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总结
2008年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总结
2008年,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质监系统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为宗旨,以质量兴市为总抓手,以强化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为核心,以县级局业务建设为基础,以确保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克服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妥善应对三鹿奶粉事件,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推进,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积极推进“质量兴市”工作,全省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省局将实施质量兴市与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战略紧密结合,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切入点,就推进质量兴市工作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工作要求,并从多方面加大了对质量兴市(县)工作的检查督导。市州、县区局全力推进,普遍建立“质量兴市(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细则,召开质量兴市工作分析会,提请政府组织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或联席会议,有力地推进“质量兴市”工作深入开展。截止目前,全省已有14个市、州,80个县(市、区)成立了“质量兴市(县)”领导小组;10个市州和50个县区政府签订了质量兴市(县)目标责任书;11个 市州和33个县区政府制定了考核细则,初步呈现出了“质量兴市(县)”工作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在汇总全省名牌生产企业经济情况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向省政府提交了《甘肃名牌战略发展状况报告》,报送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的意见》,完成了2007年度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用户满意度调查和综合评价。积极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天水风动机械厂凿岩机械和长庆石油勘探机械总厂抽油机2个产品有望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截至目前,我省共有224家企业的296个产品获得甘肃名牌称号,4家企业的5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继兰州百合、礼县大黄等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后,今年又有秦安蜜桃和临泽小枣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审查会审查,使我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加到10个。
(二)迅速处置三鹿奶粉事件,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省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负责的应急小组,积极开展调查处理和强化监管工作。各地质监部门根据省局的要求和部署,及时对销售“三鹿”牌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商店进行突击检查,责令停止销售。对辖区内所有乳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在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全部抽样检验。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我省生产的乳制品中均未检出 含有“三聚氰胺”。为强化监管力度,省局组织各级质监部门抽调了105名工作人员,组成40个监管组,深入全省乳制品企业实施驻厂监管,切实保证乳制品生产质量。截止10月28日,全省质监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993人(次),检查生产企业213户次,检查销售单位13477户次,共查封三鹿牌慧幼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156859袋(听),三鹿牌其它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43464袋(听),总计查封200323袋(听)。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年内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对列入国家2008年专项整治10类产品进行省级监督专项抽查,紧急安排卫生消毒产品、饮用水生产企业产品、涉农产品、儿童玩具服装、月饼等进行专项监督抽查,共下达市州抽检25029批次,省级抽检13259批次。严格工业生产许可证发证工作,总局通过审查下发68张许可证;省局发证116张许可证。截止目前,全省共下发工业生产许可证达到1623张。切实把食品安全监管放在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首要位置,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加大了许可前的抽查工作,共对50余户企业进行了许可前抽查,换发食品生产许可证388张,我省获证食品企业达到1533户、共1829张许可证。加大证后监管工作力度,组织开展了全部28大类食品无证查处工作;与市州局联合开展了现场监督抽查活动,共随机抽查获证企业55户,发出整改通报13份,对12户企业提出了取销食品生产 许可的建议。全年清理出因停产、破产、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和不能持续满足必备生产条件的144户企业。以构筑打假防线、完善打假机制为突破口,以农资、建材打假等为重点,切实加大稽查执法工作力度。截止目前,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48273人次,端掉制假售假窝点75个,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580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起,涉及假冒伪劣及不合格产(商)品货值3326.8万元,罚没收入1698.03万元。受理产品质量投诉案件310件,涉及产(商)品货值156.59万元,解决处理310件,结案率为100%,为用户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7.2万元。
