欣赏一遍)
4、跟着音乐轻唱全曲(一遍),并在间奏的时候拍拍手,唱出你觉得最美的一句旋律。
四、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反复强调附点音符的节奏型,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演唱时在间奏部分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三、歌唱教学。
1、展示中国地图,让同学在图中找出黑龙江、云南、海南、西藏所在的地理位置。
2、伴随着音乐《堆雪人》请同学谈想象中的雪景,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3、聆听《堆雪人》(一遍),说一说歌曲表现的是中国哪个地方的雪景呢?
4、复听(一遍),分析旋律特点,找出相似的旋律,并哼唱出来。提示这就是模进法。
5、用模进法试唱歌曲第一部分四个乐句。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和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在休止符处用拍手代替。
6、反复练习节奏 a: OX XX | OX XX | b: X X X c: X X X = X X.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用轻松欢快的情绪演唱“啦”。
8、跟着钢琴伴奏自学歌曲第二部分,注意结尾处休止符的节奏处理。
9、歌曲展示的是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的动人画面,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再次演唱好歌曲。
四、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复习歌曲《堆雪人》一声部。
三、歌唱教学。
1、熟悉歌曲《堆雪人》的二声部旋律,说说它和一声部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一遍)
2、范唱二声部的旋律,学生小声跟唱,在休止符处用拍手表示。
3、再次哼唱后,请学生自己评价一下刚才的表现。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
4、跟钢琴伴奏带着刚解决的问题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
5、复习一声部旋律,请二声部试着小声的跟唱。
6、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堆雪人》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复习巩固。
1、复习《堆雪人》。
教师讲解《堆雪人》的演唱情绪。教师范唱。学生跟学。个别表演。(教师指名)全班齐表演。
2、复习《雪花带来冬天的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动作创编。
教师讲解《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演唱情绪。教师重点句、难句的范唱。学生跟学。个别表演。全班齐表演。
三、师生再见。
第八课 春满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感受茶乡人民劳动和丰收时欢快、喜悦的心情,以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山歌》。
3、学会采茶时的基本动作,感受采茶姑娘的辛勤劳动,表现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愉快情绪。
4、聆听不同情绪的采茶歌,引导对比感受。
教学重点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山歌》。
教学难点
学会采茶时的基本动作,感受采茶姑娘的辛勤劳动,表现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愉快情绪。
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钢琴、教材等。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说说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大家看屏幕上写着什么?(春满茶乡)看到这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对学生的答案予以肯定。
师:大家说得很好。我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凡是来了客人,泡茶、敬茶的礼仪必不可少。
3、说说家乡的名茶。师:大家知道,我们安徽是有名的茶乡,那你们知道家乡都出了哪些名茶吗?(生说所知道的名茶)
4、出示“安徽名茶”图片。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我们安徽山川秀美,秀美的山水孕育了浓郁的茶香。看,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名茶,我们一起说出它们的香名吧!
5、看一看。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师:看到家乡出产这么多的名茶,大家都感到很自豪吧!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走进我们的茶乡,去看看美丽的茶园和勤劳的茶农。(出示课件)
6、说一说。
师:能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茶乡的美景吗?茶农们心情怎样?
二、读读唱唱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歌词,描写了茶乡繁忙的景象,请大家轻声读读,看写得好不好?
五月里好风光啊,男女老少采茶忙啊,一对对来一行行哎,背着茶篓上山冈。茶叶青茶叶香啊,人多手快力量强啊,你摘我收他来装哎,采得新茶装满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理解歌词,找出押韵的“韵脚”。)
2、听一听(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采茶姑娘在劳动的时候,常常是边采茶边唱歌,听,她们唱着歌走来了。
3、说一说(师生交流感受)
4、动一动(学习“采茶”动作)
师:五月里,春光明媚,茶山一派繁忙的景象,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茶叶的清香,让我们闻着这迷人的香气和勤劳的采茶姑娘一起来采茶好吗?来,老师教教你们怎样采茶,手心朝上,大拇指和中指采摘茶叶的嫩头,翻一下手腕表示把茶叶放进茶篓里。
(师带着生随歌曲节奏做采茶动作。)
5、唱一唱。(学唱歌曲)
师:采茶姑娘的手巧、人美、歌更甜,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甜美的《采茶山歌》。(1)范唱歌曲(2)学唱曲调
① 随琴声轻唱。(师根据视唱效果,加以指点。)
② 再次随琴完整视唱,找出乐谱中相同的乐句。23 21 65 6 1·6 5 5 || 23 21 65 6 1·6 5-|| ③ 轻声唱唱,这句旋律有什么特点?(突出附点节奏)④ 引导对比演唱,让学生理解附点音符的意义。
(此曲节奏平稳,音得跳度不大,附点节奏的点缀,让整个曲调显得轻松、愉快。)⑤ 轻松、愉快地唱一遍旋律。(完整随琴伴奏唱谱)(3)填唱第一段歌词。
① 随琴轻声填唱第一段词。
(师根据学生的演唱,适当示范、指点、讲解,引导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② 出示“顿音记号”,引导再次演唱。
师:为了让大家唱得更好听,老师送给歌曲一个“装饰记号”,这是什么记号啊?(4)自学第二段歌词。① 自由练唱 ② 指名唱 ③ 师生点评 ④ 挑战唱
⑤ 师生一起唱第二段歌词。
(5)引导感情演唱。
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师:今年茶叶大丰收,姑娘们采起茶也格外高兴,让我们像茶山的姑娘那样愉快地唱一遍。(完整演唱)
(6)对唱歌曲
师:茶山连绵起伏,满山遍野都是忙碌的茶农。你听,采茶的姑娘和小伙子开始对山歌啦!我们也像他们一样来对歌好吗?
① 师生对唱(播放伴奏音乐)② 个别对唱
师:哪位小伙子愿意来和我们美丽的采茶姑娘对歌? ③ 师生点评。(7)完整感情演唱。
师:同学们,当我们喝着沁人心脾的香茶时,想着我们家乡出产这么多的名茶,心里感到很骄傲,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再次唱起这首歌。(播放伴奏,师指挥)
三、赏赏议议
师:同学们,我们安徽是个好地方,好听的茶歌多又多,下面再欣赏一首《采茶歌》。边听边想,这首歌和我们刚才唱的《采茶山歌》有什么不同?
1、听一听(播放《采茶歌》)
2、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这两首茶歌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3、填一填完成表格
4、赏一赏
师:看来不同地区的茶歌味道也不一样,有的茶歌甜美些,有的茶歌欢快些,让我们再来享受一次这欢快、活泼的《采茶歌》。
5、演一演
师:看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我看许多同学都坐不住了,那就请大家起立,一起上山去帮茶农采茶吧,感受一下茶农辛勤而快乐的采茶劳动。背上你的小茶篓,唱着歌儿去采茶啰!(播放《采茶山歌》)
四、结语
同学们真是勤劳的小茶农,采得非常认真。今天的采茶劳动结束,小茶农们,你们辛苦了,让我们和美丽的茶乡说“再见”吧!
第二篇: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课 春意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 ”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行,并用“ ”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
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现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学,这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渐进,最好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练习,特别是相近的几个音。
第二节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设问: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
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
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
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
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二、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这首歌曲的难点地方是弱拍和切分节奏的演唱,而且这首歌曲要有强弱对比,所以在指导学生演唱时,既要很好的解决难点,又要教会学生有感情有强弱的去歌唱。
第三节
教学内容:聆听《春水》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教学难点: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设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二、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学生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三、拓展与研究。
1、设问:
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研究成果表演。
4、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律动比较多,主要是想初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但不能要求太高,学生有表现出来,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创作与活动中喜欢春天。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乐句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节的跨小节切分音运用使得曲调明亮而又舒展,情绪热烈。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切分音型的掌握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2、表演《巴塘连北京》
教学重点: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气氛
教学难点: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谜语: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华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
设问: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
5.师生讨论。
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
(4)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强弱节拍感。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我发现最大的难点是连音线、圆滑线乐句的演唱,在教唱时一定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最好提示学生边划拍边演唱。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1.从地理知识上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格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设问: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热情、欢快)
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
设问: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及曲调: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
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
音乐哼唱更好。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二、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这是侗家的风格。
设问: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
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
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
设问: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复习节奏。
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它是与“”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迷人的火塘》是一首非常优美、具有浓厚侗族风格的一首歌曲。歌曲教学最大的难点是多处切分音以及二声部的演唱,而且切分音还以两种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跟学生讲解清楚,并多范唱,再让学生多唱几次。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2、编创与活动
3、听辨训练
教学重点: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4、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
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2)作情景表演。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
边唱边转动歌舞。
8、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二、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
1.在本活动的前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本地区及本民族的歌与舞。收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长学习,可以向邻居、朋友学习,还可以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这是一种开
放式的学习,旨在拓展性学习。
2.做组织工作,了解学生中有多少学生已收集到有关的内容及表演形式,这样活动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乱。
3.以学生的收集内容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这样风格各异,五彩缤纷,就能形成一个各族儿童联唱表演,以体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是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的体验。
三、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这堂课学生已经会唱《迷人的火塘》这首歌曲了,主要是要学生把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唱的更加的和谐、优美。然后在此基础上作一定的律动和听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这课的主题“欢乐的村寨”。
第三课 幻想
教学目标:
1.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
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像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
创作活动。
教学内容:
1、聆听:《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水星——飞行使者》
2、表演:《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小白船》是一首朝鲜童谣。歌曲优美而抒情,描述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在天空银河里的月亮上有小白船,桂花树,小白兔„„表现了小朋友在仰望宁静的夜空时所产生的美好想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生动地表现了“船儿”在河中摇曳的形象。全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前后两个乐段均为16小节构成的规整乐段。第一乐段的后两句是前两句稍有变化的重复乐段。整个曲调流畅、优美,节奏平稳、舒展,给人以轻舟荡漾、恬静舒适的感觉。第二乐段采用了二部合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和谐悦耳,充满想像,进一步地抒发了人们在这美好的意境中所激起的内在情感。
合唱《让幻想展翅飞翔》
科学发明往往是以幻想为诱导而产生的。从小培养孩子“让幻想展翅飞翔”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歌曲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以“小朋友”为第一人称展开。把“彩虹”幻想成“果园的大门”、把“雷声”“想像是天上的乐队把鼓敲响了”、把“闪电““想像是云彩姐姐划火柴”„„这是多么有创意的幻想。
曲调为带再现的单三段体曲式即A B A1。快速而紧张的引子,把人们带入风雨交加、雷鸣闪电的情景之中。A段的曲调,是以一个下行的八度分解大和弦音程组成的乐节为动机发展而成,带有附点的节奏及4/
4、2/4变换的节拍,使音乐更富有动感,突出了“天上的果园”热烈欢迎小朋友去旅行的情意。B段以四个短促的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以及八个短促的八分音符同音反复的过门,绘声绘色的描述了“雷声”、“闪电”的情景,接着节奏拉宽,形象表现小朋友们整装出发去天上果园。C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歌曲的尾声,点明歌曲的主题“让幻想展翅飞出心灵”。
歌曲以多变的节奏、富有个性的过门、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加上丰满的二声部合唱,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们的奇妙幻想。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
教学难点: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幻想”的主题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简单介绍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体会电声音乐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
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教师归纳(故事概况见本教材分析)
2.欣赏《天地在我心》童声独唱。
讨论:
(1)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
(3)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
3.聆听《天地在我心》。
(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像,说说听后感。
(2)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但不能妨碍别人的聆听),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
二、聆听《望月节》
1.以对比导入。播放录音《望月节》。
设问: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
同?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在讨论中还可播放部分片段。
2.聆听《望月节》。
在聆听前,教师先提示:要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聆听后师生讨论: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
3.教师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
三、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
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音源的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纽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这两首歌曲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特别是再上动画的演示,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表演《小白船》
2、聆听《水星》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听辨练习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水星》
1、以天文知识导入: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得最多!设问:太阳系有几颗行星?
