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
2016-01-26 来源:教师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本市中小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名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合理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着力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甘于奉献的乡村教师队伍,为率先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一)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和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加大发展党员力度。
(二)提高乡村教师师德水平。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加大师德先进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完善乡村教师师德考评制度和方式,把师德建设作为对乡村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三、合理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一)创新乡村教师编制管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实行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师资存量,提高使用效益。有关区教育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基础上,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通过逐年核销工勤和教辅人员编制、分类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事业编制跨行业调剂、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等途径,腾出编制优先用于乡村教师的统筹调配使用,并报同级机构编制、人力社保、财政部门备案。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寄宿制乡村学校要按寄宿学生规模配备生活指导教师,目前尚未配备的,应合理计算教师兼任生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并相应增加绩效工资总量。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时聘用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建立乡村学校师资缺口与师范院校招生计划联动机制,在总体控制市属高校招生规模的基础上,统筹调整招生计划结构,引导市属师范院校及相关学校增加师范生培养数量。结合乡村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构建政府、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协作培养体系,并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确保每名师范生毕业前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优质中小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根据本市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探索通过师范院校招生指标定向到区,相关师范生享受免费师范教育和乡村师范生年度奖学金,就业3至5年后可定向免费直读教育硕士学位等多种措施,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同时,探索通过增设高等学校两年制教育硕士专业,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对综合性院校毕业生和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满5年后给予4万元一次性补助。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
(三)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健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倾斜政策,为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采取挂职交流、跨校竞聘、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城乡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合理流动,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区范围内重点推动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探索建立优秀教师跨校兼职制度,鼓励教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四、大力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在2020年前,对全市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完善分层、分类、分岗培训机制,整合高等学校、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区教师研修机构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并搭建教师网络研修服务云平台。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跟岗研修、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高于普通教师20%的标准上浮乡村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水平,以满足其培训需求。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五、积极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
(一)职称(职务)评聘和骨干教师评选向乡村学校倾斜。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逐步提高乡村教师高级职称(职务)的比例,实现区内城乡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和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办法,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对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等不作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本市特级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向乡村教师倾斜,以鼓励优秀教师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提高乡村基础教育水平。中小学校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一般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
(二)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建立市级财政对乡村教师岗位实施生活补助政策,各有关区依据不同乡村学校实际情况、教师不同岗位和任教年限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提高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稳定乡村骨干教师队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委、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统筹研究,积极支持在合适地点集中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合理提高乡村教师伙食补贴,妥善解决山区乡村教师往返学校的交通问题,改善乡村教师生活,确保教师安全方便出行。各有关区要依法为乡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费,并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800元的标准保障乡村教师享受一次免费常规体检,同时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
(三)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努力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市委、市政府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各有关区对在乡村学校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建立相应的荣誉制度,并建立乡村教师子女享受本区优质教育的相关政策。在“北京市人民教师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以及各有关区开展的相应评选表彰工作中,要向乡村教师倾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六、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本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协调机制,由主管市领导牵头,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编办、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等相关部门参加,定期研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事项,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各有关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本办法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有关部门、有关区政府要加强乡村教师遴选、表彰和待遇落实工作的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教育公共政策的透明度。
(二)加强经费保障。市、区财政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把资金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监督检查。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区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
各有关区政府要按照本实施办法并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并于2016年6月底前报市教委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
意义
一、重要意义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求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师德为先,以德化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
——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合理规划乡村教师队伍规模,集中人财物资源,制定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提升质量,提高待遇。立足国情,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加强培养补充,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改革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宽乡村教师来源,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带动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举措
三、主要举措
(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中央财政比照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给予适当支持。
(三)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五)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七)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和支持全员培训,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实施主体责任。整合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推动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八)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实施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任务分工,分解责任,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要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
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责任。要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成绩突出的基层教育部门,有关部门要加强总结、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二)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切实用好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开展督导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省、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实施办法,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本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请各省(区、市)于2015年底前,将本省(区、市)的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专家解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访谈嘉宾
罗伟其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
邹联克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级督学
刘 涛 四川省泸州市教育局局长
崔春霞 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的教学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硬件条件上来了,软件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师资力量较弱,队伍年龄老化,且缺乏必要的培训,严重影响着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阿喀琉斯之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专家。
如何凿渠引水,补充农村教师?
