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之我见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调查报告
题目: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信管101班 指导老师:颜咏雪
调查小组成员:李伟杰、王鹏、王斌、蒲双武、杨江松、卢忠建
2012年11月29日
一、调查目的及任务
1.通过调查对大学生就新农村建设见解情况进行了解 2.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通过我们自身的学习与了解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 4.在调查中结合所学提高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调查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抽查50人)
三、调查地点:四川理工学院汇南校区
四、调查时间:2012.11.20——2012.11.29
五、任务及分工
1.调查问卷的设计:王鹏、李伟杰 2.问卷调查与处理:蒲双武、卢忠建 3.照片采集:杨江松 4.数据统计与处理:王斌 5.数据分析:王斌、王鹏
6.结论分析与总结:李伟杰、王斌、王鹏 7.调查报告的整理:李伟杰、王鹏
8.调查报告的审核:王斌、蒲双武、杨江松、卢忠建
六、照片展示:见附表1
七、问卷设计及题目:见附表2
八、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虽然去年以来粮食及肉、禽、蛋价格上涨,农民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今年以来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农民现在已经难以承受了。我镇在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新农村建设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九、分析结论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建议 当前我国各地都在开展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于或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不和谐不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调研,结合自身生活及工作经验,收集民情民意,调研论证,研究分析,调查了解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存在的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当地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实情,拿出有效解决和应对方案。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建设,应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切不可谋求一时的成效而牺牲环境,应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起步,但走过了一段弯路。当前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推动,使“三农”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了道路。然而,在实施惠农政策的同时,也存在和产生了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谋求发展导致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虽然落后于城市,但从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的森林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都集中在农村地区。以森林、河流、山脉为特征的自然资源,构成了农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气候状况产生积极影响,保障了农业生产,并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所在。一些农村地区尽管贫困,但当地农民依靠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产生了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强调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资源型企业,导致森林、矿藏、水等自然资源遭到掠夺式开采。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对资源消耗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规模修建农村公路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既侵蚀占用大量耕地,减少耕地面积,又因大量用水、伐木、排污,而消耗、损毁自然资源,使农村地区山林、河流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或污染,地表地貌和植被状况补改变,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整个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此,必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
(二)过分的依靠国家的扶持和推动,导致地方政府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增加了对农村的资金投入。然而,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和政策,主要来源于国家的推动,地方党委、政府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看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属于中央政府的责任,地方党委、政府虽然强调落实国家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和建设新农村的原则要求,但仅停留在“落实”的层面上,机械地通过层层会议和文件,将中央政策予以传达和实施,对当地农村问题研究不多,往往产生中央政策在执行中的偏差,影响政策效果。如何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必须解决的现实和倾向性问题,只有明确了地方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和主体地位,制定激励约束机制,才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三)政府过分重视对短期安排,对于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仍体现出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在“三农”问题严重到危及政治稳定与经济安全的情况下,向农村进行输血,或者减免税费,或者提高农产品价格,以此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决农村的矛盾。就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而言,这些措施都属于短期安排,只能缓解暂时的矛盾,难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然而,现阶段各项支农政策的实施,还受到财政能力的限制,虽然国家拿出了很多钱,但具体到每一个农民身上,所得到的补贴和收益,仍然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农民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的作用。因此,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农村政策的连续性、持久性。在部分政策效应递减明显或者失效的情况下,立即系统性地实施新政策,不能仅仅停留在缓解“三农”矛盾的层面,而是要使“三农”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四)以工补农的现象严重,导致城乡之间统筹互动不够密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乡村”阶段的必然要求。就其本质而言,主要是相对于通过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通过农村促进城市发展的政策导向而言的。例如,对于居民收入距问题和贫困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党委、政府只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贫困问题予以较多关注,对城市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和贫困问题则重视不够,实际上,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有时甚至超过了城乡差距的程度,部分城镇居民的生活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死不起人的现象,在城镇居民中同样存在。如果过于倾向“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而忽视农村的自我发展和对城市、工业的促进作用,忽视城市突出问题的解决,必然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形成新的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五)缺少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太过强调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意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激发出农民建设家园的热情,才能使新农村建设获得强大的内在动力。然而,由于在宣传和政策导向上,过于强调保护农民权益不受侵害,而使农民对应尽的义务缺少责任意识,进一步削弱了农民的集体责任感,对集体事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对应由乡村集体组织承担的责任,拒绝履行相应义务。实行取消义务工、取消农业税政策以来,农民的自我意识增强了,乡村组织的号召力减弱,农民与乡村组织的联系更加松散。特别是对农民与乡村组织之间因土地承包、征占地补偿、税费收缴等事项而产生的债务问题,各级组织因害怕触动“侵犯农民权益”这个“高压线”,或者拖延处理,或者只顾及农民而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由此产生农村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既难以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公正性,也难以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作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保护农民权益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使农民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既享受权益,也履行义务,不仅用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还要用约束性手段解决农民自身与新农村建设需要不适应的问题。
