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榆中书店2010年“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榆中书店2010年“农家书屋”发行总结
2010年“农家书屋”发行工作已经结束,我店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2010年共发行图书151400册,码洋2363166.00元,音像制品4840册,码洋45364.00元,图书配发100家,音像制品配发40家。由于集团公司对所剩余60家音像制品没有配货,导致县文体局只验收图书和音像制品配全的40家“农家书屋”,并进行了审核盖章,所剩余60家由于没有配备音像制品,县文体局没有验收审核盖章,导致其余60家配发的图书不能及时做账,所以2010年“农家书屋”实际做账图书60560册,码洋945266.40元,音像制品4840册,码洋45364.00元。
7月13日,当我店接到子公司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农家书屋”配发工作的通知后,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动员,使每个员工充分了解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并立即召开店务会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以经理为总负责人的发行小组,做到责任到人,并积极与当地文化部门联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在配发过程中及时总结上年配发的经验,针对我店“农家书屋”配发较多,而且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详细制定了发行计划,做到分组包干,责任到人。在分发过程中,全体员工除正常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在30多度高温的天气下,加班加点,一部分职工除中午晚上各休息一个小时外,从早上七点一直干到晚上十一点多钟,多数女员工克服孩子小,家务繁重的困难,放下家里的老人小孩,坚持在配发第一线。在这次“农家书屋”配发过程中,书店领导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书店经理汉丽萍在身体有病的情况下,为了给企业节省费用,通过自己的关系,经多方联系,无偿租用兴隆小学教室两间做为配发图书的场地,并积极与县文体局联系,协调解决在配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店副经理陶中从“农家书屋”配发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坚持在配发第一线,与广大员工同甘苦,同命运,特别是在配发现场中午晚上其他员工回家休息时,他总是自己带着方便面坚守在配发现场;为了减少配发差错,他不厌其烦的对照着每本书的配发数量、配发品种。在拉运过程中,他与年轻职工一样,始终一包一包计、一包一包搬,累了他喝一口水继续干。他的这种做法得到了全体职工的赞誉。在店领导的亲自带领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店圆满的完成了全县第二批“农家书屋”的配发工作,得到了当地文化部门的称赞。
虽然本次“农家书屋”配发工作已圆满结束,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部分图书数量不够,虽然后续给予了补充,但由于时间较晚,给我们的配发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导致配发时间延迟;二是音像制品只配发了40家,其余60家的配发会给我店带来很大损失,使配发费用增长。真诚的盼望集团公司在今后“农家书屋”的配送工作中增强责任意识,对配发过程中我店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意见。
榆中书店 2010年12月10日
第二篇: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王梓园村农家书屋2015年工作总结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在行政村建立的向农民提供实用的书报刊和电子音像产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2015年,我村在上级相关部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努力,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的作用,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
一、农家书屋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村农家书屋面积40平米,共有藏书2000册,分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其他、报刊、音像八大类。现有图书900种。包含了文学小说、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种类丰富的书籍,知识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能够很好的提高广大村民的各种知识和提供给他们各种技术信息。农家书屋书籍分类严格按照管理手册要求,按类别依次排放整齐,内设有桌子2张,椅子6张,书柜7个,灭火器1只。
二、农家书屋的管理
我村农家书屋由大学生村官担任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参加过培训,对农家书屋各类书籍分门别类陈列,便于村民借阅。管理员熟悉图书分类、登记、保管和借阅等方面的知识,图书保管、借阅等有章可循。书籍的借还情况都经过严格的实名登记,管理员定期检查书籍是否被虫蛀、受潮,是否有遗失、缺页等现象,保证图书不被损坏和丢失。
“农家书屋”每周一至周五上班期间(早上8:00到11:30,下午2:30到17:30)都为广大村民打开,达到年开放量达1000多个小时,年阅读量达1250余人次。主要活动是通过阅读、借阅的方式,也有针对性的对同个意愿的多个村民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农民通过在“农家书屋”中的学习,涌现出了一批学习型农民,一批“活字典”、“土专家”。“农家书屋”的创办,有效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精神乐园”和“致富加油站”.在这一年内,我村农家书屋根据我村实际举办了关爱留守儿童、老年人象棋比赛、科教宣传3次读者活动,反响很好,同时也收到村民读者意见22条,这极大的促进了我村农家书屋管理的完善。
三、农家书屋的重大作用