记者:均衡配置农村教师资源,加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稳定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当地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罗伟其:近年来,广东省实行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对到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高校毕业生,由省财政安排每人每年退费6000元,本、专科生分别退费4年和3年。对于欠发达地区当地生源的毕业生,既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从事教育事业,又能享受“上岗退费”,该政策具有极大吸引力。在广东省教育厅每年组织的“农村从教专场供需见面会”上,许多市县出现多人竞争同一岗位赴农村学校任教的现象。
2008年以来,该政策已为我省欠发达地区数千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补充了4万多名合格教师,其中20%以上属于紧缺学科教师,省财政已安排“退费”资金7.2亿元。5年服务期满后,98%以上的“上岗退费”人员继续留在了当地任教,一大批基础较好、奋发有为的年轻骨干教师正在农村学校“落地生根”。
崔春霞:江苏省建立了学费补偿制度,解决乡村学校吸引不到优秀师范毕业生的问题。从2006年起,我省实施了“万名大学生农村支教工程”,对到全省34个经济薄弱县县城以下乡村学校任教的大学毕业生,省财政按每人每年4600元的标准逐学年予以补助,连续补助四年,实现了到乡村任教大学生四年学费的全额返还。
十年来全省共选派了13500名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累计投入经费达2.48亿元。此项工程的持续实施,对改善乡村教师队伍的学历和年龄结构,从源头上提高乡村学校新师资的素质和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刘涛:泸州市的办法是,将农村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的笔试开考比例由3:1放宽到2:1,对确因达不到笔试开考比例而取消的岗位,按有关地域性紧缺专业技术岗位的规定,采取公开、公正、择优招聘。
在乡镇招聘教师计划中,不低于50%用于新招聘村小教师,同时必须安排一定名额择优选调服务期满的在岗村小教师到片区完小以上学校工作。明确对班额小于23人的村小实行单独核定编制,每个班级至少配备1.5名教师。以此解决村小资源不足和师资配置不优的问题。
邹联克:贵州省创造性地实施了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特岗计划”,拓展了招考生源。通过“特岗计划”政策,贵州加大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补充力度,为农村学校专项招聘音体美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开辟绿色通道。实行“进一退一”的地方“特岗计划”制度,即2010年前,各特岗县招聘一名特岗教师,须清退一名代课人员,并对具有教师资格证且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代课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将特岗教师招聘与代课人员化解工作有机结合。
在教育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至2014年底,贵州省共招聘特岗教师70232名,其中中央“特岗”48932名、地方“特岗”21300名,覆盖73个县市区5000多所农村学校,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23%,连续几年招聘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如何保障农村教师待遇?
记者:农村留不住教师的原因之一是,待遇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教师。在解决农村教师待遇方面,当地做了哪些工作?
