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ccess数据库应用教程课后题答案
课后选择题答案
第1章
1.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和课程间的联系是(D)。A.1:1联系
B.1:m联系
C.m:1联系
D.m:n联系
2.把实体—联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实体之间多对多联系在模型中是通过(C)。A.建立新的属性来实现
C.建立新的关系来实现
A.并运算
A.并
B.建立新的关键字来实现 D.建立新的实体来实现
D.积运算
D.笛卡儿乘积 3.对关系S和关系R进行集合运算,结果中既包含S中元组也包含R中元组,这种集合运算称为(A)。
B.交运算
C.差运算
B.选择
C.投影
4.在下列关系运算中,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是(B)。5.关系型数据库中所谓的“关系”是指(B)。
A.各个记录中的数据彼此间有一定的关联 B.数据模型符合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C.某两个数据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D.表中的两个字段有一定的关系 6.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7.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C)。A.DB包含DBS和DBMS
C.DBS包含DB和DBMS
A.人工管理阶段
C.数据库系统阶段
A.层次模型
B.DBMS包含DB和DBS D.没有任何关系 B.文件系统阶段 D.系统管理阶段
D.实体联系模型 8.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可实现数据共享的是(C)。
9.1970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员E.F.Codd提出了数据库的(C)。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10.设属性A是关系R的主键,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这是(A)。
A.实体完整性规则
B.参照完整性规则
D.域完整性规则 B.网状数据模型 C.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 A.层次数据模型 C.关系数据模型 A.层次结构 C.网状结构
11.数据库技术的奠基人之一E.F.Codd从1970年起发表过多篇论文,主要论述的是(C)。
D.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12.在数据库设计中用关系模型来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的结构是(B)。
B.二维表结构
D.封装结构
B.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n联系 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 B.西文、中文和兼容 D.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13.关系数据模型(D)。
A.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1联系
C.只能表示实体间的m:n联系
A.大型、中型和小型 C.层次、网状和关系
14.按照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C)。
15.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C)。A.数据定义功能 C.数据操纵功能
(B)阶段。
A.需求分析 A.概念模型
B.数据管理功能
D.数据控制功能
16.在数据库设计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是数据库设计的B.概念结构设计 B.逻辑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D.物理模型 17.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A)。
C.结构模型 18.数据库概念设计的E-R方法中,用属性描述实体的特征,属性在E-R图中,用(D)表示。
A.矩形
B.四边形
C.菱形
D.椭圆形 19.在数据库设计中,在概念设计阶段可用E-R方法,其设计出的图称为(D)。
A.实物示意图
B.实用概念图
C.实体表示图
D.实体联系图
20.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B)。
A.排序、索引、统计
B.选择、投影、连接 C.关联、更新、排序
D.显示、打印、制表
第2章
1.若要确保输入的联系电话值只能为8位数字,应将该字段的输入掩码设置为(A)。
A.00000000
B.99999999
C.
#
D. 2.某数据库的表中要添加一个Word文档,则应采用的字段类型是(A)。
A.OLE对象数据类型
B.超级链接数据类型 C.查阅向导数据类型
D.自动编号数据类型 3.Access数据库是(C)。
A.层状数据库
B.网状数据库 C.关系型数据库
D.树状数据库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表
B.一个表可以包含多个数据库 C.一个表只能包含一个数据库
D.一个数据库只能包含一个表
5.假设数据库中表A与表B是“一对多”的关系,B为“多”的一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表A中的一个记录能与表B中的多个记录匹配 B.表B中的一个记录能与表A中的多个记录匹配 C.表A中的一个字段能与表B中的多个字段匹配 D.表B中的一个字段能与表A中的多个字段匹配 6.Access提供的数据类型中不包括(B)。
A.数值 B.多媒体
C.备注
D.货币
7.以下关于输入掩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在定义字段的输入掩码时,既可以从键盘输入,也可以使用输入掩码向导 B.定义字段的输入掩码,是为了设置密码,保护字段 C.输入掩码中的“L”表示必须输入“A”到“Z”的字母 D.直接使用字符定义输入掩码时,可以根据需要将字符组合起来 8.以下可以导入到Access中的数据源是(D)。
A.Excel B.FoxPro
C.文本文件
D.以上都是
9.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D)。
A.文本型字段最长为255个字符 B.创建表之间的关系时,应关闭这些表
A)。
C.在创建一对一关系时,要求两个表的相关字段都是主关键字(主键)D.在创建表间关系时,实施参照完整性可以保障表间数据的一致性
10.在已经建立的数据表中,如果在显示表中内容时,使某些字段不能显示出来,可以使用的方法是(C)。
A.排序 B.筛选
B.查询
B.查询向导
C.隐藏
C.报表
C.OLE对象
D.冻结 D.表 D.备注 11.在Access数据库中,数据保存在(D)对象中。
A.窗体
A.文本
A.格式
A.数字
12.如果字段内容为声音文件,可将此字段定义为(C)类型。
13.在表设计视图中,如果要限定数据的输入格式,应修改字段的(C)属性。
B.有效性规则
C.输入掩码
D.字段大小 B.文本
C.日期/时间
D.自动编号
D.aaaaaa
D.前三种说法都不对 D.LLLLLL 14.不可以用“输入掩码”属性设置的数据类型是(D)。15.掩码“LLL000”对应的正确输入数据是(B)。
A.555555 B.aaa555
C.555aaa
16.数据库表中的字段可以定义有效性规则,有效性规则是(C)。
A.控制符
B.文本
C.条件
17.邮政编码是由6位数字组成的字符串,为邮政编码设置输入掩码的格式是(A)。
A.000000
B.CCCCCC
C.999999
18.Access数据库中,为了保持表之间的关系,要求在子表(从表)中添加记录时,如果主表中没有与之相关的记录,则不能在子表(从表)中添加该记录。为此需要定义的关系是(D)。
A.输入掩码
B.有效性规则
C.默认值
D.参照完整性
19.数据库中有A、B两表,均有相同字段C,在两表中C字段都设为主键。当通过C字段建立两表关系时,则该关系为(A)。
A.一对一
B.一对多
A.*
B.?