(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颗大行星、2000多颗轨道已确定的小行星、34颗卫星以及许多慧星和流星体。)
2.欣赏《水星——飞行使者》第一主题(片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到的情景?
3.揭题:这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以太阳系行星为题写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之三:《水星——
飞行使者》。现在请你按作曲家的标题展示你的想像。
4.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自由议论:按乐曲的标题,请大家自由议论,说说你的想像。
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第二主题由小提琴独奏开始)。
设问:按乐曲的标题从第一部分的发展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要放开你的想像。
6.跟琴看着教材上的谱例,哼唱乐曲的第一、第二主题,以加深对这二主题的印象。
7.完整地聆听乐曲,听后要分组讨论。
问题:
(1)乐曲分几个部分?
(2)你能编个故事讲一讲吗?
8.小组讨论:每人说说自己的故事(以乐曲作背景音乐)。
9.每小组推选一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时,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讨论。如果有的小组能伴舞表演更佳。
10.教师学生共同点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
11.再次完整地欣赏。
由班级“故事大王”演讲并请班级“舞蹈家”伴舞,表演乐曲。
12.教师小结:表扬学生们丰富的想像,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希望大家多听音乐多想像。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
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
3.歌曲范唱。
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板书节奏谱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
中学生大部分仍是徒手)。
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
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
(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
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6)配上打击乐伴奏。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9.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
10.学唱歌词。
(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
(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
(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1.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例如: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设问: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跟琴学唱曲调→离琴视唱曲调。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小白船》这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3/4拍歌曲,所以在律动时可加入一定的打击乐器,这样会显得整个课堂热闹起来,但在热闹的同时,教师要具体一定的课堂调控能力以及打击乐使用的方法和学生敲打的步骤都要一一交代清楚。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2、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的两个声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音程基本训练: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到第一个反复记号为止,教师巡视指导。)
(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后,再次合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美的享受。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
(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
5.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
(3)分组展示。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
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任务: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题。
要求:
(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
(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
(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3.教师引导: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
5.各组展示。
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
7.小结: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这首歌曲是一首充满朝气的儿童歌曲,歌曲当中加入了打击乐器来模仿雷声等,让学生听起来更加的形象化。难点也是二声部教学,相对于前面的几首歌曲,这首合唱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多花时间去指导学生。
第四课
四季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由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4.继续学吹竖笛,吹奏二声部《故乡亲人》。
教学内容:
1、聆听《四季歌》、《秋收》
2、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歌曲《童心是小鸟》是一首全国首届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大赛组委会推荐的歌曲。
歌曲通过富有诗意的歌词十分形象地把儿童比拟成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把少年儿童纯真的童
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们活泼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歌曲为大调式,3/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采用了排比句式,节奏基本相同,曲中含有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极富有特点,使得旋律欢快、跳荡,将我们带入了诗一般美丽的孩子天地里,表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甜美生活的心情。中间插入了4小节衬词 “啦啦啦”是上下段的连接,曲调轻盈跳跃,进一步抒发了孩子们喜悦欢乐的心情。紧接着第二乐段在节奏上作了变化,旋律变得优美而舒展。唱出了少年儿童无比欢乐的童年生活,尾声结束在主和弦的五音上,给人以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
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这是一首颂扬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新风尚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歌词十分风趣。
歌曲吸取了通俗歌曲的表现手法,从“一把雨伞三个头”引伸至“风雨路上一同向前走”,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雨中风雨共伞的嬉戏玩耍的情趣。歌曲中出现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句逗中的休止符不同的运用及连续三次出现“ ”节奏型和音程的大跳,使得音乐轻快、跳跃、诙谐有趣。“嘻嘻哈哈”非常口语化,加上下滑音的巧妙运用,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在雨中欢笑的神情。歌曲最后结束在大调主和弦的三音上,明亮的色彩营造了一种在雨中一往无前的情景,充满着欢声笑语。
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童心是小鸟》
2、聆听《四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表演《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导入。
设问:
(1)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
(2)你怎样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鸟》?
2.教师范唱第一句曲调:并指导学生视唱这一句。
3.设问:请你找出与这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试唱。(提示:从节奏、旋律走向去研究。)
4.教师表扬学生们进行的研究,并进行归纳。
5.学唱第1——16小节的歌谱与歌词。注意要表示出来喜悦、自豪的心情。
6.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包括跳越反复记号部分)。
(2)学生自学曲调并相互交流。
(3)学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欢快的情绪。
7.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全歌。
(2)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像?(学生自由结合议论——师生讨论。)
(3)教师归纳学生的处理方案。选出2—3个方案进行试唱。
(4)设问:能否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创作,使歌曲表演更丰满、活泼。
(5)师生讨论、归纳。
(6)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二、聆听《四季歌》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由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
听这一段,请同学生看谱跟唱(或跟教师的琴声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
3.欣赏全曲。
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4.再次聆听全曲。
设问: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像。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在视唱《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的曲谱时,由于音域跨度较大,出现“4”、“7”的频率较多,所以音准方面需要教师通过准确的范唱和多请学生安静的听琴弹,步步深入,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重点:准确地唱好歌曲旋律
教学难点:唱准8度大调和跨小节切分
教学过程:
二、欣赏乐曲,并能辨别乐器音色;
教学过程:
一、熟悉歌曲旋律,设问: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
二、仔细聆听,找出歌曲中相同或者相似的乐句,并说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听完范唱之后,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
四、放慢速度唱歌谱;
五、老师唱前半句谱,学生接后半句谱;
六、加入歌词演唱,并注意表达歌曲情绪;
七、讲解反复记号;
八、完整地用喜悦、自豪、活泼的心情演唱歌曲;
九、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又称《花儿与少年》,因为是 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十、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演唱主题;
十一、主题一共在乐曲里出现了几次?在力度上又有什么变化?每段的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你能听出来吗?
十二、课堂小结:听完乐曲之后看看有没有同学可以模唱出主题音乐,培养学生的听觉和音乐记忆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欣赏《秋收》
教学目标:
一、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表达对同学之间的友谊之情。
二、欣赏陕西民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之情。重点、难点:唱出歌曲感情,感受中国民歌。教学过程:
一、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歌曲,再引入新课,提问:这 段时间深圳经常下雨,如果你有两个同学没有带伞,只 有你带了伞,那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听听歌曲里的小 朋友是怎样做的?
二、聆听范唱,歌曲中的三个好朋友是怎么办的?他们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四分休止符,老师范唱的时候就让学生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拍手;
四、再让学生聆听,并对口型演唱;
五、轻声地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情绪,老师唱前面一句,学生接后面一句,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地方反复的学唱,或者老师唱前半部分,学生唱后半部分;
六、和学生一起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七、老师唱一首歌曲《秋收》问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这首歌曲?
八、这是陕西民歌《秋收》一起来欣赏
九、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
十、每次主题出来的时候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你能听出来有哪些乐器吗?
十一、然后边听乐曲边做这种演奏乐器的演奏姿势。课堂小结:学生很喜欢《一把雨伞圆溜溜》这首歌曲,可以教育孩子们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学生们对中国的民歌了解甚少,我也希望以后书上能多出现一些精美的,琅琅上口的民歌。
第 五 课
您好!大自然
教学内容:
一、歌曲《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二、欣赏《我们的田野》、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本课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的:
一、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的能力。教材分析:《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 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 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 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我们也出去春游过,你们去春游的 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快乐)那你们来听听歌曲的 意大利小朋友出去春游的心情是怎样的吧?
