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秋天的色彩》说课稿及ppt
中班语言活动说课稿《秋天的色彩》
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儿童散文诗就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儿童文学。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诗的形式,它注重自然地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还具有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天真,意境优美,音调和谐,节奏感强等特点。《秋天的色彩》把菊花、枫叶、松树、大地拟人化,讲述了在它们眼中秋天的颜色。黄、红、绿都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颜色,且孩子们都喜欢鲜艳明快的色彩。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正处于关键期,由词转向短句。想象情感特征会充分展现,并从运用中获得自由表现的愉快体验。所以把本次活动定在中班开展。说目标:
欣赏散文诗除了理解散文诗的内容之外,我们还应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语言,这其中需要幼儿积极参与,乐意欣赏,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发挥艺术想象力。为了达到此目的,制定了一下目标:
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根据散文诗的形式仿编,体验创作的乐趣。
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把本此活动的重点定为:
重点:欣赏,理解散文诗。
仿编对于中班幼儿而言,缺少相关的经验,所以把本次活动难点定位: 难点:仿编散文诗。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达到预设效果,我做了一下准备。
1、菊花、枫叶、松树、大地、柏树、梅花、雪娃娃、小朋友等实物图
2、字卡片:秋天
3、颜色:黄、红、绿、白
4、轻音乐
图文结合的教学手段,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散文诗。说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小朋友,你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直接提问,能集中幼儿注意力,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活动)
二、理解散文诗
1、分段理解
师:菊花也想来说说秋天的颜色,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它说秋天是黄颜色的。提问:为什么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呢?
枫叶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那你来猜猜看,松树又会怎么说呢?(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让幼儿知道在菊花、枫叶、松树眼里,秋天的颜色是和自己身上的颜色一样的。同时,也了解到秋天的特点,有菊花开了,枫叶红了等。)
师:听了它们的话,大地妈妈也有话说了。想一想,大地妈妈会说什么?它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主要是理解大地妈妈为什么会说多彩,多彩这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知道菊花、枫叶、松树都生长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
2、配乐完整欣赏
(1)听教师有感情的朗读(2)幼儿跟念一遍
(完整欣赏散文诗,使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三、仿编散文诗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有什么,会开什么花?那冬天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编一编。(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将所学知识通过仿编的形式,进一步小结,提升,运用,体验了仿编带来的乐趣。)说亮点:
1、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2、抓住季节特征,对冬天的色彩进行了仿编。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欣赏散文诗的兴趣。
俞燕燕 2012、11
第二篇:《秋天的色彩》说课稿
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儿童散文诗就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儿童文学。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诗的形式,它注重自然地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还具有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天真,意境优美,音调和谐,节奏感强等特点。《秋天的色彩》把菊花、枫叶、松树、大地拟人化,讲述了在它们眼中秋天的颜色。黄、红、绿都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颜色,且孩子们都喜欢鲜艳明快的色彩。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正处于关键期,由词转向短句。想象情感特征会充分展现,并从运用中获得自由表现的愉快体验。所以把本次活动定在中班开展。
说目标:
欣赏散文诗除了理解散文诗的内容之外,我们还应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语言,这其中需要幼儿积极参与,乐意欣赏,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发挥艺术想象力。为了达到此目的,制定了一下目标:
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根据散文诗的形式仿编,体验创作的乐趣。
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把本此活动的重点定为:
重点:欣赏,理解散文诗。
仿编对于中班幼儿而言,缺少相关的经验,所以把本次活动难点定位:
难点:仿编散文诗。
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达到预设效果,我做了一下准备。
1、菊花、枫叶、松树、大地、柏树、梅花、雪娃娃、小朋友等实物图
2、字卡片:秋天
3、颜色:黄、红、绿、白
4、轻音乐图文结合的教学手段,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散文诗。
说过程:
一、谈话引题师:小朋友,你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直接提问,能集中幼儿注意力,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活动)
二、理解散文诗
1、分段理解师:菊花也想来说说秋天的颜色,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它说秋天是黄颜色的。
提问:为什么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呢?
