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宿州新闻联播2011年总结
《宿州新闻联播》201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宿州新闻联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正面宣传,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呈现出采访量大、优秀作品多的喜人景象。据统计,2011年,共编发新闻288档,编发各类新闻稿件3529条(截至12月10日)。
一、精心报道重大活动,打好舆论宣传战役
在今年的重大宣传活动中,除市第四次党代会和“两会”宣传外,《宿州新闻联播》栏目组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双争”活动、书记大走访、中国中部(宿州)鞋业基地建设、城乡大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中博会、农博会、农交会等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重大活动,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新闻宣传战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宿州崛起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4月份,市委、市政府开展“争创‘四型’机关、争做优秀公仆”活动以来,《宿州新闻联播》作为“双争”活动宣传的主阵地,对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双争”活动的情况进行动态新闻宣传和深度报道。并对22家单位的民生幸福工程台帐进行认真梳理,宣传和监督各单位对民生幸福工程的兑现情况。从6月14日起,按照市领导的要求,栏目进一步加大对“双争”活动的宣传力度,确保每档节目有10分钟的“双争”活动宣传内容,并将节目时长延长至20
分钟。4----6月份,《宿州新闻联播》共播出“双争”活动相关新闻150余条。
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努力推进“中国中部(宿州)制鞋生产基地建设,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宿州新闻联播》栏目围绕此项工作,先后开设了《打造中国中部(宿州)鞋业生产基地》、《聚焦鞋业项目 展示企业风采》等栏目,加大宣传力度,不断鼓舞士气,全力以赴做好鞋业基地建设的相关报道,1—-10月份共编发相关稿件90余条。
3月下旬,我市城乡大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宿州新闻联播》栏目及时开设了“推进城乡大建设 加快宿州大发展”专栏,栏目组记者深入各个城乡建设重点工程一线,对“大建设”的重大活动,以及“大建设”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进行报道,让广大市民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尤其是记者的现场报道,把火热的建设场面展现给了广大观众,让市民身临其境,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和视角的冲击力,侧面反映了我市城市大建设的热潮,这一报道方式深受市民的喜爱,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按照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指示,从7月23日开始,开设了《拆违风暴》专栏,坚持每天编发一条相关稿件,用不同视角地反映我市的征迁进度,正面舆论引作用明显,新闻播出后在市民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全力推动了我
市的征迁工作。3—10月份,《宿州新闻联播》累计播出各类“大建设”稿件 198条,为城乡大建设、大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自10月14日开始,《宿州新闻联播》栏目对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书记大走访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并开设了《深入基层大走访 解决问题促发展》专栏。先后播出了《李宏鸣赴埇桥区符离镇沈圩村开展“大走访”活动》、《张曙光赴埇桥区灰古镇八张村开展“大走访”活动》、《“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召开》、《周勇在泗县泗城镇三湾村走访调研》、《全市“三级纪委书记走、访、转”活动动员会召开》、《本台短评:依靠人民群众 共创美好明天》以及市直单位和各县区开展的各种“书记大走访”活动等新闻50余条。并根据李宏鸣书记和张曙光市长的要求,对13个重点单位大走访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访,掀起了“书记大走访”宣传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在第六届中国宿州黄淮海农资博览会的报道工作中,《宿州新闻联播》栏目组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总体要求,按照台里的安排部署,栏目组抽调精干人员,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开设《办好农博会 服务现代农业》栏目,从农博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到闭幕式以及农博会取得的丰硕成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共发稿33条。
