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浅议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浅议
摘自:《百度文库》
在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那么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哪只蜡烛先熄灭”、“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隔掌吸钉”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取得师生间的互相信任,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都喜欢去实验室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同,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就要仔细分析,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真正体现出如今的素质教育成果。
第二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科学,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中学生必须努力学好物理这门科学知识,将来为祖国、人民服务。
如今的中学生应该怎样来学习物理知识呢?对物理教师的教学又有什么要求呢?下面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感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作为学生的经验,更突出教学活动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必须要把课程作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课程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课程实施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也相应地发生根本性变化。
1、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对话、互动与合作、理解的整合。
(1)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活动,教学交往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学起源于交往活动,教学就是交往的变体,教学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
(2)课堂教学要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本的途径和手段;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的理由进行争论。教学不再是有知识的教师教授无知的学生,而是师生共同探究、相互影响;教师应更多作为一个学生的倾听者、交谈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讲解者;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而不仅仅是实施者。
(3)在当代,合作作为一种方式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成功的教学改革”,而且
它标示了一种精神、一种教育的理念、一种对人的素养的要求。
(4)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理解,是后现代对话的重要特征,如果对话只是停留在你问
我答的形式上,这实质是读白式交流,只有当人们能够相互间展开交流,由此产生融合,形成新的共识,人与人的理解才是可能的,理解的过程指向教师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精神上的融合与交流。
2、物理课堂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以直观,形象的实验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的。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充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把握“预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结合实验精讲概念、定理、定律、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牢记各物理量的单位、公式;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最基本的物理知识。
4、树立以身作则的原则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
总之,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教学”,学生要“学会学习”,在学校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就是教学,就是在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中,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历发展基础。
第三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 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初三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八、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
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
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家中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建筑工地、码头等地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如学习“浮力”后,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车,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哪部分是滑轮组,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学好物理。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定稿]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刘文泉,2017-11-4 我县初中物理学科进入课程改革已历时三年,为了掌握我县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以便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和对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师提供新的课改经验,自10月27日至11月5日在贺局长和高主任的带领下对全新中小学进行了视导工作,我们通过下乡视导听课、评课、座谈、检查等多种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及时总结,现将视导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步和变化
1.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部分教师能够用语言、体态、表情、眼神、手势甚至包括人际距离等信息,在情感上与学生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构建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绪场,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中。其次,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加强,多数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显得更加强烈,促进了师生和生生间的合作意识。
2.学习方式悄然嬗变
一是自制实验器材大量运用,给课堂带来了巨大活力,同时把课外实验设置成一个游戏的情境,使课堂气氛情趣盎然、浑然一体。二是学生逐渐适应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也有意识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三是教学中教师由于适时引导使很多学生养成了各种习惯:回答、讲、思考、纠错、做题、画图、看书、实验等习惯。
3.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案看成是预设的,把过程看成是动态的。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尽可能的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敢于向教材和教师挑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
4.教师角色和行为发生了变化
教学中,很多教师能穿插于学生之间,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激励、解惑,其扮演的角色是方向的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教师的作用不再像是《焦点访谈》式的独白,而是《实话实说》式的对话。由于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使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和交流。教学中部分老师能够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就是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
像物理的压强概念,焦耳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家庭生活用电、许多物理实验等,都可采用探究式教学,这样会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正像波亚利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通过视导听课,发现教师善于挖掘教材,高度重视物理中的实验部分,并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为学生创设一种再发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6.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能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由学会上升到会学,提高了教学质量。(1)、巧用短语、口诀,便于记忆
在教学中,灵活的运用一些短语、口诀来概括概念、规律等,利于学生记忆。如学习“光的反射”时,将光的反射规律概括成“三线一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 ;讲“凸透镜成像”时,把成像原理概括成“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2)、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规律
在教学中把一些不易理解或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与学生比较熟悉、了解的现象进行比较,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3)、反思方法,总结规律
习题教学中,解完一道题要让学生反思:应用了什么知识?用了什么方法?有无其它方法?为什么这样做等等,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的灵活性。7.重视并加强了实验教学
很多老师不怕麻烦在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老师能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活动,有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会提问题了,会猜想了,会记录了,会从表格中获取信息了。有的老师利用身边的东西自制了实验教具来增加演示实验,且效果很好,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老师改进了演示实验使效果明显变好,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也便于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学生记得牢记得深。
二、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新课程教学改革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能有效得到解决,将会阻碍新课程的推进和发展。根据我们的调研及师生的反馈,把存在的问题列举如下:
1.个别教师教法存在老一套的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的课改意识不强,和传统教学没有明显
区别。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
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另外,一些教师问题设计的随意性太强,缺少层次和梯度,有的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的问题不恰当、不精炼、不合时宜,让学生茫然无措。板书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跟
着问题走。部分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致使课堂教学计划性不强,拖
