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交通大学迎评创优总结
上海交通大学迎评创优总结
2000年12月29日
一、回顾
1998年11月26日,学校向教育部正式提交了《上海交通大学于2000年上半年参加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的请示报告》(沪交教叶字[98]第751号),经高教司领导及教育部评估委员会的二次实地考察,教育部正式同意于2000年下半年派遣专家组进我校考察,进行优秀学校评价。从此,拉开了我校“迎评创优”工作的序幕。1999年10月18日,谢绳武校长签发了“关于做好迎接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工作的通知”(沪交教谢字[99]第665号),成立了迎评创优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及资料组、建设组、宣传组等工作小组。通知明确了学校迎评创优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迎评创优“三个结合”的指导思想,狠抓了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责任制,使学校迎评创优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迎评创优期间,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着力改革、重在建设”的方针,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主要做了五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发动,层层动员,人人参与
1999年11年24日和2000年9月l3日,学校二次召开动员大会,王宗光书记、谢绳武校长、叶取源副校长都作了重要讲话,阐述意义,指明工作方向。会后各院系、各部门分别召开动员会,基本做到全面发动,不留死角。学生工作部门的同志分头到班级、宿舍进行动员和宣传、发动。迎评办公室配合动员大会编制了宣传手册,全校师生员工人手一册。学校还专门召开了离退休老同志、老教师、青年教师座谈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分管校领导还针对一些特殊工作方式的部门,如后勤、车队、食堂等,到基层进行多次、多种形式的宣讲,有序地开展工作,保障了迎评创优工作顺利展开。
(二)开展本科教学上作优秀院(系)评价,并进行了认真的复查
校专家组自l999年l2月至2000年4月分两个阶段、共五批对l7个院(系)实施了本科教学工作优秀院(系)评。此前,教务处配合专家组制订了“本科教学工作优秀院(系)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各院(系)在自评的基础上接受校专家组的实地考察。专家组通过评价试点,全面展开对院(系)的评价,通过考察提出了考察意见和评价结果,并将意见反馈,进行交流、讨论。各院(系)根据专家组的考察意见提交了整改报告。2000年9月,又对各院(系)就整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价。期间,专家组分别向学校提交了本科教学工作优秀院(系)评价试点工作小结、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总结和整改复查总结。
与此同时,各部处积极开展自查,结合自查改进管理工作,规范管理。
(三)遵循l6字方针,狠抓教学建设
去年11月,全校动员大会以后,本着两个“优先”的原则,优先启动了“985”工程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子项目,通过立项论证,专家评审,优先投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子项目中与评优密切相关的25个项目。通过近一年的努力,部分项目在专家组考察之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四)完成了评价用各项材料的建设,配合专家组秘书组完成了前期的问卷调查
迎评创优期内,学校各院(系)、各部门,根据指标体系的要求,共整理和撰写了162种材料(168盒),《上海交通大学教育理念与办学传统》、《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汇编》等8本书籍出版。校领导邀请校专家组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自评,帮助学校提炼“传统与特色”。抽调人力组成专门班子撰写了“自评报告”、“自评结果及依据”及“校长报告”。教务处、学生处等配合教育部专家组秘书组进行七份问卷调查,按要求组织904名学生接受调查。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布置展室、整治环境,新建一批现代化教学设施等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高昂的热情、胜利的姿态迎接教育部专家组的到来。
(五)领导小组始终把握迎评创优的正确方向
领导小组自1999年10月成立,一年内召开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听取校专家组报告,审定、研究、部署迎评创优工作,做出决策,为学校迎评创优工作确立了五大目标,确立了两个“优先”原则,建立责任制等,确保迎评创优工作顺利进展。
二、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着力改革、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达到了迎评创优工作的“五大目标”
学校迎评创优,始终把教育部为优秀评价工作制订的l6字方针作为学校迎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并在整个迎评工作中较好体现,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达到了校领导提出的通过“迎评创优”工作要达到的“五大目标”。
l、全校上下更加重视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确立了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的地位。“迎评创优”将全校教职员工的注意力空前集中到本科教育与教学工作上,经上下多次讨论,就本校的建设目标与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共识,即: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历史性奋斗目标,以“四个坚持”为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坚持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是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鲜明的指导思想。学校明确: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管理是为师生服务,全校上下都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做贡献。学校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调整相关政策。
2、极大地促进了管理、软件和硬件建设使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让广大学生得益,教学工作大多数学生满意。
在“2ll工程”和“世行贷款”的先期投入的基础上,学校在“985工程”中又拨出大量的经费用于育人环境和条件的建设,并加快了211工程、世行贷款、985工程的项目进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项目获校领导优先批准立项,项目工程部加速立项论证审核的进程,25个项目第一期投入5000万元经费,各院(系)抓紧寒暑假的间隙,抓紧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训练中心、机械设计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多媒体教室等一批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总体思路,获得专家和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校园网的升级、电子图书馆的扩大规模、学生宿舍的新建与改建、教学大楼与实验大楼的整修、公共道路的修理和校园的绿化,构成了整体的规模效益。专家们认为:“由于领导重视,思想明确,发动深入,措施得力,教学管理成效显著,使学校在本科教学创优评建工作中取得了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突出成绩,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和教师在阅卷调查与座谈会中也一致认同与满意。
校园环境进一步美化。学生公寓改造,教室修缮灯光工程,道路整修,新增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等等,充分体现了环境育人。
3、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有明显好转。
近年学校一直关注“三风”建设,今年上半年为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春节教育谈话的精神,迎接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党委又组织部处对教风与学风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在充分征询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当前加强本科教育中教风和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沪交办谢字[2000]第372号),明确了下一步建设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学校明确要以党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学校领导和部处院系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学质量。表彰在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为人师表。又严肃处理对教学不负责任、发生教学事故的人员,奖惩分明,促进良好教风与校风的形成。
学校加强了本科教学梯队的建设,全面推广“青年教师导师制”,评选教学新秀,通过设置“主讲责任教授(第二层次)”核心课程或一类课程“骨干讲员(第三层次)”等较大幅度地增加“辉煌计划”中的教学岗位数,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颁布了《上海交通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学校加强了对学风的检查与监督,思政教师和班主任深入宿舍与课堂,课堂纪律有明显的好转,迟到、缺课现象大幅度减少,学风明显地好转。
4、涌现和提炼了一批优秀教学成果,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成就。