枫叶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那你来猜猜看,松树又会怎么说呢?(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让幼儿知道在菊花、枫叶、松树眼里,秋天的颜色是和自己身上的颜色一样的。同时,也了解到秋天的特点,有菊花开了,枫叶红了等。)师:听了它们的话,大地妈妈也有话说了。想一想,大地妈妈会说什么?它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主要是理解大地妈妈为什么会说多彩,多彩这一词的意思是什么。知道菊花、枫叶、松树都生长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
2、配乐完整欣赏
(1)听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2)幼儿跟念一遍(完整欣赏散文诗,使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语言美。)
三、仿编散文诗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有什么,会开什么花?那冬天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编一编。(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将所学知识通过仿编的形式,进一步小结,提升,运用,体验了仿编带来的乐趣。)
说亮点:
1、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2、抓住季节特征,对冬天的色彩进行了仿编。贴近幼儿的生活取材,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欣赏散文诗的兴趣。
第三篇:《中班语言:春天的色彩》说课稿[推荐]
中班语言:散文诗《春天的色彩》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春天的色彩”。
在抽到这个题目后,我的头脑中就浮现出了无限美好的设计意图。春天里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在这美丽的时节,通过语言活动来启发幼儿用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孩子们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色彩的魅力,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本节活动中,我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幼儿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提升。这与《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提出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相符合的。再者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好奇、好说、好观察,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幼儿的活动一切以启蒙为出发点的原则,设计了如下的目标:
情感目标是:感受春天的色彩美,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知识目标为:能根据春天里事物的特征仿编诗句。
技能目标则通过观察、画画、编编、讲讲,感受春天的美丽来表现出来。
那么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幼儿分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就是:幼儿能通过观察并按照格式来自己创编出新的散文句子。
为了充分发挥本节活动的效果,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是:中班幼儿在此之前已经对大自然的色彩有了一定的经验储备,所以本节课一定会顺利进行。物质准备是:
小熊手偶一个、《春天的色彩》PPT课件一份、音乐《春天在哪里》的伴奏。油画棒、卡纸人手一套。
一起而准备就绪,开始进入教学活动了。在引入环节中,我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熊手偶和幼儿说“你们好,我是小熊。我想邀请你们去我的世界里,你们愿意吗?”。通过我这样有趣的引入,幼儿会觉得真的是去玩,而不是在上课。他们的活动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后面的教学活动我将其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是: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并播放PPT课件《春天的色彩》给幼儿观看,让幼儿欣赏。提问:小熊睡了一个冬天,都忘记春天的颜色了。谁愿意告诉他,你听到看到春天是什么颜色的。接着就请幼儿来回答,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春天是甜甜的红色、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组织幼儿说完后,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集体仿编诗句”。
首先我会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句。我会说:小熊知道了春天是这些颜色,那除了诗歌里的这些颜色外,还会有谁告诉小熊春天是什么颜色呢?接着我就通过PPT课件引导幼儿仿编诗句:春天是酸酸的黄色、春天是清香的紫色等。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促进了幼儿语言逻辑性,还锻炼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这也
充分的体现了我的设计意图。
集体仿编后,我会请个别幼儿仿编诗句。这时一定会有很多孩子想要仿编,我就会抓住这一机会组织孩子们之间相互交流、分享,以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随后就进入了本节课的延伸环节,我要把幼儿视线和思维带出教室,亲近自然。带领幼儿观察大自然的五颜六色后,组织孩子们将春天的颜色画出来,再告诉每天辛苦工作而不能观察着美丽世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附:散文诗
春天的色彩
一声春雷惊醒了正在冬眠的小熊,小熊在黑黑的树洞里睡了一个冬天,小熊想:过了一个黑色的冬天,春天来了,春天是黑色的吗?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绿色。”
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小白兔告诉小熊:“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小熊听了说:“哦!我知道了,原来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甜甜的红色、跳跳的白色。”
