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总结发言稿
“同课异构”课题研究汇报发言稿
安庆市第十六中学英语课题组
陈毅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由我校英语组开展的《“同课异构”与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研究》这一科研课题到今天已经快三年了,在这里,我很荣幸地作为课题研究的教师代表来谈谈我们在这几年里的收获、体验及成长,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想想课题申报还是在2009年,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教学策略相对滞后,教师主体智慧得不到激发,教研工作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再加上这些年我组老师正处于新老交替的断层阶段,学校的快速发展也需要我们的青年教师尽早站稳讲台,那如何有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就成为我组发展的最大的课题。
而我校又地处城乡结合处,每年新生来自于近30所小学,且多是附近农村小学,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同类学校中的较为薄弱。
基于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想立足校本教研,通过“同课异构”这种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方法的掌握,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最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整体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实施情况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将课题组成员按年级分成三个课题小组,结合日常教学开展初步实验工作。同备课组内实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课题组老师从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试讲→研讨交流→个
人再次备课→进行试教→完善教学设计→观摩教学的研究模式。通过人人参与、互相听课、课后评课、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彰显教师教学个性。备课组及时记录研讨内容并形成有价值的小组意见,定期在课题组内进行集体交流,分享研究心得,分析出现的问题,调整、改进研究方法和内容,并注重资料积累。
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开展校级、区级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交流研究心得,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市级比赛,承担市级公开课,利用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专家引领,使课题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
1)2010年5月11日,市教研室在我校开展了市级“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由我校三位课题组成员——钱玲、叶晶晶和周伟老师执教。她们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解读,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上了新目标英语(7B)《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由于三位老师的性格、从教时间以及经验等各种因素的差异,我们看到了三种完全不同风格的英语课堂教学。从导入到新课呈现,再到设计的活动都各有千秋,精彩纷呈,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同中存异,异中求同”的课题理念。本次活动得到市教研室谢余良主任、开发区教研员张新绘老师和来自各个学校的老师一致好评,同时也让三位上课的老师以及课题组所有老师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2)2010年11月4日,我校课题组在区教育中心领导的支持下,开展了一次区级“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由我校课题组叶晶晶老师和开发区实验中学的杨芳老师就八年级《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区领导、区教研员张新绘老师以及区内各校英语老师在课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这两堂课 2
中的“异构”部分做出了精彩、诚恳的发言,为我课题组老师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也推动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3)2011年3月16日,课题组再次开展了七年级“同课异构”活动。校教导处领导、课题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说课、上课、听课。来自七年级课题组的陈颖老师、章俊老师、李静老师先后执教了《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第一课时。第二部分是组内评课。组内老师们就几位授课老师课堂设计的各个环节做了详尽分析,就“同课”当中的“异构”对课堂产生的不同效果做出比较。他们肯定了各位教师授课中各自的亮点外,对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七年级课题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推进了课题的实施,实现了校内经验共享,形成了奋发进取的教研氛围,对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地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进一步推进了课题的深入研究。
4)2011年6月3日在开发区实验中学隆重举行了安庆开发区英语优质课大奖赛。有来自十六中、开发区实验学校、老峰中学的6位选手参加。
本次比赛采取临时抽签,借班上课的原则,在6月2日,选手们在教育中心抽签决定了上课时间、班级和课题。在此次比赛中,我校钱玲老师和叶晶晶老师精心准备,发挥出色,分别荣获区一、二等奖,钱玲老师还将代表开发区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
本次活动,为我校英语教师创造了很好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我校英语组的省级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