(六)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普遍存在对大学生村官的偏见。大多数村民认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村里能干啥,混两年就走了,不如来点实际的资金或项目,一般都不重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给他们真正干事的位臵和权利,对他们缺乏信任,有的村干部联愿放权给大学生村官独挡一面的机会,怕大学生村官与他们争饭碗,抢了他们的位臵,多数大学生村官只能充当“勤务兵”或“书记员”的角色。大学生村官上任前缺乏系统的培训。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社会经历少、对农村政策不熟悉,只靠岗前的两三天培训,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多数村官不能摆正位臵,调整好心态。有的认为自己是个村官,属于管理者,不主动与村民打成一片,不能全身心沉入到最基层的农村生产、生活中。大学生村官选拨尚不规范。相应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考核制度不健全,对村官将来的去向不明确,真正能安于现状或全身心干好当前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少之又少。大学生村官普遍反应工作起来没有奔头,对个人未来考虑得多,村上实质性工作考虑得少,埋头准备考公务员、教师以及寻找新的就业出路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统一的考核机制、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把高素质的人才长期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一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实绩考核。鼓励大学生村官放手干、大胆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有针对性地出台考核机制。如:考核在农村实践研时间、三农工作实绩实效等。二是建立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对在基层干得出色的、愿意长期扎根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在参加公务员选拔时给予适当加分分值,努力解决好大学未来出路问题。三是大胆放权。让大学生村官真正的成为村班子成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能力,达到锤炼的目的。四是提高经济待遇。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和劳保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解决后顾之忧,让其能安心在农村工作,尽力的发挥才能。五是建立科学的大学村官退出机制。让不适应农村工作且不愿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合理退出,为愿意服务三农的高校有志热血青年腾位臵,这样既可为农村招来适用人才,又可缓解大学生村官出口阻塞。
(七)过分重视典型的带动模式,导致产生形式主义和形成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部署之后,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一些地区特别是“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省市县,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时机,对本地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然而,由于各地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不同,对新农村建设的安排也形式多样,确定的新农村建设标准,距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如何推动新农村建设上,各地坚持了“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的原则,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并规定了试点的具体标准,力图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从已经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地区来看,这些试点工作都不同程度地或者出现了形式主义的问题,或者是即使成功,也不具有推广价值。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过于注重形式,偏离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是根本标志,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并采取综合性措施,不能也不可能通过试点而在短期内迅速取得成效。一些试点乡村脱离这些本质要求于不顾,而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这些容易看得到成果的地方下功夫,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化为刷新一些标语,提出一些口号,新盖一些院落,新上一些设施,新修一些道路,等等,为了强调感观效果,脱离农村实际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强制要求农民翻新墙院、栽花种草、整修村屯道路,重视改善外观形象,而忽视改善农民生活的需要,形成一批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二是试点成效以集中投入为前提,试点经验难以推广。凡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地区,都不仅是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乡村,而且,省、市、县、乡四级党政组织都集中财力予以投入和保障,对一些重大问题予以政策的特殊支持,依靠这些投入和政策支持建立起诸如“小康村”等新农村典型,不能也不可能全面推广,因而,失去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典型带动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的形势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一系列重要举措的集成,也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农村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建设过程,不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是要充分组织这些问题,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有科学认识,领导干部没有科学认识,就会误导我们的群众,就会使新农村建设出现各种偏差。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要把人的培养与建设放在首位,要加大宣传教育,特别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认识,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要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没有科学规划坚决不建设,不求短效,注重千载,要充分保护环境,合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新农村建设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在广大农村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载体,尽可能保持农村原生态,不要过多发展污染大的工业企业,要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使广大农民在享受经济发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感受到精神生活的快乐。我们的领导不要过于强调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欲速则不达。新农村要将道路交通网、供排水网、电力输送网、信息传输网、新型能源等科学实施;要将民主管理深入人心,要资金和技术的大量投入,道路漫长而遥远。
十、总结
这次调查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对比于自己的理想和目前的状态,我们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一样也任重而道远。这次调查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当代大学生绝不能袖手旁观,要行动起来,努力让自己成为杰出人才,新农村建设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无疑也会遇到许多的重重问题,但只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不好的工作方法、态度并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培养新型农民,始终把“三农问题”放于发展新农村建设方针的重要位臵,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附表1:采集照片
附表2:调查问卷
关于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加强大学生对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进展情况的了解,特做此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式,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请回答以下问题:
1.您是否是农村人口?
