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12:3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

咸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 咸政发〔2010〕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

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是进一步加快我市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举措。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陕政发〔2010〕26号)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大力度推进我市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思路原则

总体思路:坚持综合配套、有偿自愿和分阶段推进、分群体实施、分区域布局的原则,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置业创业,增加城镇居民,减少农村居民,力争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形成“镇有常住民,民有不动产,草根经济兴,富民又强镇”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总体原则:

1、农村居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进城落户;

2、选择享受城市政策待遇的实行城市居民制度,本人和随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3、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际已居住生活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实行城市居住制度;

4、鼓励以在中小城镇落户为主,对在县城及中心镇落户的实行城市居民制度。

二、落户条件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具有连续的工作且已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自己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开办各类经济实体;

2、在城镇具有经常居住地;

3、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连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规定年限,其中:咸阳市区需满五年,县城、中心镇只要首次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即可办理落户手续。

三、总体目标

坚持群众自愿,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分阶段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到“十二五”末全市农村居民进城落户70万人。

2010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8万人;

2011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6万人;

2012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6万人;

2013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2万人;

2014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0万人;

2015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8万人。

四、阶段任务

全市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从2010年启动实施,2011年全面推进,共

第二篇: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实施意见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工作的实施意见

延政发〔2010〕74号

延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的意见》(陕政发〔2010〕26号)和《延安市委关于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延市发〔2010〕2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大力度推进我市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农村居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进城落户;

(二)优先解决已在城镇居住多年的农村居民落户问题;

(三)选择享受城市政策待遇的实行城市居民制度,本人和随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四)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际已居住生活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实行城市居住制度;

(五)鼓励以在中小城镇落户为主。

二、落户条件

(一)凡在我市城镇开办企业、从事个体工商经营一年以上的农村居民,均可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在所在城镇落户;

(二)凡具有稳定职业和收入,且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农村居民,可持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所在城镇落户;

(三)凡在我市城镇购买合法商品住房(包括自建房)的农村居民,持有效房产证明(房产证、购房发票、购房合同、自建房批复证明),可在房产所在城镇办理落户手续;

(四)凡已在城镇落户的农村居民,其父母、配偶和子女可随其落户;

(五)城中村村民及失地农民可直接转为当地城镇居民。具备以上条件之一者均可办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手续。

三、扶持政策

(一)对举家在城镇居住生活,但仍在农村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享受农村优惠政策者,实行城市居住制度。

(二)对举家迁入城镇并自愿退出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可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实行城市居民制度,享受城镇居民待遇。具体补助标准和办法由各县区参照省政府有关规定确定。

(三)对接收具有本省户籍的农村居民落户的县区、乡(镇)政府给予资金补贴,用于居民培训及当地公共设施建设,补贴资金由省级财政统筹解决,每户补贴1万元。

(四)对核准落户的农村居民,除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外,迁入地和迁出地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五)经核准落户的农村居民,可享受城市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以及按现行规定执行城镇居民的各类社会保险政策待遇。对在迁出地已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可按中省和我市政策做好衔接工作。进城落户农村居民从事个体经营或自由职业者,可以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医疗保险。

(六)经核准落户的农村居民,享受城镇相关的就业扶持优惠政策,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就业(创业)培训,职业培训中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的,可享受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四、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分工,成立由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推进此项工作,并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

2、做好宣传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打消农村居民“想进城、怕进城”的顾虑,鼓励农村居民积极选择进城落户。

3、夯实责任。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尽快制订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切实把这项惠及农村和农民的好事办好,促进城乡统筹工作快速推进。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安排意见

关于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

落户工作安排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安排部署和市政府督办通知精神,迅速启动我县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市政府下达的3600人计划指标,现就今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安排如下:

一、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了做好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县上成立了“商南县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副县长和分管公安工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人社、发改、教体、民政、财政、国土、住建、农业、林业、卫生、计生、地税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在县人社局设立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办公室,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搭建了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工作平台。为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各成员单位要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1名干部做好业务联络。二是组建实体性办公室。由县人社局牵头组建实体性办公室,设政策宣传、业务受理、资格审核、办公室等4个内设股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粮食局四楼原农保办办公室。三是抽调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1-