C.多对多
C.!
D.不能建立关系
D.# 20.要在查找表达式中使用通配符通配一个数字字符,应选用的通配符是(D)。
第3章
1.如果在数据库中已有同名的表,(C)查询将覆盖原有的表?
A.删除查询
A.* B.追加查询 B. %
C.生成表查询 C.&
D.更新查询 D.# 2.书写查询条件时,日期型数据应该用(D)符号括起来? 3.在查询设计视图中,可以作为查询数据源的是(C)。
A.只有数据表
B.只有查询 D.以上都不对 C.追加查询 C.传递查询 C.操作查询
D.生成表查询 D.子查询 D.子查询 C.既可以是数据表,也可以是查询 4.以下查询不属于操作查询的是(B)。
A.追加查询
B.交叉表查询 5.下面不属于SQL查询的是(B)。
A.联合查询
A.参数查询 B.选择查询 B.选择查询
6.利用对话框提示用户输入查询条件进行查询的是(A)。7.查找是姓王的教师的查询条件应该是(D)。A.“王” B.Like “王” C.Like “王?” D.Like “王*” 8.在学生表中查找“学生编号”字段的第5、6位的字符是“13”的查询准则为(C)。
A.Mid([学生编号],5,6)=“13” C.Mid([学生编号],5,2)= “13” A.Where A.# B.Having B.“"
B.Mid(”学生编号“,5,6)= ”13“
D.Mid(”学生编号“,5,2)= ”13“ C.Oder By C.!
D.Group By D.&
D.是表和或查询 9.在SQL的查询语句Select中,用来指定根据字段名排序的是(C)。10.能够实现字符串连接运算的是(D)。11.Access查询中的数据源(D)。
A.只能是表 B.只能是查询
C.是窗体 C.更新查询 C.参数查询 12.查询的类型包括选择查询、操作查询、参数查询、SQL查询和(B)。
A.生成表查询 B.交叉表查询 A.更新查询
A.查询向导 B.交叉表查询 B.查询设计视图
D.追加查询 D.SQL查询 D.以上均可 13.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来建立查询实现对数据库的查找、更新和管理功能的查询是(D)。14.创建Access查询可以用(D)。
C.SQL查询
15.下列关于查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查询结果随记录源中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B.查询与表的名称不能相同
C.一个查询不能作为另一个查询的记录源
D.在查询设计视图中设置多个排序字段时,最左方的排序字段优先级最高 16.查询条件判断某个字段是否空值时,不正确的用法是(C)。
A.Is Null A.IF B.Is Not Null B.FOR B.CREATE B.DELETE
C.=Null C.WHILE C.UPDATE C.UPDATE C.WHERE
D.Not Is Null D.WHERE D.DEFINE D.DEFINE D.以上均可 17.SQL语句中,表示条件的子句是(D)。18.SQL语句中,定义表的命令是(B)。
A.DROP A.DROP 19.SQL语句中,删除表的命令是(A)。
20.在SQL语句中,HAVING短语必须和(B)子句同时使用。
A.ORDER BY B.GROUP BY 第4章
1.以下哪个不是窗体的组成部分(D)。
A.主体 B.窗体页眉 B.按钮
B.等号
B.关闭
B.组合框
C.窗体页脚 C.组合框 C.括号
C.加载
D.窗体设计器
D.选项组 2.当窗体中的内容太多无法放在一页中全部显示时,可以用(A)控件来分页。
A.选项卡
A.字母 A.打开 3.计算控件的控件来源属性是以(B)开头的表达式。
D.字段名 D.取消
D.复选框 4.窗口事件是指操作窗口时所引发的事件,下列不属于窗口事件的是(D)。
5.窗体中可以包含一列或者几列数据,用户只能从列表中选择值,而不能输入新值的控件是(A)。
A.列表框
C.文本框
6.确定一个控件在窗体中的位置的属性是(C)。
A.width和height
B.width或height C.top和left A.表
A.等号
D.top或left
C.SQL语句
C.逗号
D.以上都是 D.双引号
D.复选框 7.可以作为窗体的数据源的是(D)。
B.查询
B.冒号
B.组合框 B.未绑定型 8.计算控件中的控件来源属性设置为以(A)开头的表达式。9.窗体中用来输入和编辑数据的交互控件是(C)。
A.列表框
A.绑定型
C.文本框
10.显示数据源中的字段的控件类型是(A)。
C.计算型
D.相关型
第5章
1.下列关于报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报表只能输入数据
B.报表只能输出数据 D.报表不能输入和输出数据 C.页面页脚 C.主体
D.报表页脚 D.页面页脚 C.报表可以输入/输出数据
A.报表页眉
A.报表页脚 2.要设置在报表的每一页的上部都输出的信息,需要设置(B)。
B.页面页眉
3.要实现报表按某字段分组统计输出,需要设置的是(B)。
B.该字段组页脚
4.报表的数据源不能是(A)。
A.任意数据库对象 A.页面页眉
A.页面页眉
A.设计视图
A.页面页眉
A.页面页眉
A.组页脚
B.来自多表的查询 C.来自单表的查询 D.表 B.页面页脚 B.页面页脚 B.打印预览 B.组页眉 B.页面页脚 B.页面页脚
C.组页眉 C.组页眉 C.报表视图
D.报表页眉 D.报表页眉 5.只能在报表的开始处显示的是(D)。
6.纵栏式报表的字段标题放置在下面哪一个节()。7.用来查看报表页面数据输出形态的视图是()。
D.布局视图
D.报表页眉 8.如果要使报表的标题显示在每一页,需要设置(A)。
C.组页脚
9.用于对分组后的数据进行汇总的计算控件应放置在(C)。
C.组页眉 C.组页眉
D.报表页眉 D.报表页脚 10.若要在报表的每一页的底部显示信息,应该设置(B)。
第6章
1.在设计条件宏时,对于连续重复的条件,要代替重复条件表达式可以使用(A)符号。
A.…
B.:
C.”