A、是
B.否
2、您认为城乡主要还存在哪些差距?
A、交通、通讯
B、公共服务、综合配套体系 C、市场经营 D、其他
3、您的家庭经济状况和以前相比是否有所提高? A、是
B、否
4、您觉得现在和以前相比,看病是否更方便?
A、是
B、不是
5、现在的农村医疗保险是否给你及你的家人带来了便利?
A、是
B、否
6、您所在乡镇有敬老院吗?
A、有
B、没有
7、您的家庭现在用上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了吗?
A、没有
B、已用上了
8、您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吗?
A、不丰富 B、丰富(请您列举些):
9、您村现在在开展有组织的技能培训吗?
A、有
B、没有
10、你认为经过技能培训是否有助于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增加收入
A、作用明显B、意义不大
11、您最希望对农村进行哪方面改造?
A、进村和村内道路 B、自来水 C、医疗卫生设施 D、农田标准化改造 E、校舍
12、对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服务是否满意?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3、对新农村的建议和意见?(多选)
A、增加像健身操之类娱乐休闲活动
B、为农村村民提供创业相关平台与扶持
C、农村路口道路进行整修 D、在村主干道添增路灯
E、增加工业企业
F、开发工业
在此,谢谢你的合作!
问卷调查小组成员:李伟杰、王鹏、王斌、蒲双武、杨江松、卢忠建
第二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之我见的调查报告1
关于新农村建设之我见的调查报告
组员:
安全工程1班:
安全工程2班:
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10日—2012年11月14日
调查方法:
对在校大学生走访寝室进行的抽样调查,男女生各占一半。
调查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四个大的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破解“三农”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及时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地调查。
报告正文:
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我们是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条件已经初步具备的背景下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出了两个趋向的科学判断,也就是说,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农业是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是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工业返过来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相互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关于新农村建设,通过本次的调查分析得出:
关于新农村建设,很大一部分人都只是听说过,而自己却不太了解。可能是自己平时不太关心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很少了解一些有关“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的实时政策。也可能是基层政府组织对有关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宣传力度不够,而导致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这对新农村的建设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被调查的人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人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渴望,完成对新农村的建设也是现今极大的趋势,以及人民希望政府对新农村的建设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不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失望。
现如今对新农村的建设如火如荼,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要落实和完善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目标。然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体现出许多问题来,不管是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都有。村镇规划不合理也是大部分人们现如今对新农村建设最不满意的方便,大概有48.5%的人民都认为合理规划的制定是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是27.8%的人民认为是保证建设资金的问题,还有剩下的一部分人则认为是乡风民俗的问题需要的到很大的改善,还有就是人民很担心在建设过程
中,出现自筹资金比例过高、一些人以权谋私、建设一些豆腐渣工程以及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善等问题。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相关部门要尽职尽责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为新农村建设制定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对一些容易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起好监管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体现出一个“新”字,大部分人都认为建立新的思想观念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对新农村的建设。解放思想,建立新的观念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能够起到有效的帮助。
当然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重要问题,其中调查中多数人认为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当务之急;其次是要选好村党支部班子和村委会,起好村镇建设的带头作用;最后是要积极的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真正做到地方服从中央,中央监管的新农村建设发展。
新农村的建设光靠有新的、先进的思想观念是不够的,大部分人们认为制约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资金的匮乏和农民生产技术的落后。针对资金和技术问题,政府应该起到真正的辅佐作用,为农民的发展筹集资金或者是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由于农村人口大多数都是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应对农村主要劳动力进行定期的文化和技能培训。
