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
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设计(论文)题目 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
唱风格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艺术学院 音乐学
目 录
I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2
一、黄自的生平以及作品整体艺术风格...........................................................3
(一)黄自的生平.........................................................................................3
(二)主要作品及整体的艺术风格..............................4
二、《玫瑰三愿》的风格特点.....................................5
(一)创作背景..............................................5
(二)作品分析..............................................6
(三)演唱风格..............................................8
三、《思乡》的风格特点.........................................9
(一)创作背景..............................................9
(二)作品分析..............................................9
(三)演唱风格.............................................11
四、结语......................................................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注释..........................................................15
II
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
中国音乐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这些音乐家为中国的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黄自,他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其作品从交响乐、器乐曲、声乐曲等涵盖面十分广泛,即使在现在的音乐界,很多音乐人也会演绎黄自的音乐作品。
鉴于黄自对我国音乐事业的贡献,本文将从黄自的生平以及作品整体艺术风格、并以《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探讨黄自的音乐创作特征及其演唱风格,为相关部门研究黄自的音乐作品提供必要的理论,促进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黄自 音乐教育事业 艺术特征 演唱风格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famous musicians in Chinese modern music history,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usic career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Huang Zi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him as China's music educatio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eer, in his short life, he created many popular classic songs, his works from the symphony, instrumental music, sound, etc which is very extensive, even in the music industry now, the song from Huang Zi is also often many musicians perform.As China's music career, this article will from the Huang Zi since the life and work as a whole art style, and with “rose three wishes”, “homesickness” as an example, the features of yellow since music creation and its singing style, Huang Zi for related departments to study the music works provide the necessary theor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ic.Key words:
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
Huang Zi
music education career artistic features singing style
引言
黄自(如图1),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也是中国最早从事音乐教育的音乐工作者,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音乐教育家。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才刚刚起步,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园丁开始辛勤的耕耘,为中国的音乐界培养了一批批音乐人才。即使在现在的港澳台,仍然有黄自的学生,如今的他们在华语乐坛都占有一席之地,但不管他们攀登到多么高的艺术巅峰,黄自仍是他们最尊敬的老师,也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先驱,人们将他的作品和他高尚的人格都放在一起铭记,他的作品和他的人格魅力一样都被人们所敬仰。
