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自该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稳步推进教学研究,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又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就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通过研究,进一步明晰了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方向 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目标,即“轻负高效”,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常规管理的流程,细化了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标准,来引领教师的教学工作向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策略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 研究促使教师走进“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在过程中,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有效教学的本质,理解了开展有效教学的目的,感受到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在研究中,他们了解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并且对优化每个流程的有效策略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
2、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名师成长梯队已经形成
教师们深刻认识到科研给学校带来的活力,他们都力图借助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教学品位,改变教师的教学状态,提升自身的工作质态。不少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既是科研课题的参与者、研究者,又是教科研的直接受益者。
3、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小学数学教学通过课题的引领,教研风气空前浓厚,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正成为广大教师数学教学的追求目标。教师们在一次次研究、追寻、反思、改进中,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三)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分析
有效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很多,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练习巩固、作业批改与辅导、教学反思等等,狭义地来看,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备课,教学实施和课堂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本课题就着重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和提炼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探寻中,我们发现,提炼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是无的放矢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在提炼有效教学策略时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提炼出来的策略才是有效的、是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真策略”。
(一)提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必须遵循的原则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追求,更是一套教学策略和方法。探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必须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1、学生积极参与、全面发展是提炼有效教学策略的出发点 在构建有效教学策略时,我们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把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学策略选择的出发点。我们引导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乐于交流,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快乐。
2、科学解读、精心预设是提炼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点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正确解读教材,弄清教材意图,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我们要充分了解学情,一切从学生出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采用的策略和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有效教学策略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必须要有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我们的教师要转变观念,始终保持与学生共学习、共成长的态度,确保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4、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得以实施的促进剂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动手实践、解读交流、反思质疑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这些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一旦形成,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从影响有效教学的要素入手提炼有效教学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总离不开备课、上课、评价这三大要素,针对这些要素进行研究,我们提炼出了一些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1、有效集体备课的策略
“认真备课”是教学“五认真”中首要的工作,对构建有效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策略是:
区域性联动:区域性网络集体备课是在对传统的个体备课和新型的集体备课的双重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通过区域合作,切实减轻教师的备课数量,让老师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提高备课质量;通过校际间的互通和交流,合作与竞争,促使学校提高校本教研的水平,促进教师备课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区域内整体备课水平的提高和教师能力的提升。
备、教、研一体:备课不是目的,通过备课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能力才是关键。我们向每位备课者提出了“三备”的要求。一备:主备人根据分工认真备课,提交小组交流;二备:组内交流研讨,主备人根据讨论修正备课内容,与施教前半个月提交至网上;三备:在自己的备课内容中选择一课,提前上研究课,学校开展集体评课活动,提出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施教者进行教学反思,修改形成优化教案,供其他老师学习和借鉴。
三案合一:为了有效引领教师的备课,我们革新了教学预案,特别是“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它山之石”(搜集关于备课内容的名师教学或优秀课,并对教学设计意图进行学习和解读),第二板块是“通用预案”(教者根据自己的学、研、思,备出一节有质量的课堂教学详案,并将自己的备课意图写出,供大家学习和借鉴),第三板块是“个性预案”(施教者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建立有效评价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监督检查制:我们从每个备课组中选出一至两名有能力和责任心的名师,任命为备课组长,由他们对每位老师提交的教案进行检查,并在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指导。二是制度保障机制:我们将集体备课工作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奖励方案”中去,制定了相应的检查细则。制度的保障,奖励的机制,调动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热情,促使学校在提高备课质量上下功夫,在管理规范和有效指导上做文章。
2、有效上课策略的探索
课堂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关键,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制约课堂教学实施的要素很多,比较复杂,但归结起来,主要受情境、提问、活动、探究、练习等因素的制约。在对这些要素或要素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进行不断的循环往复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总结提炼了一些有效教学的策略:
(1)有效性情境创设的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情境对于数学教学,并非只是一种美丽的包装,而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手段。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研究了多种类型的情境设置,并以此引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激发他们的数学思考。我们设置了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置了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设置了操作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设置了练习情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设置了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设置了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有效的数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a.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情境的生活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已有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等构成了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突出情境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发展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是从学生的亲身生活经验中提炼情境。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教师首先应当进行换位思考:学习这个数学知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可以从中找到这个数学知识的原型吗?然后,再进行提炼、加工,创设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情境。
二是从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中模拟情境。学生的生活经验总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也不必要为所有的数学知识都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中找到原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找到数学原型,创设数学情境。
三是创设易唤起学生想象的超现实情境。富于幻想,喜欢看童话、科幻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于这方面的经验也很丰富,因此,教师也可以有机地把数学知识与超现实情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b.关注数学的学科本质,凸显数学情境的数学味和问题性。
c.关注数学的学科本质,凸显数学情境的数学味和问题性。维果茨基指出:在人的已有知识水平与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过低或过高确定教学,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创设情境时,也应该深入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创设情境,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d.关注数学情境的有效运用,凸显数学情境的实用性。一是要培养学生从情境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情境中读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突显情境的数学味、问题性。
二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创设的情境,引导他们进行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a.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酝酿提问内容,科学地进行发问。如: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数学课新授阶段,所提问题联系紧密,启发性强,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透彻理解新知。在巩固阶段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重难点处精心设计问题,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b.适度创设提问情境
新课标教材非常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原先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融入鲜活的情境内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学生的思考。我们在情境中组织提问,也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c.灵活运用提问技巧
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老师在这方面应有更高的造诣。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其次,提问的形式要多样,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还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能促进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开展积极的思考。第三,难度控制要适度合理。第四,提问的语言要简洁、准确、明了。
d.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提问。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囿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提问的时机。不可刻意追求课堂气氛,一味地问个不停,其结果将适得其反。
e.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场”
交流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要善待学生的错误,端正理答的态度,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获得发展。
(3)有效性操作活动的策略 a.规范操作常规 动手操作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但是他们往往比较重视操作活动带来的愉悦,而对操作的要求、目的不够重视,就造成了操作结束之后不能有效的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使得操作简单低效。由此看来,建立良好的操作常规是很有必要的。我们通过不断尝试,初步制定了如下的操作常规。
一是课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学具有没有准备好,教师也应准备一些提供给忘带的学生。
二是在教师没有要学生拿出学具前,学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规定课桌上从左到右依次是数学书、文具盒、学具。)
三是在动手操作之前,先听清楚教师的要求,听到老师说开始再动手,当老师喊停时,学生应及时停手。
四是在操作中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收学具时要归好类,轻拿轻放,不能乱扔。
五是操作后保留结果,讨论完再把学具推向一边, 待课后收拾等良好习惯。
六是注意操作的秩序、纪律,控制操作的时间,还要来回巡视指导。
七是注意培养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协同活动能力。b.改进操作材料 一是选取材料,突出易行
平时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像研究课、赛课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精巧的教具、学具。越是简便易行,越能受到老师的青睐。像片段中的数字卡片学生自己就可以制作,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学具却能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实现了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如用可伸缩的天线制作活动角、用卡纸制作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等等。这些简便易行的操作材料的使用,教师减负了,课堂操作的实效却提高了。
二是用好材料,着眼有效
常见的教具、学具,比如三角板、小棒、圆片、钉子板等等,除了一些常规的用途之外,有没有其他特殊作用,换个角度使用会不会更好。在学校的一些教研课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等等,教具的使用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操作的材料是死的,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只要我们从学生出发,从操作的实效出发灵活地使用教具、学具,就会促进操作活动地有效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c.优化语言指导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要提高操作活动的质量,教师务必在语言表达上注意艺术。因为教师的语言指导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操作的效果,影响到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在操作活动,教师语言指导时要注意指导的内容,一是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什么;二是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有时,还可采取分步定向指导,逐渐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求实效。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在操作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指导力求做到具有准确性、形象性、幽默性、激励性。