还有个普遍问题就是农民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收入,缺乏赚钱的有效途径,而导致大部分农民家庭的收入很少,所以大概95%的人民都认为现如今物价偏高。对于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政府应该在资金和技术方便加大力度,大力发展经济,减少农民的负担,如在农村实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不仅让农民看病变得更加方便而且也让农民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医药费用。就目前而言,大概49%的人民认为对新农村的建设效果不明显,47%的人民认为效果还算一般,毕竟几千年来,我国一直是个农业大国,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对新农村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农业和农村发展长期处在资金投入少、社会化程度低和产出效益差的状态。城乡之间没有实现均衡增长和良性循环,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而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效率和公平问题。公共政策的出台就成为必然。现阶段我国正在实现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也就是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的历史性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战略上要抓住历史机遇,顺应第二个趋向。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由于地形、气候条件限制,农村地区生产难以实现大规模化、机械化、集成化,生产方式总体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生产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也不高;二,农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尽规范,农民驾驭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三,农村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虽然村里有小学,但由于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教师责任心等问题,导致农民一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甚至县城以外的地方接受教育,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料显示,75%以上的农村小学,68%以上的乡镇初级中学,生源状况不容乐观;四,农村土地日益减少,由于村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部分村民们都在自家土地上建新房或养殖场,侵占了大量土地。另外,由于各种公路的铺设,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因此,农村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五,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
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六,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结论与建议:由于近几年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的确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研究报告不应该只是对现政的赞歌。新农村运动,其出发点与设想是好的,确实也能在某些方面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之状况,但其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要找准“三农”难题的症结,就必须认清“三农”--农民、农业、农村,在我国整个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在政权结构金字塔中,农民受基层政权的管辖列于该金字塔的底层,接受中央、省、地、县的层层领导;在产业结构金字塔中,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列于该金字塔的底层,接受第二、三产业的指导,并向它们付出剪刀差价值;在城乡社会结构金字塔中,农村是大、中、小城市及乡镇的最后供给地。总之,“三农”在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化社会转型中,是受动者,是被改变、被转型的对象。“三农”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决定了它在与周围环境交换活动时,必然处于被动和劣势。“三农”难题的产生和解决,极大程度上不取决于“三农”自身,而是有赖于国家宏观全局改革的成功。
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一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二,加强一般党员教育。在党员教育中,一是在党员中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活动,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二是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三是建立党员帮扶制度。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二是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策已就,亿万农民激情涌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市场化的继续推进,随着体制改革的努力攻坚,依靠全国人民的伟大智慧,依靠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前进的道路上充满着危险和阻碍,尽管历史境遇如
此之艰难和困苦,但是出人意料的惊喜还会像以往那样眷恋着我们的事业,伟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调查取照:
2012/11/20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关于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关于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村,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四个大的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破解“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眼下来看,无论是从口号宣传还是实际行动,党和国家都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全国农村各地收效也颇具明显。如果只是听各种媒体报道新农村建设一系列措施是无限光明,广大农民老百姓也是无比推崇。但是真正的实际上效果有多大呢,哪些地方值得继续发扬,何种政策为民所诟病,是不是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此新农村建设绝不是国家领导制定政策下级一字不改地响应那么简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相当繁琐,需要不停地实时考察,了解民情,借鉴经验,再制定相应的政策,只有不断改进时时注重农民所需,才能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在就以我家乡(xx省xx市某村)现状,浅谈一下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下面我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涉及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大方面来分析。
一、“生产发展”
现状:
1、整体上,农村生产稳步发展,农村收入逐步提高。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出台和落实,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的积极性,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2、农民无法改变现状,没有更好的生产方式和手段,还是靠种植庄稼(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不能形成规模。即使个别户有种植经济作物的,由于没有政策扶持,多数农民无法承担较大的风险,最终以失败告终,重新种植基本的庄稼,靠给个体户工作赚取生活费用。
3、本村包括周围村庄很少有本地性的生产机构,工厂、规模性的农业生产等都没有,也不能因地制宜发挥本地的地区性优势,多数农民还是靠之前的生产方式,根本上并没有发生什么质的改变。
4、农民生产工具有所改善,生产效率大有提高,节省了不少生产时间。但是很严重一个问题是农民现在种地特别是种植基本农作物,成本过高,虽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但是结算下来只靠种植粮食农民赚不了多少,更谈不上致富。如果碰到年成不好,只有亏本的份儿,所以致使很多农民宁愿舍弃田地,或荒置或卖掉。