图1 黄自肖像
黄自的一生虽然短暂,即使他的作品并不多,但他的作品所涉及的面却十分的广,而且黄自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在当代的高校音乐教材里,黄自的作品是必选的。作为一位伟大的音乐教育家,黄自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穷尽其一生,为中国的音乐事业留下宝贵的教学案例。
黄自所创作的作品里数量最多的是艺术歌曲,艺术歌曲代表了他的创作风格以及艺术成就。黄自创作的音乐歌曲里,《玫瑰三愿》、《思乡》被看成是经典,而且《玫瑰三愿》传唱度最广①,本文也将以这两首作品为例,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同时也通过对黄自的生平以及其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贡献的描述,给中国现代的 ①陈娜《.黄自艺术创作的中国风——从《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中探析》第 8页 青春岁月,讲述黄自一生为音乐教育所作出的贡献。.本科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启迪,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音乐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一、黄自的生平以及作品整体艺术风格
(一)黄自的生平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上海)人,他是中国三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①。
1904年,黄自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是高知分子,黄自的父母从小就对他严格教育,并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黄自从小就接触到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他的高尚人格。幼年时期,黄自就表现出对音乐和文学的热爱,最突出的表现是黄自在古典诗词歌赋上的天赋,这也为黄自赢得了音乐小才子的美誉。而严格的家庭教育让黄自即使得到人们的夸奖,也依旧没有放弃继续学习的念头,一生都在不断学习是黄自对自己短暂的一生最好的诠释。而这种对中国传统诗词歌赋的热爱,也对黄自日后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更培养了黄自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他创作的爱国主义歌曲奠定了基础。
小学毕业以后,黄自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清华学校,这所学校是中国当时最好的一所学校,即“留美预备学校”。通过在这里学习,黄自接触到了西方的音乐,他对和声和钢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好学习让黄自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提高。而也正是这段学习经历,黄自看到了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足,让黄自萌生了终身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念头。1924年,黄自进入欧洲柏林音乐学院深造,主修音乐理论作曲以及钢琴专业,两年后他又考进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直到1929年大学毕业时,黄自学到了丰富的西方音乐知识,为他今后的艺术创作增加了西方的元素。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黄自是一位有着极高音乐理论修养的艺术工作者,这些学习经历都为他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能。
黄自是个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有志之士。学成后,他没有留在国外,而是回到了当时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在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在任教期间,他开设了和声学和键盘、高级和声学等十几门音乐课程,课程囊括了音乐学科所有的专业类型,在这个期间,他培养了许多中国近代音乐人才,其最出名的学生代表有贺绿汀和刘雪庵,以及江定山和陈田鹤;我国老一辈的音乐家周小燕和丁善德都是黄自的 ①X谢萍< 黄自与中国艺术歌曲自>,黄自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音乐领域里极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从他的音乐创作实践以及揭示音乐的本真存在方面可见,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
得意门生。我们之所以这样评论黄自的教育成果,他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先行者,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指路人,他开创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先河①。
黄自所处的那个时代是中国最为动荡的年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黄自用他的音乐温暖了很多深受战乱的人们,他创作的歌曲更是鼓舞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军人,可以说黄自用他的作品参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他的作品体现的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更是一种坚强的力量。黄自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是他的作品却让他成为音乐史上不落的星星。
