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培训
依“事”择“时”,巧施惩戒
对学生的批评和惩罚是有学问的。处理的好,学生会认识到错误虚心改正,而且师生关系不但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关系更“铁”;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学生即使迫于班主任“淫威”而暂时就范,肯定不能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师生关系也会因此蒙上阴影。
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掌握住惩戒的“火候”呢?
首先,要就“事”论“施”.学生所犯错误,在严重程度和危害性上会有不同。班主任们都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惩戒措施。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区分事情的轻重,我在平时工作中又采取了什么效果较好的“个性化”惩戒措施,措施是针对个人还是集体。
一,对于大是大非问题,比如学校校规以上的规章制度,学生如果有违反,我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案例一】:我拿剪子给你剪了!
高一上学期,一位男生从外校转到我们班。这位男生很有“文艺范儿”,头发长长的盖住眼睛。而我们学校校规中就有“男生不得染发、留长发”这一条,我在高一开学初就强调了这一条,所以我班男生都是一水儿的平头。面对这么一个“另类”,我心想,刚开始就一定要给他立好规矩,不能让他发展成“刺头”.于是,我在真诚地欢迎之后,非常严肃得告诉他,他的发型和学校规章、与我班风气不符,责令他明天上学时必须剪成平头。为了表示我在这件事上绝不姑息,我还从抽屉里拿出一把小剪刀,明确告诉他,如果明天还这样,我就逮着给你剪了。
第二天早自习,我早早站在教室门口等他。他看到我,有些吃惊。我善意的摸了摸他的平头,打趣儿道“这样也很帅吗!”他嘿嘿地笑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加强对这位同学的观察。发现他其实本质不坏,只是有时自律意识差了些。但是明显感觉到他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校规班规,对于他不是故意而触犯班规的行为,我会单独叫过来进行善意的提醒。后来家长会时,家长专门留下来和我交流。家长说孩子以前的学校风气不好,孩子纪律意识涣散。而自己来了这个学校之后,还是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是非判断。孩子回家反馈说,班主任老师挺有原则性的,但又不死板。我听了非常高兴。
【启示】对于原则性问题,班主任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立场,这是班主任威信和威严的重要来源。教师有原则性,学生才会才会趋善避恶。另外,对于试图违反这些原则性问题的,一定要及时发现,在第一时间就进行彻底的处理。如果发现不及时或者姑息纵容,会形成不好的风气。还有,我借用剪刀这个“道具”,鲜明地表明了我的立场,对学生也是一种震撼和警示。班主任在言语惩戒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借助一些实物道具帮自己演一出“好戏”.学生既感受到你的威严,又感受到你朋友式的鼓励和提醒,最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集体,收益了,所以他会感激你惩戒。
二,如果群体性问题,比如班风学风问题,那就一定要当着全体同学的面“雷霆万钧”了。
【案例二】:我给全班发了火
记得高一刚开学的第一个月,我就在班里“大动肝火”.我接班时,我就打算带出一个凝聚力强的班级。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学一个月,学生跑操还非常不像样子。年级每天会有学生会同学队跑操情况进行检查,在操后机会上会进行广播表扬。而我们班一周内已经三次没有得到表扬了。看着其他班孩子得到表扬兴高采烈,而我班孩子有点麻木不仁的表情,我气不打一处来。
我撇开队伍,匆匆赶往教室,打开门,迎接所有同学的到来。此时我的脸上肯定是阴云密布,眼神肯定是摄人心魄的,因为看我的同学都低下头小碎步跑到座位上。
就这样,我进行了一次“狂风暴雨”式的集体荣誉感教育。我又跑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告诉他们应该怎么跑才算跑好。
我想让同学们明白:其一,我很在乎大家的表现。其二,大家现在的表现非常糟糕。其三,大家按照我指出的标准做就肯定能的表扬。第四,凝聚力强的班会让大家受益。
当天,学生们异常的“乖”.放学后,我又留下几个跑操的“老大难”,我喊口号,他们跑,一共加练了半个小时。
第二天跑操之前,我又做了一分钟的动员,并且全程陪伴他们跑操。在我巨大的攻势下,原来只顾自己瞎跑的同学能兼顾左右,原来老是跑错步子的同学能及时调整步子,原来不用心跑的同学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们班这次,终于得到了表扬。当听到我班的班号时,同学们都欢呼雀跃,从那时起,我班的班级凝聚力开始形成了。
【启示】对于集体性“发蔫”,班主任的惩戒要有强势的一面,要能“震”得住学生。并且也要有细致的一面,要明确告诉学生他们的问题在哪里,从小处着手,给学生具体的要求去遵循,学生肯定能做好。还有明确哪些同学犯错最突出,个别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件事里,学生收到了批评,感受到了压力,用心去做了,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感受到一种释放和成就感,会觉得这些是值得的,也会更加拥护你的措施。
三,对于类似迟到、未交作业等情况,如果不是一贯如此或者态度恶劣,我一般会用“化绵神掌”解决。
【案例三】:这周,你负责收各科所有作业
班里有位叫小哲的同学老是丢三落四。这不,今天的作业又忘带了。一般,作业如果忘带或者作业多未写完,我会和学生约定一个时间让他完成即可,学生们也完成的挺好,我觉得这种弹性和人性的方法不错。但是对于小哲这种孩子,没有点必要的惩戒他是不长记性的。但问题是,他错误不大,也不是故意的。面对此类问题,我一般会让孩子做一些“利己利人”的体力活。
我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其一,这事还犯不上“脸红脖子粗”得批评。
其二,让他体会到自己行为的危害,他还有改进的动力。
果然,第二天他面对有的同学忘带,有的同学忘做的情况,花很大力气才能收上来,并统计好。对于忘带的同学,他甚至有点不满意了。我打趣道,你也知道没带作业给课代表造成的麻烦了吧。他深深点了点头。
就这样,他艰难地干了一周。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和他开玩笑:小哲是咱班卖力最多的总课代表。
在同学们的哄笑中,他也笑了。
此后,小哲丢三落四的毛病还真的改掉了不少。
【启示】学生之所以屡次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犯错的地方感受到犯错带来的痛楚。比如,乱扔垃圾的同学我绝对不会罚站,而是让他负责擦一天黑板。这时,你再装作异常惊讶得问全班:今天的黑板谁擦的呀,怎么这么干净啊?这时,受罚的学生想恨你,估计也恨不起来了。
其次,要就“时”论“施”.这个“时”,指的是时机。有了合适的时机,教育效果才能最大化。《学记》有云“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即在适当之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而时机不同,措施也会有所变化。
时机恰当,学生会痛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危害,也会理解班主任的用意。否则,即使惩戒了,学生也是口服心不服,不但对自己的错误难有深刻的反思和改进,还会产生对班主任的不满、抵触甚至敌视情绪。惩戒,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
一,集体犯错,先惩后戒,惩必有据
