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古镇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1:4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一五”古镇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一五”古镇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第一篇:“十一五”古镇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十一五”古镇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业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开拓市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科技农业,努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10年底全镇农业经营总面积30000亩,农业总产值3.1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万元,比去年增加8.6%。到镇外、异地经营农业面积1万亩,纯收入0.55亿元。

我镇正处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正确决策和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投入力度,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做到“抓全局,稳政策,重创新”,十一五期间我镇农业和农村形势总体较好,在农业、农村工作等方面做出较好成绩。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古镇镇作为广东省十大农业现代示范区之一,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古镇党委、政府也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达到较高的水平,农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已形成以花卉苗木为龙头,水产养殖、绿色无公害蔬菜为辅的格局。根据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总要求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古镇农业着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培育农业龙头产业,开拓农产品流通市场,以花卉苗木产业为重点,打造全方位,结构优化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同时科学规划古镇农用地,发挥“园区经济”和“会展经济”两大效应,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综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发展农业园区经济,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打造中国南方苗木基地。

首先根据 “高标准建成若干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体目标。我镇在近几年规划当中,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工程,全面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产品结构,使农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花卉苗木为龙头、优质水产养殖为辅的效益农业,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和销售市场之一。其次科学规划古镇四大片绿地,其中以古镇 2 南部的乔木假植基地和北部的南方绿博园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使古镇形成两个专业化、标准化集种植交易、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综合园区。园区经济成为我镇农业发展的又一创举。其中乔木假植基地是我镇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苗木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镇政府引导苗木种植户向一场一品的专业化道路发展,并积极推进乡土树种和苗木新品种的引进,把乔木假植基地打造成品种全、规格齐、价格合理的苗木集散地和销售中心。同时,政府加大力度对乔木基地基础设施改造的投入,例如农耕区修建、农路建设、灌溉水利工程等,使园区基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和最优效果。另外,我镇另一个苗木产业园区--南方绿博园的建设也逐步完善,短短三年,投入超1亿元的占地1万多亩的南方绿博园倍受关注。一个以高产高值苗木集散地同时融入花卉、荫生植物、水产养殖、观赏鱼等绿色产业组合的综合性园区更是大大促进了我镇农业发展,为我镇未来绿色产业做强做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农业展会的会展效应,推动我镇绿化苗木产业的升级发展。

(一)作为两届绿博会的主会场,南方绿博园向世人展示了缤纷万象的绿色魅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在绿博会的会展效应辐射下,古镇花卉苗木业已经从过去个别农户的小打小闹的零星种植,到如今“公司+基地+农户”的集中大面积经营,种植面积达到3万多亩,花卉苗木生产专业户达到 3 1400户,超过50亩的花木场也达到310个。

南方绿博园会展经济效果突出,辐射力强,以古神公路50公里的绿色纽带为资源支撑,向方圆500公里地区辐射,带动江门、开平、阳江、肇庆、福建、广西及周边地区超100万亩的发展,中山花木以5300多公顷的种植面积、超10亿元的年产值,使古镇成为中国南方最具规模的花卉苗木、园林绿化专业生产销售基地之一,还远销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园区已吸引来自国外、中国南方周边省份以及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的知名企业进场投资经营,包括广东维生园艺(温室)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西班牙菲利普橄榄园等大型公司;其中“国际奇石盆景园”吸纳了19个国家和地区的奇石盆景协会入园进驻。

(二)南方绿博园通过搞好一次会展理顺一次农业发展思路,开拓一个专业性市场。08年通过举办“第七届省、港、澳、台盆景艺术展”培育了中山的盆景市场,09年通过举办“第九届中国锦鲤大赛”促进了珠中江锦鲤种业的开发,去年通过举办“首届水族名品展”搭建起集观赏鱼交易、展示、科普教育的平台。三届展会的举办,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农业的认识,花卉苗木种植、盆景摆设、养殖观赏鱼、名龟等逐渐成为人们富裕起来的家庭消费新时尚。

(三)带动土地升值,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展会效应的辐射,绿博园及周边地区耕地大幅升值,由原来4000元/亩升到10000 多元/亩,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增加就业岗位过万个,使农村闲散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

(四)前来我市采购苗木的日客流量由原来的几百增加到千人;销售品种由中低档向高档发展,罗汉松、檀香、沉香、九里香、西班牙橄榄树等高档次品种形成了规模种植,各种特色新优品种也进驻开拓市场,带动了周边地区苗木产业在种植技术、新品种引进等几方面的发展。

四、统筹城乡改革,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机制,确保农民增收,巩固社会和谐。

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创新发展的理念保持农村改革发展的优势,努力促进在产业升级、城乡建设、农民增收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我镇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的监督指导,倡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股份合作形式集中流转土地、整合资源和适度规模经营。

(二)完善规划农业、农村、农民增收政策,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首批建成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我镇一直重视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对农业布局和结构进行了调整,进一步细分和优化了农业示范区中心片、园艺精品市场、龙鳞蔬菜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的建设。同时,大力鼓励农户到镇外购买或承包土地发展农业,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出路问题。此外,我镇坚持“利益向下”的原则,鼓励农村发展物业,壮大集体经济。

(三)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按照省、市政府出台关于农村税费改革方案和政府,十一五期间我镇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据统计,就2010年我镇共减轻农民负担150多万元,人均减负25元,同时,继续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减负政策,加大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坚决制止农村“三乱”,取消各种不合理项目,严格禁止非法负担,使农民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五、落实科技兴农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我镇现代化农业大建设。

(一)推动我镇农业信息化建设,打造农产品流通市场和销售网络。一是我镇立足原有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农产品基地,并通过政府引导,行业促进推动农业信息话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企业、农户宣传农产品,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收益。二是利用我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苗木等农产品需求量大的市场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新优苗木、农产品的专业户和流通大户。三是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建设好一批省、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工作,扩大农业名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二)加快了发展高附加值农业的步伐,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实施科技兴农工程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必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农业社会化服务迈出新步伐,农业素质、效益 和竞争力实现新提高。除了苗木产业,我镇还规划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例如观赏鱼、盆景、花卉等。打造以绿化苗木为主,生态农业为辐的“绿色灯都”。实现发展高附加值农业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推进我镇科技兴农的发展势头。

(三)加快发展节约型、生态型的农业旅游示范区。我镇以南方绿博园为中心充分挖掘和大力发挥比较优势、特色优势,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把绿博园初步建成农业生态旅游区,充分利用农业休闲观光这一优势,使农业生态旅游成为了我镇农业发展的又一特色。

六、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我镇坚持以维护农民利益为出发点,以推动农村改革为动力,强化农村政策的落实和监管,促进了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协调和谐。深化农村改革,是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生产关系,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要措施。一是发展和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二是加快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卫生保障水平;三是加强了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巩固、提高了村组集体经济电算化管理和会计委派制工作,提高了管理人员 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古镇镇农业办公室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估价

入春以来,农区各苏木乡镇和涉农部门紧紧围绕“科学管理、分类指导、为养而种、企业带动、夯实基础、突出服务、增加收入、地区稳定”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特别是面对严重的旱灾、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全旗上下能够团结一致,沉着应对,扎实工作,确保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立足“三个早”,早行动、早安排、早部署,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两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富民政策落实到位。去冬今春,旗委、政府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农村工作暨春耕生产动员会等多种形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区、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了“一免三补”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减免了全部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共减免384.42万元。落实了粮食直补款384万元,受益农民97186人。实施了玉米良种补贴项目,投资100万元,补贴面积10万亩,涉及灌区5乡镇33个村12742户农户。落实了农机具购置补贴12万元,对购买1万元以下小型农机具的农户给予补贴。

2、春耕生产服务到位。春播一开始,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就深入农村一线进行现场指导,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满足了春耕备耕的资金需求,共发放支农贷款4733万元,其中发放生资贷款4613万元;供销部门组织销售了各种化肥17000多吨,地膜300吨。农牧业、工商、种子管理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在春耕春播的关键时期对全旗种子、农药等生资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保护了农民利益;气象部门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及时发布了气象信息,实施了人工增雨;农牧机服务中心争取到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广泛联系组织小麦联收跨区作业工作。

3、突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今年我旗本着“为养而种、为卖而种、为加工而种”的原则,按照“稳粮、减经、扩饲草”的种植方针,进一步把种植业布局调优、效益调高。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66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调整为30:25:45。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作物播种保持在19.9万亩,其中小麦16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增6.7;玉米3万亩、杂粮0.9万亩。二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全旗经济作物面积16.2万亩,其中油葵2.2万亩,花葵4.7万亩,“两葵”面积较上年减少0.7万亩,减7.8;马铃薯2.5万亩,药材0.5万亩,籽瓜3.9万亩,瓜类等1万亩。三是加快饲草业发展。饲草面积达29.9万亩,较上年增加5.8万亩,增52.8,其中优质牧草13.1万亩,饲用玉米16.8万亩。经联评测产,小麦单产达到346.6公斤,较上年减产37.5公斤,总产达5788.22万公斤。但由于面积增加1万亩,总产比上年增加了26.57万公斤。玉米单产达550公斤(包括套种),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1.5亿公斤。

4、注重实效,推广实用科技。一是实施“种子工程”。2005年我旗进行了一次“种子革命”,良种率达到了96%。重点引导农民推广种植了油葵、花葵杂交品种和巴单3号、四单