调11人具体办公,其中:县人社局1名领导2名干部,县公安局1名领导2名干部,县国土、林业、农业、住建、教体局各1名干部,所抽调人员一律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各单位务必于2010年11月26日前将抽调人员名单报县农进办,所抽调人员务于29日前到县农进办上班,人员抽调到位后立即挂牌正式对外办公。各成员单位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相关手续统一在党务政务大厅确定专人进行办理。

二、出台配套办法,提供政策保障。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对上衔接,结合县情实际,迅速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政策体系,从政策机制上为农民进城落户创造条件提供便利。配套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县公安部门出台户口迁移实施办法,二是县人社部门出台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实施办法,三是县财政、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出台退出宅基地、承包地实施办法及补助资金发放和管理办法,四是县住建部门出台进城落户农村居民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五是县教育局出台进城落户子女教育配套政策,六是县民政局出台进城落户民政配套政策,七是县人计局出台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实施办法,八是县卫生局出台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实施办法,九是县地税局出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各成员单位务于11月

30日前制定出本部门的具体配套办法,并提交县领导小组会议讨论,报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下发。

三、分解下达指标,明确工作任务。市上下达我县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指导性计划3600人,县农进办要结合县情实际,按照4000人的任务,根据各乡镇农业人口总数和前期调查摸底有意愿进城落户人员分布情况,于11月30日前以县政府办文件迅速将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确保完成今年任务。

四、开展政策宣传,搞好调查摸底。县农进办要采取发放政策汇编读本、宣传提纲、电视讲话、设立宣传点、流动宣传车、广播等多种形式,从12月1日起集中1个星期时间,全方位宣传省、市、县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政策措施,各乡镇也要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保证每个村、组有1本政策汇编读本,每户有一份宣传提纲,确保此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以县城城区为中心,组织城关镇三个社区设立三个宣传点进行集中宣传,并组织人员全面调查掌握已在县城居住,有一定生活基础,务工经商的农村居民及随同亲属情况,把这一人群做为今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重点,做好他们的宣传发动工作,积极为他们办理落户各种手续,让他切实享受到进城落户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五、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工作。于12月上旬,以政府名义召开一次全县性的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安排部署今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下达目标任务。参加人员有:县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负责人,各乡镇乡镇长、劳动保障所负责人、派出所、国土所、财政所、生态中心、农技中心负责人及城关镇3个社区负责人。

六、举行发放仪式,扩大政策影响。县农进办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周密筹划,精心组织,于12月中旬组织一次农民进城落户户口簿集中发放仪式,扩大政策影响,从而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推进农村进城落户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七、资金保障。县财政局于11月30日前拨付县农进办开办经费10万元,随后办公、宣传资料、会议等经费再专题向县财政局打报告申请,县财政局要积极配合,及时划拨经费,为这项工作全面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商南县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

进城落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榆林市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

榆林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

进城落户的若干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陕政发[2010]26号),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城,统筹城乡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大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户原则及条件

1、农村居民自愿选择进城落户;

2、选择享受城市政策待遇的,实行城市居民制度,落户人员享受城镇居民待遇。具体条件为:

(1)具有连续的工作且已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自己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开办各类经济实体;

(2)在城镇具有经常居住地;

(3)首次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

以上三条必须同时具备。

3、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际已居住生活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实行城市居住制度。

二、鼓励政策

选择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退出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下同),并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

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行城市居住制度的,废止《暂住证》户口,核发《居住户口薄》。随住子女入学、保险理赔、申请公租房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待遇。