惩戒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积极改正。所以,如果班主任没有说服力强的凭据,学生肯定不买账。只有掌握了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实例,有凭有据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案例四】一波三折平浮躁
学校每年四、五两月学生活动丰富,学生多少也有一些浮躁。作业较以前书写潦草、错误增多,无故缺勤人数比以前明显增加。看到同学“人浮于习”,心里着急呀!于是开班会的时候我电闪雷鸣般得训了他们一顿。
但是,管不了三天,学生又固态重萌了。经过反思,我改变了策略。
我着手收集学生浮躁的一些表现。我用相机拍下几位同学以前的作业和现在的作业(这几位同学有绩优生,也有后进生)。我又统计自习出勤人数,与以前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这几位同学收集到这些证据后,我专门召开了主题班会。这次班会用引导代替惩戒,“有图,有真相”,学生发现问题了自己的问题。果然随后的一段时间,作业质量明显提高,自习也是全勤,我的教育初步达到了效果。
学校活动快要结束前的一周,老是有几位同学和班长自习请假。这引起了我的警觉。通过询问班长,我发现他们的请假理由经不起推敲。我估计是他们看活动马上结束,想编个理由最后玩上一把。
掌握了这个情况,我决定就以自习考勤为突破口,给班级浮躁之风煞一下尾。
那天他们又请假出去了,我就在班里坐下等他们。当他以为没人知道他出去玩,并且玩尽兴了,放松的心态回来时,突然发现一个黑面金刚等着抓他现行,心里先怯了几分。我询问他们请假理由,有的支支吾吾答不出来,有的理直气壮说出编好的理由。对于后者,我义正言辞地揭露。
我决定“惩”这几位同学,“戒”其他想钻空子的同学。活动中的浮躁之风终于平息了。
【启示】我的第一次措施不成功,原因在于那时正处于学校的活动期,学生本身的关注点也会有转移,学生“当局者迷”,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出问题了。而我只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学生有浮躁的苗头,在没有凭据的情况下,我实施了群体性惩戒,必然导致群体性不买账。所以,细致深入的观察后,掌握充足的凭据来证明我的判断,让学生清楚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那么这就是好的集体教育的时机。
而第二次,我则创造了一个时机,通过耐心地手机学生浮躁的表现,把相关情况拍照、制图用PPT展示出来,“有图,有真相”之时,再做引导,学生能够自省,教育有了呼应,初步达到了教育效果。所以我觉得在学校活动期间,教育措施宜为“惩诫”,惩罚为辅,告诫为主。
第三次,无故缺席自习,又让我逮了个正着,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这是违反班规行为,这时候的惩戒也能收到效果。同时它发生在活动尾声,有针对性的“惩戒”起到了煞尾的效果。班主任在实施惩戒前,一定要在突破口方面下足功夫。要选择切口小、易操作、具体而能向学生展现的突破口,有了突破口,就有了合适的时机,就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不影响大局的小错误,可择机而动
如果学生的错误不影响大局,有时也可以放一放,沉一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教育时机。
【案例六】教室打闹怎么管
小平和小然初中是同班同学,两人关系一直很好,也都比较活泼。入学一个月后,调座位时,我没有把他俩调到一起。因为同学彼此不是很熟悉,所以课间比较安静,小平却跑到小然身边,两个人打闹起来。有的同学向我反映。于是我课间就经常去班里转转。果不其然,他俩又“厮打”到了一起。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逮着他俩打闹,于是我把他俩叫出来,询问了他俩初中的一些情况,告诫他们不能在教室打闹。后来的几天,类似事情都没有发生。可是一周以后,又有同学反映他俩在教室打闹。于是我又抓住了他俩的现行。这一次,我当着其他同学的面严肃地批评了他们,并责令他们写深刻检查。后来这两位同学都没有再犯。期中考试后,我找他们聊天,聊起了这件事情。他们说,开学之初,打打闹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如果当时老班就给个下马威,心里肯定不服气。但是老班友善提醒之后,自己再犯,那就是自己的不对了,所以甘心受罚,也确实觉察到自己的不对。
【启示】对于个别同学犯错,我会思考如下问题:
第一,是偶发还是屡犯?
第二,采取劝诫还是批评方式?
第三,在人后还是人前实施惩戒?
对学生的教育并不能指望一次惩戒就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我也在问自己,有的班主任“逮着一次就给个厉害”,以期吓住学生不再犯错,合不合适?我觉得第一次抓住学生的现行不一定就要急于实施惩戒,因为那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时机。如果只是偶发事件,惩戒反而会伤害到学生。等到你觉得即使受到惩戒,学生也会心服口服时,才是最好的时机。
惩戒,“惩”是手段,“戒”是目的。根据事情和形势的不同,结合教育目的,利用、改造、深挖、选择合适的时机,看透这个时机背后的教育契机,给每次惩戒教育赋予不同的主题,深化教育效果、引领班级走向,这也就是“事易时移”,措施变矣。
教育形同审判是要不得的,只会拉大彼此的隔阂。
每次跟家长聊天,一定要注意一点,你是他的朋友,是在跟他一块想把孩子教育得更好的一个战壕的战友,不是敌对面,是同行者,是互助者。
学校只是以协助者、帮扶者和暂管者的姿态存在。
教育无痕,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篇:班主任培训材料
时 间:2011年6月16日 地 点:会议室 主讲人:刘杰彬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 培训内容:
捕捉细微 借题发挥
前言:
教育无小事,关注细节是每一个成功班主任的经验之一。一个细节,可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一个细节,可能是一个难题突破的关键;一个细节,可能是师生感情化冰的一缕阳光……关注细节可以举重若轻,破解痼疾,让班级管理如鱼得水,彰显特色。
拔河,是一种简单而古典的比赛。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原本只是想丰富课余生活,没想到正式比赛前竟出现了“手套”插曲,夺冠热门更是屡战屡败;赛场上有的队伍信心满满,也有些队伍人心涣散。比赛能再来一次吗?不能。在比赛结束后的总结中,我就通过捕捉各个细微之处,来了一个借题发挥。
细微处一:“手套”插曲
离比赛还有15分钟,各队成员在教师听完比赛规则和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后就准备前往操场了。只见何威拿着一捆白色棉线手套来问我,比赛时能不能戴手套。我犹豫了一下,他怕我不答应立即补充道:“我怕绳子太刺了。”听他这样一说,我也就答应了。不是怕绳子刺手,而是在这时对其劝说没有多大意义,只有让他去经历才行。在去操场的路上,何威兴奋地分发着手套,引得其他组的同学很是羡慕,都怪自己组里怎么没这么一个细心体贴的人呢。
到了操场,何威所在的第二组同学一个个忙着戴手套,而他们的对手第一组正在紧锣密鼓地排队形,安排站立,检查鞋带等等。很快,我们的特约裁判员戴老师吹响预备口哨了。何威所在的第二小组这才赶紧排队,等他们一站稳,“嘟”的一声比赛开始了。还没听到几声“加油”,中间的红色标志就移到了第一组那边,裁判的哨子再次响起,夺冠热门第二小组输了!他们一边摘下手套,一边不无失望地喊着“整个滑过去了,早知道不戴了„„”这其中也包括何威。
借题发挥:努力在哪里?
“老师现在来问问你们,带上手套起到你们想要的作用了吗?” 第二小组同学立刻变得很愤愤不平: “一点儿也不好,会打滑,还不如不戴呢!” “都怪你,带什么手套过来啊——” 何威很委屈地说“我是怕大家手痛嘛。”
马上就有同学接上去:“这点痛算什么哦!”何威听了本来想说什么,又忍住没说,很是委屈的样子。
这时,我笑着接上去说:“老师相信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拔河要的就是这种痛的感觉,因为痛是用力的见证。”
我让全班学生都伸出手来:“同学们,现在你仔细回忆一下,拔河的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有一位学生说:“拔的时候没感觉,拔完后感觉手整个都麻了。” “那现在还痛吗?”
