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党校干训业务,健全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重点培训项目(合集)

时间:2019-05-12 12:2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熟悉党校干训业务,健全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重点培训项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熟悉党校干训业务,健全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重点培训项目》。

第一篇:熟悉党校干训业务,健全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重点培训项目

熟悉党校干训业务,健全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重点培训项目

--2006-2007学年个人工作总结 干训处李京文

2006-2007学年,按照区教工委的安排,我成为了房山进校大家庭的一员,担任区教育党校副校长兼干训处主任。对我而言这个全新的岗位,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挑战。在区教工委和学校领导的帮助指导下,在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十五”干训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房山区学校领导干部2006-2010年培训规划》的要求,我们集中全体干训教研员的智慧,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十一五”期间我区教育党校和干训工作的实施策略及重点项目,在“项目管理任务启动”工作模式牵引下,落实本学年的各项重点工作,现从六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熟悉党校干训业务,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和丰富管理经验。

2006年是我区教育系统“十一五”干训工作的启动之年,对我来说,如何做好过渡和衔接是必须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因为一方面“十一五”党校干训工作的思路和侧重点在发生着变化。另一方面,自身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岗位和角色。因此加强学习和交流研讨是我尽快适应工作的重要一环。

为了尽快适应我所承担的党校干训工作,我虚心向周校长、陈校长和谢主任学习,向政治处的领导请教,并及时与干训教研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业务。我查阅了“十五”期间党校干训工作的所有档案材料,了解了目前我区教育党校和干训工作的基本现状,对我区教育系统校级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自2006年4月份以来,我参加了北京市“十一五”首个校长岗训班360学时的专项培训。先后4次参加了市教工委、干训中心和党建研究会组织的工作交流研讨活动,参加了陈经纶中学张德庆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和市教工委组织的高中新课改培训考察活动,组织干训教研员到大兴教育党校开展交流研讨。先后参观考察了北京东直门中学、北京二中和通州区潞河中学、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广东仲元中学、海口市教育局干训部以及海口琼山中学。在领会了“十一五”党校干训工作新精神和新思路的同时,逐步熟悉了我所承担的党校干训业务,加强了与其它地区的业务交流,不断拓宽了视野。

二、健全党校干训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十一五”提供组织保障。为了更贴近我区干训工作实际,增强干训工作实效,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我们调整了干训管理方式,明确了综合培训部和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工会主席和后勤副校长等4个专业培训部。研讨制定了《“十一五”干训工作各培训部实施方案》,明确各培训部的培训职责,以及本年度各培训部需要落实的培训项目。同时为383名校级干部建立了分层分岗电子档案,增强了对校级干部参加市级高研培训的计划和管理,同时为启动各培训部的分层分岗培训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在领导的帮助下,我们进一步理顺了教育党校、党建研究会、政治处、干训处以及基层学校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职责、管理权限和管理途径。丰富和完善了涉及7个方面的党校干训管理规章制度,为党校干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我们借鉴了研修形式培养后备干部和新任干部,很好地解决了培训为培养服务的问题。将培训项目的全员参与改进为“项目管理、任务驱动工作模式”下的项目负责制,培训管理更加一体化、精细化和自动化,得到市教工委张学宜处长的肯定和多次表扬。

三、启动“十一五”学校领导干部干训工作,落实专项培训项目。

◎协助教工委组织召开了我区教育系统“十一五”干训工作启动大会。总结回顾了“十五”工作,启动了《房山区学校领导干部2006-2010年培训规划》,发布了以学期为单元的干部培训计划和进度,明确了“十一五”干训管理办法,为干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务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以“创设学习型党组织”为专题,组织落实了第二期“直属单位专职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培训班”,32名专职党务干部从中受益。

◎针对新任校长年轻有热情、有干劲,但工作经验不足,缺乏理性思考,多感情冲动的特点,组织举办了第4期“新任校级干部短期培训班”。聘请我区知名的一线校长和书记,采取交流互动模式,并以实验中学的教育科研总结活动为载体开展了拓展训练。丰富了46名新任校级干部的任职经验,促进了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按照市干训中心的统一要求,为解决校级干部的年龄、学历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也为储备高水平的后备干部,启动了第二期 “校级后备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98名经过层层选拔的学员将接受为期一年360学时的针对性培训。目前已完成了五个模块的授课任务,聘请了2位市区专家对学员进行面对面指导,并以“如何做好副职”为主题开展了学员中期交流汇报活动。

