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常中丁伟明校长给高一教师改进教学的十点建议
省常中丁伟明校长给高一教师改进教学的十点建议
近期,居丽琴副市长阅读了省常中丁伟明校长的《给高一教师改进教学的十点建议》一文,她认为该文从教学的角度,凸显了高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重要作用,对高一教师改进教学提出了十点非常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居副市长在文中批示:“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广大的高一教师们分享,希望大家认真阅读这篇文章,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给高一教师改进教学的十点建议
丁伟明
回望高三,感受高二,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高一乃是促进全局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高一成,全盘皆赢。我们要从根本上和全局上认识和理解高一教育教学任务的艰巨和改变现状的迫切,明确方向,调整思路,改进策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改进高一的教学和管理,针对高一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教育教学改进建议。
第一、正确定位教学起点,夯实发展基础。
从高三教学反映的情况分析,影响学生成绩提高的首要的因素不是解题能力问题,而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问题,首要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境界和学习方式问题,首要不是勤奋刻苦问题,而是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问题,在众多问题中,兴趣、基础、习惯和态度是根本, 是核心,而高一是培养这些基本要素的黄金时期和关键阶段,失去了高一对根本的、核心的要素的关照,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础。有经历高
二、高三的学生在文章中说,高一是失败人生的开始。有时,学生的感受比教育者更具体,更深刻。由此,培植兴趣、关注基础、发展能力、养成习惯应该成为教师在高一教学中应共同遵守的底线和起点。把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丰富精神世界作为高一教育教学的起点归宿,每位教师要深入研究“基础”的内涵和夯实基础的方法,抓住学科本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人格,增强责任感,提高自我发展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实、习惯好、兴趣高、能力强的发展基础。
第二、适度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境界。
纵观高一理科教学,教师的出手普遍较高,由于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模仿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较强,也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能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但在这一过程中,留下三方面的隐患,一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却常常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成了问题。二是部分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明显加重,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发展。三是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上的关照和有效训练的相对较少,学困生逐步形成。因此,高一教学的难度必须适度降低,难度大未必起点高,难度大常常效果差。要严禁将高三训练题下放到高一,严禁竞赛题进入常态课堂,争取更多的时空加强“三基”训练,促进学生形成视野宽广、基础厚实、思维灵活、努力向上的学习状态。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教育者的教学境界,在培养学习兴趣、揭示学科知识本质、提高问题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发展境界、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等方面下功夫。
第三、注重培养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一更是任务艰巨。初高中学习衔接教学是高一教学的首要任务,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核心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思想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衔接,这样的衔接更应该看作是培育和纠偏,从教学实际和对学生未来的影响分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是培养学习方式的重点和内容,这其实也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方向和路径。为此,我们要求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作为常态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推进。在具体操作上,一是强化对教学情景的研究和设计,教学情景应深刻揭示知识的本质,增强问题的思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探究能力。二是改进合作学习,提倡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合作讨论,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交流、学会反思,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三是强化学科内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要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重点防止研究性学习形式化,浅层次,增强研究的持续性和问题探究的深刻性。四是开展基于任务引导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应有目标,有指导,有检测,教师应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改进课堂教学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对教材有机统整,重组知识结构,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防止课堂教学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简单重复和再现。
第四、坚持分层指导,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面对学生发展过程中能力、心理、兴趣、需求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确实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困难,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发展差异是教育者必须直面的课题,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指导、分类管理是基本选择和做法,学校现行开设的拓展课程和辅导课程就是具体表现,是在常态课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常态课、拓展课程和辅导课程的基本定位是,常态课养成习惯,发展兴趣,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发展健康人格。拓展课的重点是拓展视野,提高难度,激活思维,发展学科学术能力和创新意识。辅导课程的重点在于培植信心,强化基础,释疑解惑。分类管理主要在两个方面体现,一是目标管理,拓展课程的难度是介于学科竞赛和常态课之间,为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提供帮助,因此,学生在拓展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学习能力、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成绩应与其在高三学习阶段是否获得一流高校自主招生名额挂钩;辅导课程的目标是建立学习自信,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解题能力,力争考试过关。二是作业管理,基本要求是分类、分层布置作业,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要进一步控制作业题量和作业难度,要增加基础题的有效训练,教师应主动与这些学生协商,共同商量作业处理方案。同时,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作业设置、批改和反馈的研究,若一次作业如有25%的错误率,一般可以视为是课堂教学不当所为,学校将学生作业完成的好坏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五、调整考试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在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并逐步形成制度。一是调整试卷结构,使其更符合高一教学的实际,避免过早与高考接轨。二是调整考试难度,基本题达到学业水平测试A级要求,年级均分达总分的75%,15%左右的学生能够达到总分的90%,同类班级均分之差大于5分、班级不及格人数多于5人均应作为重点关注的事件。三是各学科试卷增设附加题,供学业水平较高学生选做,计入学生总分。四是拓展课程与补偿教学考试评价单列。五是形成以模块为单位的教学评价制度,推出绩点分评价制度。