为深入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宿州新闻联播》栏目,从11月14日开始,开设了“记者在一线”和“记者在一线现场新闻大赛”专栏,每天编发1至2条记者走基层采访的稿件,及时报道来自一线的鲜活新闻。
二、精心开设新闻专栏,为重点工作营造舆论氛围 为做好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宣传,并使这些宣传形成声势,《宿州新闻联播》栏目先后开设了《新春记者走基层》、《现场新闻大赛》、《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实施民生工程 建设和谐宿州》、《打造中国中部(宿州)鞋业生产基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城乡大建设 加快宿州大发展》、《争创“四型”机关 推进宿州发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展示新成就 迎接党代会》、《党代表风采》、《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记者在一线》、《深入基层大走访 解决问题促发展》等30多个专栏。
三、抓好竞赛活动,提高队伍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编辑记者的业务水平和新闻敏感性,锻炼记者的新闻现场采写能力,《宿州新闻联播》栏目从2月16日开始,举办了“宣酒特贡”杯电视现场新闻大赛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新闻中心各栏目记者积极参加,尤其是《宿州新闻联播》栏目记者,克服人少采访多的困难,主动策划
采访,深入一线,采写了大量的现场稿件,在参加的近百篇稿件的评比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些稿件采访记者运用抓拍、实况、同期、主持人出镜等手段,客观、生动地记录新闻事实,极强的现场感,全面突出了电视优势。尤其是一些电视观众只闻其名没谋其面的记者,亲自拿起话筒现场主持,让观众倍感亲切,他们以富有感染力的体态和语言,充分展现了一线记者的风采。现场新闻大赛不仅提高了记者的现场采访能力,而且丰富了《宿州新闻联播》栏目的内容。
四、团队优势 任劳任怨 成效突出
《宿州新闻联播》栏目人员少、宣传任务重,由于制片人在外挂职,部室的工作由三位执行制片人负责,3人团结一致,部室的其他同志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合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良好的宣传声势。今年的电视新闻工作,因为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重视,采访和发稿压力都比往年增加了不少,主要领导参加各种活动报道的数量可以说是历年之最,再加上许多指令性的宣传任务,2011年对于《宿州新闻联播》栏目来说,是最为忙碌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无论是一线的记者,还是后期的编辑,都没有完整地休过一个节假日,平时的礼拜天也时常加班,起早贪黑更是家常便饭,大家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由于人员少,最忙的时候,有的记者一天甚至拍过3条新闻。为了赶发主要领导参加的当天上午活动的新闻,采访记者经常中午加班整理领导的讲话录音、撰写新闻稿件,有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正是大多数同志的无私奉献,才使得《宿州新闻联播》以较少的人员,完成了较繁重的宣传工作任务。
五、做好各县区的组稿工作,让新闻更全面更及时 栏目组加强与各县区兄弟台的联系,认真策划、精心安排,定期不定期地组织阶段性宣传报道计划和约稿活动,及时编发各地报送的新闻稿件。今年以来,共编发各县区稿件1318条(截至11月30日)。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年初的一些设想没能实现。比如说:开设“民生无小事”专栏,继续办好“从黄河故道到汴水之滨”栏目。由于客观原因,这些都没能如愿。
二是由于我们部室几个负责人思想工作没做到位,以至于个别同志产生了吃亏的思想。认为活干的比其他部室的记者多,拿到手的奖金却没比他们多多少,一度想离开部室。
七、明年打算
1、争取把“民生无小事”专栏办起来;
2、继续办好 “从黄河故道到汴水之滨”栏目;
3、在新闻的报道方式上力争取得突破;
4、利用《宿州新闻联播》的资源优势,举办1到2个有影响的活动,提高《宿州新闻联播》的知名度。
第二篇:总结CCTV新闻联播
总结CCTV新闻联播
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 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 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 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 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 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 决议没有不通过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 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没有不满意的; 领导没有不微笑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 事情没有不瞩目的,会谈没有不坦诚的; 反对没有不强烈的,交涉没有不严正的;完成没有不超额的,竣工没有不提前的; 中日没有不友好的,中美没有不合作的; 节日没有不祥和的,妇女没有不解放的; 决策没有不英明的,路线没有不正确的; 扫黄没有不彻底的,行动没有不果断的; 形势没有不大好的,观点没有不赞同的; 气氛没有不友好的,信心没有不增强的; 粮食没有不丰收的,抗洪没有不英勇的; 贪官总是极少数的,群众没有不受蒙蔽的 干涉没有不粗暴的,遗憾没有不深表的; 措施没有不得力的,成绩总是主要的;
