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八次教研活动记录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教科室编印——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八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10月29日 参加人员:校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
1.外出学习、培训教师作精神传达 2.组内研讨课的评课活动 活动过程:
一、外出学习、培训教师作精神传达
1.二年级倪菁菁老师参加了省优质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后的总 结体会。首先比较简要的概括了所听课的精华所在,然后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听后的一些感想,所体会到、领悟到的一些教学新思想新方法,最后又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比较,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2.一年级王谊老师参加了“省优质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后生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首先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印象比较深刻的两节课,分别是某某老师的“找规律”,某某老师的“比的应用”,然后重点介绍了某某老师的“关于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提出四个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
这样的活动,一人培训人人受用,使其他老师即使没有外出培训,也能同样领略教学新动态,接受新思想,尝试新方法。
二、组内研讨课的评课活动
数学组每位老师有准备、有重点的进行评课活动。以“体验式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毫无保留的进行了点评,既提出了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指出了商榷的问题。
本次活动教研气氛浓厚,数学组老师畅所欲言,取得了教好的效果。
第二篇: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九次教研活动记录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教科室编印——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九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11月5日 参加人员:校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
今天下午我们对集体备课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也对教学反思的撰写情况做了分析。老师们还有许多学习心得未来得及讨论。
“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撰写情况分析
1、老师们在积极探索
上学期至今,已有57篇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群组博客中发表。他们写得非常认真,愿意尝试、探索撰写教学反思的方法。写作的水平是磨练出来的,没有人能一步登天,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师们走出了这一步,就是通向成功的起点。
2、好的方面:
(1)关注了过程,关注了学生。
反思的目的就是看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如何,并找到其原因使今后的教学能发扬优点完善不足。而只有关注了教学的过程和学生情况,才能了解效果。
(2)介绍了较多的“好点子”
从老师们所描述的教学过程来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很多老师设计了很好的教学策略,而他们经过实施,也感觉到该策略的有效性。
3、存在问题
(1)回顾过程多,分析成分少。
反思不但要把做法进行回顾,更要分析出好在哪里,为什么成功;不好在哪里,为什么失败。
(2)有了好的做法,但没有观点的提炼。
案例分析需要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而更高层次的分析还需要形成可迁移的方法,提出观点,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对一节课的剖析推广到更多的课中去。
(3)部分段落,文章结构不明显。
虽然夹叙夹议也是教学反思的一种写法,但如果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作者的思路,最好能将活动与反思分开段落,使文章更具结构性。
(4)面面俱到,精彩部分不突出。
有的教学反思,把从引入到最后的巩固练习全过程都写出来,每个环节进行几句话的说明。这样面面俱到反而不能突出其中精彩的部分。
(5)分析中理念性的语句过多,不能理论联系实际。(6)提出了问题,但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且这些问题的根源,即学生学不好的原因到底在教学中是什么造成的,怎么办?