5、生产不科学,周围很多环境发生污染,或者耕地区保护不好,逐年减少。建议:从面上看,农村建设生产方面有很大提高,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从根本上来讲一直未发生质的变化,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拔高,因此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重视规划,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应当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科学规划“的理念,体现”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延续特色、简明实用”。响应中央保护好耕田,不能随意变卖或者置作它用(建造工
厂等)。
2、支持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致富。发挥地区性的优势,种植经济作物,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进行扶持和保护,不能仅仅是字面上号召。可以优先扶持带头尝试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进行无息或低息贷款。种植经济过程一体化,从种植到收获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保证在收获季节农民可以将经济作物顺利地出售。最好入上农业保险,若有自然灾害造成当年亏损,农民也可领导保险资金维持生活。
3、降低农民农业生产成本。从现在来看农民种地从播种到收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是正由于如此使得农业生产成本过高,靠种植庄稼致富基本上不可能,因此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有效的必然途径。例如联合收割机,周围几个村就屈指可数的几辆,造成垄断要价很高,使得农民不用不行,当地干部可以联系收割机所有者,实行整村的规模性收割,从而降低成本。
二、“生活宽裕”
现状:
1、由于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也逐渐改善。但相比城镇生活仍有巨大差距,离富裕还是很遥远,多数是勉强达到所谓的小康生活。
2、地区差距、个体差距越来越大。由于邻村政策不同可能使得先富起来,而本村干部在其位而不谋其职致使收入差距拉大,生活水平自然也赶不上。贫困户找不到合适的致富途径,难以脱贫,只靠政府的物质扶持只是暂时的权宜之策,终不能长远。
3、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电网、饮用水、乡村街道、农村小学校舍设施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4、出台农村医保制度,大大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由于该措施程序上的漏洞,或者用了假药或者延误看病的时机等等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建议:
1、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根本上还是解决农民收入的问题,收入提高,生活才有保障。
2、缩小地区差距和个体差距。地区应积极响应中央的政策,切实为民谋福利;解决贫困户,物质上给与扶持,但根本上还是带领农民致富,提供更多的就业单位或方式。
3、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便民利民。建造一些健民等设施,丰富农民工作后的生活。
4、完善医保制度,更大缓解农民治病难的问题;有必要实行医药分制管理,降低农民看病成本。
三、“乡风文明”
现状:
1、多数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法律意识有待提高;农民素质现阶段也是比较低下,偷抢拐骗仍是常事。
2、农民生活娱乐方式单调,不懂得如何丰富生活。有些传统意义根深蒂固不利于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3、农民子女接受教育代价太大,普通家庭难以承担。培养一个大学生,普通家庭几乎搭上家里二十多年的积蓄,代价过大,因此很多农民孩子选择早早的退学打工。
4、地区没有形成自我的特色文明。
建议:
1、普及基本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既能有效的避免无意识的触犯法律,履行应尽的义务,又能及时的用法律保护自我。尤其是地方政府或恶霸压制,农民应积极协心学会引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
利。
2、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使得农民更科学的生产。发扬优良的传统,特别是传统美德的继承,摈弃阻碍社会发展的传统糟粕。
3、解决农村上学难的问题。虽然现在农村大学生逐年增加,但是一个大学生也给一个家庭带来了相当大的负担。因此切实落实农村教育,主要从资金渠道上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问题。
四、“村容整洁”
现状:村容整洁应当不仅是农村简单的表面的干净整洁,也应包括村民的精神面貌和风气。
现在还是各扫自家门前雪,只顾得自己家里的整洁,对于村庄的公共设施等都没有公共意识和保护意识。例如农村街道的保洁该怎么处理,毕竟不像城镇有固定的环卫;田地生产设施和健身设施等保护,村民多数只管用而不管保护,坏了之后往往没有责任人,村里干部也长时间放置不修理,妨碍正常使用。
建议:如何保持村容整洁,除了外在的一些清洁工作,如垃圾倒在固定地方,固定时间清理:还要内在改变村民的意识,有整个村庄是一个家的整体意识,都主动维护村庄的整洁。对于破坏村庄设施的村民可以适当的惩罚,主要是告诫注意保护使用。
五、“管理民主”
现状:
1、选举上村民比往年开明了许多,但仍是村中有钱有势的人在暗中作用。所谓的民主,也只是形式上落实了一部分而已,多数村民都是跟风选举,对于候选人也不了解。
2、很大程度上村干部都是混吃等死,在官位上只为自己谋取利益,不为村民干实事。举个例子,村里某个家庭死了老人,而这家人正好与村干部有隙,村干部居然不给开死亡证明,还勒索钱财。同样的,家里有别的事用到村干部,除了拖拖拉拉不干就是勒索钱财。更谈不上这些村干部为民谋福利了。
3、由于村民法律意识的不健全和势薄力单,村民习惯这样的侵权了,所做是不招惹不得罪把村干部当爷供着。结果只能是村干部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4、村干部往往制定一系列违反民意的政策和措施。未经村民同意,把村里的耕田全部变卖,发给村民部分所谓的补助。
5、领导层风气不好,贪污受贿司常见惯。
建议:
1、大学生下乡当民官不失为一种好的措施,大学生素质相对较高目光长远,理论上更利于为农民办实事。但缺失经验、过于理想化等也是大学生的短板。
2、实行分权管理,不能村干部一家独大。设置监督部门,监督村干部的行为,是否违反规定和民意。
3、信访制度的完善,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其实信访制度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诟病,简直是尸占素餐,不仅仅不为人们办实事还贪污受贿,没有钱打赢官司非常之难。所以信访制度很有必要完善,使民告官不再是一个空头支票,愚弄农民。
4、对于村干部的违法行为一旦发觉惩戒要严,公开审判,起码公开审判结果。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领导犯法罪加一等,只有惩一责百才能有效的改善官场风气尤其是远离中央的农村。
以上就是我对我村现状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和建议。虽然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很多,但我们要对政府要有信心,相信党和政府有能力改善现状,一步步地实现新农村建设。回想近几年,我们的生活已经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从吃不上饱饭到小康生活,到信访制度,到医保制度,到取消农业税……不得不承认,这些变化都为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切实做到老百姓心里去了。因此出现一系列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不用杞人忧天或是愤世嫉俗,只要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即可。说到此,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能为新农村建设做些什么呢?
我们首先要知道,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是可以实现双赢的。其一,让知识、技术和人才的光辉在农村大地上闪现;其二,大学生可以到农村播撒文明的火种,并让播撒者在文化寻根中成长;其三,在农村开辟大学生就业新天地,并形成城乡互动的良性循环。通过双赢的实现,让大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都有一个美好的预期。
