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

时间:2019-05-12 11:1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师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师的》。

第一篇:语文教师的

语文教师的“书巢”细目

商友敬

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书巢”,就等于没有家,就会心神无所安;商友敬先生的“书巢”建议,非泛泛而谈,而是有他多年的阅读、研究做支撑的。当然,他更提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书巢”。——编者

暑假期间,有几位青年语文老师到舍间闲谈。他们都有志于语文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对我这小小书房中的藏书颇感歆羡,而且都有为自己营建“书巢”的愿望,于是作此“书目答问”,供青年语文教师参考。

要有历史的眼光,鉴往知来——读一点语文教育史的书

语文不只是工具,语文教师更不是操持工具的工匠,为此,对自己从事的语文教育,要有历史的眼光,才能鉴往知来。张志公先生虽然限于历史的原因,主张过“工具说”,但他有一部相当精彩的著作《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1962 年初版),后来又增补改写成《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年出版)。看了这本书至少可以明白:一百年前的教师是怎样教书的?使用的是什么教材?然后才可以思考:这些历史遗产对我们还有多大用途?怎样用它们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白话文运动)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演变,可以读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的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1 月第 1 版)。而对于这一百年语文教育历史要作一个综览,则可以读一本大书: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初版)。了解了过去,还要展望世界,面向未来,华东师大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 年版),正是一部闳中而肆外、鉴往而知来的大部头著作。

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

“五四”以来,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大师们,对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十分关注的。他们有的专门为此写过文章,发表过专著。如梁启超就曾作过《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的演讲(见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年版),胡适也先后作过《中学国文的教授》和《再论中学国文教学》的演讲(见《读书与治学》,三联书店 1999 年第一版),他还主持过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的制订。

把主要精力放在大中小学语文教育上的大师,当然是三十年代以后的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陈望道、黎锦熙、吕叔湘等人。

叶圣陶的名字在三四十年代,往往与夏丏尊连在一起。他们志同道合,又是儿女亲家。他们以开明书店为基地,编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编杂志《中学生》;共同编写小说体学习语文的专著《文心》,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他们开拓的这条语文教育之道路,是一条正路,一条大路,我们应该沿着这一条“开明之路”走下去。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著,收在《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第 1 版)的第 13、14、15 三卷之中,而第 16 卷则是他编选的教材。这么多著作当然难以读遍,我以为《文心》一书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一读的。至于在教学实践方面,叶先生又与朱自清先生在 40 年代初合作编写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精读”是对经典名文的品赏和分析,如课堂实录一般;“略读”则是对一本本名著所作的介绍,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我认为他们开启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今天也应该参考、学习和继承。

朱自清先生更多的工夫是在大学教书,但也没有离开语文教育的大范围。在《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8 年第一版)中,有关语文教育的文字放在第二、三卷之中,其中以《国文教学》和《标准与尺度》这两辑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切近。

朱光潜先生是一位美学大师,但他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和影响甚大。上个世纪 20 年代末,他先是在叶圣陶主持的开明书店出版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然后在 30 年代初又在《中学生》杂志上写了“第十三封信”即《谈美》,是最通俗易懂的美学论著。然后又有了《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 40 年代则有《谈修养》和《谈文学》。我建议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可以通读朱先生这六本书(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新印的单行本)。他的文字十分流畅明白,文理清晰,许多深奥晦涩的理论被他一说就清楚了。尤其是《谈文学》中的几篇论写作的文字,对我们从事写作教学大有帮助。

陈望道先生是修辞学家。他的《修辞学发凡》,应是我们语文教师案头必备的著作。另外他也是第一个写“作文法”的人。他的《作文法讲义》(1922 年上海民智书局版)中的主要部分收在《陈望道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9 年版)之中。

一般人只知道郭绍虞先生是文学批评史家,其实他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方面也花了不少工夫。他的《学文示例》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大学语文教材,尤其是对文章的比较阅读方面,别开生面。他有关语文教育的论著收在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9 年出版的《郭绍虞论语文教育》一书中。

在上一个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师中,黎锦熙先生是十分重要的一位。他早在 1916 年就倡建“国语研究会”,至 1978 年 3 月 21 日逝世那一天的上午,还在准备“语言学科规划会议”的讲稿。他的论著有具体入微的特色,读了之后会发现,我们今天讨论的不少问题,这位老先生早就谈过了。在他去世后,由他的女儿和门生编缉了一本《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

吕叔湘先生当然是语文教育的大师。别的方面姑且不说,就这一本薄薄的《语文常谈》,真是写得好极了。我认为拿它作教本来教学生,不论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可以一学就通,久久不忘,是“大家”写“小书”的典范之作。此书有三联书店的本子,小巧玲珑,读来饶有情味。顺便说一句,语言学家陈原先生的小册子《语言与社会生活》,也有三联的小本子,更有情趣,语文教师也可一读。