罗伟其:从2009年起,广东省全面推进实施县域内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即“两相当”),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同步增长机制。省级财政加强统筹力度,2009—2015年共安排专项资金65亿元用于支持粤东西北地区落实“两相当”。
在实现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的基础上,从2013年1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岗位津贴根据教师的职称(职务)、所在学校与城区的距离、在农村学校服务的年限等因素,由各地制定具体分配办法,分档按月发放。2013年津贴标准为人均每月不低于500元,2014年提高至人均每月不低于700元。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71个县(市、区)进行资金补助。2014年全省33.6万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享受岗位津贴,各级财政共投入29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7.8亿元,人均每月岗位津贴达到720元。据不完全统计,岗位津贴实施后,农村教师平均工资增长了15%,农村学校教师向城镇学校无序流动的状况明显好转,部分地区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回流”。如梅州市平远县2012年申请从农村调到县城的教师有60人,2013年只有13人提出申请。
刘涛:泸州市对全市四县三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农村幼儿园、普高、职高等非义务教育学校的公办在岗教职工以及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临时聘用教师,实行分级分类岗位生活补助。将古蔺、叙永两个国家贫困县和其余区县分为两类,分别实行三级生活补助,古蔺、叙永:一级为400元,二级为500元,三级为600元;其余区县:一级为200元,二级为300元、三级为400元。农村教职工岗位生活补助所需经费由省、市、区县财政共同负担,省财政按每人每月220元给予古蔺、叙永两县定额补助,市财政原则上按每人每月100元给予古蔺、叙永,按每人每月50元给予其余区县定额补助,其余资金由各区县财政负担。同时,全市计划建设7000余套农村教师周转房,安排专项经费修建改善学校校舍和师生食堂,对新招入村小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乡镇政府解决居住用房。
如何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记者: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关系到他们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如何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罗伟其:广东省不断完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依托省内师范院校或以师范教育为主的院校,建设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构建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衔接、师范院校与市县教育部门联动的教师发展新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落实中小学教师每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近5年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轮训了一遍。落实教师培训资金,要求各地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1.5%的比例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中小学按照不低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广东还大力实施省级培训,通过置换培训、跟岗学习、名师巡讲、校本培训、网络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学校教师培训。2014年,我省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参加培训82万人次,其中参加省级以上培训9万多人次。
崔春霞:江苏省通过实施“四位一体”的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工程,有效加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从2012起,开展了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评估工作,要求各县整合县域教研、教科、培训、电教部门,建立四位一体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要求到2020年,全省每个县(市、区)均建成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
目前,全省已有21个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初步实现了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服务更接地气、更近需求、更有实效的目标。
刘涛:为鼓励村小教师长期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泸州市对村小教师职称评聘予以倾斜,根据村小教师在编在岗人数,核定农村的岗位数,一律不得挤占、挪用,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评上职称,聘用到相应岗位。
在古蔺、叙永农村小学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在其余三区两县农村小学连续工作满15年以上的教师,若本人符合省和市有关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规定中的一级教师(中级教师)条件,且历年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二级教师,不受教师岗位指标限制,评聘为一级教师(中级教师)。并逐步完善教师合理流动长效机制,对达5年教龄的教师均可参加区县外公开招聘,进一步激发农村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如何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记者: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罗伟其: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部署,以“强师工程”为抓手,通过国家、省级项目的引领示范,带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农村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营造重视农村教育、关心农村教师的良好氛围,形成推进农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我省将根据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制定出台我省的实施方案,细化我省有关具体措施。一是要拓展农村教师补充渠道,深入实施“上岗退费”等项目,建立完善农村教师补充的“绿色通道”,特别是要大力补充体音美等紧缺学科教师。二是要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生活工作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水平,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三是要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结构,落实县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的刚性约束机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四是要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完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加强农村教师培训,落实培训经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农村教师教育水平和育人能力全面提升。
总体上,就是要按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目标和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努力解决好当前影响农村教师队伍发展的主要困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农村的教师队伍,为广东“创强争先建高地”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崔春霞:江苏省将按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省级统筹、分域规划、辖市实施”原则,研究制定“江苏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拟从四个层面进一步推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一是
继续实施“万名大学生农村支教工程”,为乡村学校补充高素质师范生。同时,拟借鉴“特岗计划”做法,为乡村学校补充一批音体美专职教师。二是继续实施“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在国内培训的基础上,选派乡村学校校长出国短期研修,进一步提升乡村校长办校水平和管理能力。三是继续推进“四位一体”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县级中心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与服务能力,确保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的政策、投入、指导、服务落地。四是启动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乡村教师评优晋级绿色通道,培养造就一支扎根乡村的乡村学校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目前,我省正在酝酿出台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倾斜政策和“乡村名师名校长计划”。(
第三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官网:gs.zgjsks.com
我要下载历年真题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
一、重要意义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师德为先,以德化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
——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合理规划乡村教师队伍规模,集中人财物资源,制定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提升质量,提高待遇。立足国情,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加强培养补充,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改革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宽乡村教师来源,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教师资格丨教师招聘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官网:gs.zgjsks.com
我要下载历年真题
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带动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主要举措
(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中央财政比照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给予适当支持。
(三)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教师资格丨教师招聘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官网:gs.zgjsks.com
我要下载历年真题