“一开始有点痛,现在不痛了。”
“痛了是用力了的证明。开学的时候,咱们班同学都说自己要努力,可什么是努力呢?跑步的时候努力在脚上,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一步一步用双脚跑出属于自己的成长足迹。今天的拔河比赛,努力就在手上!不戴手套,不嫌刺手,双手紧紧握着麻绳的感觉是那么真实,手紧紧地握着麻绳,脚稳稳地扎在地上,不怕苦痛拼命争取胜利,有这样的拼劲儿,什么困难都挡不住他们,在学习上也一样,如果有这样的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细微处二:“加油声”的力量
第三组和第四组上场了。只见第三小组人挨着人,紧紧排在一起,队员们彼此之间提醒着“一会儿使劲拉啊”。此时第四组正在为谁排在第一个争吵,谁都不想排在第一个,好不容易把组里最胖的一个男生推到了第一个位置上后,其他同学才稀稀拉拉勉强把位置站好了。“第三小组准备好了吗?”只听见一声响亮的回答:“好了!”“第四组准备好了吗?”没人回答。我又问了一句:“第四小组准备好了吗?”有几个学生回答了,但是声音很轻。裁判员戴老师见人都站好了,吹响了比赛的口哨。这次的拉锯战稍微久了一些,第三组同学“呲
牙咧嘴”全体使劲,第四组同学虽然有几个壮实的学生,但最终还是敌不过士气强大的第三组。在第三组的欢呼声中结束了第二场比赛。
接下来,第三小组同学一鼓作气战胜了第一小组,取得了冠军。第二小组和第四小组争夺第三名。一开始,绳子很快就被拉到了第四组那边,就在快要突破底线的时候,我和戴老师都为第二小组加油“还有机会,不要放弃„„”这句话还真有效果,绳子很快被第二小组拉回来一点,然后场上的同学也跟着呐喊“还有机会,还有机会”,比赛进入了僵持阶段,我们都期待一场逆转的奇迹发生,可绳子还是被第四小组拉了过去,第二小组输了。
借题发挥:外来的信心持久还是自身的信心持久?
比赛结束后,全班同学坐在操场草坪上聊天。胜利的小组说:信心很重要。失败的小组也说,信心很重要。
“那么是外来的信心持久还是自身的信心持久?”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几个同学小声地说:“应该是自身的信心吧。”
“让我们看看夺得冠军的第三小组同学的情况吧,每一场比赛前,老师都会问:准备好了吗?第三小组都是很响亮地回答:‘好了。’同学们,这是什么?这就是信心。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第二小组是大家一喊加油,他们就用劲儿一点,这个信心是别人的呐喊声给予的。到底哪种信心更持久呢?事实告诉我们,内在的信心更持久。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你看,自信是多么神奇的力量啊!老师希望每个同学在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能够自己给自己鼓劲,自己给自己打气,培养自信,从内心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如是借题发挥。
细微处三:能否“再来一遍”
在大家聊了一会儿后,有学生突然提议:“老师,再拔一次吧,都总结经验了,这回肯定能拔得更好。”我笑笑:“你们都想再拔一次吗?”
“想——”又是一阵欢呼,他们肯定以为能再拔一次了。“不行!”
“为什么?”
“比赛只有一次,而且已经结束了。” 学生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借题发挥:“机会只有一次,要学会珍惜!”
“同学们,不是什么事情都有第二次机会的,有一句话叫作: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如果仔细去体会这句话,就会感觉到很多事情确实都是这样,一旦错过了就没有第二次机会的。你们要把做每件事当作唯一的一次机会去珍惜去争取,而不能想着还有下次,如果把什么都寄希望于下一次,那这样的人是难以成功的。”
说完这段话,学生们异常安静,每个人都在思考。虽然没有让他们再拔一次,但是我想这次拔河比赛留下的经验已足够他们去体会的。
有人说拔河是智慧与力量的较量,也有人说这是团结与协作的比赛,但在今天的这次拔河比赛中,我所感受到的与上面说法不尽相同。不是拔河活动本身的性质,而是整个过程中的人人事事。用放大镜看人,用显微镜看事,看人看优点,看事看本质。有句话这样说,“教育没有大事,但每一件都不是小事”,用心观察,细心捕捉,每一件看似寻常的小事情里面都蕴含一些道理。何威戴手套的想法如果被我阻止了,他也不会戴的,但留给他甚至整个小组同学的是班主任的不近人情,甚至还会为自己小组的失败找客观因素,只有实践了才能深切地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好了吗?”“好了!”问答之间体现的是小组同学的自信与勇气,让我由衷欣赏:“再来一次”是很多孩子玩游戏时的正常心态,但在正式的比赛和日常的生活中是没有第二次的,同学们需要学会长大,学会珍惜。正所谓“滴水藏海”,再小的水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芒,捕捉细微,借题发挥,不失为一种班级教育的好方法。
时 间:2011年5月18日 地 点:会议室 主讲人:刘杰彬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 培训内容:
三个原则带好班
教师工作难做,班主任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做好复杂的班主任工作,这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本文结合自己十来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带班中的三个原则,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先小人后君子”
“先小人后君子”,也常常被表达为“咱们先把丑话说在前头”。这实际上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积极管理,因为人性中有恶的一面,所以一定要用善来加以引导;而人性中也有善的一面,所以这种引导才能成为可能。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制度设计关键在于假定,从“好人”的假定除法,必定设计出坏制度,导致坏结果;从“坏人”的假定出发,则能设计出好制度,得到好结果。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建设与实施的过程。面对一个由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人组成的班级,班级制度的建设更是需要“先小人后君子”,这并不是低估我们的学生觉悟,而是人性使然。
当面对一批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时,我们需要“先小人后君子”。因为,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总是会犯一些错误。如果学生在犯小错误时没有收到相应的惩戒,那么,他或者其他人就会逐渐地突破规矩。到一定时候,小错误就演变成大问题了,亡羊补牢都来不及了。其实,我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个问题。
当面对一批表现不太理想的学生,“先小人后君子”就显得比较有用了。经过“先小人后君子”的一些协议或约定,让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有种“敬畏感”,做事情前会考虑后果。而这一考虑,往往把很多坏念头打消了,这不仅是对学校制度的维护,更是为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因此,“先小人后君子”不失为带班初期的一个好策略。
二、反用“不值得”
在“先小人后君子”之后,就可以接着反用“不值得”原则了。所谓“不值得”原则,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不值得”原则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工作,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们发现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学生也做不好,如打扫卫生等日常工作。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一些学生非常聪明,但学习就是搞不上去。其实,背后就是“不值得”原则在发生作用。
要让学生做好班级日常工作,也要使后进的学生提高成绩,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做这件事情是“值得”的。哪些事情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其一,价值观。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情,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地去做。班级里的学生也同样。跑步时,全班同学是否有必要步伐整齐?许多学生认为,“没必要”,因为“跑步的目的是锻炼身体”,只要几圈跑下来,锻炼身体的目的达到就可以了,与步伐整齐与否无关。如果我们使学生明白为什么部队在平时进行训练时需要齐步走,那么,跑步是否达到步伐整齐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所以,我们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接收正确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为之奋斗的动力。
其二,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果班主任让一个粗心大意的学生管理班级账务,那就如同让张飞去绣花,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用人不当,势必造成工作被动。所以,班主任必须很好地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合理分配工作,如让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与之能力相适应的班干部,让成就欲较强的学生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让依附欲较强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并在完成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其三,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