大学生掌握着基础知识和最新的科技信息,在专业学习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在课题科研锻炼中形成了严谨的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丰富的阅读过程中形成了宽阔的视野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于培养一批懂科学、有知识的新型农民,而大学生能够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反哺农民,以简捷、高效、科学、实用的手段把人类知识成果普及给农民,进而促进新型农民的成长,催生新的农村精神。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足够的舞台让我们得到锻炼,不可否认,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些工作的背后,浸透着大量大学生志愿者的心血和汗水,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坚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有团中央的支持和指导,新农村建设事业中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志愿者,而大学生志愿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多数农村与过去想比有了很大变化,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和要求相比,还很很大差距,正所谓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信心,相信党和人民,共同地努力,新农村必将呈现一片新的天地!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四个大的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破解“三农”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我乡实际,就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点粗浅看法。
一、抓好舆论宣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的意义和目标等,让群众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动员、吸引和引导群众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让他们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在宣传引导时要注意的是,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要脱离实际。新农村建设的前景是美好的,这是不庸置疑的事实,但我们不要让人觉得不可能实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宣传。
二、做好科学规划
好的规划是一件事情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规划必须讲究科学,并具前瞻性。要制定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分解落实目标任务,逐步实施。一要有计划性。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十二五”-1-
开局之年,既要有五年规划,又要有一年的计划,明确长期干什么,近期干什么。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全面的实施方案,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科学确立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指标体系,妥善处理好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统一部署与分类指导的关系,做到既与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又量力而行,与农村实际紧密结合,从人民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抓起,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坚持示范点建设。在科学编制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1—2个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示范点。村与村也不一样,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照搬城市模式,不能千篇一律。认真总结示范点建设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多种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法,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三、突出重点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市委、县委的总体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
1、立足当地,扩大培植产业规模
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前提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做强特色产业。龙形市乡作为永兴县最大的移民乡镇,地处东部山区,没有冰糖橙、烤烟等特色产业,但总结过去几年的成功经验,要抓住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在示范村扩大生姜种植面积,扩大规模,积极争取引进生姜深加工企业落户我乡,为实现“一乡一品”、打造“龙形
市生姜”这一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进一步做大中药材、木材加工等一批特色高效农业项目,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2、注重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坚持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二是继续实施移民培训,提升农民养殖技术。定期邀请养殖专家、组织全乡农民进行新型农民创业养植培训,把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送到农民手里,让他们能掌握一项以上的致富技术。三是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要继承并发扬东部山区乡镇自身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爱护公物、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以文明乡风来增强村民和谐。
3、抓好移民乡镇优势,做好城镇建设
一是抓好城镇建设整体规划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利用好移民新村建设的契机,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城镇的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库区、水利、林业等一批项目实施,健全完善农业防灾抗灾体系;加快推进通村公路、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
产生活条件。
4、夯实基础,提高党组织战斗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选好配强乡、村领导班子。二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制度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全面推行村务决策听证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提高农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深入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五个真正”。即: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选准农业农村发展的好路子;真正解决好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真正调动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和农民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农村发展、文明、优美、和谐的目标。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正文