D.=
D.FindRecord 2.重新查询控件的数据源可以使用的宏操作是(C)。
A.OpenQuery A.OpenQuery
B.OpenTable
B.OpenTable
C.ReQuery
3.某窗体中有一命令按钮,单击此命令按钮打开另一窗体,需要执行的宏操作为(D)。
C.OpenWindow
D.OpenForm 4.MsgBox宏操作可以(A)。
A.显示包含警告信息或其他信息的消息框 B.打印数据库中的当前活动对象 C.打开报表对象 D.可以运行一个宏 5.在宏的参数中要引用窗体F1上的Text1文本框控件的值,应该使用(A)。
A.[Forms]![F1]![Text1] C.[F1].[Text1] A.Ctrl
B.Text1
D.[Forms]_[F1]_[Text1] C.Shift C.对象
D.Tab
D.条件表达式 6.如果不想在打开数据库时运行特殊宏,可以在打开数据库的同时按(C)键。
B.Alt 7.宏是一个或多个(B)的集合。
A.命令
A.关闭表
A.AutoMacro A.单步
B.操作
B.退出宏
B.Auto B.同步 8.QuitAccess宏操作的功能是(D)。
C.退出查询
C.AutoExec C.运行
D.退出Microsoft Access D.Autodo D.继续 9.打开数据库时自动执行的宏应该命名为(C)。10.在Access系统中提供了(A)执行的调试工具。
第7章
1A 2B 3C 4C 5D 6C 7C 8C 9C 10A 11B 12B 13A 14D 15D 16C 1.有如下事件程序,运行该程序后输出结果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x As Integer,y As Integer x=1 y=0 Do Until y<=25 y=y+x*x x=x+1 Loop MsgBox ”x=“& x &”,y=“& y
End Sub A.x=1,y=0
B.x=4,y=25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t=0: m=1:sum=0 Do t=t+m sum=sum+t m=______
C.x=5,y=30
D.输出其他结果
2.下列程序的功能是计算sum=1+(1+3)+(1+3+5)+„+(1+3+5+„+39)Loop While m<=39 MsgBox ”Sum=“& sum End Sub 为保证程序正确完成上述功能,空白处应填入的语句是()。A.m+1
A.4A
Do While i<=17 i=i+2 B.4次
C.5次
D.6次 Loop A.3次 B.m+2
B.A1
C.t+1
D.t+2 D.private 3.下列变量名中,合法的是()。
C.ABC_1
4.若变量i的初值为8,则下列循环语句中循环体的执行次数为:()。5.窗体中有命令按钮Commandl,事件过程如下:
Public Function f(x As Integer)As Integer
Dim y As Integer
x=20:y=2
f=x*y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l_Click()
Dim y As Integer
Static x As Integer
x=10
y=5
y=f(x)
Debug.Print x;y End Sub 运行程序,单击命令按钮,则立即窗口中显示的内容是()。A.10 5 B.10 40
C.20 5
D.20 40 6.运行下列程序,输入数据8, 9, 3, 0后,窗体中显示结果是()。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sum A sInteger,m As Integer sum=0 Do
m=InputBox(“输入m”)
sum=sum+m Loop Until m=0 MsgBox sum End Sub A.0
B.17
C.20
D.21 7.下列表达式中,能正确表示条件“x和y都是奇数”的是()。
A.x Mod 2=0 And y Mod 2=0
C.x Mod 2=1 And y Mod 2=1
B.x Mod 2=0 Or y Mod 2=0 D.x Mod 2=1 Or y Mod 2=1 8.若窗体Frm1中有一个命令按钮Cmd1,则窗体和命令按钮的Click事件过程名分别为()。
A.Form_Click()
Command1_Click()B.Frm1_Click()
Command1_Click()C.Form_Click()
Cmd1_Click()
D.Frm1_Click()
Cmd1_Click()9.下列给出的选项中,非法的变量名是()。
A.Sum
为()。
A.按值传递 B.按地址传递 C.ByRef传递 D.按形参传递
11.表达式“B=INT(A+0.5)”的功能是()。
A.将变量A保留小数点后1位 B.将变量A四舍五入取整 C.将变量A保留小数点后5位 D.舍去变量A的小数部分 12.VBA语句“Dim NewArray(10)as Integer”的含义是()。
A.定义10个整型数构成的数组NewArray
B.定义11个整型数构成的数组NewArray C.定义1个值为整型数的变量NewArray(10)D.定义1个值为10的变量NewArray 13.运行下列程序段,其结果是()。
B.Integer_2
C.Rem
D.Form1 10.如果在被调用的过程中改变了形参变量的值;但又不影响实参变量本身,这种参数传递方式称For m=10 to 1 step 0
k=k+3 Next
A.形成死循环
C.出现语法错误
B.循环体不执行即结束循环
D.循环体执行一次后结束循环
14.运行下列程序,结果是()。
Private Sub Command32_Click()
f0=1 : f1=1 : k=1
Do While k<=5
f=f0+f1
f0=f1
f1=f
k=k+1
Loop
MsgBox ”f=“& f End Sub A.f=5
B.f=7
C.f=8
D.f=13 15.窗体有命令按钮Commandl和文本框Textl,对应的事件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l_Click()
For i=1 To 4
x=3
For j=1 To 3
For k=1 To 2
x=x+3
Next k
Next j
Next i
Text1.Value=Str(x)
End Sub
运行以上事件过程,文本框中的输出是()。
A.6
B.12
C.18
D.21 16.窗体中有命令按钮run34,对应的事件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run34_Enter()