法律没有不公正的,上诉没有不驳回的;
贯彻没有不彻底的,理论没有不高屋建瓴的; 政策没有不鼓舞人心的,大赛没有一次不冲击的; 抢救没有不及时的,损失没有不惨重的; 设计没有不合理的,技术没有不先进的; 论证没有不专家的,检测没有不严格的; 运行没有不可靠的,系统没有不安全的; 特色没有不中国的,失误没有不难免的; 农业没有不遭灾的,灾年没有不丰收的; 江河没有不治的,大水没有不发的;
团结没有不紧密的,拥护没有不一致的; 旗帜没有不高举的,思想没有不坚持的; 道路没有不曲折的, 前途没有不光明的。
三句话总结:
前10分钟,领导们都很忙;
中间10分钟,全国人民都很幸福;
后10分钟,国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三篇:新闻联播内容经典总结
新闻联播内容经典总结
国内新闻
第一类,political方面
第1条,某某领导-人在国外访问,与其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一般是达成了共识。在机场无一例外受到华侨、留学生等的欢迎。在访问期间,要在驻当地使-馆亲切会见华侨、留学生、中-资机构代表,并合影留念。
第2条,某某领导-人主持了重要的会议,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强调了某些问题,指出了某些问题,要求大家做到(这后面有很多排比句,气势宏伟)。(旁白这时一般要逐一介绍主要参会者),镜头中,与会人员都认真地地听取会议,用笔在面前的会议材料上进行勾画。
第3条,某某领导-人到某地区进行视察,参观了当地的工矿企业,听取了汇报,并到当地住户家小坐(根据情况或是普通居民,或是村民家)主场景是长沙发,一般会有该户人家的小孩在坐),领导-人进行讲话,众人表情喜悦而又微微拘谨。陪同的领导围坐在旁。有时领导-人会与民同乐,比如包饺子、扭秧歌等。领导-人有时会接见与当地驻军师以上干部。
第4条,某某领导-人与来访的外国客人会见,双方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一般都达成了共识,有时还要进行签字仪式。
第5条,发言人对某国政-府或媒体对我国的不实指责进行了义正辞严地驳斥,指出该指责没有事实根据,并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第6条,学习某个典型人物,宣扬某种精神。
(备注:各条新闻根据具体情况顺序每天有变,也不一定每天都有。)
第二类,经济性的
第7条,某某产值又增长了百分之几,某地的某种产物丰收,卖出了好价钱。(场景是工厂车间流水线、田间地头,特别是有对又大又红的果实的局部特写)
第三类福利性的
第8条,某地某社区居民又享受到了新的政策,然后有当地群众现身说法,脸上是喜悦的表情,一般所谈及的话题是养老保、医保险或是某种便民措施的实行。
第四类,环保性的
第9条,某地环境保护得好,当地的天鹅、小鸟之类的住得很好。
第五类,生活性的
第10条,某地(一般是北方)出现了冰挂现象(补充一下,我不知道为什么冰挂这么重要,好像不至一次播放冰挂),或是某地迎来了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
(后5分钟)
外国新闻
第1条,国际会议,一般场景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就是一各种肤色的人坐着进行讨论和表决。
第2条,一般是大家通过网络、报纸、电台等各种媒体早已知道的某外国领导人当选、下等新闻。
第3条,外国发生的灾难。(比如校园枪杀、矿难、台风、车祸、海啸、地震、凶杀、游引发的对抗等)
第4条,外国举办的趣味比赛(比如小猪赛跑什么的),或是一些奇闻怪事(比如某地妇女产下连体婴儿)。
第5条,体育新闻。(出现机率很小)
第四篇:新闻联播格式
1.A:观众朋友们晚上好 B:晚上好
A:今天是11月19号,星期五,农历10月14,欢迎收看新闻联播节目。B: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A:印尼中爪哇省默拉皮火山喷发造成的死亡人数进一步上升,目前已有275人遇难 B:中国国务院17日出台了抑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四项措施,包括补贴低收入群体将发挥作用。以下请看详细内容
A:本台消息:18日,印尼中爪哇省默拉皮火山喷发造成的死亡人数进一步上升,目前已有275人遇难。
印尼国家灾害管理局称,死者中许多人是因为遭落下的火山物质严重灼伤,伤重不治死亡。也有不少人因吸入火山灰,呼吸困难而死。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印尼官员说,超过30万名民众被疏散,住进政府安排的临时避难场所。不过,随着其喷发强度减弱,5万名被疏散居民已返回到之前被政府列为“危险区域”的火山附近。
另一名官员指出,默拉皮火山爆发以来,10几天内前往火山附近日惹市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减少5.83万人次,旅游业损失惨重。
B: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强化监管,价格调控和监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
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又要看到稳定市场价格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定信心。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生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A:下面请看一组简讯
B: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子藤球预赛B组的一场比赛中,中国3-0战胜韩国。A:第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多款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机精彩亮相,上演空中芭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香港首席代表18日预计,香港经济今年将劲增6.75% A:《中国国粹》系列邮品成保定文化大使,曾赠予泰国总理阿披实等多国贵宾 B:观众朋友们,这次的新闻联播节目播送完了 A: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B:再见