新农村建设之经济篇
由于各市各地区的经济建设情况不同,所以要选取道路和采取的方针也应因地制宜。选择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好的发展惠民之业。就临清市目前的发展情况,乡镇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城市近郊的较发达乡镇;二是企业型乡镇;三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不发达乡镇。发展新农村建设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发展,临清市针对不同情况应制出不同的发展方案。
㈠ 城市近郊发达乡镇由于距离城市近,交通方便,乡村特色明显,便于发展短假期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是指以当地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城市周边短程度假,将是相当长时期内城市居民旅游休闲的时尚。而且,这种方式弹性小,重游率高,市场相对稳定。乡村旅游业从创造规模、品牌效应、吸引外来投资、提供就业机会等都大有发展前景。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综合带动功能远远大于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村对环境卫生的整治成了经营户的自觉行为。在经营理念评价的调查中,经营户特别强调卫生条件的占50%。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对改善经营农户的卫生陋习,美化环境,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建设,推广农村文明社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农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所以政府要加强规范管理,宣传引导,监督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景区形象。旅游业主应该保持本色,凸现特色,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增强吸引魅力,增强竞争实力。
㈡ 企业支柱型的乡镇应加强企业发展,形成规模,以带动周边的村庄的发展;再就是加强企业与企业的强强联合,加强乡镇的强强联合。例如,临清市烟店镇、潘庄镇、唐元镇和八岔路镇都是发展比较快的企业型强镇,并且彼此相邻。优先加强该四乡镇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优先加强该四镇的基础建设,使其成为除市区外的第二发展中心,再有此中心发展辐射周边村庄,以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
㈢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不发达乡镇应走集体合作的道路,由于该类乡镇发展较不发达,缺乏资金、技术、人才,所以只能采取集中资源、集合力量的措施。集中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政府应加强该地区的基础建设,加大经济上的扶持力度。例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是始终走集体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始终坚持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之策。以集体化、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局面。这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之文化篇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文化不仅与经济、政治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的三大支柱,而且文化建设又是保持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而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进步,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智力的竞争。同样,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促进农村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也就是说,只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才会有较强的经济基础的良好的社会基础、政治环境。
新农村文化建设还与农村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智力支撑与可靠保证,也就是说,只有文化建设搞好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可能。
还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因此要充分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新农村和整个国家未来的兴衰存亡的大业。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教育建设、文体卫生建设等。
㈠ 思想道德建设:要发展先进文化,以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农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能动、积极作用。道德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又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涵。新农村的道德文化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广大农民加强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㈡ 科学文化建设: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在农村的科普进程,努力培养一批技术型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在农村建设文化站点、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为农民学习进步提供便利。要坚持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禁止赌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强化科技培训。积极培养良好地村风,形成良好的风气。同时,可以根据临清市个乡镇的具体历史,著名人物等开发文化产业。例如:八岔路镇的五花槐和乾隆南巡时的题字碑刻,唐元镇的抗日战役遗址,大清真寺,舍利塔等,还有著名人物国学大师季羡林、抗日名将张自忠的故乡,都是丰富的文化资源。
㈢ 教育建设: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加快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新型农民做好准备。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文盲、科盲建设不了新农村,新农村建设需要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途径,是科学技术知识继承和传播的手段,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桥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育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一代农民,把我国农村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㈣ 文体卫生建设:在农村多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修养,再次,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保障农民生命生活。采取送电影下乡,下乡公演等多种形式方式,让农民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陶冶。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开阔农民的眼界,娱乐农民的身心。逐渐的移风易俗,剔除不好的风俗,形成良好的风尚。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