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五)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七)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和支持全员培训,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实施主体责任。整合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推动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八)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组织实施
教师资格丨教师招聘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官网:gs.zgjsks.com
我要下载历年真题
(一)明确责任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任务分工,分解责任,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要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责任。要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成绩突出的基层教育部门,有关部门要加强总结、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二)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切实用好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开展督导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省、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实施办法,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本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请各省(区、市)于2015年底前,将本省(区、市)的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教师资格丨教师招聘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第四篇:北京市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北京市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外语成绩、论文不作为乡村教师职称刚性指标了
今后五年北京市将陆续推出8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培养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唐立军等出席。
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公办乡村中小学校296所,其中普通中小学校291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分布在十个远郊区和海淀区、朝阳区。教职工共有11692人,其中专任教师9076人。线联平介绍,从今年起北京市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围绕“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目标,今后五年将陆续推出8项主要举措,力求标本兼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甘于奉献的乡村教师队伍。
从乡村师资来源上,北京市将拓宽补充渠道、吸引优秀人才,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线联平介绍,今后北京市将建立乡村学校师资缺口与师范院校招生计划联动机制,扩大师范生的培养规模。根据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探索增设高等学校两年制教育硕士专业,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对综合性院校毕业生和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满5年后给予4万元一次性补助;鼓励城镇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实施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面向全国高校招聘紧缺学科的乡村教师。
在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方面,此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也明确提出多项具体举措,让乡村教师“留得住”。线联平介绍,本市将建立市级财政对乡村教师岗位实施生活补助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稳定乡村骨干教师队伍。职称(职务)评聘和骨干教师评选向乡村学校倾斜。今后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对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等不作刚性要求。本市特级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向乡村教师倾斜。中小学校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一般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市委市政府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要求各有关区对在乡村学校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建立相应的荣誉制度,并建立乡村教师子女享受本区优质教育的相关政策。
在提升乡村师资职业能力、加强师德教育方面,线联平介绍,今后五年内,北京市将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2020年前对全市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搭建教师网络研修服务云平台。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按照乡村教师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跟岗研修、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高于普通教师20%的标准上浮乡村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水平,以满足其培训需求,让乡村教师“教得好”。
第五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5〕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1]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6月1日(此件公开发布)计划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
一、重要意义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师德为先,以德化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
——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合理规划乡村教师队伍规模,集中人财物资源,制定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质量,提高待遇。立足国情,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加强培养补充,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改革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宽乡村教师来源,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带动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主要举措
(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中央财政比照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给予适当支持。
(三)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五)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七)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和支持全员培训,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实施主体责任。整合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推动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八)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任务分工,分解责任,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要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责任。要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成绩突出的基层教育部门,有关部门要加强总结、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二)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切实用好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开展督导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省、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实施办法,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本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请各省(区、市)于2015年底前,将本省(区、市)的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1] 相关报道
2015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计划》明确,要抓好8方面举措:一是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二是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三是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四是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五是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各地要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六是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七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按照乡村教师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八是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
《计划》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主体,要制订实施办法,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督导检查,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3]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2015-06-08[引用日期2015-06-8] 2.图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2015-06-08[引用日期2015-06-8]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中国政府网.2015-06-08[引用日期201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