第五篇:新闻联播评析
媒介批评
1、新闻联播的历史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1976年党的生日那天,根据全国省级电视台共同协商的意见,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向微波干线沿线的10多个省、直辖市电视台传送信号。播出时间10~15分钟,只有外景片,没有播音间的口播。早期《新闻联播》的地方新闻,大都是通过班机或火车送到北京,加上洗印、编录,快则一周,慢则半月才能跟观众见面。
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她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新闻联播》创办当年的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历史的巧合,使《新闻联播》肩负起记录时代变迁的重任。因此她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忠实的记录者。
《新闻联播》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无所不包,她以客观、生动、丰富的纪实手段记录了中华大地30年来每一天发生的变化。因此她是一部最真实的历史教科书。
从党的总书记,到普通党员;从耄耋老人,到少年儿童;从白领阶层,到蓝领职工……都是她的忠实观众。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同一时空下,情系祖国的振兴,关注民族的未来。因此她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1979年9月1日起,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新华社每天专门为它编发5分钟国际简讯;加播英美合资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外景片;并从香港收录新闻,航寄北京。
1980年劳动节起,《国际新闻》保留栏目名称并入《新闻联播》。后来,《新闻联播》改进编排,不再把口播国际新闻与国际新闻外景片分开,《国际新闻》完全并入《新闻联播》,巩固了《新闻联播》的龙头地位。此间,地方台新闻由航送改为微波干线传送,《新闻联播》播出时间增至30分钟。
1981年春天举行的青岛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这使她在短时期内拥有了最庞大的记者队伍,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全新的管理理念、杰出的人才队伍、务实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新闻联播》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视新闻事业不断进步。因此她是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领军者。
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开始,中央把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前至《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从此,不论国际新闻还是国内新闻,不论中央政令还是地方民生,《新闻联播》都是最权威的发布机构。
1982年9月1日开始,重大时政消息由《新闻联播》首发,确立了她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的地位。
1984年起,《新闻联播》派遣驻外记者,收录台湾中华电视台《华视新闻》;并和亚广联A、B、C区的国家、地区交换新闻,加强了有关第三世界的报道。
1987年起,《新闻联播》收录美国CNN等国际新闻。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目前,《新闻联播》在全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8个记者站(点),并与CNN等全球知名的电视机构建立了新闻节目交换合作关系,“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成为她的宗旨与特征。世界重大突发事件常常成为《新闻联播》“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新闻联播》播报的内容也往往成为境外主要媒体的国际报道。因此她是中国了解世界与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时效性进入争分夺秒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新闻联播》,《新闻联播》走向世界。
2005年以来,《新闻联播》越发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越发关注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关注普通党员的奉献,关注普通单位的经验。弘扬了真善美,起到“感动中国”的公益效应,遏制了不良现象蔓延。
2006年新闻频道改版后,各节目都有自身的侧重点,而《新闻联播》则是全部新闻的精选与总结。其间,播音员的新老更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2007年,《新闻联播》进行二次改革,延展《新闻联播》的资源,使联播和新闻频道的其他新闻形式形成良性互动,反过来稳步促进联播的推陈出新,打造一个与这个国家和央视相匹配的新闻频道”。
