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附件:
江西省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师德和仁爱之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教师[2014]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广大教师持续的志愿服务,在公益活动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公益实践中形成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无偿服务中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引领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在利他为人中建立志愿服务的有效模式和服务平台,在无私奉献中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模范带头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造就一支拥有高尚师德、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队伍。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按照广泛参与、长期坚持、多方联动、形式多样、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 1 — 的要求,结合各级各类教师职业特点和优势,发挥教师志愿服务的示范效应和育人功能,立足教育,服务教育,服务社会,将志愿服务与促进学生成长相结合,与提升教师品德修养和学识水平相结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领社会风尚,成为社会道德传播者和引领者。
坚持鼓励原则,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自愿原则,号召和提倡教师利用工作之余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无偿原则,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倡导利他为人的价值理念,鼓励教师根据个人专长和爱好无私奉献;坚持量力原则,讲求实效,尽力而为;坚持实际原则,结合教师职业特点,以及国情省情社情实际,接地气,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志愿活动;坚持就近原则,立足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倡导从小事做起,服务身边的人和事;坚持创新原则,不断创新志愿活动内容、形式、方法,结合社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创造性地开展志愿活动;坚持长效原则,贵在坚持,重在常态,积极构建教师志愿服务的有效平台和长效机制。学校领导和党员教师应率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主要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高校教师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内容与形式
服务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指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社会实践,设立并指导创新项目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势
— 2 — 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和公益活动课程建设;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和教师、残疾和学习有困难学生;设立奖学助教基金;主动承担所在院(系)和学校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积极为学科、学院(系)、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各种志愿服务。
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送培到县到校;带头实施并组织志愿支教和巡回支教;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基础课程改革、基础教育研究,合作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开展社会服务;面向中小学生开放高校教学资源,指导中小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研究和竞赛,丰富中小学教学内容;指导中小学校特色建设、校本课程和校本研究;为区域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志愿服务。
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知识服务、科学普及、文化宣传、政策咨询、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等方面,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医疗服务下乡进社区、科技成果惠民生、专业对口支援交流、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调查、专项建议、政策咨询、扶危济困、应急救援、远程教学医疗科技文化辅导与咨询、重大活动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二)中小学教师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内容与形式
服务素质教育。指导中小学生课程学习,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服务;组织开展丰
— 3 — 富多彩的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指导学生社团和公益活动专题建设;建立“家—校对接”服务平台,以教师志愿服务的形式,建立学校、家长联动服务机制;开展思想教育、道德法规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积极承担教研组(室)和学校各类服务性工作,为学校素质教育、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提供志愿服务。
服务教师发展。发挥传帮带作用,主动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免费开展讲座、咨询和对口帮扶;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坊),开展常态教学研讨和校本研修,教学相长,促进共同成长。
服务社会发展。将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学生、网瘾与网络依赖症学生、残疾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以及薄弱地区教师等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积极开展免费学习辅导、心理疏导与干预、巡回支教、课前课后或假期义务值守、儿童安全知识宣讲、网络远程辅导、城市教师对口帮扶农村教师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退休教师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内容与形式
到学校、社区及农村薄弱地区,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教学技能传帮带、传统文化弘扬、法制教育、关心下一代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工作要求
— 4 — 1.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将教师个体志愿服务与团队志愿服务统一起来,提升协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元需求,逐步形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作用明显的教师志愿服务队伍。将教师志愿服务与学生志愿服务统一起来,教师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指导帮助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有效的实践育人成果。将教师短期志愿服务与长期志愿服务统一起来,学校可在接受志愿服务的地区或单位建立长期交流合作的志愿服务基地,通过系统持久的志愿服务,使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志愿服务成为教师成长的新途径。将教师志愿服务与日常教学科研服务统一起来,充分利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面向基础教育和社会,开展讲座、调研、指导、科技文化医疗下乡进社区、政策宣传与咨询等志愿服务。
2.构建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各地各校要在当地文明办和志愿服务联合会指导和帮助下,积极支持广大教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组织、宣传、人事、工会、团委等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成长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在鼓励支持教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将志愿精神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师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能力;培训组织单位和培训者要自觉践行志愿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参训教师训中或
— 5 — 训后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把教师参与志愿活动纳入承训单位、培训者和学员培训考核体系中。