健在的大师中我崇敬的是 96 岁的张中行先生。他的本业是语文教学。他的回忆录《流年碎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其中有好几篇,都与他从事语文教育工作有关。张先生的专著中,《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作文杂谈》等都是关于语文教育的(见《张中行作品集》第一、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版),另外有一本《谈文论语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比较少见,收集了他关于语文的零星文章。我以为,张先生对文言文教学有极为精辟的见解。他编的《文言读本续编》(与吕叔湘合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尤其是三本《文言文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最适合教师的教学。

说到张中行先生,不能不提到新近去世的启功先生,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启功先生治学涉及的面很广,他的那本《汉语现象论丛》是极有功力极有见解的好书,语文教师最好能通读一遍。他与张中行先生以及前几年去世的金克木先生三人合著的《说八股》(中华书局 1994 年版),有兴趣的语文老师也应该读一读。有什么用呢?长学问长见识呀!

当代语文教育专家的论著和教学实录

现在说,语文教育界“诸子百家”的著作。

有一本书要先说,名叫《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年版),它在“改革开放”之初,集中了当时还活跃在语文教坛的名师,让他们作一番自述。名单为:于满川、于漪、叶圣陶、叶苍岑、江山野、吕叔湘、刘国盈、向锦江、何以聪、辛安亭、张毕来、张传宗、张志公、张寿康、卢元、张孝纯、张隆华、陈哲文、时雁行、沈蘅仲、罗大同、林炜彤、闻国新、徐中玉、黄光硕、钱梦龙、程力夫、蒋仲仁、曾仲珊、谭惟翰、黎思明、颜振遥。共 32 位。如今,21 年过去了,不少老先生都已归道山,健在者中最年轻的大约是钱梦龙先生了。这一个群体在近20 年来为语文教育事业的确是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用的。

1980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华东师大瞿葆奎老先生主持编成的《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集中了上海地区的名师:

于漪、高润华、陆继椿、钱蓉芬、陈钟梁、徐振维、朱兆麟、杨墨秋、过传忠等人的 25 篇课文的“上课实录”。这在当时是首创的,更是许多中学老师竞相购买的最新鲜的资料。以后这类书出多了,也就不稀奇了。

于漪老师,德高望重。她有《于漪文集》传世,那套书相当厚重。我觉得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于漪教育文丛》四种(《站大写的人字上》、《给语文教学

加点钙》、《可以做得更好》、《和中学生交朋友》,2001 年版)读起来更方便一些。

钱梦龙老师的课上得潇洒自如,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像看马连良的京剧,入情入理,入筋入骨。他的著作我手边只有《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学习他的教学艺术,光读著作不够,还应该看教学实录的盘片。

小学语文教学,老一辈的,我认为以李吉林老师最好。她把儿童的语文学习放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如鱼在水,如鸟在空,活泼生动,自然成长,这是小学语文教育之坦途。她的著作不少,最近的这一本《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9 月版)是集其大成的,也值得小学以外的老师读一读。

新生代小学语文教师以窦桂梅最为杰出。她的课上得好,有思想、有追求,还健于写作。她最近的这本著作《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写得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我觉得中学、大学的老师也不妨读一读。

我还要特别向中小学语文教师推荐一类书,那就是大学教授的“上课实录”。仅就我所见到的,最远的当数上个世纪 20 年代胡小石教授在南京中央大学所讲的《中国文学史讲稿》,由学生苏拯提供的课堂笔记,见《胡小石论文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三四十年代,则有闻一多、罗庸两位先生在昆明西南联大的课堂笔记《笳吹弦诵传薪录》(郑临川记录,徐希平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1942 年至 1947 年,顾随先生在北京辅仁大学讲授古代文学,学生叶嘉莹记了 6 年的笔记,共十余册。80 年代从海外携带回国,整理成书,是为《顾随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三卷。从这些笔记中,可以看到名师授课的精妙和严谨,虽然没有录音录像的设备,但也会使人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感染。

当代大学名师的上课实录,最近整理出版得不少。三联书店编了一套《三联讲坛》,已出版的有北京大学洪子诚的《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北京大学钱理群的《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之一”则是《话说周氏兄弟》,已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陈平原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北京大学吴晓东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二十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清华大学葛兆光的《思想史研究课堂实录》、华中科技大学王乾坤的《文学的承诺》;广西师大出版社也紧紧跟上,编了一套《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已出版四种:张世英的《新哲学讲演录》,王一川的《文学理论讲课录》,吴炫的《新时期文学热点作品讲演录》、邓晓芒的《康德哲学讲演录》。最近,北京师大出版社也出版了《启功讲学录》,读这本书等于当了一次启功先生的研究生。