二、聆听歌曲,尤其注意聆听这首歌曲的二声部。
1、先给同学们范唱第二声部,也先教学生学第二声部; 2、等学生的第二声部稳固之后,再学唱第一声部旋律; 3、请能唱第二声部的同学上台来和老师一起唱第二声部,其余剩下的同学就演唱第一声部;
4、台下的同学一起再来学唱第二声部,巩固第二声部,或者老师唱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然后再反过来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对二声部的比较熟悉了,再强调合唱的要求,和谐,声音统一等等;
5、讲解弱起小节,要求学生学会分辨弱起小节的几种形式;
6、在第一声部能找出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7、两个声部都用“啦”来演唱,要求声音集中,统一,优美,和谐;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平时演唱二声部的歌曲比较少,通过这次练习,发现他们慢慢喜欢上了二声部的演唱,并且也掌
握了一定的演唱技巧,不过还是要多加强二声部的训练,培 养他们聆听其他声部的能力。
第二课时:歌曲《铃儿响叮当》、欣赏《我们的田野》、合唱 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一、主要是培养学生聆听二声部的能力,并让学 生喜欢上合唱;
二、感受歌曲的情绪,用欢快的声音演唱《铃儿响叮当》; 重点、难点: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合唱是一种最具有魅力的演唱形式,它有多 个声部的和声,你能感受到和独唱完全不同的一种演唱形式 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你们熟悉的歌曲《我们的田 野》;
二、你们认真聆听第二声部是用轻声地“唔”来衬托的,能 听出来吗?你觉得是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三、要求同学们根据歌曲的情绪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四、《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大家也非常熟悉了,但这首歌曲的合唱你们听过吗?
五、下面一起来欣赏经过改编的合唱曲《铃儿响叮当》;
六、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七、分成几个小组,集思广益,能听几种就几种;
八、认真听听,看你能听出几个段落?
九、跟着音乐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注意歌曲情绪,因为这首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就不多花时间学习,主要是掌握歌曲情绪,演唱该歌曲就行了。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几节课的合唱欣赏与学习,对合唱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逐渐的喜欢上了合唱,希望以后还能多进行二声部的练声曲的练习,加强同学们对合唱的兴趣和爱好。
第六课
京
韵
教学内容: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本课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京剧小知识,学唱歌曲《我是中国人》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我国民族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
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重点、难点:感受“中国的歌剧”京剧,让学生不要感觉 京剧离他们很遥远。教材分析:《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 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琅琅上口,曲 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 统美德。教学过程:
一、外国人把中国的京剧称为是“中国的歌剧”,作为中国人,你们了解京剧多少呢?
二、通过幻灯片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京剧的有关小知识。
三、行当: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 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小生”,小孩子称 “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 “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 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 分;能言善辩、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四、了解了京剧这么多的小知识,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京剧和学唱京剧,首先请听范唱《我
是中国人》;
五、请看看这首京剧的拍号1/4拍,这个我们称为流水板,就是只有板无眼,全体同学跟随范唱用手点着“板”学唱;
六、分句跟唱,老师在拖腔那里可以唱一句教一句,放慢速度演唱,并且要把拖腔的音唱清楚,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七、课堂小结:没想到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还比较浓,可能是因为比较好奇,并且对那些图片也感觉很好奇,唱起来也特别带劲,但还是很难掌握这个歌曲的风格。
第二课时:歌曲《蝈蝈和蛐蛐》、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教学目标:
一、在上节课的京剧知识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大家多了解一些京剧片断。
二、进行京剧的节奏练习,本文转自[教育文稿网] www.xiexiebang.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重点、难点:演奏锣鼓经《慢长锤》。
教学过程:
一、先复习上节课的京剧《我是中国人》。
二、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和学唱京剧。
三、首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四、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五、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老师可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
六、再一起欣赏《京调》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七、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
八、学唱《蝈蝈和蛐蛐》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九、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
十、老师当蝈蝈,学生当蛐蛐,并且要有表演的演唱;
十一、分组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
十二、分组进行表演,比一比哪组最具有表演力,评选出优秀表演小组。
课堂小结:学生通过这些京剧知识的学习,对京剧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喜欢唱这几首歌曲,希望以后还能多了解一些戏曲之类的音乐
第七课
友
谊
教学内容:
一、歌曲《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二、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我的朋友在哪里》、《手拉手》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优美、亲切的声音讴歌真诚的友谊,并从中领悟友情的可贵和团结互助的意义。
重点、难点: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是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在音乐中一起来找找好朋友;
二、首先请同学们认真欣赏音乐,呆会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做游戏;
三、这首歌曲同学们可能在小时候做游戏的时候听到过,今天我们就一起听着音乐来找找自己的朋友,被找到的朋友要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个非常友好的动作,好吗?
四、老师先配合音乐做示范,然后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来找自己的好朋友,并且在游戏中教育孩子如何交朋友;
五、游戏结束后,引入歌曲《手拉手》;
六、先认真聆听歌曲范唱,练习歌曲中的集体拍手节奏;
七、边听音乐并且在中间加入节奏;
八、讲解切分节奏,然后老师唱谱,同学们加入歌词;
九、请同学们找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乐句,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学会歌曲;
十、老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拍节奏;
十一、老师和学生分句演唱;
十二、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对歌曲基本上掌握了,请唱得好的同学上台带领同学们一起演唱歌曲。
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是通过音乐培养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告诉学生们如何交朋友,培养学生们的交友能力,尤其是对于平时不怎么和同学一起玩耍的同学,通过这节课也能和同学们手拉手一起玩耍了,友谊地久天长,告诉同学们要学会珍惜友谊。
第二课时;聆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歌曲《可爱的苹果》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只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大家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大家庭里才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二、通过学唱歌曲,表达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重点、难点:培养孩子们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我们的社会是个和谐健康发展的社会,只要每个人献出一点点爱心就会变得更美好,下面一起来欣赏这首《让世界充满爱》。
二、书上的歌词和范唱完全是两首歌曲,这需要给学生打出正确的歌词;
三、歌曲反应的什么内容? 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四、歌曲的风格是通俗的还是其他类的歌曲?通俗歌曲在节奏上和演唱上有什么特征?
五、跟着音乐一起学学旋律;
六、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有一群初二的学生们,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七、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并跟着音乐划拍指挥;
八、学唱歌曲,学生一起唱谱;
九、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
十、鼓励学生自己也学会创作;
课堂小结: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老师,并且培养学生的爱心,只要每个人献出一点点爱心,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八课
百
花
园
教学内容:表演《盼红军》、表演《编花篮》聆听《牡丹之歌》、《花之歌》 本课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表演《编花篮》;聆听《牡丹之歌》
教学目标: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重点、难点:掌握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民歌音乐和自己风格,今
天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河南民歌《编花篮》;
二、认真聆听范唱;
三、讲解装饰音,唱出其效果;
四、注意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五、尤其是要唱出歌曲的地方风格,认真聆听老师的范唱;
六、请同学们进行表演唱,看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好,最有感情和音乐表现力;
七、设问: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牡丹),哪位同学见过牡丹,可以描述一下吗?
八、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欣山《牡丹之歌》;
九、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男高音演唱)
十、轻声地哼唱音乐;
课堂小结:请同学去搜集自己家乡的民歌,并且学会演唱,下次来一起表演表演。
第二课时:表演《盼红军》 聆听《花之歌》
教学目标: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点,欣赏外国乐曲,扩展同学们的视野; 重点、难点:掌握四川民歌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河南民歌,一起来复习一遍,今天我还要和大家一起来学唱一首四川民歌《盼红军》;
二、认真聆听歌曲,可以请四川的学生上来带领大家一起用四川方言念念歌词;
三、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四、老师把难点唱给大家听听;
五、按照节奏念歌词;
六、以小组为单位,并用自制乐器进行伴奏表演;
七、今天还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位外国作曲家作曲的关于“花”的乐器,你能从乐曲中闻到花香吗?
八、认真聆听音乐,并将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下来;
九、每段的主奏乐器都是由不同的乐器演奏的,你能听出来吗?如果听出来的话,就做出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十、完整的欣赏乐器;
课后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关于“花”的音乐,了解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关于带“花”字的歌曲大赛,分为男女两个小组,同学们很感兴趣,也唱出了不少关于“花”的歌曲。
第三课时:总复习,音乐会表演。
第三篇:人音版五年级音乐农家乐教案[范文模版]
第二课 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表演《苹果丰收》
教学内容:学唱《苹果丰收》;聆听《快乐的农夫》
教学目标:1.本课内容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教学中难点:利用绳子扮乐器,并分声部听辨演奏。跟音乐打击节奏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来学习一首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歌曲,我们来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乐情绪)2.范唱 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歌谱与歌词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表达这种感情。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聆听《快乐的农夫》
导入:
同学们都希望自己能弹奏一种乐器,班上谁能演奏钢琴的同学请你为大家演奏一首曲子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第二课时 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目标: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打击乐伴奏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1. 导入:出示彝族、藏族、苗族的服饰,风景图片(同时播放代表歌曲)师:你知道他们是哪几个民族吗?
