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管理,办好梓北名校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管理,办好梓北名校
三台县芦溪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初级中学校,地处三台县芦溪镇北端,是三台县的一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曾先后被评为“绵阳市示范初中”“绵阳市校风示范学校”“绵阳市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三台县德育特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5695平方米,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多人,在职教职工107名。学校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义务教育的办学、名牌学校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被誉为“梓北名校”、“三台县农村义务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也日益迫切,促成了中国教育“急功近利”现象的盛行:提前入学、办补习班、特长班、请家教等现象比比皆是。这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抹煞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些最珍贵的东西,追求一时的成绩,是以牺牲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得不偿失。因此,我们经过反复讨论,确定我们的办学理念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句话街谈巷议,可谓见惯不惊,但却那么朴实。我们认为,全社会都应该摆正心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我们,更应该着力构建有效课堂,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们的成长充满欢乐的阳光。
(一)、遵循教育规律,实现减负增效
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我们提出:要让孩子能够“跳一跳摘桃子”,稍微努力就能实现目标,这样让孩子对教育内容产生兴趣,从根本上消除厌学思想;引入发展性指标,改革教师评价机制,不再单纯依据学生短期的成绩评价教师,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以成绩论英雄的狭隘思维。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格规范节假日教育培训活动,严格把好教辅用书关,确保底线合格;还出台了“教学六认真”指导意见、检查方案、考核方案,以教师的水平提升和课堂效率的提高确保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二)、倡导“爱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专著选读、教师论坛、“爱生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倡导“爱的教育”,尊重学生、充满期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平衡的心态”“师生的情感交融”“需要的满足”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校园变乐园
我们有优良的传统,每学期都会开展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书法美术作品展、“12.9”歌咏会、“百灵鸟”歌手大赛及各类征文比赛。随着灾后附属设施重建的完成,我们还将以乡村少年宫建设为契机,努力创造条件,继续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组建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要进一步创新活动思路,突出活动的多样性、自主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教育性,通过丰富的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在活动中创新、创优、创造,在活动中成长、成熟、成才,努力使校园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努力使学校对学生充满魅力和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
二、以教师为本,让教师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
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教师,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志是学生和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教育管理以人为本,学校管理以教师为本,教学管理以学生为本”已成为我们领导班子的共识。我们从以下几点着手,建设一支有激情、有活力的队伍:
1、以“师能”为抓手,积极推进教师成长工程。
一是层层签订师德师风、安全目标责任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强化师德师风学习和考核机制。二是扎实搞好常规教研,除汇报课、研讨课、优质课等活动外,定时开展教学沙龙。尊重“问题即教研”的基本原则,各备课组首先征集并公布议题,然后组内讨论:“问题的发现”、“对问题成因的初步分析”、“我的应对策略”、“策略无效或低效的原因分析”,最后是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总结,确保教师研有所得。三是提出“培训即福利”的理念,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帮助教师积淀、充实自身。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出台考评措施,鼓励教师撰写科研论文;对“三新一德”自学考试合格者予以奖励;开展“建书香校园”活动。
2、让教师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
(1)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教师办实事、好事。对教师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矛盾和需求,学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给予关怀,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经常保持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受到与领导没有距离感,干群心理相容,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友情和亲情。
(2)强化团队合作。集体备课、合作教研、协同备考,充分凝聚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从而产生1+1>2效应,切实减轻教师单打独斗的工作强度,营造出一种团结协作、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
(3)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引导教师适应制度,而不是对抗或抵触制度,充分发挥机制的激励功能,让教师心悦诚服地自律、自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