◆《新闻联播》大事记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
▲1980年11月开始,《新闻联播》陆续播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的报道,带来《新闻联播》初期发展史上首轮收视高潮。
▲1981年4月13日至21日,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 1981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报天气预报节目。
▲1982年9月1日开始,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由原来的20点提前到《新闻联播》节目发布,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
▲1983年10月18日,《新闻联播》第一个驻外记者站———香港记者站建立,蒙古族记者包拉白成为第一位驻站记者。
▲1984年6月,《新闻联播》首次播发台湾新闻,此条新闻通过厦门电视台收录。
▲1986年1月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作为《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引发世界舆论关注。
▲1986年3月18日开始试收欧广联新闻。
▲1987年3月1日开始收录美国CNN新闻。
▲1987年7月1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节目结束时,打出编播制作人员名单。
▲1988年3月15日,《新闻联播》在新址彩电中心播出。
▲1988年12月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
▲1989年9月11日至11月7日,《新闻联播》播出系列报道《弹指一挥间》,以180条新闻的报道规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40年来的辉煌成就。
▲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
▲ 1991年12月19日,《新闻联播》主持人开始使用新闻提读器,大大增强了主持人和观众的交流感。
▲1992年12月19日,中央电视台在美国建立记者站。
▲1994年7月21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直播了亚太一号卫星发射的情况,首次在同步报道中实现了同步编排播出。
▲1996年元旦,《新闻联播》实现以直播方式播出,带来时效革命。
▲1997年至2001年,中央电视台全程报道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国入世、三峡工程等事件,《新闻联播》成为记录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精华版和浓缩版。
▲2004年“两会”报道开始,《新闻联播》首次不延长时间,好评如潮。
2、新闻联播的内容、播音员介绍
新闻联播内容包括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1)时政要闻
(2)最新发展和成就新闻(3)宣传重点
时政要闻:
时政新闻主要分两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和国内重要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由外事活动和国内重要政务活动两部分组成。外事活动主要包括领导人的出访、接待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一些特殊人士的来访,接受外国记者采访以及出席境外举行的带有多边外交性质的国际会议等。国内政务活动则包括领导人考察、调研会见国内各方面人士、参加展览、参加义务植树等。国内重要会议:包括党代会、党中央全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具有全局意义的部门会议、行业会议,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等。
最新发展及成就新闻:
该类节目围绕经济建设,重点展现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最新发展及成就。各地方台上报的节目中,绝大多数属此列。
宣传重点:
该类节目由《新闻联播》承担的政治宣传任务决定。所选取样本的时段中,宣传重点主要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涉藏问题有关,另外大型系列专题《时代先锋》———对模范先进人物的报道仍在出。
主播阵容
杜宪(离职)、郭志坚、海霞、贺红梅、康辉、郎永淳、李娟(离职)、李瑞英、李修平、李梓萌、刘佳、卢静、罗京(已逝世)、吕大渝(离职)、欧阳夏丹、王宁、邢质斌(已退休)、薛飞(离职)、杨柳、张宏民、张政、赵忠祥(已退休)早期主播
李娟 《新闻联播》最早的播音员是李娟同志,1961年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73年被选调入北京电视台。吕大渝、刘佳、赵忠祥、卢静、杨柳、薛飞、杜宪、张政、贺红梅等人也播过《新闻联播》。
邢质斌 在《新闻联播》站岗最久,作风低调、正襟危坐、掷地有声,正退居二线,进行“传帮带”工作,2009年7月份低调退休。
罗京(1961.5.29-2009.6.5)1983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播音平和、稳重、权威,气息和共鸣水准很高。2008年8月31日,罗京最后一次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音;9月,罗京被确诊患有淋巴瘤,并暂停工作入院接受治疗,他与病魔顽强斗争了10个月之后,2009年6月5日晨7点05分,罗京病情恶化,致心脏衰竭医治无效,在北京307医院逝世,终年48岁。现任主播
