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服务搭平台,团结协作创特色——2006年南通大学教育科学

时间:2019-05-12 12:4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引导服务搭平台,团结协作创特色——2006年南通大学教育科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引导服务搭平台,团结协作创特色——2006年南通大学教育科学》。

第一篇:引导服务搭平台,团结协作创特色——2006年南通大学教育科学

引导服务搭平台,团结协作创特色——2006年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团委工作总结

一、工作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共青团中心工作,体现教育科学学院办学特色,认真实施团的“五大工程”,继续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团结奋发、创新有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优秀大学生。

二、主要工作:

1、思想教育措施得力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因此,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院团委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使每个团员青年都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素质、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我们工作的最根本最长远的目标。为了组织广大团员开展好政治理论学习,我们制定了团委与团支部的两级理论学习制度,本年度学院团委组织了两期青年共产主义学校暨团学干部培训班,对团学工作的骨干分子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学院团委结合时事政治发给相应的学习资料,对支部学习加强指导,各团支部利用每周三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全班团员开展学习讨论,认真完成了工作计划中安排理论学习任务。我们还结合“公寓建团”工作将各团小组的政治学习、思想交流、团员民主评议安排在课余时间、寝前时间,不定期地组织宿舍之间相互观摩、交流学习心得,并注意在宿舍文化活动中融入主流思想意识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主题团日活动制度的基础上,我院各团支部围绕“八荣八耻”教育、《江泽民文选》的学习、“廉政文化进校园”、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五四精神”、学风建设大讨论等主题分别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并开展了观摩评比。各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色,将团日活动深入到社区、幼儿园、小学、慈善机构,在社会上得到了较好的反响。通过一系列的观摩学习,评出了《爱心助社区,铭心知荣耻》等六个“最佳主题团日活动”,团日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思想工作的形式,也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增进了彼此的沟通,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求知、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对提高广大青年团员的综合素质产生了推进作用。“八荣八耻” 主题教育方案的设计比赛中,我院参赛作品均获得较高评价,为此项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作了良好的导引。在下半年举行了“增强团员意识,加强学风建设”团日活动观摩中,我院教育心理06级举行的“学风建设你我他,共塑形象靠大家”主题团日活动入选学校十个现场观摩的团日活动,并且被评为二等奖。加强团员的思想教育,我们始终注意畅通学院与同学间的交流渠道,利用学院网页的“团学工作”专栏、学生工作信箱、师生访谈等载体,将我院发展动态、党团工作情况向广大团员及时通报。各支部信息员也及时地将同学们的思想情况、关注热点向学院反映,以便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长期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宣传骨干,并且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到学校的宣传工作队伍中去,南通大学报、团委璞石工作室的宣传骨干中有多名来自我院的学生。半年来,我院各类宣传团学工作的稿件被校内外各种媒体录用已达140多篇。加强团员思想教育可利用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注重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教育基地,比如,南通女子监狱既是我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也是团员思想教育基地,在女监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曾组织多次活动,都使团员们受到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南通市项桥小学与三里墩小学是我院学生的志愿者服务基地,近五年来工作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培养了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而且在工作过程中深受对方师生的好评。此外,我们注重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比如“3·5学雷锋学莫文隋”、“5·8红十字纪念日”“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我们都组织了系列的宣传、纪念和服务活动,注重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参与面广,反响良好。在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升道德审美层次,利用好人生的每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在学校五四评优表彰中,我院团委荣获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优秀组织奖,03教技班团支部被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严磊、孙加萍等33人被授予南通大学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称号。

2、组织建设常抓不懈在学院党政的高度重视下,我院团委各项工作开展得扎实有序、富有成效,团的工作依托学生党建带动团建,合理部署认真展开。本学期配合学院党总支举办了党校培训班,指导入党积极分子尽快成长。邀请学校组织部领导为学院做讲座,学院党政领导也亲自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的辅导培训,指导学生登陆学校组织部网页,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在具体工作中,学生党员认真参与团支部事务,以身垂范,带动团员努力上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保证学院共青团工作的规范开展,我们组织团的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团章及团的有关会议精神、理论文章,建立健全“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加强团支部、公寓团小组组织建设,学院团委做好督查与考核工作,团支部工作手册填写规范,工作台帐记录完整,计划的制订与总结的完成亦及时到位。为增强团员自主意识,强化团员自身形象建设,今年4月份我院各团支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民主评议活动,团员们认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寻找差距。在开展民主评议的过程,每个支部与一到两名贫困生进行结对帮扶,将帮助的对象首先放置于身边人、身边事。通过团员民主评议与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团的组织建设,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我院在团建创新工作中也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在公寓11号楼团总支的建设中,选派了优秀团员担任公寓团干部,开展了许多广受团员欢迎的文化艺术与实践活动。社团建团的工作则着重进行了活动载体方面的建设,为广大团员的素质拓展搭建了平台,成效亦是非常显著。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在院共青团工作的制度建设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关于团支部工作督导管理的制度、规范了团学干部例会和签到制度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我们的工作就有了依托和方向。此外,认真做好团员证管理、团组织关系接转和团的组织统计,足额收缴团费。新团员发展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操作,团的各类评优表彰公开、公正,材料记录完整,组织“推优”工作认真完成,严把“推优”质量关,并及时将“推优”情况报校团委组织部备案。