们的感受是不同的。例如,老师让一个刚刚被批评的同学帮助同学,与老师让一个刚刚被表扬过的学生公布一下答案,虽然学生没讲什么,但在积极性上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所以,班主任要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班主任自己心态要好,因为“妈妈不高兴,全家不开心”。
因此,要让学生觉得做某件事“值得”,班主任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搞好学习与班级日常工作的重要性,并让学生看到希望,得到鼓励。
三、“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
在制度约束和晓之以理之后,班主任工作更重要的就是动之以情,于是,第三个原则——“你喜欢他,他就喜欢你”原则就发挥作用了。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人们熟悉的现象叫“罗森塔尔效应”,人人皆知。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各布选择了一所小学,给该校的老师提供一份该校“具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而且特别嘱咐要“保密”,其实,这份名单是罗森塔尔他们随意拟定的,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正是这个特殊的名单,使老师自觉不自觉地给予“这部分学生”特别关照。几个月后,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成绩居然有个相当迅速的提高,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更加旺盛,与老师的情感也随之深厚起来。这表达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自然心理规律:喜欢引起喜欢。
大家都希望“被人喜欢”,因此,“喜欢他”与“被他喜欢”互为因果。有些人也称之为“互悦机制”。很多时候,一个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完全取决于老师的讲课水平,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老师的看法或者老师对他的态度,具体来讲就是老师喜不喜欢他,或者他喜不喜欢老师。
一位母亲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写道:她8岁的小儿子某天放学回家异常兴奋、开心,母亲就问儿子:“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令你这么开心?”儿子回答是:“妈妈,今天班主任用手摸了摸我的头。”文章
让我感慨万千。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轻拍肩膀的动作,就可以让学生如此开心,感受到班主任的爱。班主任的手就是阳光,所以,班主任一定不要吝惜你的手,轻轻拍拍你的学生,他会很开心,也许爱的传递,问题会迎刃而解。
“假如你想说服别人你是对的,说服别人应当按照你的意见去做,那么,只是向他们提出良好的建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首先让他们喜欢你,否则,你的意图就会遭到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班主任为学生考虑了很多,付出也很多,但学生就是没感觉,反而还会觉得班主任不好。班主任也在抱怨,这些学生“没心没肺”。究其原因,不在于班主任不爱学生,也不在于学生“坏”,而是老师自认为的这种“爱”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是真正的“爱”,是否能让他们接受。不少老师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对学生的这种“爱”,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目的性,虽然这是我们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我们能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
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人的发展,通过培养美好的人格,塑造美好的人性,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因此,老师对学生的爱必须基于人,发展人,成就人。只有这样的爱,学生才会接受、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学生才会爱老师,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总之,班级管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班级管理工作虽然极具个性色彩,但又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发现并运用班级管理的规律和原则,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相信辛勤的耕耘终究会迎来桃李芬芳。
时 间:2011年4月20日 地 点:会议室 主讲人:刘杰彬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 培训内容:
永远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有一个人经常出差,又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连接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仔细想想,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一样,他们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了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时 间:2011年3月16日 地 点:会议室 主讲人:沈淑平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 培训内容:
黑点”和“尘埃”
一堂语文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我引导学生交流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冬”时,发现一向不爱发言、学习缺乏积极性又经常违反纪律的林宇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心中一喜,急忙问道:“你想到什么好办法?大声说给同学们听听!”顺势也把鼓励而又期盼的眼神传递给了他。没想到他脸憋得通红,嗫嚅了半天,说道:“老师,我„„我想小便。”听到他畏畏懦懦的声音,班上几个调皮的孩子禁不住捂住嘴偷笑起来。我心中那个气,又无以言表,失望顿时涌遍了全身。看着他涨得通红的笑脸,没好气地说:“你怎么那么多事,快去快回!”话音刚落,就见他一溜烟似的跑出了教室,看来是真的憋不住了。此时,我上课的激情已经消减了一般。更让人心烦意乱的是当林宇刚回教室落座后不到一分钟,又有一个小男生举手报告说他也想小便。教室里的气氛发生了异样的变化,有的扭头看着举手报告的同学哑笑,有的趁机摇头晃脑、交头接耳。面对越来越焦躁不安的孩子们,我用力一拍桌子,怒目圆瞪,边挥舞着胳膊,边大声地嚷了起来:“都听好了,今后谁也不许上课时间上厕所!”说完,我有力跟了一句:“都记住了吗?”孩子们被我的“蛮横”吓得面面相觑,有气无力地答道:“记住了。”教室里也慢慢安静了下来,而我却是稀里糊涂地上完了这节课。
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林宁那被憋得通红的小脸不断地在我面前浮现,我扪心自问:“如果今天上课时间上厕所的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优秀生,我还会是这样的态度吗?我还会认为是他扰乱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吗?”我的心被责问和愧疚紧紧地包裹着。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小故事:有一位渔夫出海捕鱼,一天从海里捞到一颗硕大的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把这
个小黑点去掉,珍珠就会完美无瑕,就可以成为无价之宝了。于是,渔夫开始耐心地剥剔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黑点终于去掉了。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今天的所作所为不也成了去除“黑点”的那个渔夫了吗?班上的那些天真烂漫、顽皮可爱的孩子不就是一颗颗硕大的珍珠吗?由于年龄的特点、个性的差异,个别学生自制力差,常常会有“黑点”表现出来。我每天心烦的就是这些“黑点”,面对他们,我更多的是皱眉头,是无语摇头,总是想方设法的去剥离、抹掉。静下心来想想,孩子上课上厕所,是因为课间十分钟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一玩起来就把要上厕所的事情忘在了脑后,这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了,而我却因为自己的尊严就给孩子们下了一道不符合人之常情的禁令。回想自己从给孩子们上课的第一天起,就尽力剥除他们身上的“黑点”,苦苦地追求着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到头来,却是珍珠的不复存在。抹煞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天真,甚至伤害了学生的心灵,那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啊!作为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严厉点,这无可厚非,可惜的是,我去忽略了与“严厉”相辅相成的“宽容”!如果我课前提醒孩子们上厕所,课堂上还会出现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吗?美丽又珍贵的“黑点”让我幡然醒悟,我知道我再进教室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解除“禁令”,我如释重负。