(7)只介绍策略,没有运用情况的描述,看不到效果。
4、如何改进
(1)教学反思所包含的几个要素:目标介绍、内容分析、策略介绍、实施情况、成败分析、改进策略。
(2)各部分写法:
目标和内容的分析:可以以叙述的形式,内容分析是指对重点或难点的分析,而这些分析应该是从教材和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
策略介绍:需要与上面的内容分析相衔接,提出有建设性的策略,指出该策略的必要性,设计时认为可行的原因。
实施情况:精选片段,围绕该策略详细描述实施过程,学生反应,其中能让读者大致看到实施效果。
成败分析:把观点提出,该策略概括有哪几点成功之处。注意这个环节的分析不能一味讲空话、摆道理,要结合本课的某些具体情况,达到了什么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
(3)撰写前的准备工作。好的反思不是随意的,应该是有准备的,如果我们在备课时能深入分析、精心设计,对教学中的效果才能有比较高的敏感度,也才会有反思的方向。
组员评论
1听完张老师关于“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后,我有了新的感悟,现时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的担子真的越来越重,如何使自己在教学课堂上成长的更快。进行教学反思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正所谓“乐于思,思促进,进而多思”,以下是我对写教学反思的愚见:教学反思应有代表性,如果要每节课都写反思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教学反思要有代表性,要是自己最有感悟或是最难忘的课,因为:“有感而思,思而有悟”,所以我会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回顾小结与反思,选取我最难忘的课进行反思分析,例如第三册第二单元乘法口诀:在第三课时——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就是我最难以忘记的一个课例,因为本单元都是教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学过2和5的口诀,上课流程都差不多,我认为3的乘法口诀应该没什么困难,但课堂上出乎我意料,学生对3的口诀理解和记忆十分困难,课堂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课堂上我百思不得其解。课后我进行回顾反思:原来学生生活中经常会用到2个2个数或5个5个数的事物,所以经常会用到这样方法数数,所以容易理解记忆,但3个3个数的物品生活中很少会看到,三轮车有的学生都没有见过,所以很少会用到3个3个数的情况,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这些都是我在课前没有预测到的。就这节课,我写了一篇简单的反思,但结构、内容都未能达到孙老师上述的要求,但我会对其进行修改,前后对照,如果有时间做的话,我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个课例反思。
2你的反思点很好,在大人看来,2、5的乘法口诀和3的乘法口诀在学习难度上没什么很大的差别,很容易忽略认识的过程。但经过教学实践,才发现学生数数的习惯在这里面发挥着作用。可是如果不写下来,也许我们以后又会忘记,或对别人也没有提醒,写出来就好了,以后查查这个知识点的反思,就又能记起来了。
3听了张老师的“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后我有种扩然开朗的感觉。在这之前,我还一直迷惑,到底与我们平常在网上看到的“教学反思”与“基于知识点的反思”一样吗?一节课下来,肯定有你一些的感想或灵感什么的,所以我们郭校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写教学反思,这可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中心思想表达出来。要把“基于知识点”进行反思,还要写成文章,如何拓展才能使文章不空洞,这是我一直苦恼的事情。听完了孙老师的“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后,我就觉得这好像又不是很难的事情了。
4张老师,阅读了您的文章,对我的教学反思有很大的帮助,我想我将会按照张老师的指导,将自己平时的一些想法,归纳起来记录好,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聆听了张老师对“小学数学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专题报告后,深受启发。尤其“如何改进”提出了几个要素的分析和写法。本人认为,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某知识点的教学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批评地在行动过程中的反思。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遇到的问题实质,关注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二是教师对某知识点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三是师生的思维发展中产生的瞬间灵感,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四是学生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五是教学疏漏失误之处。通过对知识点的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和自我成长,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第三篇: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七次教研活动记录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教科室编印——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七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10月27日
参加人员:校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进行计算的教学,计算是最基本的技能。教下来后大家都感觉学生的错误比较多,于是大家就坐下来谈主要的出错原因有如下几种:
1.视觉迁移引起的错误。
由于计算题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就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的不精细,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及抄写过程中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就会看错题中的数字,或是符号抄错。
2.不良的学习心态的影响。
有的出错的学生,认为这些题很简单,没有表现对计算的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造成了计算的失误。
3.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影响。
比如书写时马虎,字迹潦草等。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计算”。就是在计算前先看清题目,然后再想一想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最后再动笔计算。第二:认真演算的习惯。
要求学生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习题,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并且要求学生“做一步查一步”,因为对于计算来说,只有确保前一步正确,后一步才有可能正确,所以要让学生养成每一步都检查的习惯,这是数学的严谨性所决定的。另外,在演算时也要做到书写整洁,方法合理。
第三:耐心检验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不出错是不可能的,但是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验算当成计算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例如学了笔算加减法后,如果题目要求我们验算的,就列出验算的竖式。如果题目没有要求的,就让学生在原式上进行验算。验算时还要做到耐心细致,一查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第四:重视培养估算能力和习惯。
估算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手段。
第四篇: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一次教研活动记录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教科室编印——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一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9月8日
参加人员:校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
一、学习、讨论:
陈月梅主任和大家一起学习教学常规,特别是数学这一块内容。
二、传达数学教研组本学期教研重点:
1、9月份行政领导常态调研:
有交流;看备课;看作业;随机对学生抽样询问。
10月份跟踪式调研
2、备课资源共享,但对教案要作进一步修改,修改用红色字体,积极撰写教后反思,35周岁以下每学期不少于20篇,45周岁以上不少于5篇。
3、控制作业量,练习设计精当,作业批改要有统一的标记,以圈圆圈为主。有复批、面批,当日作业当日清。
4、教研组团队建设,每次活动都有电子文档记录,积极撰写、收集案例,要与组内问题挂牌或自己的课题有关,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5、期末每个教研组整理出一个案例,上交学校参评。
6、周四研讨课,低段三节,高段三节。十月份:计算教学(初定蒋明明老师执教);
十一月份:解决问题(初定李永老师);十二月份:数学广角(初定陆荣老师执教)。另:蒋明明老师将在十月份参加省优质课教师评选。
7、九月份:名家面对面专题活动;十月份:新教师教学展示会;十一月份:和学校联谊;十二月份:青年教师说课会;
8、本学期重点研究课题:主动探究,和谐互动,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9、问题挂牌:
如何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教学中,遇到探究链中断怎么办?
如何使课堂互动更和谐?☆(也是我组选择的课题)
10、观看特级教师、教学名家录像,校数学教研大组活动。
11、数学学科文化周:十二月份:全校数学计算能力竞赛。
三、讨论制定本学期教研组计划:
1、制定计划1次
2、周四研讨课准备(10次)
3、观看特级教师录像2次、观后讨论交流2次。
4、制定总复习计划1次
第五篇:2013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17次教研活动记录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教科室编印——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第十七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1月3日
参加人员:校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理论学习《小学数学要注重长远与长效》
杨明华主任:从整体上把握小学数学,着眼点很多。要想理出头绪、抓住重点,“放眼长远、注重长效”最重要。
放眼长远是核心
长远是就目标而言。无论一个人长大以后在不在数学领域内学习或工作,通过数学学习习得的解决问题策略、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及运用工具的能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小学数学课程虽然与高考、就业一类的目标相距尚远,但却是整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当具有立足长远、放眼长远的功能。
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应试教育的负面作用挥之不去,以缺少节制的“又对、又快、又准”为标志的评价体系,仍在压抑着学生本应生机勃勃的活力。数学多半只在考试中露峥嵘,生活里看不到,工作中用不上,一旦不用考了便会就此再见。这样的数学谈何长远?