2.放录音《赶圩归来啊哩哩》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唱歌谱:几个音的位置由低到高排列,唱准。学生找出“la do re mi Sol ”的位置听唱、模唱、教师指导:视唱开始的两小节听琴完整唱谱 3.学唱歌词:听琴直接唱词;变幻演唱形式 4.打击乐伴奏 5.完整表演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教学内容:聆听《丰收锣鼓》;创作活动
教学目标:1.感受农家生活的乐趣,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中难点:乐曲分析
教具: 多媒体 钢琴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 足迹
第四篇: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 一 課 時
一、聽《晨景》
1、聽樂曲《晨景》,你聽聽這一段音樂描繪是什麼? 要求:邊聽邊對照教材中の三幅圖,你認為這三幅圖能否反映音樂所描繪の晨景?你能畫出更好の圖來表示嗎? 2.再聽一次主題並看譜哼唱一次。說說教材中用三種形式記錄了這段音樂:線條圖形譜、線條字母譜、簡譜。這三種形式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3.重點聆聽《晨景》第一部分(連續聽兩遍)。
要求:如果還可以の話,請在這三幅圖下寫出一句恰當の文字說明。(如“晨曦微露”、“初顯陽光”、“太陽升起”)
4.欣賞全曲 5.小結:
(1)簡介格裏格生平。(2)器樂曲表現早晨の一例。
二、表演《清晨》
1.這是一首校園歌曲,在演唱風格上要通俗樸素,像說話似の歌唱。2.聆聽範唱,對歌曲整體有所了解。設問:(1)歌曲表述怎樣の內容?(2)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3.學生自學第一樂段16小節曲調。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視唱;可以個人自學;可以合作自學。4.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二樂段曲調。指導の重點是音准:
“ ”這一樂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個fa(4)音要唱准。5.在教師の口風琴伴奏下,歡樂地唱好全曲曲調(教師の口風琴伴奏為學生の伴奏作一示範)。
6.歌詞4段較長,建議唱第1、3、4段歌詞,第2段歌詞留給學生自己學唱。這樣也不影響歌曲の完整性。省下第2段の教學時間用於唱好歌曲,處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樂段與第二樂段の對比要表現出來。
7.打擊樂伴奏練習。充分發揮學生の想像力與創造性。8.小結:這是聲樂表現“早晨”の一種形式。
三、編創活動:《早晨》
表現早晨の內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達の就是發生在早晨の活動。管弦樂《晨景》也是對景色の描繪。請學生把早晨の活動思考一下,然後表現其一個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の上學路上”、“早晨醒來”等等,都可以運用各種形式加以表達。
第 二 課 時
一、聆聽《漁舟唱晚》
1.聽了外國の“晨景”,現在看看中國古代の漁村晚景。——欣賞《漁舟唱晚》第一部分。2.設問:從音樂聲中你能想像這是怎樣の景色? 3.哼唱一下這一段音樂の主題曲調,畫出圖形譜。4.欣賞《漁舟唱晚》第二部分。
設問,從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5.哼唱這段音樂中の主題曲調,並把每小節の第一個音連接起來唱一唱。6.聆聽全曲。
要求:聽完後能根據音樂の發展順序編講一個故事。7.小結:這是古代中國豐衣足食の農村晚上一景。
二、聽辨活動:4/4拍還是6/8拍 1.先聽教師彈奏一遍,想一想? 2.聽一聽,劃劃拍,試一試。3.邊唱邊劃拍檢驗一下。4.在括號內填上拍號,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風》
1.教師談話導入:本課主題是朝夕,唱好了“晨”,現在唱“晚”。《晚風》是一首俄羅斯歌曲。聽聽晚上の景色美不美?——聆聽範唱。
2.複習已學過の三種指號:2/
4、3/
4、4/4。這三種拍號の單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晚風》の拍號是6/8拍,它の含義是什麼?
3.再聽範唱《晚風》,並邊聽邊劃6/8拍の指揮圖式,設問:是否聽出有兩句の曲調基本是相同の?
4.全體劃拍(以八分名符為一拍),注意強弱節奏,跟著教師の教棒點譜視唱第一樂句(4小節)。
5.在第一句能准確視唱の基礎上,學生自學第二、三樂句の曲調(注意每句の弱起拍,節奏要唱准)。
6.請一位學生指揮大家流暢地唱好全曲。
7.本歌の難點是二聲部合唱,其基礎是二聲部曲調要唱得和諧、均衡。平行三度の二聲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聽覺上の輔助練習。
(1)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要求相互都能傾聽。
(2)聽伴奏帶或教師伴奏(教師の伴奏必需是不帶旋律の伴奏)學生學唱第二聲部。(3)教師唱第一聲部,學生唱第二聲部。(4)學生二聲部曲調合唱。
8.在二聲部曲調較穩固の基礎上,再唱歌詞,注意力度記號,以輕柔の聲音唱出其晚景。
農家樂
▲教學目標
1.由反映農家生活の中外作品四首組成本課內容,這是人文性在音樂與社會關系上の體現。讓我們從音樂
中體驗農業豐收帶來農家樂,從而促進社會の安定與發展。
2.了解民族管弦樂隊の組成常識。
3.選擇合適の音組填空,為旋律創作活動做鋪墊練習。
▲教學重點:歌曲演唱
▲教學難點:二聲部の演唱
▲教學安排:三課時
:
第一課時:唱《蘋果豐收》,聽《快樂の農夫》。
第二課時:唱《趕圩歸來啊哩哩》;創作活動:選擇合適の小節填空。
第三課時:聽《豐收鑼鼓》;命題創作活動。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聆聽《快樂の農夫》
1.初聽全曲。
2.設問:這首鋼琴獨奏給你什麼感受(快樂?雄壯?悲傷?)。
3.學唱主題4小節。
4.為這主題4小節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別按書上節奏用拍手與拍腿為主題曲調伴奏(教師彈主題)。
(2)一半學生唱主題,一半學生分二聲部用拍手與拍腿伴奏(交換一次)。
5.複聽全曲。
全班為鋼琴獨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學拍手(高聲部)、拍腿(低聲部),一部分同學用打擊樂器(皮革類——低聲部,木質類——高聲部)。
6.小結:簡介樂曲背景,也可作為農家一樂(雖然作品與農夫無關)。
二、表演《蘋果豐收》
1.教師範唱,使學生感受作品の整體效果。
2.學習第一樂段,四個樂句,每句2小節。把每個樂句分組,一個小組,規定時間2分鐘自學,然後四
個樂句接唱,能接上の為勝者(慢速度)。
3.教師重點指導不能接唱の小組,集體幫助。再接唱並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應達到の速度。同樣是競
賽,跟不上速度唱錯為敗者。從競賽中激發學習學譜の積極性。
4.歌譜與歌詞都可分兩部進行學習,學好第一部分(樂段)再學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樂段
の學習:分高低聲部進行,把全班分為二部分,各承擔一個聲部。教師先分別示範兩個聲部の曲調;
教師巡視,重點指導低聲部。(同樣先慢速度學唱)
5.合成時,由第一樂段の最後一句接二聲部合唱,因第一樂段の最後一個音“do”就是低聲部開始の音
高,這樣幫助低聲部能找到自己の音高位置。
6.按歌曲の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歡樂の情緒。
7.配上伴奏。
8.請幾個學生伴舞(朝鮮舞基本動作)。
9.完整地表演朝鮮人民蘋果豐收時の歡樂情景。這首歌表現朝鮮人民獲得蘋果豐收時の歡樂情緒,因此,速度較快,尤其是第一樂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難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暢,才能表達這種感
情。
第 二 課 時
一、表演《趕圩歸來啊哩哩》
1.解題:“趕圩”,在彝族地區就是趕集,“啊哩哩”是襯詞,是當地人民常用の襯詞,表示很高興の心
情。因此歌名の意思就是——趕集回來很高興。
2.聆聽範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調の風格及姑娘們邊唱邊跳の歡樂情緒。
3.難點練習。由於該曲采用大量の十六分音符節奏,所以有一定の難度,因此,在學曲調時宜放慢速度,當熟練流暢後逐漸達到歌曲應有の速度。另外為了降低難度,可分為二段學唱,先學唱4小節,待熟練後再學唱後4小節。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節奏。學習曲調時要提醒學生用4/4の指揮圖式劃拍,並做到勻速。可采用小組與集體交替唱,個人與小組交替唱等方式互補互學。要唱出活潑歡快の情緒。
4.歌曲表演時可采取前4小節女領眾和,即在“啊哩哩”處眾和,後4小節齊唱。還可以邊唱邊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の難點,先排練打擊樂與人聲,最後再加上音高樂器。
6.完整の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發揮其特長,合作和諧,表演好《趕圩歸來啊哩哩》,表現彝族同
胞の農家樂。
二、“選擇合適の音組填入空白小節”練習
1.這一練習の目の有兩個:墊。
(2)這一練習,也是音樂語言の結果,感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是識譜の訓練。
2.熟練地把譜唱好,並進行試填入。
3.在反複地唱完整曲調中,判斷組合の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の練習成果,並進行評價。
5.小結:把最佳の練習展示、試唱,並進行表揚。
(1)從填空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組成流暢曲調の感性認識。為學生自己の創作活動作鋪
三 課 時
一、聆聽《豐收鑼鼓》
1.導入:人們在喜慶の日子裏,往往要敲鑼打鼓來慶賀。中國の鑼鼓經世界聞名,非常有中國特色。中國
管弦樂器也有別於西洋管弦樂器。
2.欣賞樂曲第一部分。
設問: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麼一個場面?你從音樂聲中感受到了怎樣の情緒?
3.欣賞樂曲第二部分。
設問:這一部分與第一部分對比,情緒上有什麼變化?
4.聆聽全曲。
(1)看著書上の譜例,隨著音樂の發展,舉手指出、示意是第幾段?