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论著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我在书店偶然买到一本浙江师范大学的语文教学法教授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年初版),书不厚,花一

夜工夫快读一遍,如闻空谷足音。以后又读到他赠我的前于此书的《语文教改的三个浪潮》(此书印书极少,我的一本签名本也被学生取走,看来是不想归还了)。他是较早不满“工具说”而提出“人文说”的,由此而进一步写了《语感论》,到了 2000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老编辑韩焕昌君一下子推出了《语文教育新论》丛书,先是三册:王尚文的《语感论》(修订本)、李海林《言语教学论》和李维鼎的《语文言意论》,以后在 2001 年又出了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原理》。这样,语文教育的理论界形成了一股崭新的力量,打开了新的局面。

有关语文课程理论的著作,我看到的以下列两种最重要:一是 2003 年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面第一位博士王荣生的博士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可谓体大思精,对语文教育的整个大厦,作了认真的清理和评估。还有一本是北京师大郑国民教授的《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3 月第一版),此书写得通俗易懂,而且多从实际教学取例,深入浅出,也颇见功力。2004 年,浙江教育出版社也推出了《语文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书系》,先出三种:王尚文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李维鼎的《语文课程初论》和《语文教材别论》。我认为:将对话理论引入语文教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请第一线的老师不要忽视。

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以其真诚率直的性格和深沉厚实的学养积极投入语文教学的改革之中。2003 年,他把自己的有关论著编成《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其中确实有许多远见卓识,这是一本是感时伤世的忧患之作。无独有偶,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3 年 4 月初版),参与意识更浓,笔端的感情色彩与其理论的阐述相得益彰。

最后介绍的一本好书是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吴非)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4 年版),这本书是最近读书界争相阅读的热门书,不用我赘言了。

阅读学、写作学、训诂学等相关学科著作

最近这这一两年,我到处推荐美国学者艾德勒的专著《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更简洁一点的话,可以读复旦大学郜元宝博士辑录的海德格尔语录《人,诗意地安居》(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 年版);接下来是阐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读起来也太艰难,我用简便的办法,读洪汉鼎先生主编的《理论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 2001 年版),有关各家的重要论著都在这里了。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的解释学。我读到的有周裕锴《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周光庆的《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中华书局 2002 年版),而更切近我们语文教学的,是浙江大学蒋成瑀教授的《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以此入门,可以;但还应该进一步探究,不能像我这样浅尝辄止。

在阅读教学方面,还有一方面最被忽视,就是教学生诵读。当然不是照过去私塾老先生的办法摇头晃脑吟咏,也不必如今日的话剧演员拿腔拿调地朗诵。我建议老师们不妨看一看南京师大陈少松教授的《古诗词文吟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第三版)一书,肯定能为你打开吟诵之门。

下面讲写作。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写作的,以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用力最勤。他的《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读了之后可以鉴往知来。再打开眼界,则要了解国外的写作教育情况,我手边有一本刘锡庆教授组织编写的《外国写作教学理论辑评》(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

“写作学”是每个大学中文系都开的课。讲义内容大同小异,搬到中小学来用,方凿圆枘,有生搬硬套之弊。而坊间教中小学生做作文的书已泛滥成灾。我看有两本书最好。一是叶圣陶和夏丏尊在 30 年代写的《文章讲话》(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3 年版);二是张中行的《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年版)。虽都是薄薄的小册子,但都说到根子上,说到点子上,远胜那些大部头的专门论著。教学生写文章,明白这些基本的道理就行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文章是写出来的,多说没有用,至少不起关键的作用。

中西文化及其经典的介绍

西方名著浩如烟海,难以赘述,不如删繁就简,只介绍一套书《西方名著入门》。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和阅读学专家莫蒂默·艾德勃合编的一套丛书,共九册。第一、二、三册是文学,第四册评论,第五、六册是人与社会,第七册自然科学,第八册数学,第九册哲学(商务印书馆 1995 年第一版),此书精选了自古希腊以来的的名著片断,并加以解说。原是供西方中学生阅读的。特别值得介绍的是第一册书前有主编撰写的《致读者》(16 页)和《导言》(114 页),务请各位读者认真一读,真可谓“金针度人”、“指点迷津”之作。如果要对西方学术思想有一简略的了解,也不妨读一本《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再说中国传统文化,最近倡导“国学”的风头很健,目前除了被按下头去读经的儿童之外,真正潜心研读者不多。我们语文教师不能随波逐流,还是应该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去拿”。对中国文化作系统讲述的著作不少,但我却愿意介绍两本简而明的读物:一是 1947 年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三联书店 2002 年版)。此书原是供中学生读的,文字浅易而清晰。但你一读会发现,该介绍的他全介绍了,而且功力相当深。比读《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收效大,而曹聚仁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三联书店 1986 年版)又枝蔓太多、琐碎。

