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课论文
师生携手综合实践,走出课堂学以致用
——记崇远希望小学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
崇远小学是一所西部农村希望小学,在这里的学生中75%以上的为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显得生活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自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崇远小学利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走出了一条崇远小学特有的综合实践课型。
崇远小学综合实践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课内的知识性学习和研讨,一个是课后的实际参与实施,再一个就是总结经验,汇报拓展。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知识,又在实际的参与中,把理论联系了实际,并不断总结,改变了学生在学科课程中被动学习的局面,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课内的知识性学习和研讨。
综合实践课讲究的是“经验与操作相结合”,并且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因些每位教师在实践课的选题上根据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自己的侧重点。不过总的来说他们都为了课程更生动,课前和课堂上都做足了功夫。
课前的课题的选择和课堂上方案的制定是综合实践课准备阶段。首先是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进行了解,发现问题,初步确立综合实践的课题题目,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
步观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师在教室里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问题,再次确定主题,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做出活动方案。
比如在六年级“家乡特产知多少”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先是由老师和同学们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提出活动内容,明确地提出学习的任务:讨论、研究“家乡特产”问题。然后由全班共同讨论生成研究的子内容,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了家乡的辣椒——学校所在地是石柱县的万亩辣椒示范基地。接下来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共同讨论,策划活动初步方案、明确分工。老师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们指出了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聘请相应的辅导老师。过一段时间,老师在了解到搜集资料基本完成了,就组织同学们讨论,并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活动方案、主题和计划。只是在确立方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教师通过帮助研究小组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并给予指导从而控制研究的进程、方法、质量等因素,最终活动方案设计、方法、分工、活动步骤等的形成,就是可实施的活动方案了,这样活动的准备阶段就算完成了。
二、课后的实际参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崇远小学为了更好的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利用学校的地理优势,开辟了两处“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并在实践基地里给每个班划拨了两块,让学生和老师根据制定的方案,实地进
行实验。
比如六年级的“家乡特产知多少”方案在确定以后,老师就指导学生在实践基地里,让同学们结合前期搜集的知识,了解辣椒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在实践基地里选了两块易接受阳光照射、地壤肥沃的土地作实验地,再由推选出来的三位得力管理员对地进行丈量,然后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平整土地、播种、施肥等,从这时开始,进入了分工合作的阶段,按前期制定的方案,哪些负责施肥,哪些负责浇水,各施其职。在这期间,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每天到实践基地处去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当辣椒的幼苗生长出来以后,学生们更是无微不至地照看着这些小苗,负责记录的同学,甚至拿尺子每周量一量作物的高度,用图画本画出了辣椒生长的整个过程。辣椒丰收了,同学们利用记录的数据在计算着辣椒的生长周期、辣椒的产量、辣椒的单果重量等等。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同学是闲着的,他们感受到了参与的乐趣,他们从中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自信。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不是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和评价。
三、总结活动经验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绝大多数为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所涉及的知识一般不会是单一的知识,在实践活动完了以后,要及时的让学生总结活动经验,包括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并与之前
制定方案时搜集的资料进行适时对比。
六年级在“家乡特产知多少”这个实践活动中,在辣椒丰收后,同学们将成果用板报的形式向全班作了汇报。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或活动后的感受和收获,形成了文字记录,并张贴在宣传栏上,扩展了本次活动的影响面,和全校师生一起共享资源,分享实践的快乐!