(二)主要作品及整体的艺术风格
黄自十分热爱的他的工作,在教学上勤勤恳恳,但他更热爱伟大的祖国。在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他还进行了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并创作了爱国音乐作品。如九一八事变后,他先后创作了《抗敌歌》、《九一八》等一批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歌曲,用音乐鼓励抗战中的中华儿女,用他的歌曲温暖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黄自创作的那些爱国主义歌曲,不论是节奏上的铿锵有力,还是在演绎时和声复调的写作方法都被看成是一种经典,自然天成层次分明的结构更给人耳目一新,歌曲传递出来的振奋人心的力量以及满怀希望的气势,让聆听和演唱的人都会满怀憧憬。黄自的抗战歌曲易学易懂,容易传唱,而且饱满的爱国情感都会随着歌词而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有人曾评论黄自的音乐,那是一种精神的炮弹,投向敌人,温暖的是中国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在这期间,黄自除了创作爱国主义歌曲,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进行了很好的传承教育,他创作了中国最早的清唱剧《长恨歌》等一系列艺术歌曲,其中以《思乡》、《玫瑰三愿》最为人所熟知,在黄自的音乐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而且在音乐教育上,他认为音乐教育得从孩子开始培养,他不仅关注中国高等学府的音乐教育,更加重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他编写了许多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歌曲,以及社会性题材的歌曲,发表了许多有关音乐教育的论文,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黄自创作的音乐作品大部分是艺术歌曲,这也最能体现其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贡献。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风格上他追求的是清新雅致,而与精湛的技法相配,再加上清晰句法的完美融合,让黄自的艺术歌曲至今都在音乐界传唱不衰。在艺术创作上,黄自严格要求自己,他对自己的音乐作品要求必须是节奏和句法等都要与歌词相呼应,同时还要有伴奏、和声的使用,黄自认为和声以及伴奏都是用来渲染气氛、① 艺术歌曲为歌曲的一个品种,“艺术歌曲”这一词语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分类说明中,艺术歌曲是“歌曲”的一大门类 本科毕业论文
深化主题,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天成,体现了黄自重视和声织体形象性。
五声音阶很少被用到艺术歌曲里,但是黄自的艺术歌曲却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他用西方的创作技法表现出歌曲的艺术魅力,当我们在聆听黄自的艺术歌曲时,都能切身感受他艺术歌曲的魅力,以及独特的民族传统韵味,他的作品还有西方音乐的浪漫主义风格,还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而且黄自喜欢用上下阙的诗词题材来谱曲填词,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大都有精美的前奏诗词和上下阙间的停顿,让人即使到了最后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且句法清晰、结构严密,是对中国传统诗词歌赋的一种很好的继承,当代中国的学者大都愿意将黄自所创作的歌曲以及和其创作方式很像的艺术歌曲都统称为“黄自”歌曲。
黄自,一位对中国古典文学热爱的音乐才子,一位爱国的音乐教育家。在词曲之间关系的处理,黄自将音乐的音调和节奏以及诗词的声调与韵律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而为了能更深入了解黄自的创作特点,我将以他的代表作品《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来分析他的创作特征。
二、《玫瑰三愿》的风格特点
(一)创作背景
《玫瑰三愿》是黄自最著名的一首代表作品,创作于1932年,这是一首小提琴协奏、钢琴伴奏的抒情独唱曲目,其诞生的时间是淞沪会战结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是黄自与当时著名的词人龙沐勋(人称龙七)合作的。当时龙沐勋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看到学校内的玫瑰凋零,境况十分凄惨,联想到当时中国人民处在一个水深火热的环境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玫瑰三愿》由此诞生,而黄自在看到这首词的时候,更是感慨万千,他将这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词谱成曲,也就有了后面轰动整个音乐界的《玫瑰三愿》①(如图2)。
①李昕《黄自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第3页.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 黄自对中国古诗词的运用
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
图2 《玫瑰三愿》谱例
《玫瑰三愿》刻画了一位柔弱的女子不满命运的安排①,即使身在痛苦中秋娿依然憧憬着阳光明媚的生活,并希望能得到别人关爱的一种心境,歌曲旋律优美、词曲完美结合,情景交融,虽然说是表现一位女子的感情世界,但却是当时无数中国人内心最真实的反映,那个时候的中国就像是一位备受压抑的女子,但是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也没有失去信心,同时更加不会失去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对生活依旧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不管是速度上的要求还是力度上的精准把握,这首歌的技术含量很高,为演唱者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作品分析
