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总结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自然教学总结
佘燕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了三年级(3)(4)(5)班的自然教学,转眼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开学初,在学习完教材分析后就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知道弹力、重力、摩擦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学会使用简易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知道弹力、重力、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知道什么叫溶解,了解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里,知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多少鱼快慢是不同的。
3、探究气温的变化规律,会用折线图总结水温、沙温的变化规律。
4、了解家蚕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家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5、了解磁铁的特性,知道同一块磁铁的不同部位磁性强弱不同,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示方向。
6、初步了解植物种子可以来繁殖后代,知道不同植物的生命周期细节的不同,关注生命的孕育和生长。
7、知道水和空气有压力,认识压力在方向和大小等方面的特点,了解水和空气的压力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
8、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用途,知道保险装置的基本用途;初步形成电路的概念,了解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系列简单实验初步认识弹力、重力、摩擦力的性质,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通过把不同的物质与水混合,初步了解溶解现象及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
3、通过比较蔗糖和食盐在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量的多少,使学生知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的不同;通过加热,帮助学生了解温度对溶解的影响。
4、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发现水温、沙温、气温的变化规律。
5、以家蚕为例,探究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规律,从而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有初步的感受。
6、通过实验了解磁铁两端极性的差异和磁铁强弱的分布;通过做指南针,了解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以牵牛花为载体,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一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8、进行一些基本的观察和实验,感知和认识水和空气的压力方面的特点。
9、通过动手操作,了解简单电路。利用验证的方法,确认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对周围事物和科学现象主动探索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科学的欲望。
3、进一步提高设想、实验、观察、比较等探究能力。
4、进一步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
5、初步培养具有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6、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事物性质的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分析,有的内容需要学生完全掌握,有的需要学生先初步认识,所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在开学初我制定了教学重难点,具体如下:
1、探究物体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关系。
2、探究承重物体的形变与施重的物体以及两者之间接触面积的关系。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4、知道物质是否溶解于水,影响溶解的因数。
5、模拟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6、用图表、文字记录实验数据,对温度的变化过程作出描述。
7、观察蚕卵和蚁蚕、结茧、蚕蛾,了解其形态,了解蚕的一生。
8、探究磁铁的两极相互作用的特点,会自制小磁针。
9、认识牵牛花种子的构造;了解植物生长的变化
10、探究压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测试不同材料的导电情况,会用简图表示电路实物图。
二 教学措施与方法
1、多方面、多渠道地收集资料,为备课做好准备,做到认真备课,精心备课。
2、积极准备每一次实验,事先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
3、认真上课,从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从中探究自然现象的规律。
4、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不断探究的欲望,引领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求真的科学态度。
5、尽可能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自然的奥秘和学习科学的乐趣。
6、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7、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
三 教学成果
1.学生们已基本会区分什么是弹力、重力、摩擦力。
2.学生们通过亲自观察蚕宝宝,从蚕卵到结茧,认识了蚕的一生。3.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了什么是溶解,像盐、白糖是可溶的,像沙子是不可溶的。
4.通过真正的实验器材磁铁,会区分磁铁的南北极,并认识了指南针。5.通过亲自操作电路的连接,感受到了自然的奥秘,通过电池也能接通电源。
四 教学不足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接触了很多实验器材,所以学生们有了一定的收获,学到了一些自然常识,但也还有一些不足,比如: 1.实验器材的数量问题。虽然是有一些实验器材了,但是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未能达到每一名孩子都动手操作,只能分小组实验,而且一节课时间有限,有时候甚至还没有实验结果就已经结束了。
2.对实验结果未及时保存。比如本学期我们为了观察蚕的一生,专门喂养了少量的蚕宝宝,可是在它们完成一生的变化后,未能及时留住蚕卵,以便日后教学中再次用到。
五 下学期打算
通过一年的教学,我也和学生已经相互有了了解,所以如果下学年还带这门学科,我将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比如增加实验课程,满足每个孩子的实验愿望、增加户外课程,亲身走进自然,等等,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态度。
总之,我将会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让以后的教学工作更加出色,争当一名合格的自然老师。
第二篇:自然期末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杨华
小学自然学科是以培养学生养成注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和态度;体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获得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并尝试运用于日常生活。低年级的学生目标是认识身边事物的表象及感知身边事物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以下几点:
1、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小学自然是启蒙阶段,着重于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不断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课堂上我经常运用一些视频和图片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2、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
设计的实验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能触摸到的事物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和思维空间,尽可能让学生在在直观的实验中感受自然的奥秘和学习自然的乐趣,感受到自然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白天与黑夜》的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切的了解到白天与黑夜形成的的原因,我就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来做模拟实验,地球仪就是球体,手电筒模拟阳光。让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明白白天与黑夜是由地球自传形成的,地球自转一圈约24小时。
3、教学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根据每单元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改变教学的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加热与保温》这个单元中,单元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试验中我运用三脚架、烧杯等工具进行加热。并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加热工具,通过集体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加热所带来的变化。
2013年1月7日
第三篇:自然科研总结
自然科既是一门精确的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验学科,它的实践操作性。它通过实验来建立和验证理论,形象鲜明地得出自然学科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基本规律。实验教学是自然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
一切创新都发源于实践,创新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书面知识,更需要广泛的实践活动。凡是在自然科学研究、创新上有所建树的,大多数是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大胆革新的人。自然课应要重视实践,强调通过操作、观察、学习,“导、学、做”合一。为学生创设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创新需要强烈的兴趣和动机,需要丰富的实践表象储备,才能为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
