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工作规范[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2:5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育导师工作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育导师工作规范》。

第一篇:德育导师工作规范

副班主任(德育导师)工作规范

一、指导思想

经过努力,我校副班主任(德育导师)队伍得到了壮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批行为规范有偏差的学生和需要关爱的学生在导师的辅导下健康成长。副班主任(德育导师)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乃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辅导工作,我们制定副班主任(德育导师)工作规范。

二、规范内容

(一)德育导师十要 德育导师制,要求有专门的老师对指定的学习活动、意志品质等方面薄弱的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建议德育导师做到十要:

1.要了解心态。受导学生或多或少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一是要求自尊与得不到自尊的矛盾;二是争强好胜与屡争屡败的矛盾;三是火热的上进心与软弱的意志力的矛盾。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导师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2.要宽容忍耐。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甚至一再犯错误;对行为有偏差学生不听教育甚至冲撞老师的行为给予足够的忍耐。学生犯了错误,导师不要过早下结论,武断处理,要允许他说明原因,帮助他改正。即使学生与老师发生了对抗,导师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冷静分析,辨明是非,跟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设法消除其对立情绪。

3.要关怀体贴。德育导师要对受导学生倾注全部的爱,要关怀体贴学生。因此,导师应当具有科学的教育理论、饱满的教育热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只要导师始终抱着“一碗水也能救活几棵苗”的信念,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把一颗真诚的爱心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那么师生一定能同奏一曲共鸣的乐章。

4.要分步要求。心理学上有一个“登门槛”的策略,即为了说服对方接受一个比较重大的要求,先让对方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一旦他同意接受这个较小的要求,在实现目标之后他就有可能同意接受那个更大的要求。德育导师在帮受导者确立目标时,最好采取这种分步要求的方法。

5.要激励为主。训导学生要以激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拨旺他们上进的火花;尽管这些闪光点可能很小,也要予以表彰,加倍爱护和培植。

6.要培养兴趣。一般而言,受导学生的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稳定性差,效能性低,很容易被低级下流的不健康的东西感染。德育导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的兴趣由低级庸俗向积极高雅转移,由文体活动为主向学习活动为主转移。

7.要把握契机。教育契机即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如来到新学校、进入新班级、开始新学期、调换新教师、遇到重大节日或开展集体活动,都是转化学生思想品质的好时机。作为德育导师,要敏锐地捕捉机会,适时地主动地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振奋精神、努力向上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

8.要“综合治理”。要发动班级学生、干部、其他教师和家长一同关心、帮助教育行为有偏差学生,让他(她)感到处处有人爱,处处有人帮,处处有人管。

9.要因人制宜。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德育导师工作应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对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老师切勿在公众场合批评训斥、讽刺挖苦,而应听其言,观其行,润其心,长其志,循循善诱,促使他能收敛心性,遵规守纪。

对学习障碍学生,导师必须开发他的智力,培养他的学习兴趣,传授他正确的学习方法,教育他多读、多思、多问、多练,引导他走出低人一等的误区。

10.要持之以恒。德育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要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对于工作中的反复,有时甚至是很大的反复,德育导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灰心丧气。它需要的是精雕细琢的细致和耐心,春风化雨,细水长流,方能潜移默化,塑造心灵。

(二)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

所谓行为有偏差学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学生整体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但今天的行为有偏差学生可能是明天的优等生,更可能是将来国家的栋梁。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那个学生天生就不想学好。世界上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几乎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行为有偏差学生,如何将他们转化成明天的优等生,将来的国之栋梁?建议导师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平等、公正的对待他们。要对他们提出要求,重建他们的自尊心,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感到自己和所有的学生一样都是集体中的一分子。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彻底打破他们的自我封闭防线,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好教育的切入点。行为有偏差学生和所有的学生一样,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只是他们身上的缺点更多一些,更突出一些。导师不能只是盯住他们的缺点,而是应该努力的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去教育他们,改造他们。行为有偏差学生并不是智力不好,大都是非智力因素差。所以,只要导师找好了教育的切入点时会大有作为的。如对劳动的积极,不怕苦,不怕累。在运动会中顽强拼搏,为班级争得荣誉等,在班级中予以表扬,鼓励他们,并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根源,最终使之转变成为一名好学生。行为有偏差学生不是天生就差,而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如父母离异,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教育不当的心灵伤害。导师犹如医生,只有找到了病源,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奇效。