3、队伍建设充满活力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是我院团学工作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在党政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团委、学生会班子配备齐全,工作职责分明,考核评优严格规范,在团学工作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学生会干部经竞选与学院考核产生,采取部长负责制的工作机制,学院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管理注重策略,让团学干部有充分的自主发展和锻炼空间,以利于学生干部全面提高能力素质。关心学生干部的专业学习,帮助他们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做到相辅相成。与此同时,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的工作,将我院师生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对外展示。为了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在学院青共校培训班上安排团学工作的专题讲座和研讨,从学生干部的必备素质、工作方法、面临的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邀请学校团委、学工处领导及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邀请兄弟学院工作成绩突出的学生干部来与大家座谈,进行交流,并且安排外出实践参观,让团学干部在社会大课堂的教育中更快成长。经过共同的努力我院学生会被评为南通大学“优秀学生分会”,侍星星等4名同学被评为南通大学“优秀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是学生自行组织的群众团体,对于学生的社会化和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我院对各个学生社团的组建和良性运作予以了高度的重视,认真选派指导教师,院党总支副书记季学军老师亲自担任指导工作。目前,我院有“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第二课堂”社、梦舟艺术协会、闻书社、影评社、家政社、科技体育协会7个学生社团,各个社团一直正常地开展活动,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在会员心目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比如,“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今年增加了赴南通市郊的雁滨小学、韩湘坝小学的义务支教活动,他们举行的“心系村小”活动,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游戏之中,得到学校的肯定与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该社团还经常开展会员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为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提供了实践机会;“第二课堂”社举行了英语角活动,邀请外教一起参加,会员们在活动中收获颇多。在南通大学“学生社团”评优工作中,第二课堂社、梦舟艺术协会被评为南通大学“创优学生社团”,吉培培、孟娟等5人被评为南通大学“优秀学生社团干部”。学生社团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我院学生锻炼专业技能、促进专业学习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更为广大会员接受文化艺术熏陶、发掘个人潜能提供了舞台,我们将一如既往,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4、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锻炼技能、提升精神层次目前我院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建有社会实践基地6个:南通项桥小学、三里墩小学、南通女子监狱、德民幼儿园、易家桥幼儿园、天韵琴行音乐培训中心,实践基地活动正常,广受好评,为广大团员接触社会、锻炼自我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实践基地项桥小学、三里墩小学的教学活动,已持续了近五年;易家桥幼儿园作为我院学前教育课程开发的试点单位,为学生的学术科研和专业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院“莫文隋”志愿者队伍的注册管理工作规范,积极支持和响应校志愿者服务总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志愿者的足迹遍布通城的众多社区及有关福利机构,如南通市福利院、观音山敬老院、南通市聋哑学校等,同学们工作认真、耐心细致,在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过程中提升道德层次,增强为人做事的责任感。我院志愿者活动无论是社区共建,还是无偿献血、救灾捐款行动,学生的参与面都很广。在三月份的“学雷锋学莫文隋”志愿服务活动中,我院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广受社会好评的活动,比如赴安徽霍邱县驻通州船运希望小学开展的义务支教、“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的志愿者带领项桥小学的小学生们参观了南通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赴南通市濠东社区开展义务心理咨询和亲子活动——航天模型比赛、在钟秀校区教育超市前开展了“关爱福利院儿童义务募捐”活动,到福利院开展爱心之行、众多学生踊跃参加南通市“十路百口大纠违”的活动等等。同学们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和学校极大肯定,我院“情系村小”爱心助教社评为南通大学“示范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林丽、孟娟同学荣获南通大学“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共组建学校b级重点团队一支、院级重点团队八支。校级重点团队是“唤醒沉睡的心灵”赴南通戒毒所心理辅导小分队,实践活动为对本市戒毒人员进行基本情况的收集和心理分析,并采取集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他们的戒毒过程给予促进和干预。院级团队有:[1]“携手维权路,同唱诚信歌”建设和谐社会消费维权宣传咨询文艺巡演实践服务团,联合南通市消费者协会、南通工商局12315服务中心开展了消费维权宣传活动;[2]“托起明天的太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实践服务团,对南通部分社区的未成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素质的进行调查,同时在部分社区开设了“家长课堂”,共同探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新视野”网络科技服务创业实践小分队发挥教育技术专业特长,在有关传媒公司实习,在学田新村等小区进行电脑维修、电脑知识宣传活动;[4]南通地区民间音乐家采访小分队,主要了解南通号子、海门山歌、海安花鼓、吕四渔号和南通僮子戏等艺术形式的传人及特色剧目、成长历程,为更好的保护和振兴民族音乐作出了努力;[5]“聆听孩子的呼唤”南通城镇幼儿图书、玩具选择调查小分队南通市区、启东、如皋,海安、常州、无锡,苏州,徐州等地进行了调查,就图书的选择、玩具的开发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利弊影响进行分析研究;[6]中小学生暑期“课业加餐”调查小分队主要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一个热点现象——“补课”展开调查,同时进行了有关消除某些教育误区的教育理论宣传;[7]泰州市开发区读书读报情况调查小分队对泰州市城乡结合部、部分乡村的农民读书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8]“信任重建,再融社会”服刑人员重返社会信任调查实践小分队的实践活动在南通女子监狱及有关社区展开,活动形式为制作宣传单、黑板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知识,通过相关辅导活动帮助服刑人员直面生活,培养感恩之心。同学们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调查报告的撰写率为90%多,在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学院举行了实践团队竞标会,选择优秀实践方案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并且专门邀请法政学院社会学博士钱雪飞副教授来我院学生做了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如何搜集材料、科学筛选论据以及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大大提高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的科学性。实践结束后,学院进行了严格的考核与评优工作。“唤醒沉睡的心灵”赴南通戒毒所心理辅导小分队被评为学校先进集体,范磊同学获等省级先进个人称号,一篇社会调查报告被推荐到江苏省参加评选,王琴等8位同学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