4、宅基地、承包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下同)实行退出或过渡政策。

对举家迁入城镇并自愿退出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

(1)按照我省农村宅基地占地面积的规定,严格控制宅基地用地面积,超出规定标准的面积不予补偿,并严格实行一户一宅的规定。

(2)退出的宅基地转为耕地,土地指标由市县统一使用,2

由当地政府根据每户实际退出的宅基地及宅基地上的建筑物、附着物等情况,按当地土地征用的平均价格给予一次性的经济补助,主要用于农村居民在城镇落户时的住房补贴。退出的宅基地交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恢复成耕地的,可安排本村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村民使用,也可调整为公共设施用地或通过招拍挂方式配置为产业等其它用地。对没有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而要求自愿退出的要优先办理确权登记。

(3)各县区要依据省上制定宅基地16—18万元/亩的补偿标准,根据不同区域和地理位置,建筑物价格和可否复垦等情况,制定具体的补偿标准。对宅基地范围内的建筑物,参照近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补偿标准进行评估作价,分类补偿。

(4)退出承包地前,要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规定,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并按照确认后的承包地进行补偿。退出的承包地,由集体流转,按当年流转费用加农业直补的平均值以10年计算给予一次性补贴主要用于农村居民在城镇落户后的医疗、养老保险等费用补贴。补贴标准由根据承包地的分布情况和相关土地政策,分类确定补偿标准,具体由各县区人民政府结合本县区实际确定。

(5)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后,其承包林地在承包期内继续 3

拥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流转,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年限。自愿退出承包林地的,经当地林业部门核准,签定退出合同,按户给予一次性补偿,补偿标准应根据实际交回林地面积,按照收回当年的农村林地流转费用加退耕还林补助费、生态效益补偿费,以10年计算。对实行居住制度的,仍然参与集体林实行“均股”改革的收益分配,并与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它成员同等对待。

对农村居民进入市、县、镇落户实行宅基地和承包地处置过渡政策,过渡期定为10年,允许其随时选择自愿交回宅基地和承包地,并领取一次性政策性补助,享受城镇居民待遇。

5、市、县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农村居民实行整体划转为城镇居民,其宅基地、承包地处置和住房保障等相关政策另行制定。

6、对实施移民扶贫搬迁的农户如自愿进城落户的,可同时享受移民搬迁补助政策。

7、保障性住房政策

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在落户所在地不自行解决住房而出现住房困难时,经核准符合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农村居民,可 4

申请城镇保障性住房,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保障”和“同等、自愿、简化”的原则实施;保障房源采取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相结合方式解决,具体保障方式由进城落户农村居民自主选择,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在申请、审核上要简化程序。

8、子女入学政策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后,其子女享受城镇居民上学待遇,由落户输入地政府管理,与城镇居民子女平等对待就近入学,不收取借读费。

9、低保优抚政策

(1)对选择实行城市居民制度的困难家庭,户籍所在地为城镇行政区域且居住满一年以上,不拥有承包土地,不参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在充分考虑其经济补偿,补贴和实际收入等情况的基础上,对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对选择实行城市居民制度的优抚对象,其享受的优抚抚恤补助政策不变。

(3)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同等享受辖区社区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

10、社会保障政策

(1)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和进城居住后,在单位就业的随同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对于随迁未就业的家庭成员,可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2)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人员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可按个人或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在落户户籍地参加或接续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3)进城居住的农村居民,可在原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对进城落户之前已经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在当年内继续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下一按照规定参加其他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5)进城居住人员不得同时参加城镇和农村两类社会保险。

11、创业就业培训政策

(1)经核准落户的农村居民,享受城镇相关的就业扶持和就业优惠政策,纳入市、县区政府就业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免费为其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创业培训和就 6

业培训,提供创业和就业指导。就业困难人员可纳入就业援助范围。

(2)进城落户有创业项目的,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

(3)市、县区政府建立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创业贷款贴息专项基金,每年按地方财政收入的1%—2%安排,主要用于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创业贷款贴息。

(4)市、县区金融机构要对农村进城居民创业项目积极给予贷款支持。

(5)对在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就业的进城落户和进城居住人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督促、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监督劳动合同执行,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12、税收优惠政策