(三)及时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局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总局的一系列部署,迅速行动,立即启动特种设备、食品安全和系统内部安全三个应急预案,紧急动员全省质监部门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去。在全面做好系统自身安全防范工作的同时,结合认真履行工作职能,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及时向全系统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抗震救灾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特种设备特别是灾区的特种设备逐一进行安全排查,采取工作措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组织特种设备救援队,迅速奔赴灾区,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安全排查救援,修复受损特种设备,确保了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积极做好灾区食品、生活用品、各类抗震救灾物资 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派出抗震救灾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督查组,赴灾区开展督查工作,重点对救灾食品进行抽查检验,确保灾区食品供应绝对安全。对供应灾区的食品和相关物资生产企业的产品,一律实行免费检验,对重新恢复生产的企业及时审查并免收审查费。各级质监部门主动加强与民政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对供应灾区的帐篷、棉被、衣物、消毒液、照明器材、便携式发电机具等各类救灾物资,开展质量监督抽查。灾后根据省委省政府灾后重建规划,省级财政从我系统部门预算中调减10%的公用经费476万用于陇南礼县灾后重建,省局也积极筹措资金180万元,用于陇南、甘南、天水、定西4个市州质监局的灾后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的质监部门进行基本建设。
(四)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标准化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实现了农业标准化、工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全面发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更进一步深入开展,根据国家标准委批准的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经过审查向全省各地下达了2008~2010年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项目40项,并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提出了工作目标和管理要求。对7个国家级示范区、12个省级示范区进行了考核,全部考核合格,各示范区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各地优势特色产业得到了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农产品产 量和农民收入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截止目前,全年批准发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地方标准64项。工业标准化方面。截止目前,全省通过采用国际标准组织验收(复审)的项目78项,申请使用“采标标志”产品60项,确认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2家。积极协调帮助甘肃华羚乳品集团申请制定《干酪素》、《酪蛋白酸钠》2项国家标准;组织推荐6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国际标准化工作专家人才报国家标准委予以候选;推荐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国家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甘肃)等3家单位申报承担“全国草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沙漠化防治和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辛香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辛香料原料、检验方法、加工工作组” 秘书处工作。推荐甘肃天星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永登碧泊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膜科学技术研究院等4户企业的7项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申报2008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的《髋臼前后柱解剖型记忆固定器》企业标准已被列为200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的拟奖励项目予以公示,组织推荐1个项目申报2009年度标准化公益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服务业标准化方面。发布服务领域地方标准4项,确定了全省14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甘肃省摄影企业等级划分》地方标准。
(五)强化计量和认证法制管理,计量认证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认真做好《甘肃省贸易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继续抓好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医院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企业等的日常计量监管和执法监督。组织开展了弹簧度盘秤专项检查,共检查弹簧度盘秤17556台,发现无证弹簧度盘秤3392台,没收不合格和无《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弹簧度盘秤1372台,并对1191台无证弹簧度盘秤采取张贴或喷涂不合格标志等去功能化措施;开展了加油机专项检查,共检查在用加油机3076台,监督检查前在用加油机受检率为99.45%,通过专项监督检查,在用加油机的受检率达到了100%;对兰州市 32家企业168个批次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进行了抽查,抽样格率为97.3%,比2007年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开展了省内定量包装商品专项抽查,共抽查710批次,其中净含量检验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2.7%,净含量标注平均抽样合格率为91.5%。继续做好强检计量器具建立档案工作,截至目前,共建立强检工作计量器具档案128088条。依据《节约能源法》的要求,将质监系统能源计量监督检查和服务的范围扩大到了184户企业,检查能源计量器具总数43249台件,进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7084台件,通过检查,促进了企业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认真开展产品认证监管,积极推动以 列入强制性认证目录内的儿童玩具、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等为重点的强制性认证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开展省内强制性认证产品建档工作,目前全省90%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建档工作已完成。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认证违法活动,规范认证市场秩序。开展实验室认定工作,已受理实验室申请57户,现场评审54户,审核发证49份,完成当年计划的92.4%,并办理计量认证扩项3户。同时,为促使取得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始终保持取证时的能力和水平,对全省已获证的120户实验室安排了定期监督评审。认真贯彻落实《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管理规定》,督促未通过计量认证的机动车安检机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检测手段和充实技术人员。截止目前,完成机动车安检机构资质认定和资格许可考核发证6户,培训安检机构检验员25名。对全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组织开展取得资格许可证书后的首次定期监督检查,共检查安检机构18家。