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经验与过程”的课程,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去完成。只有这样才是一次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篇:综合实践课论文
浅谈初中综合实践课学生问题意识的诱导
大田五中 郭秀梅
摘 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问题意识
培养
创新能力
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问是主题之源。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 的基石。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就能够主动质疑,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为了更好地把握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活动时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要研究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一、问题意识具体含义。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教师在准备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 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二、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的课堂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引导学生关注其生活空间,让学生想问;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不断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善问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1、热情鼓励,使学生有“疑”敢“问”。敢问是学生主动提问的开端,是学生心理创新活动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敢提问题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差,容易放弃。需要老师要更好的想办法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实践的热情。即使有的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对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对于在活动上总爱提问的学生,老师应时刻把褒扬的话语挂在嘴边:“你问得真好!”;“你的问题真有意思!”;“你真爱动脑筋!”,这些温暖的话语送给学生定会使他们心花怒放,无令而往。对于有惰性或生性胆小羞怯的孩子更应及时地多加鼓励:“勇敢些,老师相信你能行!”;“啊,你真了不起!”,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者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会使他们信心倍增,“问”趣盎然的。
2、激发兴趣,使学生有“疑”乐“问”。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评价,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保障。多表扬、多引导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有成就感,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无价值的,或是与活动无关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本着先“培养学生敢提,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再培养学生会提问题” 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景,就想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比如我在上《健康饮食》这一课时,当讲到几种不能混吃的食物时,有的学生就会一直问我“老师,为什么”?这时我首先表扬提问的同学,其次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不能混吃的科学依据和产生的不良反应等。
3、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问。教师在活动指导中,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特别是七、八年级的学生,还正是一个贪玩的年龄,老师更要注意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应该放弃师道尊严,尽量做到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把老师当成他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学习就会感到轻松,愿意主动学习和探讨,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及时地提出来。比如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是现在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引发思考,进而对手机的“利”与“弊”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都热情高涨,纷纷发言,提出各类问题和想法,最后得出关于“利”的方面有:方便和同学父母联系、查学习资料、了解外面的世界等方面;得出“弊”的方面有:上课玩手机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影响自己和同学的学习、利用手机作弊、手机话费增加家庭负担、助长了同学间的攀比心理、手机辐射有害健康等方面,最后得出:使用手机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更进一步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比如“要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禁止带手机进课堂”、“不能沉迷手机游戏”“上网时间要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这样课堂就非常活跃,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能圆满完成。
4、指导提问技巧,使学生会问。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适时地指导学生提问,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可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则新闻、一段广告、一个案例、一个焦点访谈,一个生活片断,或者在课件上出示一个画面、一幅漫画、一张数据统计图,让学生在聆听与观看中,带着问题思考: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最终能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提问题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只是有了问题的意识还不行,我们要努力使每个学生将这种意识付诸于行动中,直至达到内在的自然化。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来培养,把学生的意识链与兴趣感连接在一起,强化有意识的诱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各种生活实践活动中养成问题意识的习惯,能联系课堂和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出来,并要求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记录自己所提问题的习惯,让学生把提问题当成一种习惯和乐趣。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源于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时时留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引导学生从自然、学校、社会中发现、提出、研究问题。它能和美术、社会、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深知,只要努力挖掘,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问题意识”深入学生脑中,并在课堂上灿烂绽放!
第三篇:论文综合实践课学习心得体会
【体验变化】我对综合实践课的初步认识
作者:蔡秀芬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南岗中学 邮编:050800 究性学习的分类等
关键词:综合 实践 课程 直接经验 动手能力 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定义、性质、目标、要求
2012年11月22日——12月10,我有幸参加了《国家计划-----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综合实践课的骨干培训》,为期二十天,这二十天有省内外专家的讲解,有实地研训,通过二十天的培训,我才由对综合实践课一无所知到有一点认识,到有所感悟。我也有了很多的收获。有理念方面的、知识方面的、技能方面的、还有情感方面的。真的收获颇丰。知识方面的收获对我特别重要。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要把我的收获写在下边。
