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区域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探索———以广州开发区、萝岗区为例
谈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区域
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探索
———以广州开发区、萝岗区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现代化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已进入新型城市化发展阶段。在此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全面探索和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推进特殊教育科学发展,为全面提高特殊教育需求者的综合素养和实现教育公平创造条件,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特殊教育学校、功能
2005年,广州市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在其东部的城乡结合部成立了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推进了该区域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进程。一方面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一方面是刚刚洗脚进城的农民,如何在这快速新型城市化的城乡结合区域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以加快推进区域特殊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笔者以该区为案例,阐述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型城市化下的特殊教育发展趋向 新型城市化强调区域社会的结构转换,更加重视推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对应社会的新型城市化,作为子系统的特殊教育必然协同推进甚至创新超前,呈现出以下趋向:
1、全民化
新型城市化包括‚功能完善:完善城市各种功能,城市发展要有个性与特色,教育、培育和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1 的内涵及倡导‚强调从城市建设‘重物轻人’向更加重视民
2生导向和人的素质提高转变‛的‚人本理念‛。
这不仅契合了20世纪末在泰国宗迪恩召开‚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兴起的以‚全民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更是这种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更高的追求目标和生活愿景。新城市化下的教育全民化目标,已由‚满足全民的基本教育要求‛上升到‚人的素质提高‛及‚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即由‚人人受教育‛到‚人人获提高‛和‚人人能发展‛。因此,在新型城市化中,对于残疾人,已经不仅仅是被教育对象、受教育权利及受帮扶的问题,更是能否通过教育支持获得发展、过上幸福生活甚至是能为社会做贡献的问题;作为特殊教育,其服务的对象就应着眼于大众而不能仅限于残疾人,其服务功能就应着眼于大众的特殊教育需求而不能仅限于残疾人的教育与康复。
2、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在空间、结构及功能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社会的活动的空间跨越 1-2,姚华松 罗 萍《新型城市化的建构过程与广州实践——兼论建设“智慧广州”》,《城市观察》2012年第3期 度越来越大,‚地球村‛的概念越来越彰显。人们的教育、学习、交流、工作、生活等日常活动方式已日益向信息化转变。
新型城市化强调‚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向更加重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转变‛的‚智慧理念‛,推进‚城乡互动,3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均等化布局,乡村也同等发展机会‛ 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意味着信息化将成为未2来城市的基础平台,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应用将充斥于社会及每个人的方方面面。因此,信息化成为了当代残疾人重要的支持要素,它不但是提高残疾人综合素养的教育手段,亦是每个残疾人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应用工具与平台。
3、生态化
‚生态‛一词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笔者认为,这
3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规律性,即生物的生存与发展是有其内在结构、秩序和渐进要求的;二是系统性,即生物的生存与发展是依托在一定的环境下并与该环境及环境中的其他事物相互作用。
在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违背了事物的规律性和系统性,致使自然环境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失衡与恶化。随着人类对自身及宇宙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运用生态 3-姚华松 罗 萍《新型城市化的建构过程与广州实践——兼论建设“智慧广州”》,《城市观察》2012年第3期 4《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学的原理对人类活动进行思考和认识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1992 年 6 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生态教育‛,标志着教育生态化到来。
新型城市化倡导‚从粗放的城市发展方式向更加重视低碳生态转变‛的‚绿色理念‛,推动‚生态保护,自然和人居环境舒适‛的内涵发展。为此,特殊教育应根据时代的发6
5展要求和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的规律,从生态化的方向建构一个开放的、兼容并包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来适应全新的社会发展;应摒弃只论残疾人的封闭式特殊教育而建设一个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共容的特殊教育。
二、特殊教育学校功能建构
2010年7月,广州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会议暨萝岗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会做出了 ‚规划发展特殊教育,弥补特殊教育办学空白‛的决策,并将‚加快区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列为全区重点督办工作之一。经过系列的工作准备后,2011年9月创建了面向适龄智障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知明学校。
