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教学教科研三年发展规划
**中学教学教科研发展三年规划
一、面临挑战
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面对目前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校的文化内涵与综合竞争力,成为学校面临的新挑战。综观学校教学、科研的各个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方面: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亟待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德育课程的特色创建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完善。
2、教学方面:“生本教学”少讲多练课堂教学改革尚需深化。课堂教学中“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需要继续探索有效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3、教科研方面:在教育的整体格局中,教育科研处于上面重视、下面漠视、个体忽视的“边缘化”地位,参与者不积极,为科研而科研,工作低效,面对教育现实无力改变,科研成果无法推广,科研的地位无从提高。
二、教育理念
以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为宗旨,构建“生本教学”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从内容到方式的基本转变,以优质的课堂教学服务学生;构建“励志教育”为主体的德育课程体系,拓展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 “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果即发展”的最新科研理念,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应用研究为主,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教科研的理论指导、实验探索、决策咨询的作用,求真务实,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不断提升我校办学质量,为实现我校总体规划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课程文化建设理念
学校课程文化的核心是“为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服务”,学校的教育性主要靠课程实现。未来三年,我们将通过优质的课程体系来确保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实现,以优质的课堂教学和德育课程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科学的方法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建设起能符合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课程文化。
2、课堂教学改革理念 以“生本教学”的课改精神为指导,以“励志教育”为抓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强调师生人格平等,创设互相尊重和互相合作的教学环境,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教育科研理念
不断提升教科研工作管理水平,规范教科研行为,实现过程管理制度化,认真落实“服务、求是、人本”理念,做到管理出成效,管理出质量。学校和教师申报的每项课题都必须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以应用研究为主,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三、具体目标
1、课程建设目标
(1)构建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完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全体学生创设求知成才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我们要按照未来社会对公民的要求,通过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对每个学生实施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要按照为使每个学生将来成为人才,打下必要的人才基础的角度去开设适应学生需要的课程,也即励志校本课程。
(2)提高课程的研发能力。以校长室为指挥中心,围绕课程的开发研究,系统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完成励志校本课、主题活动课、研究型课和社团活动等课程的开发,并初步配套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实施方案、评价方案及管理方案等。
(3)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具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力,形成一支具有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力求每位教师都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4)探索学校课程管理的新途径。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探索和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育教学水平监测体系。
2、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形成“少讲多练”的教学新理念。以外力推动向内在需求转变,重塑教师教学新理念,促成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
(2)构建“生本教学”的教学新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参与为核心,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基本转变。
(3)促成学习方式改变。以“励志教育”为平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全面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3、教育科研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营造科研氛围,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使学校教研工作、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同时培养出一批在市、区各级都较有影响的名教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和品牌学科,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同时,使我校成为科研氛围浓、办学特色显、办学品位高、教育质量好的学校。
四、主要措施
1、课程实施的措施
继续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建立以教科室、教务处和政教处为主的课程职能机构,负责学校课程开发、设置、管理等。
2、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原则为:少讲多练,学会学习。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制定“生本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行政领导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一线,率先上示范课,帮助教师实现理念和行为的转化;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率先开展“少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以此为基点,在整个教师群体中产生辐射效应。
(4)建立评价与监测体系。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初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制度,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3、教育科研措施:
