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11519018 课程名称: 毕业实习周 数:2 学 分: 1
一、目的与任务
1、巩固和加深在校期间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及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掌握本专业某专题的全部生产过程;着重解决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所需的资料和数据等;
4、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和条件。
二、基本要求
1、实习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寒假期间或开学初自行联络单位分散进行实习单位,在厂方规定范围与要求下实习,对分散实习的学生学校适当给予路费补贴;对于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有困难的同学,要在全校开学之日返校,由指导教师安排集中实习,不再补贴路费。毕业实习采取实习单位技术人员与学校指导教师协同指导的方法进行。在化工厂实习的学生,要特别注意生产安全,尊重企业的工作人员,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坚决服从企业有关人员的管理,确保实习教学的安全和质量。
2、实习单位的要求
学生利用寒假期间在生源所在地自行联系实习单位时,必须联系与专业接近或相关的企业和管理部门,要坚决避免生产危险以及交通不便的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填写《分散实习联系函》,实习单位要在实习单位认定函上加盖单位公章并签署意见;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要在实习报告中填写实习单位评语。
3、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
各专业(模块)根据各自情况和学生人数指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放寒假前按实习大纲要求和师生人数制定具体的实习指导计划;召开实习动员大会,提出实习的具体要求以及实习报告的撰写格式;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采取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指导学生实习,并填写实习指导记录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检查学生实习记录,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完成实习报告的批改和成绩的评定,并将分散实习情况汇总,提交《嘉兴学院学生实习状况表》,完成实习工作总结。
三、内容
学生选择一个与本专业内容相近或相关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分散进入实习单位,在厂方要求指导下实地了解和掌握实习单位某相应工段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情况,或了解实习部门的运行流程与效益主要影响因素等。力求弄懂并掌握所实习单位的工艺和流程,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在实习期间,要收集必要的数据及资料,做好实习日记,写出实习报告。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1、实习纪律(是否参加实习动员、按时返校等);
2、实习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
3、实习报告质量;
4、工厂技术人员的评价;
5、实习相关文件的齐备情况等。
指导教师将依据上述内容对学生实习状况进行考核,成绩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打分。学生的实习成绩评定时,“优秀”率不大于20%,“优秀”+“良好”比率不大于50%。审核人:(签名)
执笔人:谢亚杰 参与讨论人员:
第二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添加人: granger 添加时间: 2006年6月22日
点击次数: 35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学 分:1.5学分 学 时:48学时
实验学时:48学时 教学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化工工艺
教学目的: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是化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过的化工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和正确使用化工专业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掌握化工专业实验技能,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工程实验的设计和组织方法;熟悉实验室安全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学生今后从事化工实验室工作、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新产品、新工艺和新单元操作技术开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
化工专业实验结合前期已学过的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传递与分离工程以及化工工艺等课程每位本科生安排做专业实验12个左右。要求学生熟悉化工专业有关实验技能:温度、压力和流量等精确测量方法,加热、冷却及恒温方法,混合物组成或纯度的各种分析方法。掌握相平衡和其它热力学数据测量方法,传递过程数据测量方法;混合物分离方法;反应动力学数据测定方法和气-固、液-固以及气-液-固催化反应技术;部分化学物质的制备技术等。熟悉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化工实验中的应用。熟悉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技术。