5)2011年9月22-23日接受了市教研室的教学视导检查,并开展了十六中、四中市级“同课异构”研讨课交流活动。由我校钱玲老 3
师和准备参加省英语优质课大赛的四中陈玉老师参加,让我们收获颇多。
6)2011年11月钱玲老师代表开发区参加市级优质课大赛,并或一等奖。
7)2011年12月6日以“一拖二工程”为依托和老峰初中开展“同课异构”课题活动非常成功。
实践证明,创新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整合了教师智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一部分老师正逐步向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转变。两年多来,我组有两位青年教师代表开发区参加市级优质课大赛,均荣获一等奖;其他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交流和比赛活动,不断历练自己,成长迅速;教师们还撰写了大量的论文、案例、反思、教学设计等等,获得省级、市级、区级各项奖励。
三、课题研究的收获与感悟
下面我想谈谈这几年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浅薄的体会:
1、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我们常说,每位教师应该呈现出自己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这种风格什么时候才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呢?在同课异构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几个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2、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差异。
在同课异构中,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用、课程理念的体现等,教师们不同的观念在进行碰撞与融合;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教学中生成的不可预知……所有这些都使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从而体现出教学无限的发展与变化。
3、同课异构最终彰显人的价值。
如果我们着眼于一节课、一个课例的研究,只是想着把某一节课弄好,那只是在治标,没有治本。我们不是要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水平,而是要整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同课异构彰显人的价值,不仅仅指上课教师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发展,而是使我们所有参与的人都得到发展。因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集体研讨的良好氛围,伙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样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样,在同课异构中,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教师都参与了研究,都得到了发展。
4、同课异构有效实践校本研修。
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同一教学内容即是一个确定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基于“有效教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收集各种资源,学习相关理论,拿出教学设计并将这个设计付诸教学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总是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进行反思,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进行实践,如此周而复始,直至问题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这样一个同课异构的过程,恰好让我们的教师经历了校本研修的各个过程:在专题学习中围绕主题进行广泛涉猎,提升理论水平;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在方案修正中进行说课议课,比较鉴别、求同存异;在行为跟进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优化策略;在总结提高中反思教学得失,提升智慧。正是因为同课异构能够有效地实现校本研修的各种目标与功能,我们认为,不能仅仅把同课异构简单地看作一种课堂教学研究的个别形式,而应该站在校本研修的高度重新审视同课异构的意义,将同课异构纳入校本研修系统中予以统筹规划。
5、同课异构重在教师自主建构。
同课以异构的过程进行着猜想、实验、验证、反思、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它是一个极其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纬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围绕同一教学内容进行的广泛的对话过程;是教师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促进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教学,使自己的方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自己独立的思考、或是教师群体的意见都需要教师自己独立、自主进行建构,他人的一切思想、外在的一切因素都仅仅是提供给教师思考的元素,惟有基于自己思考并付诸实践之后的经验与体会才是真正的财富。
四、课题研究的问题及困惑
1、我校英语课题组教师年轻化,经验不足,骨干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引领,缺乏专家的指导,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加强。
2、需要进行定期的理论培训,增加老师科研能力。要把“同课异构”获得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归纳总结成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好地指导日常教学工作,以便向外校推广经验,提升本课题组的声誉。
3、撰写的论文、案例等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4、资料整理收集工作有待加强。需要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任务包干。做好课题研究的大事记录,分门别类地收集本课题组老师的论文、案例、课件等,整理编撰论文集、案例集、视频集等。每个阶段总结都要随时跟进,缩短阶段性总结时间间隔。