(六)抓好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特种设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以三大体系建设为主线,突出重点抓整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开展“隐患治理年”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658多家,检查各类设备18960台(套),查出一般隐患1574个,整改1491个,整改率94.7%;查出重大隐患90个,已经整改90个,整改率100%。突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基层基础建设,重点加强检验机构技术把关 能力和县区局安全监管能力,全面落实“两点三面四个一”的层级监管工作目标,88个县区局已经完成80%以上建立一档、一表、一帐、一图为主要内容的监管体系基础工作,全省13个市州特检所的检验资格全部顺利通过总局的核准,在12个西部省份率先解决了检验资格核准这一难题。出台《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电站锅炉安全监察工作落实检验责任的意见》,协调建立了我省电站锅炉检验新体制和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强化科研开发工作,联合有关技术机构对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的三台超期服役电站锅炉实施了RBI寿命评估先进的综合检验技术,这一延寿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经济效果明显,而且提升了我省检验水平。开展特种设备节能研究,完成了《甘肃省工业锅炉节能工作研究方案》,并积极向总局和省科技厅申请立项。
(七)加大基层基础设施和技术机构的投入力度,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省局继续深入开展以创建“监管能力强、服务能力强、执法能力强、技术能力强、自身实力强”为重点的创建“五强县级局”活动,将五强县级局创建工作作为县级局建设的重要载体,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制定印发了《2008年五强县级局考核细则》和《关于对2008年五强县级局复审考核的通知》。为了切实提高县级局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县级局业务建设,省局在2007年的基础上再筹集315万元,分别安排21个县级局各15万 元用于县级局业务建设。同时还配套100万元,用于“金质工程一期”建设,“金质工程”一期顺利推进,已经建成覆盖14个市州局的数据、视频、语音三网合一的质监信息专网。强化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和基础建设,各直属技术机构大力推行“包检制”、“一站式检验”、“协议检验”、上门取样和负责送达检验报告等服务方式,扩大了服务面和市场占有份额。国家高低压电器质检中心的筹建工作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加大技术机构的投入,省局集中714万元资金,对市州局及县级局办公实验用房建设实行引导资金补助,加快改善办公条件。集中164.659万元安排给市县两级计量技术机构,进一步提高计量检定机构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全系统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质监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筛选上报国家总局2008年度自筹经费的科研项目4个;公益性科研项目8个。其中省质检中心申报的《啤酒瓶安全性能的预测分析与研究》项目被科技部初选通过,已按总局要求确认上报了基本信息。审核上报省科技厅项目3项,2项已被审核受理。
(八)扎实开展“规范工作行为,端正行业作风”学习教育活动,全系统行业作风明显改进。从4月中旬开始,全省质监系统利用两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了以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建设服务型机关为目标,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核心,以检查我省质监系统“四个十不准”执行情况为主 要内容,以着力解决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五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企业正当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为重点的“规范工作行为,端正行业作风”学习教育活动。学教活动中各单位认真地梳理了近年来的信访举报案件,进行了仔细的核查,严肃查处了一批在工作行为和行业作风方面的案件,有针对性地整章建制,堵塞漏洞,起到了教育提高、规范行为、整肃纪律的作用,为加强全系统的行业作风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持续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双优一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省局机关开展了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活动,举办了“迎奥运、强体魄、促和谐”体育比赛,结合质监业务工作,在质监行政机关开展了“建和谐机关,促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在技术机构和业务窗口单位开展了“以质取胜、服务至上、共创和谐”主题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直属机关干部职工开展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不断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国家总局、省纪委等部门召开的有关党风廉政方面的会议,专门召开了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了《全省质监系统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分解安排意见》,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召开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的廉政意识、服务意识、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先后对《甘肃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草案)》、《甘肃省农产品质量 安全条例(送审稿)》等2个规范性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组织开展了全系统行政执法办案情况大检查,促使行政执法办案水平明显提高。
(九)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我们始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7月上旬,结合质监工作实际,召开了全省质监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质监工作水平”研讨会,专题分析当前质监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形成了推动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工作举措。