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研活动新思路
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幼儿园教研活动新思路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和任务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研究型的老师”成了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这不但对教师本人提出了个体努力的发展方向,也是对幼儿园提出了新一轮的工作重点。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地之一,应当切实地承担起这一重担,为有效地解决新的教师角色要求和现有教师整体素质不够的矛盾提供新的途径。然而,正如在《幼儿园教研工作现状分析》一文中提到,幼儿园的教研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教师缺乏积极的参与态度以及教研活动实效性低的问题,这一些都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成长,从而也阻碍了幼儿园教研活动对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推动力的发挥。
我认为在幼儿园教研工作中积极拓展思路,是改变现状,充分发挥其在提高保教质量和师资素质方面独特作用的关键所在:
一、促成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专业化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目标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教育信念、策略性知识、情景知识等相应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广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如哲学、数学、物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因此,幼儿园要通过教研活动激发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研活动中不但要引导教师在实践性知识上的日益丰富,同时,也要积极引入或者引导教师吸收各科知识,努力培养“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人才。如幼儿园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可让教师推荐自己平时读到的好文章、好书,可以是教育类的,也可以是非教育类的,在教研活动中向大家讲述其主要的或者是精辟的观点,扩大教师的知识面,促使教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培养了教师提炼观点、清楚表达的能力。
从教师的能力结构角度而言,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逐渐呈现多元结构化,包含了教育幼儿的能力、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教育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教研活动也要适应这种多元化的要求,从内容和活动形式上去体现和促成教师能力结构的专业化。在教研活动中,幼儿园可开设一些有益的教研活动,如开展“首席讲师”活动,请教师自愿或者轮流担任,负责活动内容的选定,活动形式的安排,以及在活动中的引导发言和总结性陈词等;也可以由教师自愿组合选题,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向大家做“小小讲座”。通过此类活动,教师的合作、组织、表述、反思等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开展生成式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生成活动观”已经深入人心,同样,“生成活动观”也适用于幼儿园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的教研活动。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应关注教师当前工作中正在面临的需要和困惑,采取“随机研究”的方式进行行动式研究。比如说,在新学期开始,小班组的老师肯定有着各种难以解决的困惑,于是,教研活动便可以此为中心问题,引导教师进行分析和出谋划策;在面对幼小衔接工作上,大班组的教师可能有更直接而深刻的感受,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呢?教研组如果能及时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主题性的讨论,商量对策。这样不但能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问题,还可以形成一种互助合作的氛围,还可以促使教师在集体的反思中成长。
在开展这种生成式的教研活动,我认为应需要注意几点:
1、教研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关键。教学管理者要不断地深入教育现场和教师的心灵,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实践、与教师对话、分析教师课后反思、教育笔记等文本资料、综合反思等过程来发现教师的这些需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2、积极反思自身教育实践工作是生成式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生成式的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积极促成教师间的讨论、分享等集体性的反思,帮助教师在实现个体经验的“横向流动”的过程中,同时,积极寻找自身的教育经验与相关的教育理论的联系,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行动理论,实现在专业化角度上的“纵向流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3、生成式的活动与预成式的活动相结合。提倡生成式的活动,并不意味着完全抹杀预成式活动的作用,多元化的活动方式,才能满足教师的短期和长期的发展需要。
三、在教研活动中实施教师个性化成长策略。
促成幼儿个体富有个性的成长是新《纲要》的重要观点,这一要求首先应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因为,首先,在孩子身上处处折射着教师的影响,什么样的老师出什么样的学生;同时,对教师来说,她也是一个发展成长中的个体;再则,在改革的冲击下,幼儿教育更加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个体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创造首先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展现。