3.给行为有偏差学生以高尚的爱的教育。没有爱的教育永远不会是成功的教育,对行为有偏差学生的教育尤其如此。爱优等生是每个教师都很容易做到的,爱行为有偏差学生则是对教师的考验。给行为有偏差学生以更多的关爱,这不仅是教师这个职业本身的要求,更是能否教育好行为有偏差学生的关键。优等生因“优”获得老师的爱之多之易,他们往往并不珍惜;而行为有偏差学生因难于获得老师的爱而总是倍加珍惜,并会成为他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行为有偏差学生需要老师的爱,犹如久旱的禾苗盼望甘霖一样迫切。转变差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之栋梁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教师能给予他们真正的爱。

(三)“中等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几年来,我渐渐发现了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容易退学或者出现问题的学生,很少是行为有偏差学生,也很少是优生,都是平时认认真真,不声不响,班主任最省心、放心的中等生。在与学生谈心过程中,动不动就爱哭鼻子的也是中等生,只要心灵的闸门稍稍开启一下,他们的眼泪就象断了线的珍珠似的涮涮流下来,似乎心里的苦水早已满得装不下了。每当此时,我们导师的心灵就为之震颤不已,也惊愕不已。诸如此类现象的发生,促使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明显的心理问题往往发生在平时看起来“毫无问题”的中等生身上?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反思之余,看看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甚少。这种区别仅在于中等生由于长期处于“中等地位”,是班主任眼中的乖乖儿,容易被班主任老师忽视,使中等生感到受到了老师的冷落,感到自己是班中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一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

事实上,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部分“中等生”长期受到老师的关注最少。在集体活动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机会,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自身认识不够,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如何疏导“中等生”这类心理?建议导师们跳出“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进行积极的尝试。

1.让学生感受成功,培养自信心。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在河边钓鱼,一群孩子在那里玩耍,不停地把石头抛进水里,钓鱼者无论怎么劝说,孩子们也不肯离开,无奈之下,他们放下钓钩,同孩子们一起向水中抛石子,第一次,他们夸奖孩子们“抛的真远!”,第二次,孩子们抛的和第一次差不多,他们却说“没有刚才远!”,第三次,他们说“抛的更近了!”就这样,一会儿功夫,孩子们没趣地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信心不足,就会放弃。特别是在老师面前,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称赞和夸奖。事实上,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与收获的喜悦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对有自卑感、信心不足的“中等生”来说,教师始终要充当拨弄一星火花的人,要让火花越拨越旺。

一直以来,我们在发完批改过的作业本或试卷后,学生会“热闹”两分钟。每次,我们都能看到一副真实而生动的画面。有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说“太好了,我这个作对了!”有的则愁眉苦脸“真倒霉,我怎么把这字写白了---”还有的看到别的同学作对后跷起大拇指“高,您真行”而往往“中等生”并不那么活跃,有的默默无闻看着自己的,有的动笔进行修改,这时,需要老师走到中等学生面前,向进步的学生表示祝贺,分享成功的喜悦并加以鼓励,更重要的是帮助有错误、分数不高的学生找原因,树立信心,告诉他们还有下一次,下一次的成功是最了不起的。

2.与学生有意识的接近

缩短距离。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亲近老师,获得老师的喜爱。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老师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特别是“中等生”他们往往怕这怕那,不敢直视老师,而默默无闻。他们长期处于班主任眼中的乖乖儿,使老师容易被忽视,缺乏老师应有的关心、爱护、教育和培养。因此,在关注“两头”学生的同时,我们应该有计划地预先安排好第二天关注的“中等生”名单,每天按计划上名单,有重点的关注一两位同学,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纳入到课堂上、课间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有意识的接近。如上课前,我摸摸几个胆小、不善发言的同学的头,上课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