19、杂单7号等玉米新品种。二是推广实用技术。突出实际、实用、实效,重点推广了优质专用春小麦标准化栽培、饲用农作物综合配套栽培、向日葵提质增效综合栽培、瓜菜开沟高畦覆膜综合配套、轮作倒茬、深松深翻等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益。三是强化科技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385期,普训农牧民37150人,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7861人。同时,在3月份开通了“96048”服务热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疑难问题。四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做好了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和防治工作,印发农作物病虫害情报35期,防治病虫害面积7.4万亩。五是合理安排种植。引导农民按照统种分管,品种搭配,集中连片,长渠高地单品种种植的原则,实施了渠域化、区域化种植,加快了浇灌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小麦播种坚持了“六不种”,即不平地缩块不种、不是良种不种、不施足底肥不种、不倒茬不种、进入4月不种、不集中连片不种。

5、抓住关键,强化水利措施。一是清挖渠道。在去年清淤丰济渠的基础上,今年灌区各乡镇组织开展了水利春修大会战,清挖了各级渠道,清淤土方50.23万方,新建和维修各类桥涵口闸134座,新建了金喜城扬水站1处,保证了水到渠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抓好夏灌工作。今年我们坚持早开灌、早引水,争取主动。夏灌期间,旗委、政府分管领导、水务局和各乡镇的领导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检查督促夏灌工作。水管站、乡镇的领导干部驻闸蹲点,协调水

量,灌区的小麦全部浇灌四水。我旗近十年来小麦没有浇过四水,今年开创了夏灌工作的新局面。

6、精心组织,抓好“三夏”生产。一是抓好夏收。从7月25日开始,各乡镇集中人力物力突击抢收小麦,组织300多台联合收割机大面积抢收丰收小麦,加快小麦收获进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二是搞好夏种。旗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麦后复种工作的通知》,要求灌区各乡镇积极组织发动农民做好麦后复种工作,努力扩大复种面积,既为山旱牧区提供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又可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灌区

落实了6万亩的麦后复种任务,复种的农作物主要为蔓菁、饲用甜菜等饲用作物。三是促进夏管。估计可能发生的农作物各种病虫害,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农业部门加大测报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广大农民宣讲各种防治手段,并做好相应的物资准备,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二)农区畜牧业发展迅猛

农区饲养羊总量达130万只,出栏羊32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8.1,存栏89.09万只,具体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优质肉羊工程建设。今年在灌区建成5个百户联片肉羊专业村,新建495户模式化养羊户;在农区每个村委新建30户规模化养羊户,共新建1382户。农区模式化和规模化养羊户达到4845户,优质肉羊总量达到32万只,占羊饲养总量的25.6,有效带动农区养羊规模的整体扩张。

2、肉羊良繁体系建设。灌区每个乡镇在每个村委新建1户巴彦淖尔肉羊育种户,共新增41户,育种户共达111户,基础母羊达到7852只。

3、肉羊改良体系建设。农区订购国外德美种公羊50只,购进牧科院德美种公羊53只,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14。旗内育种户生产的德美种公羊销往外地和相邻旗县951只,内部调剂669只;新建人工配种站7处,共计达到11处。每处配种器械配置齐全,配种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年内计划人工配种母羊2.8万只,到目前已配种母羊1.54万只。

4、牲畜“营养工程”建设。下大力抓好以玉米青贮为主的青贮养畜工作。今年旗委、政府把青贮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作为近期的头等大事来抓,与开展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抓。8月5日召开了青贮窖池建设专题会议,8月12日演示了玉米饲草联合收割机械,又召开了近年规模最大的青贮窖池建设进度通报暨青贮动员大会。给灌区五乡镇下达了建设永久性青贮窖池1232座的任务,实际落实1658座,每个新建永久性青贮窖池容积都在15立方米以上。新建永久性窖池建成后一次可提高普及率12,在过去已建成50的永久性窖池基础上达到60以上,土窖和临时性窖池达10以上,灌区共建成的窖池普及率达70以上。从8月20日开始,各乡镇已组织农民集中青贮籽瓜皮、葫芦皮。从9月2日到30日,要集中进行全株玉米青贮,主要在百户连片肉羊养殖专业村、规模化养殖户、肉羊育种户、奶牛养殖村中进行,青贮普及率达到90以上。从10月1日到20日,普遍进行秸秆青贮、黄贮,青贮普及率达到70以上。

为了抓好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了旗乡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干部共同抓、科技人员承包抓的领导体系,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实行了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旗直单位和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包户的责任制。全旗13名副处级以上领导、31个旗直单位承包灌区5乡镇的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承包单位个个有指标,承包人员人人有任务。旗领导一人一个点,点上的青贮普及率要达到90以上。二是强化科技服务。在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大会战中,农牧业、农机、科技等涉农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承包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的技术指导任务。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广泛培训群众,让群众真正掌握窖池建设和青贮技术要领;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今年,旗委、政府要拿出183.98万元扶持发展农区畜牧业。在青贮窖池建设上,给每座新建永久性窖池无偿提供水泥1吨,共计补贴资金43.1万元。为了解决好“三秋”矛盾,实现青贮机械化,从北京市彼得益农业机械研究所订购7台玉米饲草联合收割机械,目前已到位1台,其余在9月初到位。旗财政补贴18万元购置玉米饲草联合收获机,建立青贮加工专业户,组建青贮专业队。同时把争取到12万元的购置农机具补贴款,用于补贴购买中小型草粉机。旗直各包扶单位出资出力帮助青贮户建设窖池、购买青贮薄膜等,共投入无偿包扶资金20.9万元;四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旗委、政府要把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作为年终领导实绩考核重要内容。旗委、政府成立了青贮督查工作组,在每一个乡镇下派一名督查员,从8月13日开始蹲点督查。旗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和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办公室不定期深入各乡镇督查,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旗。从8月16日开始,实行窖池建设日报制,即每一乡镇每天给政府办报一次窖池建设进度。8月30日—31日,由旗委、政府两办、下派督查员和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组成两个青贮窖池建设验收组,逐村逐户清点新建及原有窖池。今天上午,又组织召开了农村经济表贮工作会,重点安排青贮工作,要求各乡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打好青贮攻坚战。从9月1日开始,灌区各乡镇要解决好“三秋”矛盾,迅速掀起青贮大会战,集中人力物力搞好青贮,并实行青贮进度日报制。到9月底,旗委、政府两办督查室、考核办、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办公室要对各乡镇的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进行评比验收,对工作突出的乡镇要进行表彰奖励。

(三)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是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扩建现有企业规模。和兴面粉加工厂投资200万元,对原有厂房和设备进行了扩建和改造,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万吨扩大到4万吨。乌加河三华面粉加工厂、宏丰面粉加工厂、索仑肉食品加工厂等企业也都对厂房和设备进行了扩建和技改,扩大了生产规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天津市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在乌加河镇所在地建一个年加工100万只肉羊的现代化肉食品加工企业,企业名称为“乌拉特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屠宰、分割、剔骨、包装等技术,是全市最大的一家肉食品加工企业。新建龙头企业在8月13日举行了奠基仪式,9月1日动工建设,计划明年7月投产。引进大连市客商在德岭山投资400万元建成年加工能力4.5万吨的葵仁加工厂。引资100万元在石兰计建成日加工小麦30吨面粉加工厂。

二是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各乡镇围绕龙头企业发展了一批专业村、专业小区,加快了10万亩优质小麦、5万亩葵花、30万只肉羊、100万只绒山羊、5万亩马铃薯、2万亩脱水蔬菜、25万亩玉米和石哈河镇荞麦、莜麦等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龙头企业抓订单、建基地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小麦、葵花、脱水蔬菜等各类农作物订单种植面积达31万亩,比上年增10万亩,占到总播面积的50以上。乌加河镇引进华泰集团花葵HK306订单种植1.5万亩,德岭山大圣村引进制种玉米订单种植2500亩,石兰计引进脱水菜订单种植800亩。

(四)组织化体系建设明显提高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各乡镇建立了不少专业协会,统一指导、协调和组织行业营销,有效缓减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全旗建立肉羊协会14个,奶牛养殖协会6个,肉牛协会3个,各类中介组织21个,组建德美肉羊育种联合体1个,吸纳经纪人45人。专业协会统一指导协调和组织行业营销,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如乌加河镇新办的农畜产品专业营销合作社,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干部服务转型,发展壮大了经纪人队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宏丰乡建立肉羊交易市场,引导群众直接走进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利益最大化;德岭山肉羊协会、用水协会、奶牛协会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2005年,我旗确定为“林业生态质量推进年”。围绕这一主题,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春季植树造林活动。完成义务植树50万株,四旁植树30万株,建绿色通道20公里,容器育苗50万袋。二是实施了林业重点工程。按照退耕还林技术操作规程,完成退耕还林2.4万亩,完成5.4万亩补植任务。完成天保封山育林5万亩。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8000亩。三是实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为了巩固提高造林成果,切实解决好石哈河人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今年,我旗提出了实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舍饲精养的新思路,出台了《关于在退耕地林带内间种优质牧草的决定》,落实了7万亩的种草任务。由于旱情严重,退耕地林带内示范种植了3000亩沙打旺优质牧草,深翻整地4.4万亩,为明年种植打好了基础。同时下发《关于做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工作的通知》,石哈河镇以各村的草场、耕地、退耕地的面积为基数,清点核定养羊数量,超载部分限时出售,目前境内羊饲养总量限制在20万只以内。四是抓好了林权发证工作。完成了2000—2002年的4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林权发证工作;2003—2004年退耕还林及全旗公益林的定权发证外业调查工作已结束,内业整理正在进行,预计年底完成。