3.建立“大中小”联动机制。建立“大学-中学-小学”和“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三个层次的联动机制,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融通、资源共享、辐射广泛的教师志愿服务体系,要结合实际,组建教师志愿服务团队,构建教师志愿服务项目,丰富教师志愿服务资源,搭建教师志愿服务平台,形成教师志愿服务基地,实现本地教师志愿服务队伍联动、社团联动、项目联动、资源联动、活动联动、平台联动,推动教师志愿活动持续发展。
4.形成教师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鼓励教师成为注册志愿者。各地各校要成立教师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建立教师志愿服务“绩分银行”,在“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增加教师志愿服务个人电子档案,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认定和登记,有关表现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各高校要建立“教师志愿服务个人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对高校教师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认定和登记,有关表现纳入高校教师师德考核体系,作为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的重要参考。大力倡导发挥教师个人特长或单位特点、组织本单位或本部门或团队式或成班式或一对一帮扶等特色鲜明、持续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活动。省教育厅指导成立“江西省教师志愿服务联盟”,纳入江西志愿服务联合会系统,整体指导全省教师志愿服务活动。
— 6 — 5.完善教师志愿服务保障条件。各地各校应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订具体实施办法,便于教师志愿者组织自主开展工作。要为教师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学校要设立教师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用于表彰教师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集体,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优秀教师和集体报告会、宣讲团。各地各校要通过当地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以及校内各类媒体和大学生公共信息平台,大力宣传教师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集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省属中专要建立教师志愿服务公共微信平台,营造有利于教师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各校和广大教师要增强对教师参与志愿活动意义的认识,强化社会责任。省教育厅将建立全省教师志愿服务展示宣传平台,并将联合省级有关志愿服务组织适时开展教师志愿服务评先工作。
第二篇: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安监局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壮大志愿者队伍,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二、主要内容
1、大力开展扶老助残帮困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居民志愿者采取结对帮扶等方式,为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群体提供生活救助、情感陪护、爱心捐赠等服务。倡导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志愿服务活动,由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帮助和照顾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实施“空巢老人关爱行动”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接力计划,积极为孤老残障家庭排忧解难。
2、大力开展便民利民社区志愿服务。广泛发动居民志愿者利用自身一技之长,在社区内提供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义务服务。依托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社区中心等阵地,为企业下岗职工、未就业大学生等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和窗口行业(单位),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青年文明号便民万家行”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窗口行业要成立志愿服务队,组织干部职工发挥职业技能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和延伸服务。
3、大力开展文明礼仪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深入基层进行宣讲,推动文明礼仪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积极参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迎国庆学礼仪活动,树立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
4、大力开展维护公共环境秩序和城乡环境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积极参加普及环保知识、清洁环境卫生和植绿护绿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组织居民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到社区楼院、公共场所等部位,清除卫生死角,整治“脏乱差”现象。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植树护绿、认养绿地等各类主题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绿色家园意识。聘请“五老”人员担任社区文化环境义务监督员,参与网吧、校园周边环境等监督。
5、大力开展应急救助志愿服务。组织有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背景的志愿者深入城乡基层,普及防灾避险、急救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人们自救互助的意识和能力。
6、大力开展文化进社区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广场、社区文化中心等阵地,广泛运用群众文艺形式传唱道德模范等身边好人,引导志愿者到社区担任文化辅导员,组织群众学唱红色经典,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组织有文艺专长的居民社区志愿者担任义务文化辅导员,通过票友会、秧歌队、小乐团、曲艺沙龙等群众文艺社团,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活跃社区居民精神生活。
7、大力开展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通过专家培训示范、居民自我宣讲等形式,推动文明礼仪知识进小区、进楼院、进家庭。招募“文明监督员”和组建文明劝导队,纠正小区中乱晾晒、乱停放车辆等不文明现象,引导居民从自身文明细节做起。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养好习惯”等活动,让孩子们动员家长和邻里克服生活陋习,提升文明素质。
8、大力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社区治安志愿服务,协助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组织居民志愿者参加“义务治安巡查队”和“义务消防队”,开展治安巡查、禁赌禁毒、防火防盗以及交通、卫生、用电安全隐患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党员、律师等社区居民担任义务调解员,配合社委会参与居民民事调解。
三、工作步骤
本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区域为全市城乡社区,活动时间为2009年7月至10月,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阶段。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主要工作任务为健全市、区县、街镇、社区四级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工作体制,完善全市社区志愿者注册系统信息。
2、中期阶段。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全市各级社区志愿者组织围绕普及文明风尚、开展扶老助残帮困、便民利民、创建平安社区、维护公共环境、社区文化、志愿精神宣传等内容,有组织地在城乡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3、后期阶段。10月中下旬,总结、交流、巩固全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成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各县区民政局要把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机制化、常态化。在市文明委的领导下,成立由市民政局负责牵头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负责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各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2、广泛发动群众,整合社会资源。各街道(乡镇)、各社区要加强统筹,把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迅速兴起活动热潮。