抬起头,我发现一束阳光正照进办公室,隐隐约约看到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凌空飞舞。我的心头为之一震:也许我们都反感这些细小的尘埃,因为这些尘埃污染了空气,让天空变得灰暗。殊不知,正是这些看似讨厌的尘埃在不断的反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而舒适,而且尘埃还为我们滤去了太阳中的一些红、橙、黄、绿灯较强颜色的光,才让我们的天空变得蔚蓝而美丽。教育不也正是如此吗?由于我们评价观念的偏颇,在教学中我们有意无意地标识了一些“尘埃学生”。但是如果我们转换角度,便会发现他们纯洁美好的心灵。
时 间:2011年2月23日 地 点:会议室 主讲人:沈淑平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 培训内容:
改变自己 改变世界
有一个故事,我曾经多次拿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小孩子独自站在山谷里大声喊道:“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回他的回声:“喂!”他又喊:“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传来“你是蠢材”的回答。孩子十分愤怒,对着小山骂起来,小山也毫不客气的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因为你做的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又来到山谷里,大声喊道:“朋友,你好!”果然回声也友好地回答:“朋友,你好!”我总很孩子们讲: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可自从经历了和两位小检察员的事情后,我才对这个关于回声的故事有了真正深刻的理解。
这学期,学校指派的两位小检查员连续两周都给我们班的眼操扣分,害得我们班得不到循环红旗。其实班主任们都不知道,做眼操绝对规范不违反纪律,那个班能达到百分之百呢?这两个小姑娘也太认真,太不给我这个班主任留情面了。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一见到两个小检查员来我班就生气,就看他们不顺眼。有时我会故意大声说:“检查员来了,认真做!”有时我会故意拖堂不按时组织眼操。有时我甚至故意在眼操时间教训学生,每次他俩来到门口,看见这种情形就会讪讪地转一圈赶紧离开。一周下来每次眼操时间我都难受,如果不是顾忌教师的身份,我甚至想过要当面责问她们。心想下一周循环红旗肯定还到不了我班,我也不想管了,愿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我心里郁闷地回到家中。女儿放学回来,进门坐在沙发上,似乎也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有什么事吗?”我拉起女儿的手问。“妈妈,我不想当检查员了。”女儿难过地说。“为什么呀?当检查员的可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都是学校大队委员的成员,而且这可以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对学校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呀!”我劝解她说。“可是妈妈,我在四
(一)班检查卫生时,给他们班扣了分。四一班的班主任就说我了。”我心里一惊,掩饰住自己的慌乱,迅速调
整了下思路,认真地说:“老师关注班级成绩也是可以理解的呀!你想想,检查卫生时你除了扣分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女儿迷惑地看了看我,低下头想了想说:“我可以先跟他们说什么地方不干净,给他们一次重新打扫的机会,然后再检查,如果还不干净再扣分,你看行吗?”“我看行。”我和女儿都高兴地笑了。
过后,我一边做饭一边懊悔不已,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可笑,为了自己班级的分数,更确切地说为了自己的脸面,把不满和怨气撒在两个孩子身上,却没有积极地想办法去做得更好。如果那两个孩子也回家跟家长诉说苦恼,那么孩子家长会怎样看待我们老师呢?本来是品学兼优的检察员,碰上我这样的老师,将来长大了又会怎样去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呢?我真是不配当老师,简直像个爱耍脾气的小孩,真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
新的一周开始了,下课铃一响,我就马上严肃地组织眼操,并不停地巡视指导动作。两个小姑娘按时到来,轻手轻脚的,生怕影响了做操的学生。我笑着走近她们,小声说:“帮老师一起指导好吗?”怯生生的小脸蛋儿立刻绽开了笑容,他们使劲点了点头,转身在教室里转开了。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她们一会瞅瞅这个,一会儿瞅瞅那个,手把手地指导,可有耐心了。眼操结束后,两个小姑娘羞涩地笑着和我告别,小辫子一翘一翘地走了。我心里突然间洒满了阳光,就像天空一样湛蓝晴朗。操场上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原来一切都是这般美好。我和两个小检查员的故事教育了我:别人本是对的,世界本是美好的,使自己不正确的心态使一切蒙上了阴影。我想,以后不管是否还会扣分,我都会正确对待。相信我的女儿也一定会和老师处理好关系,一定会和那两个小姑娘一样,像小鸟一样快乐。
再回头想想回声的故事。回声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世上许多事情都与其有相似之处、相通之理。同样,回声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时 间:2010年9月16日 地 点:会议室 主讲人:刘建勇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 培训内容: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喜欢控制,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 ———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时 间:2010年10月14日 地 点:会议室 主讲人:刘建勇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 培训内容:
怎样让一粒玉米开花?老师问同学。
把玉米粒埋进土里,精心培育,让它生根、发芽、开花。还有什么更直接的方法让玉米粒开花呢?老师又问。
给玉米粒加热加压,让它变成一朵爆米花。一个学生答道。
老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答案:每粒玉米都被一层果皮紧紧包裹着,当玉米粒加热加压后,这层果皮能起到锁住里面水蒸气的作用,然而,有的玉米粒因无法承受压力,体内的水蒸气不断泄露出来,成了不会“ 开花”的玉米粒;担忧的玉米粒却能承受压力的考验,直到最后,才把体内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升华成一朵美丽的爆米花。
所以,要让生命开花,让一粒“玉米”开花,一是要给其压力,二是其本身要有承受压力的韧性和坚毅,老师说。
时 间:2010年11月18日 地 点:会议室 主讲人:刘建勇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 培训内容: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
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时 间:2010年12月16日 地 点:会议室 主讲人:吕乐敏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 培训内容:
给自己一把扇子
诸葛亮拜访黄承彦之时,双方话语甚为投机。诸葛亮与黄承彦就天下形势谈到兴处时,手舞足蹈,纵横开阖,指点江山;谈到不如意时,微露不快,满面忧色,长吁短叹。天下大事谈毕,诸葛亮又于含蓄中对黄承彦表达了对其女儿阿丑的爱慕之心。黄承彦笑笑不语,只是在临走的时候让女儿阿丑送送诸葛亮。阿丑陪诸葛亮行至屋外,从怀间掏出一物赠予诸葛亮。诸葛亮接过扇子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把色彩各异的羽毛做成的扇子。阿丑问他,诸葛先生,你知道我送你这把扇子是什么用意?诸葛亮马上回答,此物礼轻情意重。阿丑说,这就算是答案其中之一吧,诸葛先生可知我还有其他的用意?诸葛亮细想之下,无从答起,说愿闻其详。阿丑微微一笑,轻声说,诸葛先生,你刚才跟家父在那里畅谈天下大事,我就在旁边看了一下,你提到刘备先生请你出山,顿时眉飞色舞,讲到你胸怀大计,立刻气宇昂轩。但是诸葛先生,我发现你每次一讲到曹操,眉头深锁,一讲到孙权就忧心忡忡。大丈夫做事情,无论得与失,总要沉得住气才行。像你这样总将个人悲欢得失挂在脸上,将个人内心所想表现在外人面前,若是将来治国安邦之时,还未一展宏图,就将满腹心思展于外人之前,又何谈“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我送你的这把扇子是用来给你遮面的,希望你能将心中所想适当内敛,得能勿轻喜,失亦勿过悲。诸葛亮听完阿丑的话后,细想之下,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从此以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每次出场的时候,总是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说得也正是这个道理。
熙熙攘攘之中,我们总是因为一时的得而手舞足蹈、得意忘形,总是因为一时的失去而悲恸万分、沉沦不已。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在获得时“不以物喜”,这是一种平淡视之的境界,在失去时“不以己悲”,更是一种豁达乐观的大度。
生活犹如大海,沉浮不定,个人的得与失也总是难免。人生在世不会只得不失,更不会会只失不得!在心灵承受人世间悲与喜、得与失的时候,不妨给自己一把扇子,为心灵弥补一份静谧和安宁!