(六)水利设施明显改善

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旗完成平地缩块17.7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2万亩,完成乌梁素太乡晋太渠口闸和乌加河镇板汉渠口闸修建工程,完成两个移民新村的管灌节水工程。二是实施韩乌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总投资238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8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80万元的4.5公里抢险道路疏通工程,完成投资42万元的临建工程,完成投资75万元的15公里上电工程,完成投资10万元的15公里施工道路修筑工程,完成71.52万元的主坝和一、二号副坝土石方开挖工程。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完成德岭山水泉移民村人畜饮水和大圣移民扩镇供水、巴音杭盖工业园区供水、石哈河镇人畜饮水工程,共投资62万元,解决了1200人、1.4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四是抓好防汛工作。采取了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度汛应急工程、预案准备、抢险队伍物资准备五到位措施,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实行了四级联包制,即旗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实行了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和水库零报告制,牢牢把握了防汛主动权。今年,旗财政十分紧困的情况下,拿出10万元专项治理了乌不浪口、兵房沟、梁台沟等重点山洪沟口,修筑铅丝笼坝和护村沙坝,疏通行洪河道,进一步提高防御洪害能力。

(七)扶贫攻坚有新动作

一是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工程总投资3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0万元。在石哈河镇石哈河村、德岭山镇大圣村、温更镇巴音满都呼嘎查、乌兰苏木努呼日勒嘎查四个嘎查村实施。到目前,工程已完成铺设低压管道8500米,架设高低压线路1.26公里,购进基础母畜90只,种公畜45只,建120平方米标准化棚圈40处,配套高标准节水灌溉饲料地183亩,平整道路16公里,围封草场7.3万亩,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剩余工程在9月底要全部完成。二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工程投资23.4万元,计划举办10期培训班,培训贫困劳动力780人,现已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70人。三是加强了社会帮扶。我旗共有市、旗、乡三级包扶单位135个,包扶干部1017人,包扶贫困户1534户。目前,各包扶单位共投入无偿扶贫资金30.5万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八)农业开发有新进展

一是加快了2004年农业开发项目尾留工程建设,打配机电井8眼,铺设管道10公里,安装网栏5公里,修农田路10公里,种树2万株。二是加强了有偿资金回收力度,完成了上级回收任务,为争取项目奠定了基础。三是全力实施了农业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自治区投资417万元、市旗配套25万元、群众自筹219万元。工程在乌加河镇永胜村、乌梁素太乡二大队村、德岭山镇水泉村实施,共改造中低产田15000亩,计划打配机电井12眼,埋设低压输水管道25公里,衬砌渠道8.05公里,开挖疏浚渠道43公里,修筑桥、闸等建筑物150座,修筑农田路46公里,配套高低压线路250米,安装100KVA变压器1台,植造农田防护林900亩。从7月7日开始,乌加河镇永胜村项目区已全面开工,目前已修筑农田路22公里,开挖疏浚渠道15公里,衬砌渠道2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32。

根据农作物种植、农区畜牧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对今年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分析测算,具体测算情况如下:

1、灌区:

(1)农民总收入40790.2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8899万元,牧业收入8397.5万元,二、三产业收入3051.6万元,粮食直补和玉米补贴共442.12万元。

(2)总费用17183.28万元,其中农业支出14294.63万元,牧业支出2671.19万元,其它217.46万元。

(3)农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23606.94万元。

(4)农民人均收入=农民所得÷总人口54137人=4361元。比去年增长776元,增长21.6。

2、山旱区:

(1)农民总收入6477.3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542万元,牧业收入1686万元,二、三产业收入2220万元,粮食直补29.36万元。

(2)总费用3959万元,其中农业支出2631.94万元,牧业支出891.72万元,其它435.34万元。

(3)农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2518.36万元。

(4)农民人均收入=农民所得÷总人口25376人=992元。比去年减少75元,减少7。

3、牧区:

(1)牧民总收入15911.15万元,其中牧业收入14850.26万元,二、三产业收入305.96万元,农业收入742.4万元,粮食直补12.52万元。

(2)总费用7600.52万元,其中牧业支出6597.73万元,农业支出281.9万元,其它720.89万元。

(3)牧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8310.63万元。

(4)牧民人均收入=牧民所得÷总人口21519人=3862元。与上年持平。

全旗农牧民总收入63178.73万元,总费用28742.8万元,农牧民所得34435.93万元,农牧民总人口101032人,人均收入

达3408元,比去年3012元增长396元,增长13.1。

回顾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可以说,农业生产经受住了春播低温、干旱、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的考验,农作物苗全苗旺、长势喜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态势好。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认真研究解决。

1、我旗沿山山洪沟口51条,山洪沟口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沿山灌区五乡镇年年受洪灾,急需立项治理。

2、今年春夏连旱,降雨极少,气候干燥高温,形成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石哈河镇的13万亩耕地无法下种,牧区7.2万头(只)牲畜死亡,山旱牧区受灾农牧户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3、在2003年,我旗组织群众积极打井抗旱,新打井599眼,其中市里给配套了419眼机电井的电力设施,还有180眼机电井未配套,需要立项解决。

4、由于黄河水情严峻,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我旗山前井灌区被迫打深井取水浇地,加之五原、临河、杭后也从井灌区取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了缓减水源压力,急需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在井灌区实施管灌节水工程。

5、近年来,由于金泉工业园区、500千伏超高压电站、移民工程等项目相继落户德岭山镇,征地矛盾突出,隐藏着很多不安定因素。

6、乌梁素太乡红旗分干沟、兴丰分干沟由于年久失修,建筑物毁坏,严重阻水,而且部分段落淤积严重,虽然上游基本输通,但总体上仍然排水不畅,整个分干沟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需加大投入彻底改造。

7、哈噔高速公路修建工程的砂石原料都是从我旗沿山五乡镇调运,调运原料的车辆严重超载,压坏了我旗境内生产桥梁和输水涵洞,影响了我旗群众生活、生产。需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新建、维修这些生产桥梁、输水涵洞。据统计,需新建生产桥15座,维修生产桥10座,新建涵洞5座,维修涵洞4座。

8、奶牛销路不畅,给奶牛业发展带来很大冲击。我旗以前买回3-4头奶牛的饲养户几年来繁殖增加到十几头,超出农户的饲养承受能力。目前贷款期限已到,售奶款偿还了贷款。繁殖下的母犊卖不出去,使奶牛饲养资金投入困难。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营养水平达不到要求,造成产奶量下降,收入减少,有的奶牛饲养户甚至出现亏损局面。另外,奶牛饲养户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利息罚款增加,又加大了饲养户的负担,现急需为奶牛饲养户解决周转资金。

9、肉羊养殖专业村的养殖户品种改良投入资金大,缺乏养殖专项贷款,现在发放的小额贷款周期又较短,养殖户资金运转困难,致使农区养殖业发展缓慢。

10、税费改革后,各乡镇财政运转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防雹经费严重不足,给防雹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1、各乡镇工商税收任务较大,完成税收任务困难很大。

12、2003年旗直单位职工干部的部分养殖包扶资金用于购买紫花苜蓿籽种,并补贴到农户。今年包扶资金已到了回收期,需要旗政府到位籽种补贴款,以便尽早归还旗直单位职工干部的包扶资金。

13、我旗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大多分布在牧区各苏木,涉及到草场变林地这一根本性问题,需要协调解决。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一)大力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以发展肉羊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最符合农区实际,农民最宜掌握的一项增收途径。按照年初制定的方案,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肉羊业真正成为农区的主导产业。下一步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青贮工作。现已进入青贮的关键时期,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青贮大会战,青贮普及率达到70以上,消灭有畜青贮空白户。二是加大肉羊育种和改良力度。在加大肉用种羊培育和推广的同时,抓好羊的人工配种和羊胚胎移植,全力加快改良速度。三是加快优质肉羊工程的建设。按照年初制定的百户连片模式化肉羊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化养羊户的建设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饲养水平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四是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畜牧、农业部门要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农牧业一线,包片入户进行技术指导,推广普及饲草料青贮、加工调制技术,提高饲养水平,实现舍饲精养。五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全力抓好秋季动物疫病防治大会战,认真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动物疫病防治密度要达到100,确保外疫不传入,内疫不发生,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完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联结机制,积极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提高农民围绕龙头企业调结构、建基地的积极性。农区各苏木乡镇要整合肉羊产业资源,扩张肉羊饲养规模,为乌拉特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加工原料,延长肉羊产业链条。二是认真组织好龙头企业旺季生产,特别是对葵仁、面粉、油脂、肉类加工等季节性生产的龙头企业要实行跟踪服务,有效地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原料供应、产品运销、资金需求等一系列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三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培植和壮大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今年新引进的乌拉特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从9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我们要加大服务力度,帮助协调关系,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见效。四是继续完善农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及时为农牧民提供农畜产品供求信息,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农牧民经纪人和农畜产品集贸市场的作用,加快农畜产品流通,确保农牧民增产增收。实行“订单”的地方,要主动与订单企业联系,如期兑现合同,提高订单履约率,保护农企双方利益,规范和引导订单农业的发展。