李修平1989年由甘肃电视台上调央视,气质出众,端庄典雅。李瑞英业务指导主席李瑞英的声音恰当地把王小丫的甜美、敬一丹的严肃相结合,播音对象感强,任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广电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全国人民政协委员。
王宁
王宁1981年毕业于青岛31中,1983年进入青岛电视台,1986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后被选入中央电视台任新闻播音员。
张宏民
张宏民1982年从北广毕业后进入央视,播音平易近人,很有观众缘。
李梓萌
李梓萌2000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分配到中央电视台2000 年 至今在中央电视台播音组(06年6月5日、07年12月7日分别搭档康辉、罗京两度亮相)
康辉
康辉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同年进入CCTV新闻中心,服务至今(06年6月5日、07年12月8日分别搭档李梓萌、李瑞英两度亮相)
海霞
海霞1993年5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直接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部播音组工作(07年12月6日搭档罗京亮 现任主播康辉相)
郭志坚
郭志坚1992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1996年进入北京电视台播音部,1998年,调入中央电视台播音组(07年12月9日搭档李瑞英亮相)
郎永淳
郎永淳,生于1971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1995年4月进入央视主持《新闻30分》节目至今。他是央视少有的戴着眼镜播新闻的主播。2011年8月,通过竞聘被选为《新闻联播》主播。
欧阳夏丹
欧阳夏丹,生于197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8月进入央视经济频道工作。从2009年8月3日开始,主播央视新闻频道每天的《共同关注》。2011年8月,竞聘为新闻联播新主播。
3、新闻联播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新闻联播》是指一种电视或广播新闻节目形式,即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播出的新闻节目。
.时效性 “今天新闻”指新闻中明确使用了“今天”,或当天时间做时间状语。“昨天新闻”指新闻中出现“昨天”这个时间状语,或者根据新闻播报时间推断发生在昨天的新闻。“最近新闻”指新闻中使用“最近”、“这两天”、“不久前”、“日前”、“近日”等时间 状语的新闻。“无时间新闻”指新闻中没有明确使用时间状语的新闻将来新闻”指预报性的新闻,或新闻中使用“将”等时间状语。.方向性、引导性 我国电视新闻强调为四化建设服务, 注意典型人物和经验的报导。这种报导虽然时间性不强, 但对观众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你是如何看待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栏目的?
网上有这么一段话 可以值得我们深思
开会没有不隆重的; 闭幕没有不胜利的; 讲话没有不重要的; 鼓掌没有不热烈的; 领导没有不重视的; 看望没有不亲切的; 接见没有不亲自的; 进展没有不顺利的; 完成没有不圆满的; 成就没有不巨大的; 工作没有不扎实的; 效率没有不显著的; 决议没有不通过的; 人心没有不振奋的; 班子没有不团结的; 群众永远是满意的; 领导没有不微笑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 小事没有不举世瞩目的; 会见都是本台刚刚收到的; 反对没有不强烈的; 交涉没有不严正的; 完成没有不超额的; 中日没有不友好的; 中美没有不合作的; 竣工没有不提前的; 节日没有不祥和的; 路线没有不正确的; 决策没有不英明的; 妇女没有不解放的; 小康没有不达到的; 牺牲没有不悲壮的。
《新闻联播》节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首先是报导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居多, 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报导。另外, 科技、文化的报导和社会新闻较多, 增强了竞争优势。而我国电视新闻强调为四化建设服务, 注意典型人物和经验的报导。这种报导虽然时间性不强, 但对观众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这是外国新闻中较罕见的一种报导形式。虽然中国电视新闻有许多可喜的变化和值得注意的特点, 但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国内新闻的时间性还应进一步加强。国内新闻仍有约一半没有提及时间性, 或使用「目前、近日、最近」等模糊的时间概念, 经济报导比例较少。有些口读新闻太长, 现场加旁白加同期声的报导太少。
(5)你对新闻联播的新闻宣传方式或方法有何改进建议?
— 选题触及人们的兴奋点, 即要选择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这是前提和基础.—宣传内容既要有方向性、引导性,又要有服务性、可利用性和操作性真正在贴近中央决策, 贴近工作实际, 贴近群众需要” 这三个贴近的接合部上下功夫.—寓宣传于服务之中, 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符合人们的收听接受心理和规律,实质性内容不可太浓重, 也不可太稀薄。一个话题 一种形式不能时间太长, 要适时变换话题的方位和层面, 以不断调动人们的收听兴趣.—尽可能采用直播和节目主持人形式, 以拉近听众, 将节目人格化.— 适当穿插音乐和娱乐内容, 以调动人们与时令和节目内容相协调的情感, 造成最佳情感氛围, 或使人们得到适当休闲, 以便接受新的节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