时 间:2011年1月19日 地 点:会议室 主讲人:吕乐敏 参加人员:全体班主任 培训内容: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告诉他,新生报到必须要有档案材料,包括高中学历的证明,才能准予报到。
他一下子愣住了,什么叫档案,他不懂。他原名叫广习,哥哥叫广学,父母取名的本义是希望他们好好地学习,广泛地学习。然而家境贫寒,一个学期30元的学费,对于身体不好,农活又重的父母来说,两个孩子的学费就是一笔巨款,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初二那年,孝顺懂事的他选择了辍学,出去打工。
对于一个来自农村,中学也没读完,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辛辛苦苦打工的他来说,档案是什么,他一点概念都没有。
他从小就喜欢文艺,喜欢表演,19岁那年,来到北京,和哥哥一起在北京漂了三年,住地下室,当群众演员跑龙套,考电影学院只是来试一试。当拿到专业课合格的通知书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只是,这下糟了。他打电话告诉正在拍戏的哥哥时,第一句话也是,坏了,我考上了。因为,考上了意味着要交一万元的学费。而家里东拼西凑加上哥哥的全部积蓄也才4000多元。
于是,当他得知,没有档案不得录取的时候,而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他也没有多想,就对老师说,要不就算了吧。
要不,就算了吧。
那位老师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学生,成千上万的人打破头,拼着命,梦想着踏进这所学院的门槛,而他,竟然轻描淡写地说,算了。仔细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学生,高高瘦瘦,话语不多,英俊的脸上有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明亮的眼睛里有一丝忧郁一闪而过。
老师疑惑了,她放心不下,她不知道,看似轻松的面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一夜辗转无眠。第二天一早,老师就根据考生的地址打电话询问请况,终于得知,那位考生家境贫寒,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出外打工,因此没有高中毕业证,但是,通过询问,由学校补办学历证明、调送档案还是可以的。
老师悄悄地把这一切都做好了,然后打电话通知那位考生来报
到。她没有再说起档案的事。他也不知道。
这是所人才济济的院校,俊男美女,很多来自大城市,小康家庭,唯有他,生活困窘,经常捉襟见肘。大一的时候郊游,大家都带着好吃的,在一起尽情享受,只有他,默默地走到小树林中,假装不饿,假装专注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一切都没逃过老师关注的眼睛。
在老师的授意下,女生撒娇地叫着他的名字:“哎,快来帮我的忙,我都吃不下了。”或是,“哎哎,撑死我了,你也给我解决点负担吧。”
大家会很自然地把他从小树林里拽出来,把他摁在烧烤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往他嘴里塞。
再有郊游的时候,他更不需要带任何东西了,总有老师女生把他的那份都准备好了。
有一次,有个广告要找班上五位漂亮的女同学拍,每人可以得到2000元的酬金。
班主任老师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找女生拍广告可以,但是必须再带一个人。“广告公司:“可以,再带一个女生没问题。”
老师:“这个是男的。”
广告公司:“不行啊,这个广告只需要女模特,根本就没有男模的戏份。“
老师:“不行,要去必须带上他,要是不行,其他女生都不许去。”
老师赢了,他成了“洪常青”。
在拍摄现场,他使劲浑身解数,十八班武艺,为的就是不给老师丢脸,他的敬业认真让在场的同学和导演都深深地感动了,一个个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他在电视机前睁大眼睛找自己的角色,可是翻来覆去看了十几遍,硬是找不到。他以为是自己的演技不过关,也不好意思去问,拿着2000元的酬金顺利地度过了一段困难时期。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那个广告根本就不需要他。
由于班里经常搞活动,每逢节假日还要聚会啊表演啊,班上要求每个同学交班费2000元,从开学直到毕业,整整四年,他都不知道这一件事,因为他从来就没交过。因为,老师告诉班长,不要收他的班费,而班上其他22位同学,从来也没有透露过交班费的事。
这一件事,他也从来就不知道。
直到有一次,上电视做节目,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他才知道,原来,这么多的事情他都一无所知。
“为什么,老师,为什么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你不告诉我。”
老师说,因为,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这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怀,在我看来,这更是一位智者对尊严的解读。
对于一位自卑内向又有尊严的农村孩子,总是白白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心里感受到的除了愧疚,更多的是不快乐。然而,老师深谙此理,她所说的“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不仅仅帮助了他人,而更难得的是,她让接受帮助的人更快乐,更心安理得,而不背上不必要的人情债。
从一个内向自卑的山区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阳光般笑容的大明星,如今的他,脸上有风霜的痕迹,有沧桑的皱纹,但是,只要他展颜一笑,那一脸的阳光,就如冬天里的太阳,温暖顿时弥漫全身,那爽朗的笑声,让你,不由得不被他感染。
那是一个善良、自信、感恩、深情的笑脸,是一个开朗、大方、成熟、睿智的男人的笑脸。
他,叫郭晓冬,他的老师叫崔新琴。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有些人你终会遇到。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一线影视明星,郭晓冬仿佛是上演了一个奇迹,除了上苍赋予的天赋,自身不懈的拼搏与努力,不得不说的是,遇到崔老师,是郭晓冬一生的幸运。
第三篇:班主任培训材料
班主任培训材料(2)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师的个性中什么东西吸引着儿童、少年和青年呢?是什么东西使学生从精神上联合起来,并使集体成为思想上、道德上和精神心理上的统一体呢?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文选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这就是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修养,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教师更应具有的综合素质。
班主任的修养是指班主任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学水平、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班主任经过长期主观努力所达到的一种工作能力和特有的思想品质。
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以便使自己日臻成熟,一般地说,可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四个大的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锻炼。
(1)政治思想修养:是指班主任在政治活动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的努力所达到的政治工作能力和政治思想品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树立反映时代特征的观念。
(2)道德修养:指班主任在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进行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其中不仅包括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活动,同时也包括按照班主任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系列自我教育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情操和达到的思想境界。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热爱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实事求是,有正派的工作作风等等。