Dim num As Integer,a As Integer,b As Integer,i As Integer For i=1 To 10 num=Val(InputBox(”请输入数据:“,”输入“))
If Int(num/2)=num/2 Then
a=a+1
Else
b=b+1
End If Next i MsgBox ”运行结果:a=“& a &”,b="& b End Sub
运行以上事件过程,所完成的功能是()。
A.对输入的10个数据求累加和
B.对输入的10个数据求各自的余数,然后再进行累加 C.对输入的10个数据分别统计奇数和偶数的个数 D.对输入的10个数据分别统计整数和非整数的个数
第8章
1.构成网络数据库环境,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D)。
A.Web服务器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客户端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D.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 2.在OBDC中,要想设置Acccess 2010数据库,必须选择(A)驱动程序。
A.Microsoft Access Driver(*.accdb)
B.Microsoft FoxPro VFP Driver(*.dbf)
C.Access Driver(*.accdb)
D.Microsoft Driver(*.dbf)3.下面(D)选项不是Access 2010桌面数据库的特有功能?
A.联合查询
A.表
B.切换面板
C.关系
C.关系
D.报表
C.窗体和查询
D.报表和查询
D.报表
4.Access 2010 Web数据库中允许通过浏览器访问的是(D)。
B.宏
5.Access 2010 Web数据库中,只能向导航窗体的导航控件中增加(A)。
A.窗体和报表
B.表和查询
6.Access 2010 Web数据库中,向表中添加一个计算字段,该计算字段的表达式(D)。
A.可以是一个表中的数据 B.可以是两个表中的数据 C.可以是三个表中的数据
D.只能为表达式使用与数据源相同的表中的其他字段
7.Access 2010 Web数据库中,创建两个 Web 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B)建立。
A.关系
B.查阅字段
C.查阅属性
D.宏
8.Access 2010 Web数据库中,“兼容性检查器”(B)。
A.检查Web表的正确性
B.检查Web数据库应用程序是否符合发布到 Web 的标准 C.检查Web报表的正确性 D.检查Web窗体的正确性
9.Access 2010 Web数据库中,同步Web数据库是指(C)。
A.将计算机上的Web数据库文件上传到SharePoint 网站 B.将SharePoint 网站的Web数据库文件下载到计算机上
C.去除计算机上的Web数据库文件与 SharePoint 网站上的数据库文件之间的差异 D.从Web浏览器打开数据库
10.Access 2010 Web 数据库中不能使用(D)。
A.表
B.查询
C.窗体
D.链接表
第9章
1.对数据库实施(A)操作可以消除对数据库频繁更新数据带来的大量碎片。
A.压缩
A.只读 B.备份
B.共享
C.另存为 C.独占
D.加密
2.设置数据库密码时,该数据库文件以(C)方式打开。
D.独占只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设置数据库密码是登录数据库之后,判断用户权限,若密码正确,可以访问数据库 B.设置数据库密码是登录数据库之前,判断用户权限,若密码正确,可以访问数据库 C.加密数据库和设置数据库密码是完全相同的
D.设置数据库密码是对数据库进行改写,即使非法用户打开了数据库也无法识别数据库中的内容 4.下列说法的正确是(C)。
A.数据库的压缩和修复不能提高系统的性能,只是改变文件的存储空间 B.数据库使用一段时间后,数据库会逐渐膨胀,但不影响运行速度 C.经常对数据库进行压缩和修复,对应用程序本身的性能有很多提高 D.压缩和修复数据库不需要进行
5.数据库的副本可以用来(C)数据库。
A.加密
B.提高效率
C.恢复
C.字体
D.添加访问的权限 D.去掉多媒体部分 D.并发性 6.在压缩数据库时,压缩的是数据库对象的(A)。
A.非使用空间
B.字符串
A.安全性
B.完整性
7.对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加以限定是为了保护数据库的(A)。
C.一致性
8.用于数据库恢复的重要文件是(C)。
A.日志文件
B.索引文件
A.安全性
B.完整性
C.数据库文件
D.备注文件 C.并发控制
C.并发控制
D.恢复技术 D.系统恢复 9.保护数据库,防止未经授权或不合法使用造成的数据泄露和破坏,这是指数据库的(A)。10.数据库的(A)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A.完整性
B.安全性
第二篇: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D 6.A 7.A 8.B 9.D 10.B 11.C 12.D 13.A 14.D 15.B 16.C 17.D 18.A 19.D 20.A
二、填空题
1.数据库系统阶段 2.关系
3.物理独立性 4.操作系统
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6.一对多 7.独立性 8.完整性控制 9.逻辑独立性 10.关系模型
11.概念 结构(逻辑)
12.树 有向图 二维表 嵌套和递归 13.宿主语言(或主语言)14.数据字典
15.单用户结构 主从式结构 分布式结构 客户/服务器结构服务器结构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B 6.C 7.B 8.D 9.C 10.A 11.B 12.A 13.A 14.D 15.D
二、填空题
1.选择(选取)2.交
3.相容(或是同类关系)
4.并 差 笛卡尔积 选择 投影 5.并 差 交 笛卡尔积 6.选择 投影 连接 7.σf(R)8.关系代数 关系演算
浏览器/ 9.属性 10.同质
11.参照完整性
12.系编号,系名称,电话 办公地点 13.元组关系 域关系 14.主键 外部关系键 15.R和S没有公共的属性
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B 5.C 6.C 7.B 8.D 9.A 10.D
二、填空题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数据库、事务日志 NULL/NOT NULL、UNIQUE约束、PRIMARY KEY约束、FOREIGN KEY约束、CHECK约束