(三)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秋收后,农村劳动力季节性富余增加,此时也正是农村二三产业和城市建筑用工高峰期,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和就业等部门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用工信息收集发布工作,组织好富余劳动力的就地打工和外出务工,积极帮助农民寻找就业机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加非农收入。

(四)抓好秋浇保墒工作。今年晚秋作物多,“三秋”矛盾突出,要组织农民及早开灌。旗水管部门要做好秋浇安排工作,统一调度水量,各乡镇要落实好水量计划,按时足额交清水费,同时要与上级水管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保证高效灌溉。早浇的耕地要掌握好宜耕期,进行磙耙保墒。

(五)巩固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禁牧工作。全力做好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林权发证工作。

(六)抓好已上报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新项目的编制上报工作。实践证明,实施项目带动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抓住国家优先扶持的产业政策,抓紧跟紧项目落实,力争在生态建设、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等方面有新突破。

(七)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乡镇机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杭后是全市的试点,撤并了50的乡镇。下一步乡镇机构改革要在全市进行。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三农,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今后我们要多探讨、多摸索。

(八)认真排查社会矛盾,全力维护地区稳定。冬春农闲季节是农村矛盾多发期。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随时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要做好社会矛盾的大排查,早发现,早预防,早疏导,早解决,变上访为下访,及时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中。做到矛盾不出村、不出乡。

(九)及早谋划明年的工作思路。认真总结今年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对新技术、新增收项目一定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广,避免畏难情绪和退缩思想发生。各地各涉农部门要在抓好今年下半年各项工作的同时,及早研究明年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措施,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围绕加快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科技创新等重点和难点开展调研,及时了解群众愿望,发现各种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始终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主动权。

实现今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将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全旗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

第三篇: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估价

入春以来,农区各苏木乡镇和涉农部门紧紧围绕“科学管理、分类指导、为养而种、企业带动、夯实基础、突出服务、增加收入、地区稳定”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特别是面对严重的旱灾、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全旗上下能够团结一致,沉着应对,扎实工作,确保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立足“三个早”,早行动、早安排、早部署,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两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富民政策落实到位。去冬今春,旗委、政府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农村工作暨春耕生产动员会等多种形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区、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了“一免三补”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减免了全部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共减免384.42万元。落实了粮食直补款384万元,受益农民97186人。实施了玉米良种补贴项目,投资100万元,补贴面积10万亩,涉及灌区5乡镇33个村12742户农户。落实了农机具购置补贴12万元,对购买1万元以下小型农机具的农户给予补贴。

2、春耕生产服务到位。春播一开始,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就深入农村一线进行现场指导,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满足了春耕备耕的资金需求,共发放支农贷款4733万元,其中发放生资贷款4613万元;供销部门组织销售了各种化肥17000多吨,地膜300吨。农牧业、工商、种子管理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在春耕春播的关键时期对全旗种子、农药等生资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保护了农民利益;气象部门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及时发布了气象信息,实施了人工增雨;农牧机服务中心争取到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广泛联系组织小麦联收跨区作业工作。

3、突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今年我旗本着“为养而种、为卖而种、为加工而种”的原则,按照“稳粮、减经、扩饲草”的种植方针,进一步把种植业布局调优、效益调高。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66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调整为30:25:45。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作物播种保持在19.9万亩,其中小麦16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增6.7%;玉米3万亩、杂粮0.9万亩。二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全旗经济作物面积16.2万亩,其中油葵2.2万亩,花葵4.7万亩,“两葵”面积较上年减少0.7万亩,减7.8%;马铃薯2.5万亩,药材0.5万亩,籽瓜3.9万亩,瓜类等1万亩。三是加快饲草业发展。饲草面积达29.9万亩,较上年增加5.8万亩,增52.8%,其中优质牧草13.1万亩,饲用玉米16.8万亩。经联评测产,小麦单产达到346.6公斤,较上年减产37.5公斤,总产达5788.22万公斤。但由于面积增加1万亩,总产比上年增加了26.57万公斤。玉米单产达550公斤(包括套种),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1.5亿公斤。

4、注重实效,推广实用科技。一是实施“种子工程”。2005年我旗进行了一次“种子革命”,良种率达到了96%。重点引导农民推广种植了油葵、花葵杂交品种和巴单3号、四单

19、杂单7号等玉米新品种。二是推广实用技术。突出实际、实用、实效,重点推广了优质专用春小麦标准化栽培、饲用农作物综合配套栽培、向日葵提质增效综合栽培、瓜菜开沟高畦覆膜综合配套、轮作倒茬、深松深翻等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益。三是强化科技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385期,普训农牧民37150人,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7861人。同时,在3月份开通了“96048”服务热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疑难问题。四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做好了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和防治工作,印发农作物病虫害情报35期,防治病虫害面积7.4万亩。五是合理安排种植。引导农民按照统种分管,品种搭配,集中连片,长渠高地单品种种植的原则,实施了渠域化、区域化种植,加快了浇灌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小麦播种坚持了“六不种”,即不平地缩块不种、不是良种不种、不施足底肥不种、不倒茬不种、进入4月不种、不集中连片不种。

5、抓住关键,强化水利措施。一是清挖渠道。在去年清淤丰济渠的基础上,今年灌区各乡镇组织开展了水利春修大会战,清挖了各级渠道,清淤土方50.23万方,新建和维修各类桥涵口闸134座,新建了金喜城扬水站1处,保证了水到渠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抓好夏灌工作。今年我们坚持早开灌、早引水,争取主动。夏灌期间,旗委、政府分管领导、水务局和各乡镇的领导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检查督促夏灌工作。水管站、乡镇的领导干部驻闸蹲点,协调水量,灌区的小麦全部浇灌四水。我旗近十年来小麦没有浇过四水,今年开创了夏灌工作的新局面。

6、精心组织,抓好“三夏”生产。一是抓好夏收。从7月25日开始,各乡镇集中人力物力突击抢收小麦,组织300多台联合收割机大面积抢收丰收小麦,加快小麦收获进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二是搞好夏种。旗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麦后复种工作的通知》,要求灌区各乡镇积极组织发动农民做好麦后复种工作,努力扩大复种面积,既为山旱牧区提供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又可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灌区

落实了6万亩的麦后复种任务,复种的农作物主要为蔓菁、饲用甜菜等饲用作物。三是促进夏管

bsp;二是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各乡镇围绕龙头企业发展了一批专业村、专业小区,加快了10万亩优质小麦、5万亩葵花、30万只肉羊、100万只绒山羊、5万亩马铃薯、2万亩脱水蔬菜、25万亩玉米和石哈河镇荞麦、莜麦等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龙头企业抓订单、建基地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小麦、葵花、脱水蔬菜等各类农作物订单种植面积达31万亩,比上年增10万亩,占到总播面积的50%以上。乌加河镇引进华泰集团花葵HK306订单种植1.5万亩,德岭山大圣村引进制种玉米订单种植2500亩,石兰计引进脱水菜订单种植800亩。

(四)组织化体系建设明显提高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各乡镇建立了不少专业协会,统一指导、协调和组织行业营销,有效缓减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全旗建立肉羊协会14个,奶牛养殖协会6个,肉牛协会3个,各类中介组织21个,组建德美肉羊育种联合体1个,吸纳经纪人45人。专业协会统一指导协调和组织行业营销,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如乌加河镇新办的农畜产品专业营销合作社,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干部服务转型,发展壮大了经纪人队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宏丰乡建立肉羊交易市场,引导群众直接走进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利益最大化;德岭山肉羊协会、用水协会、奶牛协会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2005年,我旗确定为“林业生态质量推进年”。围绕这一主题,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春季植树造林活动。完成义务植树50万株,四旁植树30万株,建绿色通道20公里,容器育苗50万袋。二是实施了林业重点工程。按照退耕还林技术操作规程,完成退耕还林2.4万亩,完成5.4万亩补植任务。完成天保封山育林5万亩。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8000亩。三是实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为了巩固提高造林成果,切实解决好石哈河人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今年,我旗提出了实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舍饲精养的新思路,出台了《关于在退耕地林带内间种优质牧草的决定》,落实了7万亩的种草任务。由于旱情严重,退耕地林带内示范种植了3000亩沙打旺优质牧草,深翻整地4.4万亩,为明年种植打好了基础。同时下发《关于做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工作的通知》,石哈河镇以各村的草场、耕地、退耕地的面积为基数,清点核定养羊数量,超载部分限时出售,目前境内羊饲养总量限制在20万只以内。四是抓好了林权发证工作。完成了2000—2002年的4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林权发证工作;2003—2004年退耕还林及全旗公益林的定权发证外业调查工作已结束,内业整理正在进行,预计年底完成。