(3)知识能力修养:是指班主任在知识、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以及其他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自我努力和自我完善。就知识修养而言,指班主任认真学习并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基础知识,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对这门学科能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同时还应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比较广泛地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使自己具有一个合理、合用的知识结构。就能力修养而言,则主要是班主任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具有了解和观察学生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班级的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4)一般心理素质修养:是指班主任在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涵养冶炼功夫。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修养的班主任,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学生充满了无限的爱。这样的班主任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能用乐观幽默的情感创造一种易于教育人的班级环境,善用良好的个性特征,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人格的影响力量。另外,班主任应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能使自己的仪表、风度与班主任角色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处处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总之,班主任修养涉及到班主任自身的各个方面,从内在素质到外在表现,从衣着穿戴到言谈举止,处处都需要班主任努力下功夫,自觉把“班主任”这一角色与其自身融为一体。只有这样,工作中才得心应手,教育学生时才能入耳入脑。这样的班主任必然深受学生爱戴,倍受同行推崇。
第四篇:班主任培训材料
杨梅小学班主任培训材料
一、班主任的职责:
班主任工作包括什么呢?三个字,人、事、物。
(一)人的管理(学生)
1.品德教育--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关怀每一个同学,特别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2.关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各科学习情况,协调好各科教学工作,配合各科教师,指导学生学好各科。
3.关注发展--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劳动习惯。
4.家校合作--认真作好家、校联络工作。每学期家访学生人数的50%以上。关心和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
5.积累资料 ——作好本班学生操行评语和填写学籍卡、素质报告单等,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奖惩工作。
(二)事的管理--日常工作与活动
1.制定计划--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认真制订班队工作计划,确立班队工作目标(远期、中期、近期)。
2.建设班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重视树立正确的舆论,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逐步形成勤学、守纪、崇美、向上的班风。3.辅导员
--重视小干部培养,有目的地开展有质量的活动,每月至少开2次小干部会议,每月搞一次有质量的主题班会,每周搞一次班队活动,每天上好晨会课,每月出好2期黑板报。
4.课题研究--大胆实践探索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总结经验。每学期期初有计划,期末写班队工作总结。
(三)物的管理--班级财产
1.课桌椅、橱柜等木质用品--定期清洗,如有损坏及时报修。
2.电器用品--了解正确使用方法,并按照正确使用方法使用,一旦损坏立即报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并教育学生爱惜。
3.环境布置--定期更换,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保持其完整性,遗失即补,便于交接。4.其它财物--认真做好保洁工作,教育学生爱惜。
5.学生物品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各伺其位,并经常清点。
二、班主任每日常规工作
早读、卫生保洁、广播操、晨会、课堂纪律、眼保健操、午餐、午休、每日总结、学生放学、值日生 „„
每天都要做,也许多做点少做点并不是每天都能看出来,但是这些工作形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锁链,哪一处缺乏“关爱”,一段时间后,哪一处必定会出现问题。
早读——
1、按时进班,主动和学生打招呼。
2、督促学生早读,不占用早读时间做自己的课前准备。
3、其他老师指导早读时,可在一旁协助管理,或者处理一些班级事务。
卫生保洁-
1、督促学生按时到校参加早晨劳动。
2、认真检查室内外劳动情况,要求干净整齐。
3、班主任无法离开教室时,可安排小干部检查室外劳动。广播操——
1、指导训练学生自觉排队,做到快静齐。整齐踏步,做到有朝气。
2、认真巡视学生做操情况,及时纠正动作,不做与之无关的事情。
晨会—
1、能按照学校要求认真上好晨会课,不随意更改晨会课的内容。
2、注意寻找班级、学校、社会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丰富晨会内容,少说教、少训斥,不使晨会变成批评课。
3、指导学生完成自主晨会,帮助学生正确搜集资料,适时进行口语训练。
课堂纪律管理——
1、每天指派学生值日班长,检查督促每节课的正常进行。
2、遇到突发事件,主动协助科任老师一起解决。
眼保健操——
1、按时进班,主动提醒学生做好眼保健操的准备。
2、学生做操时要认真巡视,对学生的做操姿势进行导和纠正,不做与之无关的事情。
每日总结——
利用固定的时间对一天的学习生活做好小结,奖惩分明,可以结合班级的特色评比活动开展。
学生放学——
按时放学不拖堂,将学生队伍送到路口,指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虽然这些工作非常琐碎,每天做来的确会消耗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中国有句老话——万事开头难。一位省优秀班主任,她的工作经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辛苦一月,幸福三年。因为高中要三年。在新接班的第一个月,记住两个一定:一定要反复思考自己的工作,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逐步实施。在实施时,一定要事事亲历亲为,不要一开始就急着培养小干部的能力,因为你还不够了解他们。要把你的施政纲领全部清清楚楚地下达,并且伴之以严格的检查,并且具有成效后才逐渐放手。所以开学的第一个月十分重要,不仅你在了解学生,学生也在研究你的底细,所以,新接班的班主任,特别是新班主任,一定要过好这第一个月,多呆在教室,多观察,多思考。
三、好习惯培养
我校的班主任工作是以好习惯培养为重点的,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培养学生哪些良好习惯,要求是什么呢?作为我们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下面几方面的要求是我们每位班主任老师一定要重视的。那就是三个学期我们反复提出的“十大好习惯”,我觉得这十个好习惯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我们老师。
(一)、一声问好:
1、走进校园后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
2、平时在校园里,遇见老师同学也要主动问好。
3、一年级的小朋友要先教如何问好,包括上下课的师生问候。
4、学校有重大活动时,主动向外来老师领导问好。
5、在家庭、社区也要学会问候他人。
(二)、两个轻声:走路轻、说话轻
在上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这是最难培养的好习惯。
1、在各个楼层的楼梯口,都有提醒的话语,上下楼梯不奔跑,不吵闹。
2、上午的广播操,由于老师都在楼下等待,这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听到音乐,各班由小干部统一指挥,快速安静地走出教室,在门口排好整齐的队伍,听好音乐节奏踏步下楼。
3、课间休息说话要轻。上学期学生要求我们老师也遵守。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也应控制音量。
(三)、三处整齐:课桌、书本、文具盒
1、早上到校后,要立刻将书包放在椅子上书厢里
2、每个课间,先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按照课间五步曲的要求,换上下一节课的书本,然后才离开教室进行活动、休息。这时候,班里的小干部就可以发挥作用。因为一节课下来,也须受到大家活动的影响,教室里的课桌可能有些乱,各班要督促指日生负责排齐课桌,给下一节课营造一个整齐的环境
3、如果下一节课要去专用教室上课,临走前,每一位同学都要把自己的桌面清理干净,椅子塞进课桌,值日生要擦净黑板并好关灯或电扇才能离开。而在专用教室上完课后,大家也要自觉排齐课桌,把椅子塞进课桌方可离开。
4、我们老师也要时刻保持自己办公桌讲台的整齐。
(四)、四项自觉:早读、自觉午餐、自觉劳动、自觉作业
1、自觉早读:前面已经讲过,注意提醒第一个到班级的学生先开窗通风。
2、午餐要求:
(1)快速地整理好自己的书本,铺好餐布。
(2)在教室门前排队,在小干部的带领下洗手。洗手时,要注意先涂肥皂,反复搓洗,然后冲洗干净,避免细菌进入身体。洗完手后依旧排队回教室。
(3)排队拿饭盆,领取饭菜,前一个同学在拿饭时,后面一个同学要自觉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以免发生碰撞。
(4)就餐时,餐具要求全部放在餐布上,吃剩的骨头等杂物可以放在盖子上,尽量做到不挑食,不浪费,细嚼慢咽不拖拉。吃完饭后将剩饭菜小心地倒进桶里,注意不泼洒。然后弯下腰将饭盆分类轻轻放整齐。
4、自主劳动:
(1)中午的值日生应该在午餐结束后休息十五分钟开始午间保洁,每个人都要清楚自己的岗位,自觉到岗。
(2)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按照自己的岗位开始劳动,先扫地后拖地,完成以后排课桌。劳动工具摆放整齐,垃圾倒清,关好门窗离开。
(3)注意各班只能使用本班拖把,不能随意使用其它班级的,注意清洗并挂好。
第五篇:班主任培训材料
老教育家于北辰先生说,“天下之主任多矣!”而班主任则是“极重要、极普遍、极光荣、极伟大的主任。”尽管目前其工作报酬很有限,很多人不愿意干这个差使,但没有干过班主任工作,在整个教师生涯中应该说是一个缺憾,就像当兵10年没有下过连队,没有摸过枪一样。