(4)给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钻研业务、提升教学艺术,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以充分挖掘他们的专业潜力,实现其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当教师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其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如果自己的劳动能得到领导、同行、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与肯定,心里的愉悦将不言而喻。
三、坚持科学管理
(一)德育:降低重心、注重养成
1、大力构建立体的育人网络:
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行政团队中精心挑选德育管理团队:芦溪初中历任政教主任和历任分管德育的副校长,都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的同志,在他们中涌现了市级“优秀校长”一名、县级“优秀教师”一名、县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一名,先后成长为学区主任一人、校长三人。他们扎实的德育管理,为芦溪初中德育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精心挑选班主任,打造德育工作主力军:按照毕业班、新一年级、二年级的顺序由分管领导挑选班主任,再分配任课教师,保证了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进入班主任队伍;同时,加大了对班主任考核和奖励的力度,在各项考核和评比中,大力向班主任倾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经济和政治待遇。以上两项措施,有力地提升了德育队伍的战斗力。
2、注重养成教育
(1)分层次建立了行为规范:坚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进一步制定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芦溪初中学生一日常规》、《芦溪初中班级管理常规》、《芦溪初中寝室管理常规》;学校团委根据国家和团组织以及学校的规范,制定了《芦溪初中团员行为规范》;各班在班委和班主任以及全体学生的协商下,又进一步制定了各自的《班规》。以上各层次规范的建立,让学生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能做什么。
(2)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规范建立了但学生不知晓,等于没有规范。因此,政教处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的时候,把新一年级秋季第一周定为“行为规范教育周”,第一学月至前半期德育教育主题为“行为规范”,并要求班主任把“行为习惯”教育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突出养成教育持久、反复的特点。
(3)强化行为习惯的督查和考核:一是建立层级考核和管理的制度:值周教师考核班级和寝室;班级和寝室考核学生;值勤领导考核值周组;政教处考核班主任;学校为各个层级的考核制定了《考核评价细则》。二是强力推进学生自我管理:通过竞选产生学生会,设立行为习惯、文明、安全等监督岗,及时督查、批评、弘扬,同时也是值周组工作的一种辅助。三是强化班级管理,要求为学生的每个活动设立班委监督岗,及时考核,学校安排每天晚自习之前有20分钟读报时间,用于班级管理每日小结和点评。
3、落实德育评价
建立德育评价和奖惩制度:一是建立了《芦溪初中违纪学生处理办法》和《芦溪初中德育有待进步学生的跟踪管理表》,对违纪学生及时处理,教育,要求他们写心得体会,在考察期内每周填写《跟踪管理表》“在校表现”,由班委、班主任、年级组、政教处签署意见。二是坚持了每月和每期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德育进行考核,并纳入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是坚持对优秀学生的表彰,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正气。
4、大力开展各种德育活动
以集会、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板报、知识竞赛、征文、表演等多种形式,利用升降旗仪式、纪念活动、校园艺术节、班级和团队组织等多种平台,积极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月、“告别不文明行为”、“关爱留守儿童”、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等为代表的德育序列活动。
(二)安全:细化措施,常抓不懈
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其他任何工作都无从谈起,安全责任重如泰山。为此,我们一贯的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二是做到教育经常化,利用各种会议,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三是每周行政会排查安全隐患,四是落实每日、每周、每月安全常规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六是对重点部位重点监管,如伙食团管理,我们实行了食物定点采购、专人监管、严格留样及品尝等一系列制度;七是建立安全工作群众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向老师学生收集安全信息。面临“甲流”、出血性结膜炎,我们
严格地执行了消毒防疫、校舍安检、路队守护、晨晚检报告等制度。因为管理到位,多年来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教学:科学规范,务实有效
1、引导教师观念和方法的转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校要求教师实现六个转变,即:“在教学观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在教学要求上从死记硬背传授型向智能与知识相结合型转变……”。同时,制定详尽的教学六认真管理(考核)方案,明确提出“六化”目标,即:“集体研讨经常化、个人备课具体化、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外作业多元化、单元测试规范化、质量分析制度化”。
2、强化课堂常规管理,向40分钟要质量。学校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严要求、轻负担、高质量,克服少慢差费现象,构建有效课堂,落实“课堂教学艺术化”的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定期开展评教活动,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领导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课后立即检查备批,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3、大力倡导团队合作、资源共享。学校考核方案中将团结协作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年级总体协作、年级学科协作、班科协作。这也是芦溪初中连续10多年教育质量长盛不衰的法宝。同时,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观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组织学科之间、年级之间的球类友谊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备课组研讨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活跃和融洽了人际关系,从根本上杜绝了闭门造车、孤军奋战的行为。
四、加强师生心理健康的培训和指导