近几年以来教育思想大讨论,使教育思想与观念进一步的转变与更新,在办学方式与水平、培养目标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式、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教学交流与合作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优秀教学成果,今年我们组织院(系)、部处积极总结与申报上海市与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经过校内专家三轮的评审,校领导批准5l项成果,向上级申报,集中体现了我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成就。
5、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成绩得到教育部专家组高度评价。专家组在前期间卷调查与进校考察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研究讨论,专家组高度评价与肯定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六大“主要成绩”、三大“传统与特色”,并提出了二方面的“建议”。
(二)通过迎评创优进一步提升了“交大魂”
迎评创优过程中,校领导率领全校师生员工认真总结百年办学的历史经验,并在教育部专家组的帮助指导下,进一步提炼和确立了“八字校训”、“十五字办学传统与特色”、“十二字精神品格”以及“六个突破”的办学途径。它们分别是: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
“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传统与特色; “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
“突破部门界限、突破中央与地方界限、突破行业界限、突破国界、突破学校归属、突破学科界限”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办学途径。
专家们对我校“传统与特色”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其意义与价值已远远超过了“本科教学”的本身,是对我校历史成就,及二次创业精神与成绩的极大肯定,是对百年名校魂的高度赞赏。
“校训、传统、品格、途径”已经成为,也将成为今后学校的巨大精神财富,成为凝聚全体交大人的“交大魂”,将始终激励交大人奋发进取,为建设世界“—“犹大学顺拼搏。
(三)进一步增强了交大人的凝聚力,在学生、教师、干部、后勤保障、后勤服务等诸方面,锻炼和造就了一支能战善战、勇于攻坚的优秀队伍。
三、“迎评创优”工作取得优良成效的经验
(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l、全校各级领导、广大教师十分重视本科教学,树立了“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的思想,明确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是学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做到思想统一,认识统一;
2、学校为迎评创优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使整个迎评工作在l6字方针的指引下,扎实展开,“评、建、改”同步推进;
3、迎评创优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挥了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不断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凝聚力;
4、校党政领导齐抓共管、深入发动使全校步调一致,行动一致;
5、将迎评创优作为本学期的学校中心工作、首要工作,确保了迎评工作的顺利完成;
6、各院系、部处一把手工程、责任制,保证了迎评工作的全面落实和全员参与,以积极态度投入迎评。
(二)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着力改革、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学校迎评创优工作,一开始就十分明确,把教育部为优秀评价工作制订的l6字方针作为学校迎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迎评创优工作的总体思路为:认真贯彻教育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着力改革、重在建设”的方针,对照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认真总结,深化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认真发现、发掘本科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各种问题、缺点和不足,下决心限期改正,抓住机遇,把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学校提出了迎评创优工作“三个结合”的指导思想:迎评与学习邓小平理论、转变教育观念相结合,进一步明确我校的总体目标、办学思想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迎评与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相结合,高质量的全面完成“2ll工程”的有关项目,及时启动、实施“985工程”和世界银行贷款实验中心项目,并争取早见成效,推进三风建设,推动高水平教师上本科讲台;迎评与进一步规范、强化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完善制度建设,为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打好基础。
(三)院(系)、部、处的积极配合迎评工作涉及面之广,是历次检查、评估所不及的,除l 6个院(系)以外,党办、校办、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处、财务处、设备处、房产处、后保处、后勤处、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图书馆、档案馆以及组织部、老干部处、退管会等等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保证了迎评的准备工作和专家组进校考察期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成效
l、思想建设。多次教育思想讨论或教学工作会议,全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思想上提高了认识,统一了认识,发挥了先导作用; 2、2ll工程、985工程的投入。2ll工程、985工程、世行贷款项目立项的前瞻性及其水平,为创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宽口径办学,坚持改革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使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突破性进展;
4、一年来,特别是半年来三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专家组的作用
l、专家组的权威性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2、专家组深入实际工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起到了预检和诊断作用;
3、专家组为学校的自评报告、自评依据的撰写,传统与特色项目的提炼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全体交大人精神状态振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的保证
四、整改的思路与措施
(一)思路
为实现“上海交通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面向新世纪,推进和完善“上海交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工程。
(二)措施
l、开展新一轮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牢固确定“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本科生教学是立校之本”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拟就如下几个专题深入讨论:
(1)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道路,探索处理好教学、研究与服务三者关系,调整学科布局结构,加速学科建设,培养基础更加扎实,学科更加综合的高级专门人才。
(2)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如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发挥特长、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
(3)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课程结构的设计,宽厚、复合、开放、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4)现代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证的体系与机制。
(5)教师队伍与管理人员二支队伍的建设,如何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
2、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抓手,以学分制的完善为突破口,推进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具有鲜明个性的创新人才。
我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项目已经启动,我们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要有新的突破,并在突破上下功夫,争取更多的新鲜经验。
(1)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四型”高素质人才基础上,要注重培养“领袖”型人才。
(2)人才培养的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把学生的需要、自主选择和终身的后续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因材施教。
(3)教学制度:从学年学分制向较为完善的学分制过渡,让学生在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与学习时间选择上有足够的自由。从现在起制定新的学分制实施计划,力争在200l级新生中试行,按工科“大机械”、“大电类”构建平台,一、二年级基础打通,三年级选择专业。又如管理学院按管理与经济二个宽口径专业招生,一、二年级打好理工类基础后,三年级再学习经济与管理。
(4)教学基地:创建4—5个具有广泛辐射作用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和10个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3、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综合改革