我认为,要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成长首先是了解个性,其次是促进个性的积极发展。通过教研活动的一“推”一“引”,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富有个性化地成长:[幼儿园教案网]
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如果教学管理者在活动中,能够积极营造平等、合作、欣赏、分享的氛围,消除教师的紧张和依赖心理,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一方面能让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另一方面也利于自己深入了解每一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推崇对话式研究:一言堂的教研、灌输式的理论学习,并不能让每一个教师展现真实的自己。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教学管理者才能了解教师心中所想,心中所需,也只有在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具体情况后,教学管理者才能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建议,帮助教师选择适合于她们的方式。这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双向的交流中,彼此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最终使得教师能够将各种建议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这种基于每一个教师不同的需要上进行的对话,是个性化的,其影响也将是个性化的。
积极的期望和无穷的挑战: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积极的期望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积极的期待表现在充分肯定和欣赏每一个教师的特点,为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提供自由空间。如幼儿园在开展各类教师技能比赛活动中,可设立不同的奖项,如亲切互动奖、快乐参与奖、创意活动奖等,以此来激励教师不同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形成。同时,还要根据教师不同的个性,为其设定相应的任务,让其在挑战中积极地学习,大胆地创造,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引导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发展。我认为,有的年轻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研活动中,如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创造能力,可让其勇担当重任,为全园的教师树立了一面勇于创新的旗帜。有的教师教育理论根基扎实,同时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磨练得善于表达,可让其积极承担课题的研究和讲座、教研的组织工作等。在不断的挑战中,使其长处更长,自信心大增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方面的进步。
四、积极创新教研活即动的形式。
说起教研活动,大家都会浮现出这样一些画面:园长和教学管理者口若悬河地介绍着某种新教育理论,底下许多老师在奋笔疾书地记录;或是当园长或教学管理者提出某一个教学方面的中心议题后,请大家发表意见,结果常常出现冷场的情况;观摩教学后,大家课评活动时,有的不知从何讲起,有的又怕讲得不对…这些场面对我们来说,太常见了。除了教研活动的主题脱离大家的需要外,形式的单调可能就是导致教师缺乏参与热情,教研活动缺乏实效的最大因素,尤其是年轻教师在一本正经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显得战战兢兢。
其实,如果我们不再把它作为一种形式化的工作,只是把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途径,也就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近来,也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在关注这一点,一些新的观点被提出来,许多新颖的活动方式也在逐渐被引入我们的教研工作中:
参与式学习:如:深圳有一家新幼儿园,敢于让全园的教师自由组合,自选课题,对市内外幼教同行开通了互动式论坛。这个极富挑战性的任务,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激励、一种磨练。可能就是这家幼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儿园敢于创新,让教师们在行动中逐渐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现在她们在教研工作方面硕果累累,社会声望也蒸蒸日上。
头脑风暴法:其实也是参与式学习的一种,这种方法现在教研学习等活动中用得很多,其新颖的方式激发参与者的极大参与热情。当然,这种方法在具体运用中也有一些相对的适应性,较适宜用在讨论一些新话题或者由来自不同群体参与讨论某一话题。
自我卷入式研究:许卓娅老师认为,老师可以通过研究自己、了解自己,来了解儿童,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自我的发展,又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比如说,在反思一种教育行为的适宜性时,可以让教师们把自己当成孩子,融入到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研讨和学习中特别推崇这一种方式。
“声东击西”式:教研活动可以不就教育论教育吗?当然可以!另辟蹊径,从教师们有兴趣的事情上中发展我们期望的能力,正如王瑜元老师说的:要 “跳出幼教的圈子看幼教的问题”。我园也尝试过一次由“跳蚤”引出的研讨,这其实是探讨一个心理学现象对我们教育的启示。
“为什么跳蚤再也不想跳出来,也跳不出来了呢?”这个话题让大家觉得无比新鲜,尤其是一些平时不敢在群体中发言的年轻教师都非常踊跃,那一次的教研让大家畅所欲言,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当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上,还需要教研组织者巧妙的引导将两者相结合,使一切变得水到渠成。
