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实训基地在中职专业课教师素养提升中的作用(陆应胜)
论实训基地在中职专业课教师素养提升中的作用
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
陆应胜
摘要:中职专业课教师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职教育的质量。中职专业课教师素养的提升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本文就实训基地在中职专业课教师教育思想、职业道德、知识、能力、身心素养五个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实训基地 专业课教师素养 提升 作用
中职校实训基地基本功能是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能力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任务,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师的素养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包括: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身心素养五个方面。中职专业课教师素养提升需要个人、学校、社会、企业、行政部门等多方面作用,实训基地为中职校专业课教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平台,随着社会对中职教育的日益重视,各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的不断增强,实训基地在中职专业课教师素养提升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升教育思想素养
实训基地教学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专业课教师通过在实训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充分理解“手脑并用”、“知识与技能并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对专业课的教学有了感性的认识,结合教育理论可增进自己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再与自己的经验、学识结合起来,从而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对自身教育理念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项目教学,有助于职业道德素养提升
在校内实训基地专业课教师组织和参与指导任一个实训项目,其教学过程工作量要比理论课教学大很多,加之学生对实训兴趣较浓,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更多,能有效培养专业课教师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在实训基地中,任一个项目都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同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还能培养专业课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感知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促进专业课教师坚守扎根职教、发展职教、献身职教的职业理想。
三、采取校企合作,有助知识素养的提升
实训基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促进技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课教师定期脱产到行业、企业挂职,根据实际需要参加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同时各系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担任系名誉主任,具体指导专业教学工作,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通过产学合作优化教学和生产过程,既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又能有效提升专业课教师的知识素养,使专业课教师学习到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专业课凭借自己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基地提供的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在积累生产实践经验的同时完善与补充了理论知识。
四、依托生产性实训,有助能力素养的提升
1、参与生产性实训的工作任务,提高专业实践技能
专业课教师可利用空余时间投身生产性实训的具体工作中,从业务的承接,到方案的制定,再到方案的实施,最后到产品的移交,整个过程,教师全程参与跟踪,能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高个人专业实践技能。
2、引入生产性实训的真实案例,提高教学能力
在生产实训中专业课教师有机会能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以便于及时调整实施性教学计划,便于将新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生产实训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每次解决问题,都是教师业务上的一个进步,也是教学上的一个案例,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让学生真实地感知,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
3、参加生产性实训的技术革新,提高科研能力 在生产性实训中,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学校与外部企业之间的合作往来关系,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协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与企业科研人员一起参与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参加产品研制开发,拓展专业课教师研究与思考方向,提升教师科研攻关能力。
五、利于多方交流,有助身心素养的提升
专业课教师在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与趣味性,对学生是一种愉悦对自己也是教学成功的喜悦,师生关系融洽,有益身心。同时走近了社会,走近了企业,走近了同行,扩大了交流的空间。实践中的体力消耗,对身体也是一种锻炼。
值得注意的是,实训基地对专业课教师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专门的管理人员、相对独立的考核方案,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意味着有更大的自由度,如果实训基地对专业课教师没有系统的管理,听之任之,随意发展,就会对部分专业课教师素养的提升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总之,要完成中职培养中级应用性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建立一支技艺高超、素质优良专业课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与水平,随着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不断增强,实训基地在中职专业课教师素养提升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倩,马英,徐平.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2. 朱程,李增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职教论坛,2014,04.