面对社会的新型城市化和特殊教育全民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发展态势,萝岗区在巩固和提升知明学校其原有的教育和康复功能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挖掘和发挥其 5-6,姚华松 罗 萍《新型城市化的建构过程与广州实践——兼论建设“智慧广州”》,《城市观察》2012年第3期 网络服务功能、社区服务功能、区域特殊教育支持功能、社会融合功能,逐步实现网络化、社区化、中心化和平台化,推进特殊教育学校的现代化转型。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网络化
1、智能化。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做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因素,特教学校的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所谓特教学校智能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校园资源,逐步构建一个能为特教师生提供高效能服务的特殊教育生态系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真正打破特教学校的物理隔离,建立特教学校小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对接,逐步实现校园与外部社会的全方位信息交流,最大程度地整合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从而使残障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或人为的限制,获得了终身的、全方位的发展。
2、体系化。
萝岗区在不断完善知明学校的基础上,以一带多,由点及面,在全区范围内逐步建设普校特教班、资源教室、特教职高班、特教幼儿班和社区康教点,逐步构建以知明学校为骨干,普校特教班、资源教室、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社区康教点、家庭为辅助,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域特殊教育管理及服务体系。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社区化
社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是每个人成长、工作、生活的社会生态环境,这也包括每个残障人。基于残障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作为社会生态环境构成因素之一的特教学校社区化是必然趋势。特教学校社区化,不仅拓展了学校的教育载体、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更是使残障学生在学习与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回归社区、融于社群的更大理解、包容与支持。知明学校建立后,便把教育的外延扩展到社区:一是借助社区的银行、商场等拓展学校的功能场所;二是发展社区资源为学生的教学课程;三是建立康教点并与社区服务中心、医疗站等联手,开展居民特殊教育培训及康复训练等。
(三)特殊教育学校的中心化
萝岗区区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这么广阔的新型城区,要接收全部的适龄残障儿童少年到校就读,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最少受限制‛等全纳教育的核心精神。因此,在不断提高知明学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残疾儿童潜能、补偿残疾缺陷的基本功能的同时,努力打造知明学校的区域特殊教育中心地位,发挥其教育康复中心、特教培训中心、资源输出中心、特教科研中心、巡回指导中心等区域性教育服务功能:一是为全区残障人及有特殊教育需求普通人提供教育评估、教育咨询、文化提升、康复训练服务;二是为全区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特殊教育专题培训;三是作为区域最大的‚资源教室‛,特殊教育学校有相对丰富的特殊教育资源,包括师资、设备、资料、信息等。这些资源应成为特殊教育需求者提升自我、回归社会的重要支持。四是开展特殊教育科研工作,为区域特殊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五是特教教师作为巡回指导教师对全区普通学校、社区进行特殊教育专业指导,或直接为残障学生提供上门服务等。
(四)特殊教育学校的平台化
客观而言,特教学校存在一定的物理隔离,容易导致残障学生相对封闭及特殊教育是特教学校的事等误区。因此,要使残障学生学会和普通人相处,实现‚平等、参与、共享‛,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一员,就必须打破特教学校的物理隔离。萝岗区以知明学校为平台,不断加大特殊教育的融合力度,推进各职能部门、街镇村居、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群体、个人的沟通与协作,促进社会的包容接纳、和谐发展。目前,我区以知明学校做为区师德实践平台,对全区教师开展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及职业道德实践培训,创新我区中小学教师师训工作,探索师德建设的新途径;以知明学校做为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全区各阶层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区文明办等机关部门以及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骏怡汇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积极主动到知明学校开展义工活动、捐赠活动及师生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朱楠、王雁.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职能的转变.中国特殊教育, 2011,(12):4-8
2、苏慧、雷江华.国外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的角色定位及其启示.现代特殊教育,2011,(7、8):87-89
3、雷江华.学习型社会条件下特殊学校职能的转变.中国特殊教育, 2004,(8):63-67
4、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中国特殊教育,2010,(9):3-7
5、张延昭.简论区域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中国校外教育,2013,(9):132-133
6、卢乃桂.融合教育在香港的持续发展—兼论特殊学校的角色转变.中国特殊教育,2004,(1):82-90
7、许家成.《特殊教育社区化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现代特殊教育,2006,(4):4-6
8、刘佳芬.培智学校社区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现代特殊教育,2012,(1):8-11
9、聂英选.浅谈学校智能化的方向及其实现途径.中州大学学报,第2卷第2期,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