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搞得有声有色,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许多生动有趣的培训方式完全可以值得我们借鉴,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教研也是一种人力资源培训。著名的海尔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力资源的培训和企业文化的营造。他们的兴趣融入式全员参与和圣经法的模式就类似于笔者在前面提到的“声东击西”式,摒弃说教,把一些理念糅合在大家感兴趣的身边事物中,便能自然地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此外,他们的“变猫为虎”的方法也颇有意思,善于把一件普通的事情高深化,以新的语言、新的角度,甚至是夸张地对一些传统的观点进行阐述,而正是我们一般教师最缺乏的能力。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也可以鼓励教师自创和运用一些教育术语来描述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经常性地尝试象一个幼教专家一样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对教师在专业成长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研活动当然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对话,形式更是不拘一格,只要在教研活动目标的引导下,能吸引大家的积极参与,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大家发展,就是可以产生实效的教研活动。
第二篇:幼儿园教研活动新思路
幼儿园教研活动新思路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和任务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研究型的老师”成了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这不但对教师本人提出了个体努力的发展方向,也是对幼儿园提出了新一轮的工作重点。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地之一,应当切实地承担起这一重担,为有效地解决新的教师角色要求和现有教师整体素质不够的矛盾提供新的途径。然而,正如在《幼儿园教研工作现状分析》一文中提到,幼儿园的教研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教师缺乏积极的参与态度以及教研活动实效性低的问题,这一些都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成长,从而也阻碍了幼儿园教研活动对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推动力的发挥。
我认为在幼儿园教研工作中积极拓展思路,是改变现状,充分发挥其在提高保教质量和师资素质方面独特作用的关键所在:
一、促成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专业化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目标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教育信念、策略性知识、情景知识等相应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广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如哲学、数学、物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因此,幼儿园要通过教研活动激发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研活动中不但要引导教师在实践性知识上的日益丰富,同时,也要积极引入或者引导教师吸收各科知识,努力培养“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人才。如幼儿园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可让教师推荐自己平时读到的好文章、好书,可以是教育类的,也可以是非教育类的,在教研活动中向大家讲述其主要的或者是精辟的观点,扩大教师的知识面,促使教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培养了教师提炼观点、清楚表达的能力。
从教师的能力结构角度而言,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逐渐呈现多元结构化,包含了教育幼儿的能力、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教育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教研活动也要适应这种多元化的要求,从内容和活动形式上去体现和促成教师能力结构的专业化。在教研活动中,幼儿园可开设一些有益的教研活动,如开展“首席讲师”活动,请教师自愿或者轮流担任,负责活动内容的选定,活动形式的安排,以及在活动中的引导发言和总结性陈词等;也可以由教师自愿组合选题,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向大家做“小小讲座”。通过此类活动,教师的合作、组织、表述、反思等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开展生成式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生成活动观”已经深入人心,同样,“生成活动观”也适用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应关注教师当前工作中正在面临的需要和困惑,采取“随机研究”的方式进行行动式研究。比如说,在新学期开始,小班组的老师肯定有着各种难以解决的困惑,于是,教研活动便可以此为中心问题,引导教师进行分析和出谋划策;在面对幼小衔接工作上,大班组的教师可能有更直接而深刻的感受,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融入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呢?教研组如果能及时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主题性的讨论,商量对策。这样不但能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问题,还可以形成一种互助合作的氛围,还可以促使教师在集体的反思中成长。
在开展这种生成式的教研活动,我认为应需要注意几点:
1、教研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关键。教学管理者要不断地深入教育现场和教师的心灵,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实践、与教师对话、分析教师课后反思、教育笔记等文本资料、综合反思等过程来发现教师的这些需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2、积极反思自身教育实践工作是生成式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生成式的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积极促成教师间的讨论、分享等集体性的反思,帮助教师在实现个体经验的“横向流动”的过程中,同时,积极寻找自身的教育经验与相关的教育理论的联系,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行动理论,实现在专业化角度上的“纵向流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3、生成式的活动与预成式的活动相结合。提倡生成式的活动,并不意味着完全抹杀预成式活动的作用,多元化的活动方式,才能满足教师的短期和长期的发展需要。