第二篇:在实训中加强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
在实训中加强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
白茆职业中学李卫东
【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注重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而长三角地区,对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这就自然而然的促使从业者职业素养的培养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热点,而中职学校则担负着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重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贴近市场需求,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是摆在每个职业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本课题着重阐述学校在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开展教育教学的同时,探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如何在实践中探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区域规划专业和课程设置
一、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以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从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全面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和培养方向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贴近市场需求。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最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决定了地区对电子电工类一线操作工需求的持续旺盛。面对社会的需求,在对这一类中职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实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迎合社会的要求,力求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合格中职生。
二、职业素养的含义:
职业素养:简称素养,简单讲就是一个人平日的修养。职业素养就是指社会人在从事某一具体活动中所应具有的素质和修养,或者说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这个层面来说,职业素养包括: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六个方面。从上述六个方面来看,前四个方面构成职业技能,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才”,后两个方面构成职业的伦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德”。如图所示:
职业信仰(兴趣、志向、意志)
职业情感职业精神(合作、奉献、创新)
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尊重)
职业技能职业知识(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相关知识)
职业技术(操作、评价、开发)
三、区域职业特点和专业设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指出该地区现代服务业中,金融、地产、航运、文化等产业将受益于亚太国际门户的定位而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如造船业、钢铁业、电气设备制造、轻工制造等也将得益于国际制造业中心所带来的机会;战略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也将获得发展的机遇。巨大的发展空间决定了对电子和电工人才的巨大需求,而在这些行业中,直接从事电子行业制造的企业公司虽然总体很多,但是有一定的局限,为了提升学校的专业影响,学校设置了在原有的电子信息、计算机、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电子电工专业。专业培养目标 以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为基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协调发展,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适应“电子、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各项工作,并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有一定能力的宽厚型、复合型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中级技术工人。
四、专业课程设置:
结合职业素养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技能教学,从职业信仰、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技术等各方面考虑,电子电工专业课程设置上文化课包含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课设置有《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子线路设计、安装与调试》、《电机与变压器》、《机床电气设备安装与检测》、《PLC原理和应用》、《电子线路CAD》、《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工仪表与测量》、《电气识图》、《电工作业安全技术》、《电力拖动》、《避雷与接地技术》、《低压配电系统》等。专业实践课程有入学军训、钳工技能训练、电工技能训练、电子装配工技能训练、电子实习、电工实习、PLC实习、参观实习、生产实习、毕业教育。试图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在兴趣、志向、意志的确立;合作、奉献、创新意识的激发;诚实、守信、尊重的培养;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相关知识的领会和操作、评价、开发能力的掌握等五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课时分配上三类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比例分别为16.23%、22.44%、61.33%。从中可以看出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五、在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中加强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
(一)实践性教学中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德育课程课时的局限:
作为教学的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实践教学是显性养成、职业素养教育是隐性养成,显性养成和隐性养成的有机结合,决定了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中职生人
生观、价值观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受此阶段影响。而学校的教学设置上职业素养教育最直接的课程只有每周两节的德育课(涉及课程为《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职业道德与法律》)以及班会课、还有就是跨度为两年的《公共职业素养教程》,总体课时不多。在两年的教学中,这样的比例太少,而且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光从书本学到的,应该是有点肤浅,浮于表面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只能是导向性为主,如何巩固则没有深入剖析。而在较多的实践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是非常有条件和有必要的。
2、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德育课程中《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了一个懵懂少年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比较全面、系统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活动对从业人员的规定和要求,立足职场,对学生全面的职业素养教育奠定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些课程中,事例比较多,和我们学生实际贴近的也比较真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学生要的是身边的事例,最好是看得见的,听到过的,这个就让我们德育教学的老师感到有点为难,进而导致上课的课堂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因而职业素养的培养的最好环境应该是在职业培训中。