针对目前存在部分专业课程内容偏于陈旧,教学方法重于灌输,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拟作如下的改进:
(1)更新教学内容,整合课程结构
我校己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项目中建立“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子项目,经费800万,目标是建立200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一类课程与精品教材。除已有少量启动外,本月底前将组织专家集中评审。2001年1月公布评审结果,签订协议书,立即付诸实施。
(2)引进国外教材,开展双语教学
为适应国家今后进入WT0以后的人才规格要求的提高。我校己在数学、物理及机械工程学院开展引进国外教材、使用英语教学的试点。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这项工作要加快进程。我们要求从下学期开始主要基础课和各专业至少有一门主干课使用英语教学。作为第一步,首先要求广泛采用优秀的国外教材。预计投入l00万元教材费用和给予双工作量补贴,鼓励各院(系)都开展试点工作。
(3)推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
全校已建五十个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部分还具有远程教学功能。目前的问题是软件制作少和使用范围小。我校已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我们从现在开始将对上课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今后五十岁以下的教师如不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不得上课。
同时要召开经验交流会,探讨现代手段运用最佳的方式与方法;投入经费建设网络课程;引进先进课件,推广应用。
(4)为建设一批优质网络课程,促使教学内容的深刻改革,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贴近科技前沿。开展教学法研究,实现启发式教学并改进考试方法。
目前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满堂灌输的情况依然存在。学生缺乏学习的激情。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学法研究,实现启发式教学。要探讨问题讨论教学法,揭示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突出分析问题思路与方法的传授;要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为学生留存充分的思维空间,对例题讲解少而精。
考试方法的改革也迫在眉睫,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导向。我们要求每个院(系),每门课任课教师都要研究如何使考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综合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对问题的深入研究。方式多样,不拘一格,不作硬性规定。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方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已经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一些经验与成绩。但诚如专家指出的,要由点到面,加以推广。
①改进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至关重要:(a)学时要保证,理工科课程中实验时数不得少于20%;(b)有条件的课程要单独设课;(c)实验要革新:实验必须以综合性、设计性与创造性为主;制定实验目标要求,实验方案由学生自由设计不强求统一;(d)实验室要开放,吸引学生尽可能多的下实验室;(e)加大实验成绩在学生考核中的比重。
②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科研
要求教师让更多的学生,更早的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同时学校设立100万元资金,鼓励学生自己申请项目独立进行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设计、小创造与小发明。让学生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学会分析问题、刻苦钻研;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参加科研与自己研究取得成果,经教师认定、院(系)认可、学校审核可给以相应的学分。论文与研究成绩突出者,可以代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学校还将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并在第二学科学士学位选拔与直升研究生方面给以适当照顾。
(6)努力创建4—5个具有广泛辐射作用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和l O个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4、建立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培养质量的监控与保证
(1)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
我校已有一套长期积累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应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与新建。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引进IS09000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与保证体系。要形成依法办学、按章办事的工作规范和自我评价、自我发现、自我反馈与自我完善的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本学期继续抓紧基于网络平台的本科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与试运行。抓紧人员的培训工作,下学期开始要积极利用校园网进行计算机管理。在招生、教学计划管理、排课、学籍管理、教学实践及办公室工作管理实行网上运行,数据传输、信息统计与查询,使学校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促进教学管理效率与水平上新的台阶。
5、抓好师资与管理两支队伍建设,以优良的教风带动优良的学风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今年上半年校党委组织了历时半个月的“三风”调查,最终形成了“关于当前加强本科教育中教风和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2000)第372号],全校上下齐抓共管,三风建设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是少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本科教学工作的精力投入依然不容乐观,存在照本宣科、不思进取、敷衍了事的不良现象,缺乏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主动积极性。学校决定通过如下措施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①全校各级领导,各级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师风师德教育,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引导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者关系。
②通过各种政策导向(职称、岗位津贴、评先进),鼓励与吸引优秀教师参加本科生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建功立业。
③进一步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让优秀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过好教学关,讲好一、二门课,教学科研双肩挑。
④严格执行“教师任课资格管理条例”,对在交大首次开课的教师任课资格进行认定,对新教师实行岗位培训与教学方法培训。
⑤加强考核与管理,对教学不负责任和不肯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升职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称职的教师要实行淘汰制。
(2)抓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本科生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日益繁重艰巨的工作要求,也不能满足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学校同样下决心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与水平。
①教育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观点,一切工作要有利于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方便师生、保证质量。
②通过岗位培训,在职进修、攻读学位、更新人员提高这支队伍的层次和工作效率与水平,提高研究与管理水平。
③通过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责任制的严格考核,奖勤罚懒,逐步淘汰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人员。通过政策的导向措施,招聘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充实教学管理关键岗位。
第二篇:迎评创优决心书
我们在理工母亲的呵护和培养下成长,理工的兴衰荣辱与我们息息相关,即将来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必将全面推动我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管理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作为理工之子,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母校的“迎评创优”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迎评创优决心书。因此,全校学生一致表示要积极响应校团委发出的倡议,积极投身“迎评创优”工作之中。