还有一本则是台湾学者韦政通的《中国的智慧》(岳麓书社 2003 年版),它是与美国艾德勃《西方的智慧》相配套的普及读物。他不以时间为线索,而列出一个个问题(哲学、科学、政治、道德、教育、宗教、社会、经济、美与艺术、爱情友谊、人的问题)分门别类地讲述,最后对中西智慧的异同作一对照表,读起来饶有趣味。韦先生另有《中国文化概论》(同上出版社)也值得细读。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很重要,有朱熹的权威注本《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1983 年版),不管怎么说,它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作用是没有一本书可以与之抗衡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还是应该读一读的。另外,杨伯峻先生有《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左传译注》,都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读起来更简便。最近还看到哲学家李泽厚先生也出了《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 年版),读下来也不错。至于台湾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差错不少,不敢恭维,比他差的还有,那就不说了。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开山之作,我们语文教师是需要备一部在手边查查的,中华书局有影印本(1963 年版)。最近上海教育出版社还出了一种排印大字本,读起来更清楚。

《史记》(中华书局 1959 年版)是可以备一部的,如嫌它 10 本太多,可以精读王伯祥先生注释的《史记选》共 20 篇(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他的注释极精,来历都说清楚的。《汉书》以下,非研究古代历史的,不必多花工夫。还有一套编年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纪》。也卷帙浩大,难以全读,可以读选本。

《老子》只有五千字,却十分费解。如果拣看得懂的说,方便;通盘了解极难。中华书局有朱谦之先生注本,我看台湾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译今注》和《庄子今译今注》都不错,有中华书局的印本。《墨子》的权威注本是清末大儒孙诒让的《墨子间诂》,其中《非攻》篇选入中学教材。《荀子》中有《劝学》篇选入中学教材,《韩非子》则有一些寓言选入中小学教材,还有《晏子春秋》中也有一些故事选入教材。教师都应该窥其全貌,心中有底。

《世说新语》,虽说是一部笔记,可它的确是中国古代语言艺术的精品。往往一两句话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甚至达到它的内心深处。阅读和写作,都应该以它为典范。此书有两种注本,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详细些;徐震堮的《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简约点。都值得一读。

《昭明文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好的一部文学总集。所选诗文上至汉代(诗则从屈原宋玉开始)下至南朝,最优秀的作品都搜罗殆尽了。譬如《古诗十九首》就首次出现在《文选》之中。此书有通行的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是唐代李善所注,共六册。

唐代以后,诗人文士辈出,各种别集众多,尤其是宋代以后能够刻印成书,更便于流传。我们由此可以转入文学作品的选注本中去了。

古代文学作品的选本和注本

要说正宗地系统地,如同大学中文系那么沿着先秦两汉的顺序研读中国古代文学,(这当然要在很大的工夫和精力)那就要把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甚至文学批评史与历代文论选串在一起读。但这些年来,大学生立志者不少,真学有所成者不多,“心有旁骜”也。如今亡羊补牢,再潜力来读,也未尝不可,但不必急于求成,日有所获,数年之后也大有可观。

我读到的文学史都是老一代人写的,新的所知不多,而得益最多的则是刘大杰先生 1957 年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三册,我曾将它抄过一遍,至今抄本还珍藏在柜子里。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一根线贯串在心中,有“历史感”。作品呢?我看以 50 年代北京大学编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 1962 年版)比较完备。好处是选得多而精,注得详细又有来历,不同的解释放在一起供你选择,还有不少背景材料。可惜唐宋以下就断掉了。

唐以前的诗,《诗经选》(余冠英选注)、《楚辞选》(马茂元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都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读本丛书”本子,到处都能买到。

唐诗选本极多,有名的是《唐诗三百首》,其实远远不如马茂元先生的《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年版)马先生此书的好处是注释要言不烦,评析短小精要,都能点到要害上。沈祖棻先生的《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也有同样的优点。

同样的,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读本丛书”本)也是注得好,评析得更好,而且钱先生的解说语言出神入化,自有一种独特的趣味。

宋词的正宗选本是朱祖谋老先生的《宋词三百首》,唐圭璋先生加以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龙榆生先生是朱祖谋(彊村老人)的嫡传弟子,他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和《近三百年(即清代至现代)名家词选》,都十分精到,可以买来读读。

《古文观止》流行数百年,先秦两汉收得太多,唐宋八家以后又收得太少,清代以后一篇没有。为了教师进修备课的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曾编过一套《古代散文选》三册(1962 —— 1980 年出版)这书选得精,编得严,便于教师备课参考,也可以用来进修。

明清两代的诗文,有好作品,但缺乏好的选注本。如明末的小品文,实在是好。张岱的《陶庵梦忆》,篇篇精彩,好在也不古奥,直接读下去,也能懂。

笔记小说是明清两代文人最喜欢的东西,老师们没事随手翻翻,如《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谈狐说鬼,庄谐并出。还有谈掌故的,讲见闻的,以及读书札记,都能增长知识,读着读着,古文就过关了,甚至还能下笔写上一小段。何乐而不为呢?