1、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指派专人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对全体教师进行二级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2、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各班的板报、校园广播、专题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开展好面向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理咨询指导工作。通过心理辅导课、热线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开展多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
4、开办家长培训班,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提高家长心理健康辅导意识与能力。
五、财经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继续完善后勤管理,努力提高后勤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校园设施,为学校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首先,严格执行财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小学收费各项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收费审批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执行重要项目申报审批制度,提高学校经费的使用效益,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其次,建立公物检查、报损、赔偿等一系列制度,专人管理,定期公布,逗硬考核。
目前,我们正利用灾后附属设施重建的时机,合理规划、务实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让师生对学校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为生活在芦溪初中而感到幸福。重点是:(1)体现芦溪初中“博爱有为”的文化特色;打造百年古树、百年校碑一带主题文化,突出芦溪初中厚重的文化积淀;征集师生书法美术、剪纸雕塑作品,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展现学校艺术教育成果。(2)高标准配备实验室、图书室,建好音乐室、舞蹈房等功能用房;配备电子备课室、白板教室,为师生的成长提供优越的条件,为芦溪初中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将继续秉承“勤学、多思、博爱、有为”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管理,坚持“建一流的教师队伍,争一流的教学质量,育一流的合格人才”的方向,一定会把芦溪初中办成有特色、高质量、全县一流,全市有影响的初级中学。
联系人:王琼华 刘森
电 话:*** *** 邮 箱:lxcz5662243@126.com
第二篇:武永胜坚持以人为本 落实科学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管理
武永胜
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实施基本教学运行,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根本保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时代的不断变化,教学管理内涵不断加深,要求日益提高,教学管理如何达到“科学、和谐、高效”呢?
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教师,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志是学生和教师素质的高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也是其必然归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质,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和谐教育,要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教学管理要以学生为本。
一、以教师为本,让教师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
1、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作用发挥不够,学校的一切不堪设想。那么如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呢?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只有和广大教师保持零距离接近,教师们才能内心无愧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何况是颇具知识的教师?
(2)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教师的劳动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个性化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所有,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要依靠教师通力合作,就必须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鼓励教师献计献策,通过教师们广泛讨论,献计献策,学校的工作丰富多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搞好教学管理工作,作为管理者,要经常性“沉”下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对来自教师中的问题一定要有回复,不能让教师们感到困惑,要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通过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3)要关心教师
关心教师,就必须自觉为教师服务,搞好教学管理,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老师,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此 ,要经常深入教师之间谈工作、拉家常、议时事、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注意减轻老师的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繁琐性的特点。因此,要体谅教师的苦衷,在教学上无关紧要的工作不搞,拘于表面应付的事不做,立足高效求实,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想到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设身处地为教师考虑,急教师所急。以教师为先,真正以一个集体来为一个个人进行排忧解难,雪中送炭。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自己有地位。因而,他们也就以积极的工作,认真的学习来回报学校。只有这样,教师的积极性,才可在不言之中调动起来