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农家书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1.农家书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以前农闲时间很多农民群众在家呆着没事干,大多靠打扑克、打麻将等来消磨时光,想看看书,查查资料却无处可去,有了农家书屋,村民有了好的去处,赌博和家庭吵闹的少了,看书成为了一种生活乐趣,调剂了单一乏味的农村生活。
2.农家书屋使村民接受了新知识,获得新资讯,实现再教育。
农村信息相对闭塞,村民能接受的文化知识相对较少,农家书屋订有报刊杂志,为村民提供最新的社会资讯。村民通过看书看报了解国家政策,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种养技术,通过自学,在家门口上培训班,实现再教育。
3.农家书屋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拓宽了信息渠道。农民日常生产中出现的种植养殖技术问题,得不到快速、有效地解决,农家书屋为现代技术广泛地推广、应用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渠道,小书屋也为农民生产提供了智力支持。
4.提升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农家书屋还为在读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一些村民陪同孩子到农家书屋一同学习,还以书正风、以书育人,村民文化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农民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现在随着农家书屋的建设和推广,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的朋友,成了提升农民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有力阵地。
王梓园村 2015年10月
第三篇: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黄旗堡街道 “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在农村建立农民读书组织,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2010年,我街道高标准在6个社区和35各村的建成了 “农家书屋”覆盖率达70%以上。具体情况如下:
一、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将创建标准“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了工作日程。
二、成立了黄旗堡街道创建“农家书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建标准“农家书屋”工作的组织领导,顺利完成了“农家书屋”的选点、初审和报批,使“农家书屋”创建工作顺利启动,使其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帮手,积极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模式,每个“农家书屋”都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规定村干部兼任“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图书馆专家对管理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图书采取免费借阅、书目登记制度和借阅登记制度,规范了村民的借阅行为,防止图书的丢失、破坏,而需求登记制度则帮助了农民寻找喜欢和需要的图书,为他们提供更贴心、周到的服务,这些做法极大激发了农民看书、爱书的积极性,农民积极参
与“农家书屋”管理,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长智慧的有效途经;同时我办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了“农家书屋”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010
年12月
第四篇: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是“三农”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象市镇李子村自“农家书屋”开展以来,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充分发挥了服务群众,利国利民的作用。
自我村开办了“农家书屋”,农闲时间组织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政治法律、农业生产等各类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长了知识,为广大农民朋友科学种养、创业致富提供了保障。
我村“农家书屋”开办以来,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开放时间,达到年开放量1000多个小时,年阅读量达500余人次,外借量达到200多人次,主要是活动通过阅读、借阅的方式,也有针对性的同个意愿的多个村民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如养鱼专业户谭非宗通过“农家书屋”渠道,阅读了养鱼知识,学会了怎样防治鱼病,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再如养殖专业户谭宏振通过“农家书屋”渠道,也学会了一整套养猪知识,从而也发家致富,再如中学生谭欢欢通过“农家书屋”渠道,利用业余时间查找学习实习资料,从而顺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学校,像通过“农家书屋”渠道,农民中涌现出一批学习型农民,一批“活字典”、“土专家”发家致富的人举不胜举。
“农家书屋”的创办,有效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知识生活,为广大农民朋友的“精神乐园”和“致富加油站”。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农民文化水平还不是普遍提高,所以我们希望“农家书屋”今年更多配备图文并茂的图书,以满足不同时段人群的口味,便于农民朋友们的阅读,切实发挥农家书屋的农村文化阵地的特有作用,真实惠民、便民。
第五篇: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城市农家书屋工作总结