第六、加强学习方式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可以说,我们在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还缺乏制度和有效方法,还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没有能够真正成为教学资源,学校设立《资优生学习方式研究》研究课题的目的,在于推动每一位教师进一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把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学校作这样的教学实验,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从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入手,改善他们的学习心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先在高一(1)班至高一(10)班的数学、物理和化学三门学科进行尝试,每一位教师利用一个自修课的时间,对自己所教班级中学习本学科有较大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其任务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下周将要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全部内容,也可以是部分内容),并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和教师布置的思考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基本掌握主要知识和方法,减缓听课负担,提高听课效果。参加这类指导的学生控制在10%左右,原则上一个学生最多参加两门学科的指导活动。我们希望教师能进一步跟踪和观察这些学生的学习表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希望教师能把这些学生的自学成果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请先学的学生讲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能力。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学资源的重组,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使用。同时,拓展课程、辅导课程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思维品质。
第七、重视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集体备课是其中的重要方式,集体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品味。学校集体备课的重点是解读文本、研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景和讨论训练内容。关于教学目标,既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又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第一层次目标主要是对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记忆,第二层次目标是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和迁移,体现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和灵活性,第三层次目标是探究和反思,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的品质。关于文本理解和情景设计,重在把握教材结构和编制意图,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强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从而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情景,防止教学情景的设计浅层次、低龄化倾向。关于教学过程设计,要提高对学的设计能力,坚持精讲多练,多实践,多探究,教师真正能够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对话者和人格的示范者。
第八、研究作业,改善训练质量。
作业多、难度大是学生学业负担较重的主要表现形式,尤其是理科作业已经成为部分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巩固本堂课学习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作业,要充分注重作业与教学要求的匹配,关注作业与学生适度的负担和能力相符,部分学科的作业量大题深,不仅没有能够达到巩固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效果,反而成为部分学生学习的巨大负担。教师应进一步改善作业布置方式,分层布置是基本方式,尤其要严格控制学困生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要加强作业收交管理,防止不做作业现象的出现,防止抄袭作业,要规范作业布置方法,防止作业布置的随意性,想多就多,多少不均,要强化课堂练习,文科类也要进一步减少课外作业数量,政治、地理、历史等尽可能不布置课外作业,要加强拓展课程的作业管理,严格要求,严格批改,要提高作业批改质量,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及时评讲。
第九、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管理是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尊重、亲近、严格、服务是教学管理四个核心要素。尊重是管理的基础,人格是第一位的,没有对人格的尊重,也就失去了管理的基础。亲近是管理的基本方式,生不亲其师,怎能信其道,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创设条件和环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严格是管理的基本要求,规范是严格的基础,科学与合理是严格的保证。服务是教育的基本形态,服务不是一种被动的跟进,而是更高层面的引力,是人格的引领,是学习的导师。管理不在于控制,而在于让我们提供的教育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管理是教育者的基本责任。同时管理又是艺术,不能将管理仅仅看作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善于创造管理的机会,善于利用管理机制,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学校将在期中考试前后组织对教师管理能力的调研,发现和培育更多的管理高手,学校将进一步总结他们的经验,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建设。
第十、创新活动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活动是学科学习的基本形式,是教学的载体,通过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发展综合思维能力,活动是教学的活水,学生活动质量的高低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表现。在学科活动的设计方面,要充分体现学科的内涵和特色,要努力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而不是过多的形式化。例如数学文化周活动,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养成数学意识,喜欢数学,提高数学能力。学科活动组织原则上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一般不占有学生其他学习时间,如需组织年级或全校层面的比赛活动,应在班级预赛的基础上进行,年级比赛以展示的形式为主,避免过多的利益诱惑导致活动的失真。年级比赛时间从常态课中调剂出来,学科活动的规模宜小不宜大。学科活动的开展应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活动,教师要加强统筹,保证学生学科活动的时间,原则上学科活动的周期可以长一些,让学生充分体会活动的价值和内涵。活动评价是组织活动的一大难点,但过程的真实性、思维的深刻性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关键。(编辑:曹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