从10月上旬开始,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在省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省局党组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当前工作的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认真谋划,高标准推进,按照省委的部署和省局的《实施方案》,不折不扣,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通过思想发动、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征求意见、讨论交流、督促检查,目前第一阶段的各项学习调研任务圆满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已经转入分析检查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活动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搞好这次活动有了明确的认识,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增强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质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年来,我省质监工作虽然有了新的进步,但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和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尚拘泥于传统的就质监抓质监的模式,未能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上统筹推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有待强化,一些重点的基础性的工作抓的不够扎实;法制意识有待加强,行政执法和技术服务工作尚需进一步规范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09年,全省质监系统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为工作方针,以质量兴市(县)为总抓手,切实履行好监管和服务的职能。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有效履行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职责。以强化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为着力点,认真分析总结奶粉事件的沉痛教训,全面加强计量、认证等质监业务领域内的监管工作,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网络,改进监管方式,严格依法监管,切实增强监管的有效性。二是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继续强化和推进政府签订的质量兴市、产品质量监管两个目标责任书的落实,认真履行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适时介入一些重点领域、重要行业的质量工作,不断拓展“质量兴市”工作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开展能源计量和节能降耗服务活动,有效服务我省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促进全省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三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机构建设,下功夫提高检验检测水平。进一步抓好全省质监检测机构的布局和建设,添置重点检测设备,强化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四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建设,为全省质监事业科学发展夯实基础。集中资金向基层倾斜,解决县级局在办公用房、检验场所、执法装备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县级局业务建设从打基础向上台阶、上档次的转变,不断强化质监基础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规范全系统工作行为,端正行业作风,树立质监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第二篇:关于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进一步规范业务工作的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和技术检验、检测行为,充分发挥质监系统的整体效能,提高质监工作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依法行政,坚决防止违法行政和不当行政。不得通过下达罚没指标、将罚没数额与执法人员收入挂钩、为当事人说情或为执法活动设置障碍等方式影响公正执法;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明确规定,不得实施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增加其义务的行为;行使法律规定的自由裁量权必须符合立法原意并与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相当,不得因法律规定以外的因素影响行政处理的结果;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有法定的事由存在并尽量采取对当事人合法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进行。
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执法活动,保证执法行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对当事人进行调查、对其物品生产或存放场地进行检查等活动必须有相应的授权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作出不利于当事人行为的行政决定必须告知其权利并按法定方式听取其意见,不得因当事人申辩加重行政处罚或作出对当事人不利的行政决定;法律规定作出行政决定需要
集体审查或公开听取意见的,应当严格按规定执行,不得随意简化程序或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三、严格区分强制检验、检定,行政处罚收集证据检验、检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行政确认活动中检验、检定的内容、方式以及收费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强制性检验、检定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省局下达的计划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执行,并执行有关收费标准;对违法行为因收集证据需要检验、检定的,必须按相关收集证据的程序和抽样、检验标准进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收费的,不得收取当事人的任何费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活动需要检验、检定的,应当按规定的程序和收费标准进行,不得为当事人设定其他义务和另行收取费用。
四、坚决纠正“重处罚、轻服务”的行为,对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必须按照《甘肃省质量监督不合格产品生产经销企业整改管理规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一般质量项目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销企业,要帮助其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落实整改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对强制性指标不合格的产品,要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并组织好验收工作;对直接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存在严重缺陷的产品,通知生产企业限期收回,责令经销企业撤柜。
五、各级质检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工作。抽样人员在抽样时,必须出示省局下达的检验计划文件或监督检验