首先让我明白了,一、综合实践课是一门课程。知道了综合实践课中“综合”指的是多学科整合;多体验结合;多种方法的运用;多种能力的联合;多种价值观的融合。也就是说综合实践课不是孤军奋战,是至少要跨两个学科。它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时间学习。体现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二、我知道了综合实践课的性质,它是国家国家规定的、地方指导的,校本开发的必修课程。它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综合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课程。
三、终于弄明白了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哪些内容,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这些内容。最主要是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真是需要为核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文化特点,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还要注意
1、各门学科课程的相关内容可以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课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2、综合实践课内容的组织要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条线索整体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题或探究主题的形态呈现。例如:研究主题《清除白色污染行动》我们
摘要:综合实践课的定义、性质、目标、对我们的要求、综合实践课的主体部分研在过程实施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找到问题。从人与社会来分析就可以提出“白色污染泛滥的原因与调查”;从人与自然来分析就可以提出“白色垃圾降解实验研究”;从人与自我来分析就可以提出“清楚白色垃圾的行动”。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来研究这个课题,其他主题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为我指明了方向。
四、知道了总目标:这点挺吸引我的。就因为这个原因我以后也会积极推行综合 实践课的。那就是,综合实践课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实践学习的积极愿望,理解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其中还有具体目标那就是:
1、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规范的研究方法,发展独立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社会实践能力,体验社会不同行业的艰辛与贡献,养成富有同情、善于合作和尊重他人的品质。(3)关心社区发展,研究社区的服务需求,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乐于帮助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知道了课程的意义,1、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或专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社会体验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它是学生社会体验性学习过程。它强调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求和。它是学校课程的重要部分,学校根据有关规定自主开发和实施。它是独立的课程状态,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它是课程层面的不是教学层面的。必须要有教学计划,还要有实施方案,还必须要有课程教案。
六、知道了这样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纲要提出的要求,1、强调在保证每周至少安排1学时基础上,可根据学生活动的进程,落实总学时的要求。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坚持课堂组织与开放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尽量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
2、强调综合实践课与其它学科融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学校和地方的课程资源,以活动或探究主题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各个内容要素彼此渗透,体现活动的整体性。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划分为几门具体课程独立开设。
3、强调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探究活动。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与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等非指定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4、强调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或探究主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反思和交流展示,使学生的思想和体验不断发展。
5、强调在指导方式上可采取1+X模式,也就是以一位综合实践课老师为主导X名老师协同合作。各学校要积极探索教师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而应通过有效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学生进行协同指导。
七、还了解了综合实践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的一些知识。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强调它是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自主地”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强调“学什么”由你自己选择,“怎么学”由自己或小组设计、安排,学到什么程度由自己或小组预测和规定,评价:选题、方案设计、获取处理应用信息、实施课题研究、交流、表达、合作能力等。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
2、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包括课题研究类和项目设计类。课题研究又包括主题研究和专题研究。其中课题研究类,以解决对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个人认识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课题研究分为主题研究类和专题研究类两种。(1)主题研究类涉猎的范围广、内容多,综合程度比较高,所需的研究时间比较长。如文体艺术类主题:寻觅家乡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大观园、世界文化遗产、奥运知识知多少、流行歌曲大盘点等。社会生活类主题:饮食与健康、电灯与生活、汽车与生活、茶与文化、吸毒与犯罪、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下岗人群的生活现状、环境污染及其保护、寻觅烈士的足迹等。科学类主题:酸雨现象、温室效应、我市水源污染调查、台风的危害、飞天圆梦等。在同一个主题下,可以派生出多个相关的小专题。我们可以只研究其中的一个小主题。(2)专题研究类所涉猎的范围比较小,内容相对单一,有的类似于主题研究中的一个小主题。如《蚯蚓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对土质疏松的作用》、《我市某造纸厂排污口水质分析》等就是一个个小的专题,操作起来较方便。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设计一次献爱心活动,一次科普周宣传活动方案,为学校设计一次校运动会具体实施方案等;后者:校园美化环境设计,自行车防盗装置研究,泥工技艺等等。
3、研究性学习主题课型(1)主题探究类的研究性学习。(2)实际应用的设计制作活动。(3)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4)社会参与的服务性学习活动。
4、各类主题实施的基本流程就是确立主题、制定方案、实践探究、表达交流。确立主题的方法是,教师提供背景,学生获取信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指导筛选主题。制定方案的方法是,学生制定计划,教师拓展思维,教师组织评审,学生开题答辩最后制定方案。实践探索是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内容。它的方法是教师提示方法,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据,教师协调管理。表达交流阶段的方法是学生总结成果、交流反思,教师指导答辩、评价激励。
5、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课型按教学过程分类可以包括:准备阶段的通识培训课告诉学生这节课是什么课;选题指导课是选题的把关课;开题汇报课是对学生计划的陈述,其他人参与进行修改。实施阶段比较长,其中包括研究方法指导课就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做这些。中期汇报课就是总结一下做过的,看哪些是做得好的,哪些是做得不好的不到位的,接下来应该如何修正。总结阶段的结题展示课通过答辩使课题组对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同时学生展示交流研究的全过程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训练。应用成果走向实践。
这就是我近二十天对综合实践的认识,我相信有了这些理论的支持,再加上我们实地研训得来的直观的课例。我回到学校后应该就能开始我们的综合实践课,把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看我的表现吧,加油!