(1)建立阶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对一些积极性较高、业务素质较好的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培养,使他们在学校起模范带头作用,争取学校每个学科都有教师能够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力争推出在区级有影响的名师3—5名,名班主任1-2名。实 3 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实行“师徒结对”制,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2)加强教研队伍的建设,创设多元而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新型教研组;进一步加强备课组的常规管理和特色建设,实行教研组长述职考评制度,力争学校教研组建设经验能够在全市产生影响,在本城区辐射与推广,创建品牌教研组。实现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的良性互动,定期外聘专家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3)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教育科研评估体系,完善教育科研成果评定和奖励制度,完善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制度,注重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结合,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个人反思、绩效分析与学生满意度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反思,实现提升。
(4)完善教师聘任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聘任制,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调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现并积极培养青年干部,创设更多的锻炼平台,让优秀教师与管理者脱颖而出。
(5)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注重与先进学校、高校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相关领域的对话。做好各级课题尤其是市级课题的申报和结题送审工作;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通过学校重点课题成果的推广带动广大教师了解、掌握和参与教科研工作;通过子课题带动全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科室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总结,通过结对、帮扶、理论研讨、公开展示等活动,总结整理科研经验,出版学校办学成果,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五、实施计划
1、课堂教学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11.9—2012.2)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机构,制定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制定各学科的实施方案。
(2)设计“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和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及不同课型,建立的课堂教学模式。
(3)建立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方式及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建立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物理环境模型。
(4)继续展开和改进校本教研,完善教科研制度。(5)创设多维平台促成教师的有效成长,完善并推进“名师工程、名班主任、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的各项工作,推出在全区有影响的品牌学科教师。
第二阶段(2012.2—2013.6)
(1)开展“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培训相关的教师,在七年级开设实验班。
(2)具体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各项措施,实施“验课”制度,合格上岗。(3)继续通过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成长,一要狠抓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艺术;二是举办名师示范研讨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落实“师徒结对”。
(4)有效落实、调整并完善教师发展的“四大工程”的工作,通过调研和评价,总结改进此项工作。
第三阶段(2013.6—2014.8)
(1)对实验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2)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推广普及。(3)全面总结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经验。
(4)总结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成果,努力做到教科研管理的常态化,让广大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地进行教科研,并使之成为他们习惯的“行走方式”。
第二篇:教科研三年发展规划
最新中小学教科研三年发展规划
分工作目标
起始目标(第一年):校级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论文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关注教师的随堂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及个别辅导的有效性.骨干教师教学质量在校名列前茅,努力实现四科教学质量均衡。探讨和制定各学科相应的拓展型课程的学习内容。
递进目标(第二年):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使教师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更好的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关注随堂课的质量,帮助青年教师寻找困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开展教师结对活动,促进教师间的和谐发展,业务能力的互补和提高。
达成目标(第三年):总结过去的工作,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与其他学校教师互动,学经验,促行动。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管理与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比赛。各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水平达到上等水平,做到稳中有进。
实施策略:
1.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①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立足学校实际,面向全体教师,围绕有效教育教学,开展有效培训。科学安排培训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培训效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任务,力争参加全体在职参训的教师人人都合格。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探索多途径培训:(1)请进专家培训。有条件可以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条件不足可以购买专家讲座光盘,通过观看专家讲座进行培训。
(2)
外派骨干培训。选派一定量的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培训。这些派出培训的教师是学校教育理念更新的前卫一族,是最佳的校本培训资源。他们参加培训后结合教学实际开讲座,培训其他教师;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带头、示范;承担相应教育科研任务。
(3)
利用资源培训。利用各种培训机会(观摩活动、竞赛活动、培训活动)、利用各种教育刊物、网络等多种媒体资源和信息资源学习、培训。
(4)通过校际之间的师资交流,来培训。
②加强校本培训。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1)校本培训形成联动。继续加强调研力度,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成为教师讨论的热点,坚持学校组织培训和自主参与省平台培训有机结合。开展重自主,讲实效的校本培训,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交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上一堂观摩课,参加一次论坛,点评一节功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等。