(2)合著音樂の速度和情緒,作模仿該段主要樂器の演奏動作。
(3)出示相應の民族管弦樂隊の圖片,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模仿演奏の動作,三結合立體の欣賞全曲,把學
生の聽覺、視覺、動覺想像都充分調動起來,投入到音樂中去。
5.師生交流(有時間可允許再複聽一次)。
6.小結:豐收の喜悅場面是非常熱烈の。感受從豐收中獲得勞動成果の歡樂。
二、主題創作活動
1.圍繞著“歡慶”の主題自由命題,創作一段音響(音樂)。
2.課前提出創作要求,如大家自帶些自制の樂器等。等去表現該主 題。
4.此項創作活動旨在學生の參與,不求規範、正統、只要能反映出主題の情緒就應給予鼓勵。因此創作の
過程是重要の,而創作の作品水平不是主要の評價對象,當然有好の作品更好。
▲教學目標
1.革命歌曲留下の曆史足跡,使我們不忘過去,這就是音樂の社會功能。讓我們在革命歌曲の音樂中,牢記革命傳統,懂得今天の幸福生活來之不易の道理,這是進行以德育為核心の好教材。
2.到圖書館尋找資料,在課內進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設計等活動,加深對革命“足跡”の認識,使課內外の封閉式與開放式教育相結合。
3.在唱歌實踐中,掌握裝飾音知識與唱法。▲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聽《紅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課時:聽《紅梅贊》、《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課時:唱《我怎樣長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備の資料。
▲教學過程:
3.對有樂器演奏能力の學生,鼓勵他們把家裏の樂器帶來自己創作旋律,夥伴們配上打擊樂
第三單元
足跡
第 一 課 時
一、聆聽《紅星歌》
1.課前先請個別學生准備《閃閃の紅星》故事。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故事。
2.欣賞全歌。
設問:歌曲講述了什麼內容?反映の是什麼時期の鬥爭。
3.再聽全歌。
設問:音樂分為幾個部分?哪部分の曲調是相同の?當再次出現相同の音樂時請舉手示意。
4.複聽全歌。可以隨音樂哼唱歌曲。
設問:歌曲の體裁是進行曲,還是舞曲、搖籃曲?
5.小結:這是反映工農革命時期少年兒童積極參加革命鬥爭の足跡。
二、表演《雨花石》
1.簡介書上插圖“南京雨花臺烈士群像雕塑”。
2.由於這首歌の曲調節奏較複雜: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這首歌曲不宜讓學生識譜視唱,主要通過聆聽範唱,範唱曲調從聽覺中加強學生の模仿記憶,有了基本旋律の輪廓後,讓學生看譜唱曲。為了加強其記憶,可分為二部學習。第一部分為前四樂句,第二部分為後四樂句加尾聲。有困難の小節,必需是以樂句の單位進行指導。
3.在曲調開始學唱時先不加裝飾音,當基本唱熟後再加上倚音,並簡單講解倚音の寫法與作用(寫法:左上角;作用:裝飾性)。
4.在曲調唱得很流暢の基礎上填上歌詞,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現出“雨花石”の崇高品質。
5.在學生充分理解歌詞深刻含義の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四句歌詞設計四個造型為歌曲做背景,並充滿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 二 課 時
一、聆聽《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兩個故事,我們都請同學講,這個故事我請錄音機講,請你們聽仔細——播放本歌錄音。
2.設問:誰聽清楚了這個故事?能複述一遍嗎?
3.再聽一次:記著歌曲の情節。歌曲中の主角是誰?配角是誰?有幾個場景。
4.師生討論:歌曲の人物及場景。
5.在教師指導下布置場景、分配角色。注意:要發動學生設計與自薦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學扮群眾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錄音,根據歌曲の敘事過程學生演小品。
7.小結:這是抗日戰爭時期革命の小英雄留下の足跡。
二、聆聽《紅梅贊》 教學基本要求 2.欣賞全歌。
設問:歌名《紅梅贊》の含義是什麼?
3.再聽歌曲:
設問:你從歌曲の情感與風格中領悟到什麼?
(提示:書上插圖是江姐の形象)
1.課前請個別學生准備歌劇《江姐》の劇情故事。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這一故事。
4.小結:這是反映解放戰爭時期革命先輩留下の“足跡”。
第三 課 時
一、表演《我怎樣長大》
1.這首歌の歌詞看來很簡單,但卻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解其深刻の含義。結合前面作品中表現の英雄足跡,對學生進行以德育為核心の素質教育。
2.這首歌の曲調是三拍子,學唱時要求學生用三拍子の指揮圖式邊唱邊劃拍進行。放慢速度分兩個樂段學習,一般不會有太大困難。
3.二聲部合唱有一定難度,教學時要慎重處理。如有困難,可適當降低難度,如每句の第一音把三度改為同度,可能會容易些。
4.在歌曲の表演時,注意歌詞の語氣,如疑問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の流暢性及二聲部の和諧。
5.在學生理解詞義の基礎上討論,說說自己應“怎樣長大”?
二、編創與活動
1.根據歌曲《紅星歌》、《紅梅贊》、《歌唱二小放牛郎》說說革命の曆史足跡。用線連一連。
2.展示各自准備の資料、CD、VCD、圖片、故事,比比誰の資料最生動。
第四單元 可愛の家
▲教學目標
1.本課五首中外反映“家”為題材の作品,其音樂の風格、題材、體裁,均各有特點,我們可以從中感受音樂の人文性,“家”の可愛,“家”の樂趣。
3.學習豎笛の長音吹奏練習,並進行二聲部吹奏實踐。▲ 教學重點: ▲ 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表演《外婆の澎湖灣》,聽《天黑黑》。第二課時:聽《可愛の家》、《回家》,豎笛吹奏。第三課時:唱《牧場上の家》;複習本單元內容。▲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聆聽《天黑黑》
1.這是一首以現實生活為內容の家庭裏所發生の一個小故事——欣賞《天黑黑》。2.你聽懂了嗎?如果還聽不清楚,再聽一遍。3.你能說一下這個小故事嗎?
4.師生探討——設問: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說說你自己の看法?
2.改編也是一種創作活動,我們從改編《牧場上の家》中獲得創作の經驗。
(家庭裏發生の瑣碎小事不必下結論,可以各說各の)
5.再複聽一遍,請按書本上の要求選擇合適の形容詞。(答案:詼諧)6.小結:這樣家庭既詼諧又親切可愛。
二、表演《外婆の澎湖灣》
1.這首通俗歌曲較為流行,學生都較熟悉,所以在範唱の啟示下較容易學唱。2.在曲調の學唱中,有些節奏通過聽唱,指導學生學唱,不必講解樂理の名稱如等,能合著教師の鋼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の第一部分是主人翁の“懷想”帶有敘事性,所以在演唱時,把發生の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處理重點也按排在此段。演唱の力度上較第一部分要有變化。4.本歌教學の難點是伴奏。
打擊樂の加入是編創活動,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の情緒,要發動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想像,進行編創。
5.小結:這是家庭中隔代之間の溫馨之情。
第 二 課 時
一、《可愛の家》
1.介紹歌曲《可愛の家》の創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以引起學生の興趣。2.範唱《可愛の家》,讓學生哼唱。讓學生熟悉內容和主旋律。3.初聽樂曲。設問:樂曲主題の主奏樂器の名稱你能聽出來嗎?
4.複聽樂曲。設問:主題重複了幾遍?表達了怎樣の情緒?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5.小結:家庭是溫馨の、可愛の。
二、《回家》
1.初聽樂曲。設問:這首樂曲是什麼樂器演奏の?
在西洋樂器の分類中屬哪一類? 2.複聽樂曲。
設問:這首樂曲與上一首《可愛の家》在內容與情緒上有什麼相同與不同?奏一奏。
4.在樂曲の伴奏中,唱自己編の詞。5.小結:家是可愛の。
第 三 課 時
一、表演《牧場上の家》
1.這是美國兒童對自己在牧場上家の贊美。2.教師範唱時要注意弱起拍の節奏及換號處。3.學唱曲調。
(1)在看譜聽教師範唱曲調(或鋼琴單音彈奏曲調)中,找出曲調中の相同樂句。
3.請你為這首曲調配上歌詞,歌詞の內容與“回家”の標題是一致の,試一試,唱一唱,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一樂句8小節,及第三樂句の8小節,要求學生劃3/4拍指揮圖式唱譜。
(3)學生自學第二樂句の8小節,劃拍把握好節奏の長短。注意弱拍節奏。
(4)在教師完整の彈奏曲調後,准確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の強弱感,並隨著曲調起伏唱出力度の漸強、漸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對牧場家の愛。第三樂句是全曲の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強。
二、改編練習
1.非常熟練唱好前8小節曲調。2.掌握4/4拍或6/8拍の特征。3.學生自由選擇兩種拍號進行改編,如:
4.改編展示:學生試唱自己の改編曲。教師要多加鼓勵學生の改編曲。5.小結:改編也是一種創作,但由於不同の拍號,所以情緒也不盡相同。
▲教學目標
1.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の內容。因為“故鄉”是“家”の擴大,是大の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の做人基本素質。並通過聆聽表演、畫畫、寫寫、講講等多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故鄉の愛。
2.繼續唱好二聲部合唱。
3.了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
4.從實踐中初步接觸變奏の創作練習。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聽《誰不說俺家鄉好》、《鄉間の小路》、《思鄉曲》,做變奏創作練習。
第二課時:唱《如今家鄉山連山》;畫、寫故鄉等綜合表演。
第三課時:唱《故鄉小路》,聽《鄉間の小路》,“唱唱自己家鄉の歌”。
第 一 課 時
一、聆聽《誰不說俺家鄉好》
1.課前請幾位同學在網上或圖書館尋找關於影片《紅日》劇情の資料,在課上簡單向大家作介紹。
2.把歌曲或歌詞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聽歌曲。
4.師生議論歌曲內容:對家鄉の贊美,對解放區の贊美。
5.複聽歌曲。
師生可隨錄音輕輕哼唱,體驗人們對家鄉の愛。6.演唱歌曲。
把錄音の人聲聲道取消,放音樂伴奏聲道,由教師或學生(鼓勵學生唱)看譜演唱。
第五單元 故 鄉
小結:解放區の人民對家鄉の愛。
二、聆聽《鄉間の小路》
1.直接導入:初聽歌曲。
設問:這是什麼地區の歌曲?(臺灣校園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麼內容?(青少年對故鄉の熱愛)
2.把歌曲(至少是歌詞)通過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邊看歌曲邊聽錄音,以加深對歌曲の印象。允許同學輕聲隨錄音哼唱。
4.師生議論歌曲給自己の感受。
5.小結:走在鄉間の小路上是多麼の瀟灑,讓人流連忘返。
三、聆聽《思鄉曲》
1.導入:由介紹《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作者馬思聰→《思鄉曲》創作背景。
2.學唱內蒙古民歌《城牆上跑馬》曲調,並要求能背唱(該曲調即教材本曲の主題)。
3.初聽樂曲。設問:當你聽到內蒙古民歌《城牆上跑馬》曲調時,請舉手。
4.複聽樂曲。設問:小提琴獨奏《思鄉曲》給你什麼感受?