参考文献:做课教师的讲义
作者简介:蔡秀芬,女,1974年11月生。1993年8月毕业于正定师范学校,后进修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南岗中学老师信息技术课老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licxflxm@163.com
第四篇:综合实践课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结果的通报
各初中、中心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必修课程。近年来,各学校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与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我县整体实施情况看,问题和困难仍然较多。不少学校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为此,我们在全县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力求通过本次评选活动抛砖引玉、以点带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落实和顺利实施。
本次活动对参评案例进行了严格评选,共评出一等奖 2 名,二等奖 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4名,具体评选结果如下:
姓名课 题 名 称获奖等级单位 张振苏我们和动物朋友一马河小学 李志波快乐的折纸一苏村小学
赵君霞消费二西黄村小学 左丽华走 进 邢 台二皇台底中学 王金戈学习嫁 接二晏家屯中学 李丽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二双楼小学 吴建梅感 受 春 天二北小庄小学
张彩霞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南石门小学 张香丽电池的旅行三石头庄小学 贾兴华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宋家庄小学 刘亚民在蔬菜的王国里三会宁小学 安先菊今 日 传 媒三豫办实验小学 孟宪静我 与 网 络三豫办实验小学 李振强关于近视眼的调查三马河中学 李香辰好读书 读好书三马河中学 冯叶芹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西大树小学 吴立杰测量宿舍楼的高度三皇台底中学
郎小丑我们心目中的偶像优秀将军墓中学 甄子军防灾 减灾 大行动优秀冀家村小学 宋晨瑜近代化的探索优秀晏家屯中学 马彩霞身边的垃圾优秀冀家村小学
邢台县教育局教研室2008年10月
附件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范畴摘要.附件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摘要.附件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范畴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和实施、3—9年级学生必修的国家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实践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它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新突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构建,体现了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反映了当代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附件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总结了近些年我国中小学活动课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成果表达和交流阶段。
一、选题阶段
选题阶段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选题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肩负的任务不在于使学生提出具有多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而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问题。
学生一开始不知从何下手发现何寻找课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观察问题,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课题。课题可以由学生从其社会生活、学习生活或由教师列出的建议选题中自由选择。课题不宜过大,也不应该过分追求理论研究的前沿性。而应着力探究当地社会和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侧重于基础学科知识的激发和综合应用,力争满足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例如,分析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启发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可来自自已学的书本知识、来自平日观察和思索、来自生活体验、来自信息资料、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前沿问题等。)学生的题目类型没有一定之规,可以是研究一个问题、改进一种工艺、策划一次活动,也可以是设计一份产品、制作一件作品、完成一项调查。可以是理性思辨的,也可以是动手制作的。其来源极其广泛,教师应在实施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
在选题阶段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做好在选题阶段的指导工作。教师统一布置,组织学生参与选择课题,介绍各种信息,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互相启发,逐步集中感兴趣的内容;帮助学生将感兴趣的内容概括成问题;组织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明确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组织学生讨论明确自己所要解决的课题,哪些资料、数据、信息是必需的、最重要的,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主持学生课题的开题、立项认定、评审。
二、活动方案设计阶段
主题确定之后,指导教师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关于“活动方案设计”的专题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确定研究方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访谈对象,确定实验内容等。这一阶段由课题组成员自主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例如,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教师应指出:调查法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和现象,因此,实事求是是开展调查的首要要求,而且调查对象范围应具有代表性。