文明街道(乡镇)、文明社区、村镇要带头在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城乡环境等领域开展服务,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2周年营造喜庆热烈、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3、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建立完善社区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切实做好具体任务的摸底,做好社区志愿服务的登记。从社区志愿服务的需要出发,广泛招募、合理使用。要把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评选表彰优秀社区志愿者和优秀社区志愿者组织并积极向全省推荐优秀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组织。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影响力。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展现社区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普及社区志愿服务知识,宣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社区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形成舆论强势,广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进展情况和社区志愿者的感人事迹,使社区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第三篇: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信息情况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信息情况
说明报告
一、安排部署
社区每个月定期举行两次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分别在十九冶小区和竹秀村小区。每季度举行一次党员义工服务日。遇特殊情况和节假日,社区志愿服务站也要进行住院服务活动。
二、工作举措
1、根据各重大节日,开展了多项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针对不同的人群,拟定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2、切实履行志愿者“一对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这项计划以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特困家庭、国家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社区组织牵线搭桥,在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为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成为志愿者行动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号召志愿者统一行动,开展大型的义务募捐和帮扶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3、继续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与社区贫困学生联系,为他们送去民政上的各项实惠政策,帮助他们解决读书难的问题。
4、为辖区内外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将积极配合街道团委各部门搞好后勤工作.三、工作成效
社区现常住人口7250人,组建志愿者队伍13支,志愿者人数735人,社区每个月有两次定期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分别是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每个月的20号在小区开展,主要涉及的便民利民项目有:美容美发、磨刀、法律咨询、电力维修、医疗保健等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人数达到600多人,活动至今已经开展了有10年,受益人数超过万人,该服务项目已成为长期固定的的志愿服务,演变成为社区的品牌名片。通过这种志愿服务,社区孵化出了“爱心时间储蓄银行”社会组织,积极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理念,充分调动辖区有爱心、有技能的居民,利用其一技之能为孤老、独居空巢老人、生活困难老人提供服务,其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由社区“爱心银行”进行时间储蓄记录,以后当提供服务的志愿者需要他人服务时,可以兑换同等时间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志愿者服务的热情更高了,服务范围更广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了服务中来。志愿者在“爱心银行”储蓄的不仅是时间,更是邻里间的真情。
第四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文件精神,县文明委决定,在全县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为主题,以提高干部群众文明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着力壮大我县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二、活动主题
奉献方爱互助进步
三、活动机构
1、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全县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县文明委的统一领导下,形成由县文明办组织协调,县民政局、县教科局、县文体广新局、县环保局、县科技办、县老龄委、县残联、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会以及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县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各乡镇(城管委)、各单位成立志愿服务分队;实行志愿者登记注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登记制度。县民政局负责志愿者注册管理工作;县教科局负责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工作;县文体广新局负责文化志愿者的培训、管理及活动开展工作;县环保局负责环保志愿者的招募、指导、管理工作;县科技办负责科普志愿者的培训、指导工作;县老龄办负责老年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工作;县残联负责助残志愿者的培训及活动协调对接工作;县总工会要广泛组织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团县委要不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县妇联会要扎实推进巾帼志愿服务活动。
2、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发动和引导热心社会公益、有志愿服务热情的干部职工积极报名加入本部门志愿服务队伍;各群团组织、社会公益慈善类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动群众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其中,各级文明单位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来抓,做到有专人负责、有队名、有队旗、有队员、有活动、有记载(包括图像资料等)、有工作安排和工作总结,志愿者人数要占到单位总人数50%以上,志愿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每名志愿者每年参加服务时间不少于24小时;其他组织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3、加强志愿者培训管理。要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的原则,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4、完善志愿服务档案资料。要建立并完善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档案,要按照规范化要求,分、分类别进行整理,及时、客观、全面地反映志愿服务活动进展和成效。档案资料内容以文字和图片为主,每次集中活动情况都要在档案中体现。
四、活动内容
1、大力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以“学雷锋、献爱心”为主题,积极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排忧解难。组织开展敬老志愿服务活动,为空巢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心理抚慰、健康保健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爱幼志愿服务活动,重点为农民工子女提供生活照料、亲情陪护、学业辅导等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帮扶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文化服务、权益维护、文明素质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缺陷补偿等志愿服务。
2、大力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广泛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维护公共秩序、文明交通、平安建设、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传播文明理念。依托文化惠民工程,结合“三下乡”、“四进社区”和“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在全县重大活动和大型文体赛事中,要动员志愿服务者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秩序维护、文明劝导等方面的工作,为大型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3、大力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着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组织开展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普及生态文明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动员志愿者参加义务植树、护林防火、街巷清洁,参与公园绿地、旅游景区、重要河流和水资源生态环境治理,使