(六)水利设施明显改善

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旗完成平地缩块17.7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2万亩,完成乌梁素太乡晋太渠口闸和乌加河镇板汉渠口闸修建工程,完成两个移民新村的管灌节水工程。二是实施韩乌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总投资238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8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80万元的4.5公里抢险道路疏通工程,完成投资42万元的临建工程,完成投资75万元的15公里上电工程,完成投资10万元的15公里施工道路修筑工程,完成71.52万元的主坝和一、二号副坝土石方开挖工程。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完成德岭山水泉移民村人畜饮水和大圣移民扩镇供水、巴音杭盖工业园区供水、石哈河镇人畜饮水工程,共投资62万元,解决了1200人、1.4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四是抓好防汛工作。采取了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度汛应急工程、预案准备、抢险队伍物资准备五到位措施,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实行了四级联包制,即旗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实行了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和水库零报告制,牢牢把握了防汛主动权。今年,旗财政十分紧困的情况下,拿出10万元专项治理了乌不浪口、兵房沟、梁台沟等重点山洪沟口,修筑铅丝笼坝和护村沙坝,疏通行洪河道,进一步提高防御洪害能力。

(七)扶贫攻坚有新动作

一是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工程总投资3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0万元。在石哈河镇石哈河村、德岭山镇大圣村、温更镇巴音满都呼嘎查、乌兰苏木努呼日勒嘎查四个嘎查村实施。到目前,工程已完成铺设低压管道8500米,架设高低压线路1.26公里,购进基础母畜90只,种公畜45只,建120平方米标准化棚圈40处,配套高标准节水灌溉饲料地183亩,平整道路16公里,围封草场7.3万亩,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剩余工程在9月底要全部完成。二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工程投资23.4万元,计划举办10期培训班,培训贫困劳动力780人,现已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70人。三是加强了社会帮扶。我旗共有市、旗、乡三级包扶单位135个,包扶干部1017人,包扶贫困户1534户。目前,各包扶单位共投入无偿扶贫资金30.5万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八)农业开发有新进展

一是加快了2004年农业开发项目尾留工程建设,打配机电井8眼,铺设管道10公里,安装网栏5公里,修农田路10公里,种树2万株。二是加强了有偿资金回收力度,完成了上级回收任务,为争取项目奠定了基础。三是全力实施了农业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自治区投资417万元、市旗配套25万元、群众自筹219万元。工程在乌加河镇永胜村、乌梁素太乡二大队村、德岭山镇水泉村实施,共改造中低产田15000亩,计划打配机电井12眼,埋设低压输水管道25公里,衬砌渠道8.05公里,开挖疏浚

渠道43公里,修筑桥、闸等建筑物150座,修筑农田路46公里,配套高低压线路250米,安装100KVA变压器1台,植造农田防护林900亩。从7月7日开始,乌加河镇永胜村项目区已全面开工,目前已修筑农田路22公里,开挖疏浚渠道15公里,衬砌渠道2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32%。

根据农作物种植、农区畜牧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对今年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分析测算,具体测算情况如下:

1、灌区:

(1)农民总收入40790.2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8899万元,牧业收入8397.5万元,二、三产业收入3051.6万元,粮食直补和玉米补贴共442.12万元。

(2)总费用17183.28万元,其中农业支出14294.63万元,牧业支出2671.19万元,其它217.46万元。

(3)农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23606.94万元。

(4)农民人均收入=农民所得÷总人口54137人=4361元。比去年增长776元,增长21.6%。

2、山旱区:

(1)农民总收入6477.3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542万元,牧业收入1686万元,二、三产业收入2220万元,粮食直补29.36万元。

(2)总费用3959万元,其中农业支出2631.94万元,牧业支出891.72万元,其它435.34万元。

(3)农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2518.36万元。

(4)农民人均收入=农民所得÷总人口25376人=992元。比去年减少75元,减少7%。

3、牧区:

(1)牧民总收入15911.15万元,其中牧业收入14850.26万元,二、三产业收入305.96万元,农业收入742.4万元,粮食直补12.52万元。

(2)总费用7600.52万元,其中牧业支出6597.73万元,农业支出281.9万元,其它720.89万元。

(3)牧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8310.63万元。

(4)牧民人均收入=牧民所得÷总人口21519人=3862元。与上年持平。

全旗农牧民总收入63178.73万元,总费用28742.8万元,农牧民所得34435.93万元,农牧民总人口101032人,人均收入

达3408元,比去年3012元增长396元,增长13.1%。

回顾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可以说,农业生产经受住了春播低温、干旱、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的考验,农作物苗全苗旺、长势喜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态势好。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认真研究解决。

1、我旗沿山山洪沟口51条,山洪沟口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沿山灌区五乡镇年年受洪灾,急需立项治理。

2、今年春夏连旱,降雨极少,气候干燥高温,形成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石哈河镇的13万亩耕地无法下种,牧区7.2万头(只)牲畜死亡,山旱牧区受灾农牧户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3、在2003年,我旗组织群众积极打井抗旱,新打井599眼,其中市里给配套了419眼机电井的电力设施,还有180眼机电井未配套,需要立项解决。

4、由于黄河水情严峻,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我旗山前井灌区被迫打深井取水浇地,加之五原、临河、杭后也从井灌区取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了缓减水源压力,急需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在井灌区实施管灌节水工程。

5、近年来,由于金泉工业园区、500千伏超高压电站、移民工程等项目相继落户德岭山镇,征地矛盾突出,隐藏着很多不安定因素。

6、乌梁素太乡红旗分干沟、兴丰分干沟由于年久失修,建筑物毁坏,严重阻水,而且部分段落淤积严重,虽然上游基本输通,但总体上仍然排水不畅,整个分干沟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需加大投入彻底改造。

7、哈噔高速公路修建工程的砂石原料都是从我旗沿山五乡镇调运,调运原料的车辆严重超载,压坏了我旗境内生产桥梁和输水涵洞,影响了我旗群众生活、生产。需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新建、维修这些生产桥梁、输水涵洞。据统计,需新建生产桥15座,维修生产桥10座,新建涵洞5座,维修涵洞4座。

8、奶牛销路不畅,给奶牛业发展带来很大冲击。我旗以前买回3-4头奶牛的饲养户几年来繁殖增加到十几头,超出农户的饲养承受能力。目前贷款期限已到,售奶款偿还了贷款。繁殖下的母犊卖不出去,使奶牛饲养资金投入困难。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营养水平达不到要求,造成产奶量下降,收入减少,有的奶牛饲养户甚至出现亏损局面。另外,奶牛饲养户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利息罚款增加,又加大了饲养户的负担,现急需为奶牛饲养户解决周转资金。

9、肉羊养殖专业村的养殖户品种改良投入资金大,缺乏养殖专项贷款,现在发放的小额贷款周期又较短,养殖户资金运转困难,致使农区养殖业发展缓慢。

10、税费改革后,各乡镇财政运转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防雹经费严重不足,给防雹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1、各乡镇工商税收任务较大,完成税收任

务困难很大。

12、2003年旗直单位职工干部的部分养殖包扶资金用于购买紫花苜蓿籽种,并补贴到农户。今年包扶资金已到了回收期,需要旗政府到位籽种补贴款,以便尽早归还旗直单位职工干部的包扶资金。

13、我旗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大多分布在牧区各苏木,涉及到草场变林地这一根本性问题,需要协调解决。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一)大力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以发展肉羊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最符合农区实际,农民最宜掌握的一项增收途径。按照年初制定的方案,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肉羊业真正成为农区的主导产业。下一步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青贮工作。现已进入青贮的关键时期,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青贮大会战,青贮普及率达到70%以上,消灭有畜青贮空白户。二是加大肉羊育种和改良力度。在加大肉用种羊培育和推广的同时,抓好羊的人工配种和羊胚胎移植,全力加快改良速度。三是加快优质肉羊工程的建设。按照年初制定的百户连片模式化肉羊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化养羊户的建设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饲养水平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四是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畜牧、农业部门要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农牧业一线,包片入户进行技术指导,推广普及饲草料青贮、加工调制技术,提高饲养水平,实现舍饲精养。五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全力抓好秋季动物疫病防治大会战,认真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动物疫病防治密度要达到100%,确保外疫不传入,内疫不发生,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完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联结机制,积极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提高农民围绕龙头企业调结构、建基地的积极性。农区各苏木乡镇要整合肉羊产业资源,扩张肉羊饲养规模,为乌拉特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加工原料,延长肉羊产业链条。二是认真组织好龙头企业旺季生产,特别是对葵仁、面粉、油脂、肉类加工等季节性生产的龙头企业要实行跟踪服务,有效地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原料供应、产品运销、资金需求等一系列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三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培植和壮大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今年新引进的乌拉特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从9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我们要加大服务力度,帮助协调关系,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见效。四是继续完善农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及时为农牧民提供农畜产品供求信息,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农牧民经纪人和农畜产品集贸市场的作用,加快农畜产品流通,确保农牧民增产增收。实行“订单”的地方,要主动与订单企业联系,如期兑现合同,提高订单履约率,保护农企双方利益,规范和引导订单农业的发展。

(三)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秋收后,农村劳动力季节性富余增加,此时也正是农村二三产业和城市建筑用工高峰期,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和就业等部门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用工信息收集发布工作,组织好富余劳动力的就地打工和外出务工,积极帮助农民寻找就业机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加非农收入。

(四)抓好秋浇保墒工作。今年晚秋作物多,“三秋”矛盾突出,要组织农民及早开灌。旗水管部门要做好秋浇安排工作,统一调度水量,各乡镇要落实好水量计划,按时足额交清水费,同时要与上级水管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保证高效灌溉。早浇的耕地要掌握好宜耕期,进行磙耙保墒。

(五)巩固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禁牧工作。全力做好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林权发证工作。