三、在教研活动中实施教师个性化成长策略。
促成幼儿个体富有个性的成长是新《纲要》的重要观点,这一要求首先应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因为,首先,在孩子身上处处折射着教师的影响,什么样的老师出什么样的学生;同时,对教师来说,她也是一个发展成长中的个体;再则,在改革的冲击下,幼儿教育更加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个体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创造首先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展现。
我认为,要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成长首先是了解个性,其次是促进个性的积极发展。通过教研活动的一“推”一“引”,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富有个性化地成长:[幼儿园教案网]
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如果教学管理者在活动中,能够积极营造平等、合作、欣赏、分享的氛围,消除教师的紧张和依赖心理,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一方面能让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利于自己深入了解每一个教师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推崇对话式研究:一言堂的教研、灌输式的理论学习,并不能让每一个教师展现真实的自己。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教学管理者才能了解教师心中所想,心中所需,也只有在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具体情况后,教学管理者才能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建议,帮助教师选择适合于她们的方式。这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双向的交流中,彼此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最终使得教师能够将各种建议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这种基于每一个教师不同的需要上进行的对话,是个性化的,其影响也将是个性化的。
积极的期望和无穷的挑战: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积极的期望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积极的期待表现在充分肯定和欣赏每一个教师的特点,为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提供自由空间。如幼儿园在开展各类教师技能比赛活动中,可设立不同的奖项,如亲切互动奖、快乐参与奖、创意活动奖等,以此来激励教师不同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形成。同时,还要根据教师不同的个性,为其设定相应的任务,让其在挑战中积极地学习,大胆地创造,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引导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发展。我认为,有的年轻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研活动中,如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创造能力,可让其勇担当重任,为全园的教师树立了一面勇于创新的旗帜。有的教师教育理论根基扎实,同时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磨练得善于表达,可让其积极承担课题的研究和讲座、教研的组织工作等。在不断的挑战中,使其长处更长,自信心大增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方面的进步。
四、积极创新教研活即动的形式。
说起教研活动,大家都会浮现出这样一些画面:园长和教学管理者口若悬河地介绍着某种新教育理论,底下许多老师在奋笔疾书地记录;或是当园长或教学管理者提出某一个教学方面的中心议题后,请大家发表意见,结果常常出现冷场的情况;观摩教学后,大家课评活动时,有的不知从何讲起,有的又怕讲得不对…这些场面对我们来说,太常见了。除了教研活动的主题脱离大家的需要外,形式的单调可能就是导致教师缺乏参与热情,教研活动缺乏实效的最大因素,尤其是年轻教师在一本正经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显得战战兢兢。
其实,如果我们不再把它作为一种形式化的工作,只是把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途径,也就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近来,也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和
研究者都在关注这一点,一些新的观点被提出来,许多新颖的活动方式也在逐渐被引入我们的教研工作中:
参与式学习:如:深圳有一家新幼儿园,敢于让全园的教师自由组合,自选课题,对市内外幼教同行开通了互动式论坛。这个极富挑战性的任务,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激励、一种磨练。可能就是这家幼儿园敢于创新,让教师们在行动中逐渐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现在她们在教研工作方面硕果累累,社会声望也蒸蒸日上。
头脑风暴法:其实也是参与式学习的一种,这种方法现在教研学习等活动中用得很多,其新颖的方式激发参与者的极大参与热情。当然,这种方法在具体运用中也有一些相对的适应性,较适宜用在讨论一些新话题或者由来自不同群体参与讨论某一话题。
自我卷入式研究:许卓娅老师认为,老师可以通过研究自己、了解自己,来了解儿童,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自我的发展,又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比如说,在反思一种教育行为的适宜性时,可以让教师们把自己当成孩子,融入到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研讨和学习中特别推崇这一种方式。
“声东击西”式:教研活动可以不就教育论教育吗?当然可以!另辟蹊径,从教师们有兴趣的事情上中发展我们期望的能力,正如王瑜元老师说的:要 “跳出幼教的圈子看幼教的问题”。我园也尝试过一次由“跳蚤”引出的研讨,这其实是探讨一个心理学现象对我们教育的启示。
“为什么跳蚤再也不想跳出来,也跳不出来了呢?”这个话题让大家觉得无比新鲜,尤其是一些平时不敢在群体中发言的年轻教师都非常踊跃,那一次的教研让大家畅所欲言,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当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上,还需要教研组织者巧妙的引导将两者相结合,使一切变得水到渠成。