通知书、抽样员证和收费许可证复印件;必须按照抽样规范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抽样;对下岗职工、弱势群体开办的企业,应严格执行省局的有关规定,减免收取检验费;坚决禁止对同一企业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重复收费。在定期监督检验时,不得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甘肃名牌产品进行抽样。严禁超授权范围或超监督检验计划、超时限进行检验检定。严禁伪造检测报告、检定证书和数据。
六、各级检验检测机构必须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和增加收费项目。对未做全项检验的产品,只能按所检项目收费,不得按全项检验项目收取费用。严禁出现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或收费不入账的情况。收费票据一律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行政事业收费收据,不得以其他票据代替。各级质监部门在执行监督抽查和定期监督检查计划时,要遵守产品的检验周期,对检验周期内已受检的产品不得重复检验;对法定技术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委托检验报告除外),应遵循检测数据共享的原则,予以互认。
七、开展委托检验和出厂检验的质检机构,在与企业签订委托检验协议时必须严格执行《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产品质量委托检验管理办法》。委托协议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充分体现自愿、公正、公平、科学、求实的原则,不得强行要求企业签订委托检验协议;不得干涉、阻挠有关行政机关组织的对委托者的执法检查和监督检验。企业有权自主选择具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服务,任何单位或部门不得利用考核、发证等行政许可权力强制企业接受校准服务。开展委托检验检测,必须根据协议履行责任和义务,不得只收费不履行检验检测义务,也不能减少项目收取全额费用。
八、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必须按照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和授权项目开展工作。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应遵循省局印发的《甘肃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发展规划(2006-2010)》。省级和分中心新建标准项目计划,须报省局审批;市州所新建项目需经市州局同意后,报省局审批;县区所新建项目须经市州局审批并报省局备案。本行政区域对象少,不宜单独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应当允许邻近已建的计量标准跨区域进行量值传递。跨区域开展量值传递,应当征得工作对象所在地质监部门同意,并报省局备案。
九、省局在下达监督检验计划时,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重点保证涉及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类别,同时兼顾省、市(州)质检机构的能力和条件,不得重复下达检验计划。计划实施严格按照省、市(州)分级下达的检验计划执行,各市(州)局、县(区)局除执行省局监督检验计划外,不得擅自安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查和定期检验。
十、上级质监部门应加强与下级质监部门的沟通和衔接。上级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进行现场审查验收时,应通知当地质监部门;省局组织的评审活动,在不违背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市州局以适当方
式参与,行政行为的结果应当及时告知;实施强制检验检测的技术机构,要加强与辖区基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沟通,抽样行为必须有基层局的参与。
十一、各级质监部门及技术机构要自觉维护全省质监系统工作的统一性。下级机关必须服从上级机关的决定及管理,全面正确地执行上级下达的工作指令,不得拒绝、干扰或作出与之相抵触的决定。省局委托有关质检机构到市州开展检验工作,各地要积极配合,不得设置障碍或者提出不合理要求。涉及全省质监系统的重大政策性问题,一律由省局做出决定,各级可以向省局提出建议,但不得擅自做出决定。
十二、加强行风建设,努力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对不严格依法行政,随意行使检查权、处罚权,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超计划、超批次、超范围和重复抽样检验检测的、擅自提高检验检测收费标准等损害质监部门形象的行为,要坚决制止、查处和纠正。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对有禁不止、屡次出现问题的单位和部门,要予以专项整治,确保全系统政令畅通,纪律严明,行为规范,努力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
第三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制度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制度(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确保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公开、公正、快捷、高效,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依据
(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二)《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三)《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四)《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五)《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R1001-2008)
(六)《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
(七)《气瓶充装许可规则》(TSGR4001-2006)
(八)《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TSGR3001-2006)
(九)《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
(十)《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TSGZ0005-2007)
(十一)《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TSGZ0004-2007)
(十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审批的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气瓶充装的许可及气瓶检验机构的核准。第四条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型式试验(有要求时)、鉴定评审、审核批准、发证公告等环节,具体如下:
(一)申请
需要取得许可的申请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具备基本条件后(申请单位需具备的条件见附件一《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具体技术性要求》),网上填报相应的申请书,并将书面申请书及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目录等相关材料提交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省局特设局),省局特设局对申请书及相关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初步审查,如发现问题,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充或更改的全部内容,可以口头或者书面告知。
(二)受理
