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业界专业实践情况总结
中国传媒大学:依托业界专业实践教育平台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中国传媒大学自2007年出台了促进青年教师加强业界专业实践的相关管理办法,切实落实了青年教师业界加强专业实践的各项措施,建立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实践基地60余个,共派出一百余名青年教师赴多家合作单位实践锻炼和挂职,开展业界实践取得互动双赢的良好效果。实践证明,此项活动有利于师资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我校在传媒教育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拓展学校社会服务空间。
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着眼于新的形势和情况,为了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队伍,丰富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专门出台了促进青年教师加强业界专业实践的相关管理办法,切实落实了青年教师业界加强专业实践的各项措施,促进青年教师业界专业实践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与业界双向对接,合作共赢,推动理论教学与传媒实践鲜活对接,加强科学研究与一线需求的紧密联系,推动创建多层次合作平台,拓展了学校社会服务空间。
一、基本情况
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颁布•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业界专业实践暂行管理办法‣(中传人字„2007‟221号文件),文件明确规定,青年教师要到业界进行专业实践,深入传媒第一线,了解业界最新的 发展动态,扩大专业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力,不断强化学科优势和传媒特色。
自2007年文件颁布以来,中国传媒大学共派出百余名青年教师,先后赴文化部、中国教育电视台、台州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单位挂职锻炼,开展业界实践。挂职单位区域涵盖了十几个省份,遍布了国内不同地区、各种层级、各种所有制的媒体主体。在挂职锻炼过程中,青年教师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提升,为业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
二、主要做法
1、一线案例进课堂,推动理论教学与传媒实践鲜活对接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媒体行业,高校和业界为青年教师挂职实践搭建的这个平台,无疑是现在和将来践行合作共赢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业界实践、了解“一线”具体情况、丰富理论教学、提炼生动鲜活案例的机会。
通过挂职锻炼青年教师认识到应当根据业界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课堂所教授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更新率,使课堂教学能够与传媒实践保持同步,并适当作探索性、前瞻性的引导;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特别是与传媒实战的结合,做好课堂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对接。
实验教学中心的俞锫老师通过挂职实践感触最深的就是电视台已经完全从过去的模拟时代跨入到现在的数字时代,以前很多的制作工艺、制作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照自己课堂所讲授的很多内 容,发现许多已经不合时宜。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当对教学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加强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的比例。
播音主持学院的芦巍老师认为地方媒体对主持人个人形象设计、包装有所欠缺,由于人才匮乏,地方媒体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她认为应当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对地方媒体主持人进行培训,提高主持人个人艺术素养;同时在学校开设专门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解决这一问题。
电视与新闻学院的崔林老师全面负责了我校16名学生专业实践团队在中国教育台新闻中心的实习工作,包括岗位安排、业务培训、待遇安排与队伍管理等各个方面。实习是教室授课的延伸,是课堂所学应用到实践的过程,在崔林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顺利完成3个月的实习,经过努力,5名学生获得了留台任用的机会。
2、紧密联系一线需求,推动科学研究互动双赢
近些年来,青年教师一方面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一方面由于评职称、上导师等都需要相当数量的科研成果,他们所承担的科研任务也非常繁重,但由于青年教师缺乏资历、缺乏经验、缺乏能力等,很难独立取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广电总局等省部级项目,只能担任一些大型课题的项目成员。通过业界专业实践,青年教师的科研信心明显有所增强,科研能力明显有所提高,在所参与的课题研究进程中都有良好的表现,发表了多篇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践针对性的学术论文,甚至有些教师与挂职单位合作,为学校争取到若干个横向项目。
在台州挂职的朴大志同志制定计划启动了中国传媒大学与台州 广播电视总台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的合作事宜。回到学校后,2009年上半年,朴大志同志还参加了我校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的“台州广播电视总台培训体系与机制创新研究”项目。
文化产业研究院赴承德挂职期间,课题负责人范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论文•文化产业的县域突围‣,在•中国文化报‣上刊登,并获得“中俄韩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研究会论文一等奖”。
徐帆同志在台州挂职期间,与台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台州新闻‣制片人牟毅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城市电视台因应金融危机的主题报道策略:以台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台州新闻‡为例‣一文,刊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3期,并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刊‣“重大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策略”征文二等奖。
3、创建多层次合作平台,拓展学校社会服务空间