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搞得有声有色,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许多生动有趣的培训方式完全可以值得我们借鉴,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教研也是一种人力资源培训。著名的海尔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人力资源的培训和企业文化的营造。他们的兴趣融入式全员参与和圣经法的模式就类似于笔者在前面提到的“声东击西”式,摒弃说教,把一些理念糅合在大家感兴趣的身边事物中,便能自然地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此外,他们的“变猫为虎”的方法也颇有意思,善于把一件普通的事情高深化,以新的语言、新的角度,甚至是夸张地对一些传统的观点进行阐述,而正是我们一般教师最缺乏的能力。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也可以鼓励教师自创和运用一些教育术语来描述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经常性地尝试象一个幼教专家一样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对教师在专业成长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研活动当然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对话,形式更是不拘一格,只要在教研活动目标的引导下,能吸引大家的积极参与,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大家发展,就是可以产生实效的教研活动
第三篇:幼儿园管理新思路
幼儿园管理新思路
一、转变管理观念,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
以往的管理方式多属于事务型、制度型、经验型。对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幼儿园一件件具体、琐碎、临时的事务,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督察等,教师丧失了自我思考、自我决策的能力,更无法创新;幼儿园的上层管理者始终扮演命令、指挥、督促、评判的角色,作为被管理的教师始终处于听命、遵从、受督察的地位。传统管理观念、模式的症结在于其重视的是事件、制度和经验的作用。忽略了最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的特性、权利、潜能。更新教育管理的观念,就是要倡导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人是管理的主体,张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特别 要注重人的态度、行为、素质对教育工作质量的直接影响,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营造并建立新型的开放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
1、教师是园所发展的主体力量。
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信任、尊重和宽容,这是有效管理的前提。相信他们有责任心、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放手让他们根据自己对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教育原则的理解及对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发展状况、能力水平的把握,自主决策、实施教育计划,这样,才能真心为教师提供充分施展创造才能潜力的空间和条件,促使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愉悦感和满足感
承认教师是园所发展的主体力量,意味着管理观念中管理者角色地位的根本转变。由“绝对权威、高高在上的主人”变为“管理就是服务”。
2、参与教学过程,实行多向互动管理
教养工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工作。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以带动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管理者不能一味依靠行政指令发号施令、支配控制,而要把具体的教育过程决策权下放给教师,自己则深入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与教师平等互动,把握园所的发展的大方向,实现有效管理。
教师能动性、创造潜能的发挥程度最终取决于教育管理者给予教师多大的空间、余地。现代管理提倡为教育实践者创造自主开放、和谐、互动的更大空间,激励他们大胆尝试、支持他们大胆创新。为此,管理者要变静态的管理为动态管理。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管理者的角色是合作者、引导者,“合作在先,引导在后”;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中,管理者的角色是参与者、支持者、服务者。
3、崇尚园所文化,打造团队精神
我们所强调的园所文化,主要是在园所这一级组织中形成全体成员认同并自愿遵循的价值观、信念系统、思想作风与规范、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园所文化是园所生存的基础,可以说是园所的灵魂。
园所文化无论是外在的园所形象、园风园貌、服务态度、园服园歌,还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等核心内容,均能在园所管理 中发挥其灵魂、教育与约束、凝聚的作用。
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只是孤立的发挥作用,其效能是有限的,新型的教育管理思想提倡打造团队精神,提倡团队力量,更强调集体意识、集体荣誉对个人及团队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管理策略,为共同成长提供支持与服务
旧的管理注重制度管理,园长属于“师傅型,指挥型”教师形成“我们是替园长干的”观念。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缺乏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内部动机。因此 要探索新思路。
1、重视文化管理为共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所谓文化管理,就是把组织管理的软要素作为组织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组织管理方式。
它要求刚柔并济,软硬结合。
文化管理对园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重视人的价值;②造就一种团队意识,并使之发扬光大③办事开诚布公,愿意并主动分担失误和痛苦④谦虚谨慎,不断学习创新⑤把自己当做是组织内充满活力的服务员,能够集中群众智慧,能够从长远观点看问题。
幼儿园长如何进行文化管理?
