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砥柱中流,擎起五中新课程改革的晴空——芦台五中九年级组校本教研
汉沽区目录
1.砥柱中流,擎起五中新课程改革的晴空——芦台五中九年级组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 芦台第五中学 韩克军·············································································································· 2 2.校本教研,我成长的良田
芦台第五中学
刘雅淑 ······································ 6 3.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新课改下语文提问艺术浅谈
芦台第五中学
张洪伟 ···· 11
砥柱中流,擎起五中新课程改革的晴空
——芦台五中九年级组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芦台第五中学 韩克军
芦台五中九年级组自其面世那天起,就以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良的工作作风和抢先的教研教改意识,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全县人民的关注和赞扬。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推行和深入发展,在市、县教研室、教科室的引导帮助下,五中九年级组全体教师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高度负责地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了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实施,现将3年来的新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制度建设,提供课改保证
为了保证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校本教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九年级组成立了以包组主任为组长、以年级组长为副组长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学科教研计划方法、统筹安排全组校本教研工作。先后制定了《九年级组学科教研制度》、《关于切实改进和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若干意见》、《学期教学业绩奖制度》、《教育教学成果奖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和奖励措施,激发全组教师教研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校本教研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增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年级组选派了各学科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改培训学习,所有九年级组教师都参加了暑假县 教研室组织的教师培训,九年级组还在学期开学之前组织了校内培训。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的校本教研工作理论文章,如徐远征教授《走校本教研之路,育课改实验之师》,和北京教研院教研室的《以行动研究,促进校本学科教研》,及郭华教授的《校本教研及其开展策略》等。结合专家讲座组织专题研讨,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创办校本教研论坛,使老师们认识校本的基本意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确立了校本教研的三个理念: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解了教师的个人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同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通过各种培训,促进同行之间的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以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三、坚持集体教研,发挥群体效应
五中九年级组的集体教研早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统一步骤早已成为年级组的常规工作。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推行与深入,年级组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各学科组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业务学习、评课,积极讨论、解决新课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业务问题和教材教法等问题,充分发挥九年级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按照各学科特点,加强相互研讨,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求教学设计尽可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时间和机会。年级组按计划适时进行课改观摩课、说课活动,开展组内的公开课活动,在集体教研的 活动中,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了每个人的教学特色,发展了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培植课改沃土
教育教学的真正意义主要体现在课堂,校本教研成败的重要表现也在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小组合作、科学探究„„都离不开课堂教学。五中九年级组在校本教研中始终坚持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为重点讨论和实践内容,多次组织教师研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课例研究专辑》。连续三年开展校级“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选活动,邀请县教研室教研员亲临指导,并邀请兄弟校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年级组依托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以校本教研为重要武器使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课下学生自主预习,课上学生自主展示、合作探究。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课内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宽了学生视野。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五、深入课题研究,推进课改发展
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形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研即培训,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氛围,九年级组针对新课改的综合性和系统的特点,注重课题立项与教科研培训,以课题研究的运作方式推进 课改实验工作。各学科教师针对自身优势及科特点确定自己的子课题。三年来,全组共有国家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3个,县级课题6个。课题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互相讨论,大胆实践,及时交流,注重积累总结和认真反思,并把通过研究获得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加以提炼、整理写出研究心得。课题研究调动了全县教师参加教学研究的热情,为新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课改硕果累累,增强研究信心
在浓厚的校本教研风气的带动下,五中九年级组在各级各类评比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连续三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名,一中上线率在全县遥遥领先,综合评估连年名列全县首位。全县中考状元、各学科中考状元连年涌现,韩克军、闫立华、陈景霞三位教师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马连芝老师被评为“天津市九五奖章获得者”,魏柏祥、王淑云两位老师被评为“全国百杰语文教师”,靳玉红老师被评为“天津市优秀英语教师”,张桂霞老师的化学课获国家级二等奖,王贺松、阚得柱、刘雅淑、张云平、张艳玲等老师在县双优课评比中获县级一等奖,还有多人获得宁河县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杰出论文奖,县十五期间科研课题优秀成果奖,多人被评为县十五期间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优秀教师。年级组全体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中发表论文共46篇,获县、市、国家级奖励的论文共有103篇,有9人被聘为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九年级组也被评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
在校本教研春风的吹拂下,芦台五中九年级组这块芳草地焕发出 勃勃的生机,全组教师在新的教研模式下树立了理想,鼓舞了热情,更好地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新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为全校乃至全县的校本教研工作起到了领头雁作用。芦台五中九年级组的校本教研工作擎起五中新课改的一片万里晴空。
校本教研,我成长的良田 芦台第五中学 刘雅淑
以校为本,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情境中形成,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对象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是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近几年来,有幸置身于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校本教研之中。作为英语教师的我如淋甘露,逐渐成熟。