《玫瑰三愿》为二段体结构,音乐节奏明朗安静,是典雅也是抒情的,在这样优美的疾走中表达出玫瑰想要怒放、留住美好生活的愿望,在第一段是温柔的吐露心声,并配有宁静的绽放,而在第二段却稍微显得急切,这个时候的节奏就有些急促,感情似乎要从内心最深处迸发出来,演绎的时候要带有伤感却不能失去对生活的美好的憧憬。
《玫瑰三愿》A段是叙事性的段落,以E大调为主,音乐用“玫瑰”为起始点,优美中带有感伤,第二句中的首句“烂开在碧栏杆下”,这里把玫瑰描述得更加鲜艳、绚丽。B段是以玫瑰的“三愿”转入,是整首歌的一个重点,转入C小调,表达玫瑰愿望 ① 《玫瑰三愿》,黄自最出名的一首代表作品,在中国的音乐界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科毕业论文 的时候,旋律发展变得平静舒缓,直到“妒”的出现才开始改变,这里黄自采用了六度大跳来彰显歌曲的节奏,伴着旋律的下行,节奏开始变得紧张,演绎的时候要将其迫不及待想要说出的话的那种感觉给表现出来。
图3 《玫瑰三愿》A段简谱
图4 《玫瑰三愿》简谱
“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这句话是之前一句的变化移位,这里应该是比较温柔的、音乐格调是恳切和优美、并是温柔,展现了玫瑰可爱的一面,“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可以说是整首曲子的高潮,无限感慨的情怀在此刻舒展,音乐是激情和凄婉的,在这里应该唱出整首曲目的最高音,并将这个较高音区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慢慢的放慢下来。
图5 《玫瑰三愿》简谱
这首曲子最高潮“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在这段的时候,聆听和演唱的人仿佛看
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
到了玫瑰花那种不舍的心情,以及玫瑰花对美好生活的留恋,拥有永恒不衰的生命是玫瑰花的心愿。旋律不断重复和发展,情绪也相应的被推向高潮,而“好教我留住芳华”时,旋律已经要转入低音区,钢琴的弱奏弦以低沉、依恋而带着感伤结束,就像是慨叹身世。要演唱这首曲子,需要完全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注意歌唱意识的发挥,才能切实演绎好这首曲子。
图6 《玫瑰三愿》简谱
黄自的作品注重歌唱情感的表达,《玫瑰三愿》作为其代表,更是包含着其忧国忧民的感情,他对自己祖国饱受蹂躏深感痛心,但是却又无能为力的痛苦,这写些感情都被很好的融入在音乐里面了,对于演唱者把握这首歌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参考。
(三)演唱风格
作为黄自最著名的经典代表作,歌唱者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要注意研究这首歌本身所特有的感情发展路线,以及在情绪、力度上的变化,要用悠长、连贯的气息,并且用正确的歌唱意识演唱这首曲子。
一开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要用轻柔的声音,给人感觉是一种低唤,要用温柔的语调去讲述这首歌曲,气息上应是轻柔和舒缓,同时要注意对气息的调整。在第二句“烂开在碧栏杆下”,歌唱者要完全打开自己的腔体,在感情上要表达像是一栏欲滴的玫瑰花在眼前的开心。演绎这首歌时,在唱这“三愿”的时候,要处理好每一愿的关系,力度把握要注意顺序,用是先强到弱的,通过气息控制去讲述玫瑰花的温柔、凄婉。
跨越一个八度是其中以“红颜常好”中的“好”字,这个时候就要做好气息转换的准备了,要随时将气息保持到高位置,让声音的流畅、饱满得以保证,如果要完美的演绎这首歌,声音上就得注意流畅和饱满,在最后一句“好教我留住芳华”的“好”音区本科毕业论文
偏低,气息较难下来,这个时候气息和头腔要共鸣一致,保持基础一致,气息上的沉稳是演绎这首歌的重要保证。
《玫瑰三愿》是一首重视歌唱技艺,以及强调对歌唱意识的把握原则,歌唱者在演绎这首歌的时候应全面了解,才能唱好这首歌。
三、《思乡》的风格特点
(一)创作背景
《思乡》,创作于1932年4月24日,是由黄自作曲、韦瀚章填词的。这首曲子风格十分雅致,结构规范特别严谨,充分体现了黄自的创作特征。这首歌的创作同样是在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贫穷落后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的时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不聊生。黄自是一个爱国音乐家,他的创作灵感都是来自于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这首《思乡》正是体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黄自的无奈、心酸在这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刻画。
图7 《思乡》的谱例
(二)作品分析
黄自在创作中十分注意表情达意的作用,即我们经常说到的歌唱意识的作用,他善于用变化音来加强歌曲的表现力,他娴熟的使用各种不同的变化音,而且每次都能采用不能的艺术效果,在《思乡》这首歌曲上,变化音是其最重要的特色。
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
《思乡》①(如图8、9)第一段的第一句“柳丝系绿,清明才过了”,在这首出现了F和G,小二度变化音,变化音显得更加有特色,而歌词讲述的是是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绿色,摇曳的柳丝显得风情万种,变化音在这里很好的展示了出来。
图8 《思乡》的第一段谱例
图9 《思乡》的第一段谱例