根据学校关于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计划,参照有关班主任研讨会的有关内容,我们今天主要讲“新学期初班主任应注意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这个专题,目前班主任培训教材几乎没有,仅是一些看法,提供给各位班主任做工作参考,或许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能有所启发。
一、熟悉自己班级的学生,让学生有亲切感
目前一个学校办学的成败关键在于质量,生源是质量的基本保证,这些都还需要靠老百姓的口碑宣传。你的学生回家后必然把新班主任新教师的情况说与家长听,无形中学生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员的作用,所以我们首先要熟悉自己的学生,使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第一印象极好。
好的班主任都是提前背下班级学生的姓名,上班时不拿点名册就可以流畅地喊出学生的姓名。这样学生则没有了新班级的生疏感。
讲个笑话。有的学校的班主任将学生名字“朱月坡”念成“朱肚皮”(当然现在用机打名单不大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学生从此就有了外号,这不能不说是班主任的责任。
学期初必须认真过一遍本班学生名字中有没有问题,比如叫“范健”容易读成“犯贱”,叫“杜紫藤”的容易读成“肚子疼”,叫“秦寿生”的容易读成“禽兽生”,叫“陈楚生”的容易读成“陈畜生”,等等。
这些都是教师本体知识以外的知识,但对于管理班级是必备的。
二、改变说教的工作模式,善于用小故事、小例子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
我们已经很习惯于对学生的教育直来直去,一般是采取说教的方法,谈到纪律的问题,就来几个“不允许”或“禁止”,但长期这样,或许一开始你就有了一个“说教式”班主任的形象,学生是会失望的,也影响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从研究的结果看,以小故事小例子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教育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和搜集这方面的东西(网上和书籍上),在学期开学之初,发现班级上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再根据问题确定教育的中心内容,选择合适的有意义的小故事和小例子。比如班主任一到一个新班,发现学生的坐姿不好,教室里的卫生清理也不及时,下课值日也不及时擦黑板,地面上有废纸同学也没有主动捡起来的等。这都是习惯上的问题,我们没法去责怪班长或班级干部不负责任,只能靠我们班主任做教育工作。这时我们可以确定“习惯的力量”作为教育的主题,去选择小故事小例子。
比如,美国人在上学期间是不大严谨的,美国的教育比较注重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奇异思维的发掘与开发,而对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则比较随意,如果提问一个问题:5+1=?学生回答等于6或7,教师都会评价说“差不多”;而英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则好于美国。结果美国士兵则把这种马虎和“差不多”的习惯带到了伊拉克战争,结果美军死亡的士兵远多于英军。这是目前的一项研究结果,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诸如各军所处的位置,担任战略任务的多少,出兵的多少等因素,也是决定死亡人数的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三、特别关注问题学生,使这部分学生一到你的班级就有变好的可能
班主任最打怵的是那些在品行上有问题的学生,但目前的教育使我们还不能任意地选择学生。一般来说,进入新的学期,各年级都要重新进行编班,在编班(包括初一年级)时,我们对问题学生都做了侧面的调查,分班使他们尽量不使他们集中到某一个班级里,对个别很有问题的学生我们还把他调出来,调整到能够制服他们的班主任那里,这都是为了消除这部分学生对班级建设与管理的负面影响。这部分工作并代表班主任可以轻松,相反,在开学初就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
新班主任要通过上任班主任或老师了解这部分学生的表现特点,特别注意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优点,在安排座位和班级工作上要特别考虑,找一个最稳妥的不至于影响整个班级的办法。
为什么要了解问题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呢?一般地说,这部分学生走进新的班级,他们也试图做出努力,争取表现的好点,给新的班主任一个好的印象,新班主任老师除了了解这部分学生过去的优点,还要观察目前他们在班级上的表现,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并注意做好记录,到一定阶段或合适的实际把这些东西汇集起来,重新认识这类学生。当然时间不要太长,这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评价反馈,他会认为自己在新的班主任眼里也无非如此,又恢复了他的本来面目。班主任应该借这类学生某一点具有正面意义的闪光点,而且要求不能过高,一点进步,一件好事,一次克制不良习惯的表现,一次完成得比较好的作业等,都是“星星之火”,班主任都要记在心中,要集中起来及时给予肯定与激励,这些闪光点会在肯定与激励中逐步扩大,从而引起质的变化。
当然,如果这类学生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也是很正常的,班主任不可产生通过一次鼓励就会改变扳指的想法。班主任还应该注意给犯错误的问题学生留点面子,甚至是留足面子,让这类学生感受到从围有过的礼遇与关怀。在工作中对这类问题生的问题有时就要“视而不见”,这种“视而不见”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的智慧和从容,它可以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比较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也有充裕的时间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样有时可以使矛盾在风平浪静中得以化解,在和谐融洽中提升人格。
四、尊重任课教师的劳动,真诚地帮助任课教师在本班学生中树立威信
新的学期一般地要进行新的分班,班级的任课教师都有了变动,班主任要利用恰当的机会在班里逐个介绍每位教师的特长、教学风格、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成果,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和尊重任课教师,为同学树立起身边的榜样,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如果只注意树立班主任个人的威信(当然在有些场合因工作需要是可以的),而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人,甚至把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在学生面前暴露出来,损害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这是非常有害的。在处理任课教师与某个学生的矛盾时更要慎重,即使任课教师做得不对,也要从尊师的角度出发,耐心疏导;更不能搞两面派的伎俩,在学生面前说老师的不对,在老师面前说学生难教难调,自己在中间做好人。
五、班主任要多用“激语”,不用“忌语”要及时给学生以激励
其实人这种动物是最怕刺激的动物,刺激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如果我们的出发动机是为了教育学生,使之成人成才,那就不能急于求成。马克·吐温说:“不可能一下子把他从窗子扔出去,只能扶着他从楼梯一步一步下去。”对很多学生都是这样,班主任尤其在开学初还不怎么了解熟悉学生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说话的分寸,如果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不应该马上给他一个“懒汉子”的帽子;如果学生迟到,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地罚站;班主任不要轻易地用“忌语”,比如:你完了,我放弃你了,我对你没信心了,你没有希望了,等等。班主任接手班级后,应该更多地使用激励性语言,即“激语”,就是以夸奖的方式替代指点与批评,同时夸奖和激励一定要及时,在每个环节上都能够给学生峄前进上的鼓舞。
这里讲一个小故事。清朝的外交大臣李鸿章从来对自己的专用厨师都不表扬,厨师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干着也没劲。有一次他在家里宴请一位外国使节,席间上了一道菜,是一只鸭腿,二人相视,不知道怎么办。李说,这是中国的习惯风俗,是专门给客人吃的。散席后,李找到厨师问为什么上一只鸭腿,厨师就领着李走到后花园的池塘边上。这时正是阳光灿烂而温和的时候,鸭子都把另一只腿藏在肚子底下的羽毛里,在悠闲地打着盹儿。厨师说,咱们家的鸭子都是一条腿。李双手一拍,鸭子马上被惊起,放下了另一条腿。厨师说,你一鼓掌,鸭子才伸出另一条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班主任应该抓住每个恰当的机会,最好是在开学后的不长的时间里尽可能对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能够给予一次恰如其分的鼓励表扬。
事实上,学期初的班主任工作应该关注的问题很多,远不只上述几个方面,今天只是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参考有关的资料,给各位班主任老师做点提示,希望能给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一点有益的启发。事实上我们的很多班主任工作做得很有章法,只不过因工作繁忙而没有来得及归纳整理而已。
最后祝各位班主任在新的学期里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