我们决心做到:
一、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脚踏实地,尽己所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二、以“迎评”为己任,时时关注“迎评”,主动了解“迎评”,积极参与“迎评”,自觉服务“迎评”。
三、热爱学校,以大局为重,把学校的荣誉当作自己的利益;积极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不做有损学校利益的事,不说有损学校形象的话,决心书《迎评创优决心书》。
四、摒弃陋习,倡导文明,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规范道德行为,杜绝酗酒、打架、异性交往不文明现象;禁止晚间迟归、夜不归宿;保持宿舍内良好的卫生环境,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查字典范文网
五、以学习为中心,自觉维护教学秩序,做到提前五分钟进入课堂,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不带早餐进教室;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课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发言,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
六、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主动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七、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培训,认真准备教育部专家的有关课程、技能抽测,考出水平,争创佳绩。
八、尊重来校专家,认真对待专家的抽查和提问。
“行胜于言”,请母校放心,我们将以评估为契机,弘扬“理工”精神,凝聚力量,积极进取,勇于奉献,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迎评创优”贡献力量。
第三篇:创优迎评工作简报
创 优 迎 评 工 作 简 报
总第20期
2006年第4期
创优迎评工作办公室编
2006年5月10日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目 录
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指出: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2 医学部赴山东大学就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展开调研…………………………5 经管学院领导深入一线指导迎评工作……………………………………………6 学校召开办学特色项目专题汇报会………………………………………………8 迎评工作组组长协调会召开………………………………………………………9 外语学院“五〃一”开展评估专题讨论会………………………………………10 迎评话题八人谈……………………………………………………………………11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编者按:4月18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我校在珞珈山庄第一会议室设立了分会场,各学院教学院长、专职评估员、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学督导团部分成员、创优迎评办公室工作人员等近百人参加会议,校党委副书记龙小乐、副校长黄从新出席会议。
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指出: 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4月18日上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暨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会上指出,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要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将教学评估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全力以赴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主持会议。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到会介绍本校或本省评建工作经验,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通报了他所领导的课题组对2003-2005年100多所已评高校的调查情况。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和江苏省教育厅在介绍评建工作经验时,充分肯定了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显著作用,一致认为,评估工作是国家为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各地、各高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评估工作,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扎实搞好评建工作。通过评估,参评学校切身感受到,评估对于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质量意识,增加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2·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炼办学特色,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优化校风、学风,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使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评与不评大不一样,高校对评估工作是充分肯定的,也是支持的、赞同的和欢迎的。希望教育部今后能够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评估工作,使其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山大学李延保教授通报的调查结果充分表明,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评估指标体系也比较科学,评估方式可行,专家组工作卓有成效。调查中,大家还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对改进和完善评估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周济部长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在促进高校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规范教学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教战线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教学评估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充分肯定评估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正确认识评估工作面临的问题,全力以赴高质量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要强化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到2007年底以前必须完成第一轮评估任务,通过周期性的评估以及每年公布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使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质量更高、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
周济部长明确提出,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评估方案,认真研究分类指导问题,特别是针对医药类、体育艺术类等特殊类型院校和部分重点大学,要更好地体现分类指导。要不断改进评估方法,突出考察重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评估成本,适当减少进校考察评估专家的人数和考察时间,努力减轻评估专家和参评学校的工作负担。要进一步严肃评估纪律,杜绝弄虚作假,克服形式主义,切实维护评估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对在评估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做不合格处理;对于违犯评估纪律的专家,取消专家
·3·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资格并严肃处理。要重视评估整改工作,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防止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学校的整改情况将是下一轮评估的重要考察内容之一。
周济部长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水平高、业务强、作风正、纪律严的评估专家队伍,特别是要做好专家组组长、副组长和专家组秘书的培训,努力保证评估质量。要加强评估工作的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重视评估工作的良好局面。
此次会议采取网络视频会的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和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了分会场。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主管高教的负责同志,参加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的部分代表,首都部分新闻单位记者在教育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今年参评高校的主要领导、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学校人事、财务、教务、评建办、科研、学科建设、学生管理等职能部门以及院系等教学单位负责人在各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网络视频会结束后,200多位参加评估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的会议代表将在国家会计学院继续开会,围绕周济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评估方针、政策、指标体系内涵,以及如果做好评估专家组组长等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和深入研讨。此次专家组组长工作研讨会为今、明两年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摘自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网)