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 连接字段 行数 定义
系统权限、对象权限 基本表、视图 12.(1)INSERT INTO S VALUES('990010','李国栋','男',19)(2)INSERT INTO S(No,Name)VALUES('990011', '王大友')(3)UPDATE S SET Name='陈平' WHERE No='990009'(4)DELETE FROM S WHERE No='990008'(5)DELETE FROM S WHERE Name LIKE '陈%' 13.CHAR(8)NOT NULL 14.SC.CNo=C.CNo 15.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Grade CHAR(10)
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B 5.C 6.D 7.B 8.D 9.C 10.A
二、填空题
1.超键(或超码)2.正确 完备
3.属性集X的闭包X + 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F + 4.平凡的函数依赖 自反性 5.{AD→C} φ 6.2NF 3NF BCNF 7.无损连接 保持函数依赖 8.AB BC BD 9.B→φ B→B B→C B→BC 10.B→C A→D D→C 11.AB 1NF 12.AD 3NF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A 5.C 6.D 7.A 8.C 9.D 10.D 11.B 12.B 13.A 14.D 15.A
二、填空题
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性控制、数据库恢复 数据对象、操作类型
授权粒度、授权表中允许的登记项的范围 原始数据(或明文)、不可直接识别的格式(或密文)、密文 事务、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丢失更新、污读、不可重读 封锁、排它型封锁、共享封锁 利用数据的冗余
登记日志文件、数据转储
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 完整性
登录账号、用户账号 public 服务器、数据库
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A 5.C 6.B 7.C 8.B 9.D 10.C 11.D 12.B 13.B 14.D
二、填空题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库的行为设计 新奥尔良法
分析和设计阶段、实现和运行阶段 需求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
自顶向下、自底向上
属性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 逻辑结构设计
确定物理结构、评价物理结构 数据库加载 运行和维护 物理 数据字典 需求分析 载入
第7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D 5.A
二、填空题
局部变量、全局变量--、/*……*/ DECLARE SQL、流程控制
AFTER 触发器、INSTEAD OF 触发器 插入表、删除表
数据库备份、事务日志备份、差异备份、文件和文件组备份 简单还原、完全还原、批日志还原 硬盘、磁带、管道
第三篇:Access数据库对象综合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基础》
实验类型:设计型(验证型、创新型、综合型、设计型)
实验项目名称:Access数据库对象综合应用学生姓名:专业: 教育技术学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 软件实验室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创建数据库、表以及查询的操作;
2.能综合运用窗体、报表以及宏等实现对数据的处理。
二、主要仪器设备或者软件
1.硬件环境 :PC 机
2.软件环境 :Windows环境,C语言系统或 其它语言工具
三、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数据表及关系的建立a)建立数据表b)为表建立关系
2.为表建立关系a)建立查询“货物明细”,显示货物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供应商电话号码、仓库号、地址和仓库电话;b)建立“按姓名查询职工信息”查询,要求能根据输入的职工姓名,显示职工的所有信息。c)建立“货物数量”查询,要求能根据输入的供应商名称,按货物名称分类显示出货物的总数量。
3.窗体的创建a)使用向导建立一个窗体,用于向“供应商表”输入数据。b)根据“货物明细”查询,使用向导创建嵌入式主/子窗体(见下图),要求主窗体显示供应商信息,子窗体显示货物信息。
4.报表的建立。a)参照下图,为员工表建立报表,要求年龄由出生日期计算而得,页面页脚显示日期和页数等信息
四、讨论或心得
了解 到了Access用以描述表中包含数据项的字段和表本身结构的一些术语和约定。而且还可以用表设计器建立表并且在表之间建立关系。
第四篇:数据库应用(ACCESS)各章知识点小结
重点、难点、思考题。本题无答案,知识点都在教材及参考书上。第1章 Access基础 【重点难点】
1.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的基本概念; 2.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概念、关系术语和三种关系运算;
3.Access的系统特点及操作窗口。本章的难点是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课程考核要求】
1.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基本概念;
2.理解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概念;理解有关关系术语(关系、属性、元组、域、关键字、外部关键字)和三种关系运算(投影、联接、选择); 3.熟悉Access中各种操作窗口及工作环境。【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数据库?为什么要建立数据库?
