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以惊人毅力靠几年自学,从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达到并超过大学

时间:2019-05-12 12:1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他曾以惊人毅力靠几年自学,从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达到并超过大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他曾以惊人毅力靠几年自学,从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达到并超过大学》。

第一篇:他曾以惊人毅力靠几年自学,从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达到并超过大学

他曾以惊人毅力靠几年自学,从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达到并超过大学本科毕业生水平。他从一所村办小学代课教师一跃成为准大学教师,并最终选择了当时刚刚合并成立的镇海中学任教,一待就是三十年。

他在教坛上留下的一个个惊叹号,曾两次引来《浙江日报》整版刊登。他还是国内教学用经纬仪的首位设计和制作者,并曾被教育部确定为定点产品。他的学生遍及天下,是他以伯乐般敏锐的眼光,发觉了“天才少年”施展,促成后者小学毕业即被破格录取到镇海中学高中学习,并因材施教,使其13岁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并最终成为国际知名数学家。

他就是浙江省首批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镇海中学原副校长、数学教师胡明德。

“传奇教师”胡明德

《今日镇海》报2008年11月12日(记者 徐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边的遐思穿越时空,静静停驻在镇海中学数学组办公室窗前,一位白发老翁握笔写下了这样一行标题:缅怀胡明德老师„„

“胡明德老师离开我们快一年了,但他对镇海中学以及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影响却无法用时间估量。”说这话的老翁,是胡老师在镇海中学的第一届学生、现已古稀仍被镇海中学返聘的数学特级教师许克用;与他一道回忆的是他的老同事,曾任镇海中学数学教师的张侃侃,张老师的父亲曾是镇海中学最早的数学组 组长,孩提时他常往父亲办公室跑,就认识了与其父共事的胡明德老师,而后他考入镇海中学,成了胡老师文革前的“关门弟子”。

一个阴雨的下午,湿漉漉的怀念从这两位老教师的嘴角溢了出来。

从小学四年级自学到本科毕业 乡村代课老师一跃成为准大学教师

小学只念到四年级,50年代初在北仑紫石乡陈兴村村办小学当代课老师,这是胡明德老师教坛起步的全部资本,顶多还有些滑稽的胡氏记忆方式——刚当老师时英语不通,他看到“H”就形象地说是“凳子腿”;分数线上下的分子分母,他说成是“楼上楼下”——许克用还清楚地记得恩师说过的这些滑稽事,“不过胡老师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确有天赋。”在他记忆中,胡老师10来岁时就通过观察鱼贩、柴贩口算叫卖得到启发,两个3位数相乘,他能口算立即报出正确答案。

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人惊叹的是他以惊人毅力,5、6年潜心自学,数学和物理方面能力,从小学四年级一跃提高甚至超越了大学本科毕业水平。在1956年中央提出“全民向科学进军”口号后,当时的镇海县宣传部发现了他这个罕见人才,就请浙江师范学院测试他的“墨水”深度,后者当即派数学系系主任,后来的留法女数学家徐瑞云等几位教授,对其进行笔试和口试,测试的结论是,“他在数学上的能力比普通本科毕业生强。”这一结论,让浙江师范学院做出了一个决定,破格留他任教并继续培养,然而,那时刚30出头的胡明德家庭负担重,最终选择到刚成立的镇海中学任教,开始了他在镇海中学三十载执教生涯。

他是钻研学问的高手 他留给别人一个个惊叹号

1956年,镇海县立初中与镇海辛成中学合并,成立了镇海县第一所完全中学——镇海中学,胡明德就在那时调到镇海中学。然而,即便他个人数学能力完全过硬,但教高中生还是头一遭,再加上外界对新成立高中的教学质量多持怀疑态度,让胡老师倍感压力。

