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课异构网络研修活动信息
元通小学教师参与四川省小学语文 “同课异构”网络研修活动
4月24日下午,我校校长、教科室主任及全校语文教师在学校计算机教室参与了四川省教师研修网校举办的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网络研修活动。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的闫薇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十二册的一篇课文《一个这样的老师》,设计了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让学生多角度认识怀特森老师。第二次对话:作者怎样写《这样一个老师》的?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绘制情感曲线图发现情节的一波三折,并领略侧描写的作用。第三次对话:你更欣赏作者的题目还是编者的题目?让学生体会不同题目的不同效果,渗透取题的方法。通过三次对话活动,让学生反复穿梭品味,让学生思维活跃了起来,认知多元了起来,表达丰富起来,让老师形象立了起来,让科学精神落了下去。正如他上课结束时展示的一句话“不唯上、不为书、只为实——陈云”。
南充市五星小学的薛强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课标本)《我最好的老师》,根据单元的主题:科学精神,从培养学生怀疑的精神出发,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超越课本,不断发现,不断构建,更新自我。在探究的过程中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向我们展示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搜索信息、判断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让深层阅读自然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不必跟着老师亦步亦趋。
两位老师的教学的是同样内容的课文,只是课文题目不同,出现的版本不同,北师大版本作为精读课文,人教版本作为略读课文,闫薇老师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薛强华老师注重辩证维思维的培养,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特邀专家李海容对两位老师的课做了深刻的点评,让我们教师获益颇丰。
网络视频观看学习过后,老师们受到很多启发,并相互交流了感受。感受到要不断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与课堂大胆融合,让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知识,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二篇:同课异构信息
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为了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2013年11月18日—12月6日,锡市一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各备课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协作优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设计教学方案同中求异,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呈现出的课堂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展现了参赛教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和创新教学理念。课后,本学科教师和学科组带头人对参赛课例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教师们不分长幼、畅所欲言,时而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亮点赞不绝口,时而为教学艺术的缺憾寻找解决途径,形成了浓厚的研学氛围,将这次教研活动的气氛推上了高潮。
“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展示教学风格和引发智慧碰撞的平台,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篇:初二数学组同课异构活动信息
库尔勒市第四中学初二数学备课组 开展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执行新课程改革和驾驭课堂的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月15日,我校初二数学组积极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全组七名教师分别对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进行了不同风格的教授。
全组每位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从资料的查找,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等等各个方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面对同一堂课,不同教师呈现了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在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都表现了各自的特点,各显其能。
代铭老师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本堂课共总结了3次,这样能让学生易清楚记忆掌握,高效完成课堂教学。
李江老师课题引入中“我家前院有一块不规则四边形草坪,我可以测量各边的长度……下面请大家帮我计算一下它的面积” 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得益于教师语言风趣幽默,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精彩有趣。
李庆华老师明确分工,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分层指导,让整个课堂井然有序。
代玉琪老师清脆的嗓音,言简意赅的话语总结每题的知识点,抓住难点和疑点仔细剖析。
李云峰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做笔记的习惯,回答问题过程严谨叙述的习惯。
刘鸢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倾听学生的意见,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牛芳芳老师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更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同样的“151”生动课模式下,彰显了教师的个性,更能凸显出课堂教学的多样化。
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先由授课教师汇报教学设计意图,然后其他教师就本节课内容、授课方法和过程等得失进行了详细点评,最后由组长总结,授课教师根据点评和自己的体会,写教学反思。
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每位教师都收获颇多。
第四篇:中小学课堂教学“同课异构”专题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同课异构”专题研修活动
设计方案
一、理论依据
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传授的主要途径,但教学活动是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实践行为,所以由于教师的个人文化专业素质的特性不同,其课堂教学实践必然是色彩纷呈的。另外只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才会促进我们课堂教学的交流、发展与完善。因此注重“同课异构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势在必行。
二、知识介绍
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是指围绕所要进行的相同教学素材进行不同方式处理和交流完善的研究课题。
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活动是指以几节课例展示的形式而开展的一种研修活动,即同一教学素材几人各自处理,然后通过课后的研讨。包括集体备课、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戒。
开展同课异构式研修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大有帮助,也会不断充实教研课题活动的发展。
三、总体活动设计
以“略读教学实施效果”为中心,围绕“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行为”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方式来进行开展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活动。
英国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咱俩交换,我们各还是一个苹果: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咱俩交换,我们就各有两个思想。”实施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就是试图建立一个促进分享、促进交流、感受成长并重新建构自我教学活动的平台,进而为追求高效课堂的建立做出探索和努力。
四、目的预设
1、通过“同课异构”这个研修平台,观察别人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重点进行文本阅读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性的探讨。
五、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准备阶段
开学初组织各年级备课组讨论并决定了本学期实施并开展以略读课有效教学为核心的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明确分工,初探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
(二)实施阶段
1、重视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修的有效支持。在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中,不局限于本校师资教研的力量,需要邀请科研专家学者和先进理论与经验的专业引领,以避免校内教师同水平的重复,导致研究的平庸化。因此,可邀请县教研室老师评价指导,并积极上网查找相关教学研究资料,通过观摩网上的视频课例深入探讨教法,从而将这项专题校本研修推向纵深发展。
2、集体备课,撰写设计。
将实施校本研修的方案、教材文本、教学参考等印发给各备课组教师,使教师明确教研的目标,搜集各种信息,探讨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时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想法在会议上进行阐述,其他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对每个老师的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并结合文本阅读的课堂教学要求进行修正,力求使每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上达到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目的,真正做到同课异构的效果,体现“异曲同工”的妙处。
3、教学观摩。
由备课组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评课记录。
4、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5、教学总结
通过观摩了备课组每位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形式上可以是课堂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专题论文,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处理等。将这些感受和收获总结成文,形成教研活动的具体成果和资料。
六、活动展望
《走近名师》这本书中有一句精辟的提法:“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是一项探索性质的教研活动,只要全体老师认真参与,相信我们的校本研修活动会出成效。
第五篇:同课异构
《拉萨的天空》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16年9月27日,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前往五小听课教研,有幸请了两位老师分别对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分别是王康民老师还有五小的老师邝继红老师。两位老师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我受益匪浅。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华美的语言描写了拉萨天空的“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文语言精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和“美”。
一、创设情境,发现天空的“蓝”
天空对学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但是像拉萨那样的天空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和遥远的。因此,在上课伊始,通过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文插图,再次走进文本。通过两次视觉感受,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拉萨的天空“蓝”这一最大特点,为学习文本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字词入手,品读天空的“蓝” 通过画面整体感受拉萨蓝天的基础上,请学生通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拉萨天空的词语,补充完整作者眼中的是“()的天空”。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和伙伴的补充,很快就找到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描写天空蓝的关键词,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分布在文本的各个段落,就能理解全文都是在描写拉萨天空的“蓝”。结合课文插图,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在朗读中品味天空的“蓝”。
三、赏析句子,感受文字的“美”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的回答集中在“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和“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学生在朗读中想到了“一碧如洗”,蓝天、白云、高山、河流、草地所组成的画面美得像一幅画,学生在朗读中渐渐对拉萨的天空也神往起来了。作者在描绘这一幅画面时,用到了“映衬”和“对照”,“越发”和“更加”,在赏读这些句子时,也发现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灵活,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