d.设计操作活动
数学操作活动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供给学生足够的实物材料、创设一定的环境,引导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学习的活动。操作过程应体现数学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选择符合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以达到数学教育的目标。
验证性操作活动:这类操作是教师先讲解、演示、归纳,再让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操作验证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形式。操作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
探索性操作活动:这类操作是围绕某一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实物或图片进行摆弄、操作、尝试,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知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与思维的目的性。
创造性操作活动:这是提供某一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开展具有多种选择性结果的一种操作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想象和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非常突出,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在组织数学操作活动中,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特点,贯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该掌握的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根据需要将全班操作活动、分组操作活动、个别操作活动,合理互补贯穿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内容或材料,慢慢地从一个较低的层次,发展到另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层次,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整体功能。
e.及时分析总结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学生成为了主角。而操作活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课堂里生机勃勃起来。这些操作活动,有多少是内容,有多少是形式,它的有效性如何呢?如何利用好操作的成果呢?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同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我们可以把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参与评价其操作、思维过程正确、合理与否。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有效性探究的策略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升,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在研究中逐步提炼了有效性探究的策略:
a.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能力,要考虑通过他们的探究,能不能得出问题的结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水平,而不是只为活跃课堂而让学生去探究。
b.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儿童都有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儿童的这些需要的产生与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方法。实施探究性学习,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现实有趣的、富有挑战性并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变“要我探究”为“我要探究”。例如:在“能被 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报数,教师不用计算立即能说出能否被3 整除,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运用了“能被 3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这个特征是什么,就成为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c.探究内容的选择要适宜
就一节课的内容而言,有没有可让学生探究的知识?那些知识值得探究?都需要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才能把握好。有些只是一种人为规定或者在现实经验中很难找到背景的内容,没有探究的价值;有些是一看便知的内容,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真正适合探究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长方形周长用什么字母来表示比较恰当等,这些人为规定的东西就没有什么探究的价值。
d.探究前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
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的确立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通过文字、语言帮助学生明确每一项探究活动的任务,让学生把握探究的目标;其次,每一项探究活动后都要组织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成就感。在教学中可通过课件辅助,板书引导等,帮助学生明确探究什么?验证什么?
e.探究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必须给学生留出“空白”,保证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不要留于形式,走过场。
一是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交流,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不要怕学生走弯路,不要怕学生遇到困难,更不要怕浪费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和“究”。如果学生探索遇到障碍,教师心里就着急,代为探究,这是不可取的。
二是提供思维的空间:把探究的目标和要求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就是让学生先经风雨后见彩虹,只有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索,苦苦思考才会让学生真正有所得,才能真正学好数学,提高思维能力。
三是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新课程倡导学生对问题的独特的见解,我们要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探究活动,这里没有统一答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在经过深入地思考以后,向大家展示的是自己理解和感悟,对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学力大有裨益。
f.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加强探究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掌握如下探究方法:方法一,操作——发现;方法二,猜想——验证;方法三,观察——归纳;方法四,类比——联想。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就可设计这样的活动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不会计算?(不会)——提出猜想(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实践检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g.注重引导合作探究
探究学习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探究。我们倡导以个人独立思考为前提的合作探究,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存在差异,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展示自己,达到取长补短目的,从而完成单个探究者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因此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活动更要提倡小组合作探究。
(5)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现代课堂教学论指出: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不适当的练习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在这里,练习设计的策略尤为重要,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a.分散教学难点,梯度性体现有效性
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对于一个知识点,可能有若干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如果学生对其中的某个或几个要素理解不好,就会产生学习的难点,从而影响对该知识点的学习。我们设计教学策略,就是要针对这种逻辑,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题,把教学难点逐一解决。
b.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合理性支撑有效性