政府加大思想的引导,加大资金的支持和人才的培养。农村的基层领导组织积极鼓励,推动村民自觉的学习提高,加强村风村纪的建设管理。
村民应自觉的遵守村规村纪,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促进良好风尚的形成。
新农村建设之民主篇
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史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保证农民权利,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的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对民主的真正内涵认识不到位。部分村社干部简单的认为“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任何一件重大事务是大多数人投票通过的就是民主,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认识事实上剥夺了每一个农民群众真正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没有真正达到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求。农民群众对民主的认识有偏差,大多数认为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或满足了自己的要求的就是民主,对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带有强烈的反感情绪等。
(二)广大村民民主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不够规范。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会存在利益的交易,权利与金钱的交易。
(三)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 部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村务公开在实践中存在着随意性、零散性、形式化等问题,许多群众关心真正的核心问题,并没有公开。民主活动缺少有效地检查督查,其真实程度和效果往往是依靠村干部自身的认识和觉悟。
(四)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民主政治建设的滞后。
(五)传统性心理和习惯性服从心理定式的影响。在宗派、家族势力影响下,使农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自己的批评建议带有很大顾忌性。过分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形成了习惯性的服从心理。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必须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来指导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避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偏离正确的方向和陷入无序化。一方面村党支部要界定村两委的职责,使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另一方面村党支部要避免统揽一切,保证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同时,村党支部要作好自身的党内民主建设,以制度的形式确立党员对党员干部的民主监督,并通过党内民主来引导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二)加快经济发展,为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用好各种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惠农政策,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通过发展经济,使农民群众解除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激发政治热情,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
(三)加强村级民主建设的宣传教育。要让群众知道,积极参加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民主活动,不是毫无作用的形式主义,让他们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和他们的利益休戚相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让群众真正明白,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是保证农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权利的重要手段。要教育群众,选好村干部、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努力通过民主决策,多办好事实事,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真实感。
(四)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内容具体化和程序化,严格按照制定的程序办事,扩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渠道,保障农民群众在参与过程中的信息平等权,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用法律法规来指导农村各项事务生活,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富强村为例,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细化的方式写入村规民约来指导村民的行为,为村民积极参与村事务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五)通过树立一些适当的典型或例子来打破既有的习惯和心理定式,使农民群众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只有充分行使赋予的民主权利,才能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还要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加强村民法律意识,使村民知法懂法守法。健全监督机制,科学划分村两委的职责等。
新农村建设之社会篇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窄、层次低、社会化程度低;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混乱,缺乏法律保障,基金难以保值增值;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下降;家庭养老面临挑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落后的原因: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上相对不足;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人口老化进程加快,社会养老日益艰难;收缴保障基金的难度较大。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采取的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农村土地转让制度。
总结: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统筹发展,做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统筹发展,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统筹发展,才能使新农村建设真正的惠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