新世纪以来,教育部领导强调高等院校要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要做到既“顶天”又“立地”,推动高校通过各种途径为社会服务。中国传媒大学主动派出青年教师业界挂职锻炼,是高校自觉开展并践行社会服务这一职能的表现,实践证明,在挂职锻炼过程中,不但挂职单位获益很大,而且中国传媒大学大大拓展了社会服务的空间,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每个挂职教师一旦进入挂职角色,就不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整个学校。不论言谈举止还是工作目标设计都需要代表学校,从学校的角度考虑。每个教师专业不同,在挂职工作中除了做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外,还有接触到方方面面,很多工作与学校其他院系有关联。每 位挂职教师都是学校资源的一个接口,将不同学院的资源引入媒介一线,发现、满足新的社会需求,促进学校与媒体的多方面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资源优势。对双方而言这种互动融合是实现人才队伍业务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快捷而有效途径。
2008年,我校与天津滨海新区建立教学科研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后,校局双方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机制,天津滨海广电局于普瑞局长亲自带领工作班子,多次专赴中国传媒大学登门拜访、对接合作项目。基于双方良好的合作基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校局双方进行了深度合作,天津滨海广电局与我校签订了天津滨海广电局相关从业人员的新闻学专业研修班协议、工程硕士合作协议、收视率调查研究合作协议等多个协议,进一步开拓了校局合作的崭新局面。
通过挂职锻炼工作的开展,青年教师了解、掌握了媒体运行规律,对与教学相关的工作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业界,在一线工作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责任意识,加强与媒介一线从业者的沟通;与业界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为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学校推出的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工作是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的政策,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提高我校教师的师资能力,有利于推动我校在传媒教育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经验启示
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业界专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一方面使得青年教师深入传媒第一线,了解业界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大专业视 野,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力,不断强化学科优势和传媒特色,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提升,为业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
青年教师业界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建立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实践基地60余个,共派出一百余名青年教师先后赴文化部、中国教育电视台、台州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单位挂职锻炼,开展业界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此项活动有利于师资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我校在传媒教育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拓展学校社会服务空间。
第二篇: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
最佳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050330)
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方向
本研究方向力争使我国广告理论的发展能够紧跟广告业界实践的飞速发展。该研究方向内容包括:市场消费形态的调查与研究,广告效果研究,广告受众研究,大众媒体消费形态研究,消费形态数据库数据研究,世界及中国广告20、30年史研究,广告学发展源流考、广告史史实与资料搜集,整理和汇集,广告与品牌研究,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研究,广告学前沿理论的总结与更新等。在研究方法上,涵盖了从市场调查,定量数据采集分析,定性的文献归纳整理,直到以以往积累的数据库数据为基础进行的数据挖掘等方式。
这个专业研究方向的毕业生既可以在各高校广告学专业任教,也可以进入社会科学研究所继续深入学术研究
2.广告实务方向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可以使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与广告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广告学理论,推进广告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并且为广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方向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广告活动的普遍规律与一般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研究广告活动的传播策略及其效果,研究范围涉及到广告活动的三个主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介)和广告受众。研究内容包括整合营销传播、广告表现研究、广告心理研究等等。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该方向的学习,学生将适应并可以在广告业三大主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就业,发挥所学。此外还可以在一些科研单位或实际应用机构任职,继续研究有关理论。
3.广告媒介方向
本研究方向重点培养传播学和广告学相结合的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使媒介产业经营的理论的发展能够紧跟媒介和广告业界实践的需要。
本研究方向以学术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对媒介和广告相结合的学术理论和应用性资料进行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汇集。
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既可以在开设有传播学和广告学专业的高校任教,也可以在社会上的媒介单位供职,解决媒介单位对研究和战略操作人才的急需现状;此外还可以在一些媒介和广告学的科研单位或实际应用机构任职,继续研究有关理论。
第三篇: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考研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新闻专业考研资料
1.理论传播学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2.应用传播学方向