(2)打造校本研训特色。深化校本研训工作,打造校本研训示范校。加强对各教研组的校本研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进一步完善、规范校本研训博客建设。
(3)固定教研组活动时间,定时、定点、定主题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并且为教师合理安排时间,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思考。学校将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将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与“互联网+”活动结合起来,不折不扣地将“互联网+”活动进行到底。希望借助这个大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4)通过随堂课、公开课、研讨课、评课、说课、讲座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效益。以教师发展为本,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注重差异,突出个性,满足教师发展需要。
(5)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评比工作,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每学年形成一、二本教案精选集和教学案例集。
(6)每学年全体在职教师校本培训不少于30学时。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校本培训规范化与特色化发展。
③继续开展校际联谊教研活动。反思总结近年来校际联谊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挖掘内涵,突出主题,活化形式,拓展创新,探索规律,发挥强校的优势资源,促进各学校的共同发展。
④“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继续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名师、新秀、骨干的示范课、说课及互动式研讨、微格反思、典型案例与课例剖析及有关学科优质课评比等形式,发扬“师徒结对”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各学科要确定有潜力的年轻教师进行长期培养,抓住一切机遇,让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各学科教研组要做好本学科教师的梯队建设,做好“传、帮、带”工作,努力培养一批课堂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效果优秀的年轻教师成为各级名教师和教坛新秀,使我校名师、教坛新秀的比例逐年提升。已经评为名师、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的优秀教师要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使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的业务素质。
⑤强化教育科研的核心地位,提高课题研究水平。构建群体意识,形成科研合力,达成只有研究才有进步,只有创新才有发展的共识。抓重点、创品牌,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督促各教研组做好各级教科规划课题的申报与结题工作。组织发动教师参加教育教学论文、教育叙事和案例评比活动,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每学年形成一个市、县、校三级课题研究体系,形成一两个课题报告和一本论文集。使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自觉反思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⑥逐步实现教学信息化,学校将继续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之江汇平台和钉钉网盘),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及教学资源共享。
2.探求“有效教学”,提升办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能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就谈不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升学率的提升也是空话。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的命脉之所在,一切教育方法的改革,最终必须落在课堂上,这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而内涵式核心的发展,是教师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是课堂质量的提升。关键途径是打造精品课堂。学校要全力实施打造精品课的工程,要想尽一切办法、措施,多出精品课,努力在三年内课堂教学结构有大改变,教学质量有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大提升。措施是:
(1)为教师提供优质资源,激活教师打造精品课的意识。方法为:推出一批优秀教师课堂案例供大家学习;供大家观摩。在学习别人的课例后,要撰写心得体会。
(2)教研组要积极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如“同课异构”法、“同课持续改进法”,比较、切磋、打磨,达到课堂最优化。
(3)鼓励教师课前反思,做好充分准备,既写教案又写学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督促教师课中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掌控学情,教学行为符合规律;倡导课后反思,发现新的教学契机,为以后改进提供方向。
(4)学科带头人、教务处、校领导要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最真实的课堂情况,通过研究、分析、诊断,提出优化建议。
(5)
跳出课堂看课堂,鼓励教师读书看报,丰富人生、丰富情感、磨炼意志,提高自我综合能力。
(6)
逐步建立并完善校园网络,上传资源,进行资源共享。
3.规范对教科研组织管理
①明确教研组与备课组的管理规范。教研组主要承担学科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包括公开课、论文、课题等)的计划、实施记录与总结,并领导教研组的工作。
②完善教研组工作评价方案,促进教研组的更健康发展为了使我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加强教研组职能,健全对教研组的考核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教研组是推进教学改革,进行教育科研,探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提高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组织;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教学活动和教育科研的直接参与者。根据《平阳县萧江镇第一小学教研组长岗位职责》及《平阳县萧江镇第一小学学科教师职责》。旨在通过评价,对其工作业绩进行确认与反思,为教研组的考核及评先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调动教研组长和组内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组的评价内容包括师德建设、队伍建设、常规管理、工作绩效及特色四个方面,重点以教研组的建设、管理、发展潜力来评价教研组的工作业绩,同时关注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师德建设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其核心是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爱生活。队伍建设指的是教研组的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及后备力量的培训;常规管理指的是教研组的过程管理、细节管理等。绩效指的是教研组集体或教师个人所获成绩或荣誉、教科研成果的价值、参加各类比赛成绩及论著发表情况,同时包含学生的培养。
教研组的考核评价每学期进行2次,由教研组长如实填写评价记录,校长室、处室组成由管理者、教师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小组,充分收集多方面信息资料,进行考评,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公平性。
教研组的考核评价先由教研组长按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对本教研组的师德建设、队伍制度建设、常规管理、工作成效及特色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反思。教研组长自评仅下一环节评价的参考依据。