5.小結:樂曲表現了遠離故鄉の人們對家鄉の思念之情。
四、活動與練習
1.三首反映故鄉の音樂作品在情緒上有什麼不盡相同之處?
(《誰不說俺家鄉好》——贊美;《思鄉曲》——思(懷)念;《鄉間小路》——歡樂、樂觀。)
2.唱唱自己家鄉の歌(最好課前先請部分同學准備好,鼓勵學生即興唱歌)。
第 二 課 時
一、表演《如今家鄉山連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の描述,表達少兒對家鄉の贊美。所以演唱時要把這種歡樂の情緒、天真可愛の形象淋漓盡致の表現出來。
2.歌曲の學習可以用多種形式。
(1)第一、二句の曲調學習,通過聽辨相同與不同小節進行識譜學唱。
(2)二聲部合唱4小節,可作為發聲訓練。頓音要唱得有彈性,表達一種開懷大笑の情緒。
(3)最後二句の曲調采用聽唱與視唱相結合手段學唱。
(4)當曲調熟練後,先可用襯字“啦”唱(在合唱時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歡快の基礎上再唱歌詞,並唱好語氣の起伏。
(5)在對歌曲曲調唱得較有樂趣、熟練の基礎上,分組自編表演唱(教師到學生中去分層指導)。
(6)各組展示。
(7)小結:純樸、可愛、天真の故鄉情。
二、創作活動
1.拓展藝術の領域,以畫、詩歌、短文等綜合藝術の手段表現對故鄉の眷戀。
2.“畫”主要是寫意,所以要求簡潔,不必太複雜精細,意到即可。
3.短文有條件の可以進行采訪,一段情況下以收集為主,到圖書館、或家裏有電腦の上網
4.以上兩項活動重在過程、重在參與,教師要鼓勵、表揚積極參與者
第 三 課 時
一、表演《故鄉の小路》
1.直接導入:我們自己來表演對故鄉の思念之情。2.聆聽範唱。提出三個要求:
(1)歌曲の內容是什麼?
(2)有幾個聲部組成?
(3)隨範唱劃指揮圖式,有什麼發現?
3.討論以上三個問題,不清楚の可再聽範唱。
4.聽一遍曲調範奏,學生再進行劃拍練習。
5.結合曲調講解變拍子(詳見右邊)。
6.學唱前8小節曲調。要求打出每小節の強拍。(每小節強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節唱得非常熟練の基礎上,把全班分為二個聲部。分聲部各學唱自己の聲部曲調。(因為這部分節奏與前8小節一樣,所以必需在前8小節熟練の前提下再學習第二部分。)
8.弱起小節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而是從歌調の重音布局去闡述,如“我那故鄉の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這樣學生很自然把弱起小節唱好。
9.歌曲の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の重點與難點。要以對故鄉“彎彎小路”與“路旁小花”の思念之情作傾訴の歌唱,以主人翁“我”の身份投入到歌聲之中去表現。
10.設計打擊樂伴奏,注意4/4與3/4の交換。如:
二、變奏練習:創作活動
1.不講變奏の概念。
2.從本書上の“例”開始練習。3.完善書本上の“例”,學生自己作變化發展。不要受書上の“例”限制,可以自由創作變奏曲,不僅是同一拍號,還可以是變拍子の。
三、音樂知識:變拍子
1.變拍子の樂理知識結合歌曲《故鄉小路》の教學順帶進行。
2.教學時不從理論上講解,而從譜の現象上去切入。
設問:這首歌曲每小節の拍數是否一樣?除第1小節是不完全小節外,每小節の拍數有幾種類型?
歸納:歌曲由兩種拍子組成,這就是變拍子。
3.複習音名變音記號,比較“4”與“#4”の音高關系以及“4”與“#4”の手勢。唱准“3、4、5、#4、6、5、3”。因此“#4”の教學也結合歌曲《故鄉の小路》進行。
第六單元 歡樂の少年
▲教學目標
1.本課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個主題——歡樂の少年。由於不同の地域、不同の文化背景,所以音樂の表現也不盡相同。我們應以不同の風格與形式,去表現不同層面の少年活潑歡樂の情緒。
2.在前面幾課曲調填空、改變等練習の基礎上,進行曲調最後2小節の創作,感受曲調の結束感。
3.在歌唱實踐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聽《羅馬の松樹》;《雛鷹之歌》。
第二課時:唱《叮鈴鈴》;聽《可喜の一天》。▲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表演《雛鷹之歌》
1.教師談話導入:20世紀90年代初團中央發動の《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少先隊教育活動,旨在把全國少年兒童培養成江總書記提出の“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の五自少年,做跨世紀の接班人。本歌就是在這樣背景下而創作の歌曲。
2.教師範唱、錄音範唱歌曲,多聽幾遍範唱,加深印象。
3.學唱這首歌曲。
分為二部分學習。
4.學唱曲調,暫不唱滑音記號,當曲調基本學會,並能流暢地按規定速度唱譜時,才把歌詞配上。
5.在唱歌詞時,適時按要求加上滑音記號,歌曲の風格更濃鬱,順帶講下滑音記號、唱法。
6.該歌曲帶有新疆地區の特征,所以打擊樂器按“ ”節奏為歌曲伴奏,使歌曲の風格性更強烈。
二、聆聽《羅馬の松樹》
1.設問導入:你們是否想了解歐洲南部の少年兒童們是怎樣玩耍の?
2.視聽《博爾蓋塞別墅の松樹》(不告訴曲名)
設問:你們能從音樂聲中想像這一群少年兒童在幹什麼?(學生們議論)
3.介紹作品名稱、創作背景。
這是作曲家創作の一套描繪羅馬風景人物の音樂組畫——《羅馬の松樹》第一段“博爾蓋塞別野の松樹”,描寫一群天真活潑の少年在羅馬の遊覽勝地博爾蓋塞別墅の松林裏跳舞“打仗”、玩耍の情景。
4.聆聽舞蹈の場面音樂——第一主題。
5.聆聽第二主題旋律。設問:這是描寫什麼?(“打仗”)
6.複聽全曲:完成聽音樂排序等要求。
7.小結:歐洲意大利少年兒童們歡樂の活動。
二 課 時
一、聆聽《可喜の一天》
1.以史地知識導入:
設問:俄羅斯の地理位置在哪裏?在20世紀初,著名の十月革命誕生了什麼國家?(蘇聯)
談話: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由蘇聯軍隊攻克柏林與英、美、法盟軍會師,取得決定の勝利。本歌就是前蘇聯影片《攻克柏林》の插曲。
2.聆聽歌曲,並介紹歌曲の時代背景與內容。
3.朗讀一遍歌詞,旨在進一步體驗歌曲內容。
4.再欣賞一遍歌曲。
5.師生議論從歌曲中獲得の感受。
6.完成課本上の練習:歌曲分幾部分?(兩部分)用圖形表現歌曲の不同部分。7.小結:蘇聯少年兒童幸福の生活和美好の理想。
二、表演《叮鈴鈴》
1.以聆聽前奏導入:
設問:這兩小節你能聽出是什麼聲音?——鈴聲——哪裏來の鈴聲。請聽——
2.聆聽範唱。
歌曲表現了什麼內容?二段歌詞,兩種鈴聲,你能說一說嗎?他們各表現了少年怎樣の心情與情景?
3.學習歌曲曲調。
(1)歌曲の前4小節是全曲の主題音調,學好這4小節至關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視唱,唱好這開始4小節。
(2)從第5小節到第12小節讓學生自學視唱歌譜。然後流暢地唱好齊唱部分曲調。
(3)二聲部10個小節,可分聲部讓學生自學。這兩個聲部節奏與旋律,學生基本能視譜唱出。
(4)這曲調要唱好の關鍵是要唱出湖南民歌の風格。這裏包括裝飾音、滑音、“#5”等技術上の處理。
4.學唱歌曲時,襯詞“啰”等要處理好,另外在頓音、漸強、漸弱處要唱出這一群少年活潑歡樂の性格。
5.在較熟練地唱好歌曲の基礎上,按教材上の伴奏要求,為歌曲伴奏。裏拉琴這一記號所對應の樂曲,可以用口風琴、口琴,也可用豎笛等旋律樂器來演奏。
三。創作活動:完成曲調最後2小節の創作,唱一唱,奏一奏。
1.該創作活動旨在讓學生創作の最後2小節要有結束感。從音樂の技術上講就是調式感の問題,但與學生不講調式問題,僅僅是感性上要求有結束即可。
2.從曲調の發展來看譜例1應該是“do”結尾,譜例2應該是“la”結束。但必需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
四。聽辨練習
1.先用鋼琴(或其他鍵盤樂器)分別彈奏這兩段曲調。要求聽辨這兩段曲調の相同與不同之處。
2.跟著鋼琴模唱一遍,說出這兩段曲調相同與不同之處。(節奏相同,曲調也基本相似。不同之處是第二小節の“4”升高半音為“#4”)
3.用豎笛吹一吹,進一步鞏固“#4”與“4”の音高關系。
雨 花
▲教 學 目 標
1.“雨”是大自然中の一景。音樂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現各種各樣の雨景:沙沙の小雨,嘩嘩の大雨,乃至狂風暴雨……它帶給人們無限遐想,我們則從音樂中感受到各種各樣の聯想與想像,獲得精神上の愉悅。
2.用自制樂器等創作自己の音樂作品——主題為“雨”。
3.進一步唱好二聲部合唱。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唱《踩雨》;聽《踩雨》。
第二課時:聽《雨滴》;唱《雨中》。
第三課時:聽《暴風雨》;創作“雨”の命題音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表演《踩雨》
1.夏日の雨聲——沙沙沙;赤著腳丫踩在雨中——叭叭叭。這聲音能構成美妙の音樂嗎?請聽歌曲《踩雨》。
2.聆聽範唱。
誰能模唱開始の兩小節“沙裏格沙”?說明他既非常認真地聽,又代表他の記憶力非常強!