听了小朋友的诗歌,小熊突然激动的叫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春天是五彩缤纷的。”
第四篇:色彩说课稿
《色彩基础知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内容《色彩基础知识》。本章的目标可分为两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着重了解、研究表达色彩分类与要素,第二部分则进一步了解色彩的调和与应用。在这里,我将以第二部分内容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色彩的产生、色彩的要素等内容,并在前面的美术鉴赏课中积累了大量对色彩的直观感受,可以说对于色彩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色彩的特点,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探索色彩的对比、调和及搭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色彩,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为后续内容水彩画、水粉画的实践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生活的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了解色彩与人的密切联系,认识并理解何为色彩的知觉与感觉、色彩的调和,能够辩识各类色彩带给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
(二)能力目标:通过讲解、示图、作用辅导,使学生体验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共同启示与情感,体会到不同色彩组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让学生在色彩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继而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够担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及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的联想及色彩的心理效应并会运用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四、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色彩,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世界的色彩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以及直观的色卡纸、绘画作品、图片等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因此我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学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 老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五、学法分析
学生只“学会”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愿学”,指导学生“会学”。要让学生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我具体采用以下方法:
(一)自主探究: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先讨论色彩的不同特征与对应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游戏学习法: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出于学生的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三)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色彩的实际运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五)作业练习法:要求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用色彩构成来表现出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的情感。
(六)创新学习法: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在观念上突破以前的定式,在表现手法上大胆突破,力求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视听、感受,诱发学生内心对色彩的感受。(以美引疑)
倾听几段音乐,播放中国民乐《喜洋洋》、钢琴《命运》,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生命的不屈。
问题:这两段音乐带给大家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呢?
生:
1、欢快的、充满活力的、热情地、奔放的-----有明亮的感觉
2、寒冷的、悲伤的、凄凉的------有灰暗的感觉
问题:哪些颜色可以表现出这两段音乐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
[设计思路]:在本环节中,音乐中的节奏美、曲调美、节奏美、旋律美等,这些美感激发的就是一种审美实践,运用音乐形成同感,实现美感的迁移,强化美感体验,帮学生理解绘画中的色彩美。
(二)新授:
1、黑板上写有4个表示味道的词—甜、酸、苦、辣
出示9种不同颜色的色卡纸。
教师:请从这9种色卡纸中选择可以分别表现以上4种味道的色卡纸(分组讨论、选择,每种味道只能选9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做代表。)
比较发现:结果90%相同(根据学生反馈,得出此百分比。)
问题:色彩如何与味道有了联系?大家又如何会对色彩的这种表现力的认同如此一致呢?
[设计思路]:把人的味感与色彩感觉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感受和区分色彩的表现性,通过直观法,再一次强化色彩的心理特性和情感作用。
2、色彩的共同启示(联想)与共同情感体验
色彩的情感体验在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甚至不同的地域上有各种差异,但是由于人们的心理、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有共同体验。在感受这些体验以前,先回顾一些以往所学的色彩基础知识。
问题1:三原色是哪几种颜色?
问题2:什么叫色相、色彩的纯度、色彩的明度?