对我们教师来说,鉴赏比批评重要。这里要向老师们郑重推荐我的老师刘衍文先生和他的儿子刘永翔教授合著的《古典文学鉴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他们好像在组织一场场讨论会,对古典文学中的一连串问题,召集古代的名家,各抒己见,然后再总结出自己的见解。看起来生动灵活,有趣又

有道理。他们的话锋,穿透二三千年历史的迷雾,往往能显现古代诗文的真面目,功力是深透的。

杂学旁搜

有些书,很难归类。但我们教书时少了它就显得底气不足。为了补充,就得多读一些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性读物。有些大师,有专门的学问,但能写出极浅近通俗的普及型读物,这就大有益于后辈。最近,北京大学的袁行霈先生等,主编了一套“大家小书”交给北京出版社出版,就是这一类最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收藏和研读的好书。现已出版四辑:

第一辑: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夏承焘《唐宋词欣赏》、王力《诗词格律概要》、陆宗达《训诂简论》、柴德赓《史籍举要》、张中行《文言津逮》、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季镇淮《司马迁》、周汝昌《红楼小讲》、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共 10 种。

第二辑:俞陛云《诗境浅说》、江绍原《民俗与迷信》、孟超《 < 金瓶梅 > 人物》、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李长之《鲁迅批判》、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沈祖棻《宋词赏析》、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说》、黄裳《旧戏新谈》、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共 10 种。

第三辑:朱光潜《谈美书简》、朱自清《经典常谈》、罗常培《语言与文化》、龙榆生《词曲概论》、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姜亮夫《敦煌学概论》、白寿彝《史学遗产六讲》、林庚《西游记漫话》、陈从周《梓翁说园》、黄裳《笔祸史谈丛》,共 10 种。

第四辑:周作人《我的杂学》、竺可桢《天道与人文》,萨孟武《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朱光潜《诗论》、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翦伯赞《史料与史学》、龙榆生《词学十讲》、沈从文《野人献曝》、费孝通《乡土中国》、白化文《三生石上旧精魂》,共 10 种。

黄山谷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教书的人要在讲台上直挺挺地站着,肚子里没有一点书撑着是不行的。反正,我能说的都说了,读不读是你自己的事了。

第二篇: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系统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合格人才,关键是教师”。一名语文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合格的知识结构,完备的教学技能,是语文工作的关键。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即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专门适用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教育是造福人类的事业。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社会的兴衰,取决于教育和教师的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老师常常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说的话有很高的权威性,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语文老师。语文老师的一次模范行动的作用胜过千百次说教。自己的言教、身教会使学生的素质、风格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所以身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努力使自己克服自身的一些弱点,有意不断地修正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书育人。可以说,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在教师职业道德中,育人被视为教书的根本,强调教师不能以教书教学生为满足,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对一名教师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去怎样做人。对于这一点要求,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都应该有很深的感受,因为我们几乎每一节课都是在教学生学会做人,我们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在嬉戏中知晓了众生百态。班级象个大家庭,这个家庭中语文老师的角色应该是亦师亦友靠尊重、信任、公平和民主的原则把学生凝聚在自己的周围。在我的班级中,因为信任建立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大部分的学生能认识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因为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学生能意识到在生存的竞争中只能靠自己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本应是平等的,不该存在特权。班级的事无论大小都要经过民主讨论,再由班委会决定,我决不私自做主。以此使学生始终感到自己和班级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同时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

3.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在古今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教师职业道德越来越丰富,涉及了教师职业劳动的所有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以身作则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廉洁从教,不慕虚荣,刻苦钻研,不敷衍塞责,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尽心指导,循循善诱。可以让学生通过作文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感觉生活,感觉社会;通过语文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形成良好的演讲表达和团队协作精神。语文课堂是每个学生做事成才的大课堂,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更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教育事业是个艰苦的事业,这里没有安逸享乐,这里需要顽强拼撼。”语文老师工作尤其如此,永无止境。希望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不断探索,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作为语文教师