3.我相信全體同學能自學唱出前面12小節曲調,注意輕聲唱,不要影響周圍同學。
4.聽鋼琴彈接下去の8小節。尤其是這8小節中の最後兩小節曲調,有些難度,有一個什麼節奏?
5.把歌曲の20小節曲調連起來唱一唱。
6.最後8小節曲調很容易,但注意有兩小節稍有變化,要看仔細,唱准確。
7.要帶著歡樂、活潑の心情,表現在夏天の雨中玩耍の情景,唱好這首歌。並用自制の下雨音響為歌曲伴奏。
8.誰在夏天の雨中踩過雨?說說你當時の心情?
9.我們大家想像一下當時の情景,作為一次藝術實踐活動,輕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結:“沙沙沙、叭叭叭”這是多麼美妙の音樂呵!
一、聽《踩雨》
1.這首歌曲與本課表演の《踩雨》是同一內容,(同一詞作者)但由於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の構思、風格也不一。如果說前者是幾個人在玩踩雨の話,那麼這首歌則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賞《踩雨》。
設問:歌曲表現出怎樣の情景?什麼地方能產生回聲?
3.再次欣賞《踩雨》。
談話:聽了兩遍《踩雨》,也唱過了另一首《踩雨》,能說出他們の同工異曲之奧妙嗎?
選擇打擊樂器及自制樂器,邊欣賞歌曲邊輕輕為歌曲伴奏。
5.小結:不同人群の“踩雨”,不同の樂趣所在。
第 二 課 時
一、聆聽《雨滴》
1.主題名稱導入:我們用歡快の歌聲,表現了雨花,鋼琴是怎樣描繪雨滴聲?
2.初聽樂曲の第一主題片斷。
你能聽出鋼琴彈奏の雨滴聲嗎?
3.誰願意到鋼琴上來試試彈奏這雨滴聲!
4.欣賞樂曲第一樂段。設問:這一樂段給你什麼感受?
5.欣賞樂曲第二樂段。
設問:這中間樂段在情緒上與第一樂段對比起什麼變化?
6.介紹肖邦創作背景及生平。(見樂曲分析)
7.聆聽全曲。如果班級中有學生能演奏此曲,請她(他)來演奏,效果更佳。
8.小結:雨滴帶給人們遐想……。
二、表演《雨中》
1.這是一首帶有通俗音樂風格の校園歌曲。
2.看著歌譜聽一遍範唱。
3.用不同の顏色把相同の節奏與相同の曲調塗上,這樣便於學唱。
4.再聽一遍範唱。要求各聲部の同學跟錄音の範唱哼唱自己聲部の曲調。
5.分聲部自學曲調。
(1)把全歌分為兩個部分:前16小節為第一樂段,其餘是第二樂段,分樂段自學。學好第一樂段,鞏固第一樂段。再學第二樂段。
(2)跟伴奏音帶唱二聲部曲調。教師可參與第二聲部給予支撐。
6.因為歌曲是表現學生自己の生活,學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學生以身臨其境の感覺,輕松活潑、風趣地表現歌曲,第 三 課 時
一、聆聽《暴風雨》
1.複習四年級(上)《羊腸小道》の第一部分。
設問:這段音樂你們聽到過嗎?它の名稱是——?內容是——?
師生回憶四年級(上)《回聲》中及聆聽過の《羊腸小道》。
2.出示教學標題——暴風雨。
這段欣賞曲是繼四年級聆聽の《大峽穀組曲》の第五樂章。
3.初聽第一部分。
從樂曲の旋律中聽到了你熟悉の主題嗎?
從本樂曲の標題名稱中,你認為這段音樂是描寫了怎樣の場景?(暴風雨前の寧靜)
4.初聽第二部分。
從這段音樂の音響中,你想像是怎樣の場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
5.聆聽全曲(第五樂章)。
要求:邊聽邊用神態動作……表現你對音樂發展過程の感受。
6.小結:這與《踩雨》、《雨中》就不一樣了,是暴雨了,但還是表現了雨の主題。音樂の表現變化無窮。
二、創作活動
1.根據本課內容學到の“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夥伴或單獨發揮自己の想像,創作音樂——命題創作。
2.構思:從命題出發構思內容框架。根據框架選用素材進行創作。
3.因為是命題の自由創作,所以各種形式不限。
如:用各種音響の先後交織出現,組成一幅《狂風暴雨》;再如:用數首表現“雨”の歌曲串聯起來,加上打擊樂器、串聯詞等。還可以小品形式、藝術造型、舞蹈等等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教學目標
1.冬雪給大地帶來嚴寒,雪景給我們帶來銀白世界の歡樂。這一自然現象給音樂文化提供資源。雖然祖國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觀其美景,但我們可以從歌曲、樂曲、京劇の音樂聲中去尋找體驗、去獲得樂趣。
2.初步學習模進方法創作旋律。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唱《堆雪人》;聽《乘雪橇》。
第二課時:唱《雪花帶來冬天の夢》;聽《踏雪尋梅》、《打虎上山》。
▲教學過程;
第一 課 時
一、表演《雪花帶來冬天の夢》
1.解題導入:“雪花”、“夢”有關系嗎?
這裏の“夢”由誰在做?是小朋友?還是小動物?做什麼“夢”?這就是本歌要告訴你の內容。
2.聆聽範唱。聽完範唱,對歌名能理解了嗎?
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
3.再聽一遍範唱,在“告訴小××”の間奏處,請大家輕輕隨音樂拍手(XX)。
4.解決兩處難點: “#2”の音高要*近“3”,這樣“#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の節奏,用劃拍法唱准。
5.自學歌曲の曲調。
6.歌曲表演時,注意兩個樂段の對比,第一樂段注重敘述性,平穩而口語化,尤其是四個“告訴”,要體現對小動物の保護の環保意識。
第二樂段是全曲の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現對小動物の親切和熱情。
7.討論:設問:
(1)歌曲告訴了我們什麼知識?(生物科普知識——冬眠)
第八單元 冬 雪
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
(知識の拓寬與延伸)
8.帶著生態平衡、環境保護の意識,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結:冬雪帶給我們の益處——生態平衡。
二、聆聽《踏雪尋梅》 2.欣賞《踏雪尋梅》。
1.這是我國近現代作曲家黃自創作於20世紀30年代の一首歌曲。簡介黃自の生平。
邊聽邊看書上の歌詞,如能將歌譜也同時展示,效果會更好。
3.討論歌曲表現の內容。(歌曲抒發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尋梅、勤奮讀書、追求好時光の心情。)
4.再次聆聽。鼓勵學生看著歌譜,輕輕哼唱。
5.小結:這是20世紀30年代以描繪雪景為題材の歌曲。
三、聆聽《打虎上山》
1.初聽《打虎上山》。
介紹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情中の《打虎上山》唱段の背景。
2.聆聽引子音樂,體驗“莽莽林海、廣闊雪原”の壯麗景色。
3.複聽全唱段。學習楊子榮の英雄氣概。
4.小結:這是京劇描繪の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滅匪徒の豪情壯志。
第 二 課 時
一.表演《堆雪人》
1.對於沒有見過冬雪、沒有玩過堆雪人の孩子來說,只能從圖片、動畫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
給我們帶來了音樂の體驗與感受。
2.聆聽範唱,找出相同節奏の樂句。3.學唱第一樂句の曲調(3小節)。
4.在掌握第一樂句曲調識譜の基礎上,自學第二、第三、第四樂句(每句3小節),並找出其中の規律。
(每一句の第1小節除節奏相同外,旋律の行進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の第2小節の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の3小節都含有切分節奏)
5.完成歌曲の練習:線條圖形の連接。
6.如果第一樂段の四個樂句能流暢地唱好の話,第一樂段の低聲部兩個樂句也迎刃而解了。
7.歌曲の表演有兩個難點:奏,要吹奏好
伴奏譜,要花一定時間排練。當然合唱の和諧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の。
8.在流暢地唱好の基礎上,可以啟發學生按詞意排練、構思表演唱,這樣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の 情景。
二、創作活動
首先是要唱出輕松活潑の、歡快自豪の情緒,具體是唱好襯詞“啦啦啦”。其次是伴
1.在找到歌曲第一樂段の四句曲調の規律の基礎上,教師歸納出這就是曲調創作上の一種模仿進行の 發展手法。
2.按教材上の要求,做“模仿”の創作練習;素材是:
模仿創作の第一個音是規定の,這樣很顯然其創作の曲調應該是:
三、聆聽《乘雪橇》
1.由祖國各地の冬季引入本課欣賞內容の標題——《乘雪橇》。
2.對全國の少年來說,直接有乘雪橇の感受の是不多の,但我們可以從音樂中去想像其中の情景與樂 趣。
3.初聽全曲。設問:這是什麼地區(國家)の音樂風格?為什麼?