3.创造机会

让学生大胆尝试。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在班级管理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生”身上。有意识地让“中等生”参与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且能协调他们与同学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总之,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时,导师应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要多读书,多学习,勤思考,善观察,重实践。“中等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

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就会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一如夜空中璀璨的星星。

(四)特殊家庭学生的辅导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这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具有高尚品德、心理素养好、教育方法得当的父母是学生学习良好、顺利成长的引路人。”可见,优良的家庭是学生成才的摇篮,就短期而言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通常一个温暖的家庭应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既有父爱,又有母爱,父母之爱有机融合,维系着家庭的平衡,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变化、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思想观念不断地更新,使得我们生存的世界复杂而又多变。

社会的变革也带来了家庭的变化,很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离异、下岗、贫困、富裕„„种种现象一股脑儿堆在了每个家庭面前。特殊家庭逐渐增多。本文所论述的特殊家庭是相对于有和谐的家庭气氛、完整的父母双方教育、稳定的经济保障的双职工家庭而言的,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特别富裕家庭等。

家庭状况的巨大变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造成心理不平衡、行为异常,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障碍。据有关资料反映,从对一些地区小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家庭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的学生,神情上经常处于焦虑、抑郁之中,行为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情绪不良、与人敌对等症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这类学生对正常的班级教学、管理和这类学生本人的自我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针对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引导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难题之一。

1.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指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成员有缺损的家庭,即不完整家庭。父母由于分居或离异,孩子由父亲或母亲一方抚养;父母有一方已死亡,只能由另一方抚养。处在这种家庭的孩子,易形成孤独、冷漠、多疑、狂躁等心理。

(1)其心理类型有: A.孤僻心理。多数单亲家庭学生和与重组家庭成员无法沟通的学生属于这一类型。对不在身边的父亲或母亲有强烈的思恋情感,但是由于相见的次数极少,大多数通过电话交流,三言两语就说完了。亲子交流减少,父爱或母爱被剥夺,时间一长,容易造成这些孩子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他们一般不大活泼,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狭窄的自我世界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在集体中也表现为沉默,似乎是多余的、可有可无,对外界显得十分冷漠。

B.随意心理。处于无教育和无监管能力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单亲家庭的父或母一般来说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子女,他们的子女多半由祖辈抚养,而祖辈对孙辈总是极为纵容、溺爱,家庭教育方法简单,不了解孩子,常以迁就为最佳教育方式,寄希望于年龄大了以后会懂事,讲道理,因此,平常重视生活上的呵护,爱惜,而缺少思想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关心,久而久之,造成厌学。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

C.狂躁心理。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学生和重组家庭的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

D.自卑心理。有些离异家庭再婚,后父或后母与子女之间由于没有血缘关系,又缺少交流与了解,容易产生摩擦,产生隔合,有些后父或后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采取消极态度,对子女不闻不问,出了事情也不过问。这些子女容易自卑,心理情感闭塞。

E.早熟心理。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这些孩子也随之失去孩提时代的乐趣,失去了属于他们的金色童年,过早地独自去面对复杂社会,去体验本不属于他们年龄的甜酸苦辣。久而久之,表现出和年龄不相符的“老气横秋”。孩子们的过早成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与发展。

(2)现象分析:

A.由于长期只能与一位亲人生活在一起,而亲人也大多忙于工作而无暇给孩子以温暖和爱,导致孩子从小就得不到或很少得到父母的爱,很小的时候就已感受到孤单一人的寂寞和痛苦,易形成孤独的性格.B.由于亲身经历到父母关系不和直至离异的痛苦,无法自拔,心理十分沮丧,继而转移到周围的人和事,对一切显得不信任,造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并且有不安定的表现。

C.有的孩子跟随再婚者生活,受到继父或继母的冷遇和歧视,心灵受到严重伤害。

(3)辅导策略:

A.多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情况。离异的父母大多数还是想继续关心孩子,因为孩子毕竟是无辜的,作为导师也要了解家长的这种心理,应及时找这类家长谈心,了解孩子的表现以及心理状况,并介绍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让家长知道不要因家庭问题影响孩子,要主动关心孩子,疏通孩子在新环境中存在的心理不适,尽量抽出时间多与孩子谈心,加强情感交流,不要忽视另一方对孩子的影响,定期让孩子与另一方多来往,缩短孩子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但他们还是一样关爱自己。提醒家长注意丰富孩子的生活,带孩子经常出去走走,上公园、游乐场或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间串串门,享受儿童应有的欢乐。

B.帮孩子找回失去的爱。爱能给孩子无限的力量,美国心理学家哈络的婴猴实验证明母爱是人格正常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而这些家庭不幸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完整的爱。这样,老师就更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身体,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注意加强对他们的生活指导,让他们独立、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导师注意“爱”要适度自然,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可怜他,在施舍感情给他们。

C.引导孩子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让他们与同龄伙伴同游戏,同交往。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不幸,往往情绪不佳,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因此我们要发动全班学生一起来参与关心帮助他们,孩子们之间相互沟通比大人更容易。例如:可以在班中召开一些诸如“人人爱我、我爱人人”、“同学谊、兄弟情”的班队会,或多举行一些集体性的游戏等,增加孩子们之间的感情,把班级同学和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觉得自己不再孤单,让家庭破裂的孩子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坚定他们的信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品德。

D.不妨给这些孩子开开“小灶”。破裂的家庭由于家庭中不和睦,经常争吵,必然会导致对孩子教育的真空,学生的学习会骤然下降,这样更加剧他们的自卑心理,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老师可成立专门的帮带小组,了解他们各门学科的学习状况,然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或请其它学科的老师对他们进行学习指导,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富裕家庭。富裕家庭,一是有钱家庭,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吃、穿、用、住,无一不是高档的,称之为大款;二是有权家庭,不用自己掏腰包,照样可以进出小汽车,吃在大饭店,穿名牌,用精品。父母整天带着孩子到处应酬,出入高档娱乐场所,使孩子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心理错位,产生了较强的优越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滋长了孩子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心理,不珍惜金钱,任意铺张浪费。

学生把这种心理带到学校,表现为:好炫耀,好逸恶劳,出钱请人代做作业,代劳动。学习用品多为高档用品,没用几天便残缺不全,毫不在意。在集体中,影响十分恶劣。

(1)现象分析:

A.有的家长早年吃过苦,后来抓住机遇有了钱、权,便想在孩子身上补偿,不希望孩子受苦。这些富裕起来的家长,信奉的是:再穷也要“富”孩子,更何况现在孩子不多。所以他们对子女往往是过分的溺爱、娇惯,对孩子言听计从,姑息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也从来不让孩子沾手,更不用说让他们过艰苦的生活了。这些孩子在家里,俨然是“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对待他们,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旦有个头痛脑热、感冒的,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他们团团转。

B.有的家长则认为钱赚多了,孩子理应生活得好一些,吃好用好穿好,是理所当然。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富裕家庭,还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有的家庭在孩子的卧室内,摆设大彩电、电脑,为孩子配备复读机、手机、赛车等等,甚至到穿着打扮都是名牌,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一件衬衣不在话下。这样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却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造成了孩子好吃懒做,追求享受,贪图安逸,怕吃苦,怕受累,学习缺乏动力,遇到一点点困难时,就退缩。而在孩子畏难、退缩时,家长不是鼓励、帮助,而是一味地纵容、容忍。例,有一位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成绩明显退步,不肯做作业时,无可奈何地对老师说:“我们也不敢去逼他,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办?还不如随他去。”原来,这位家长的儿子曾扬言,父母若是逼他做作业,不给他看电视,他情愿从楼上跳下去。这样的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能成人成才吗?