(1)对经核准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实行城市居民制度的,纳入就业和再就业税收政策范围,享受有关就业和再就业税收优惠。

(2)对经核准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从事个体经营的,其按期纳税的营业税起点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对其新办 7 的个体工商户5年内免征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3)对经核准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取得的经济补贴收入免征各项税收。如有在城镇首次购买住房,且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契税执行1%的优惠税率,并免征印花税。

(4)对经核准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从事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其自用房产、土地纳税确有困难的,经批准暂免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5)对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新开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免收工商、税务登记工本费。

(6)对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创办各类企业,符合现行其它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及时办理。

13、财政激励政策

对接收农村居民落户的市、县区、镇政府,省财政按每户10000元的标准给予资金补贴,主要用于居民培训及当地公共设施建设。

三、户证手续办理

14、选择在本县区城镇落户的人员,持经户籍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农村居民进城落户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办理的证明材料到落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外市、县区的人员,8

携带相关材料在迁入地派出所申请,分别由市、县公安局核发《户口准迁证》,落户人员在迁出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在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15、选择实行城市居住制度的,申请人携带相关材料在居住地派出所办理手续。

16、落户地公安部门受理后,及时核准迁入人的住址及相关材料,对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的核发《居民户口簿》,对仍享受农村政策待遇的核发《居住户口簿》。

17、公安派出所在办理《居民户口薄》和《居住户口薄》工作中,不得收取政策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必须做到当即受理和办理。

各县区及市级各职能部门要按照本若干意见的要求,制定配套办法,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职责分工,组建强劲班子,严格考核奖惩,切实把这项惠及农村和农民的好事办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二O一O年十月二日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指导意见

豫政 〔2011〕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现就进一步促进农民进城落户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重点解决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和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强化服务引导,逐步完善公共服务,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坚持农民自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维护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政策鼓励,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扩大就业、土地流转、住房保障、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民进城后生活得到保障。坚持有序推进,兼顾城镇资源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农民进城落户,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放宽进城农民落户条件

(三)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非农业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居住证制度,依托居住证统筹流动人口在现住地的登记管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对办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根据国家和当地有关规定,逐步使其在就业创业、劳动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有和当地居民平等的权利待遇,方便其工作生活。

(四)进一步放宽进城农民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县(市)城及小城镇的户籍限制。对省辖市:凡在就业地行政区域内购买、受赠、继承房屋并具有合法产权的农民,均可在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凡被国家机关、社

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正式聘用(签订劳动合同),在省会城市连续工作满2年、其他省辖市连续工作满1年,并按时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准予在就业地落户,其配偶、未到法定婚龄子女和双方父母也可随迁落户;在省内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农村籍大中专学生、新增退役的农村籍义务兵等,凡符合落户条件的,均可进城落户。对进城农村务工人员中获得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以及具有中级以上技工、技师资格或有突出贡献的,准予其本人和直系亲属在就业地落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民不得进城落户。

三、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和进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五)保护进城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全家或部分成员迁入城市、小城镇落户的,根据农民意愿,在一定时期内依法依规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收益权或使用权,其享有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分配权利。允许通过城中村改造实现身份转换的农民继续享有附着在土地上的集体财产收益权。

(六)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与服务,深入研究近期和中长期土地流转的规模、区域布局和用途。结合自身实际,依照有关法规积极探索和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地流转途径和方式,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鼓励进城农民将自身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等方式进行流转。

(七)盘活进城农民在农村的资产。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对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双放弃”或“单放弃”的进城农民给予一定补贴。对退回宅基地并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可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组织对农民进城后腾退的宅基地及其他闲置公共设施用地进行复垦,将复垦并经过验收后产生的等量建设用地指标予以有偿流转。具体办法由省辖市、县(市)政府制定实施。

(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调整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要优先用于补充耕地,或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四、努力增加进城农民就业岗位

(九)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把增加就业岗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巩固支持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大力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吸纳就业的容量。制定加快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家庭服务业行业标准,引导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