5、学术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拓展素质、硕果累累为提高广大团员的综合素质,我们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学术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在第三届南通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王琴同学的《南通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支持评定和社交焦虑研究》获得了一等奖,朱毅等同学的“usb贴心伴侣(保温器)创业策划书”获得了二等奖。在南通大学首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范磊同学的《戒毒人员基本心理分析及复吸探索》等五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南通大学首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立项的作品中,我院李经纬同学的《基于pc客户端南通大学钟秀校区电子导航系统》、钱君同学的《南通大学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与研究》等5份作品分别获得“科技发明类”和“社会科学与哲学类论文”的立项,目前,同学们的各项研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南通大学首批“大学生成才发展基金”将对我院小学教育专业朱毅等同学的发明--usb贴心伴侣(保温器)给予专利申请的资助;南通大学首届大学生“才智t型台”竞赛中,我院获得一等奖、优秀组织奖,张时玉等三名同学获校园“英语之星”、“才智之星”、“表演之星”称号;南通大学“江海情”书画大赛中,吴怡英获绘画非专业组一等奖,其余3人获三等奖、优秀奖,陈莉获书法非专业组一等奖;“唱青春之歌 抒赤子情怀”读书月征文比赛,我院获优秀组织奖,朱元洁等9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在面向06级学生举办的“一封家书”征文比赛中,我院教育心理师范专业的刘娜娜同学获得了一等奖;南通大学首届英语文化节之外文歌曲比赛中孙斯宇获一等奖,王露等3人获征文比赛非专业组三等奖、优胜奖,综合英语竞赛中陶丽君等3人获二、三等奖;“南通大学首届师范生说课比赛”刘建等2人获二、三等奖;南通大学“长征组歌”歌咏比赛教育科学学院获一等奖,校园“十佳歌手”的比赛中管浩等五名同学获得专业组所有奖项,等等。我院广大师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文化活动,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扩大我校的对外影响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的开幕式上,我院师生代表学校参演了《长征组歌》之《报喜》,充分展示了南通大学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本次艺术节的比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了多项殊荣,专业组美声唱法一等奖、通俗唱法三等奖,专业组舞蹈类一等奖、三等奖,专业组西洋乐、民乐三等奖,为南通大学争得了荣誉。此外,在学校科技文化节暨党建评估工作的专场文艺晚会上,我院师生承担了全场一半节目的演出任务,精彩的表演得到了省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在文化艺术活动中获得锻炼,上半年我们举办了主题为“据德游艺,人文化成”的教育科学学院首届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为期两个月,内容丰富、比赛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赛事分艺术类和文化类两种,艺术类包括音乐(声乐和器乐)、舞蹈和曲艺,曲艺项目又包括相声、小品、英语剧等,文化类则分为百科知识、朗诵、辩论、书画、电脑动画制作及歌词、歌曲创作等6项。所有比赛均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参赛的学生达500多人次。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充分发展了我院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专业技能,培养才艺特长,同时为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搭建了平台。艺术节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8个班级获优秀组织奖,113名同学获得艺术类奖项,168名同学获文化类奖项。下半年,我们组织同学精心准备,选送了8件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参加了学校第一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我们还举办了院第二届大学生论文大赛、院首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申报立项工作,这两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如今,所有的成绩都成为美好的记忆,当然也成为我们执著前行的不竭养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继续探索,为我院共青团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为南通大学的发展增光添彩而作出不懈努力。