(1)媒介经营管理是一级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二级学科“传播学”之下的研究方向。媒介经营管理主要研究大众传媒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规律,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学科研究,研究范围主要体现了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和融合。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主要运用对比研究法,对比国外传媒集团先进的媒介运营模式;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研究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传媒经营管理案例;运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深入传媒一线参与实践;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法,对媒介市场的描述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去研究。媒介经营管理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应用型学科,研究方法较为综合,总体强调第一手资料的占有,着重与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和本学科理论发展相联系。
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本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硕士生应通晓传媒经济和传媒经营管理的实务,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对学生量才侧重培养,毕业学生可为胜任传媒产业领域专业性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可为承担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高层次的媒介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研究型人才。
(2)媒体创意是媒介竞争的产物,是市场化时代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其基本内含,是指现代传媒面向市场需求和变化,在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策略和构思。其要旨在于因势而变,不断推陈出新。其范畴涉及传媒运作的方方面面,简单地说,可概括为创意传播、创意经营和创意管理三大领域。目前,本方向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定位在创意传播领域。
创意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关注大众传媒发展动态、把握创意实务前沿、解析有关创意案例的基础上,在理论与实践互动、多维理论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中,全面
总结、探讨各类大众传媒的创意传播规律。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学术视域涉及到传播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大众文化、系统科学、市场营销、创新思维等多学科理论和知识。其研究特色,一是综合性、交叉性,二是较强的实践指向。目前,中国传媒大学对该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本方向培养的研究生要求具有较为扎实的传媒理论功底,相对开阔的知识视野,掌握创新思维原理,并能够成功地应用到现代传媒领域;从人才规格上说,是一种以创新思维为核心,集人文素养与传播智慧于一体的高层次的现代复合型人才。毕业后,既可以做“创意人”、“策划人”,从事专职的媒体创意与策划工作,也可以从事传媒领域的相关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3)传媒策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是从传播媒介入手,既分析了传媒对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策划,又分析了企业以及其他实体对传播媒介的策划。
本学科的基础是应用传播学以及其分支学科传媒经济学。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传媒活动的规律及其运营技巧。学生就业可去媒介和政府机构从事高层次的媒介策划与管理工作,可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4)受众研究方向介绍受众是传播的起点和归宿,受众研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传播学研究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也是一个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领域。随着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今天的受众不再只是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受众日益增强的主动性和影响力,使得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研究,凸显出更加鲜明的学术价值,更加丰富的应用内涵。
受众研究是横贯传播学与应用传播学诸学科方向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发展前景广阔。受众研究广泛融合多学科理论和知识,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采用结构性、行为性、社会文化性等多种研究路径,对受众规律进行探讨,同时关注社会转型期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动态与生态。受众研究对于传播学、传媒经济学、传媒生态学、广告学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媒体经营和管理、媒体策划、节目评估与编排、广告媒体计划等应用领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与传媒业实践对接的一个重要途径,受众研究既为传播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衡量传播效果提供尺度标准,它的量化形态(如收视率等)还是媒介与广告市场的通用货币。以受众理论为指导,采用传播学研究方法所进行的受众调研,如收视率调研、收听率调研、阅读率调研、点击率调研等,本身已经成为媒介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方向以三个并重为特征:宏观与微观研究并重,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并重,文理并重。注重培养三种高级专门人才,即从事受众理论研究的人才,从事受众调研分析的人才,基于受众调研进行媒体策划、媒体经营、节目评估、节目编排、广告媒体计划、购买和效果评估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方向的研究生需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受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对各种与受众相关的理论、方法、应用领域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从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下,本专业方向的职业选择包括,高校教师,相关国家机构公务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媒体总编室、广告部、节目中心管理者和数据分析评估人员,新闻出版、网络新媒体从业人员,媒体和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调研和分析咨询人员,相关机构的经营管理和公关人员。