评价结果给教研组发展提供一种方法,使其能不断地分析及评估团队的长处与短处,以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给学校提供一种方法,使评者和被评者能合作地分辨教研组的长短处,同时找出扬长避短的途径;帮助改进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将积极的学习经验提供给各教研组,鼓励教研组在教育教学、科研中尝试与创新;评价为教研组长绩效奖金发放、教研组的评先等提供依据。
③每个教研组一学期在全县或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大型、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展示活动。
4.完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
逐步健全以专题推动、过程评价、成果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规范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强化教育科研过程管理,营造崇尚研究的教育科研氛围,激发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校教科研质量与教科研效益,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①专题推动机制。学校以专题的形式推动各类课题研究与学校教科研工作,确定专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该专题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务处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服务,负责专题的督导与检查。根据《平阳县萧江镇第一小学教科研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学校对立项的专题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各类专题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②过程评价机制。根据教育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的规律,对学校科研工作、专题推进的过程进行科学规范地管理与评价,并及时提供过程的指导与服务。修订《平阳县萧江镇第一小学教科研管理条例》、修订《平阳县萧江镇第一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等文件并遵循文件开展工作;调整完善《萧江镇第一小学教师教科研工作评价量表》,对教师的科研工作给予发展性评价;加强科研课题管理六环节,即“确定课题、定人定责、指导督查、研讨完善、审核验收、总结推广”,规范有序地推进课题研究;寻求专业机构与专家的支持,为学校专题研究提供指导,以保证专题研究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③成果激励机制。为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校对教师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修订《萧江镇第一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方案》,对学校教育科研做出重大贡献的老师给予奖励;对在一年一度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的老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科研潜力大、积极上进的教师提供考察、进修等机会;对科研工作成果突出的教师在年终评优、职称晋升等评比中适当予以政策倾斜。努力通过成果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实现良性循环,使学校教育教学研究这条思想之河生生不息。
第三篇:教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教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范文
一、工作思路
教育科研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面临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挑战,确立教科研的主导地位,发挥教科研的龙头作用,对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新课程实施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教科研有关组织机构及教科研研究体系,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加强与有关科研力量的联系,大力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发挥在教科研领域中的引领作用。以“立足校本、观念先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校本研修理念,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科研水平,不断强化师资队伍,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校本研修的规划及实施,力求达到如下目标:全面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形成较完善的校本研修机制;使广大教师形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习惯,构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操作模式,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有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并能涌现出一批学区骨干;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初见成效,立项课题及校本课题力争三年内结题,在重点项目上能取得显著成果。
三、主要工作
1、通过宣传学习,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校本研修及其重要意义,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克服畏难心理,全身心投入到校本研修中来。
2、探讨校本研修的具体展开方式,开辟多样化的研究途径,积极
研究如何开展自我反思,如何提高同伴互助的有效性。
3、逐步建立校本研修的保障机制,从制度、经费、人力、时间、条件、交流合作等方面为校本研修创造宽松的环境。
四、途径和方法
教师个人自学、研究,教师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引领,开展
校本研修的三个重要途径,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和落实具体的校本研修工作,并在活动形式、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
1.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
健全学校日常教研活动制度,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日常教研活动正常开展,并且做到责任到人,教研组、备课组均应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教研活动。
在具体方法上,主要开展个案研讨。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不尽如人意的)或教学过程中随机发生的事件,在教研组活动时提出来研讨,寻找教学设计优化的方法或问题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引导教师加强行动研究,针对自己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施和评估。
其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进行“集体备课,分工钻研”备课方法的实践与探索。以备课组为单位,大家提前对教材进行集体研讨,明确下一阶段整体的教学工作,形成集体教案。在利用集体研究资源的同时,注重教师们的独立思考。每个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特色,做好“因班施教”。通过实践检验他
人教案,并及时以随笔、反思、点评等方式加以评价与分析。
教研活动必须有教师提高的目标追求和功能定位,教研活动要专题化、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如,可以组织“朗读指导艺术”专题研讨,教研活动时专题安排学习“朗读指导”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观摩朗读指导课的教学录像、研究本校教师“朗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2.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研训教一体化活动。