(4)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作动机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量来激发。因此,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物质推动力。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因此,物质需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要尽力创造条件,对学校微不足道的物质、奖金刺激,尽量做到公正、公平,确实体现有付出有回报,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回报。第二,精神推动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育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志向,工作中实行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实行多表扬少批评,把诸如评选先进、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要建立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搞假象蒙蔽教师。
2、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是先导,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我们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新课改实验,但是,还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和课堂封闭等现象时有存在。虽然接受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但是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
实质性的东西,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成绩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师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1)创设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广大教师经常到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名师到学校讲学,教师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提出“培训即福利”的理念,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帮助教师积淀、充实自身。
(2)鼓励教师博览群书
阅读增加智慧,阅读增加精彩,阅读使人摆脱平庸。尤其现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发展,因此,要鼓励教师多读教育杂志,教学名著,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观点和操作模式,让广大教师穿过时空的隧道,进入信息时代,使广大教师掌握教育思想的动态变化。
(3)精心设计,认真教研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群体力量,组建学科优秀群体。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教,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充分利用每周大教研及小教研时间,积极开展有实效性地教研活动。强调同伴互助,推动共同提高,为教师搭建学习、研讨、提高的平台。
鼓励教师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用笔记录课程改革的点点滴滴,记载自己课改的探索之路,让新课程理念占领教师的精神圣地。、加强人文关怀
给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钻研业务、提升教学艺术,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以充分挖掘他们的专业潜力,实现其工作效益的最大化。每一个教师都有长处,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探寻教师的闪光点,帮助教师找到自信,给予教师工作的动力,以促进教师内驱力的提高,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研氛围。不要让纪律规则等去约束教师,让教师去自觉遵守纪律规则等。不能让教师时时、事事、处处围绕考核转,把学习、研究、教学当成任务去完成。要激发教师由要我学,要我做,变为我要学,我要做,我该学,我该做,让每一位教师时时刻刻都能保持忘我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当教师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其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如果自己的劳动能得到领导、同行、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与肯定,心里的愉悦将不言而喻。
4、落实教学常规,抓好细节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教学常规与教学质量是高度相关的。教学质量看常规,常规工作看落实。教学常规,说到底,都要贯彻到教师身上,要教师去落实。因此,教学常规的核心是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常规就是抓教师。
(1)签订师德师风、安全目标责任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强化师德师风学习和考核机制。
(2)制定一套完善可操作的常规管理制度,是管理的标准,是考核的依据。比如:备课常规、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课后辅导要求、考试要求等。
(3)常规管理工作检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坚持领导抽查与教研组检查相结合。教研组检查每月必查,教导处抽查跟踪问题。检查时根据检查标准量化打分,分出优劣,及时公布和反馈,学校奖优跟劣。使常规管理工作检查科学而富有实效
二、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着力构建有效课堂,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们的成长充满欢乐的阳光。
1、遵循教育规律,实现减负增效
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我们提出:要让孩子能够“跳一跳摘桃子”,稍微努力就能实现目标,这样让孩子对教育内容产生兴趣,从根本上消除厌学思想;引入发展性指标,改革教师评价机制,不再单纯依据学生短期的成绩评价教师,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以成绩论英雄的狭隘思维。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格规范节假日教育培训活动,严格把好教辅用书关,确保底线合格;出台各类检查方案、考核方案,以教师的水平提升和课堂效率的提高确保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2、倡导爱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专著选读、教师论坛、“爱生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倡导“爱的教育”,尊重学生、充满期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平衡的心态”“师生的情感交融”“需要的满足”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校园变乐园
我们有优良的传统,每学年都会开展田径运动会、歌咏会等比赛。努力创造条件,继续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组建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书法美术、篮球长跑小组,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通过丰富的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在活动中创新、创优、创造,在活动中成长、成熟、成才,努力使校园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努力使学校对学生充满魅力和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