第二篇:重引导强服务 建网络搭平台

重引导强服务 建网络搭平台 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石嘴山市惠农区劳动就业服务局

石嘴山市惠农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端,区域面积1254平方公里,辖3乡3镇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5万人,农村劳动力2.9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6万亩,已有 万亩流转到中粮集团,剩余耕地 万亩,人均可耕作土地面积 亩。农村富余劳动力 人。随着土地流转的逐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惠农区政府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移、自主创业三策并举,着力完善组织领导、宣传引导、培训提升、保障服务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不断扩大转移规模,提高转移质量,打造劳务品牌,举全区之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共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 人,有组织转移就业 人。其中,异地输出 人、就地转移 人,自主创业 人。实现劳务总收入达 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564元,其中,工资性收入达1843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1%。

一、强化管理,落实责任,着力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增加全区经济总量的基础产业来抓,列入政府“一把手”工

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成立了区、乡、村三级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由就业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协调机制。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干部联系点制度,区就业局领导干部包抓乡镇,乡镇干部包抓村队,形成了区、乡、村三级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网络。

二是强化目标责任。每年初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劳务转移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还作为重点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体系,分值占整个考核体系的 %,在 项重点工作中占比最大。

三是完善工作机构。在6个乡镇分别成立劳动保障事务所,每个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1名专职人员,在行政村成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站,实现了劳动保障社区平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的“六落实”,基本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就业服务体系。

四是夯实工作基础。在全区开展了农村劳动力状况调查,分别深入全区十个乡镇的部分农村,详细了解了农民兄弟的想法、顾虑,找准了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工作方案》、《办法》等工作措施。同时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统计工作,建立了劳务工作台帐。指导乡镇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档案卡》,对转移就业人员基本情况、培训情况、家庭情况以及转移就业情况进行登记,建立了《务工人员花名册》、《求职登记册》、《有组织劳务输出花名册》、《稳定在六个月以上人员花名册》等表册,对农村劳动力

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上报转移就业报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转移就业动向,为科学决策,正确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媒体造势,典型引路,着力完善宣传引导机制 一是借助媒体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石嘴山市劳动就业报》、农村电教设施等资源,开设了《就业一线牵》、《情系再就业》专栏,我们还结合区情实际编印了《创业在惠农》杂志,通过乡镇、村就业服务站所及各类技能培训班向农民群众免费发放。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劳务输出政策以及自主创业先进典型,使创业就业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录制电视专题片、组织“打工能人”现身说法以及召开劳务输出动员会、表彰会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动力转移典型事迹,让返家探亲的外出务工人员现身说法,给城乡失业人员算劳务经济账,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进行激励引导,激发群众的致富创业热情。