2.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的关系是什么? 3.关系运算有几种?每种运算的含义是什么? 4.什么是主关键字?其作用是什么? 5.Access的基本对象包括哪些? 6.简述Access操作窗口的功能。第2、3章 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 【重点难点】 1.数据库的创建; 2.表的建立及维护;
本章的难点是表间的关系、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字段属性等 【课程考核要求】 1.理解数据库和表的概念;
2.熟练掌握有关数据库及表的创建操作;
3.熟练掌握表的编辑操作;
4.理解表间关系的相关概念,掌握建立表间关系的方法; 5.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
6.掌握实现数据完整性的各种方法:主关键字、规则和永久关联; 【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设计数据库;
2.根据设计的数据库创建数据库及表; 3.对所建数据库及表进行编辑和修改; 4.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5.调整表的格式;
6.对所建表进行排序和筛选。
要求通过上机实验,熟悉Access的操作环境,掌握在数据库窗口中创建数据库及表的方法,掌握编辑表的基本方法。
【复习思考题】
1.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创建?
2.什么是表?表由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要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4.表有几种视图方式?各方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5.创建表的方法有几种?各适应什么情况? 6.Access提供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7.说明列的作用是什么? 8.怎样定义主键字?
9.试比较向表中输入数据的几种方法?
10.Access的导入数据功能体现了Office的哪一重要特性? 11.什么是参照完整性?它的作用是什么?
12.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最常用的关系是哪一种? 13.查找数据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查找?
14.什么是排序?排序的规则是什么?
15.筛选记录的方法有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6.为什么要设置字段的属性?
17.修改表结构的操作包括哪些?怎样修改? 第4章 查询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查询概述
1.查询种类(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SQL查询)2.查询条件(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第三节 创建查询
1.使用向导创建查询(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
2.使用设计器创建查询(参数查询、操作查询、SQL查询)3.在查 询中计算(总计查询)第四节 操作已创建的查询 1.运行已创建的查询 2.编辑查询中的字段 3.编辑查询中的数据源 4.排序查询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算符、函数和表达式; 2.查询的种类及作用; 3.使用向导创建查询的方法; 4.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的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查询条件及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的方法。【课程考核要求】
1.掌握运算符、函数、表达式规则; 2.掌握查询条件的书写规则及使用方法;
3.了解并会应用“表达式生成器”生成查询条件表达式 4.掌握使用向导和设计视图创建查询的基本方法; 5.掌握查询的基本应用。【实验内容及要求】
根据所给问题创建相关查询。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Access的查询设计视图,掌握在查询设计视图窗口中创建各类查询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查询?查询的功能是什么? 2.查询有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查询条件的作用是什么?
4.书写查询条件时,如何处理文本型、日期型的数据? 5.查询与筛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什么是总计查询?总计项有哪些?如何使用这些总计项? 7.建立分组查询时,总计项应选择什么? 8.什么是交叉表查询?交叉表查询的优点是什么? 9.什么是参数查询?为什么要使用参数查询? 10.操作查询有几种?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4’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教学内容】 第一节 SQL概述 第二节 查询 1.简单查询 2.简单的连接查询 3.嵌套查询 4.几个特殊运算符 5.排序
6.简单的计算查询和分组计算查询
7.利用空值查询 8.集合的并预算 第三节 维护功能 1.插入 2.更新 3.删除 第四节 定义功能 1.定义表 2.修改表 3.删除表 【教学重点难点】 1.SQL语言的概念; 2.SQL的数据维护功能; 3.SQL的数据查询功能。
本章难点是联接查询、嵌套查询和计算查询:记录的插入、删除和更新。建立表结构、修改表结构、删除表等。
【考核要求】
1.熟练掌握SQL的数据查询功能:SQL-SELECT命令、简单查询、多表查询、分组计算查询和嵌套查询等;
2.掌握SQL的数据维护功能:插入记录、更新记录、删除记录; 3.掌握SQL的定义功能:表的定义。【实验内容及要求】
根据所给问题,使用SQL语句创建查询。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理解SQL语句的基本语法,并能够掌握SQL在Access的应用方法。
【复习思考题】
1.SQL语言有何特点,在Access的查询中如何使用SQL语句?
2.熟悉SELECT语句的用法,并以实例的方式写出Access的各种查询SQL语 5 句?