省局特设局应当在接受申请书和相关资料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提交申请资料的审查。对符合规定的,经业务主管领导批准后,在申请书上签署正式受理意见,并指定鉴定评审机构;对不符合规定的,向申请单位出具《特种设备许可不受理通知书》(附件二),说明不受理的理由。
(三)型式试验
按照规定需要进行产品试制和型式试验的,申请单位应当在受理后,按照有关规定准备试制产品(试设计、试安装),试制产品需要通过产品鉴定的,应当先通过产品鉴定;产品试制(试安装)按照规定需要进行监督检验的,在试制(试安装)过程中,必须进行监督检验。需进行型式试验的申请单位必须约请具有型式试验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型式试验。承担型式试验的机构,完成型式试验后,应当在30日内向申请单位出具型式试验报告。
(四)鉴定评审
申请单位与指定的鉴定评审机构协商确认评审具体事宜,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按照双方确定的评审时间,及时安排鉴定评审工作,评审时间按《关于加强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的意见》甘质监特〔2008〕84号规定要求。鉴定评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评审要求组织鉴定评审工作,省局特设局可以派人对鉴定评审工作进行监督。
现场评审结论为需要整改的单位,应当在6个月之内完成整改工作。鉴定评审机构在完成鉴定评审工作(包括现场评审和整改问题的确认)后15个工作日内,出具鉴定评审报告,并报送省局特设局。
只采取型式试验取得许可的,不需要进行鉴定评审。
(五)审核、批准、发证
省局特设局在接到鉴定评审(型式试验)报告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符合条件的,报业务主管领导批准,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发文予以公告,并颁发许可证或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颁发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经业务主管领导批准后,应当立即告知申请单位和鉴定评审机构,向申请单位出具《特种设备不予行政许可通知书》(附件三),并说明理由;按照规定可以改进的,允许限期改进。
第五条 复证、增项、变更单位注意事项
(一)复证单位要在许可证有效期提前6个月提出复证申请,新证的发证日期按原证到期时间进行延续,不受复证申请时间影响。
(二)申请复证单位除提供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材料外,还应提供以下资料:
1.取证以来的工作总结;
2.取证以来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业绩明细表;
3.质量事故情况; 4.原许可证复印件。
(三)增项申请时,由受理机构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鉴定评审。
(四)取证单位名称、地址等变更,需填写《特种设备许可(核准)证变更申请表》(附件四),并提供工商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报特设局。
第六条 许可证降级、注销
(一)降级。特种设备许可证有效期内由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不符合许可条件情况,需要降低许可级别的,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管领导同意后,由省局特设局出具《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决定书》(附件五),书面通知降级单位。降级单位如在15个工作日内不提出意见,由省局特设局颁发或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特设局颁发降级后的许可证,原有效期不变,并收回注销原许可证。
(二)注销。特种设备许可证有效期内由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不符合许可条件情况,需要注销的,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管领导同意后,由省局特设局出具《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决定书》,书面通知注销单位。注销单位如在15个工作日内不提出意见,由特设局收回注销原许可证。
第八条 其它注意事项
(一)行政许可申请的受理有效期为12个月,如在受理有效期内未进行评审,需重新提出申请。
(二)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复证的单位,需提交许可证延期申请,由省局特设局审核批准后,出具延期复证函,复证发证日期仍按原证有效期延续。
第四篇:2-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甘质监特„2011‟12号
关于切实加强“两会”和春节期间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春节和“两会”期间安全工作的要求,为确保全国、全省“两会”和春节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在做好日常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基础上,省局决定从即日起,迅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察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突出重点 强化整改 不留安全隐患
针对事故多发易发区域和季节特点,重点对石化企业,特别
主题词:特种设备 安全检查 通知
抄送:总局特设局,省安委会办公室,本局领导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 2011年1月11日印发(26份)
第五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处(室、局)函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处(室、局)函
„2010‟22号
关于报送2010年计量工作总结和 计量监管主要业务数据的通知
各市、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计量研究院:
为全面了解各市、州局和省计量院2010年计量工作总体情况和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及时向总局和有关部门报送质监系统计量监管和业务数据,现将2010年计量工作总结、计量监管和主要业务数据报送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计量工作总结应根据省局下发的2010年计量工作要点、目标责任书内容和省局部署的各项专项行动要求,全面反映本辖区计量工作基本情况和民生、能源计量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二、《计量法制管理报表》所需的计量监管和主要业务数据2-
建设和谐城乡”行动以来的数据。“集贸市场在用衡器免费检定”项中填写今年实施《甘肃省集贸市场在用衡器免费检定实施方案》的相关数据。
(八)表4中“热学”项中“合计”栏填写数量包括热能表在内的热学类计量器具检定的总数。“力学” 项中“合计”栏填写数量包括衡器、出租车计价器、加油机、水表、燃气表、血压计和其他力学类计量器具检定总数,“衡器”项中“小计”栏填写数量包括人体秤和其他衡器类计量器具。同样,“电磁学” 项中“合计”栏填写数量包括电能表在内的电磁学类计量器具检定总数。民用四表检定数除在本表中反映外,还应将总数填报至强检计量器具建档系统当中。
(九)为了保证报表质量,明确责任,各单位必须在表1中注明填报人和批准人,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2010年计量工作总结和计量监管主要业务数据采用文件和电子文本两种形式同时报送。请各市州局和省计量研究院务必于2010年12月5日前将总结和报表报送至省局计量处。所需表格电子版在省局网站计量处下载中心下载。
四、工作总结、计量监管和主要业务数据以及报送时间作为省局对各市州局和省计量院目标责任书关于计量业务工作考核-3-
材料审查的主要内容。
附件:2010年计量法制管理报表 联 系 人:张有平
电子信箱:
电话:
-jlc@gszl.gov.cn 0931-8411705(传真)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处 二O一O年十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