因此,我们在自然课中,尽可能让学生亲自操作,自己实践,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发展。本学年,我校自然科组就以上的课题,以六年(1)班为突破口,开展了初步的探讨。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创新作好思想准备。
小学的自然实验,通常要求分组实验。在做实验时,我要求每个实验小组分工协作,各施其职,群策群力。好的同学作好示范,帮助后进同学。后进同学要虚心学习,努力完成实验任务,我常通过竞赛,评选优秀的实验小组,借此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另外,在自然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好奇心重,胆子大,会有不按实验规程操作的现象。因此,我注意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爱护实验器材,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说明违反规程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如:实验失败,损毁器材,造成人员伤亡等。启发学生不乱扔乱放实验器材,实验完成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这样,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物,做事认真负责的良好品德,为创新作好思想准备。
二、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创新的精神。
在自然实验中,我发现个别学生有时操作不认真,观察不仔细,对通过实验获得的知识兴趣不大。他们只热衷抄袭别人的实验成果,不问实验的过程。为此,我介绍了我国航天.航空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强大,发展我国的航天航空高科技事业,严肃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实验,准确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往往是废寝忘食,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使学生对科学工作者产生由衷的敬意,自发向科学家学习,人小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创新的习惯。
在自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十分重要。因此,我十分注意创造条件,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怎样利用实验现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我提醒学生除要对实验现象产生兴趣外,还要注意发现引起映像变化的原因和条件,认识倒像.虚像.实像等成因,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再如实验认识磁铁的性质,我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发现知识,让学生边讨论,边小结,得出磁铁的各种性质,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了学生观察理解,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等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创新的习惯。
四、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形成勇于探索的创新心理。
小学生对一些新鲜的自然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特别强。在小学自然教材中,设置了不省有趣的自然实验。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有趣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大气压力时,演示了下面的小实验:在一只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上盖上一块光滑的纸片,按住纸片,倒转杯口,不让水流出。我问学生:“老师松开按纸片的手,纸片会怎样?”在学生充分议论后,我松开按纸的手,这时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现象,并惊奇地发现,纸片并没有掉下来。这时学生处于求知而又不能解的状态,唤起了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着我把一干纸团固定在一只空杯底部,然后杯口向下,垂直插入水桶中,让学生猜:干纸团会湿吗,为什么?……通过实验,学生对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更趋集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形成勇于探索的创新心理。
此外,实验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失败的情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找出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坚持实验,直到成功。
通过以上的研究,收到了以下的成果。
一、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自然实践直接经验,为学生的创新做好了经验上的准备。
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保持发展了学生好奇好胜,勇于探索的创新心理。
三、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能力。
第四篇:自然教学总结
自然教学总结
2006—2007学年上学期 六(2)班
我校对自然科的教学进行了大力支持,为自然教学、实验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环境小学自然课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任务是指导少年儿童初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教育,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设立自然科实验基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是现代自然科教育改革的方向。
“以教育者中心”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给学生知识”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以学校为终结”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终生教育”的教育模式等等。世界的飞速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
教学设计是一个计划与设想的过程,因而设计者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等因素将起重要的作用,以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设计将起着定向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播和学习,因而,教学设计着眼于教师的“教”,在设计中更多考虑教师的方便和需求,凸现教师的权威和地位,相应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限制学生的参与程度,削弱学生能力作用的发挥。在课程中,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
合作的能力。我校自然科组的老师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自然科教学从知识性改变为教育性,特点是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科学素质,注重动手操作和参与研究、实验,使学生从小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学设计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展开。教学内容的学习不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是把它当作提高学生素质的中介或桥梁;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非“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协调者、服务者。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也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的选择与确定上发生较大的变化。具体的,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的设定落在具体的素质提高上,知识将成为实现素质目标的使用材料;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学习不再限于教科书范围之内;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经过努力,我们的自然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效果良好。2007、6、18
第五篇:走进自然
走进自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博大与美好;走进春天体会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走进生活,领略到了感动的可贵。走进文学艺术深处,我亲身体会到了文学魅力与迷人!
走进唐诗,我感受到了诗人的胸怀与品格,我走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会到了李白豪放的性格与愉快的心情。我走近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体会到了白居易的忧郁性格和思乡感。我走近天街小雨润如苏,草色遥看近却无,体会到了韩愈欢快心情和对春和喜爱之情……唐诗犹如天上的繁星,一闪一闪的,陶冶人们情操。
走进文学艺术深处,感受到了唐诗的蕴含,唐诗的伟大。
走进宋词,我感受到了词人的胸襟与情感,我走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领略到了苏轼悲伤的心情和思乡的情感。我走近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领略到了辛弃疾的雄伟抱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我走近过近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体会到了温庭的悲哀心情和思夫情感……,宋词仿佛天上的明月,点缀星空,启蒙了人们的思想。
走近文学艺术深处,我感受致函宋词的哲理,宋词的巧妙。
走近古典音乐,我感受到了古典音乐的迷人与悦耳,我走近“命运交响曲”看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情景,我走近'英雄交响曲“看到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残酷。我走近”蓝色多瑙河"看到了一幅波光粼粼的楞面……古典音乐好象一个个音符,随意神秘,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走进文学艺术深处,感受到了古典音乐的优美,古典音乐的哲理。
走进文学艺术深处,我亲身领略了它的魅力,让我在文学艺术之林漫步,感受着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