作为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了点想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趣导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文阅读,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是的,语文可以是更美的。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深入解读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中寻找语文的美。

上海市首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每次备课,我总是反反复复地读课文,或朗诵,或默思,或圈点,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全国知名教育大师于永正老师也多次说:语文教师备课就是备读,读出了“味儿”,也就能讲出“味儿”,任何一篇文章,只要自己读出了感觉,就能把学生的热情给“激”起来。比如:《争吵》这篇课文,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表面的内容——同学之间友谊的伟大,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读出文字背后的深远含义——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问题如何解决,让学生在平实的语言文字中领悟生活的真谛,体会语文的美。再比如: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通过诵读,学生都能领会到母亲给予孩子的真爱,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关爱,我们还可以通过品读交流和联系学生情感经历进行深入思考,紧扣中心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中的“扑”“抓”“忍”挖掘出文字背后的内涵,即:关爱生命和珍惜生命的生命意识,不但要好好儿活,还要活出自己的生命精彩等,从而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在字里行间深受震撼,在文本阅读中思考未来,在语文教学中感受文字之美,思想之美,心灵之美。

其次,我们要走进文本,在与文本交流中寻找语文的美。读什么想什么,将自己的心贴近文本人物的心,你将听到他内心深处的东西。窦桂梅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让孩子闭上眼睛,一边倾听自己美美的描述一边用诗句回答此时的美景,乡村生活的怡然自乐和景色宜人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在窦老师的描述中清晰可见,我们仿佛看到了篱笆墙、幽静的小路、飘落的花朵、稀疏的树阴、奔跑的儿童、金黄的油菜花、漂亮的蝴蝶,又好像看到了“儿童急走追黄碟”的小心谨慎和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无可奈何,我们又为一个小男孩儿惊人的想象力啧啧称赞,他在窦老师的语言引领下走近蝴蝶,双手悄悄合拢,竟然捕捉到一只蝴蝶,一只金黄色的、正扇动着翅膀想要逃跑的大蝴蝶,惊喜与激动在他的小脸上浮现,吃惊与兴奋在他微闭的大眼睛中忽闪着。好美的意境,好惬意的心境,就连我们这些听课教师也如同在油菜花中寻觅蝴蝶心驰神往了。窦老师这种“过电影”似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学生的阅读体验转化为审美想象,帮助学生体会一种“朦胧而舒心的快乐”,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森林”,使学生养成了“终身阅读”的好习惯。范老师教学《马拉松》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课前搜集并阅读了大量有关马拉松的资料,融文本与补充材料为一体,把文本背后的智力背景介绍给学生,用自己的深情诵读为学生奠定了感情基调,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文本,并通过感情真挚的诵读表达了自己对雅典战士的敬仰和尊重。

再次,我们要超越文本,在文本拓展中寻找语文的美。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打开阅读之门,激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然,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我们不能以“你们自己课下好好读读”这句话结束自己的引导任务,这样只会使学生的阅读陷入怪圈,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作业而阅读,支差应付地阅读,没有丝毫意义可言。在这里,我特别佩服范老师,她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发现学生对浓缩的经典童话理解肤浅,就及时引用《安徒生童话选》中的《丑小鸭》原文中部分精彩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小时候的苦难生活以及成长路上的艰辛,她又链接了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部童话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和丑小鸭的相似之处,明白文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朴素道理,之后,范老师让学生课下去原著中寻找更多的相似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再比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由于文本中描述的主人公和时代离学生太远,学生虽然也能理解李大钊当时的坚强不屈和作者当时伤心欲绝的心情,但是他们的感受一直轻飘飘地附着在文本表面,如何才能让文本内容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呢?范老师课前阅读了《李大钊回忆录》,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了解了李大钊革命时期的许多具体感人事例,然后,他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了李大钊的感人事迹,出示了李大钊的伟人身份和备受酷刑的种种表现,此时,接受心灵洗礼的学生已经把自己的内心和文本主人公的内心仅仅贴在一起,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他们的心有感情地诵读出来,李大钊的英雄形象也通过他们的声音再次塑造出来。

是的,语文可以是更美的。

“横眉冷对作文难,俯首苦思咬笔头”形象再现了学生惧怕作文的真实心理,他们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不懂得如何搜集和组织材料,不清楚怎么写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面对每周一次的作文课,孩子们心中的苦和难真是难以用词语来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何才能在作文中体现语文的美丽和魅力呢?