C.有的家长忙于赚钱,安于享乐,对孩子缺乏管教,缺乏正确的引导,更有的以自身言行进行误导,使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偏离。富裕起来的家庭,往往环境较好,这本来应该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但由于有的家长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通通安排了各种娱乐,过年过节更甚,他们通晓达旦地打牌、搓麻将等等,对孩子不闻不问,一方面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休息,另一方面,也使孩子耳濡目染了这些不良习气,使他们小小年纪就爱上了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娱乐活动。有的孩子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玩物丧志,最终沉迷于娱乐,而抛弃了书本,导致厌学、弃学。过多的金钱使孩子不知珍惜,大手大脚,导致消费误区。过度的物质满足,无法代替大人的责任,也不能求得平安无事,而是坑害孩子,既没有培养孩子节约的好习惯,还助长了孩子虚荣、任性的心理。

钱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幸福,生活在金钱中的孩子,依赖性强,意志力薄弱,竞争意识差,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历来就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对孩子的素质要求更高,只有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

(2)疏导策略:

A.家庭方面(导师在家访时提醒家长):转变观念,与孩子的父母交换意见和看法,让这类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过分纵容,更不能浅薄、“近视”,应该讲点理智,讲点节制,“父母之爱孩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终将走向社会,他们是21世纪的主人,父母应该看得更远些、更深些,这才是真正地对孩子负责任。由再穷也要“富”孩子变再富也要“穷”孩子。因为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孩子长大后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到那时面对困难挫折惶惑无助,不如让他们摔摔打打,“摔”出勇气,“打”出能力。

藏起一半的爱,藏起一半的爱,不是要减少爱,要赋予爱以更广博、更深刻的内容。过度的满足,过多的“保护”,是溺爱,是害不是爱。“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一个千古不变之训。创造“条件”让其磨练,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为可耻的思想。

所谓言传身教,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孩子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即使通过学校的教育,也很难更改。所以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形象,做孩子的表率。

B.学校方面:晓之以理,金钱不是万能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只有对人生价值有着清醒的认识,才能抵制金钱的诱惑,克服虚荣心理。学生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体验不到生活的艰难,但要在集体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形成节约用钱、合理用钱的良好风气。

动之以情,了解身边的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举办类似夏令营等活动,让学生看到边远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困难,产生强烈的对比,体味生活的艰辛,使学生从心灵上受到触动,在情感上得到锤炼,培养正确看待金钱的观念,自觉抵制不正确的认识。

导之以行,引导学生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如为希望工程捐款,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以同龄小伙伴的亲身经历教育他们。

持之以恒,学生的行为易出现反复现象,必须不断地鼓励他们坚定其志,培养良好的毅力,克服不自觉的因素,抵制不正确意识的侵扰。

第二篇: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2010学年德育导师工作总结

张村乡校

魏仕玉

学校实行导师制后,在本学期我导师的对象是陈伟飞、范雪芬、张英杰等三位同学,通过各方面了解到,她在性格上比较活泼开朗,但是由于年龄比其他孩子偏小,自制力较差,比较贪玩,有懒惰心理,行为习惯不是很好,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时常和同学讲话,做小动作,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讲,作业经常抄袭别人的,回家作业也有很多次没完成,学习成绩很差。

我想,后进生并非天生如此,她发展到今天,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对她的家庭情况作了一番了解。她的父亲在外工作根本没时间管教,母亲开理发店生意较忙,也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于是,我几次找她的父母谈话、沟通探讨教育孩子的各种策略。

经过努力和深入地观察和分析,在终于找到了她的原因所在之后,我就思考,如何来做进一步的转化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为了获得她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态度有点畏缩,次数多了,关系开始融洽起来。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与我的距离开始拉近,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注意力集中了,作业也认真了,不抄袭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能跑过来问我了。

作为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孩子,特别是后进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她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优秀生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她完成作业;生活上,尽可能的多关心和帮助她;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她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其回答;在其它活动中,尽可能的发挥她的优势,让其尽情表现,以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在让她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她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在多次和她的谈话中,发现她很有理想。她希望自己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如果以她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她促膝谈心。提醒她现在应该把握好时机,彻底改变陋习;树立信心,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使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就一定能如己所愿实现理想。很快,她上课能认真听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学习劲头也在慢慢上升,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现在的她,课堂纪律已基本能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在本学期期末考试她的各科成绩达到了她自己预定的目标。但仍不免会有些反复,对这些反复,一经发现,我将及时诱导,做到防患于未然。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她将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2011年6月28日