5、如何对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缺少理论支持和合适的具体操作方法。这也是我们目前最感困惑的方面。
总之,在今后的“同课异构”实践活动中,我们还要对“同课异构”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在集体交流中碰撞,在自我反思中思考,借助集体的智慧,螺旋式推进,一课多上,努力上出学科团队的“品牌”课。
最后我想说感谢,感谢学校课题组为我们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感谢专家及老师们对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指导,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在市、区教研室专家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一如既往地继续对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第二篇:初中英语同课异构教案
初中英语同课异构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0-07-28 09:29:14 Tags: 作者:佚名-同课异构 Module 8 Unit 1 There are stone animals.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target: Words: stone,animal,elephant,horse, Sentences: There are stone animals.How many stone animals are there? There are 24.There is a camel.And there is a horse.2.Skill target: 根据图片介绍场景,向他人介绍描述教室,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3.Emotions: Let Ss learn to share with others.4、模块分析:本模块虽然只有一个核心句,即:There be 句型,而教材却是在两个话题情景中呈现和运用的。本单元通过描述一个地点,使学生理解掌握“There be”句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描述客观存在。Main points: To master the basic words and sentences.Difficult points: use these words and sentences in activities and daily life.Teaching aids: Radio , cards , 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Warm up 1.Greetings Step 2 Presentation: 1.show a pictureof Changhai Zoo.Try to guess “What animals are there?” 2.Show some animals horse: 强调or的发音,并与house进行比较,用填空的形式进行拼写单词。_or_ _.It’s a horse.板书 a horse.elephant: There are two big teeth.And there is a long nose.学生猜测是一种什么动物。并在四线三格中写出 “ele”.指出an elephant的用法。
tiger/lion: 听声音 “roar”学生可以猜测是老虎或是狮子。It’s a tiger.It’s a lion.monkey and camel 3.Here we can also say“There is a /an…”用此句型来描述动物园里有的动物。学生会描述一种动物,就引导学生使用并列的两个句子。“There is a…And there is a …”
4.The zoo is so small.I want to enlarge it.用魔棒将动物园变大。由一个动物变化成多个动物。How many…are there? There are …板书,并练习此句型。引导学生 用”How many…are there?”进行提问。
5.区分There is 和There are句型。伸出一只手指代表”There is” 伸出两个手指代表”There are”并进行反复练习。
6.出示一个铅笔盒,进行练习巩固。不断用There is /There are来描述,使学生充分感知体验There is /There are的含义。
7.设置Magic show的活动,将这些动物变化成石头,出示 stone animals.学说拼写单词,并纠正发音。
8.There is a famous place in China.There are many stone animals there.Do you know? Step 3 New-teaching 1.It’s the Ming Tombs.介绍明十三陵。(CAI)show a picture of ming tomb.请学生观察明十三陵
T: There are some stone animals.2.Ss listen to the tape recorder,then answer questions: CAI T: 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Ss: There are 24.T: What animals are there? Ss: There is ….3.Open the book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underline the sentences.Judge the sentences.There is a lion.()There is a camel.(_)There is a tiger.()There is an elephant.()There is a horse.()There is a monster.()4.Check the answer and ask “Is it a real monster? It’s a scary animal.” 5.Read after the teacher.6.Practice to read.Step 4 Consolidation
1、CAI show some presents:Yesterday was Thanksgiving.I’ve got some presents.Can you help me to open them? Direct Ss use “There is/are …” to describe these pictures.2、Activity Book.练习巩固。Step5 Homework: 用所学内容描述自己的文具。Step6 Blackbord design Module 8 Unit 1 There are stone animals.How many stone animals are there? There are 24 stone animals.There is a horse.And there is an elephant.