在策略的设计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仔细推敲,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到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学效果将与设想背道而驰。
c.融合数学思想方法,深刻性成就有效性
教材中所呈现的活动,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形式而忽略其深刻的本质,即活动所要渗透的更深刻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在教材中这些思想方法往往是隐性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在学生活动中使之显性化。
d.练习要适时适量
一是课堂练习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同时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练习。教育要掌握时机,不到学生内心烦闷,想学学不会,想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教育他。所以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练习,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在学生们都陷入困境以“练习”代启,指点迷津,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的愉悦;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设练习,可以借“练习”提醒,于不经意间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重新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是要关注练习题的数量。太多的练习,甚至“一练到底”,必然会降低练习题的质量,使课堂练习流于形式。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设计了大量提问练习题,教师声声问,学生急急答,其表面热闹,其实学生缺少探究的时间,他们探究练习题的意识、思考练习题的方法、解决练习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太少的练习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既然练习题不多,或者老师自练自答,那么学生就只好沦为配角或者成为观众,失去思辨的机会,成为“填鸭式”教学的又一范例。
e.调控练习的节拍:
节拍是指“设计练习”的表现方法,有时是一次性呈现所有的练习题群,同时保证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有时是一练习一答接一练习一答,分层次慢慢深入,留给学生的时间较短;有时是严谨周密,有时是轻松幽默,掌控好不同练习题的表现方法,可以使教学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思维动力,减轻学生因为连续思考产生的疲劳感。节拍也指在“练习”与“回答”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在练习后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按照心理学研究理论,练习一般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练习题后,不马上重复练习题或请学生回答,而是要有一定的等待时间;“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练习题后,教师也要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练习题。总之,掌控节拍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学生思维的活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只有使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回答、讨论时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才会不断涌现。
f.注意及时反馈
所有的“练习”是为了学生的“掌握”,而教师及时的点评、反馈又可以使练习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继续练习成为可能。
从学生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这样既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火花,通过分享,引导全体同学发现思辨之匙,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纠正探究的偏差,从反面提醒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纠正偏差,提高效率,使课程的学习更加立体、丰富。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能发现教学设计中的缺陷,调整设练习的方向和方法,使练习题的展开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同时学生各具特色的“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3、有效评价策略的探究 新课改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构建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是我们评价研究的重点。我们将评价分成两个部分分别研究。
(1)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策略
立足课堂,关注课堂中的对学生的评价。通过研究,寻找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评价策略,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研究的有效评价策略如下:
a.课堂评价与三维目标方面的策略
以评促学的策略。这是实施有效性评价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行使的前提。就是评价中一定要坚持“激励为主”,首先要确保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进步和成绩,享受课堂生命的快乐,从而更盎然其兴趣,更积极投身于学习生活之中。
以评导学的策略。在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并及时地、有效地评价,进而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b.课堂评价主客体方面的策略
交流互评的策略。评价不仅限于教师,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由于学生的自然身份,亲密关系,这样做有利于评价的直言、直接性——评价更为有效,但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评价能力训练过程,才能提高评价的质量。这种评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善于倾听,珍惜欣赏他人和合作发展等能力。引导自我评价的策略。有效的自我评价,是评价的最好境界,是学生迎接未来的必备素质,很需要教师的不断培养。要训练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要引导他们从具体的点滴自评入手,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会在比较中相信“我能行”和欣赏他人。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寻找自己的优点,再去了解他人,看人家的优点,进行学习、对比和反思,进而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从而全面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实现自我提高。
c.课堂评价方法方面的策略
延迟评价策略。延迟评价原理认为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期,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所以,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教师首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做出倾向性的评价,而是应采取迂回、周旋等延迟性的评价策略,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
关注年龄特征的策略。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年龄的差异,低年级的孩子可采用“小红花”“棒,棒,你真棒”这样的形式,对学生是一种很大的鼓励。但高年级的孩子就不能采用这种形式,高年级的孩子更适合从思维的角度,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学生给予肯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差异的策略。对尖子生,多给予启迪,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对中等生,侧重于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让他们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的同时感受到老师的期盼,进而主动地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对学困生,评价时要谨慎,要挖掘能让他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评价,要发现闪光点,“放大”评价,帮助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
校正提升的策略。这种方法更强调评价的因人而异。评价需要“和风细雨”,但评价绝不能“靴外搔痒”,还是要在情感调动性的激励评价的前提下,依据学生亲其师的度,学生个性特点,学生对问题的可承受力及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层面等情况,采取有效的校正式评价手段,评价中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反复性问题等,允许有批评性评价,给以“适量刺激”,但不要就题发挥,万不可伤及学生人格问题扩大化。这也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只有“有效校正”,才能“真正提升”。