[设计思路]:这些都是学生在初中色彩知识中的学习内容,提出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二是为接下来的调色游戏做好准备。
3、出示不同的色卡,让学生自己感受以下几种色彩的共同体验。
(1)色彩的冷暖感;
(2)色彩的轻重感;
(3)色彩的软硬感;
(4)色彩的兴奋与肃静感;
(5)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
(6)色彩的华丽与质朴;
(7)色彩的远近感;
(8)色彩的扩张与收缩感。
学生有了这些感受以后,对接下来用色彩表达情感有了一定的表达依据。
[设计思路]:此环节是为了巩固旧知识,延续本课第二个环节的内容,使学生对色彩的意义有更丰富很深刻的感受,为学生下面参与活动做铺垫;
(三)学生操练
1、色彩的情感表现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别用单纯色彩组合(不依靠外形轮廓)来表现同班同学的性格特征。
游戏规则:
(1)每组请出一位同学作为被试者,先从9张色卡纸中选择可表现自己性格特征的1—3张,然后交错回到其他组参加游戏。
(2)每组用不容的色彩组合来表现本组被测试者的性格特征,并请一位同学根据完成的习作做简单的说明。
(3)被测试者出示自己所选色卡,看是否与本组表现的色彩组合相近。
[设计思路]:这个游戏是想让学生通过单纯的色彩组合来表达情感,体会色彩的特殊语汇,帮助学生通过色彩来理解纯抽象性的绘画。
·游戏“连连看”:给出若干种色彩,根据色彩在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各种差异,以及色彩色相、纯度、明度的变化组合,找到适合运用的对象。
问题: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对象就是根据色彩的不同色性进行色彩表现和设计的,你能看看它们都适合什么样的颜色或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吗?
医院
游乐场
交通警示
非洲人
老人
女人
天空
森林
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关系。
分段欣赏图片(建筑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用品类、食品类、装饰画、标志招贴类)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能增强学生感受力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游戏与涂色练习,解决难点——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素描靠功夫,色彩靠天赋”,色彩是靠感悟出来的,光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欣赏部分分类引导学生一起感受了一把同类色与对比色的不同色彩魅力,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色彩感悟
出示两张绘画作品——梵高的《向日葵》、米罗的《乐迪幼儿园》。
问题:你能通过画面的色彩,理解此画所要表达的情感吗?
[设计思路]:学生尝试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熟悉同学的性格特征,体会色彩的特殊表现,让学生感受抽象性的绘画作品时,能使他们很自然地体会到色彩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在绘画中所起的作用,并在今后学习中尝试通过色彩来分析、理解绘画作品。
(四)知识延伸,体验创作的快乐。
1、教师演示如何运用搭配色彩。
2、再出示两份色彩搭配的设计图案,供学生欣赏。
3、提出作业要求:以正方形做水平、垂直的疏密分割,在相应的空格中做色彩搭配训练。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绘画练习的。在作业设计上打破了常规的划分区域练习,而是选择了简单图形的色彩设计,这样的图形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色彩搭配上,为了色调的统一,选择同类色的层次变化不仅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画面层次分明效果显而易见。
(五)课堂小结
进行多元评价,师生共同感受画面中色彩的认识之美。
在黑卡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欣赏评价
教师点评:通过欣赏和创作你发现了哪些色彩搭配的规律?总结出色彩搭配的规律:对比中求和谐、协调中求变化。
[设计思路] 黑色与其它色彩组合时,属于极好的衬托色,可以充分显示其它颜色的光感与色感,其色彩效果比较明显。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交互进行,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相互合作,共同促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后练习
用点、线、面的形式结合认识色的知识创作表现自己一种难忘的心情。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色彩的心理特性的学习和色彩情感的体验,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将会和以往大不一样,根据美术教学探究性的特点,设计此课后作业,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运用美术。
第五篇:说课稿PPT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说课稿
定安县金鸡岭学校——刘琼连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6页到67页的内容。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在现实的情境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能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人民币的换算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学情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在生活中用人民币买过东西,所以他们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人民币的一些小常识,为此,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和合作的机会,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认真研读了教材之后,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对教材进行了创新处理,使知识呈现生活化、认知过程活动化、现实问题数学化、课堂氛围情绪化,打破了教材的编排模式,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学生能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认一认、分一分、换一换、付一付”在互助合作、讨论交流中多动手、动脑、多思考,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购买商品情境,并每个小组准备三个信封,里面装有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学具。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认识人民币
(三)动手操作,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四)实践应用,加深理解元、角、分的关系
(五)自我评价,拓展延伸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真实人民币。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钱)你们知道钱的作用吗?揭示课题:大家知道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钱,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钱有不同的名称,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认识人民币 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认钱活动,让学生拿出第一个信封里的钱,在小组里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人民币的。然后通过幻灯片出示1元、1角、1分的纸币和硬币来说明从数字和汉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辨认,利用人民币上的头像、国徽适时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并让学生谈一谈怎样做才是爱护人民币。接着 追问:你会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吗?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再幻灯片出示两种分法,引导学生明白: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有两种:纸币和硬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交流、探索、归纳初步感知我国人民币币种及分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动手操作,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习1元=10角