第二段第一句:“万种闲情,满怀别绪”,对半音的连续使用让这首歌更扣人心扉,也让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加深厚,旋律由高向低展示出来创作者高超的创作技艺,还原a #c-D向小调转移的倾向,这个时候的音乐色彩就是忧伤的灰色,“万种”与“满怀”的加强传递杜鹃声的哀鸣,“惹起”表达了思乡的愁绪,高潮“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让情感在瞬间堆积起来,旋律下行的使用,“问落花随渺渺微波”充分体现了,而在“是否向南流”上的六度大跳又让主调回归,主人公忧伤无助的愁绪在杜鹃声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①熊卫,王宏《.黄自艺术歌曲及演唱风格研究——以歌曲<思乡><春思曲>为例》第3页.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本科毕业论文
图10 《思乡》的第二段谱例
《思乡》作为半音化和弦的代表,塑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形象,这首词以景抒情,从杨柳轻拂联系到了离别,听到杜鹃鸣啼就想到游子还未回到家乡,通过上线起伏的分解和弦伴奏音色类型,表达了思乡时的苦闷和忧郁的气氛。从第21小节开始,伴奏回流到缠绵的琵琶音型,用传统的音符书写回到故乡的热切之情。
(三)演唱风格
《思乡》,黄自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十分讲究歌词韵律和歌曲的韵律,节奏十分紧凑,是一首具有鲜明特色的歌曲,在演绎的时候要将文人的思乡愁绪表达出来,发挥歌唱意识的能动性,让声音的力度与感情、色彩随着音色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句“柳丝系绿”音色要以轻和弱为主,气息要平稳,直到“清明才过了”才加强音色,在演绎歌曲的时候要突出柳丝摇曳的姿态,到了“独自凭栏无语”,演唱者的情绪要做下调整,根据对歌曲的理解,适当的减弱音色,抒发内心的感叹,“更那堪墙外杜鹃啼”上行递进,“墙”字上对音调有要求,需要用到高音F,音色随着情绪的加强而加强,“一声声道,不如归去”时,将音色减弱和放慢,在演绎的时候像是对自己说,表达出无奈的感情。
图11 《思乡》的第二段谱例
第二段“惹起了万种闲情,离怀别绪”,伴音上行要求是不和谐的,人内心不和谐的情绪,心情忧郁,音色从加强到”问落花“的问字时,要达到整首曲子的最高音G,到这个点的时候,用饱满结实的声音将情绪完美释放。同时最好“随着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采用的是先抑后扬,让游子的心情充分得到释放。
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
结束语
黄自的一生是短暂的,他的一生都不曾远离这个他的音乐世界,他曾说过“我们要发展中国的音乐,不能抄袭外国的作品,更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中国的音乐必须有中华民族的血统。”演绎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的时候,就得做到把他歌曲里所要表达的感情融入进去,《玫瑰三愿》如此,《思乡》也是如此,可以说黄自所创作的每一首歌曲都是对那个时代最好的反映,有赞扬伟大的祖国,有叹息同情那个时代的人们,更有有满怀信心、展望未来的情愫在里面,这也是黄自的艺术歌曲为什么那么值得我们去领悟的最重要原因了。
作为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我也自豪,我们的国家有这么伟大的艺术家;我也感动,即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依旧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在今后工作的每一天里,我会用这样的一种精神去努力,去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陈娜.黄自艺术创作的中国风——从《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中探析[J].青春岁月,2012,(8):81.[2]巴音巴特.试论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以《思乡》为例[J].民风(科学教育),2013,(4):350-350.[3]魏艳.论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风格及二度创作[J].音乐大观,2014,(8):56-57.[4]裴振屹.基于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视角下的青主与黄自艺术歌曲研究[J].黄河之声,2014,(19):81.[5]李昕.黄自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3):116-120.[6]徐哲.黄自艺术歌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7]熊卫,王宏.黄自艺术歌曲及演唱风格研究——以歌曲《思乡》《春思曲》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116-118.[8]宋湘锴.近代音乐的怀旧者——听《怀旧》忆黄自[J].音乐创作,2013,(11):108-110.[9]杨莉.论黄自清唱剧《长恨歌》的文学性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z1):290-292.[10]汪晓庆,王瑞.简约其形,创新其思——黄自《天伦歌》的音乐语言及其结构逻辑[J].音乐艺术,2011,(2):28-33.[11]谢萍.黄自与中国艺术歌曲[J].湖南社会科学,2012,(5):199-201.[12]徐哲.黄自艺术歌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13]刘雅丽.浅谈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中词曲关系的处理——以黄自艺术歌曲《花非花》为例[J].中国音乐,2007,(2):225-226.[14]黄敏学.已逐霓裳飞上天——黄自音乐思想的发展轨迹与历史影响[J].人民音乐,2014,(11):52-55.[15]宋湘锴.近代音乐的怀旧者——听《怀旧》忆黄自[J].音乐创作,2013,(11):108-110.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某某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到课题研究和论证,再到论文的编写和修改,每一步都得到了指导老师关心。某某老师以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工作态度感染了我,是我学习的榜样,让我的知识层面又有所提高,谢谢您对我学习的帮助。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