·4·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医学部赴山东大学就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展开调研
2006年3月30日-4月1日,由校创优迎评专职协调员汪一帆、医学部部长助理余保平带队,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药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一行9人对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进行了参观考察。
在山东大学,我们得到了盛情的接待。山东大学评估办的王丽娜副主任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山东大学迎评工作的经验。她介绍说:山东大学于2005年10月22-28日接受了国家评估,并获得了18优1良的好成绩。在迎评过程中全校逐步深化的一个重要观念是:评估不仅是教务处的工作,而是学校层面的工作,全校各职能部门、各位教职员工务必同心协力。评估办在山东大学是常设机构,自合校起就一直在领导全校的评估建设工作。山东大学的迎评工作紧扣‚建设‛的主题,狠抓评估过程,以平常心对待评估,通过评估全面促进学校的本科教学。
在组织工作中,王主任介绍了以下几个经验:一是校领导高度重视,全员发动,将规章制度的修订与评估指标结合起来;二是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分工。校评估办制订详细的评估指标说明,各专业分类指导,提出具体的工作时间表;三是吃透评估指标,逐步推进,在摸清家底后分布实施评建计划;四是精心策划迎评工作,通过合适的展示方式,让专家从不同的侧面感受山东大学的悠久历史。
对医学类的评估特别重视临床教学工作。山东大学接受评估时共有两位医学类评估专家。他们抽取了三门医学课程的试卷,随堂听取了部分基础教师授课,现场检查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和多家教学医院,检查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过程。总体说来,专家们的检查内容丰富,涉及到医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检查的着眼点都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山东大学评估办的安排下,我校考察组参观了山东大学的评估档案,实地考察了山东大学医学院和药学院的部分教研室、基础医学实验中心、齐鲁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对我部下一步做好迎评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基础医学院 韩莉)
·5·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经管学院领导深入一线指导迎评工作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领导对创优迎评工作高度重视,3月28日上午,陈继勇院长、尤传明书记、郑先公副书记、曾国安副院长、李继龙副院长到新组建的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会上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的同志们就全院目前的迎评工作向院领导进行了汇报,针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院领导对这次调研工作非常深入,就具体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在各位领导务实作风的感染下,同志们纷纷畅所欲言。院领导对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近期的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
曾国安副院长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学评估,他用了“工作极其繁杂、老师极其辛苦、基础极其薄弱、时间极其紧迫、人手极其缺乏、用房极其紧张、压力极其巨大”等十个“极其”来形容有关人员工作的艰辛,他指出具体工作要责任到人,把繁杂的工作细化,如给一个提纲或指导性意见下发到具体的系所、各职能部门和个人,要求其按照规定的时间把任务交来,还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评估工作才能如期完成。和我们过去相比,评估准备工作有很大改进,但和先进的院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在最缺乏的是人手,光依靠我们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远远不够,建议每个系抽调一名素质高、写作能力强的老师来协助做好评估工作。
李继龙副院长指出迎接评估对我们来说是打一场攻坚战,具体涉及到每个人的工作,如试卷清理要规定工作量,任务分解到个人,还要有专人监督检查,责任落实到人。
郑先公副书记赞扬我们新的办公室组建还不到三周,工作做得生机勃勃。他指出评估这项工作学校准备工作做得很早,前两次预评估我们感觉与目标要求还相距甚远,今后的工作要采取承包的形式,要实行目标责任制,要拿出具体计划,细节工作要制度化,要专门为评估制定政策,如奖惩制度来规范我们
·6·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的工作。
在充分肯定工作的基础上,院领导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尤传明书记热情洋溢地指出我们的机构调整、人员聘用工作是非常成功的,今天的调研给人的印象耳目一新,感觉工作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这充分说明经过学院充分准备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尤书记高度肯定了有关人员近期所做的工作,他称赞已经开展的工作非常扎实、工作思路非常清晰、工作重心非常突出、分析工作难点非常明确、界定的工作责任非常分明,他还指出大家工作都非常尽心尽力,但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只是口头上说重视还不行,工作要具体分解落实到每个人,还要有新点子,要有方案措施集众人之力一起努力才能把评估这项工作做好。尤书记最后对有关人员提出了五个要求:高度的责任意识要求;踏实肯干的工作状态要求;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要求;主动认真的学习精神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要求。
陈继勇院长充分肯定了有关人员近期工作起步很好、进展很快,这个集体的气氛很好,分工明确,他指出目前创优迎评是我院的头等大事,所有工作必须以评估为中心,我院的目标是位列预评估学院排名四个方阵中的第一方阵,要拿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进入倒计时的工作方案和保障措施,制订的奖惩制度必须要与评估工作挂钩,要做到责任到人,学院为了搞好评估工作会倾注人、财、物各方面全力支持和提供有力的保障。
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的同志们对院领导在迎接评估的关键时期进行调研深受鼓舞,大家深切地意识到创优迎评工作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决心要用高度的责任感、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来打好这场攻坚战,要以创优迎评为中心,继续做好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增强紧迫感,保障迎评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确保达到优秀水平。
(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艳)
·7·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学校召开办学特色项目专题汇报会
2006年4月13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特色项目专题汇报会,会议由李文鑫副校长主持。党办、校办、宣传部、教务部、人事部、学工部负责人及督导团部分成员参加会议,校长刘经南、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出席会议。
上届督导团团长徐绪松教授介绍了我校特色项目的提炼过程,并就‚营造‘三优’育人环境,铸就珞珈英才‛这一特色项目作了汇报。本届督导团团长汪存信教授、常务副团长娄延常教授分别汇报了‚推行‘三创’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及‚以人为本,不断进行教学管理的制度创新‛这两个特色项目。与会人员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
刘经南校长充分肯定了督导团一年来在特色项目上所做的工作,总结的这三个方面基本体现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特色和经验,在时间上反映了我校在办学过程中的长期积淀和历史传承,在空间上反映了综合性大学合并后的新特色,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才培养需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刘校长针对这三方面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强调要结合时代特征,丰富和完善有关内容,使特色更加鲜明。
李文鑫副校长总结说,要按照刘校长的指示,进一步总结、补充和完善我校办学特色项目,在下一步工作中,宣传组要负责广泛宣传特色项目,使广大师生了解和认可我校办学特色。
(创优迎评工作办公室 漆玲玲)
·8·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迎评工作组组长协调会召开
2006年5月10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迎评工作组组长协调会,会议由李文鑫副校长主持。各迎评工作组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创优迎评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顾海良、校长刘经南、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出席会议。
各迎评工作组组长分别汇报了前一阶段的迎评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了迎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创优迎评工作办公室主任吴平介绍了迎评工作的总体进展,对统计数据、评估专项经费及部分评估指标作了说明。