教学内容: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以下实验:
1.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4学时)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了解CO2临界状态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掌握CO2的PVT关系测定方法及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熟悉活塞式压力台及低温恒温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重 点:
观测CO2临界现象,测定CO2的PVT关系数据。难 点:
二相区等温等压线的描绘。
2.二元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4学时)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恒压汽液平衡釜或鼓泡式汽液平衡釜结构和原理,掌握阿贝折光仪的使用方法;测量乙醇—环己烷(2)体系恒压平衡数据或恒温平衡数据;确定Y—X关联式中参数。重 点:
汽液相平衡数据测定。难 点:
准确确定Y—X关联式中参数。
3.三组分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4学时)(选做)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液液平衡数据测量装置和原理,测绘环己烷—水—乙醇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线;掌握气相色谱仪——计算机工作站系统分析三组分体系的方法。重 点:
用液—液平衡釜测量恒温液—液平衡数据。难 点:
准确描绘平衡二液相结线。
4.气相色谱法测定无限稀释溶液活度系数(4学时)(选做)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色谱法测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原理;了解色谱仪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测量二个组分比保留体积,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和相对挥发度。重 点:
测量比保留体积和无限稀释活度系数。难 点:
减少固定液流失和准确测量出比保留体积。
5.导温系数α的测定(4学时)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用非稳态导热法测量散状物料的导温系数。重 点:
测出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物料温度(热电偶毫伏数)随时间变化曲线。难 点:
物料的装填、数据的选取和不稳定操作状况的掌握以及各组实验数据的重现性。
6.气相扩散系数的测定(4学时)(选做)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测量气相扩散系数的原理;掌握用斯蒂芬管测定DAB的方法及装置。重 点:
精确测出斯蒂芬管内液位随时间变化数据,计算扩散系数。难 点:
用测高仪准确读取斯蒂芬管内液位高度并将经验公式所得DAB的值与实验值对比讨论。
7.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的测定(4学时)
(选做)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了解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类型和结构,计算机进行数模转换和数据采集原理;掌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测定方法。重 点:
测量不同气体流量下气含率、液体循环速度、氧传质系数(选做)。并进行关联。难 点:
通气量的稳定,氧传质系数的测定,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使用,实验结果的关联。
8.极限扩散电流技术测定气液两相流的传递特性(4学时)(选做)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深入理解用三传类比原理求算壁面对流传热系数并与Dittus-Beolter式进行比较,掌握极限扩散电流技术测量壁面传热系数的原理和方法。重 点: 三传类比原理。难 点:
极限扩散电流技术测量壁面传热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9.液液萃取分离实验(4学时)(选做)设计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转盘式萃取塔的结构及特性,掌握其操作方法,测量传质单元高度。重 点:
测量转盘式萃取塔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难 点:
进出物料的稳定和条件选定,萃取相、萃余相中溶质浓度的正确测定以及转盘式萃取塔全塔物料平衡。
10.连续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4学时)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利用脉冲示踪法测量不同类型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求出数学特征,模型参数。重 点:
测量不同类型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难 点:
准确计算示踪剂的物料平衡。
11.催化剂颗粒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测定(6学时)