(六)抓好已上报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新项目的编制上报工作。实践证明,实施项目带动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抓住国家优先扶持的产业政策,抓紧跟紧项目落实,力争在生态建设、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等方面有新突破。

(七)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乡镇机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杭后是全市的试点,撤并了50%的乡镇。下一步乡镇机构改革要在全市进行。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三农,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今后我们要多探讨、多摸索。

(八)认真排查社会矛盾,全力维护地区稳定。冬春农闲季节是农村矛盾多发期。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随时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要做好社会矛盾的大排查,早发现,早预防,早疏导,早解决,变上访为下访,及时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中。做到矛盾不出村、不出乡。

(九)及早谋划明年的工作思路。认真总结今年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对新技术、新增收项目一定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广,避免畏难情绪和退缩思想发生。各地各涉农部门要在抓好今年下半年各项工作的同时,及早研究明年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措施,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围绕加快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科技创新等重点和难点开展调研,及时了解群众愿望,发现各种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始终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主动权。

实现今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将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全旗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

第四篇: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十一五”规划1

姚安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姚 安 县 农 业 局

二OO五年九月

规划编制负责人:庄 勇(姚安县农业局局长)

李得安(姚安县农业局副局长)

杨家俊(姚安县农业局副局长)

规 划 主 编 :曹家明(姚安县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

资料数据提供 :周家武(姚安县农业局农机股股长)

罗 芳(姚安县农业局农经站)

任兆丽(姚安县农业局农经站)

注:

1、2005年数据为预计数

2、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表中数据为县农 经站统计数

附:

1、姚安县农业生产“十五”完成情况

2、姚安县农业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表

开拓创新的“十五”计划即将过去,改革创新的“十一五”即将到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州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经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的努力,农业生产已完成或即将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并确立了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大产业,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以及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继续成为“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的新形势下,认真总结经验,科学、合理地做好农业发展规划,对我县在新世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十五”农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将农业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农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到2004年,全县实现现价生产总值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农业总产值5.90亿元,比上年增长5%,财政自收收入3277万元,比上年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元,比上年增长9.9%。预计2005年可实现现价生产总值10.21亿元,比“九五”

末的2000年增长62%,农业总产值6.13亿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36%,财政自收收入将达到3004万元,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69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37%。

——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04年,在粮食种植进一步调减4220亩的基础上,粮食总产仍达到7326.5万千克。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87千克,预计2005年,粮食衷情产量可达7195万千克,同时,优质稻等一批优质品种比例逐步增加,品质进一步得到改善。

——烤烟生产继续执行“双控”政策。种植面积4.7万亩,单产达139千克,总产658.3万千克,总产值达到7570万元。2005年种植面积预计将达5万亩,单产进一步稳定,质量大幅度提高,均价提高,总产值预计可达成1亿元以上。

——油料生产取得重大突破。2004年种植面积达到2.83万亩,优质油菜达2.78万亩,总产470.7万千克。预计2005年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3.27万亩,总产可达600万千克以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吃油水平。

——蚕桑作为重点产业。建成了800绪缫丝生产线,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通过县委、政府和全县人均的共识——进一步加快蚕桑产业的发展,2004年桑园面积达1.66万亩,投产0.9197万亩,蚕茧产量328.7吨,农民售茧收入493.05万元,生产生丝32吨,实现销售收入520万元。通过加大新栽桑工作力度,2005年桑园面积达到2.2万亩,预计产茧450吨,农民售茧收入达675万元。

——蔬菜生产全面发展。2004年种植面积达4.56万亩,其中外销蔬菜达2.5万亩,实现产值8400万元。在传统产品莲藕、山药、百合面积稳定增长的同时,面向市场培植了大蒜产业,年种植达到6700亩,实现产值800多万元;各级干部群众树立品牌意识,加大无公害生产力度,同时积极寻找市场,蔬菜“订单”生产进一步发展,蔬菜产、供、销的局面逐渐形成。预计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品种进一步精细化、优化,种植面积可达4.6万元,产值可达8800万元,同时以烟田套种为主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将向精细品种,特菜品种发展,产值、效益进一步提高。

——农机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05年,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788万瓦特,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31万瓦特,增0.54%;农机拥有量达到5774台,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576台,增11.1%;农业机械总产值达到3484万元,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378万元,增12.2%。机耕面积9.4万亩,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0.31万亩,增3.4%;机耙面积6.1万亩,较“九五”末减少2.9万亩,减31.8%;机械收割农作物面积0.45万亩,较“九五”末的2000年减少0.17万亩,减27.4%;农机排灌5.5万亩,较“九五”末的2000年增加2.9万亩,增111.5%;农机运输量1975.2万吨/公里,较“九五”末的2000年减少87.8万吨/公里,减4.2%。

在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农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2004年粮经比例达64:36,预计2005年可达63:37,-5-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回顾农业发展,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县委总结多年经济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将大农业的发展置于全县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将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置于全县实现富民强县的根本途径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业,加强农业。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千方百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税费改革,对农村实行多给、少取、放活的方针,让农民休养生息,增加农业投入,全县相继建成了红梅水库水利工程,完善了以洋派水库为中心的引蓄排灌网络以及完成了下口坝水库、洋派水库的除险加固,彻底解决了姚安地处滇中干旱区农业生产长期受干旱制约和姚安坝子夏秋水患的局面。

二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始终将科技兴农作为“十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主线贯穿始终。一大批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科技队伍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三是不失时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各级干部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认识高度一致,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面对烤烟“双控”政策不是坐等观望,而是及时围绕农业确立了五大产业,建基地,牵龙头的发展战略,顺应市场走势变化,着力发展“订单农业”、“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广大干部、群众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效益意识进一步增强,确保了新形势下,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的实现。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县农业生产前进和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粮食单产连年提高,但农民增收缓慢,县、乡财政困难;二是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大,农产品卖难突出;三是农业产业群单一,规模小,龙头脆弱,产业链短,档次不高,市场不宽;四是解放思想力度不够。这些困难和问题,务必要引起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农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有利条件

1、机遇与挑战

规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二十一世纪又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和生物科学的世纪;中国已加入WTO;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农业的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些都将给我们实施规划提供难得的机遇。但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而这一轮结构调整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施的“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调整不同,已不单纯是多种、养点什么和少种、养点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随着结构调整在全国的蓬勃展开,农产品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市场将成为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宰力量。这些又将给我们提出新的挑战。

2、结构调整将培植的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1)、蚕桑产业:我国是世界茧丝绸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

国,原料茧和生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我国加入WTO后丝绸出口的能力大增。

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国内市场对丝织品的消费量将逐年增加,目前发展蚕桑生产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同时蚕桑生产又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从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已成趋势。

(2)、蔬菜产业:蔬菜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消费品,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我省由于其独特的气候优势,外销和出口蔬菜占有较大优势,外销量居全国第五位,而且我省蔬菜具有较好的价格竞争优势。尤其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及华南地区受高温和台风影响,蔬菜生产受到制约,大部分需依赖外省调入。

(3)、莲藕、山药、百合(包括中药材)传统特色产品:莲藕、山药、百合、大蒜一直是我县传统特色品种,市场一直较好,到“十一五”末规划发展2.0万亩的规模较为适应,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山药、百合两个品种,同时依托彝药业适度发展中药材的可能性也很大。莲藕生产应控制在0.8万亩 以内,立足点要放在提高单产和质量,优良品种的搭配,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延长销售时间。

(4)、优质稻产业:随着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向相对过剩的转变,劣质粮滞销,优质水稻则供不应求,我省也是优质稻米大量从省外、国外涌入。我县推广的优质稻“滇粳优5号”等一批优质稻米已达到优质米标准,而且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到规划期末发展到8.0万亩,龙头企业姚安信达米业有限公司年

产2.5万吨的“姚州”牌优质米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3、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历届县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深化对县情和时代发展潮流的认识和正确分析,始终把大农业的发展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希望来认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4、勤劳的姚安农民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高。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高,投入意识强,力度大,使我县农业生产能顺利发展。

(二)、不利因素和发展困难

我县的农业生产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和发展困难。

1、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缓慢,档次不高,产品市场竟争力不强;

2、农产品(特别是劣质的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的约束力较大,农产品卖难,价格不高仍然较突出;

3、农业产业群单一,规模小,市场不宽;

4、缺乏强有力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效益低下。

三、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9-

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着力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我县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特色产业培植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整合要素达均衡,统筹城乡共发展”。始终坚持“四条基本方针”。一是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始终坚持把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三是始终坚持把科技和教育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来抓;四是始终坚持把推进农业的对外开放摆在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三)发展战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方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科教兴农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集约农业等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的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进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证步伐。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保护和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培养壮大中介组织,促进土地流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四)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生产体系;健全和壮大县、乡、村、组农业服务网络;建立起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高效率、高效益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和显著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连接农户和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力显著增强;培植优质粮、优质烤烟、蚕桑、畜牧、蔬菜五大产业,使之在结构调整增加财政收入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规划指标

在“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发展速度达到10%,“十一五”末达到16.43亿元;农业总产值年递增5%,“十一五”末达到7.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十一五”末达到2641元。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2.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2.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4元。

(1)到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3万亩,主攻单产,总产稳定在7300万千克以上,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商品粮县向优质粮食县的转变;着力提高复种指数,力争粮经比例达到50:50。