(二)、实践性教学中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职校的职业培训包括在校的各种实习、实训、等级工种培训以及职前岗位培训等,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的兴趣往往要高于其他的如文化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特别是职业信仰、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实施这一过程是这个课题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可供供参考。
1、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加强德育和实践课程的联系。
常熟市《德育导师制》的试行和实施在思想上统一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教好每一位学生”为目标,整合多种资源,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学和指导,形成全员参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工作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组织实训、实习教学的时候学习一定的德育课程教学内容,在训练中提升对职业素养含义的理解以及巩固;要求在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多以本专业特点展开课堂教学,以最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职业素养应该具备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要让各科教师能互知、互助,合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实践中加强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促成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
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在朝夕间养成的,必须在职业实践中经过不断的磨炼和不断的加强形成的。在教学的全过程落实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决定实践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要素。“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则事不成”,这句话明确了在实践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职业素养的养成靠在书本上得到的总是不那样的深刻,只有在环境中的熏陶、角色的扮演和实践才能真正给人烙上一个深深的印记。
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职业素养的养成:作为专业培训,钳工技能训练、电工技能训练、电子装配工技能训练、电子实习、电工实习、PLC实习,以上各类实训中和实际的工厂企业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已经有别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较多考虑到了工厂企业的要求,所以在环境的布置和渲染上更加贴近实际。环境布置和渲染可以是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现代管理模式、各种管理方法;也可以通过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工艺、工序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目的就是一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习、实训杜绝放羊式教学、反对松垮散漫不守规则。同时为了提高教师教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鼓励教师走进工矿企业,将最前沿的技术和要求带回学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角色认定和设置中延续职业素养教育:从教学气氛和环境等方面去衡量,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看似比普通的课堂教学要轻松一点,实则也往往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一些在常规课程教学中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要时刻记住自己的本职,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中间要注意一些什么,按部就班的认真完成,让学生知道简单操作的不简单要求;然后再要求学生考虑为什么这样做、假如不这样操作将发生啥样的后果,让学生知道深层思考的意义。在这过程中会发现好多信息,例如有部分学生言语不多,做事比较认真;部分学生非常利落、喜欢思考;部分学生确实要手把手的一步一步去指导;还有一部分学生挑三拣四,言语的巨人;或者还有吊儿郎当、随意捣乱或破坏财物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时刻把握实训场地情况,合理安排,让极大部分学生行动起来,发动学生互帮互助,在角色上锻炼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培养合作、奉献、创新的意识,从而在职业能力方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建立评价机制,完善职业素养教育:在评价机制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职业素养。实践教学中课堂教学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评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实践效果的评估、可以是实践结果的评估,当然也可以是单个方面的考核评估,例如对器材的认识、操作的掌握、制度章程的认知、规范的遵守等等;评估也可以是当堂的、也可以是阶段性的,例如模块教学的总结,不同模块教学实践的要求侧重点有所不同,要总结评估的内容也不同;更加重要的是评估可以是班级的、小组的、也可以是个人的,这在操作上更接近实际,这样的评价机制为学生更好的完善自己建立了一个平台。通过自己评估自己,学生在不断的反思、反省中完善,提升职业素养。
最后一点就是实践是检验职业素养的最佳途径:必须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专业实践。通过组织中职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磨炼学生,让他们做到知行统一,这也是职业素养培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学生在走上社会前对自己的最后检验。实践教学中的参观实习以及假期要求学生进行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可以及时的将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规范运用到实践中,落实在行为上,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离开实践,学生无法领会职业道德理念,认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中职生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的变化,新的课题不断的出现,这就要求教育实施部门和实施者要在不断的学习中紧跟潮流,与时俱进,同样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素养,为更好的加强职校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哲学与人生》
2、《经济政治与社会》
3、《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
4、《职业道德与法律》
5、《公共职业素养教程》
6、《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7、《国家职业名录》
第三篇: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浙江上虞职业教育中心 312000 宣桂英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职业教育领域,而且由来已久。到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项目教学在德国企业职业教育领域再度复兴,在系统化理论教学的引导下,项目教学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并推动了当时职业教育教学从学科课程教学转向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自此,项目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显著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到职业教育中。