党的十七大吹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诸城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科学决策,设立25个城市社区,208个农村社区,并投资600万元购置图书。诸城农家书屋建设以社区建设为契机,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农家书屋,共建立农家书屋233个。每个农家书室面积都在60平方米以上,藏书都在3000册以上(1000种以上),多的达30000册,农家书室藏书总量达130万册;报刊都在30种以上;电子音像100种以上,共计3万件。阅览椅20个以上,制度健全,专人管理。全部实现微机借阅,“一卡通”服务。年外借册次7万余册,年借待读者12万人次,举办各种读者活动500余次。农家书室的建立,让农民出门不到两公里就能借阅图书,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多元投入
诸城市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之初,我们就意识到,结合这一创新举措,构建县乡村三级图书服务体系机遇难得。为此,我们制定规划、标准。市财政拿出600万元,配置图书;市委宣传部牵头,开展捐书活动,一次捐书8万多册。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深入社区视察农家书室建设,分管文化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经常过问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甚至对农家书屋阅览桌椅和书橱的排列摆放都亲自安排,提出指导意见。市文化局局长、分管局长和图书馆一起研究建设意见,一起下乡镇检查督促工作的开展情况,并把建设进度提报市政府,由政府督察室发文督导。正是各级领导的重视,才形成了现在的良好局面。在建设投入方式上,我们采取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财政投入。1 市里为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一定数额的补助资金,乡镇财政给予配套,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企业投入。开展文企互动活动,引导有条件、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企业独资建设的农村社区可以取得冠名权。目前已有鑫城房地产、红星建筑公司、万兴集团、金盛元房地产公司、新郎希努尔公司、桑莎集团等多家企业共投资1100多万元建设农村社区文化。三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捐助。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一对一捐赠图书进农家书屋活动,每个单位捐赠图书1000~2000册不等,仅这次捐书达40多万册。四是个人捐赠。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市直工作人员捐书,一次捐书8万册;每个乡镇也都组织捐赠,如贾悦镇党委组织的个人捐赠图书活动,一次捐书3.5万册。
二、搞好调研,制定标准,高质量建设
在农家书室建设初期,我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针对镇村人员、场地、资金等实际情况,形成调查报告,报市委、市政府参考,并反复研究制定建设标准,深入考察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设施配套所需资金情况,拿出了多个预算方案,供领导参考决策。城市社区农家书屋建设标准要求:图书室面积80㎡以上;藏书5000册以上,每种图书复本不超过3本,全国、省推荐书目全部购进;阅览坐位20个以上;订阅报刊30种以上,阅报架2个以上。农村社区农家书屋建设标准要求:图书室面积60㎡以上;藏书3000册以上,每种图书复本不超过3本,全国、省推荐书目全部购进;阅览坐位20个以上;订阅报刊30种以上,阅报架2个以上。根据以上标准,每月25日,确定为乡镇建设进度申报日,对已建成达标的农家书屋由乡镇党委、政府填写表格加盖公章申请验收。每月1日起,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下乡检查验收,对不符合标准的提出整改意见,对符合标准的统一上报市政府,由市政府每月进行一次督察通报。另外,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文化局组织拉网式检查10次。至2008年底,233个农家书屋都建成运行,并部分实现了“一卡通”服务。
三、延伸服务,精心辅导,管理水平日臻完善
针对社区农家书屋实际,市图书馆组织精干力量,编写辅导资料,认真备课,深入社区,拓宽服务空间。一是规划建设农家书屋,从使用空间到总体布局使之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二是培训图书管理人员,使之学会图书分类、借阅、建图书财产帐等业务,实行三簿管理。三是指导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使之有条不紊的开展对外服务,现在社区农家书屋都有两个制度上墙。四是为社区农家书屋设计图书分类贴牌,并为他们代订分类贴牌、书标、《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第四版)》等。在精心组织辅导过程中,市图书馆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一是边检查边辅导。在检查验收图书室、阅览室的过程中进行指导,主要指导图书室的安排、书架的摆放、图书的上架等,发放辅导材料3000余份。二是举办培训班辅导。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集中办班、会议办班、下乡镇办班。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00期。三是个别辅导。平时,图书馆有3名辅导人员在社区农家书屋进行指导。现在,每个社区农家书屋都有一个懂业务的专职图书管理人员,图书借阅规范正常。
四、农家书屋实施“一卡通”服务
围绕建设农家书屋“一卡通”服务,健全农村图书室服务体系,我们着重抓了三项措施的落实。
1、科学规划,明确目标要求