讨论之后就要确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了。
活动方案内容包括:活动主持人,指导教师,活动目的,活动地点,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活动过程等。
三、实践体验研究阶段
活动方案确定以后,学生就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实践、体验的内容主要包括:
1、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资料、问卷调查、追踪观察、试验模拟、探索等方式进行资料的搜集。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
3、初步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功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在具体实施阶段,教师应对小组的研究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学生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指导的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具体研究的方法。但一定要防止教师代替学生实施研究。指导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指导还要做到过程监控。目前监控的方法主要是要求学习研究小组每次活动前多必须向教师提交一份活动申请,教师对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如果认为没有大的失误或明显步合理的地方,方可批准实施。在活动结束后,研究小组还必须提交活动记录报告。
四、表达和交流阶段
成果表达和交流阶段,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在实际操作中,应坚持: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原则;表达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表达形式规范化的原则。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敢于并善于申辩。
在这一阶段,教师也要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对课题成果最佳表现方式的选择,表达方案的选择;在对各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就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方法给以点评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课程实施结束后,帮助推广学生取得的优秀成果。
课程实施结束后,还要对课程结果进行处理。一方面对在课程实施过程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学生进行继续培养。另一方面对学习成果进行推广与反思。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因此应不断总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新的课程实施中去。
宗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课程所强调的以问题为载体,以自主解决问题为重点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体性的探究过程中知、情、意、行得到和谐发展。
第五篇:综合实践课
一、活动主题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流传下来的良好的传统。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谢、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因此,设计了该主题活动,让那些被家长们“众星捧月”搬的孩子们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学会爱家长,爱同学,乃至我们美丽的国家。让每一个孩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一份感激之情,真诚地回报别人的付出,由此产生成长的动力,健康地成长。将这种思想深深埋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心中。让他们通过综合实践课将平时耳濡目染的道理和事情体会升华成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将中国的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做到热爱自己的父母,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了解自己父母,从情感上感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关爱他人心中有他人的情感。
3、通过对父母的感恩,辐射到曾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对身边每个人心存感激,激发感恩的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变得自信、大胆、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锻炼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
三、活动实施过程、方式
(一)活动前期
(1)创设情境——《感恩父母》的录像片断。
出示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八级的特大地震视频资料。顷刻之间,山摇地裂,房倒屋塌,交通中断,无数的同胞被埋在了瓦砾之下……后来,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位母亲,她的姿势有些怪异:双膝跪地,整个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当救援人员搬开她时,发现她的身体下面有一个婴儿,正在襁褓里酣睡着。当医务人员解开孩子的小被子时,却发现了一部手机,上面还有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你一定记住,我永远爱你!”让我们想到时间最真挚无私的爱,就是伟大的母爱,可以舍弃生命的爱。
出示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文《 》视频,让孩子们明白作为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为了给孩子过生日,宁可忽略自己的生日。同时让孩子们了解,孩子也要时时刻刻回报父母的爱,片段中的孩子把生日礼物送给妈妈的同时就是对自己父母一种爱的回报。你们难道没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吗?。(2)联系生活 激发情感
老师相信在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爸爸妈妈爱你们的故事,让你们终身难忘,能够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举出实例,讲给同学听。
父母为了我们真是尽心尽职,甚至愿意拿自己的生命来交换。多么感人啊!