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深入理解多相系统中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了解内扩散过程及其对反应的影响;熟悉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概念;掌握其它实验测定方法;了解本征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测定方法。重 点:
测量催化剂颗粒内扩散有效因子。难 点:
消除外扩散阻力,求取本征反应速度常数。
12.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的测定(4学时)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研究反应动力学的一般方法;掌握在连续流动条件下测定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数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进一步了解动力学模型在反应器设计和优化操作中的作用。重 点:
本实验所采用的适合快速反应的测温法来测定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数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难 点:
掌握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和模型参数估计的原理和方法。
13.甲苯液相氧化制苯甲酸(4学时)(选做)设计性实验 基本要求:
熟悉液相氧化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了解汽液反应器特点;掌握色谱仪使用方法;测量甲苯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重 点:
测量液相氧化反应器内苯甲酸和甲苯浓度随时间变化数据,计算甲苯转化率和苯甲酸选择性。难 点:
减少物料损失,准确分析反应液浓度。
14.乙苯脱氢制苯乙烯(4学时)(选做)设计性实验 基本要求:
掌握乙苯气相催化脱氢制苯乙烯的反应原理;探索反应条件对苯乙烯收率的影响;熟悉反应器、汽化器、加料泵等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了解反应产物分析方法。重 点:
考查反应温度对乙苯转化率和苯乙烯收率的影响。难 点:
乙苯和水进料量的控制和调节,油水分层操作。
15.邻二甲苯气相氧化制邻苯二甲酸酐(4学时)(选做)设计性实验 基本要求:
了解气相催化氧化制含氧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气固相催化反应实验技术;用邻二甲苯制取邻苯二甲酸酐。重 点:
制备邻苯二甲酸酐。难 点:
反应温度的控制和一次、二次空气流量的控制和调节。
16.沿平板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的测定(4学时)(选做)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
深入理解边界层特性,掌握平板边界层速度分布测定技术,在离平板前沿不同距离处,测量边界层的速度分布及边界层的厚度。重 点:
测量风洞内沿平板流动边界层内速度分布侧形和边界层厚度。难 点:
正确掌握五孔测针的使用方法,沿X轴、Y轴的速度分布点的选取。
参考教材:
1.丁健, 张雅明, 谷和平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讲义 本校自编教材,2003 2.房鼎业,乐清华,李福清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复旦大学等,物理化学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实验(化工热力学部分)浙江大学自编教材,1993 5.陈同芸等,化工原理实验,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89 6.天津大学化工技术基础实验教研室,化工基础实验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 7.陈甘棠主编,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81 8.陈钟秀等,化工热力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9.刘光永主编,化工开发实验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 10.化学工程手册 第一篇 化工基础数据,化学工业出版社
11.Hala, P.et.al.Vapour-Liquid Equilibrium, Oxford : Pergamon Press Ltd.1967
第三篇:毕业实习指导书(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
一、毕业实习的目的1、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巩固与深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加深学生对化工工艺过程的认识,加强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搜集毕业设计资料。
二、毕业实习的内容
1、安全和技术报告。
2、生产车间和附属设施参观。
3、分组分工段实习,搜集毕业设计资料。
三、搜集资料提纲
1、化工厂概况
(1)厂区地理位置,交通运输;
(2)该地区的气象资料,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均温 度,雨季和雨量,冰冻期及冻结深度,洪水期及洪水水位等;
(3)厂区工程地质资料,土壤允许负荷,地下水位,基岩情况,地震等级;
(4)原料性质、物料组成及成分分析资料;
(5)化工厂新、改、扩建设计说明书和图纸;
(6)化工厂工艺流程演变的原因及实际效果,工艺流程和主要工艺设备技术改造及其技术操作条件的改进;现行工艺流程的主要技术指标;
(7)生产用水的水源、水质、最大用水量和平均水量;
(8)供电电源、电压、电量、功率及功率因数;