扬长助长的策略。评价不要一味追求学生的完美,许多情况下,对学生的某一优势或某一长处予以高度评价并加以优势诱导和搭设使其充分张扬的舞台,将不断提升他的综合素质平台。扬长助长法很有利于培养出规格多样的人才。
d.教师课堂口头语言方面的策略
准确得体的策略。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生命力,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多么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
善于否定的策略。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真诚赞美的同时,善意的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对学生学习进行否定评价时,一是善用幽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幽默诙谐能够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能消除学生内心的紧张和拘束,易于接受批评;二是提供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人皆如此,何况小学生。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反省、自我纠正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树立信心,从而使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的研制
根据影响有效课堂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经过研究和探讨,我们制定了扬州市维扬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研究量化评价表(试行稿)(见附表),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效果这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以此展开对全区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检测。
a.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制定的针对性强、非泛化的目标,并且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全过程。
b.教师方面:
教学设计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科学的;教学板块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教学设计有创意。
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科学有效,注重及时反馈和矫正;面向全体,体现分层训练,科学评价学生,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师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晰、规范,注重体态语言;教学有激情,富有亲和力,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与教学机智;板书工整、清晰,有条理、教学手段先进,能恰当运用电教仪器或直观教具。
c.学生方面:精神状态饱满,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会倾听,认真书写,善于表达、合作、思考。
d.课堂效果方面: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师生身心愉悦,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八、成果的推广与今后的研究思考
本课题自2005年申报立项以来,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取边研究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边总结边推广的方法,不断促进全区小学数学老师关注该课题的研究进展,每学期都面向全区开展大型研讨活动,还在维扬区小学数学网上开辟专栏,进行课题组的交流互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促使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全市小学数学老师的共同关注。如今,我区的小学数学网络集体备课第一轮工作已经结束,第二轮工作正待启动,我们打算用两年时间打造我区的小学数学备课,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备课手册》。关于区域性练习册《阶梯训练》,我们打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形成我区独有的练习指导用书《成长在线》。关于有效课堂评价的研究,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总觉得它是制约有效课堂实施的瓶颈,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下一阶段,我们结合市级区域性课题,将进一步开展“优质课堂评价的研究”,将评价工作进一步深入下去。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限制,课题研究前瞻性不够,创新程度不高,有的停留于浅层次的验证性研究上,未能取得重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二是有效教学的策略提炼侧重于对一般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虽然研究得还比较深入,但是对于数学“四大领域”内容的分类研究策略还显得不够。三是师资培训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师的自身知识系统的完善、教师教学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等等问题也是制约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的瓶颈之一。四是对子课题的管理还要进一步加强,由于是区域性的研究,子课题的发展不是十分均衡。这些问题再下一阶段的研究中要大力完善。
本阶段的课题研究已告一段落,然而我们的有效教学之路却没有结束。“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有效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一定会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执笔:高静)
附录一: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名单:
王云、刘志彪、缪永留、陈希风、黄宁、吴翠兰、江为军、王鹏、刘玉宝、刘健、朱莉蓉、王弘、杭福军、许银珠、吴元龙、王俭、余国红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崔允漷,人民教育,2001(6)
2、《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下)崔允漷,人民教育,2001(7)
3、《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 张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4、《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四川教育,2002(Z1)
5、《再议有效教学》 张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6、《有效的教学方法》 鲍里奇著,易东平译,2003
7、《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韩立福著,2005 附录三:区小学数学区域性网络集体备课的指导意见 扬州市维扬区关于规范小学数学区域性网络集体备课工作 的指导意见(试行稿)2007、5 各小学:
本学期,我区开展了“小学数学区域性网络集体备课”活动,教研室在开学初就对全区小学数学教师作了题为《区域性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的培训讲座。从开学初到现在,历时三月,各校在集体备课的研究和实施上都取得了不少经验,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工作的程序,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工作的正效益,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意义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随着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关注,对备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作坊式、相对封闭的个体备课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整体的高质量教学的需求,联合作战,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是备课发展的方向。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集体备课以其开放性、互促性、集智性、集约化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区开展的“小学数学区域性网络集体备课”工作,是区小学数学教学网“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版块,它是一种跨校分工备课,网上研讨,共建、共享研究成果的备课方式。网络集体备课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广阔空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力地促进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
二、备课内容
开学初,由教研室统一安排,将集体备课的内容分发到校,再由学校进行细化,将任务分解到人。
一般来说,集体备课应做到“七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板书设计。具体实施时可按下面基本程序进行:个人初备→在小组内主讲→小组讨论修订→个人复备→提前一周上传教案→﹡在组内上教研课→﹡小组讨论再修改→﹡上传优化教案→施教者根据要求形成个性化教案→课堂实践→教后反思→网络交流。