一 校本培训,填补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理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教育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主要培训和学习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类理论与技能。
1课程培训
在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中,我原本支离破碎、模糊不清的教育理 6 论逐渐清晰了,系统了。我们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角色与地位,懂得了教师如何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拥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培训填补了许多我理论上的空洞,知道怎样有针对性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深刻意识到没有理论,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
2教学技能培训
在现代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中,我学会了各种电教仪器的使用,学会了自己制作课件。如今我经常从网络上下载丰富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利用电脑和投影仪等媒体播放。或把教材中的对话录制成“short play”。这些现代技术帮我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培训还教会我教学案例的撰写,说课的要素和技巧等知识,为我的专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互助合作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而个人备课是有局限性的。我每周参加本年级英语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风格,不同的经验体会。集体交流增大了我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使我得以借鉴大家的经验,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我在博取众长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本班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形成自己教学风格。2 观摩评析
我们每学期都参加学校的优秀课评比,选出的优秀课教师做一节公开课。课后,讲课教师说课,讲述本课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意图后其他教师对本课进行评析。每次评课我都总结出值得学习借鉴的方法,也提出质疑和困惑。对于提出的问题,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观摩与评析使我受到很大启发,吸取到很多好的经验,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互相听课
平时,我们同组教师经常互相听课。比如,张老师的导入课讲的好,靳老师的复习课别具一格,我们分别去听他们不同类型的课。同时,也请他们去听自己的课,请他们给出建议。同伴的帮助很实用,很具体,大到整体教学设计,小到语调、教态。我在同伴互助中不断完善自己。定期教研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都有固定的教研日。每周四是我们九年级外语教研日。全组教师在一起就本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包括语言知识方面的,学生活动及反映出的教学效果等等。教研日还是我们的学习日。除了研讨教学问题,我们还不断补充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本科相关知识。语言学科的知识不仅丰富广博,而且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学校图书馆大量的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借阅有用的书籍,互相推荐,轮流学习,遇到新的,或因模糊而困惑的知识,就请教同仁。这样的氛围让我不断积淀新知,充实自己,从而更有信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三 主题研究, 解决聚焦问题
主题式校本教研,旨在解决教师共同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主题研究的目的并不是在理论上取得什么突破,而是实现教学行为的积极变化,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效率。
我们在2005年进行了”新型师生关系角色地位的转变”的主题研究,2007年进行了”九年级英语复习的改革”的研究。研究中,我们不光是枯燥的讨论,而是举出鲜活的案例,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提出实在、具体的见解。
我将自己在主题研究中的收获写成论文。其中《笑起来,你的笑容很灿烂》获国家二等奖, 《新课标视角下英语复习教学的思考》获县级一等奖。我感到主题式校本教研能有效的促进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文化建设。
四 自我反思 积累总结中提升
反思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记教学日志,翻阅自己的教学日记,有曾经的困惑,失败,也有成功与自豪,如;本课的练习形式是不是太少了?还应补充些什么„„;今天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是不是问题设计太难了或缺乏启发性„„:感觉今天的板书很好,简洁明了,书写工整„„;与学生的互动活动很成功,课堂气氛活跃,„„
反思每节课的得与失,记录课堂中有意义的场景,经过深刻的分析和不断的积累,逐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感谢校本教研,为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在这以校为本的氛 围中,和大家一起汲取营养,成就梦想,凸出特色,追求卓越!
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
——新课改下语文提问艺术浅谈
芦台第五中学 张洪伟
时代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教育在新形势下必然要随着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要有所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既是互动过程,就要有所交往,与学生创设出融洽和谐的气氛。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互动只有引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要和学生产生共鸣,让他们随着教师的思路走。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是不同的,他们的接触范围之广,理解能力之强,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那么面对这样一群孩子,不是我们让他们互动,他们就配合我们的,如果他们没有兴趣,会有一大部分学生脱离课堂,把思绪飞向远方,那么,如何才能把他们的注意能否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很好的学习呢? 一,深入生活,了解学生语言
进入新时代,我们的语言有很多发生了变化。而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教师,他们会说很多教师接触不到新词汇。作为教师,不能故步自封,只沉浸在对课本上知识的掌握。我们还要深入到生活当中去,对一些新的词汇进行收集,并且把 这些词汇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去,有时只是简单的一个词,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的教学气氛更融洽。
二、灵活提问
抓准突破口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一次,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的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给予揭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作者纪念鲁迅先生不是上来直接就写鲁迅先生,而是用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来开头,写了几种人?这运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接下来可以提问:这种写作方法在这首诗全篇是否有所运用?那么,这两种不同的人他们的结果是怎样的?这样本来一首学生刚接触到的现代诗,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要故弄玄虚,要从实际出发。
三、变难为易
层次分清
一节好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得,他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 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像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例如:在教授《藤野先生》这一课时,以为文中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果直接进入到文章的主题中去,学生不易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文章中的几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如让学生理解藤野先生的品格时,不直接提问让学生概括,而是让学生逐个分析文章中与藤野先生有关的事件,概括每个事件中藤野先生表现出的思想品质,然后加以综合,就把藤野先生的品格概括出来了。使学生在总结思考中,锻炼自己的语文学习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拓展思路,锻炼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陋室铭》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 些人联系起来呢?又如学习了“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句古文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饮食着什么耐人耐味的哲理?这几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新课改下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