陈昭方副校长要求迎评工作应注意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经费预算等具体评估指标,对各项统计数据要尽快核准,确保数据之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刘经南校长强调,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我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必须让师生重新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工作非常重要。刘校长希望能从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三个层面抓好宣传,通过动员宣传让每个学生都认识评估、关注评估,以理智、客观的态度对待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让教职员工进一步加深“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理念,深入认识到评估对于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对校友的宣传要好好策划,以此为契机动员校友支持母校的建设。刘校长尤其强调要结合“211”、“985”项目评审,认真研究最新的评估指标,结合新标准进一步凝炼办学特色;所有材料必须做到真实、高质量,且整齐规范;责任要明确,评估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院系、具体人员,层层落实好。
顾海良书记最后作总结发言,他反复强调本科教学评估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更体现了我校的整体形象,各部门应高度重视迎评工作,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认真做好各项评估工作;办学特色项目应在校报、校园网上开辟专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讨论;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赛等系列活动,营造迎评氛围,激发爱校热情。
(创优迎评工作办公室 漆玲玲)
·9·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外语学院 “五·一”开展评估专题讨论会
2006年5月6日至7日,外语学院召开了创优迎评工作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院党政领导班子、各系部正副主任。会议由杜青钢院长主持。
党委书记刘小绿在讨论会上向全体干部提出三点要求:1.进行广泛动员,提高全院师生认识;2.突出重点,注意细节;3.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杜青钢院长在讨论会上鼓励大家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好创优迎评工作,并布置了具体工作任务:1.重点抓试卷和论文。本周四下午全院教师将本专业的试卷及论文重新普查一遍,发现问题,及时改正;2.各系、部召开教师讨论会,讨论各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并写成文字材料交院里;3.各学部认真思考和讨论外院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并将讨论结果写成文字上交院里。
教学副院长李庆生着重重申了创优迎评的八大项要求,根据八大项要求,李院长要求大家做好以下四点:1.规划;2.措施;3.实施措施的经验;4.结果及效率。
关于专业特色,法语系开办了中法教学班、法法教学班。李院长要求法语系在做好以上4点外,还必须将专业特色这一块工作做好,并将专业特色的建议材料上交学院。
关于导师工作及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贾玉敏副书记传达了学校两个文件《武汉大学本科生导师工作暂行办法》、《武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主要精神,并希望各系部严格按照学校文件执行,作好学生的导师工作,把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落实到位;在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上,各系部要解放思想,开拓市场,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真正使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上一台阶。
为做好创优迎评工作,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坚信,只要全院上下转变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外院的创优迎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外语学院 周兰英)
·10·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迎评话题八人谈
时光匆匆,我校迎评工作开展已近一年。和一年前相比,大家对该工作的认识如何?学校从各单位抽调到迎评办的8位工作人员谈了自己的看法。
蔡强(人事部):迎评工作不仅仅涉及本科教学,对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动力。比如,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把原来的很多材料整理完善,把数据弄清楚,把学校的总体概况摸清楚,而且数据的准确率大大提高。迎评把客观的标准以各种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比照本科教学水平,更加量化细化,便于操作,比较容易下结论。但迎评工作也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去完善它。
王欣(学工部):迎评对学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个难得的契机,本科生是最大的受益者。要做好校内宣传,让全校师生员工都知道,迎评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学校的建设,尤其是促进教风学风的转变。关键是要让学生确确实实知道迎评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实惠。层层动员下去,把迎评的重要性灌输到每个学生。
林德元(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2001年的4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家长把孩子送到大学来念书,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到真本领谋到好职业,数不清的含辛茹苦的家长对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充满了期待。我校的整个办学是有规划、有目标的。我校要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应该体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一次学校从大局出发,从“985”项目中拨出1500万元来改善本科教学基础条件,希望通过高水平建设推动本科教学上水平,提高质量。通过评估促进观念转变,促进制度建设,规范教学与管理工作。
孙小恽(财务部):本科教学评估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学校资源使用效益的检验。从各学院、系自查的情况来看,评估效果已显现出来。财务部每年在编制预算时,优先安排本科生教学经费,包括本科生培养费和实验实习费等。尽管学校财力紧张,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总是摆在财务工作的首位,但学校对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也是逐年增加,它体现在不同层面上,且每年投入的侧重点不一样。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2003至2005年三年间,学校投入5400万元购置图书(不包含院系图书资料费),投入4.7亿元购置设备,投入4200万元加强校园网建设。
·11·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谢献谋(校长办公室):从评估指标来看,包括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这是高校本科教学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综合检验。作为学校的一员,都应积极做好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把本科教学方面的成绩和经验向专家如实展示,以评估为契机规范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本科教学水平提高,并以此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新发(教育科学学院):对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国外的指导思想是基本水平的评估,不是评级。评估者依据各个高校自己的标准来评估各高校,重要的是看各个高校是否按照它自己所说的在做。我国最大的不同是,评估是手段,建设才是目的,各高校被评估的结果和教育部下一步的投入挂钩。
要给本科教学的创新、特色、创造留有余地,不然就会导致本科教学的创造空间丧失和创造性萎缩。
左征军(党委办公室):人才培养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本科生培养的水平与质量,是衡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和基本要求,也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所以迎评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非常突出。我校的本科教育水平在全国有影响,也有特色,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评估工作,能够真正起到以评促建的作用,切实改进本科教育中一些不规范的方面,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冯林(宣传部):迎评工作要求宣传部做的,大家都在认真做好。按照顾海良书记的前瞻性建议,校报开展师德师风宣传的“双百工程”,校报、校广播电视台、珞珈新闻网常年把教学、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宣传重点,宣传部还在重要报刊上发表许多相关理论文章,这使我校对教学工作的宣传更上层次和水平。
我校本科教学毫不例外地存在危机与竞争,生存就意味着有新的调节以克服危机,同时伴有结构方面的改变。必须以评估这种切实理性和技术的控制办法,深入到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中。
(宣传部 单村)
欢 迎 大 家 踊 跃 投 稿!