4、以生为本,优化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自觉追求。近年来,在课改实践中,我们坚持牢固确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 以学定教,以构建“以生为本,先学后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 充分尊重学生是课堂主人的地位,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努力打造,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教学管理中人的因素是很活跃的,探索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必须充分考虑教学活动的双边教师和学生,结合学校实际,以人为本,通过科学人文的管理,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第三篇:坚持以人为本 狠抓工作落实
坚持以人为本 狠抓工作落实
不断取得地税系统政风建设新成效
——宿松县地税局政风建设情况汇报
我局下辖11个分局,现有干部职工116人。近年来,全县地税系统在县委、县政府和安庆市地税局的坚强领导下,牢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神圣使命,坚持以政风建设为抓手,履职尽责、勤奋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十一五”期间,累计组织税费收入达9.3 亿元。其中: 税收收入总量4.53亿元,社保基金收入总量4.77 亿元。地方税收收入从“十五”末的3794万元增加到“十一五”末的1.31亿元,增长了3.45倍,年均递增28.1%;社保基金收入从“十五”末的3013万元增加到“十一五”末的1.36亿元,增长了4.52倍。我局被评为第七届、第八届“安徽省文明单位”。为此,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始终坚持把政风建设当作地税部门的一个品牌,精心打造,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全县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认识,坚持政风建设常抓不懈
地税部门担负着组织收入、调节利益分配、营造发展环境的重任,对地税工作,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十分关注,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地税系统的政风建设也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可以说,地税系统加强政风建设,不存在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发展所需、形势所逼。抓好政风建设,是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地税形象、全面提高地税队伍战斗力、确保地税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认为,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抓好政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地税系统政风建设,有利于建立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有利于有效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行为,促进税企和谐;有利于有效规范和监督行政权力的行使,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做到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增强地税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近年来,我局在“抓平时、平时抓”的基础上,把每年8月份作为“政风建设活动月”,利用1个月的集中时间,分析政风建设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每年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活动主题,每年掀起一个政风建设高潮,有效地促进了全系统政风建设工作的开展。2004年政风建设月主题是“机关为基层服务,基层为纳税人服务”;2005年是“改进工作作风、端正地税行风”;2006年是“效能建设,地税先行”;2007年是“弘扬新风正气、加强队伍建设”;2008年将原定8月进行的政风建设月活动与主题教育合并于7月开展,主题是“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勤政廉政,促进科学发展”;2009年开展了“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2010年开展了“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每次活动都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总体目标和各个阶段的任务,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完成时限等。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对工作一项项去抓,对问题一个个去解决,积小胜为大胜,通过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向长远目标迈进,使地税部门政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二、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税收执法与政风建设的关系
在抓政风建设的初期,系统内曾有一些同志担心,抓政风建设,会不会给税收执法造成阻碍?会不会让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和政风评议两者之间左右为难?会不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针对这种困惑,我们及时进行了认真研讨。认为抓好政风建设工作,是提高地税部门执法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地税执法能力的具体体现。税收执法与政风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长期以来,地税系统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执法行为,税收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不断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系统中有少数地方、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执法能力不强,法制观念较为淡薄,人治、特权思想较重,工作效率不高,执法随意性较大,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的现象仍然存在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把加强政风建设作为一个重要途径,着力提高税务干部的学习、组织、管理、执行、服务和创新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敬业精神,各项税收政策得到较好地贯彻执行,我局牢牢抓住税收工作主题,积极推进依法治税。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尤为重要。在此方面主要是做到了三点:一是“讲清道理”。