三是打造载体造势促动。通过“六进农家三下乡”、“就业巡回服务队”、“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等形式,采取印发资料、张贴招工广告、上门通知、现场答疑等方式,深入农村面对面地为农户讲解国家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为农民算劳务增收帐,介绍外出就业信息,送岗位进村队,把就业信息发布的阵地延伸到村组农户,不仅形成了就业致富的强大宣传攻势,也大大减少了个体转移和输出的盲目性。我们还坚持两年举办一届惠农区职业技能大赛暨创业成果展示会,以技能比赛,现场招聘、成果展示等形式,形成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三、提高素质,注重实效,着力完善培训指导机制 一是落实优惠政策。根据自治区、市有关政策,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减免费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及税费减免,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是整合培训资源。依托区就业培训中心,整合全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培训资源,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检查考核,建立指标体系,引导培训机构做到规模与质量并举,培训现就业并重,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培训工作新格局。

三是明确培训重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辖区工业企业用工特点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推行订单式培训,重点开办了电工、电焊工、园林绿化、家政、餐厅及宾馆服务等就业前景好的技能培训班,实现由低层次的体力型、数量型向高层次的技术型、质量型转变。

四是创新培训模式。采取白班与夜班、早晨连中午班、长班与短班相结合的灵活时间安排和培训下乡、进社区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大大满足了广大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也降低了培训成本。

五是实行分类指导,提高培训实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实行动态报告制度,根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年龄、就业意向和培训意向等,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竞争力。对18-45岁的农村劳动力重点开展电工、电焊工、园林绿化、家政、餐厅、宾馆服务等专业培训;对45岁以上土地流转农民重点开展农村

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向中粮集团、奶牛养殖园区、脱水菜企业等转移就业;

六是强化管理,确保培训质量。严格筛选培训学校,对师资力量不强和无责任心的教师,坚决不用;同时严格学员管理,实行跟班制,对违反纪律,达不到规定学时的学员不予发证,有效制止一些混证书、凑任务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强化后续服务,提高培训后就业率。为了使培训后学员能及时上岗,我们将培训与就业实行有机对接,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将不能及时就业的参训人员,交由人力资源市场免费推荐就业,并实行定期抽访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培训后就业率。

四、构筑网络,搭建平台,着力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就业指导。设立了就业咨询中心,根据就业者实际情况,鼓励年轻的富余劳动力在餐饮、运输、商贸流通等服务型企业就业。对于年龄在46-59岁的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鼓励从事种养殖业,到企业或社区从事保安、绿化、保洁、物业管理等,鼓励兴办家政服务、病人看护、钟点工、小商品零售、月嫂、小饭桌等。

二是构筑信息网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强化职业介绍,开发就业岗位。加大与区内、外省的联系,掌握劳务输入各类用工需求情况,主动出击,广泛联系,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三是完善政策配套,创造良好的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加强与中粮集团、脱水菜龙头企业等的联系对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产业工人转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村居

民养老保障问题。同时抢抓经济转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机遇,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农村劳动力进城后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学、社会保险、社区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

四是依法维权,真心关爱,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深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认真组织开展了“百家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劳动合同贯彻执行等联合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打击非法用工行为,维护劳动力合法权益。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依法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妥善解决劳资矛盾纠纷,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到98%以上。同时在各乡镇开展真心关爱活动,定期走访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用工单位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外出务工人员思想状况、留守家属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根据各家不同情况将留守家庭编成互助组,动员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家属互相帮助、共渡难关,受到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的好评。

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劳动力中介机构。加大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的培育发展力度,通过对劳务人员创业典型和劳务经纪人成功经验的宣传,引导务工能人投身经纪人行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劳务经济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介组织给予表彰奖励;通过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的引领带动,提高了劳动力转移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推进了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规模化。

二是依托项目,推动转移。依托脱水蔬菜、枸杞、奶牛三大主导产业,发挥中粮集团、脱水菜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就业模式。

三是举办大学生创业论坛,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论坛会上,大学生创业示范户们为在座大学生讲诉了自己的创业经历、总结创业路上的经验教训,同时与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结成对子,签订“手拉手”携手帮扶签约活动,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生涯规划,加强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荒地开发、水面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强现代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做大做强石嘴山工业园区,以工业产业的聚集带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就业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提高三产服务业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通过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勇敢地走出农村,进城进厂,务工创业,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学会了一技之长,“走出一个人、省下一口粮、赚回一笔钱、富裕一家人、影响几代人”的观念逐渐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仅今年1-5月份,全区累计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 万人(次),劳务创收累计达到

亿元。近年来,我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离自治区、市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还的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培训,提高劳动

力转移就业竞争力,优化服务,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加大维权,切实保障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真正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下载引导服务搭平台,团结协作创特色——2006年南通大学教育科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导服务搭平台,团结协作创特色——2006年南通大学教育科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