其实父母每天都在为我们的成长而无私的付出着,他们工作是为谁呢?当然是我们。父母的爱就像阳光、像春风、像雨露,在爱的天地里,我们一天天长大。
(二)活动中期
1、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家长的不易 A、名字的由来、成长的足迹 C、父母艰辛知多少 D、倾听父母的感受
我们都有美好的家庭,是沐浴着父母爱的阳光长大的。有很多人都已经习惯接受父母的关爱,接受父母的帮助,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了幸福的感觉……今天我们一起来回报父母一次爱,需要我们做的是:父母下班归来、从田野劳作归来,为父母端上一杯水,临睡前为父母洗一次脚。搜集有关歌颂父母的故事、诗歌、名言,并制作小礼物来感谢和回报父母的爱。
2、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回报父母?
(1)帮助父母干家务(2)帮父母洗一次手和脚(3)在圣诞节给父母送上贺卡,祝福他们(4)用好成绩回报父母(5)小组排节目,录制下来给父母(6)自拟题目
(三)活动后期
学生在汇报交流中,纷纷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内容有:(1)在圣诞节送给父母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
(2)放假回家后给自己的父母洗手、洗脚,并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
(3)给父母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4)用自己的歌声来祝福父母。
四、活动结果与评价
此次活动,是学生通过视频以及自身体验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引导学生对自己父母感恩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及感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不断加深对父母的了解,体会父母的辛苦,以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意识。其主要特点:
1、充分体现了“实践为本”的体验观。“实践出真知”在活动过程中,亲身的实践一直是学生获得各种信息主要手段,实践一直是学生展示自己成果的主要途径。
2、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的活动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一直参与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师生关系平等、融洽,他们自主参与和体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勇于创新,并乐于创新。
3、充分体现了“重在体验积累”的结果观。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制作的贺卡不是十分精美,在手工制作上有些薄弱。但是这些问题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吃一堑,长一智。”这些体验的积累,促使他们改正缺点,积极创新,改进方法,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学生的收获
此次感恩父母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爱是一种无尽的付出,不需要任何的回报。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更多去了解爱,去学会爱,让爱的主旋律永远在自己身边唱响。同时孩子们了解爱是一种无尽的付出,也是一种收获的快乐。父母长辈之爱,是人生一笔无尽的财富,也将是他们每个人一生中最美的回忆!他们愿意用最朴实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只是做了一点点的事情,但他们却收获了无限的爱,他们学会热爱自己的父母,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也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使他们懂得学会感恩父母、他人、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意识。培养了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能力,增强了合作精神,锻炼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
六、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我本着呼唤孩子心中的爱的根本目的,以生活中的情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把受到的感染和熏陶都带到生活中去。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浪费是可耻行为.2.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3.了解水资源浪费的数据,从小养成节水习惯.二.本课内容 1.浪费现象大搜查 2.认识水资源 3.水资源的浪费 三.教学重点: 认识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四.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习惯.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是对劳动的 尊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大力发扬的优秀品质。让我们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美 德,对浪费说“不”!
二、板书课题:浪费现象大搜查。
三、学生观察校园浪费现象。
四、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五、课外延伸;观察校外的浪费现象。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公相当于 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专家预测,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二.板题:认识水资源.三.填写表格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千 米/年)人口 人均占有量 世界 中国 广东 深圳
四、课外延伸:调查咸潮对我市有什么影响。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水资源的浪费情况。
二、将用水情况调查记录下来.用水人 用水设施 浪费程度
三、结合校园各种漏水现象。给学校评评星。
四、指导学生认识节约用水的好处。
五、生订出节水方案。
六、总结。
七、教学反思。
———————————————————————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十八--------小导游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开阔学生视野。
2、为景点做广告,培养学生的思维。
3、开展实践活动,学做小导游,二、教学内容。
1、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
2、为景点做广告。
3、学做小导游。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导游的职责、学问,学会做小导游。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旅游吗?你接触过导游吗?
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如画,各种名胜古迹、山水美景数不胜数。随着我国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行列,越来越多的导游出现在 你我面前。让我们一起关注旅游,体验导游的工作和生活吧。
二、板书课题:小导游。
三、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所在的地位有哪些旅游景点呢?