XX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不断提升XX生态文明水平。
五、工作要求
l、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确定专人负责,将活动各个环节落实到位,确保活动有规模、有影响、有实效。
2、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增强责任意识,结合工作实际,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强化工作衔接,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形成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整体合力,推动全县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利用黑板报、橱窗、报栏、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县电视台、新闻中心、政府网站要充分发挥舆论主阵地作用,开设“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专栏,大力宣传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推广活动中涌现的先进经验、鲜活事例和活动成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4、强化督查,确保实效。各级各部门在活动中要注重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报送县文明办。县文明办将对活动进行督促检查,督促检查结果将作为评选命名文明单位(乡镇)的重要依据。
第五篇:2020年街道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XX街道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合肥市、巢湖市关于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系列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努力培育“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推广志愿文化,建设文明、和谐、美丽XX,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培育志愿服务文化,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不断健全志愿服务机制,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魅力XX提供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
1.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组织志愿者到帮扶村居和社区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为子女在外地、丧偶又体弱多病的高龄老人和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无经济来源的“三无”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和法律援助等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积极招募广大志愿者,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真情,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倡导广大志愿者、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奉献爱心,用点滴善行,给他人以关爱和帮助。
3.开展“关爱困难职工”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以情感关怀、能力提升、权益维护、文体服务、身心健康、技能培训、素质提升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爱心帮扶志愿服务。以爱心人士为主体,组建爱心帮扶志愿者队伍,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和跟踪,了解受助家庭的情况和需求,开展志愿服务。动员全社会的爱心人士、单位,对困难职工实施援助和志愿帮扶,使困难职工得到技术、物质等方面帮扶。
4.开展“关爱残疾人”活动。以村(居)为依托,以志愿者助残服务(联络)站为纽带,采取志愿者和社工联动,“一助一”“众助一”“一助众”等结对帮扶的方式。组织志愿者针对残疾人开展康复保健服务、就业指导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法律援助服务、文体健身服务、心理抚慰服务、生活便利服务等,推动关爱残疾人志愿助残服务行动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在全街开展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维护社会秩序、引领文明交通及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推动文明的社会风尚、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优质的社会服务。
1.开展“志愿交警”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营造浓厚的创城氛围,着力提升街道交通安全秩序和文明水平。在街道集镇主要路口及重要路段全面开展“争做‘志愿交警’,文明从我先行”的交通宣传文明劝导专项行动。提升市民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文明交通长效机制更加健全,交通环境明显改善,进一步提高市民交通出行安全感和交通环境满意度。
2.开展文体、法律、卫生志愿服务。(1)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利用小区广场、居民文化活动场所等阵地,广泛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优良传统美德,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2)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充分结合“XX”和“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志愿服务工作。(3)开展卫生志愿服务工作。多渠道开展健康咨询、基层义诊、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传染病防控、爱国卫生运动等相关志愿服务。
3.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景区开展志愿服务,开展文明旅游,不随地吐痰不随手扔垃圾,不乱涂乱画,文明行走,文明用语;帮助老弱病残游客上下船只;给游客导视讲解等,为游客服务。
(三)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
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大力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开展环保知识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植树种绿、清洁环境、文明节俭等志愿服务,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开展普及环保知识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深入单位、学校和社区等公共场所,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和环境保护知识,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水平。
2.开展“啄木鸟”志愿行动。机关干部带头,组织招募“啄木鸟”志愿者。发动机关党员干部用镜头记录下身边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带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在参与中感悟文明、认知文明、践行文明,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
3.开展保护“母亲湖”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到巢湖沿岸周边及入巢湖河流两边进行垃圾清理、杂草清除,悬挂或张贴文明提示语,禁止乱丢乱扔杂物,禁止乱排污水等志愿服务活动,优化巢湖周边环境,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群众爱护山河,关爱自然。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事业,必须做到社会化参与、社会化组织、社会化服务、社会化运作。各村居、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规范有序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工作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各负其责、各展所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二)注意方法,务实求效。
各村(社区)、各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确保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让全社会了解志愿者组织的服务范围、服务形式、权利义务和参与方式,形成全社会积极报名、踊跃加入志愿者的火热场面。(三)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各村(社区)、各单位要广泛动员,全面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人们感悟崇高精神、提升价值追求的生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