第三篇: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吴芳

学校推行“德育导师制”,我成为了我们班王浩同学的“德育导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和实践,师生教学相得益彰,结对的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王浩的父母在工地工作,工作又比较忙,跟孩子缺少沟通,碰到问题也总是实行棍棒政策,在学习上,他的数学成绩还算可以,但其他学科的成绩都比较差,作业写得字迹潦草,总是拖拖拉拉,迟交作业或乱做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且有偷看同学作业的习惯,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

针对他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耐心地跟他谈心,并与其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学习安排,生活情况,及在家的各方面的表现。

为了获得他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态度有点畏缩,次数多了,关系开始融洽起来。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与我的距离开始拉近,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注意力集中了,作业也认真了,不抄袭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能跑过来问我了。

作为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孩子,特别是后进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优秀生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他完成作业;生活上,尽可能的多关心和帮助他;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其回答;在其它活动中,尽可能的发挥他的优势,让其尽情表现,以增强其自信心。这样,也使他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通过这一对一的教育,我发现其实很多后进生内心都是非常想学好的。只是没有办法通过自已的力量去改正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老师越是批评,他们就越觉得自已做不到,作为老师,重要的是耐心与责任心。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

在不断地与“问题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于是我调整心态,对他正确定位,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少一些要求和奢望,多一些耐心和表扬,少一些生气和批评。没有爱生的意识,就不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就不会去了解学生,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也就无所谓德育。只有装着一颗爱心,你才会去发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上进,去指导他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才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达到教学、生活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与沟通。才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意境与教学效果。也才会发现他们是如此可爱,并不难教,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就这么简单。

做好问题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关注和耐心的关怀。让爱心在帮扶中传递到最后。学期结束了,德育工作还要继续,我会一如既往的关注他们。

第四篇: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能够帮助学生在全面健康的状态下快乐地成长,使得他们更好的提高能力和水平,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学校实行导师制后,在本学期我导师的对象是一年级的一名学生——吴顽彬。通过各方面了解到,他在性格上比较活泼开朗,但是由于年龄比其他孩子偏小,自制力较差,比较贪玩,有懒惰心理,行为习惯不是很好,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时常和同学讲话,做小动作,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讲,作业经常抄袭别人的,回家作业也有很多次没完成,学习成绩很差。

我想,后进生并非天生如此,他发展到今天,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对他的家庭情况作了一番了解。他的父亲在外工作根本没时间管教,母亲忙于缝纫工作,也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于是,我几次找她的父母谈话、沟通探讨教育孩子的各种策略。

经过努力和深入地观察和分析,在终于找到了他的原因所在之后,我就思考,如何来做进一步的转化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以真心换取信任。

为了获得她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态度有点畏缩,次数多了,关系开始融洽起来。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与我的距离开始拉近,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注意力集中了,作业也认真了,不抄袭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能跑过来问我了。

二、以爱心抚慰心灵。

作为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孩子,特别是后进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优秀生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他完成作业;生活上,尽可能的多关心和帮助他;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其回答;在其它活动中,尽可能的发挥他的优势,让其尽情表现,以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在让他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他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三、以关心激发热心

在多次和他的谈话中,发现他很有理想。他希望自己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如果以他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他促膝谈心。提醒他现在应该把握好时机,彻底改变陋习;树立信心,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使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就一定能如己所愿实现理想。很快,他上课能认真听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学习劲头也在慢慢上升,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现在的他,课堂纪律已基本能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但仍不免会有些反复,对这些反复,一经发现,我将及时诱导,做到防患于未然。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他将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第五篇: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作为一名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及一名德育导师,我这次辅导的对象是二(2)班的张苏悦。