(9)产品种类、产量、质量品级,国家或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10)产品成本,消耗定额,主要用户,销售价格,企业税赋;
(11)“三废”排放与治理,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或排放强度,处理装置种类、效率,综合利用效益,缴纳排污费及罚金情况;
(12)危险品的贮存、运输方式。
2、各车间(工作)生产技术资料
(1)各工段的工作制度和劳动组织;
(2)原料种类;
(3)各工作或工序主要化学反应过程和原理;
(4)各工段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指标;
(5)流程中控制点的位置,控制方式及仪表选择;
(6)各车间(工段)的主要工艺设备
a、名称、类型、规格、外型尺寸,装配图;
b、构造及基本工作原理;
c、主要工艺设备的操作参数或条件,调节控制与维修;
(7)其它设备的型式、规格及主要技术性能;
(8)各车间(工段)工艺管线(主、副线)的布置;
(9)各车间(工段)工艺过程的自控方式,自控仪表的类型、规格及操作要求;
(10)各车间(工段)的设备配置及特点
(11)各车间(工段)的建、构筑物
a、厂房结构,高度、跨度和长度;
b、门窗的位置和尺寸;
c、各种操作平台或楼层的结构和尺寸;
d、料仓、储罐的形式、结构、尺寸和容积;
(12)起重设备的型式和吨位;
(13)检修场地设置、面积,检修平台或其它检修设施的位置、结构和尺寸;
(14)各车间(工段)的保安和工业卫生
a、通道、孔道、梯子、天桥、护栏和设备护罩的材质及主要尺寸;
b、电气设备的接零和接地方式;
c、各车间空气中含尘和有害气体的量,通风、除尘系统的设置情况及装置的类型和性能;
d、各车间(工作)的防火、防爆措施;
e、报警讯号;
(15)各车间(工段)的采水方式,自然采光时壁窗、天窗的位置和尺寸,人工照明的单位面积耗电量;
(16)各车间(工段)供水、供电,供电电压,配电室、柜的位置,单位耗电量,供水方式,单位耗水量;
(17)各车间(工段)之间的联系,厂房总平面布置图;
(18)各车间(工段)的设备配置平、断面图;
(19)试验室、化验室的一般情况;
(20)全厂或各车间(工段)的生产统计资料。
四、实习地点、时间分配
1、毕业实习地点的选择应由指导教师依据情况提出意见,经指导组研究并报有关部门和领导批准;
2、时间分配
实习内容计划天数
全厂介绍、安全教育、技术报告1
岗位实习5
有关工厂或车间调研1
仿真实习
3编写报告、考查、总结4
机动1
合计15
五、实习报告的编写
1、实习期间写好实习日记;
2、回校后编写实习报告;
3、要求实习报告要尽可能全面、详细;
4、着重阐述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主要工艺设备及操作
条件,设备配置、厂房布置及生产管理,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说明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5、实习报告应文字简洁,语句流畅、图表工整,数据准确。封面和正文需按淮海工学院实习报告标准格式。
6、考查前上交实习报告。
六、实习成绩的考核
毕业实习成绩一般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实习笔记、实习报告、测验等方面综合确定,以一门课的成绩记载,采用五级分制。毕业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设计。
化学工程系
第四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工科专业,是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一个专业。所以我们在本科的四年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化工相关的理论知识,跟要理论联系实践,逐渐接触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为将来毕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的认识实习课正是我们面向实践的一地步,让我们实地参观常见机械,了解电工知识和技能,了解工件生产的基本流程。
大二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工导论》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这两门课,对常见的机械零件(如内外螺纹紧固件、轴、齿轮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图片上的认知。此次去材料所的认识实习,让我们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
认识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机械设备密切结合,使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对机件和机械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读懂复杂图纸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下一步专业课程的全面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简述
12月14日,我们来到化院材料科学研究所,展开了约两个小时的“认识实习”课程,王老师是我们此次课程的主讲人。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国内第一所abs中试车间。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固态变相理论和实验研究;金属和陶瓷功能材料研究;高tc超导材料及超微粉末、非晶等新材料制备技术等。
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金工的三大工种:机床工、钳工和电焊工。其中对机床工、常用机床及钳工做了详细的解析,并亲自向我们演示了车床的车削过程和钳工用锯的方法。我将实习笔记结合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机床工