在与纳税人打交道过程中,多做宣传和说服工作。既要讲清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又要讲清税务人员自身的执法风险。经常讲,反复讲,长期讲,讲到让纳税人“听明白”为止。一次,某分局税收管理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废品收购户未办理税务登记,也未纳税,管理员当即要求纳税人依法办理税务登记并补缴税款,对此纳税人很不理解,甚为恼火,双方因此发生口角,纳税人随即投诉到县局。接到投诉后我局迅速反映,及时派一名班子成员和相关股室负责人到实地核查,认为尽管纳税人没能积极配合税务人员工作,从执法角度说,税管员的措施也没有问题,但方法过于简单,宣传没有到位,所以纳税人一时难以理解。核查人员一方面对税管员的做法向纳税人表示歉意,同时又指出纳税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经过耐心细致地做政策宣传工作,终于说服了纳税人而且心悦诚服地表示要支持地税工作。另一方面核查人员又深入到所在分局听取情况汇报,提出改进意见,要求分局同志再次与纳税人进行沟通,消除隔阂,分局同志也欣然接受。第二天纳税人主动打电话到县局表示感谢,并告知其已经到分局办理了税务登记,缴清了税款。这起征纳矛盾也就这样得到妥善解决,不仅没有形成征纳双方的对立,而且得到了纳税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应该说,大多数纳税人是通情达理的,道理讲清了,工作到位了,氛围就形成了。平时我们注重对系统人员严格要求,当纳税人和税务人员发生分歧产生矛盾时必须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二是“办事公开”。从以往纳税人的投诉来看,最多的并不是税收负担重不重的问题,而是税务人员办事公不公的问题。公平公正的前提是公开。我们认为,不公开的不一定就有问题,但有问题的地方一定是不公开的。公开了就有机会接受监督,就有机会向纳税人作解释。我们积极推行“阳光执法”,县局在县城机关和重点企事业单位中聘请了十名特邀监察员,各分局也在各自辖区聘请了3—5名特邀监察员,各基层征管单位通过组织行业协会和纳税代表开展纳税评议,广泛接受纳税人和社会监督,每个分局均设立了固定的公开栏,县局为各分局大厅安装了触摸屏,通过触摸查询就能了解相关税收政策和各纳税人税款缴纳等情况。三是“以人为本”。本着充分尊重纳税人、为了纳税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思想,教育系统干部职工设身处地地为纳税人着想,引导大家从“假如我是纳税人”的角度多作换位思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多关心帮助,在执法中尽可能人性化。如在税收约谈中对发现纳税人存在异常或疑点后,主动约请纳税人沟通交流,进行税收政策宣传,使纳税人主动自查自纠,不要等违法行为形成了再去处罚;再如在落实减免税政策上尽量做到主动送政策上门,不藏不拖,不等纳税人来问才讲。如此等等。从这么多年的实践来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抓政风建设,与税收执法不仅不矛盾,而且是辩证统一的。我们没有因为考虑政风评议,而放松执法要求、放弃执法责任。相反,由于把税收执法和政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执法质量、提升了执法效能。
三、围绕中心,切实把握政风建设工作的重点
(一)依法组织税费收入。我们始终认为完成上级交给的收入任务是地税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完成税费收入任务”这个中心都不能动摇。倘若没有完成收入任务,人民不可能满意,党委政府不可能放心,政风建设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我们坚持按照“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依法征税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完成税收计划、与纳税服务的关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证。2010年共组织入库地方税费收入26737万元,比上年增收4034万元,增长17.8%。税费收入规模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应该来说,在经济发展尚欠发达的宿松地区,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政风建设的成果在组织收入这一中心任务上的具体体现。
(二)不断优化纳税服务。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三个最基本的理念:第一,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强调税务人员不能有高纳税人一等的思想,不能把纳税人看成是管理的对象,而应该看成是服务的对象。第二,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一样是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对纳税人的恩赐。第三,为纳税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就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同时积极推进“五零服务”工作目标,努力做到“征纳沟通零距离,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质量零差错,规定之外零收费,服务行为零投诉”。过去,我们在纳税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上主要以提供良好办事环境和场景服务为主,如“环境整洁、设施齐全”、“一个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等等,尽量争取纳税人好感。应该说,在政风建设的初期,这些措施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纳税服务要向税法宣传、办税服务、纳税咨询、权益保护、信用管理、社会协作六个方面拓展。在当前地税系统机构改革中,上级批准县局机关设立“纳税服务股”,今后我们要在如何提高政策宣传的及时性和针对性问题、如何与国税合作减轻纳税人负担问题、如何在不放松管理的情况下方便纳税人使用发票问题等等方面,深入探讨,积极尝试,从解决这些纳税人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不断优化纳税服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政风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三)加强队伍廉政建设。一是加强廉政教育。教育干部一要“克欲”,对金钱名利的追求要有限度、有节制;二要“算帐”。经常算算成本帐、得失帐;三要“守规”。坚持按制度办事,严守“依法治税、廉洁从税”两条生命线,不踩红线,不失底线,不碰高压线,常念廉洁从税“紧箍咒”,用正反典型教育系统干部职工。二是严格执行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离岗告示制、办文办事时限制、执法过错追究制、文明办税“八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切实加强岗位管理,防止和纠正出勤不在岗、在岗不干事、态度生硬、作风散漫、消极怠工、敷衍应付、推诿拖拉等现象。三是把好监督关。突出抓好基层分局长和税收稽查人员、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税收管理员的作风建设和监督。每年,我们都采取实地走访企业和纳税户、聘请特邀监察员组织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基层的税风税纪情况进行检查,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广大基层地税干部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