一是专题培训。
专题培训主要以集中办班和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侧重于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侧重于信息交流,它是一种相对集中的培训活动。二是多层次的学术研讨活动。继续开展学术沙龙、课改论坛等活动。继续教育应该是多形式的、多元化的,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以演讲、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改论坛中,教师的思维更容易激活,智慧更容易激发。三是开展业务比武。每学年举行业务竞赛,检测、评估校本研修的成效。3.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学校抓好校本课题,形成课题研究网络,通过调查、考察、上网、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及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等方法,引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组织、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县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有关培训和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创造条件。培训回来后,让他们走上讲台,为其他教师介绍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精神。
5.激励教师个人自学和研究。
网上学习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鼓励教师网上学习培训,开发丰富的网上资源,开阔教师的视野和思路。
第四篇:教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教育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
科研处
**市**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本科学历教师29人,专科学历14
人,中专2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县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准骨干教师2人,学校师资力量配置基本合理,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政治业务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全校教师爱岗敬业,严谨笃学。为此,未来三年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须立足校情,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加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进行理论学习,转变自己观念,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学习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让“科研兴校”的理念扎根广大教师心中,形成领导重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的氛围,选择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学校教科研工作,使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够站在全市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
2.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青年教师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朝气,他们知识新、方法活,但缺乏教学经验,课堂应变能力差。为了实现学校“一年适应,三年达标,五年成为骨干”的新教师培养目标,积极实施教学支持制度,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帮扶与指导新教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落实继续教育,培养“学习型”教师,促进教育科研,培养“创新型”教师,着力培养名师,构建“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合格教师”这一金字塔型的教师队伍。
3.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关乎着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事关学校的发展。要树立从教研中要质量、在教研中求发展的观念,重视、提升学校科研的档次,促进教研为教学服务,实现科研兴校。要以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以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校本教研为主开展科研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采用理论学习、专家讲座、外出学习观摩、教师论坛等形式,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倡导教师写教学后记、随笔、论文等,每位教师每学年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一篇教研论文。每学期选定一个主题,每月组织一次校本培训,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发言人,通过研讨提高教师对教科研的认识,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认真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精心准备,认真实施,力求每次教研活动都是教师有所收获;积极参与联片教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教育经验。
4.做好教研课题的申报、推进、结题工作。
确立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教研的思想,认真做好省、市、县规划课题的申报及立题评审,组织好开题、中期论证及结题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档案管理。鼓励教师参与不同内容、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注重研究的广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两个省级课题研究为龙头,积极推动教学研究,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面达到100%。构建骨干研究与全员研究相结合、专题研究与一般研究相结合的科研模式,逐步开创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研究,项项出成果的“群学、群研、群绩”的科研局面。做好已经立项的五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重视过程性资料的整理收集,阶段总结,做好区级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汇总及教研成果鉴定、验收工作。
5.确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挖掘学校各项工作的德育价值。
各学科在“课堂教学是德育主渠道”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建立学校数字德育体系,充分挖掘其德育功能。形成具有系统性、实效性、长效性的德育系列活动。重视德育队伍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保证德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合力,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主动性、针对性。要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认识,努力创建具有特色的教育格局。
6.其他要求。
三年规划实施时间:2015年9月——2017年7月。每学年的工作计划应当是规划的分计划,二者应力求保持一致。对规划的各项任务,做到有专人落实、措施落实、完成时间落实,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学校实际情况,对三年规划可做适当调整。
第五篇:初中三年发展规划
2012届初一级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