机床工常用机床有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车床。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主要组成部件有:主轴箱、交换齿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架、光杠、丝杠、床身、床脚和冷却装置。王老师给我们演示了车床的车削过程,并展示了部分常用车刀。
车床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是车刀。车刀是用于车削加工的、具有一个切削部分的刀具。车刀的工作部分就是产生和处理切屑的部分,包括刀刃、使切屑断碎或卷拢的结构、排屑或容储切屑的空间、切削液的通道等结构要素。车刀前面的型式多样,主要根据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的性质而定。最简单的是平面型,正前角的平面型适用于高速钢车刀和精加工用的硬质合金车刀,负前角的平面型适用于加工高强度钢和粗切铸钢件的硬质合金车刀。车刀按用途可分为外圆、台肩、端面、切槽、切断、螺纹和成形车刀等,可用于车螺纹、外沿、平面、退刀槽、内圆等。
接下来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铣床(xf6325型)。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在铣床上可以加工平面(水平面、垂直面)、沟槽(键槽、t形槽、燕尾槽等)、分齿零件(齿轮、花键轴、链轮乖、螺旋形表面(螺纹、螺旋槽)及各种曲面,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铣床在工作时,工件装在工作台上或分度头等附件上,铣刀旋转为主运动,辅以工作台或铣头的进给运动,工件即可获得所需的加工表面。
接着我们参观的是b650型的牛头刨床。刨床是用刨刀对工件的平面、沟槽或成形表面进行刨削的直线运动机床。使用刨床加工,刀具较简单,技术含量较低,但生产率较低(加工长而窄的平面除外),因而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及机修车间,在大批量生产中往往被铣床所代替。在刨床上可以刨削水平面、垂直面、斜面、曲面、台阶面、燕尾形工件、t形槽、v形槽,也可以刨削孔、齿轮和齿条等。我们参观的牛头刨床是用来刨削中、小型工件的刨床,工作长度一般不超过lm。
结束了刨床的介绍,王老师给我们展示了m7120a型磨床。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磨床进行的是精加工。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花岗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如加工镜面;也能进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强力磨削等。我们参观的m7120a型磨床工作部为电动磁铁和砂轮,用于0.01~0.02mm的镜面精加工。很遗憾的是,由于磨床的砂轮可能存在裂纹,工作时有爆裂危险,出于安全考虑老师没有现场开机演示。
王老师最后给我们展示的机床是钻床(z32k型)。钻床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钻床结构简单,加工精度相对较低,可钻通孔、盲孔,更换特殊刀具,可扩、锪孔,铰孔或进行攻丝等加工。加工过程中工件不动,让刀具移动,将刀具中心对正孔中心,并使刀具转动(主运动)。
2.钳工
钳工常完成精细装配,技术含量较高,号称“金工之王”。钳工作业主要包括錾削、锉削、锯切、划线、钻削、铰削、攻丝和套丝、刮削、研磨、矫正、弯曲和铆接等。王老师主要向我们展示了锯、攻丝和攻丝(用于加工内螺纹)、丝板(用于加工外螺纹)。虽然随着工业现代化,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不可或缺的。在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机械不能做到如此精细,仍需要依靠钳工的手艺作精密加工;在单件小批生产、修配工作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
三、实习的收获
虽然我们再之前的课上了解过相关知识,但毕竟是纸上谈兵。这次认识实习课程,让我了解了常用机床类型,金属切削加工的过程,对车刀的结构和形状、车刀的磨制有课一定的认识;了解了钳工操作的特点和作用,认识了锯、丝攻和攻丝等基本钳工操作工具。通过这次认识实习,我亲眼看到了机械设备,亲眼看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使我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我今后读懂复杂图纸,有利于提高我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四、实习所得到的感想
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认识实习,让我感觉意犹未尽。这次的认识实习,让我对我是一名工科学生有了实感,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工科学生,仅仅是学好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工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面向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理论联系实践,真实地了解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才能学以致用,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学生。
这次的认识实习我收获良多,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观念上的一个转变过程。遗憾的是认识实习课程安排的时间太短,未能好好地参观,更没有实践的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参观实习,甚至是动手实践实习的机会。
相关阅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报告