优质稻种植面积2005年7.0万亩,占水稻种植计划8.5万亩的85.4%,生产优质稻谷3900千克,2010年种植达到8.0万亩,占计划种植面积的100%,生产“姚州”牌优质米 2.5万吨,产值达10000万元。到2020年稳定在8.0万亩。

(2)烤烟种植规划期间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单产逐步提高由2005年的138千克提高到2010年的150千克,生产以提高质量为主,提高均价,总产值由2005年的8744万元提高2010年的12000万元以上。

(3)蚕桑生产规划前三年以加大新植桑园为重点,后两年以低产桑园改造为重点,提高单产,稳步发展丰产桑园,2005年桑园发展到2.2万亩,到201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0万亩,投产桑园面积达3.0万亩,平均亩产茧量达到40千克,总产1200吨,2020年投产桑园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蚕茧总产2800吨,蚕桑产业总产值达到4200万元。

(4)无公害商品蔬菜种植面积2005年达到2.0万亩,到2010年达到3.0万亩,总产量5400万千克,总产值4860万元。到2020年达到5.0万亩,产值达9025万元。

(5)山药、莲藕、魔芋、百合、大蒜等特色产品种植2005年达到1.5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达 1.7 万亩,总产量2500 万千克,实现产值3000万元。到2020年稳定在1.7万亩。

(6)优质油菜种植面积2005年达3.2万亩,到2010年达 4.45 万亩,总产量877万千克,总产值达到2631万元。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总产达944万千克,产值达2832万元。

(7)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总动力年均发展速度3%,到2010年达到6984万瓦特,到2020年达到8513万瓦特;大中型拖拉机年均发展速度10%,到2010年达到878台,到2020年达到1727台;小型拖拉机年均发展速度6%,到2010年达到726台,到2020年达到1183台;农田耕作机械年均发展速度15%,到2010年达到1587台,到2020年达到4929台;联合收割机年均发展速度20%,到2010年达到22台,到2020年达到89台;农业排灌机械年发展速度10%,到2010年达到1760台、件,到2020年达到3800台、件;农产品加工机械年均发展速度5%,到2010年达到2094台,到2020年达到3411台;脱粒机械年均发展速度10%,到2010年达到674台,到2020年达到1455台;机耕面积年发展速度2%,到2010年达到10.36万亩,到2020年达到11.44万亩;机耙面积年均发展速度7%,到2010年达到 8.68万亩,到2020年达到12.85万亩;机械收割面积年均发展速度20%,到2010年达到7868亩,到2020年达到20408亩;农产品加工量年均发展速度5%,到2010年达到12.57万吨,到2020年达到16.89万吨;农业机械经营总收入年均发展速度3%,到2010年达到3269万元,到2020年达到4393万元;农机从业人数年均增长5%,到2010年达到3478人,到2020年达到5665人。

四、发展重点和重点建设项目

规划期间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多给少取的农业强身战略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大规模组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交易市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农业支撑

体系建设和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

(一)、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五大产业,抓好粮、桑、菜产业发展

1、优质稻产业:优质稻种植面积2005年7.0万亩,占水稻种植计划8.5万亩的85.4%,生产优质稻谷3900千克,2010年种植达到8.0万亩,占计划种植面积的100%,生产“姚州”牌优质米 2.5万吨,产值达10000万元。到2020年稳定在8.0万亩。

2、蚕桑产业:蚕桑生产规划前三年以加大新植桑园为重点,后两年以低产桑园改造为重点,提高单产,稳步发展丰产桑园,2005年桑园发展到2.2万亩,到201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3.0万亩,投产桑园面积达3.0万亩,平均亩产茧量达到40千克,总产11200吨,2020年投产桑园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蚕茧总产2800吨,蚕桑产业总产值达到4200万元。

3、无公害蔬菜产业:无公害商品蔬菜种植面积2005年达到2.0万亩,到2010年达到3.0万亩,总产量5400万千克,总产值4860万元。到2020年达到5.0万亩,产值达9025万元。

(二)、重点建设项目

1、在胡家屯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集交易、农产品信息反馈系统、贮运等功能于一体,计划争取建设总投资870万元。

2、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蚕桑基地建设:计划在九个基地乡,依托农业综合开发蚕桑基地项目和以工代赈桑水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到2010年累计新栽桑2.0万亩,改造现有低产桑园1.8万亩,计划争取总投资

5064.4万元,使投产桑园面积达到4.0万亩,平均亩产茧由2005年的23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40公斤;

——优质粮油基地建设,以姚安坝子,弥兴坝子和官屯坝子为主,依托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食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争取总投资760万元,到2010年优质粮油基地达12.5万亩,年产优质稻3500万千克,年产优质油菜600万公斤;

——以蜻蛉、包粮屯为主继续建设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16455亩,计划争取总投资10027.72万元,到2010年优质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达到3万亩,产值达6000万元;

——以官屯、弥兴、太平、适中为主,争取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万亩,计划争取总投资653.5万元;

——以前场、左门为主,争取建设高山反季蔬菜生产基地1.2万亩,计划争取总投资870万元。

——建设微型冷库: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竟争力,计划争取投资25.5万元,在相应的乡镇建设120立方米的微型冷库三座,以达到推广示范作用,引导个体投资建设.3、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规划期间在弥兴镇、官屯乡的坝区及蜻蛉、白龙寺村委会建设0.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建成中型粮食种子加工中心,实现种子精选率达100%,包衣率达80%,标牌统供率达98%以上;计划争取总投资560万元。

——加大大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计划“十一五”期间争取投资110万元,加大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乡(镇)农业体系建设,计划争取总投资370万元,完善12个农科站和12个农机站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立足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加快建立以农业部门为主体,覆盖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基本形成手段先进、制度规范、队伍健全,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于一体,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重点是,建立健全全县农产品供求、价格、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和农业适用技术等信息采集系统,力争使我县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相对滞后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

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监测与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农村经济综合监测及管理。加快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人才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综合监测管理队伍。

计划争取总投资280万元。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检测检验体系。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水平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制定农产品品种、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包装、贮运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健全农业质量监督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

——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现有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高效、快速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以及重大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事故的诊断监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建设农业环境监测网点。

——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是在蔬菜、肉类、土特产品等农产品集中产区,改、扩建一批区域性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水平。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建设。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加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提高重点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网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加强成人教育体系建设,拓宽成人培训领域,把县农机学校和县农广校建成成人技术培训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培训学校,计划争取投资182万元。

五、对策措施

(一)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对于我县这样一个主要依靠大农业来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农业县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尤其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要认真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切实保护好耕地,促进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采取转让、转包、入股、互换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企业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管理体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要认真落实税费改革的各项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粮食生产在稳定的同时,要着重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将粮食生产从过去追求数量增长切实转变到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的轨道上来。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更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历史机遇,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为结构调整服务。第二要抓好退耕还林、还牧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要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建立健全国家、集体、农户和社会各界相结

合的多渠道农业投资体系。提高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例,财政农业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调整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在继续支持农业生产环节的同时,加大对产前的种子供应、市场信息服务,产后的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支持,加大对小城镇、农村道路、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方筹集发展农业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农业。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外资。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建立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重点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二)解放思想,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结构调整又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坎,只有迈过这个坎,我县的经济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才能在新一轮农业结构大调整中占有先机。因此,各级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那种怕冒风险,求稳慢进跟着走的传统思想习惯的影响,就能树立起大胆想、大胆试、大胆闯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超前思维和创新思维。

要抓住省委提出的“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调整结构,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的契机,结合姚安农业实际,按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将全县各级干部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开拓市场,积极调整

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上来。

要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同时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大批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商积极投入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营造我县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是充分发挥市场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和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要结合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发展规划,建立起各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使农民享受到快捷的市场信息,同时让农民在市场交易中提高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意识,从而做到合理调整种植品种结构,提高科技水平。二是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要着力加强信息交流硬件设施建设,建立起政府权威性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将结构调整的手段转移到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的轨道上来,切实为农民做好服务。

(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千家万户与大市场对接的最有效方式,对蛉腾丝业有限公司、信达米业有限公司、蛉河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菖河生态蜜蜂园等一批带动面广、作用强的龙头企业要积极扶持,同时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利用群体优势,培育我县农产品市场,要加强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大批流通中介

组织,成立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大批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农民通过入股等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各种协会、研究会参与市场流通。

(五)把科技进步摆在结构调整的突出位置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逐步建立起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

调整农业科技的方向和重点,在重视提高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从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为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服务,从资源消耗型技术开发为主转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开发为主。以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和适销对路的动植物新品种为重点,大力开发优质农牧业新品种。加强对农业产后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为重点,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力度。技术推广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鼓励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企业及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事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转变为农业科技和信息中介咨询机构,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继续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农业广播学校、农机技术培训学校,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做好农村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

实现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农业科技必须面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建设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和蚕桑新品种示范区 其任务是建成未来蔬菜、蚕桑发展方向的试验示范基地,高效、高新科技示范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蔬菜专业化育苗和蚕桑穗条供应基地以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

2、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和农业降耗增效技术。

3、增加投入,建立起电波入户、电话咨询、网上指导、多媒体专家决策系统,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

4、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教育体系建设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六)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和发展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逐步建立以农民及其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和支持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统一供应、农业科技推广等服务。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章制度,规范运行