第三篇:初中英语教师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郑潇淼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有幸参加我校与胜坨中学的英语同课异构活动。此项教研活动是在我校大力提倡小组教学的活动背景下来开展的,所以借此机会希望可以通过讲课和之后的评课中对小组教学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此次我们两位老师的同一课题是Unit7 It’s raining。第七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谈论天气,涉及两个主要语言功能项目:一是运用固定句型 及描述天气情况的形容词来谈论不同城市的天气状况;二是继续运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人们的即时活动。我觉得本单元内容较简单,所以想设计多种活动来练习所学内容,正好小组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后有一段视频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创设情境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的明白主要是什么,学习单词及句型,先输入,之后通过两人对话及争当天气预报员的活动来练习巩固重点内容。做听力之前先把图片给解释清楚,让学生明白图片里人正在干什么,引出并练习现在进行时,通过两个活动练习听力,引导学生自己能描述出图片中人物分别在干什么。之后处理课文,第一遍听回答问题,第二遍读回答问题,第三遍小组讨论找出文中的重难点并试着自己讨论解决,之后给时间让学生分层次选择,4、5号同学可以选择读;
2、3号同学可以选择分角色扮演;1号同学可以选择重新编对话。最后写作文,把本节课中的学到的天气和正在进行的活动加以汇总输出一篇文章。
这一次的活动也让我在学习小组教学的方面学到了很多:
1、课前自学。课前学生们一定要对单词先自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检查学生对该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其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的识记。
2、合作学习阶段。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思考问题,以弥补其在自学方面的知识缺憾或是对较难的目标的独立掌握。而在这一环节,最主要的就是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班级在小组划分上做到合理,在组员分工上做到明确。
3、重点内容突破。学生对重点问题或疑惑点问题的交流和展示,能够明确的提出问题,并积极的讨论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的、讨论不精确的内容,是一节课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
4、自测。这是检验一节课是否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过于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检测,而忽略了学习重点、难点的检测。
不足之处有很多:
1、基本停留在小组教学的表面形式上,深层次的问题依然没得到解决,基本上就是在原有教学模式上增加了积分的环节。
2、仍然过于强调个人,而忽略了对小组的整体评价。
3、各个环节之间仍不够熟练,很难在讲课中照顾到各小组的机会均等问题。
4、准备还是不充分,面对不是自己的学生调动不起积极性,不能做到教育机智。
总之,这次培训活动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也会积极和教研组内的各位老师们交流探索,相信经过这样不断的探索和讨论我们的课改工作一定会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
第四篇:同课异构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大场中心小学
三年级数学组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我们数学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我们三年级的所有数学老师承担了此次讲课任务,他们经历了选课题——钻研课标和教材——课前访谈(学生)——独立备课——试教——集体备课——上课——互动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展现风格迥异、各有特色的研讨课,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各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老师们说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并纷纷建议今后教研组要多开展此类活动。
第五篇:同课异构总结
八年级物理“同课异构”教学评优活动总结
在东台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我组于2012年11月27——28日举行了八年级物理“同课异构”教学评优活动,本次活动八年级6位教师同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他们分别是刘涛老师、陈继荣老师、陈天宁老师、王浩老师、任建忠老师和雍韶娟老师。虽然所授同一节课,但风格各异,各具特色。本次活动在良好的氛围中,达到了优势互补,互相切磋的目的,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
一、亮点分析:
“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本身的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研讨教材,整合资源,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陈天宁老师的课堂设计很精心,从导入到讲授到训练,环环相扣,浑然天成,注重了方法归纳和学生习惯的养成。时间把控相当精准,语言简洁明了,是一节干练的课;教学语言简练、亲切,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课堂组织结构,对知识把握、教材理解上看,都很到位,教师教态自然,思路清晰,表述清楚,语言规范,整节课设计自然流畅,板书规范、课堂反馈良好。
雍韶娟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特有的教学风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亲和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同学,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整节课能使用严谨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老教师沉着稳重的风范;,教学目标明确,引语自然顺畅,反应敏捷,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物理问题,体现了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次活动中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1、时间的分配上,如何更合理、更科学?对很多方面预想不足,导致多数教师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时间掌控上有些偏差,教学环节有些拖拉,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2、板书的设计上如何起到强化提示的作用?教师在板书设计上以及该出现的时机还需精心设计,要体现板书的真正作用,不可随意性过大;
3、教学语言如何煅炼的更精练、更简洁、更生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情绪对学生影响很大,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要注重平时积累,使语言更规范、更严谨,同时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不能让学生只说教师的后半截话,过分的导其实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4、教师对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缺乏教学机智。教师对新环境、新学生,要充分预设,充分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充分备学生,对于临时生成的问题要有能力给予解决。
东台学校理化组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