(十)加快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发展。以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积极承接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电子、医药、机械和装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专业园区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进城农民就业岗位。积极开辟专门的创业孵化园区,将进城农民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税费减免、金融信贷、创业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

(十一)充分挖掘就业潜力。进一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研究制定和实施鼓励农民进城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把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的领域和项目作为投资的重点之一,引导和支持与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总量增加。鼓励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各类人员就业,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全面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优惠政策,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就业的示范作用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规模,壮大技师、高级技师队伍,增强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公益性就业岗位,建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优先安排就业困难的进城农民家庭成员就业,帮助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五、多渠道保障进城落户农民住房

(十二)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经济适用住房要逐步涵盖进城落户农民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对有固定经营场所或稳定收入的,凭2年内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等证明,允许其在缴纳地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进一步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支持符合条件的工矿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各省辖市、县(市)经济适用住房年竣工量原则上不低于本地商品住房年竣工量的10%。(十三)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各省辖市、县(市)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逐步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对在本地务工2年以上(凭劳动合同和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缴纳证明)的进城农民,其住房面积、收入水平低于当地政府公布的廉租住房保障标准的,省辖市、县(市)政府要逐步将其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十四)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步伐。各地要结合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在城市新区、产业聚集区、专业园区等用工较为集中的区域配套建设职工公寓,同步搞好相关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进城农民住房需要。鼓励招用进城农民数量较多的企业在依法取得的企业用地范围内建设农民工集体公寓,探索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照规划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各地要加大

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予以重点保障。各省辖市政府要明确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投资主体,组建或利用现有的投融资平台,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并从土地出让净收益和财政预算资金中筹集启动资金。加快研究制定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维修以及融资贴息等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按照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政策执行。

六、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受教育权利

(十五)加强城镇中小学规划建设。各地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重要举措,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将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入学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教育体系,根据适学儿童数量、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等情况,科学编制中小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优先支持依据城镇规划布局调整的中小学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行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成片改造或城市零星开发时要按标准和规范配套新建或改建、扩建中小学校,并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入学需要。

(十六)确保进城落户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划定服务学区,统筹安排就读。进城落户农民子女与城镇学生统一教学、统一管理。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实行跟踪管理。进一步完善就学补助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确有困难的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在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免费提供教科书,按照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享受的有关政策执行。

(十七)加强对进城落户农民子女的职业教育。认真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加强对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进城落户农民子女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并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七、进一步完善进城落户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十八)落实基本养老政策。允许农民进城落户后在一定时期内自由选择是否参加面向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参加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须放弃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农民进城落户后可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与个人按规定分别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十九)健全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农民进城落户后在落户地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享受当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进城落户后当年继续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政策。

(二十)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符合户口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因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城市低保对象,要纳入城市医疗救助范围,享受医疗救助待遇。

八、进一步完善进城落户农民公共服务

(二十一)强化对进城落户农民的培训教育。将开展进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学有所教、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教育培训制度。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经常性举办农民工就业招聘活动。结合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整合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和相关资金,建立提高进城落户农民转岗能力培训机制,提升进城农民就业能力。

(二十二)享受计划生育优惠政策。成建制由农村迁入城镇落户的居民,尚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之前,可以继续享受农村居民计划生育政策;已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从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之日起,5年内继续享受农村居民计划生育政策。已婚育龄妇女享受计划生育技术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和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的,费用由保险基金统筹支付。未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的,由所在单位负担。认真做好新落户居民计划生育信息接续工作。

(二十三)加强对进城落户农民的管理。各地要认真做好农民进城落户后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进城落户农民所在地政府要对其实行统一管理,给予平等待遇,为其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省辖市、县(市)政府要及时将因城市建设失去土地的农民转为市民,并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免费公共服务和最低生活保障。

促进农民进城落户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这项工作。各省辖市政府要结合工作实际,将促进农民进城落户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在工作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省发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农业、人口计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并抓好落实,推动我省农民进城落户工作深入开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下载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实施意见(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