第5章 窗体的设计和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窗体概述 1.窗体组成2.窗体视图
3.窗体分类(纵栏式窗体、表格式窗体、主/子窗体窗体、数据表窗体、图表窗体、数据透视表窗体)第二节 创建窗体 1.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2.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控件的含义及种类、在窗体中添加和修改控件、设置控件的常见属性)第三节 格式化窗体 1.使用自动套用格式 2.设置窗体的背景颜色 3.设置窗体文字格式 4.对齐窗体中的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 1.窗体视图; 2.工具箱的使用; 3.使用向导创建简单窗体; 4.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5.设计窗体及控件属性。
本章难点是窗体控件属性的设置、窗体属性的设置。【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并会使用“窗体向导”和“自动创建窗体向导”创建具有不同布局样式的窗体;
2.了解并熟悉窗体设计视图中的标尺、节、网格、工具箱和字段列表等组成要素;
3.会使用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选项按钮、复选框、组合框、列表框、图像、子窗体/子报表等常用控件;
4.了解并会通过属性窗口设置常用控件的属性;
5.会用窗体设计视图创建出能满足实际需求的简单窗体。【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使用向导创建窗体; 2.根据所给问题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 3.熟悉窗体及控件属性并进行相关设置。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并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特别是各种控件的用途及使用方法,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窗体界面。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窗体的作用及组成。
2.说明在创建主/子窗体、基于多表创建窗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试说明各种窗体的特征及用途。
4.创建主/子窗体的方法有哪些?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5.试说明窗体中控件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6.说明标签控件于文本框控件的区别。7.在选项组控件中可以由哪些控件组成?
8.简述复选框控件、切换按钮控件、选项按钮控件三者的区别。9.简述列表框控件与组合框控件的区别。10.举例说明结合型控件与非结合型控件的用途。
11.浏览各种控件的“属性”对话框,比较各种控件属性的异同。12.美化窗体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设置。13.比较美化控件与美化窗体的操作有何异同。第6章 报表的创建和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报表概述 1.报表组成 2.报表视图 3.报表分类 第二节 报表的创建 1.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2.使用设计器编辑报表 第三节 报表的计算 1.建立计算字段 2.报表的排序与分组 第四节 报表的打印 1.设置页面 2.预览报表 3.打印报表 【教学重点难点】 1.报表的构成; 2.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 3.报表的计算; 4.报表的输出。
本章的难点是使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并掌握使用向导创建报表的方法; 2.熟练掌握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的方法;
3.了解并会对报表进行隐藏重复数据、添加页码、页面设置、打印预览、打印设置等操作。
本章难点是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在报表中进行计算。
【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2.根据所给问题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 3.根据所给问题在报表中进行相关计算。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并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报表。
【复习思考题】
1.Access报表可以完成哪些功能?
2.Access报表的结构是什么?都有哪几部分组成? 3.简述报表页眉与页面页眉的作用与区别。4.常用的创建报表的方法有哪些?
5.在报表中计算汇总信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每个方法的特点是什么?6.子报表与主报表的关系是什么?在创建子报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哪些控件可以创建计算字段?创建计算字段的方法有哪些? 8.美化报表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9.报表打印之前应该完成哪些准备工作? 第9章 数据访问页的创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访问页介绍 1.数据访问页的作用 2.数据访问页的组成 3.数据访问页的视图
4.数据访问页的数据来源及调用方式 第二节 创建数据访问页 1.使用向导创建数据访问页 2.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数据访问页 3.将数据访问页连接到数据库
第三节 数据访问页的修饰 1.添加背景图片 2.设置滚动文字 3.应用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数据访问页的概念及存储方式; 2.数据访问页视图; 3.数据访问页的创建方法。
本章难点是使用设计器创建数据访问页;将数据访问页连接到数据库。【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数据访问页的存储方式; 2.掌握数据访问页的创建方法; 3.会将数据访问页连接到数据库中。【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创建数据访问页。
2.在数据访问页中添加相应控件并进行属性设计; 3.应用主题创建数据访问页。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报表的种类及使用向导创建的方法,掌握标签报表、分类汇总报表的设计技术,掌握报表中记录的排序与分组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1.数据访问页的存储与其他数据库有什么区别? 2.如何预览数据访问页?
3.简述在数据访问页中使用文本、图像的超级链接的方法。第7章 宏的建立和使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宏的基本概念 1.宏的定义和特点
2.宏组的概念 3.触发宏的条件 第二节 创建宏 1.了解宏窗口 2.常用的宏操作 3.创建宏 4.创建宏组 第三节 使用宏 1.在窗体中加入宏 2.在菜单或工具栏中执行宏 3.运行宏 4.宏组运行 【教学重点难点】
1.宏以及宏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使用并运行宏的前提条件。【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并掌握宏和宏组的创建方法; 2.掌握为宏设置条件的方法;
3.掌握宏与数据库对应的关系及运行宏的方法; 4.了解并掌握运行宏的前提条件; 5.掌握常用的宏操作。【实验内容及要求】 1.设计并运行宏。2.与窗体结合使用宏。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理解宏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根据要求设计和创建宏及宏组,掌握宏及宏组的执行方式,尤其是窗体事件与宏结合功能。掌握常见的宏操作。
第8章 VBA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VBA概述 1.VBA简介 2.VBA编程环境 第二节 对象模型 1.Access对象 2.对象的属性 3.对象的事件 4.对象的方法 第三节 数据类型 1.变量 2.常量 3.运算符 4.内置函数 第四节 程序语句 1.赋值语句 2.选择语句 3.循环语句 第五节 数组 1.数组的定义 2.数组处理 3.自定义数据类型
第五节 在Access中创建VBA模块1.创建模块 2.数据库对象 3.使用ADO
第六节 调试 【教学重点难点】
1.VBA程序的编辑和操作环境; 2.VBA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VBA模块的创建方法; 4.对象的事件和方法;
5.熟悉在窗体上调用VBA代码的方法。
本章难点是VBA程序设计,模块的创建和使用。【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VBA的编程环境;
2.熟悉在窗体上调用VBA代码的方法; 3.理解各种变量类型的使用范围及定义方法; 4.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5.掌握程序控制语句的实现过程; 6.掌握数组的基本使用技术; 7.理解模块的概念;
8.掌握在模埠中创建Sub过程、函数过程的方法; 9.掌握在不同过程中通过参数的传值实现数据的传递方法; 10.掌握使用ADO和ADO对象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方法。【实验内容及要求】 1.编写并运行程序。2.在窗体中调用VBA代码。3.ADO对象编程。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熟悉在窗体上调用VBA代码的方法;理解各种变量类型的使用范围及定义方法;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掌握程序控制语句的实现过程;掌握数组的基本使用技术;掌握定义与调用方式,熟悉变量的作用域;掌握ADO数据库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程序的各种调试工具和使用方法。
【复习思考题】
1.VBA与VB、Access有什么联系?