堂现象较严重。
2.学生主体性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是课堂教学改革
主体之一。但从目前来看,这种主体性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主要原因有:部分学生受长期传递性教学方式的影响,已习惯了被动
接受不愿或不敢大胆质疑和创新,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
堂常常出现冷场。这是我们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从目前初中物理课
堂教学活动来看,多数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有了改变现状的意
识,开始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谁来“启发”?仅仅靠教师启发,还是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启发?这些问题
往往被一些教师所忽视。因此实际操作往往效果不佳,存在“启而不
发”的问题。于是“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以为这样就是“主
体”“主导”的统一,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误解。因为在这样的教学
中,教师依次抛出自己所“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常常成为学生 的思想圈套——正是在教师这样一步步的提问,学生一次次的回答和
教师对学生答案的纠正中,学生成了教师思想的俘虏!试问:在这样 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还敢有“非份之想”吗? 3.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差。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得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此次视导发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仅有部分学生表示是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和用品;在观察实验现象时仅有部分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部分学生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提出一些问题,只有少数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并在写出实验结果后给予合理分析。此外,很多学生反映,由于探究小组管理疏散、缺乏纪律的约束,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书本 的指导与提示,没有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没有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4.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实验器材有限,实验环境较差。由于经费等原因,一些中学仪器装备不够完善,有的学校实验室中就连最普通的电池盒都没有几个,给物理实验带来较大困难。
(2)部分物理教师实验态度不端正。
部分老师做实验有两怕:一怕麻烦,二怕占用时间影响教学任务。另外部分物理教师受“应试”影响,剥夺学生实验权利,常常是变“分组”为“演示”,变“演示”为“讲”,等到中考实验加试前可能再集中搞突出训练,表面看来没有影响学生笔试及动手实验成绩,自以为“省时高效”,而实质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已受到摧残,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5.教学重结论,轻过程。
例如物理概念、公式的形成过程,有的老师轻描淡写地就引出了概念、公式,而后在公式的运用上大下功夫,这样,没有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只是靠教师的灌输获得,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做再多的习题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给教学成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大障碍。这种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也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同时造成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6.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际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一些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在理念上已有了一定的更新,但现实的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又与此发生了矛盾。
矛盾之一:新理念与现行的中考制度及平时的教学评价之间的矛盾。有的老师认为新理念固然先进,在理念上已达到了更新,但如果按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会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影响教学成绩。
矛盾之二:农村中学学生的素质与新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有的教师认为,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一长期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已习惯了旧的教学方式,新教学方式(例如科学探究)不适合这一类素质的学生。
矛盾之三:现有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探究的器材要求之间的矛盾。有的教师认为,我们现在的实验条件较差,而新课标中实验探究对器材的数量和种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矛盾。
三、视导后的反思及教学建议
1.继续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新,完成各种教学任务。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正向迁移。
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即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地结合,在稳中求发展,避免走进新的教学误区。
由于教学实际还没能同新课程理念完全适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机地将新理念与新的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实际。例如科学探究,要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进行,适当把握好“度”这样即不影响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尤其要避免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不注意继承传统教育中的有益的东西,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不能为了达到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氛围自由轻松的境界,而放弃对学生纪律的约束,这样不仅课堂的学习气氛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正常的教学都无法保证。更不能对以前的一些教学内容与方法全面否定。
(2)、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把“讲授法”与“启发式”对立起来,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定教师讲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讲授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授的作用包括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解决的建议,补充、综合学生的意见等等,它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讲授是在启发基础上的讲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不顾教学实际效果,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
新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操作、实验等形式进行多元化、立体方式的学习,这种形式有利于改革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但绝对不能不顾教学实际效果,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例如:不能大问题小问题一律采取主动参与式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甚至会使部分学生的讨论偏离教学主题。3.加强实验教学(1).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通过学生用实验探索,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总之物理课堂演示实验要与学生的分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加
强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训练,多角度全方位
地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增加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陶行知说:“真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关注学生的情绪反映和
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过程中应该充分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作为一
名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融进教育对象之中,避免师生在情感
上的分离。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有了课堂教学这一主体的参
与,我们的物理教学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其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才能
得以体现。
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逐时尚,而应该用自己的思想去建构课堂,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立足课堂,以改革课堂教学为契机,激活其生命力,找到自己与学生最自然的课堂状态、最有效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出现质的改变,“要我学”变成“我要学”。5.怎样看教学和学生
怎样看教学: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只教学生读书,书是无法教好的,作为一名学生,只会读书不会思考,书也是无法读好的。教学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教学是一种交往、一种沟通、一种对话,教学是师生的共同体,是师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怎样看学生: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愈是不可爱的孩子,愈是需要爱的孩子,新课程光柱学生,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行为,满足学生的需要。
6.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过程,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创新、有发展。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不听课或听不懂的现象。怎样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怎样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而不至于课堂失控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课后反思课堂中的问题。通过反思、研究,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全县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要改变令人担忧的不良现状,既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克服一定困难,以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信心走进新课程,促进我县物理教学发展。
第五篇: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姚嘴中学
李长刚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课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 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