个人初备时,首先要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已有的优秀案例、经验等,找出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能力培养点、易错点、易混点;其次要研究学情,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做到有的放矢;再次要写出备课提纲,同时提出自己独到的设想和记下有疑问的地方。小组讨论时初备人可以采用说课方式:简析教材、阐述教法、说明学法、概括教学程序、推测教学效果;然后其他教师轮流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讨论、修改。要将讨论的重点集中在研究教与学的方法上,聚焦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同时,小组成员也要提出独到的设计,让大家共享,也要提出疑问,让大家来探讨。最后由初备人形成“复备”稿,上传至网上。
实施教学前,每位教师下载教案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长处及班级和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修改,形成各自的特色教案。教学后,还要及时反思,分析成功和失败之处,并提出教学修改意见,上传至网上,参与网上研讨,跟帖交流。
前面标有﹡的流程,是指每位教师根据所备内容在组内上研究课的流程。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备课内容选择一节课作为组内教研课,进行教学研究。要做到“四认真一及时”:认真施教、认真评课、认真反思、认真修改完善、及时上传。
三、组织形式
集体备课按组织形式,以年级为单位,可分小组集体备课、年级集体备课、校级集体备课、区级集体备课等。小组集体备课,至少每周一次,由备课组长负责。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年级可分成几个小组分开备课,但每月要进行一次年级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负责。校级和区级集体备课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每次活动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四、基本要求
1、集体备课必须提前一周备课,做到“五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学校、年级领导要深入备课组,强化对集体备课的指导。
2、集体备课都要做到四有: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改进,期末有总结,次次有记录。要做到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共同提高。
3、校级集体备课,可以根据实际,进行专题研讨,推出示范课,并及时进行总结、宣传、推广。
五、注意的问题
1、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要有合作意识,这是开展好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有了合作意识,集体备课时,才能建立起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畅所欲言的氛围,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才会被这种工作热情所感染,才能积极地、真诚地参与。
2、集体备课活动要和教师素质提升结合进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注重实效”,每一位教师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投入集体备课,力争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3、各校要注重备课组长的培养,明晰备课组长职责,使集体备课尽快进入规范化运作,同时对不负责任的备课组长要进行调整。
3、各校要将区集体备课活动和学校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要不断总结、提高,把好集体备课的质量关,确保区网络集体备课工作的顺利实施。
4、各学校要对集体备课工作做好检查,领导也要经常参与到集体备课中,使集体备课活动落到实处。
5、各校要鼓励教师针对课堂中发生的现象及时记下修改建议以及亮点分析,写出有质量的教后记或教学反思。
第二篇:最新“有效教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2016年秋数学“高效教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拟写: 陈华
一、工作回顾:
我校的课题研究是“高效教学”,自该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稳步推进教学研究,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又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就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二、取得的成绩
(一)通过研究,进一步明晰了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方向 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程背景下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目标,即“轻负高效”,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常规管理的流程,细化了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标准,来引领教师的教学工作向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策略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 研究促使教师走进“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在过程中,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有效教学的本质,理解了开展有效教学的目的,感受到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在研究中,他们了解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并且对优化每个流程的有效策略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
2、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名师成长梯队已经形成
教师们深刻认识到科研给学校带来的活力,他们都力图借助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教学品位,改变教师的教学状态,提升自身的工作质态。不少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既是科研课题的参与者、研究者,又是教科研的直接受益者。
3、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小学数学教学通过课题的引领,教研风气空前浓厚,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优化正成为广大教师数学教学的追求目标。教师们在一次次研究、追寻、反思、改进中,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三)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三、存在的不足:
经过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限制,课题研究前瞻性不够,创新程度不高,有的停留于浅层次的验证性研究上,未能取得重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二是有效教学的策略提炼侧重于对一般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虽然研究得还比较深入,但是对于数学“四大领域”内容的分类研究策略还显得不够。三是师资培训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师的自身知识系统的完善、教师教学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等等问题也是制约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的瓶颈之一。四是对子课题的管理还要进一步加强,由于是区域性的研究,子课题的发展不是十分均衡。这些问题再下一阶段的研究中要大力完善。
四、成果的推广与今后的研究思考
有效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很多,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练习巩固、作业批改与辅导、教学反思等等,狭义地来看,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备课,教学实施和课堂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本课题就着重从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和提炼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探寻中,我们发现,提炼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是无的放矢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在提炼有效教学策略时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提炼出来的策略才是有效的、是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真策略”。
教师方面:
教学设计建立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是科学的;教学板块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教学设计有创意。
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科学有效,注重及时反馈和矫正;面向全体,体现分层训练,科学评价学生,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师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晰、规范,注重体态语言;教学有激情,富有亲和力,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与教学机智;板书工整、清晰,有条理、教学手段先进,能恰当运用电教仪器或直观教具。c.学生方面:精神状态饱满,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会倾听,认真书写,善于表达、合作、思考。