3.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交流的科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具有多学科性的边缘学科。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则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有效、客观地进行传播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的学科。其中包括如何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的描述、解释以及理论模型的检验和修正等,从而达到综合地、深层次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探索和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传播效果的目的。
研究内容: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逻辑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建模等方法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复合型的高级研究人才。培养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有关传播学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研究课题的实践,掌握传播学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的常用方法。研究重点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研究方法类(科学的基本原理、抽样调查原理、计算机辅助调查技术、实验、内容分析、定性研究法、媒介研究、数据处理等)、统计分析类(初级分析法、高级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结构方程式模型,等)和实用软件类(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问卷调查分析软件、专业分析软件,等)。
研究特色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既研究定性研究方法,又重视定量研究方法;既强调基本的理论和框架,又注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件;既要与国际的研究方法同步,又要适应我国本土的研究实际。研究优势在于本方向拥有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的人才。目前6位教师中有1名教授、4名副教授和1名讲师;有3位博士和3位兼职在读博士;有1位35岁以下、4位35-50岁、1位50岁以上的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拥有丰富的研究实践和经验。
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逻辑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建模等方法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复合型的人才。
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既掌握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又了解相关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应该熟练掌握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地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目标是能够从事有关传播学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包括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媒体、市场研究公司和企业从事调查、数据分析和咨询的研究人员或实际工作者。(参考数据:2006年毕业的19名硕士生中,就职在高校1名、媒体/媒体研究机构或公司6名、市场研究公司6名、各类企业6名。2006年毕业的3名博士生中,就职在高校1名、广电总局1名、研究公司1名)。
4.电视文化传播方向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是对电视影像符号、各种节目形态作整体性的研究。它跨多种学科,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新闻学、心理学、影视理论。研究范围广阔而深透,是电视新理念、新观念、新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
电视文化传播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中处主导地位,影像文化现正取代印刷文化的中心位置,成为主导文化。电视文化是大众文化中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研究中,它处于学术最重要的地位。而以往我们对电视文化研究不够,常陷入各分支学科之中,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电视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让各个分支学科从整体上观照电视媒体文化。由于电视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巨大,我国电视媒体的不断开放,影视文化在国际竞争的加剧,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广阔的前景。如:对世界各个文化差异性和体制的研究;各国家、各地域的观众文化心理研究;电视的策划;数字互动电视:电视功能和DV影像文化的研究,将推动电视理论各学科的发展,并能产生众多的边缘学科。它应成为媒介文化的主导学科。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培养的学生,能更深透地理解电视对社会的作用,视野更开阔,具有深厚的文化学养,在电视台和理论研究上更具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媒体业将更需要此专业方向培养的智能策型划和多视野观念的电视人。
5.媒介与女性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的关系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尤其是从性别平等的视角进行媒介研究,以及对媒介在女性文化与现实发展中的诗学研究,更是学界前沿学术的发展需要。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媒介与女性学术成果和业界产品的现状和发展走向(特征、属性、视角、横向及纵向理论支点),女性媒介工作者和女性受众的调查研究(性别观念对媒介影响、媒介女性文化再现等),以及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该领域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等。
媒介与女性研究正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新兴领域。与欧美国家研究水平相比,我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推动教学科研