⑴确定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共同的价值及信念是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⑵信任教师。
信任是激发主动性的基础,园长要心纲要为依据,放手让教师在自己理解 的基础上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真正做到以幼儿的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及归宿。当与教师研讨教育活动时,不以对错、好坏论处而心反思、寻找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出发点,教师完全可以在这个过程 中形成新的思考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情感太及态度,为共同追求的理念及目标承担责任。
⑶建立一个相互尊重的沟通系统。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教师同样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只有设身处地尊重教师的想法、理解教师的行为,才能与教师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幼儿园应改变过去的“教师围着园长转”为“园长围着教师转”管理者应主
动接近教师,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人际沟通环境。在批评教师之前,首先要了解教师行为的动机和想法,再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议和想法,不要轻易否定教师的动机和想法。此外,管理者应注意自身情绪的变化,保持心态平和,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及检讨,处处心身作则,用宽容、理解、关怀、鼓励来关心教师的生活细节及学习需要,耐心了解解决教师工作、学习的困难。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信念和自尊心。
⑷培养团队精神,利用团队协作化解
做到办事公正、公开、民主。让教师参与管理。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集体备课、年级组教研活动、专题研讨会等,管理者与教师共同设计课程活动计划,进行专题研讨,分享课程实施经验、读书笔记、研读教育理论的体会、教学观摩心得等。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增进团队精神。
2、创造空间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服务
⑴在教育管理中实行“放权”,支持教师进行自我管理。让教师来参与 幼儿园规章制度的制定,计划要由下而上形成。管理者还要促使教师们学会自己对工作负责,实行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评价,⑵幼儿园必须给教师较大的弹性空间,让教师自主教学:①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自行研究、设计课程计划②允许教师依据活动设计及幼儿学习活动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进程。③允许教师建立相对稳定又有弹性的活动日程④允许教师依据实际活动的需要进行环境的布置与更换⑤允许教师自行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及教学评量工具,包括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实际发展状况的评价方式
管理者在改变教学形式的过程中要给予以下支持和服务:首先,支持和鼓励教师勇敢地尝试;其次要改变管理策略;管理者和后勤服务要跟上;以参与者的身份与教师共同商讨、出主意,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和把握方向,鼓励 他们大胆思考、大胆尝试
⑶加强软件投资,给教师提供资源、资讯的支持和服务。
⑷给教师学习上的支持、服务。
管理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支持、服务策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⑴管理者自己要不断成长,从理论水平到实践能力,从专业素养到业务技能,从广博的知识面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都 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还要不断转变思考方式,以开放的、系统的、多元的思维方式指导工作;还必须学会反思,学会 在实践中发现和寻找问题,不断自我调整。
⑵要有开放的姿态和心胸
要反自己与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心开放的心胸去接纳教师的不同想法、做法。
⑶要随时观察和了解教师的需要。增强纽带关系,合理安排时间,有的放失地给教师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⑷允许教师有失误。
第四篇:幼儿园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研活动
上学期,我园的教研工作主要从每位教师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园本管理理念,并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将重点放在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反思上,强调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后的反思、评价及对下一次活动的调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一、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1)用“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管理理念带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2)每个月进行一次教师集体备课活动,主要讨论在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共同研究教学技巧,分享教学亮点,让每个老师在研究讨论中得到提高,加强教学质量。
(3)针对日常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确立教研专题,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在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实效性方面作有效的探索。