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项目教学不断完善
(一)、项目教学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实用性
项目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学,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综合性地使用不同的知识。参与的学生要完成目标需要多个环节和步骤的实施,这意味着要完成项目教学所制定的计划目标,就要多人或多组人员协作,理论上按照项目来组织专业或实践类课程知识,实践中运用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完成计划的实施。可见要完成项目教学目标,就需要学生具备综合的知识水平和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体现了项目教学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二)、项目教学的活动特征体现真实性
项目教学要求,在项目设计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有的过程和步骤必须是可行的或是真实的应用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教学才有意义和实际价值。项目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有实际效果的,其结果可以使一个成品的诞生、一个工艺的完善、一个教学结论的体现,甚至可以使一个问题的导出和解决,只有达到这样的目的才是“项目”的结果。
(三)、项目教学的过程特征具有实践性
项目教学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项目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主要通过完成计划的实施步骤来实现的。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过程。项目教学中所确立的“目标”是所有步骤结束后,所到达到的一个实际的结果的体现。这种特点决定,不管学生们使用怎样的方法达成目标,都要在实际操作中完成每一个计划步骤,这就是项目教学的实践性。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一)、用项目教学理念设计会计模拟实训方案。
项目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在实际的会计模拟实训中应用项目教学的作用,就是改善实训中的不足,提高会计模拟实训的效果。我们应用项目教学来组织会计模拟实训,首先要遵循项目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教学步骤。在设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可以按照下面四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确定每次会计实训的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的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与任务。实际操作方法:会计模拟实训是多个会计岗位的综合演练,他重在通过实际演练各个会计岗位及工作流程,达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实际设计时我们应根据会计实训的内容出发,针对实习的过程进行目标的制定,比如:财务各项报表的制作,月度财务结算、出纳的一日工作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工作流程。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方面由教师提出任务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达到本阶段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讨论决定最终的任务,既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也可以通过最后确定的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提供帮助。
第二步:在实训中制订训练计划,一般可以由学生制定实训的项目工作计划。然后按照具体的计划和环节进行分组、分工,并让学生按照分工来组织实训的硬件和软件,辅助完成其角色任务。实际操作方法:目标制订后,让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完成目标所需的各个步骤和环节,相应制订出具体计划和步骤。然后根据实训中所需的角色,对参训的学生分组、分工,再根据分工、分组由学生自行讨论其工作流程和环节,并提出自己的具体工作需求。实训教师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该工作流程的完善,指导其工作方向更真实化。
第三步:根据实训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进入模拟实训中学生按照之前的分组、分工进行互相配合,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展工作。实际操作方法:开始模拟实训,这一具体过程就是按照事先的实训目标、计划,模拟真实情况开展每一工作程序,学生根据自己的分工实际操作相关的会计核算,通过集体的协作来完成实训的目标。教师要在一旁留意观察学生的具体操作,记录学生操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课后总结做准备。
第四步:实训结束后要对实训过程进行检查评估,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估,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实际操作方法:会计实训结束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模拟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讨论阶段可以从个人或各组先开始,可以提出自己的不足,也可是发现和总结其他环节的不足。经过讨论和记录,由学生总结出具体的意见和解决办法,最后教师做出评价结果,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适时地讲解问题、解决方法。
最后:还应注意的是,完成实训后,教师应当将实训过程做好记录,作为项目教学的实践教学产品,将训练的过程和出现问题做好归纳和总结,以便能够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二)、项目教学应用到会计模拟实训中有这样两点好处:
1、丰富会计实训的内容。在会计实训中应用项目教学的方法,从制定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分工演练——目标达成,这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多种理论知识来完善和提高模拟实训的工作效率,以便为下一个环节服务。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会发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一个工作步骤就会应用到相关的很多种知识和工作技巧,这种知识的综合利用就到达了丰富会计实训的目的。
2、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愿望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难题之一,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可以学以致用,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现代职业教育更注重的是“授人以渔”,会计模拟实训就是让学生先在学校中练习“渔”。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会计模拟实训中,能提高实训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这样就能帮助激发学生会计实训的积极性,并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职业高中的会计教学就是要为社会会计工作提供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人才,中职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通过会计实训来体验理论的实际应用,这是中职财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项目教学的引入可以规范会计实训的内容设计,按照项目教学的步骤设计实训教学课程,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会计模拟实训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