d.课堂效果方面: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师生身心愉悦,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本课题自2006年3月申报立项以来,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取边研究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边总结边推广的方法,不断促进我校小学数学老师关注该课题的研究进展。
本阶段的课题研究已告一段落,然而我们的有效教学之路却没有结束。“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有效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一定会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第三篇: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寿县迎河中学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课题组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执笔人
市级课程《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立项已整整一年,在这一年中,本课题组在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后期结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对这一年的工作做以小结。
一、结合课题研究,研读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课题研究内容的本质,我们课题组继续把理论学习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从一些书籍中了解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在教学中的作用,将优秀的课程资源如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典型的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引入课堂,从它们的有效教学行动中发现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另外还搜集了一些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论文,为课题的有效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理论学习中,要求每位组员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促进了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快速转变。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推进研究的进程
这一阶段,我们的重点工作是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主要调查内容为:
1、教师对课程资源观的认识的调查。
2、学校对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的关注程度,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调查。
3、教材文本资源的利用调查。
4、师生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情况调查。
5、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性资源的利用情况调查。
6、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调查。
7、学生学习辅助资源的配套开发的调查。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撰写了调查报告和论文,并有数篇论文获市县级奖励。在此期间我们召开了课题研究成果交流报告会,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更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组各成员的分工,为后期研究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们将新开发的课程资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并初见成效。课题成员所带班的学生成绩无论是与平行班的横向比较,还是所带班级班本身的纵向比较,其教学成绩、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都有较大提高。
四、课题研究之反思
1、我们对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种类虽然有所认识,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2、对教材的利用缺乏创新与改造。
3、有些课程资源的价值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
4、重视开发和利用了书面资源,忽视了具有生命意义的课程资源:教师与学生。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
6、有部分教师甚至是个别领导在认识上有偏差,认为中学教师的岗位是课堂,课程资源开发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课题组成员是不
务正业,对我们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讽刺打击。
五、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打算
针对以上所述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及反思,我们拟在今后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以促进本课题研究向更深发展。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技能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提高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2、寻求同伴互助,争取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更一步的支持。
3、合理建构和优化课程资源的结构。
4、重视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5、加强资料的积累工作,撰写论文、调查报告和结题报告,为结题作准备。
第四篇: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
阶 段 小 结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中心小学校
我们的课题《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从开展到实施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实施以来,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关心和帮助,得到了课题组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努力。我们在实际研究中,进行了具体的分工,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前阶段对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的研究,落实重庆市创建“五个校园”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了师生人文精神的展现;为提升教师、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师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提升了学校精气神;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一、有效的研究措施
㈠定期学习课题相关理论,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提高了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㈡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主研教师加强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明确了每一阶段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措施。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㈢制定阶段研究计划。研究教师根据本阶段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研究任务,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阶段研究完成后作出了阶段小结,整理整个阶段的研究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调整工作。
㈣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做好研究记录,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㈤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人需定期做好总结,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案例、策略等。
二、丰硕的阶段成果
㈠环境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⒈班级文化建设
绿化、美化、优化了各教学室,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受到了熏陶,每班的班级精神深入人心,让每个学生都刻骨铭心,从中受到了教育,受到了启迪,让他们的人生观受到了积极的影响。
⒉功能室的打造