注释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艺术歌曲为歌曲的一个品种,“艺术歌曲”这一词语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分类说明中,艺术歌曲是“歌曲”的一大门类;德国出版的音乐大百科《古今乐典》中“Lied”这个词条把歌曲分为三大类:Kunstlied(艺术歌曲)、Volkslied(民歌)和Kirchenlied(教堂歌曲).因此,艺术歌曲是歌曲体裁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由欧洲传入中国的声乐艺术体裁,有其相应的创作方式和特定的表现手段,以及重诗情表现的音乐风格和严谨的形式结构特点.在艺术歌曲中,音乐和诗歌融为一体,歌唱声部和钢琴结合为一体,它是以诗歌为歌词,以音乐表达诗歌的情绪和想象的独唱歌曲.我国艺术歌曲创作从1920年至今,经历了曲折的实践和探索之路,在不同时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歌曲也随之得到空前的繁荣.歌曲内所用到的曲谱都来自中国曲谱网。
第二篇:以曹操与曹植诗歌为为例分析两者风格特征
以曹操与曹植诗歌为为例分析两者风格特征
曹氏父子是建安风骨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诗歌俊表达了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指出,“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由此便可看出曹操的诗歌是慷慨悲凉的,而曹植则是既有一定的华美,又不至于伤害风骨,因此人们在提倡建安风骨时,不仅肯定了它的风骨,也肯定了它风骨和藻饰结合的一面。
曹操诗歌的鲜明特点是深沉慷慨,气势雄浑。比如曹操脍炙人口的是诗歌《短歌行》(其一)。这是一首四言诗,抒发了他渴望招贤纳才,建功立业的愿望。
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直抒胸臆。在这四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人生几何”表明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呈现出浓郁的悲凉色彩。描绘了一个借酒消愁的燕山老汉的形象。
“诗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指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曹操引用这几句诗歌,为了表达对贤才的热情。最后曹操用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使诗歌更显庄严大气。
曹操还擅长因情设景,通过景物来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拟写眼前之景,却暗含深意:南飞无枝可依,北投才是理想归宿。暗示贤才赶紧归宿与他。曹操的寓情于景在还有一首《步出夏门行》中也得以表现。《观沧海》中描绘的大海吞吐万象,不仅展现北国壮丽河山,且融入了政治家的胸怀与气度,同样写的是大海,但实际上抒发了统一北方的壮志。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曹操诗歌虽然以悲壮为主基调,但是其中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短歌行》中曹操虽然忧愁不已,但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均表现了曹操要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而《龟虽寿》更是最好的写照,表现不甘衰老和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进作用。有一种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与曹操诗歌的质朴,直抒胸臆相比,曹植的诗歌不仅注意辞藻,而且有些诗歌具有骈偶倾向,使得诗歌更为华美。钟嵘评价曹植“气骨奇高,辞彩华茂”。
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美女篇》以美女比喻君子,用美女盛年不嫁喻志士的怀才不遇反映曹植壮志未伸的苦闷。
《白马篇》开篇奇警,前十四句塑造了游侠形象,少年出场没有从正面落墨,而是从马的装饰华美见骑者英姿飒爽,从马飞奔驰骋见主人娴熟马技。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当然,曹植诗歌抒情性强,个性鲜明。就诗歌体裁来看,曹植诗作中有不少乐府诗,但是他运用 乐府体裁,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的感情,从而将乐府诗的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比如《美女篇》,从形工上看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汉乐府叙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以叙事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现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闷,他以此美人迟暮的苦恼,寓托他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样就注入了诗的感情,具有了诗人自己的个性。
曹植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曹植诗歌中对偶句极多,这一特点是魏晋诗歌趋向骈偶化的开始,而曹植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诗人。在《白马篇》塑造游侠形象时,“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这句诗精确表明射技的高超。
从曹操和曹植的诗歌看来,虽然曹操的诗歌与曹植后期的诗歌均表现出内心的悲凉,苦闷,但是曹操的悲凉与其苍劲的语言达到振奋人心的效果,曹植的悲凉加之华丽的辞藻则是令人感伤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