第五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习报告
汽车底盘构造
1.发动机:发动机2大机构5大系: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
2.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 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4.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和性能参数
1.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 为最小转弯半径。
16.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7.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18.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19.车轮数和驱动轮数(n×m):车轮数以轮毂数为计量依据,n代表汽车的车轮总数,m 代表驱动轮数。
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10、12缸。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三缸,1~2.5升一般为四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一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气缸的排列形式:一般5缸以下的发动机的气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少数6缸发动机也有直列方式的,过去也有过直列8缸发动机。直列发动机的气缸体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缺点是功率 1
较低。一般1升以下的汽油机多采用3缸直列,1~2.5升汽油机多采用直列4缸,有的四轮驱动汽车采用直列6缸,因为其宽度小,可以在旁边布置增压器等设施。直列6缸的动平衡较好,振动相对较小,所以也为一些中、高级轿车采用,如老上海轿车。
6~12缸发动机一般采用V形排列,其中V10发动机主要装在赛车上。V形发动机长度和高度尺寸小,布置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一般认为V形发动机是比较高级的发动机,也成为轿车级别的标志之一。V8发动机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很高,所以使用的较少,V12发动机过大过重,只有极个别的高级轿车采用。大众公司近来开发出W型发动机,有W8和W12两种,即气缸分四列错开角度布置,形体紧凑。
气门数:国产发动机大多采用每缸2气门,即一个进气门,一个排气门;国外轿车发动机普遍采用每缸4气门结构,即2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提高了进、排气的效率,同时气门的重量也减小,有利于提高发动机转速和功率;国外有的公司开始采用每缸5气门结构,即3个进气门,2个排气门,主要作用是加大进气量,使燃烧更加彻底。气门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5气门确实可以提高进气效率,但是结构极其复杂,加工困难,采用较少,国内生产的新捷达王就采用五气门发动机。
排气量:气缸工作容积是指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气体容积,又称为单缸排量,它取决于缸径和活塞行程。发动机排量是各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一般用升(L)来表示。
发动机排量是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它比缸径和缸数更能代表发动机的大小,发动机的许多指标都同排气量密切相关。
对轿车来说,排量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参数,它说明汽车的大致功率、装备和价格水平,但是在中国轿车发动机排量却具有了其它的意义。由于干部配车按级别按排量,所以排量就相当于级别。在社会上,对排量也有盲目的崇拜,特别是对奔驰这样的华贵轿车,车尾上的数字简直被神化了,有人认为越大越好,300以下的都不过瘾,非400、500、600不可。在香港,有人甚至改装出了奔驰1000、6000„„
最高输出功率:最高输出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同转速关系很大,随着转速的增加,发动机的功率也相应提高,但是到了一定的转速以后,功率反而呈下降趋势。一般在汽车使用说明书中最高输出功率同时用每分钟转速来表示(r/min),如
100PS/5000r/min,即在每分钟5000转时最高输出功率100马力。
最大扭矩: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力矩,扭矩的表示方法是N.m/r/min,最大扭矩一般出现在发动机的中、低转速范围,随着转速的提高,扭矩反而会下降。
风阻系数:空气阻力是汽车行驶时所遇到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外力。空气阻力系数,又称风阻系数,是计算汽车空气阻力的一个重要系数。它是通过风洞实验和下滑实验所确定的一个数学参数, 用它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制动距离(mm):制动距离是衡量一款车的制动性能的关键性参数之一,它的意思就人们在车辆处于某一时速的情况下,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开过的路程。
驱动方式:前置前驱(FF):所谓前置前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驱动形式。这是1970年代后才真正兴起和在技术上得以完善的驱动形式,目前大多数中、小型轿车都采用了这种驱动形式。其将变速器和驱动桥做成了一体,固定在发动机旁将动力直接输送到前轮驱动车辆前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拉”着车辆前进。前置后驱(FR):所谓前置后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驱动形式。这是一种传统的驱动形式,广州人所熟悉的广州标致轿车,就是一种典型的前置后驱轿车。采用这种驱动形式的轿车,其前车轮负责转向任务,后轮承担驱动工作。发动机输