毫无疑问,数学大有用场。但数学教育有没有长远眼光将取决于:我们是不是为孩子提供了培育兴趣、应用、应变、自信、求实、责任、想象和创造的环境。我们是不是摆脱了题型教育、考试教育的束缚,是不是给过孩子自己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去想一想、试一试,而不是完全按照老师的理解,或是书本上的某个模式去照抄照搬。这些都关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数学教育是数学的教育,离不开作为科学的数学。不少前辈一再强调,学数学就要坐得住冷板凳,就要经得起枯燥和抽象的考验。这对专业数学工作者毋庸置疑,但将这样的主张贯之于小学则基本是谬误。板着面孔、与枯燥寂寞相伴的数学难以走进孩子的心灵。
注重长效是关键
小学数学的长远目标能否落实,关键是要为长效提供支撑。有效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特别热衷的课题。有效教学指教学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匹配程度高。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有长、短之分。简单地说,管长远、能一生受用的效果就是长效;管眼前、管特殊技能形成的就是短效。依时间考量,长效要长期积累,难于一蹴而就;短效可立竿见影,易在一节课内形成。同时,眼前和长远相互依托,缺一不可。
那短效与长效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一方面,没有一次次短效的磨炼和积累,长效难以形成;另一方面,某些需要通过高强度、高密度训练才能记住并掌握的定义、定理、公式、算法,注定在人们心里留存的时间不会太久。白天学过的内容,晚上没带书可能就想不起来。然而,探索、发现这些定义、定理、公式和算法的过程中形成的积淀,运用这些定义、定理、公式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体会倒可能会长远留存。这样的经历多了,积累也就多了,不经意间,往往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与数学有关的见解,或者说是思路。这些
都能长久地驻留在学生心中,并能在一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中派上用场,成为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漠视“探索发现那些定义、定理、公式和算法的过程”的数学教学,收获的多半是短效,而得来得快、忘得也快的教学大体上是无效的。
因此,短效虽然易得,但长效更是关键,短效要为长效服务,要以长效为目标。一方面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实在在地纳入有效教学的视野。同时,对以密集型、机械性、速率式、硬指标为特征的教学策略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练就注重长效的“独门功夫”
举“测量”为例。当学生认识了角之后,面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角,比较大小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测量成为定量认识角的主题,包括单位和实测两层含义。一是“单位”,也就是大家都认可的度量单位。小学阶段“单位”的重心在理解和具体感受单位的实际意义,像掂一掂500克一袋的盐、摸一摸0.4平方米的桌面有多大,量量自己有多高,等等。这些看上去没什么“数学味儿”的举动,都是感受和理解单位时不可或缺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单位本身是规定的结果。公度的必要性和规定性源自人类通过不同途径,长期摸索之后形成的共识,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对学生来说,这里有很大的讨论、活动和探索空间。在教学上下点功夫,能帮助学生认识单位的标准作用和平台作用,懂得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知道如何在估计与精确之间作出选择,逐步认识到数学为什么需要抽象,等等,而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接近和发现数学的本质,都与长效联系在一起。二是“量”,即
如何实测的问题。教学的重心应当从学生自己的经验出发,从“真刀真枪”的问题开始,通过鼓励学生使用自创的工具和单位,逐步导向规范的工具和单位,引导学生多角度摸索测量的方法,逐步从不那么正规的测量单位和方法一步步接近直至能够达到科学的测量。测量课应当是用一连串的“为什么”串起来的“发现”课,每个结论的得出都应当伴随着学生自己的发现、归纳与整理。学生不仅要知道如何量,还要知道量的方法从哪里来,知道书本上的测量对象和生活中的测量对象的关系,知道测量的意义。
如果小学阶段仅仅把测量处理成照本宣科的技能教学,只是采取多快好省、照抄照搬、纸上谈兵的方式灌输和训练,就可能浪费了这一题材的教育价值。如果因为测量不是考试中的重头戏而在教学上敷衍了事,结果就更可怕。学生对数学越来越明显地敬而远之,学习数学的目的越来越趋于实际,多半与此有关。
小学阶段的测量,不是单纯的技能培养与训练,而是一块为学生探索与发现准备的沃土。它提供给学生通过自己的眼和手去发现与认识世界的机会,它能自然地沟通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联系,能把学生探索的目光从书本、教室引向生活、社会,能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动手机会,让他们“真刀真枪”地解决几个真正的问题。不仅是测量,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许多技能,多半会随着儿童的成长淡淡隐去,而伴随着一连串“为什么”发现的规律、道理和方法倒有可能长久留存,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本领。
放眼长远、注重长效能否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关系到新课程
推进的质量。当前数学教学中哪些是要改的,哪些是值得留的,哪些是该适可而止的,哪些是该着力推进的,这一切都将建基于教师的见识和视野,决定着新课程的主张能否践行。
原文载《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13日第5版
学完后自由讨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