首先,老师要教会学生读中学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针对每一类课文,教师都要时刻树立“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学的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材意识,让每一篇课文都能为学生所用,为学生提供学习写作的好方法。我们在教学每组课文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明确“为什么”写;速读课文,弄清各段“写什么”;精读课文,研究“怎么写”;赏读课文,总结写法。当然,每篇课文都是精品,其间内藏了许多写作方法,我们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学生每学一课均能自己体会到一种写作方法,长期积累和运用,我相信,他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的,他们以后一定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

其次,老师要让学生适时而作,为学生提供“源头活水”。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和运作:一是随文而作,也就是我们经常唠叨的“课堂小练笔”,我们可以根据文中的精彩片段、标点符号、心理描写、小泡泡中的问题、插图等巧妙设计读写接合点,还可以让学生写“学后记”,让学生在片段小练笔的同时学会如何借用标点、刻画细节、虚实结合等表达心中的想法和真实情感,还能借机深刻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二是巧做“有米之炊”,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切身体验,从中指导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快速进展,这些活动可以随意设计,也可以专题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设计,也可以结合读书内容设计,切记:形式要丰富多样,内容要精彩纷呈,重过程显成效,活动目的要明确,切不可粗枝大叶,随意设计,支差应付,因为:教师对待活动的态度将决定学生对待活动的态度,也必将影响活动的终极目的——提高写作水平;三是在经典中汲取营养,我们通常让学生读完整本书之后写读后感,学生现在最最头疼的就是写读后感,这种反辐射现象已经危及到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了,我们可以在共读过程中摄取其中一个精彩片段或特殊内容进行品析赏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仿写或改写,和第一方面的随文而作比较相似,也让课外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明白写作目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首要难题。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和学生进行写作比赛,及时点评出老师和学生的可取之处,老师有时也可以向学生示弱一次,让学生品尝到“我比老师写的还要好”这种骄傲与激动的甜头;我们也要时刻注意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以多种方式助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的热爱写作这把火越烧越旺,如给孩子“发表”的机会,盖章张贴一起参观学习,制作班级小报奖励给投稿的孩子,在网络家园和校信通中提名表扬加大宣传的广度和提高这些孩子的知名度,课前三分钟朗读优秀作文中奖者有奖励等;我们还要及时上好点评课,以优秀作文为主,采取片段点评和范文引路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记住,经过点评后一定要让学生进行二次写作,否则,点评将收不到任何效果。

于永正老师曾经多次说:语文教学,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如此而已。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阅读是是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作文是思想的表达与分享。要让每一次语文教学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真正留下痕迹,甚至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让我们用情感去渲染情感,用心灵去点燃心灵,用生命去感动生命。就让我们在读写工作中坚持走下去,让读写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而更加精彩,让我们的语文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而更加美丽,从而成就孩子们的一生!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将军》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备好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新用语的运用机械化,从教材难引到实践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

第四篇:语文教师悼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送别这位默默奉献、德才兼备、深受师生好评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好同事——XX老师。五十七中全体师生对刘老师的不幸离世表示深切地哀悼。对XX老师的家属表示亲切地慰问,请节哀顺变!XX老师自从参加工作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积极钻研业务,以强烈的爱心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师生的爱戴。在她从教的近二十年中,一直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刻苦钻研每一篇文章,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为了学生,她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为了学生,她循循善诱,废寝忘食。她用自己亲切的话语和灿烂的笑容温暖着学生们的心灵,用自己阳光雨露般、公正无私的关爱照耀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用强大的人格魅力,育无数春风桃李。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耕耘着,为57中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她和每一个57中人一样在平淡的日子里努力让自己优秀,让生活精彩。计划着陪孩子长大,陪爱人变老;在单位里尽职,在高堂前尽孝。

她说明天是六一要陪女儿去玩;她告诉学生下次课上还要讲评作文;她还记得班主任要开会得串一节课;她说暑假全家一起出游…

她说明天六一了,女儿可以少弹一会钢琴;她说去校外学习了,结束后和爱人一起回家……

不知道,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噩耗传来,无不心碎 :最幸福的孩子从此单亲了,一直跟爸爸喊让妈妈接电话……白发至亲等不回乖巧的女儿了,你一直是妈妈的骄傲啊……

她的书桌上还有刚判完的作业,学生们哭着哭着,却再也等不到她微笑着走进教室了……一身正气,为人谦和,满腹经纶,兢兢业业!朝夕相处的、活生生的、有着阳光温度笑脸的你,转瞬间与我们阴阳两隔。上午我们还一起还在操场上看学生们表演节目;傍晚你一个人去了另一个世界。路过你的办公室,看空荡荡的书桌,还是恍惚间感觉,一切不是真的。XX老师的音容笑貌、她的敬业风范、她的宽厚美德、她的善良纯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真心祈祷、祝愿受人尊敬和爱戴的XX老师一路走好!