责任编辑:漆 玲 玲
联系电话:027-68754570 编辑部地址:梅园一舍创优迎评工作办公室
E--mail:chyyp@126.com
·12·
第四篇:迎评创优决心书
我们在理工母亲的呵护和培养下成长,理工的兴衰荣辱与我们息息相关,即将来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必将全面推动我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管理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作为理工之子,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母校的“迎评创优”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因此,全校学生一致表示要积极响应校团委发出的倡议,积极投身“迎评创优”工作之中。
我们决心做到:
一、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脚踏实地,尽己所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二、以“迎评”为己任,时时关注“迎评”,主动了解“迎评”,积极参与“迎评”,自觉服务“迎评”。
三、热爱学校,以大局为重,把学校的荣誉当作自己的利益;积极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不做有损学校利益的事,不说有损学校形象的话。
四、摒弃陋习,倡导文明,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规范道德行为,杜绝酗酒、打架、异性交往不文明现象;禁止晚间迟归、夜不归宿;保持宿舍内良好的卫生环境,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五、以学习为中心,自觉维护教学秩序,做到提前五分钟进入课堂,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不带早餐进教室;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课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发言,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
六、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主动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七、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培训,认真准备教育部专家的有关课程、技能抽测,考出水平,争创佳绩。
八、尊重来校专家,认真对待专家的抽查和提问。
“行胜于言”,请母校放心,我们将以评估为契机,弘扬“理工”精神,凝聚力量,积极进取,勇于奉献,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迎评创优”贡献力量。
第五篇: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校长宿舍此楼建于1899年,位于老图书馆北面。欧式风格,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70平方米,曾作校长及教工宿舍之用。1982年12月建教师活动中心时被拆除。
中院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夏,初建时为三层砖木结构,西式建筑风格。供办公、师范班及中学部使用。中院位于校园中央绿地北侧,东面与教师活动中心和老图书馆相邻,西面与新上院相邻。中院是交大校园内现存最早的建筑物。图为1899年落成的中院校舍。
中院几经修缮,使用功能也历经多次变化。1999年学校对其进行了复原性大修,房屋结构由原来的砖木结构变为钢筋砼框架结构。中院由公学监院、美国人福开森亲自设计并督造。在当时中国,斥资49926.2两银元,建造一幢近5000平方米建筑,属于“大手笔”一类的“作品”。很大的中院,更是一个大的教育世界。它集教学、办公、食宿于一体,如同一个浓缩的新学教育小社会,刻写下中国人自主创办近代新式学校的典型实践。许多著名校友如吴稚晖、钮永建、白毓昆、马衡、周厚坤、邹韬奋、陆定一等都曾在此楼学习过。中院大厅南洋公学首任总理(校长)何嗣焜铜像。何嗣焜先生是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先生办学思想的具体实施者和交通大学重要的筹建者。何嗣焜担任校长四年,开创系统的分级办学体制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先河,师范班开学之日也成为交通大学校庆日的来历;开创中国近代大学管理章程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大学派遣留学生之先河,开创中国近代大学乃至中国近代体育运动史中上最早的大规模运动会之先河,使公学初具规模,为南洋公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中院三楼原作过教师、学生宿舍。如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01年受聘出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时,就住在中院三楼60号。他常常晚间约两、三位同学来宿舍谈话,讨论学业问题。新中院建于宣统二年(即公元1910年),是一座具有九十多年悠久历史的校园建筑,为传统砖木结构的“外廊式建筑”,“康白渡式”风格(即买办式风格)。建成后曾作为男生学生宿舍使用,建国后作为院系办公场所之用。楼高二层,建筑面积为1250平方米,口字形平面,中央留有天井。青砖墙面,红砖腰线,外围有贯通四周的走廊。该楼中西合壁,质料典雅。著名校友凌鸿勋、陆定一等曾在此楼住过。新中院2003年改作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展厅实际使用面积6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航运史馆”,二楼为“董浩云陈列室”。小楼像小船一样静静地泊在上海交大校园里,楼前斑驳的铁锚仿佛经历过无数风雨。
上院(新上院旧址)是南洋公学时期的大学部。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由美国人福开森统一筹划设计,里面包括教室、实验室、大礼堂、办公室、学生宿舍、食堂等,在当时被称为上海高校中最伟大的建筑。底层中部原有一个可容500人的礼堂,1911年12月底孙中山在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夕莅临本校,就在这里向师生发表过重要讲演。1927年为纪念老校长唐文治将此礼堂命名为文治堂。
1954年上院拆除重建后,更名为新上院,总面积增至9746平方米。现为学校的主要教学楼之一,正面一、二层为实验室,三层以上为教室,后部有多间阶梯形大教室和一间大型活动室。上海交大1986年校庆时,在新上院大厅内树了一尊盛宣怀半身铜像表示纪念。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上海交大校刊》和《交大通讯》上,发表几篇论述文章称盛宣怀为“教育家”。
2010年上海交大在闵行新校区室外铸造落成一尊盛宣怀全身铜像,并把盛宣怀办南洋公学的奏折全文刻在石碑上,安放在校门内侧大道边,一条校内干路取名“宣怀大道”。
工程馆原为恭绰馆,设计出自设计国际饭店和大光明电影院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之手。1930年12月由当时的铁道部批准建工程馆并由馥记公司以23万8千两承办全工程于,1932年1月竣工。该馆的部分资金为校友集资,钢筋混凝土结构,呈“口”字形,原为二层楼的教学楼,占地