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继续以“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教学理念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我级将从初一的良好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初步形成,到初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再到初三教育教学成果的凸现,分三步将初一年级办成级风优良,教风严谨,学风浓厚的级组,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均衡发展的、具有“自主、踏实、刻苦、进取”人格素养、适应未来创新型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育教学成绩力争区统考总成绩居花都区前6名,新华街前3名。
二、现状分析:
(一)德育工作分析:
初一级组有一支敬业爱岗、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在“以德立校、以德促学”的宗旨下,相当一部分教师都能积极投入德育工作中,都把德育教育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在班主任队伍中有像梁雅怡、杨焜照、林淑明等在班级管理、经营中有所成效,并已形成一定特色的班主任老师,也有像章志光、周囧等充满活力和冲劲的年轻班主任老师。在老师队伍中有像彭明辉、何婉文、曾丽春、全夏星等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老师。但还有部分班主任、部分教师工作态度比较疲软,时有怨言,教育学生的方法有时比较简单、态度比较粗暴,存在急功近利等不良现象。个别班级学生叛逆心理严重,再加上部分学生受单亲家庭环境影响,更难教育。目前已出现厌学、说话不文明、在与师生相处过程中“唯我主义”表现突出。
(二)教育教学工作分析
1、当前教学成绩分析:
初一年级现有8个教学班,334名学生,生源欠理想,三分之二是择校生,只有三分之一是派位生。1-6班是普通班,7-8班是艺术特长班。在小升中考试中,我校七年级成绩与上届比较有明显退步,语文平均分62.1分,数学平均分70.5,英语平均分61.1分,总分193.7。从入学成绩看,总体情况不是很好,尖子生不够尖,差生面比较大。不少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喜欢讲小话,做小动作,作业未能按时完成,甚至个别有抄袭作业的现象。我们也应该 1
清醒的看到我们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英语学科是我级的薄弱学科,制约和困扰着我级的发展。
2、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情况:
初一级组现有教学老师人数28人,其中3人跨级教学。老师当中有工作经验丰富,治班有方的班主任,也有年轻有为,有激情的年轻班主任;有敬岗爱岗,专业知识扎实,教学功底深厚,乐于奉献的科任老师。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工作上都积极认真,勤勤恳恳。令人美中不足的是全体教师虽有投入教学的干劲和执情,但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够高,尤其是英语备课组,大部分老师近几年都没有接触过初三教学,知识面比较窄,教育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仍存在满堂灌、题海战、时间战等问题。
三、具体措施
1、建设一支教育教学水平过硬的班主任工作者队伍。
建设一支教育教学水平过硬的班主任工作者队伍,班主任培训抓务实,求高效,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班主任的培训形式关键是搞好每周一次的年级班主任培训。班主任培训这一学期的具体内容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建立一支作风正,能力强,会管理的班干部队伍;探索初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交流毕业生的思想工作方法等。(每周二第7节班主任会议)
2、级组、班级积极开展与德育工作相关的各项主题班会、第二课堂活动。
级组、班级积极开展与德育工作相关的各项主题班会、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具有德育特色的级组文化环境、班级文化环境,环境布置力求主题鲜明,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学生参与面广。(主题班会:如何养成良好行为和良好习惯;爱国、爱校、爱家;团结诚信;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等。第二课堂活动:跳绳训练;我歌我唱我快乐;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等)
3、级组、备课组长加强备课组建设,落实好每周的备课组活动。
加强集体备课与各项教研活动,牢固树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思想,提倡资源共享,强调团结作战。要求初一级的各备课组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通过集体备课来共同研究教材的教
法与学法,共同编写复习资料,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研究试题,共同研究考试说明,以便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力争级科组教师的教学质量共同进步,早日实现教育教学成绩力争区统考总成绩居花都区前6名,新华街前3名的目标。
4、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在级组开展各项评比活动,精心打造级组文化,创健康、文明的和谐的级组,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A)、开展级组“文明班”的评比活动。
各个班级要根据本班级的自身特点,拟好强化常规管理计划,分阶段抓好常规管理,做到常规管理“狠抓开学三两周,严抓前后一个月,假日过后要整顿,全期过程不放松”。各个班级在开学初必须组织学生学习校规、“文明班”的扣分细则以及其他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严抓学生的形象工程,强化坐姿、出操队列训练、课间纪律、午休等日常行为,务必做到行为规范、秩序井然、有良好的习惯。抓好早读、午休等管理,强化课堂纪律和学生作业管理,务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以上各项管理都与班级量化挂钩,并按照“文明班”的评比条例评出年级的文明班,以推动班风、学风的建设。
(B)、各班级开展每月一“星”的评比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身紧张的学习中,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压不垮的抗挫能力,并积极树立此类学生的典型。本学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开展每月“班级之星”、“级组之星”的评比活动。各个班级需要按照级组的评选要求,在班级开展“班级之星”的基础上进行“级组之星”的评比,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各个班级采用教师、学生推荐,班级民主选举的形式,每月评出“班级之星”,然后班名单推荐级组参评“级组之星”。每月一“星”的评比内容:9月:文明之星;10月:学习之星;11月:进步之星;12月:诚信之星;1月:助人之星。
5、抓好级组各项常规管理,包括:学生仪容仪表、早读午休工作、班级卫生情况等。
为了让学生一到校园就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投身到浓厚的读书氛围之中,让他们养成“来到学校就是要读书学习”的意识,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早读时间:7:30-7:45;午休:12:45-14:00。为了保证早读午休的质量和让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早读午读习惯,开学几个星期,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尽可能亲自到场指导监督。严禁任何老师占有早读时间,一定要让所有学生读起来、动起来。
6、加强培优辅困工作。我们老师根据任教班级以及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课后培优扶困的辅导工作,各备课组也可以根据年级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共同提高合格率,提高年
级均分,同时对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做好辅优工作。
具体要求班主任把每科的两生名额分配到每个教师,实施教师负责制。要求教师做到“四定”:定辅导目标、定辅导时间、定辅导内容、定辅导方法。对在每次月考达标的学生给予奖励,对未能达标的学生给予鼓励。
7、全年级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项辅导活动落到实处。(具体负责心理辅导老师何婉文)
8、充分利用学校家长委员会资源,利用校讯通、电访等形式多与家长沟通联系,争取家长们对级组、班级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创建优质的校内外合一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