行为,保障其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经纪人队伍。

(七)切实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切实加强对耕地、草山草坡和水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污染。大力组织实施“沃土工程”,增加秸秆还田面积,多利用有机肥,有的地方可采取轮作或种植豆科等养地作物,切实提高土壤肥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控制农业污染。继续开展农村能源建设。

(八)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

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机化装备和生产结构,稳步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加快农机化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促进农机化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机械,抓好种子精选、包衣等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因地制宜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加快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不断建立健全农机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机化法规建设,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完善农机化标准体系,强化农机试验产品质量监督和农机监理工作,不断创新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九)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放心”产品,按照“面向市场、制定标准、质量监控、注重品牌”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生产绿色、环保、无污染、安全的农业产品,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必须紧跟市场时尚,执行绿色标准,从事农产品生产。着力推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坚持“高新技术与实用技术、先进技术与传统农艺、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全面启动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从生产资料供应、生产中的每一环节,到生产后的分级、加工、包装、储运,都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标准规范,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要把创立农业品牌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积极开展

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工作,抓好现有品牌的规模化营运,培育农业知名品牌,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广告牌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抢占市场制高点,同时扩大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争取多打出一批名牌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农产品产销效益。

(十)大力推进依法治农

依法治农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农业行政执法效果。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大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促进公正执法和严格执法。继续抓好农业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业普法工作,努力实现由提高农业系统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推进农业系统各项事业依法治理,使农业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十一)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重视维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多方支持,对农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政策倾斜,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充分理解。农业和农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头绪很多,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帮民富,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善于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用民主法制的办法推动农村工作,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政策指导、信息引导和服务疏导上来,突出抓好农村政策的落实力度,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和设施建设,继续搞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文明新村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农民安居乐业。

“十一五”计划是进入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服务,依靠广大农民的创造精神,全面开创“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2009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XX镇2009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地、县委扩大会议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较好的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推动了全镇经济农业及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镇种植小麦34034亩(单产438公斤)、种植棉花28000亩、玉米18800亩(单产420公斤),正播1000亩、套种黄豆550亩、茴香420亩、架子瓜1449亩、双膜瓜2577亩、陆地菜2930亩、陆地瓜7048亩、红枣13976亩,复播西瓜5500亩,其中无籽西瓜150亩、蔬菜4500亩、花生100亩、温室共91座,种植面积达65亩,其中叶菜类温室10座、茄果类温室60座,瓜果类温室14座,其他7座。实现总收181211675入元,其中:粮食收入34056000元,林果业收入27806733元,畜牧业收入49934420元,设施农业收入1020600元,双膜瓜收入5911000元,二、三产业收入11411322元,劳务输出收入12569600元。人均收入达到4390.38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00.75 元,增长12.9%。

一、粮食生产方面

1、抓稳小麦生产

今年全镇种植小麦34034亩,完成县下达小麦种植面积的100%,抓好小麦播种前投入,并且严格按照机器犁地,镇压整地,随机播地的技术要求,严把播种质量, 保证了一播全苗,并且统一品种为新冬20。认真抓好小麦种子村的管理工作,确保随行葡种植质量,并按照制种要求采取单收、单打、单选、单贮的制种原则进行制种,以确保小麦种子的纯度。今年小麦亩产达到438公斤。

2、玉米种植

今年我镇复播玉米面积18800亩,正播玉米1000亩,由镇里组织在县种子公司统一拉运“药拌种”,并统一拉运品种 1

为中原32号、新玉29号、怀研10号三个品种,保证了玉米种子全为优良品种。严把玉米播种前投入关,并由大型拖拉机犁地、整地;实行片区领导负责,驻村干部验收,拖拉机站具体技术指导,层层审批签字,严把耕前土地保墒,种子质量关,由玉米铺播机一次性铺膜下种,确保一播全苗。认真抓好玉米种子村的管理工作,并按照制种要求采取单收、单打、单选、单贮的制种原则进行制种,以确保玉米种子的纯度。今年玉米亩产达到420公斤。

二、棉花生产方面

在今年棉花种植过程中,遇到了大风降温天气,镇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在大风降温过程中,犁地镇压保墒,并且平整土地;待天气转好以后,集中机械铺膜播种,为棉花适时播种赢得了时间,并且在犁地前保证肥料的投入,全镇今年落实棉花面积28000亩,全部采取高密度种植模式;在棉花管理工作中,由于旱情严重造成部分棉花出苗不齐,为此镇党委、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抓好棉花补种工作,及时组织农民补种、中耕、除草、定苗,加强田间管理。今年棉花亩产达130公斤。

三、双膜瓜、架子瓜生产方面

大力推广以双膜瓜、架子瓜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严格

落实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今年全镇种植陆地瓜7048亩,其中西瓜5400 亩,甜瓜1648亩,通过采取及时定苗、打侧枝、牵苗、追肥灌水等措施精心管理,确保了正常生长。

四、林果业方面

(一)抓大林果业

第一、今年我镇直播定植红枣13966 亩,其中新定植红

枣3620亩,坐地苗229亩,小麦套种定植2700 亩,2×1密植园691 亩,直播面积10346亩,其中2×1直播面积1309亩,直播成活率达到85%以上,发芽率达到85﹪以上。并结合实际,在零星地块和以往套种模式定植的地块进行建园式种植,保证了林果业定植面积稳步增长。加强果树的管理,走好科技之路,今年专门凭请了内地红枣专家,实行跟班作

业,全程指导.加强对红枣的管理,实现水肥制,确保水肥及时跟上.做好红枣标识工作,并建立档案.对今年新播种的3620 亩红枣采取统一行距、株距,并采取浸种、浇水、盖沙土的方法促进枣苗出苗率和成活率。

第二、今年加大了对杏园的管理,同时农民也尝到了杏

园丰产丰收的甜头,更多的为杏园投入了肥料和劳动力,促使今年杏子产量再创新高,根据这一特点,我镇果断提出“一等二等上架子,三等上席子”的晾晒方针,成功晾晒杏干1500吨,其中一等杏干1000吨,二等杏干300吨,三等杏干200吨,真正达到了增产有增收的目的。

第三,加强对果树的管理,对果树进行了农家肥和化肥的追施工作,对追完肥的果树及时进行培土、灌溉,有效提高了果树的挂果率。分别在7月份和10月份对杏树进行了修剪、涂白、追肥等工作,确保果树安全过冬.第四,加强林果业的病虫害防治,4月份对全镇所有果树

进行了一次病虫害农药防治,并且根据果树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保证了果树的正常生长。分别在8月份、9月份和10月份对全镇的红枣进行了食心虫普查,防止食心虫的发生.(二)、抓牢畜牧业

2009年全镇牲畜存栏61700头(只),对全镇61700万头

(只)牲畜进行了驱虫、药浴、疫病检疫活畜检疫工作,防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在4村和13村等村积极筹建家禽养殖示范基地,目前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其中13村首批3000只鸡苗也已入户饲养。

(三)抓精设施农业

我镇现有温室大棚91座,种植面积65亩,已全部种植

完毕,其中叶菜类10座,茄果类60座,瓜果类14座,其他7座。在温室管理中,我们做好了蔬菜的育苗、栽培,温室防风、防降温,温室改造等工作。目前,温室蔬菜长势喜人,上半年蔬菜喜获丰收。同时,全镇积极推广了养殖小区加温室大棚设施农业模式,针对农民资金短缺的情况,镇党委、政府出面协调,对设施农业种植养殖户进行小额信贷支持,提高了设施农业种植养殖户的热情。

(四)紧抓抗震安居房和沼气入户工程建设

今年我镇按照县统一安排部署,抓好沼气入户和抗震安

居房建设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提前做好前期准备。目前,我镇已建成523户抗震安居房,完成计划的91.7%,入住率达到85.2%.10村50个沼气池已经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此沼气入户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户的生活燃气问题,净化了环境。

回顾2009年的工作,全镇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之所以取

得这些成绩,我们认为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前提条件;坚持以地、县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础;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坚持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保障;坚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一年来,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形势不容乐观, 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十分艰巨,十分复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团结进取,更加奋发有为,努力把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镇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一月三日

在目前已完成冲锋号军事拓展训练营地高空拓展和军事野战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道路、停

车场、环保公厕、洗浴、垃圾收集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继续加大对景区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把少数民族特色和民风民俗节庆作为纽带,抓出特色、打响品牌,做好旅游开发大文章,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成集 “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综合配套旅游发展格局。

下载“十一五”古镇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结(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一五”古镇镇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结(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9年度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XX镇2009年度农业及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地、县委扩大会议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

    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合集]

    你正在浏览的工作汇报是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汇报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汇报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估价进春以来,农区各苏木乡镇和涉农部分牢牢围绕“科......

    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总结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2013年农业增加值比2012年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791元;粮食产量达到757.1万公斤;年出栏生猪3.7307万头;新增寿果100亩,品改900亩;农业招......

    农业农村经济考察报告

    为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我们组织×个乡镇党委书记、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村书记,于本月16、×日赴涿鹿、万全、崇礼三县就农业产业化、......

    125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凤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二O一O年八月 目 录 前言 一、“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回顾„„„(3) 二、“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条......

    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汇报材料

    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汇 报 材 料 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农业稳镇、产业兴镇、生态靓镇、旅游活镇”的发......

    农村经济委员会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2005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基地开发抓特色、产品开发抓龙头、市场开发抓协会、依靠科技上档次的发展思路......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通知[范文大全]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江苏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