◎按照市干训中心的安排,分期分批次组织我区十五所高中校参加了高中新课程培训。包括校长、专职书记、教学德育副校长、教学(教务)主任以及中教科和进校有关处室的领导共90余人。

四、以研究和培训为重点,落实教育党校和党建研究会工作。

◎2007年3月,依据市党建研究会的要求,协助区教工委完成了区党建研究会的换届工作,总结了自2000年以来第一届党建研究会的工作,重新修订了《房山区普教系统党建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

◎我和干训教研员先后3次参加了市教工委组织的党建创新研讨会,我区作为策略组的成员单位,围绕市级党建课题《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理论与实践的调研与思考》子课题《中小学党组织工作创新的实施策略》开展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分别组织和参与了区级党建课题4个课题组的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围绕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师德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及党建创新等主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充分深入的研讨。

◎协助政治处组织开展了2006年党建论文征集和评选工作。从征集的65篇论文中评选出一等奖11篇、二等奖13篇、三等奖21篇,并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市级评选。同时对征集的校长论坛文稿进行了筛选。

◎协助区教工委以“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引领学校发展”为主题,举办了第二期中小学校长论坛活动。7名校长(书记、助理)结合办学实际,围绕学校管理、学校发展层面的经验或问题进行了交流。

◎是组织“2007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教育系统的128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专项培训。

◎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了我区学校领导干部参加研究生课程班情况,为45岁以下校级干部研究生课程班开设奠定了基础。通过协助政治处组织的年度干部考察,了解了基层学校开展干部校本培训以及后备干部的培养情况。

五、以“项目管理、任务驱动”工作模式为抓手,促进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教研员队伍的成长。

◎确定干训教研员的研究基地校。在“项目管理、任务驱动”工作模式所要着力的5个基本项目中,我们把“教研员的研究基地校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加以落实。依据基层学校干部培养的不同特点和模式,结合我区“十五”期间确定的学校领导干部实践基地,确定北师大良乡附中、实验中学、房山中学、良乡二小、良乡三小等学校作为研究基地校,教研员深入研究基地校开展调研、科研和培训活动。

◎组织教研员研究分析基地校的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写出了分析报告,主要包括队伍现状、基本情况、岗位设置及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等内容。

◎组织教研员研究分析基地校的校本管理情况,写出了分析报告,主要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和机制等内容。

◎组织教研员指导并适当参与基地校及所涉及范围内的干部培养常规工作,并初步形成了过程报告,主要包括干部培养的思路、方式方法及过程等内容。

◎组织教研员针对干部培训、校本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党建等方面的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针对基地校干部培养的现状,明确了研究主题,并积极开展专项研究。

◎组织教研员依据本学年的工作重点,选择研究基地校干部、专职党务干部和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指导。

六、成立干训师训党支部,围绕年度党总支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按照学校党总支的要求,我们成立了由16名党员组成的干训师训支部,我担任支部组织委员,年度内发展了1名党员,完成了2名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协助党总支完成了教工委的年度验收工作。通过党员例会、学习与交流等活动,提高了支部党员的思想理论素质、党性意识和带动能力,确保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保证监督作用的发挥。

本学年教育党校和干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市区教工委领导和基层学校的认可,我们要感谢市干训中心和党建研究会的指导、感谢区教工委和进校领导的引领以及基层学校的支持与配合,感谢全体干训教研员的共同努力。这其中我本人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组织协调管理及创新等诸多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展望新的学年,一方面我们要确保分层分岗培训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以“项目管理、任务驱动”工作模式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加强处室的规范化建设,在本学年规范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对干训教研员的管理,促进教研员的自主、自觉和自我发展,努力实现全区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教研员队伍成长的和谐统一。

下载熟悉党校干训业务,健全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重点培训项目(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熟悉党校干训业务,健全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重点培训项目(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