四、强化互动,积极营造政风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加强与社会知名人士的联系。我们在政风评议期间,集中精力抓好日常工作,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准备。但在平时,我们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加强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密切联系,汇报和宣传地税部门政风建设工作的措施、力度和成效,从而使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和理解地税、关心和支持地税。
(二)分层次开展互动活动。每年开好“两个会”。一是各分局的“述职述廉会”。由税收一线执法人员向纳税人、特邀邀监察员和社会各界代表作述职述廉报告。报告内容为个人基本情况、税收执法、纳税服务、廉洁自律、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等方面。参会人员当场对述职述廉人员进行无记名测评,然后由参会代表对被测评对象的测评结果进行点评,让一线执法人员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帮助。二是县局召开的“税企恳谈会”。邀请县内知名企业代表和各级政风监察员代表参加,由县局主要负责人向与会人员汇报县局主要工作思路、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答疑释惑,同时广泛征询对地税机关和地税人员在规范执法、文明办税、税风税纪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恳请为地税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认真对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县局和各分局在开展的各种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都做到一要认真诚恳地听取。二要及时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三要将办理情况以适当的形式及时向相关对象反馈,做到件件提议有回音,取信于民。四要抓好整改落实并跟踪问效。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利用报刊、电视以及网络等传媒,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扩大地税部门的社会影响。多方位、多层次建立和纳税人交流沟通的平台。
在政风行风建设上,我们体会到:
一、细节很重要。应该说,在参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各位代表中,对地税的整体工作作出综合调研,得出评价结论后,再投出自己神圣一票的,并不多。评委们对地税的印象,往往更多的是从地税干部热情接听一个电话、认真解答一次咨询、高效准确地开具一张发票等等“小事”中得出的。因此我们在一些细节上,要求税务干部不管是不是你的义务,都要尽可能做到完美。如有的分局把税务登记证送上门,并自带锤、钉,动手挂好;有的分局提供提醒服务,定期给纳税人打电话发信息,提醒纳税人注意申报期等等。虽是些许小事,但小中见大。在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眼中,每一位地税干部都是地税的一面镜子、一个窗口,都肩负着服务纳税人、服务宿松发展的重任,一言一行都代表地税系统形象,一点一滴都关系宿松发展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细节很重要,细节要关注,细节处理不好就是隐患。有时候细节就决定成败。抓政风建设,大事要抓好,小事也要抓实。
二、基层是阵地。基层处在地税执法的前沿,为纳税人服务的第一线,其政风的好坏直接影响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系统的社会形象。政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和薄弱环节也在基层,基层就是政风建设的阵地。各个阵地都进步一小步,整体就能提高一大步。只有全系统11个分局的政风建设抓好了,县局的政风建设才有依靠、才有基础、才有保证。一要深入基层。单位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多与基层税干主动交心、谈心,摸清基层税干的真实“思想家底”,对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早打招呼早解决。二要引导基层。要注意发现、及时总结、大胆推广基层政风建设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尊重和保持基层的首创精神。三要关心基层。加大基层建设的投入,改善基层的办公、生活条件,使基层成为吸引人、留住人的地方,为政风建设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三、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从2001年起,就明确提出抓政风建设,一直到现在都在坚持。另外,我们还坚持抓各种创建活动:从县级文明单位到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第七届省级文明单位、第八届省级文明单位、目前被市文明委推荐为第九届省级文明单位(待验收);从标准化分局建设到现代化分局建设;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创建、税务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年建设等等。每一项主题创建活动,我们都坚持抓紧抓实,也抓出了成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主题活动,相互促进,互为检验,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长年累月坚持的这些主题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了税干的思想,提高了税干的素质,规范了单位的管理,也提升了地税的形象,为政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下来,很不容易。但坚持下来后,功到自然成,在各项民主评议面前,就能做到坦然应对。坚持就是胜利!
虽然我局的政风建设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可,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与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相比,一些基层同志对政风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强;二是少数单位制度落实不力,迟到早退、脱岗缺勤等现象仍未杜绝;三是少数干部业务不精、效能低下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虽然出现在个别单位,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反映在局部,但却极易引起人民群众和广大纳税人的不满,直接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影响到整个地税系统的形象。因此,我们抓政风建设丝毫不能倦怠。当前,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越来越高,各部门、各单位对政风建设十分重视,你追我赶的态势已经形成。政风建设已站在新的起点上,成绩属于过去,荣誉鞭策未来,政风建设永无止境。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尤其要克服部分干部中存在的盲目乐观的自满情绪、难有更大作为的畏难情绪、疲劳厌战的应付情绪,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不断推动全县地税系统政风建设上新水平、上高层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过硬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优异的成果,争取在今后的政风评议中获得新的成绩,为宿松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