四、学生填表。名称 地点
我去过的旅游景点 我听说的旅游景点 我最想去的旅游景点
五、交流欣赏旅游时拍摄的照片。
六、学生说说本地哪些景点最吸引人。
七、课外延伸:
调查附近旅游景点的运作情况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外小调查结果。
2、教师提示,今天,我们学习为景点做广告。
二、查阅本地区旅游景点的资料,并记录下来,1、旅游景点的传说。
2、旅游景点的引人之处。
3、我还找到了……
三、收集有关风景照,向同学作实景介绍。
四、为旅游景点设计广告词。
五、为旅游景点设计导游词。
六、评选最佳作者,颁奖。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的外出旅游都是由爸爸妈妈安排的,这次让我们自己来安排 一次外出行程怎么样?
首先让我们来做小导游,设计一个“一日游”的方案吧。设计“一日游”方案。
1、出团日期。
2、天气预报。
3、注意问题。
4、旅游图及乘车路线。
5、景点特色。
6、行程安排。
三、组内对“一日游”方案进行评议,修改。
四、模拟表演,我是小导游。
五、说说做小导游的感受和快乐,与同学分享。
六、将自己发现到的旅游学问记录下来。
七、写下自己的心愿。
八、评选最佳导游。
九、总结,颁奖。
十、教学反思。
五、为旅游景点设计导游词。
六、评选最佳作者,颁奖。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的外出旅游都是由爸爸妈妈安排的,这次让我们自己来安排 一次外出行程怎么样?
首先让我们来做小导游,设计一个“一日游”的方案吧。设计“一日游”方案。
1、出团日期。
2、天气预报。
3、注意问题。
4、旅游图及乘车路线。
5、景点特色。
6、行程安排。
三、组内对“一日游”方案进行评议,修改。
四、模拟表演,我是小导游。
五、说说做小导游的感受和快乐,与同学分享。
六、将自己发现到的旅游学问记录下来。
七、写下自己的心愿。
八、评选最佳导游。
九、总结,颁奖。
十、教学反思。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教案设计
标签: 环保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教案设计 污染
2009-04-03 14:03阅读(2203)评论(0)
综合实践教案设计
活动主题: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主题的确立: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中的持续增长,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受到危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更没有环保意识,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将确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活动。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我们自然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2、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教育学生行动起来保护发身边的环境。
活动准备:
1、《课件》 2、学生设计环保美化图片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1)出示第一组图片,引出问题。
黄果树瀑布,大兴安岭 黄山风景 桂林山水 吉林雾凇 东北虎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风景秀丽,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想用诗来赞美瀑布
生:我想用一段文字来赞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生:我想用歌声来赞美大兴安岭(左边是树,右边也是树)…… ……
山清水秀,是旅游的景点,然而近些年来人们的环保保护意识越来越淡薄,有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给我们的家园增加了污点,如果不从现在开始治理和保护,不久的将来势必受到环境对人类的惩罚,请看自然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现状。(2)、出示第二组图片,展开探究
大批砍伐 水土流失 沙尘暴 空气污染 废旧物污染 水污染 师:看了这组图片,你又有什么想法,想说点什么?
把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收集到的内容讲给同学听,并说出理由。生:我看到小商小贩收摊走后,他们的周围到处都是垃圾。生:我想说说垃圾的处理办法。生:我们收集了全球10大环境问题。生:我们收集了乱砍乱伐造成的严重后果 生:请听地球呼救。生:请听森林的自述
师小结:既然我国的环境受到这样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并且已向我们人类提出严重警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保护环境”对,就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使者吧!
二、动手创作 环保美化设计
第一组:给班级设计一个垃圾箱。
第二组:参加植树,绿化活动给小鸟搭窝。
第三组:设计买菜购物的布袋或小篮子。
第四组:生活中的垃圾有哪些好的处理办法。
三、展示学生的作品,环保美化图片
四、师总结:有耕耘就有收获,为了我们的家园明天更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吧!
五、拓展活动,征集文稿(1)、做绿色环保的小使者。(2)、保护环境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