“他每晚都陪学生晚自习,解疑释惑,晚自习后再备课,根据学生情况精心书写第二天的教案,不到凌晨1、2点他是不休息的。”在许克用的记忆中,胡老 2 师就像是个精力充沛的超人,每天工作到凌晨还不算,连周末都不回家,待在学校钻研教学。当时很少有参考资料,他就反复琢磨,自己命题,“他在黑板上修修改改就写出一题,学生算不上来烦躁埋怨,他总能用详细的计算过程征服我们,因此,学生都很钦佩他。”

“记得一次有一道平面几何题把数学教研组所有人都难住了,没想到第二天胡老师就把解题步骤详细列了出来,后来我才知道,为了这道题他几乎整夜没睡。”那时和他在同个办公室的张侃侃这样回忆说,“难题交给胡老师准有着落,出题思路非常奇特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题,他一个晚上也能解出4、5道。”这在多数因循传统数学思维的数学老师看来,就像是不可能的任务。

谁也没想到,胡老师的钻研和敬业精神,正让“不可能的任务”悄悄发生变化——镇海中学第一届毕业生的高考数学成绩竟列全省第二名!一所刚成立的学校,留给了许多老牌知名中学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从那时起,幕后最大的功臣胡明德老师,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后来继承胡老师教鞭走上数学教坛,并被评为数学特级教师的许克用老师就是他的第一届学生,他还记得那届还有几位后来在各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同学:“考入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的夏祖讽,参与了秦山核电站设计工作,在我国核电事业和民用建筑领域都享有盛名;原镇海中学上海校友会会长、无线电通讯领域专家王昌复,以及原镇海建筑设计院院长、在软土建筑领域颇有建树的张亚光„„”显然,他们的成功离不开数学和物理上扎实的基本功。

出名后的胡老师没浮起来,反而更往教学里扎,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初等数学教学规律和知识系统研究中。60年代宁波市开展了首届数学竞赛,在胡老师的指导下,镇海中学派出的参赛学生几乎囊括了一、二、三等奖,由于镇中强势的成绩,那次竞赛最终未公布成绩;1978年恢复高考后,宁波市数学高考复习材料编写首选了他,也在那一年,他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特级教师,当年全省教育系统获此殊荣的不过7人。

他用智慧诠释“教育为劳动服务” 他设计并首创了教学用经纬仪

文革时期,学校大批教师被迫下伸农村,胡老师也下伸到了北仑高塘当初中 3 老师,虽说还有“教师”身份,但在“读书无用”大气候下,已基本不教书,“一切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体现在教育上,就是“教育为劳动服务”。

当时,生产队农田改造、丈量山的高度等都需要测量仪器,而经纬仪不仅国内没有生产,而且瑞典进口售价高达1-2万元,这在当年是天文数字。买不起、买不到,怎么办?胡老师就以经纬仪基本原理自制了简易测量用具,并借助公式运算测得的数据,总能完成测量任务。

正是那段经历,让他产生了设计并制作教育用经纬仪的念头,并在物资短缺情况下,克服了几大技术难题,成为国内教育用经纬仪设计制作第一人。

1972年6月,他回到阔别5年的镇海中学,而这次他的任务是负责校办工厂,这让他重新燃起了设计制作教学用经纬仪的希望。他首先用好不容易从武装部借来的一台手摇计算机,摇了一个多月,计算出伽利略望远镜光学镜片折射光路,并绘制成草图。解决光路图设计后,他又动起脑筋,解决仪器上刻度盘精密度问题,买不起精密度高的,他就从旧货店掏,掏回一台过气的日本船经纬仪,以此为母本,用油泵芯子做导轨,硬是在纯手工刻制情况下,找准了360度刻度盘的圆心和等分线,并精确到5分,精确度大大高于教育部教学用经纬仪要求。张侃侃清楚地记得,为了在手工刻制刻度盘时减少干扰和振动,胡老师在晚上12点以后才开始工作,用一个5-6倍的放大镜对准了再刻,一干至少2-3小时。