如果语言有足够的力量,泪水就不会这样流淌,我们这时候突然愿意相信会有天堂,她一定是最美的天使,在天上守望。悲痛最好的转化就是变成力量;思念最好的方式一定不是悲伤。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第五篇:语文教师札记材料

(一)、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所以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有较大的不同,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

必须多层次,有差异。

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学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如背诵作业,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的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如学习了古诗《赠汪伦》后,我们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赠汪伦》。(2)《赠汪伦》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3)学习作者李白的另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两首诗歌所描绘的场景的异同。(1)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2)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3)是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如本学期研讨课《种子的梦》的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业的自主性,多样性、层次性。作业设计如下:(1)、是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并把它背下来。此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2)推荐学生阅读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现代诗歌。因为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00周年,此作业设计的目的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又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尊敬和爱戴。最后一个作业是写一写《我的梦想》,这个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这个作业为选做,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这样设计既可以让能力比较好的同学进行小练笔,又不会增加其他学生的负担。可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作业的质量还愁没保

证?

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

如学了《长江之歌》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在歌声中学生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美好的情感在胸中酝酿,同时通过唱歌增强记忆,趣味横生,学生毫不费力就把课文给背下来了;学习《负荆请罪》一课后,布置学生再入情入境地读读文中不同角色的语言,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加合理想象,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让全班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练习,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和最佳编剧等奖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学完《海上日出》,我们让学生画一画海上日出的美景,同学们感兴趣极了,其中,有几位学生既画出了海上日出的雄伟壮观,与此同时,他们的画又被美术老师选中,放在学校橱窗中的《学生优秀作品》中展出。这样通过画一画这种方式,既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晏子使楚》,学生对身高不足五尺的晏子很钦佩,我们适时引导学生去翻翻《东周列国志》《晏子春秋》这两本书。听、说、读、写、画、算、贴、查、问、收集、实验等,都是很好的语文作业形式。教师要根据需要,适时给学生“换换口味”,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应该说,这些作业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大得多,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得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以此为乐。究其原因,课外作业与活动整合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我们在作业设计的同时,是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将学生从单一的写字中解放出来,学生不会视作业为畏途,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开放性其实质是要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社会内容或发现其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1)查一查。收集图片、资料不但有趣,还能增长许多课外知识。因此教师可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类的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查,上书店翻翻,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如学了《地球家庭》这一单元,让学生查找外国的著名旅游景点图片、资料,了解其历史、人文、风俗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世界风情集”,在班级互相交流。(2)写一写。学完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续写。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如:在学习了《穷人》后,围绕最后一句“你瞧,他们都在这儿啦”展开想象,当渔夫看到桑娜已经抱回西蒙的孩子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桑娜和她的丈夫从此要抚养7个孩子,这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将会发生那些故事?让学生模仿名家笔法续编故事。(3)看一看。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掌握观察方法,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如:在学习了《一粒种子》后,让学生动手在花坛里种下植物的种子,并留心观察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的过程。(4)读一读。语文学习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其知识丰富,开阔视野。如:学了冰心的《忆读书》推荐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学了《丑小鸭》之后,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尽量把课标推荐的课外书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品读。(5)说一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可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比如学生大都喜欢看动画片,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为题,把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开放性作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在实践中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6)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在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时,组织学生开展介绍雷锋故事,制作“雷锋名言卡”,做一件好事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开放性作业设计的优势就在于把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并把学生引向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和思维。但是运做过程之中必须在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交流、支持、帮助下,才能顺利、有序、安全的进行。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发扬学生学习自主性。

现在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社会上缺乏交际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针对这些情况,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了一些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母亲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献给妈妈。教师节,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来历、为老师做一件事、自制一张贺卡、一件礼物、仿编诗歌或写一句深情的问候,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尊敬老师,爱戴老师。“重阳节”,让学生为家里的老人过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的教育,很好地将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整合一体。

(五)、整合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做全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喜欢做作业。

(二)多向评价,共同参与。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让家长也参与到评价系统中,请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做正确客观的评价。

(三)多次评价,体验成功。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为此,我们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整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下载语文教师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师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一)本学期,我遵照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教育局倡导的生命化育人理论。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

    教师工作总结(语文)

    转眼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2001年度工作情况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语文)

    转眼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2001年度工作情况总结......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王红萍2009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的是高三1(理科班)和高三4(特长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虽然这届学生基本是自己从高一带上来的,但毕竟到了高三最关键的时刻,还是......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一般介绍: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二两个班的语文课。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初一语文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日月如梭,蓦然回首,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慨颇多,特小结如此。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七年级是......

    经典: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经典: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12年的光阴转眼之间已过去一半。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任重而道远。一学期来,我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大胆探索,开拓进取,迈着坚实的步子,......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2010年工作总结 XXXX 转眼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半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