1角=10分
教师出示场景图,问学生:“东东想买一本1元的练习本,可是他没有1元的钱,都是1角1角的,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请同桌两人拿出2号信封,用学具摆一摆。学生会想到数10张1角就可以,于是课件展示1角1角地出示,学生齐数:1角、2角……10角,这样就引出了“1元=10角”。板书:1元=10角
这时老师接着问:“如果1分1分地继续数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于是课件展示1分1分地数,数到10分时,引出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用数一数的方法学习“1角=10分”、“1元=10角”,可以让学生在经历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这种加一加的思想,这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符合的,孩子们比较容易理解,这样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2、学习教材67页例2,同桌间进行换钱游戏。
课件出示五角、五分、二分人民币并提问: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小组交流怎样辨认这些人民币。接着追问:1元可以换几张5角?5角是几个1角、5分时几个1分、2分是几个1分?让学生拿出第三个信封里的学具同桌进行游戏。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引导他们表达换钱时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启发:1枚1角可以换几枚2分?几枚5分硬币可以换1枚1角的硬币?1枚5角可以换多少枚5分?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掌握元、角、分的十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换钱游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突破了教学难点。
3、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学生跟着唱,适时对学生进行 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节约的良好品质。
(四)实践应用,加深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我是这样设计的,幻灯片展示:
1、(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让学生巩固人民币等值间的购物;
2、(想想做做第2题)算一算,让学生巩固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买1元2角玩具车,你会付钱吗?有几种付钱方法?
4、(想想做做第4题)哪两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1元钱能买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五)自我评价,拓展延伸
小结: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课外实践:
1、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
2、帮妈妈购买物品,观察商店里物品的标价。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反思提升。
七、说教学板书
认 识 1元及1元以内的人 民 币 人民币的单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八、教学效果预测
1、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的密切联系,在换币、付币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培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了简单购物。
2、可能存在的问题:
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使用,学生对分的理解模糊。在算一算时容易把纸币与纸币相加,硬币与硬币相加。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2013——2014学第二学期)
金鸡岭学校
刘琼连
一、基本情况
这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共有学生3人。学生的年龄偏小,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过我一年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空间和图形等等。但是,仍然有美中不足,为此,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做好今后的教学工作,现将本期的工作情况作简单的总结如下。
二、取得的成绩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作出反思。
2、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四、改进措施
1、狠抓学风。我所教的班级,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后进生基础太差,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
2、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3-2014学 金鸡岭学校 刘琼连
这学期我担任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繁忙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 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本学期的教育重点之一,那么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尝试让班级管理成为大家的事,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也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尝试了以下的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让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快乐地成长。在班级中,我努力搭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比如让学生写心得日记或看图写话,在课堂上朗读给大家听。此外还经常利用班会课,开展一些小活动,诸如查字典比赛,词语 接龙,讲故事比赛益智身心,鼓励学生为大家表演,增强自信。
二、特殊学生的教育。
对班里那些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比如老师讲课爱插嘴,坐立姿势不端正,上课爱做小动作。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是将他们分散在班级中,有个别特别调皮的就安排他坐在最前面,上课经常提醒提醒,也便于管理。对这些学生我还常常用语言开导、鼓励、教育他们。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如我班的肖玉翔同学,他原来就是一个学习极不认真的学生,习惯也很不好,后来在我的耐心教育下,变得听候多了,作业基本上能认真完成了,课堂上回答问题很积极,现在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了。
三、家校沟通,携手共进。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因此,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经常利用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告诉家长,共同商量策略,鼓励学生进步。
总而言之,班主任的工作是任而道远,每天都要用心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