各功能室的布置适合其功能。如:音乐舞蹈室、科技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书法室等让人耳目一新,都有各自的特色,突出体现了该功能室的功能,让学生在该室内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展示了自己的技能,得到了全面发展。
⒊办公室文化建设
本阶段学校统一新制了办公桌、安装了新的窗帘,各办公室的建设,做到了整洁大方,绿化、标语、杂志等布置规范,有文化气息,给人以美感,每间办公室都有各自的特色(即有办公室精神),让教师们办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温馨。
⒋校园的美化
人文校园的建设,首先是校园环境要有人文气息,能让师生在一个幽雅温馨的大环境中乐学乐教。本阶段我校进一步绿化了校园,打造了学校的空白墙体,美化了每层楼,建了学校赋和“在历史长河中前行”的屏风等。
通过对校园内建筑、绿化,墙报、口号、标语、文化长廊、班级布置等学校环境的人文教育因素分析,探索了学校环境建设中有利于开展人文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营造了有利于开展人文教育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㈡活动文化的打造气氛浓厚
⒈学生的唱、读、讲、传、书活动。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系列的活动,如:每周一国旗下的表演,每周二或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的阅读活动等,让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收获,得到了教育,受到了熏陶。
⒉课前唱红歌的活动。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督促下,全校营造了课前唱红歌的气氛,通过一年多的坚持,不但唱出了红歌精神,而且提升了师生的精气神。
⒊每天的课外活动。下午第三节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坚持了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有体育课的班级组织了学生参加阅读或书法活动。学校、年级、教师都有计划,并且认真备了课,上好了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发展,也展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⒋师生人文素养活动。一年来,我校利用清明节、劳动节、青年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元旦节和每周升旗仪式等,开展了相应的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受到了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弘扬了师生民主、自主、创新的主体精神,培养了师生人文精神、人文意识,研究提炼了相关的策略、方法。
㈢师生行为文化得到了提升
⒈教师做到了言行文明,举止大方,说话做事有涵养,为人师表,宣起了戒掉一个不良嗜好的好风气。
⒉学生做到了言行文明,举止得体,讲普通话,展现出朝气蓬勃,体现了时代个性。教师同时做好学生文明习惯现状分析调查,有转化记录和转化个案。
㈣管理制度更具人文性
学校管理必须把师生看成活生生的个体,要彼此尊重、理解。因此,一年来课题组从人文校园建设的角度整体构思学校管理机制改革,探索、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初步建立了体现人文关怀的、激励的、发展的管理和评价制度,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㈤学校精神文化得到了充实 一年来,课题组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目标、校风、学风、校训、校徽、校歌等重新定位或编制。尤其是办学理念,它将指导学校的一切,我们面向学校全体教师征集,同时请专家指导,最终确定为“为学生播下爱的种子”。我校坚持“为学生播下爱的种子”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爱的教育;坚持“培养爱心加信心,合格加特长”为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坚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宗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课改理念,强力推进课堂改革;坚持以“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三把尺子为检验工作标准,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学校。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方法是有效的,成果是显著的,在后面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优化研究过程,提高研究效率,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第五篇: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开展“小学数学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实验
子课题“探索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策略研究”
阶 段 小 结
长汀县濯田中心校水口共青希望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一些乐趣,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们的新课题研究已进行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我们以组织研究、研究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以实验课题理念学习为工作重心,以探索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为了能积累经验,使今后工作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将此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我校在去年参加县“小学数学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实验开始,接受了子课题“探索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策略研究”的实验任务,引起学校教师巨大反响,学校教师都认为,县里这样高级别的课题研究能在我们一个中心校的完小进行,感到无比的荣幸,都表示要积极参与到这次课题的研究中来,发挥一个教师的绵薄之力,为长汀的教育尽一份心力。因此,我校校长亲自指挥,组织成立课题实验研究领导小组,把此课题研究立为学校教研最重点工作,并对课题实验研究创设各种条件保障,为课题实验研究铺开一条平坦大道。
二、教师主动,研究有序。
学校教师工作比较紧张,但我校在接受课题研究任务后,立即动员教师教师积极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组织教师收集有关资料,制订课题实验方案,制定研究计划,有序进行课题实验研究。
1、骨干引领,明确研究目标。
在中心校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学习,我校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参与到这次课题的研究中来,从方案的制定,到计划的制订都献言献策。特别是有教改经验丰富的市、县“骨干教师”对课题实验
研究的各项工作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对此次课题实验研究做了导向性的引领,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理念引领,明确研究方法。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县课题研究实验报告和学校课题实验方案,布置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文献资料搜集有关课题研究理论。集中教师进行研讨,制订研究方法。
3、内容引领,明确研究步聚。
通过教师对县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的学习和研讨,教师们明确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树立起研究的理念,践行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多位教师初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的实践教学,并对课堂中进行的联结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写好教学反思,对教学的方法、策略进行对比小结,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
三、观念滞后,存在问题
有个别认为农村教师教学任务重,产生对课题研究有:
1、认识的模糊化。个别教师认为,不搞研究成绩照样好,用不着研究。认为教学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教学活动与教师研究本质上是融合为一体的,教师一心研究一个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质量就会因此而偏废。
2、过程的形式化。课堂教学中有对课题内容的渗透,但只流于研究的表面,教学过程只看形式不问质量,而忽略研究过程的反思和总结。这绝不是课题研究的初衷,形式化的研究只能使教师更繁忙,还会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
3、理论、业务学习欠佳,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滞后。
4、闭关自守的现象比较重。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互相间的听课,尤其是学科间的听课。教师之间缺乏更多的交流,对互相研究的方法不了解。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为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实践就是研究,发展(师生共同成长)就是成果。选择教育科研,就是选择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是寻找一份快乐。相信只有积极投入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会更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