经纬仪瞄准器怎样确定刻度?第二个难题产生了。国外是在光学玻璃上做文章,但显然不具备条件,胡老师想出了一个高招:用蜘蛛吐的丝等分粘在瞄准器镜面上,因为蜘蛛丝不仅不会氧化,而且弹性好。

但让后来接班校办工厂的张侃侃最感神奇的,还是胡老师突破的第三个技术难题。经纬仪上需要自制3个玻璃管状水准泡来确定平衡,难度就在怎样让酒精和乙醚从不到1/10毫米的小孔进入管内,还要保持水准泡测平的准备性。又是胡老师,想到真空法,用嘴逐步抽空管内空气,再利用压力差,使溶液倒流注入,从而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产品生产出来后,胡老师又跑起了销售,在沈阳某学校,为了向教育局领导证明精确度,胡老师就用它测量了一幢10几米高的楼房,通过计算误差仅几厘米,当场换来了首批几百台订单,而当时每台仪器售价100多元,1975年到1977年,每年仅销售这个仪器,就有10多万元利润。1975年镇中校办工厂还被教育 4 部确定为经纬仪定点生产基地。

他是伯乐相中“少年天才”施展 求学轨迹惊人相似且青出于蓝

即便镇海中学有众多杰出校友,“少年天才”施展也是非常特殊的一位——11岁小学毕业直接进入镇海中学学习高中课程,13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19岁时以拉开清华、北大两名保送生20分的成绩获得唯一一个公费赴法留学的名额,在法国居里大学求学时一举解决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并发表论文“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28岁时经国际专家面试,获得教授资格和博士生导师资格,在国内这样年龄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尚无先例。

而把他从小学毕业直接选入镇海中学培养,却是胡明德老师这位伯乐。面试他的是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和数学老师,还拿出当年高考的一道数学题他用了近20分钟完成,这时他才11岁。尽管所有人都意识到他在数学上的天赋,但从小学只学语数二门,到了高中一下子要念六、七门,他不仅要学新内容,还要补上不少初中课程,为此,胡老师特别用心栽培他,不仅布置自学任务给他,还在课后提纲挈领地为他辅导。与施展同年级、如今在镇中数学组的龚老师回忆着对施展的印象,“他不仅聪明,还特别勤奋刻苦,为了不偏科,不分走路吃饭,不分白天黑夜,他拿英语和语文字典来背,年纪小记忆力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那股普通人没有的毅力。”

许老师曾到施展所在班代课,在他看来,比施展聪明的学生还有3、4个,坚持和勤奋是他越来越优秀的最重要因素。许老师还在他俩身上找到了一些数学天赋外的共性,如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如今,这两位有着相似求学轨迹的师徒,已成了镇中人教科书般的楷模。

一杯浓茶一支支劣质浓烟 他只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低

只要一闻到浓浓的劣质香烟味儿,大家都知道胡老师来了。许老师和张老师都记得这个细节,“胡老师一天要抽好几包烟,但都是1毛3分一包最劣质的烟,根本不‘香’。”在评上特级教师前,每月60多块工资要供养一家六口人,他有 5 时一周靠筷子笃蟹糊、咸菜下饭;后虽然加了30多元工资,却因物资缺乏难买香烟,张侃侃老师还记得有几次都是他,托在宁波第一副食品商店上班的学生家长买烟给他。胡老师还有个喝浓茶的习惯,茶叶要放满半杯,用滚烫的水泡的茶,他才喝。

无数个深夜,他靠一杯杯浓茶和一支支劣烟,与自己的睡眠较劲,最终因抽烟过猛导致肺气肿,并于2007年11月29日逝世,享年83岁。他把这些硬抠出来的时间全给了教育事业,为镇海中学开创了勤奋严谨的教学作风和有口皆碑的优异的数学教育传统。

下载他曾以惊人毅力靠几年自学,从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达到并超过大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他曾以惊人毅力靠几年自学,从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达到并超过大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