2.在Access中,既然已经提供了宏操作,为什么还要使用VBA? 3.什么是对象?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有何区别? 4.如何在窗体上运行VBA程序代码?
5.能否在一个数组中同时存储几种不同类型的数据? 6.什么是模块?模块分哪几类? 7.简述VBA的三种过程?
8.Sub过程Function过程有什么不同,调用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9.简述使用ADO对象操作数据库的基本过程。10.为什么要进行程序调试?常用的调试工具有哪些? 第10章 创建应用系统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简介 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4.编码 5.调试与测试
第二节 使用切换面板创建应用系统 1.启动切换面板管理器 2.创建新的节换面板页 3.设置默认的切换面板页
4.建立打开切换面板页的切换面板项 5.测试切换面板 6.设置应用系统启动属性
第三节 创建具有自己风格的应用系统 1.使用多页窗体实现系统控制 2.使用宏创建系统菜单 【教学重点难点】 1.应用系统开发过程; 2.创建应用系统的方法;
本章难点是应用系统功能设计;系统集成工具的使用。【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开发应用系统的基本步骤; 2.熟悉并掌握创建切换面板的方法; 3.掌握利用宏创建系统菜单的方法。【实验内容及要求】
1.根据所给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 2.使用Access实现系统功能。
要求通过这次实验,进一步掌握建立数据库以及建立和使用数据库对象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数据库的管理水平。
五、主要参考书
[1]陈恭和主编 《数据库基础与Access应用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郑小玲主编 《Access 2003中文版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考试中心编著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张冕洲等译 《Access 2002开发实用全书》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五篇:Access数据库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本手册上写的是题目的出处,但的实验本上,必须写上书上原本的题目,否则无效。并且写下每题实现的步骤。
《Access数据库》实验报告指导手册掌握选择查询、总记查询、在查询中进行计算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
数据库与表的操作
二、实验目的掌握数据库的创建、表结构的创建和输入数据 的实现。
三、实验任务
上机一:书上94页的例3.1题。上机二:书上101页的例3.4题。上机三:书上105页的例3.6题。
三、实验任务
上机一:书上34页的例 2.2题。上机二:书上42页的例2.6题。上机三:书上44页的例2.7题。上机四:书上49页的例2.9题。上机五:书上52页的例2.10题。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
设置字段的属性与创建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掌握字段属性的设置与创建表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任务
上机一:书上55页的例2.11题。上机二:书上57页的例2.13题。上机三:书上58页的例2.14题。上机四:书上60页的例2.15题。上机五:书上63页的例2.16题。实验三:
一、实验名称维护表的操作
二、实验目的掌握打开表、修改表的结构、编辑表的数据和调整表的外观等操作。
三、实验任务
上机一:书上66页的例2.18题。上机二:书上71页的例2.20题。上机三:书上73页的例2.21题。上机四:书上74页的例2.22题。上机五:书上76页的例2.23题。实现四:
一、实验名称创建选择查询
二、实验目的上机四:书上107页的例3.8题。上机五:书上109页的例3.9题。实验五:
一、实验名称
创建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
二、实验目的掌握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的实现。
三、实验任务
上机一:书上113页的例3.11题。上机二:书上116页的例3.12题。上机三:书上118页的例3.13题。上机四:书上119页的例3.14题。实验六:
一、实验名称创建操作查询
二、实验目的掌握生成表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和追加查询的实现。
三、实验任务
上机一:书上121页的例3.15题。上机二:书上122页的例3.16题。上机三:书上124页的例3.17题。上机四:书上125页的例3.18题。实验七:
一、实验名称
利用向导创建窗体
二、实验目的掌握利用向导创建窗体的实现。
三、实验任务
上机一:书上144页的例4.2题。上机二:书上147页的例4.3题。上机三:书上150页的例4.5题。上机四:书上152页的例4.6题。实验八:
一、实验名称自定义窗体
二、实验目的掌握常见控件的使用与自定义窗体的实现。
三、实验任务
上机一:书上158页的例4.7题。上机二:书上167页的例4.8题。上机三:书上174页的例4.9题。上机四:书上174页的例4.10题。上机五:书上176页的例4.11题。实验九:
一、实验名称
编辑报表
二、实验目的掌握编辑报表的操作、报表的分组操作、增加计算控件的操作。
三、实验任务
上机一:书上203页的例5.7题。
上机二:书上203页的:在报表中,可以在某一节中使用分页控件符来标志要另起一页的位置。
上机三:书上205页的例5.8题。上机四:书上206页的例5.9题。上机五:书上209页的例5.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