“一卡通”服务我们是按照图书馆服务体系实行总分馆制规划,形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乡镇图书室为分馆,社区图书室为馆藏地点的总分馆网络体系。这个总分馆制,是一种实质性的联合,能够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然后形成一个统一的图书配送体系,发挥了市图书馆对农家书 屋的辐射作用,使市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资源真正共享。“一卡通”服务的实施,能够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任何图书馆的任何文献信息资源。我们根据诸城农家书屋建设实际,实施“一卡通”服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形成以乡镇(街道)图书室为中心、社区图书室为馆藏地点的服务网络体系,即首先实现本乡镇(街道)农家书屋之间的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这一步,自2008年7月实施,2009年6月底前已完成。第二步,形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图书室为分馆、社区图书室为馆藏地点的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全市范围内的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这一步,自2009年8月实施到目前也已完成。、多方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要在短时间内实施“一卡通”服务,资金和设备、设施投入是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三条主要渠道,实行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
一是财政投入。主要用于软硬件建设,以此夯实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为农家书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市各级财政投入28万元购买软件,投入70万元购买电脑。
二是企业投入。主要采取文企结对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农家书屋微机、借书证等购制。目前,全市已有10多家企业,投资60多万元建设农家书屋。
三是社会捐助。通过各种途径,发动和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微机,投入农家书屋建设。目前,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微机30余台。、多措并举,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加强农家书屋建设进行研究、部署、检查、调度,定期通报各乡镇(街道)实施“一卡通”服务进度情况。
二是强化考核监督。市里相继制定完善了《2008乡镇(街道)文化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诸城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化文化中心)、社区文化服务站(文化大院)建设标准》、《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图书阅览室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关于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考核办法,把农家书屋建设纳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经济工作及社会事业综合考核目标,实行一票否决。
四、农家书屋实施“一卡通”服务的成效
我们按照明确的发展思路,发展地区集群图书馆网络,以“突破单一馆使用范畴,树立区域集群管理和文献共建共享”的理念。通过实施“一卡通”服务,收到三大明显成效:
1、推行总分馆制,形成共享网络
2008年,在诸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明确诸城农家书屋推行实施“一卡通”服务的目标,构建与诸城城乡建设相适应的区域图书馆网络整体形态,覆盖和服务全地区。诸城总分馆模式是以总馆——分馆——馆藏地点的形式,增强总馆的统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让图书馆走近群众身边。即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街道)图书室为分馆,社区图书室为馆藏地点的城乡图书馆网络。“共享资源”是总分馆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我们在推动总分馆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共享资源”的思想贯穿其中,把资源共享共建作为工作核心,大力加强公益、开放、丰富、便捷的农家书屋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关怀和服务,实现文化资源共享的最终目的。
2、依托网络技术,建立共享平台
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首先解决了图书馆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瓶颈问题,将诸城市农家书屋的自动化管理、图书文献的馆 5 际物流传递、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传播、读者服务的网络化应用等高度整合。第二,从国情出发,适应现阶段行政隶属关系不改变的现实,解决了图书文献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合问题,使业务协作、通借通还和资源共享能顺利实现,符合图书馆发展趋势,又能解决现实问题。第三,平台系统采用B/S构架,所有数据集中存放。除总馆需要配置服务器设备外,各镇(街道)分馆只要有普通的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加入总分馆体系之中,享用区域图书馆群的各种资源。分馆不再需要购买服务器设备及相关的系统软件和数据库,大大降低了分馆的建设成本及在自动化、数字化方面的投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各农家书屋进行自动化建设的时间成本。第四,各分馆仅通过浏览器就可实现业务管理,不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做维护工作,可以说是零维护,解决了农家书屋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其服务民众、方便基层、节省费用、提高效能、实现快速的特性十分突出。
依托Interlib图书馆集群网络管理平台,我们构筑起了全市图书馆的共享信息平台,能够实现“联合采购、集中编目、通借通还、整体服务”的构想,盘活了全市现有图书馆资源存量,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的图书馆共同发展格局。
3、整合各方资源,夯实共享基础
总分馆制的推行,打破了农家书屋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农家书屋整体上的资源整合和业务整合,既是多资源共享思想的体现,也是多资源共享思想的实践。
二00九年十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