6500平米。1960年加层改造后总面积达到12898平方米。工程院的底层设有锅炉房、机械、水力、金工、材料、电气、标本等试验室,上层设有教室、绘图室、演讲厅、仪器室、模型室、教授休息室等。造型古朴、典雅,建筑手笔多有独到之处。交大一批又一批“冀与欧美各国颉颃争胜”的人才如钱学森和江泽民等都在此楼中学习过。工程馆二楼前厅叶恭绰前校长塑像。叶恭绰(1881~1968),字誉虎,号遐庵,广东番禺人,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他长期位居交通要津,1917年7月任交通部总长,兼任铁路督办、邮政总局局长。叶恭绰是一位交通救国论者,提倡交通救国,重视实业教育。1921年8月,他以南洋为中坚,将部属四校合并成一所大学,定名成立交通大学。学校分设上海、唐山、北京三地,称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唐山学校、北京学校。叶恭绰被推选为校长。从交通大学成立开始,叶恭绰就希望把交通大学办成世界先进大学。为此,叶恭绰计划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曾联络过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商议进行合作。叶恭绰同时希望缔造“天下交大是一家”,一直到建国后,国立交通大学演变成现今的上海、西安两所交大,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分别发展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部分迁移台湾的交大校友在新竹创立“国立交通大学”。在分分合合的历史变迁中,五所交大演绎成“天下交大是一家”。哲生馆规划建于1937年。由于抗战,实际1946年竣工。
经校史博物馆工作人员鉴定,这就是科学馆建成时的楼铭,已湮没多年,如今终于象冰山浮出水面。科学馆原名哲生馆,哲生馆的建成,还颇有波折,早在黎照寰治校时期的 1936年,学校就开始动工兴建此幢工程试验室。1937年5月21日,为纪念前校长孙科(字哲生)对学校建设的功绩,学校将即将落成的工程试验室定名“哲生馆”,并函请近代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了馆名。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建筑只得停工。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6月,才重又开工并于当年的10月24日竣工。1947年 4月 8日,在学校 51周年校庆之际举行了授钥典礼。该楼建筑总面积2162平方米,为三层楼实验室用房。建国后改名为科学馆。现在又改回来了。
总办公厅原名“容闳堂”,是为了纪念我国最早留美的爱国学者容闳先生而命名的。建成于1933年,是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庄俊先生设计的,具有严谨的仿欧洲古典主义式样,表现了办公建筑的庄重气质。
总办公厅门额“总办公厅”四字出自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之手。1934年12月,由蔡元培先生主持、上海14个学术团体联合召开的“欢迎意大利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大会”曾在此楼召开。
体育馆由张铸校长发起而建成于1925年,为全国高校建立最早的体育馆之一。该楼为三层钢筋水泥结构,楼层建筑面积为2957平方米。底层有小型游泳池、浴室、办公室及乒乓球室;二层内有室内篮球场,南部有小型舞台,可供演出和集会用;三层为室内跑道,亦可作为观赏球赛的看台。学校历来提倡智德体并重,篮球是优秀传统项目。1960年,上海交大篮球队代表上海高校参加了全国乙级联赛,获合肥赛区第一。上海市体委决定由上海交大篮球队代表上海二队参加全国最高水平的甲级篮球联赛。这支以大学生为主的高智商、重技术的业余篮球队,在湖北赛区连胜湖北省队、河北二队、贵州省队,并在上海表演赛中战胜了上海一队,表现惊艳。交大被赞誉不愧为是篮球运动的摇篮。
百年校庆里程碑位于大草坪中央,是为1996年上海交通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时所立的纪念碑。该碑高12.5米,碑体呈三角形,寓意教书育人以德、智、体三方面为根本,以暖灰色花岗岩为碑面。纪念碑为不锈钢环所围绕,周围有花岗岩台阶,象征交通大学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台阶上有浮雕,象征交通大学所经历的百年沧桑。碑北面有一喷水池,池中有由广西白大理石底座托起了五个印度红花岗岩石球,中间主球可以转动,象征交通大学永恒的生命力。北面红色花岗岩上海刻有百年校庆志和校友捐赠名录。校内许多活动在此碑前举行。
交通大学日晷始建于1925年,后于1988年重建,现位于大草坪南侧,正面刻有“与日俱进”四字。1925年9月27日乙卯级同学毕业十周年返校时,曾于大草坪南侧修筑日晷台一座,背后刻有捐赠者姓名。1938级校友毕业五十周年返校时重建,今在上方放置有现代日晷仪。五卅惨案纪念碑。
史霄雯、穆汉祥烈士纪念碑
大礼堂 也称新文治堂,位于校区西侧,东邻体育场,北为第二食堂。为两层钢砼结构,总造价38万元,建筑面积2913平方米。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原上院旧文治堂仅能容纳500人左右,已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同时为了纪念前校长唐文治先生对学校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学校理事会决定新建一座大礼堂并将之命名为新文治堂。
学校中心的大草坪体育场。我们校足球队当年在这里训练比赛可没有这样漂亮的草坪哦。
学生第一宿舍楼即执信西斋。该宿舍位于校园西侧,又为纪念1920年在反对桂系军阀战争中英勇就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朱执信先生,故定名为“执信西斋”。
楼呈马蹄形,中间为三层,两翼为二层。初用作学生宿舍,室内设施完备精美,有房屋187间,建筑面积4397平方米。“文革”期间我们足球队曾经住在二楼中间二间宿舍,还常常在阳台上健身。
门前有1933年由1930届校友发起建筑的“饮水思源”纪念碑,它已成为学校的代表标志。穆汉祥烈士和钱学森都曾居住与此。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宋庆龄与何香凝曾借用此楼共同创立了国民伤兵医院。
铁木工厂,俗称“玻璃房子”,建于1930年,位于工程馆东面,建筑面积956平方米,前校长孙科曾为其题词。原为学生木工、金工实习基地,建国初期为材料力学实验室。钱学森等校友曾在此做过实验。
现在铁木工厂位置上新盖的建筑。除了那些历史建筑外,解放以后又盖了不少教学楼。这是新建楼,几十年面貌还是老样子。原第三教学楼现在是MED—X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学“985工程”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之一,是学校直属的从事医工、医理交叉研究的科研教育机构。原电机楼拆除后,新建了凯原法学院。
原四、五系的无线电楼。在广元路边上的浩然科技大厦。包兆龙图书馆不知是改建还是在重建。这是在原游泳池地盘上新建的钱学森图书馆。门牌为华山路1800号。馆内基本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部分。馆藏钱学森同志文献、手稿和书籍76000余份,珍贵图片1500余张,实物700余件。馆内设有资料厅、专题展厅、学术交流厅等文化设施。
上海交大还有个法华校区在法华镇路535号,該校址原为法华禅寺所在地,“法华”一名取自《妙法蓮华经》。该寺最初兴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历代多次重修。1930年拆除寺院,在原址兴建正始中学,1949年后建成中共上海市委党校。1959年上海市委将党校移交給上海交通大学,1961年起作为上海交大基础部使用。我们一年级时就在这里上课、住宿。1986年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現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搬迁至此。这是现在的校门。
原先有遮雨长走廊连接的几栋宿舍已拆除,盖起了高楼和花园。
新建的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学大楼。
大门对面法华镇路上的三座漂亮小桥,勾起人们对一千多年前法华古寺和寺前香花桥的无限遐想……
德润的天空201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