整体实力的提高,培养专业的研究人才,形成持续稳定的学术力量,已成为推进我国媒介与女性研究新阶段的战略要务。中国传媒大学招收“媒介与女性”硕士生、开设研究课程,将对我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产生深远的奠基作用,也将积极推动中国传媒大学学科体系的整合、创新。
媒介与女性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践的参考价值。通过开展研究、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媒介工作者、特别是女性媒介工作者和媒介决策者确立科学的社会性别意识,促进媒介生产无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媒介产品,使大众传媒成为宣传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文明的社会舆论平台;还可以为党和政府、新闻媒体、媒体业界关注妇女、消除性别歧视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在监督和促进等方面发挥理论指导作用,从而建立有利于妇女争取“平等、进步、发展”的媒介环境,承担起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社会责任。
6.国际传播方向
国际传播方向属于传播学专业(二级学科)下面的一个研究方向(三级学科)。研究内容是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现象及其规律,学科内涵有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学习重点是依据国际传播发生发展的基本史实和实践内涵,从技术、机构、表现、规则等内容的分析入手,全面考察国际传播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要求学生把历史考察和现实应用相结合,在掌握现当代以来国际传播发展历程的主要线索的同时,充分认识国际传播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的战略意义和功能延伸,从国际传播覆盖的不同层面去了解和掌握传播国际化的演变特征以及对全球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产生的传播效果。重点掌握国际传播如何成为塑造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充分认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不断发展中国的外向型信息传播,积极扮演国际传播中的主体角色。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交往的进一步扩大,在传播学的基础上,我国高校相继开展了国际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国传媒大学是一所以发展国家信息传播事业为教学和科研宗旨的高校,在国际传播的教学和科研领域已取得丰富的成果,有优质的教学科研资源,师资队伍有着良好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正在积极成为国内一流的专业教学平台。
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政治和学术素养,掌握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关系及新闻传播学等领域系统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涉外工作能力、熟练应用一至两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就业去向广泛,主要包括:新闻媒体、政府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在华外资企业、国际组织、驻外机构等。
7.新媒体方向
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新媒体产业经营和理论建构,旨在培养新媒体领域的相关人才,引领新媒体业界实践的发展。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包括移动媒体、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在内的各种新媒体形态以及数字内容产业。同时,也将针对新媒体产业发展、新媒体经营以及新旧媒体融合等领域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由于新媒体本身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因此,本研究方向将采取学术理论研究与业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本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开创性,可借鉴的成果不多,因此,需要研究者具有较强的吸收、创新能力,方能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应对繁重的科研、实践压力,在业界实践中丰富学术理论。当前,社会媒介机构亟需大量新媒体经营和研究人才,通过本专业方向的学习,毕业生将形成较完备的新媒体理论体系,掌握一定的新媒体经营技能,从而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一社会需求。同时,毕业生也可以在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任教,继续从事相关研究
第四篇:中国传媒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考题
中国传媒大学设计艺术学(动画,广告设计,会展设计,设计史论)05中传设计艺术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罗可可艺术
2。印象派
3。流线型运动
4。孟诽斯
5。行为艺术
二。简答题
1。迪斯尼和美国文化产业
2。装饰艺术运动
3。举例说明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区别,谈谈各自特色
4。签名为“哭之”“笑之”的为何许人,为什么?
5。如何理解“计白当黑”
三。论述题
1。美国工业设计之父雷蒙。罗维认为,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涨的曲线,你如何理解?
2。谈谈红色,黄色,兰色各自给人的心理感受
四。设计创作
以人,水,木三个字中任意一个字为元素,创作一副想象图形。
05设计艺术综合考试
一。填空
1。“大音稀声”出自()
2。《闲情偶寄》作者()
3。法国丹纳()艺术认为影响文艺发展的三种主要因素是种族,时代和环境
5。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是五代赵崇怍的()
6。小说《百年孤独》作者是()
7。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作曲是()
8。宋代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作者()
9。明代传奇《牡丹亭》作者()
10。前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导演()
二。简释
1。写意
2。有意味的形式
3。象征
4。通感
三。短文艺术赏析
从阅读时的真实感受出发,赏析艺术刻画的精妙
《湖心亭看雪》
四。论述
谈谈你对法国文学家里卡尔杜的“古典小说是对冒险的叙事,现代小说是对叙事的冒险‘的理解。(从自己的艺术欣赏经验出发,所举艺术形式不用限于小说)
五。论述
1。达芬奇的《蒙那丽莎》杜尚的《有胡子的蒙那丽莎》,通过这两副作品,谈谈你对现当代艺术的认识和观点。
2。根据雅典奥运会标志,北京奥运会标志,谈谈标志设计审美
3。蔡元培提倡”美育兴国“,那么今天呢?
第五篇: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考试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考试方式
面试:
①自我介绍;
②回答考官提问(高中所学知识)③图片作品分析。
笔试:影视作品分析
文理:80+7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