(4)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加强全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与提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开展多次培训活动,让教师提高自己,丰富教师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
(5)组织开展各项竞赛评比活动,积极参加区级各类竞赛,例如优质课比赛等活动。
(4)以不同年龄班主题活动的内容选择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活动研究。
尝试开展全园性的主题活动,共同探索适宜各年龄班幼儿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并及时进行整理记录。
(5)注重教育环境创设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为了更好的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探索主题墙饰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环境与教育内容的有效结合,我们将开展各班环境布置设想和研讨活动,由各班教师介绍本班环境创设的设想,全体教师集体讨论,相互学习,使教师们做到取长补短,让环境真正能为幼儿服务,从而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3、开展班级交流活动
开学初,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制定各类计划,并组织教师进行交流活动,比如各班工作计划交流、教学活动计划交流、教育随笔交流等,帮助教师开拓思路,多创新、多思考,进而提升全园的保教工作水平。
四、以服务家长为宗旨,切切实实做好家长工作。
开学初,各班精心设计家长园地版面,做到美观新颖,题材多样。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并常常和家长联系、沟通,本学期计划将在学期中期召开家长开放日一次;放半日活;设立“家长问卷调查表”。积极采纳家长的好建议,以电话联系、家访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好家访活动,增强家长对自己孩子情况的掌握及对园里工作的了解。
三、本期教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
9月20日
9:00—10:30
10月16日
9:00—10:30
11月22日
9:00—10:30
活动地点
园内
参加教师
小班:王飞
中班:边双
大班:张萍王君王晓煜谢金鑫岳远福
研究主题
怎样集中教育活动
制作说课演示文稿
说课及现场观摩
主要内容
1.学习《纲要》艺术领域要求及要点。
2.学习怎么设计艺术领域集中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
3.讨论自己所要设计的艺术领域的内容及目标。
4.设计一次艺术领域的集中教育活动。
1.学习有关说课的文章,了解说课的要点。
2.学习怎样制作说课的演示文稿。
3.根据自己上一次活动所设计的集中教育活动,制作一个说课的演示文稿。
4.推选一个好的,并作好下一次现场观摩的集中教育活动准备。
1.请上次推选的老师根据说课演示文稿进行说课,各参研老师进行分析及讨论。
2.现场观摩集中教育活动,并进行研讨活动。
3.引导老师对本学期的艺术教研活动进行反思,要点:说课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
教研形式
学习操作
学习操作
现场研讨
主持人:边双
记录人:王飞张萍
第五篇:幼儿园教研活动
顺义区石园幼儿园:全国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经验交流材料(提要)
2001年颁布《纲要》以来,我园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走进《纲要》的曲折过程。
一、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一)被动学习
领导班子带头学习《纲要》原文,从头至尾带领大家读《纲要》、反复听《纲要》培训讲座录音;要求教师背诵五大领域目标,组织答卷、竞赛活动。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分析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有组织方法、态度和水平问题。
(二)为教师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改变学习方式,采用:
1.导读式学习:寻找关键词、逐条逐句解读,理解《纲要》要求,我们做到什么程度等。
2.参与式学习:
(1)参与市有关专家讲座、集中进行的研讨,通过集中培训打造共同的新理念。
(2)参与园本培训,深入学习《纲要》解读及基本知识。
(3)全园参与《纲要》研讨活动。前勤教师研讨《纲要》的基本元素;后勤教师讨论“如何从《纲要》要求出发,做好服务工作”;后勤园长和保健医参加健康领域的研讨。
(4)每月, 教师结合《纲要》目标集体备课、组织展示活动。
(5)积极参与区里组织的《纲要》竞赛系列活动。
3.同伴互动式学习:组织专题研讨与交流、向先进园所学习、外出参与培训的教师作讲座、教师集体备课、观摩点评活动;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转岗教师。另外,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幼教中心组织的大教研组《纲要》研究活动,回园后作介绍、作展示活动。
4.专业引领式学习:请专家参与我们的研究活动,在专家的指点下,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幼教中心的研究员进行教学现场指导。
二、由被动实践变为主动实践
(一)被动实践
现象一:上级怎么说我们怎么做,园长让怎么做教师就怎么做,缺乏思考。
现象二:注重“抓课题、出成果”,脱离本园实际。
现象三:开发园本课程,缺乏理论支撑,教师茫然。
(二)引导、支持教师主动实践
1.全员参与,调动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2.分析问题、寻找突破口。带领全园教师研讨《纲要》基本元素,分析我园的实际问题,并确定贯彻落实《纲要》的切入点。
3.专家指导,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4.自身发展,促使教师主动实践。
教师明显变化有:
1.结合《纲要》、主动反思。
2.敢于向传统的习惯及做法提出质疑——“点名环节”的争议。
通过研究,幼儿园相应调整了一些评价标准、制度和环节要求。
如:早晨来园活动,中大班加入了打扫的任务;喝水、喝奶环节锻炼幼儿自理。
三、取得的成绩(略)
今后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以基本问题为抓手,一点一滴的做下去,一步一步的向《纲要》方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