(美國,爵士音樂風格足以證明。)
4.根據教材中の圖形譜及簡譜譜例,熟悉樂曲の主題音調(或唱或奏或哼)。
5.複聽全曲。
設問:這一主題音調全曲共出現幾次?每次出現有哪些變化,表達了怎樣の情緒與情景?
6.再次複聽,邊聽邊作圖形譜表示你對樂曲の過程の理解。
三、拓展——祖國各地の冬季
1.展開中國地圖の掛圖。
2.找出課本中の“黑龍江、海南、昆明、西藏”の地理位置。
3.同樣是冬季,為什麼在中國土地上冬景不一樣?
4.讓學生談談在寒假中到過祖國の哪些地方,或從書本知識、影視媒體、網絡上獲得の各地冬季の風 景。
5.請體驗過冬雪の同學談談其感受。
第五篇: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全册总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较好,总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不错,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五(1)班比五(2)班活跃些,学习积极性也较高。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部分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做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
1、春意
2、欢乐的村寨
3、幻想
4、四季
5、您好!大自然
6、京韵
7、友谊
8、百花园
。本册教材更注重对合唱教学的渗透,每一个单元就有一首合唱曲,在上册教唱简单的几个音程的和声基础上,这学期开始出现旋律的合唱,难度较大。聆听与感受方面:涉及面较广,有歌曲、京剧、管弦乐等,这些聆听、欣赏的都包含了同一主题,内容丰富。本册教材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它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本学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2、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3、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
(三)、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四)、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五、教改主攻方向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六、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2、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按课时,按要求认真备课。
3、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分钟要效率。
4、充分作好课前准备,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低要求,放慢教学进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好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提优补差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8、方法:(1)、示范法。(2)、鼓励、表扬法。(3)、因材施教法。
七、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艺术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2、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技能,用自己对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特长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5、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的师生交流。
八、进度安排
二月份
第1 课 三月份
第2、3课 四月份
第4、5课
五月份
5.1节、期中考查 六月份
第6、7课
七月份
第8课 期末考查、放假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春 意
一、授课时数:
二、教学时间:
第 1 周至第 2 周
三、教学主要内容:
1、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2、聆听《春水》、《致春天》
3、编创与活动
四、知识与技能:
在学唱的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五、教材重难点:
能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六、德育教育内容:
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教学设想与采取措施
聆听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
欢乐的村寨
一、授课时数:
二、教学时间:
第 3 周至第 4 周
三、教学主要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传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四、知识与技能:
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XX X、X X
五、教材重难点:
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XX X、X X.六、德育教育内容: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促进民族大团结。
七、教学设想与采取措施
1、聆听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2、表演中感受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
幻
想
一、授课时数:
二、教学时间:
第 5 周至第 6周
三、教学主要内容:
1、聆听《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水星——飞行使者》
2、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小白船》
3、编创与活动
四、知识与技能:
1、在表演唱中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2、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
五、教材重难点:
感受幻想的意境,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
六、德育教育内容: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七、教学设想与采取措施
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意境。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
四
季
一、授课时数:
二、教学时间:
第 7 周至第 8周
三、教学主要内容:
1、聆听《四季歌》、《秋收》
2、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
3、编创与活动
四、知识与技能:
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五、教材重难点:
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六、德育教育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七、教学设想与采取措施
从乐曲的主题变化、粒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
您好!大自然
一、授课时数:
二、教学时间:
第 9周至第 10周
三、教学主要内容:
1、聆听《我们的田野》、《铃儿响叮当》
2、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3、编创与活动
四、知识与技能:
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五、教材重难点:
在本课教学中,进行旋律视唱。
六、德育教育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生活的美好,热爱大自然。
七、教学设想与采取措施
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美感。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第六单元
京
韵
一、授课时数:
二、教学时间:
第 11周至第 12周
三、教学主要内容:
1、聆听《京调》、《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3、编创与活动
四、知识与技能:
体验实践二黄、西皮的唱腔。
五、教材重难点:
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六、德育教育内容:
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学习英雄人物。
七、教学设想与采取措施
通过听与唱体验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七单元
友
谊
一、授课时数:
二、教学时间:
第 13周至第 14周
三、教学主要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四、知识与技能:
1、感受友谊的美好和温暖
2、为儿歌谱曲
五、教材重难点:
唱好二声部合唱的歌曲。
六、德育教育内容:
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七、教学设想与采取措施
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作品,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第八单元
百花园
一、授课时数:
二、教学时间:
第 15周至第 16周
三、教学主要内容:
1、聆听《花之歌》、《牡丹之歌》
2、表演《盼红军》、《编花篮》
3、编创与活动
四、知识与技能:
1、用自制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
2、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五、教材重难点:
用自制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听辨乐器音色。
六、德育教育内容:
感受音乐的赞颂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
七、教学设想与采取措施
通过学习四首作品及进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园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第一单元
春 意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 ”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行,并用“ ”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课时:三课时
《小鸟小鸟》
一、生态环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生答略)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词语?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
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拍号及情绪。
2、学唱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2)学唱第一部分、复习6/8的指挥图式。(3)学唱合唱部分曲调。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2)用“LA”唱全歌。(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休止符。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
三、老师小结。
《致春天》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饿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目标
1.掌握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2.通过欣赏童声合唱,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重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弱起节奏。教学过程
一、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还有哪种天气现象?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它能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二、欣赏歌曲范唱
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刷刷刷刷”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
四、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1)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
(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六、学唱歌曲:(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2)理解歌词的含义(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七、表演歌曲。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播放音乐1)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D
1=E
4 1 3 5 6 5 6 5 3 ︱ 1 3 5 6 5 6 5 3 ︱ 1‖ lü
ya mi
ma 要求:(1)气息深入,声音轻柔、连贯而圆润。
(2)重点练习母音转换。指导学生用唱“lü”和“mi”的高位置感觉来唱“ya”和“ma”。
1=E
1=G
1 5 5 5︱6 5 3︱5 4 2︱ 4 3 1︱1‖
ma ha
hou ha
hou
ha hou ha ha ha
要求:
(1)用轻柔的头声唱,注意气息的控制,唱好跳音。
(2)两声部的声音要和谐、均衡,唱低音时,要采用唱高音时的头声感觉来唱。
三、视唱:(播放课件)1= 24
朝鲜民歌
5.5 6 5︱ 1 3 2 1 6 5 ︱3
.3 2 1 ︱ 5-0︱
1.1 6 5 ︱ 1.3 3 ︱1
.2 2 1
6︱5-0‖
步骤: 1.听琴击拍;
2.附点四分音符练习;
3.全曲练习:用“鲁”音唱,注意根据旋律的走向进行力度变化。4.分组练习。
四、复习歌曲《春雨蒙蒙下》
要求:声音轻快,吐字清晰干净,感情投入。
《春水》
一、以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同学们,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二、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1)初听乐曲,思考:歌曲创设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2)复听音乐,思考:合唱有几个声部?春水象什么?
(3)再次聆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让学生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
三、儿歌和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2)两人互相练习。
(3)指导学生注意速度要与歌曲一样。
四、徒手为歌曲伴奏。
五、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六、音乐活动:
(1)思考: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3)成果展示。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阿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以及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连唱实践活动。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的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切分音懂得民族音乐的唱法。课时安排:三课时
《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理解乐曲各段的情景内容;
2、理解各段音乐的表现手法;
3、感受出乐曲的音乐特点。教材分析:
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10月创作的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们善于吸取当地群众所流传的对歌、对舞、载歌载舞、一领众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民间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人们欣赏此曲可感受到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略)
二、游戏、节奏练习;(节奏感与协调性训练)
三、乐曲欣赏: 显示教学目标(齐读)。了解创作背景: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
第五课您好!大自然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1.按音与子拍的拍号划分小节线和改写旋律,培养学生的节拍感。2.根据不同拍号的强弱规律进行节拍节奏训练,通过:跳橡皮筋”的游戏进一步发展学生听辨音高的能力。
二、认知
1.通过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初步体验各声部表现的丰富、和谐和音响效果和“鱼咬尾”式的旋律发展手法。
三、情意
1.通过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引导学生从优美婉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祖国秀丽的山山水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将来把祖国山河装点得更为美好的感情和愿望。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巩固拍和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根据拍号改变旋律;复习巩固8个唱名的音高音位。
突破口:通过按拍号为旋律划分小节,边拍强弱规律边视唱,来感受不同拍号的节拍感觉。教具准备:
计算机、录音机、磁带、串铃。课时安排:三课时
《我们的田野》
1.第一遍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色彩表达心中的感受。
2,读歌词,听第二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美感。3.完成课后练习。4.听录音轻声哼唱。
第四课四季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体验欢乐情绪,进行曲式创作活动。
2、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变化,发展联想,提高三度创作能力。教学时间:四课时
《童心是小鸟》
一、歌曲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
二、你怎样理解歌名?
三、听老师再次范唱,请你找出与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说它们热闹系统与相似之处并唱一唱。
四、跟着老师的伴奏唱曲调。
五、把歌词按节奏朗读。
六、完整地演唱歌曲。
七、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象?
八、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演唱。
九、歌表演。
十、小结。
《四季歌》
一、复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二、欣赏《四季歌》
1、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有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
3、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学生看谱跟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格。
4、欣赏全曲,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她记录下来。
5、再次聆听全曲
(1)全曲在音色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象。
6、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