张苏悦家的家庭条件差,爸爸在老家,只有妈妈一个人带着她在本地。孩子患有疾病,由于长年求医耽误了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也特别差。母亲文化层次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放松。所以她的学习成绩不好,智力水平偏差,还很贪玩,上课要玩,下课要玩,任何玩具或跟学习无关的东西都会吸引她的注意力。因此,他的上课几乎没有任何时间能注意力集中去听课,对于作业,也没有耐心去做,总是乱写一下,交了便好,家庭作业更是不做。

对于他的这种情况,我分析后觉得主要是他的家庭教育引起的,他的爸爸不在家,不管任何事,而妈妈整天忙着上班,没有时间管,但对于老师的教育是很支持的。

针对张苏悦的这一情况,我首先做的是和她进行经常性的谈话,明确地指出她哪些事是不对的不可以做的,哪些事是必须做的,一发现问题马上给予指出,引起她思想上的重视。起初她很少与我搭话,次数多了,她对我也就不排斥了,跟我交流得多起来了。

其次,利用孩子年龄小的特点,真诚鼓励她,激发她的学习自信。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明白光靠口头上的约定,肯定保持不了多久,何况面对的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要想真正让她学好,就一定要让她自己想学。

为了让她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给予她特别的关注,我时常用眼神、手势暗示她不要开小差。虽然有时她无法明白,但大多数有效,她听课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请她回答。回答正确时,我会即时给予肯定“回答得真不错!要是能自己举手,争取发言,那样会更棒!”让他明白自已是有长处的,学习成绩是能好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还和家长取得联系,明确告诉她哪些是在家必须监督孩子做好的,必须配合老师来完的,如不能随意给零用钱,每天哪些家庭作业要完成,孩子作业不认真放学后认真做好才能回去等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张苏悦还是有很大进步的,首先,对些简单的问题,她会主动举手了(如,读生字,读词语)。课堂上注意力分散的时间少了。其次,在校期的课堂作业能做认真对待,不再是写一半或乱写几个字完事了,同时,每天的家庭作业都能完成。这个学期的成绩有上升的趋势。

通过德育导师的工作,我在这位学生身上看到了很大的进步,我在这其中也得到了许多体会:首先对待孩子要拥有一颗真心,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已的孩子,真真实实地想他们好。在拥有真心的前提下,全面了解孩子,用诚心取得孩子的信任,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用爱心抚慰孩子的心灵,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我;以关心激发他们的热情,能与他们交流看法,给他们鼓励;以耐心与其家长进行交流,说明孩子的情况与表现,并能真诚地指出家长在教育中的不足。

总之,导师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让我们用“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孩子。

下载德育导师工作规范[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育导师工作规范[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月德育导师工作

    德育教育个人工作总结 转眼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全心全意投身于教育事业......

    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全面健康的状态下快乐的成长,使得他们更好的提高能力水平,是我们......

    德育导师工作心得

    德育导师工作心得 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承蒙领导厚爱和信任,我接到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做一名学生的德育导师。由于没有经验,我一边请教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一边自己从网络上......

    德育导师工作心得

    本学期我是六年级2班的德育导师,在这个学期中我能按照《德育导师职责》的要求去做,积极参加班级管理,配合班主任做好班内的各项工作,使六年级2班在各项活动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

    德育导师

    赏识教育 时间飞逝,马上就过期中了,在这学期中,我主要是帮扶五(2)的学生,其中我觉得谢元龙进步还是蛮大的。为更好的做好德育工作,我进行了如下总结: 上学期我刚接手,担任他的数学老......

    德育导师工作交流讲话稿

    建立德育导师制,实施全员管理 科甲小学:柯艳梅 一、什么是“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

    德育导师的工作心得

    德育导师的工作心得 姜建明 根据学校党支部的要求,我找了三个学生,结对子。做他们的德育导师。在跟他们的接触过程中,我感到还是有很多的地方对教学还是有好处的。还是有许多......

    德育导师帮教工作1

    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2009至20010学年) 德育导师:周晓兰 2009至2010学年,我应学校的总体要求帮扶六(1)班学生杨明芬和李亚丹。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端正他们的人生观,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