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输送到后驱动桥上,驱动后轮使汽车前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推”着车辆前进。前置后驱的车辆转弯时易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
后备箱体积:也叫行李箱,其容积的大小衡量一款车携带行李或其他备用物品的能力。油箱容积(L):其容积的大小衡量一款车所能承装油量的能力。
发动机型式:指动力装置的特征,如燃料类型、气缸数量、排量和静制动功率等。装在轿车或多用途载客车上的发动机,都按规定标明了发动机专业制造厂、型号及生产编号。最常见的是按照发动机的排列及缸数进行分类,有W型12缸发动机、V型12缸发动机、W型8缸发动机、V型8缸发动机、对置6缸发动机、V型6缸发动机、直列5缸发动机和直列4缸发动机。
汽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4、5、6、8、10、12缸。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三缸,1~2.5升一般为四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一般来说,在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在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缸径×冲程:就是单缸的排气量,再乘以汽缸数目,所得到的乘积,就是发动机的排气量。压缩比:就是发动机混合气体被压缩的程度,用压缩前的气缸总容积与压缩后的气缸容积(即燃烧室容积)之比来表示。压缩比与发动机性能有很大关系,通常的低压压缩比指的是压缩比在10以下,高压缩比在10以上,相对来说压缩比越高,发动机的动力就越大。
汽车变速器:通过改变传动比,改变发动机曲轴的转拒,适应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阻碍等不同行驶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及车速不同要求的需要。通俗上分为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手动/自动变速器,无级式变速器。
主减速比:对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料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主减速比越大,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较强,而燃料经济性比较差。但如果过大,则不能发挥发动机的全部功率而达到应有的车速。主减速比越小,最高车速较高,燃料经济性较好,但加速性和爬坡能力较差。悬架: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我们常见轿车的前悬挂一般为麦弗逊式悬挂麦弗(Macphersan)式悬挂。麦弗逊式是当今最为流行的独立悬挂之一,一般用于轿车的前轮。其次是四连杆前悬挂系统多用于豪华轿车,它通过运动学原理巧妙地将牵引力、制动力和转向力分离,同时赋予车辆精确的转向控制。四连杆式悬挂系统在奥迪A4、A6以及中华轿车上都可以看到。后悬架系统的种类要比前悬架要多,原因是驱动方式的不同决定着后车轴的有无,并与车身重量有关。主要有连杆式和摆臂式两种。
制动装置:是按照需要使汽车减速或在最短的距离内停车,(使汽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出高速行驶的性能的装置。一般分为鼓式和盘式两种。鼓式制动器的优点是,成本低,防尘,便于同时作为驻车制动器。缺点是尺寸大,质量重,制动热量不易散发出去,制动稳定性不好。盘式制动器:是目前轿车前轮常用的制动器。一般都是钳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与传统的鼓式制动器比较,有以下有点:散热条件好,因此制动稳定性好,抗热衰退性强; 尺寸和质量小。转向器型式:目前常用的有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销式和循环球式。它的作用是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
轮胎的类型与规格:国际标准的轮胎代号,以毫米为单位表示断面高度和扁平比的百分数,后面加上:轮胎类型代号,轮辋直径(英寸),负荷指数(许用承载质量代号),许用车速代号。例如:175/70R 14 77H中175代表轮胎宽度是175MM,70表示轮胎断面的扁平比是70%,即断面高度是宽度的70%,轮辋直径是14英寸,负荷指数77,许用车速是H级。
车门数:指汽车车身上含后备箱门在内的总门数。可作为汽车用途的标志,公务用途的轿车都是四门,家用轿车既有四门也有三门和五门(后门为掀起式),而用于运动用途的跑车则都是两门。这里计算的车门数包括了后备箱门。
座位数:指汽车内含司机在内的座位,一般轿车为五座: 前排坐椅是两个独立的坐椅,后排坐椅一般是长条坐椅,也有一些豪华轿车后排是两个独立的坐椅。双门跑车若有后排后排一般只能坐两人或儿童。商务车和部分越野车则配有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坐椅。
通过角:汽车的通过性是描述汽车通过能力的性能指标,亦称越野性能。通过性的主要的几个参数: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和横向通过半径等。通过角是汽车满载静止时,通过障碍物的能力。
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从2004年1月1日起,北京将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标准由现在的欧洲I号改为欧洲II号,到2008年,则正式实施欧洲III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