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爱学校2011-2012第二学期教学总结[定稿]
博爱学校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
弹指之间,我已在博爱学校工作了七个半年头了,也在教学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了五年了。五年,不长不短的时光。没了年少的轻狂,没了气盛的锋芒,多了稳重,多了担当。管理工作日趋熟悉,不减的依然是那份热爱与执著。在董事长和校长的亲自带队指导下,在同级主任的帮助下,在同事们的配合下,回顾自己本学期的工作,最深的体会就是繁忙、紧张,腿疼心累人充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而舒心。
一、教学工作:
小学教学主任的工作是很繁重的,听课、评课、辅导、培训、课改,样样工作都需做到、做细。而钻研尤其显得重要。本学期除引导老师们继续课堂改革外,我还认真学习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抽空便读上几页,有很多好的收获。
同时,我也深知在学校当中,我们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其次才是管理者。所以,除与几位老师同课异构外,我也是凡有机会便走上讲坛,到一线与学生互动。本学期因为教师的突然流动,我先后在二年级担了一个月的语文,在四年级担了一个月的数学课。作为教学主任,临危受命,我二话不说,坦然接受,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担二年级语文期间,针对二年级识字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一边讲授新课,一边复习巩固前面的内容。担任四年级数学也是突然的决定。虽然我的专业是文科,之前也从未担过数学课,但面对挑战我欣然接受,把它当成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所以,潜下心读教材,研究教参,尽全力把数学课不仅上明白,还上得有趣味,让学生喜爱。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老师,但一定是最认真最虚心最潜心的教师。
二、管理工作
本学期教学管理工作我们依然紧紧抓住“四双四环”的课堂模式进行纵深的学习与加强。努力把课堂改革工作做细做实。为此,我们开学初即进行课堂改革培训工作:
(一)开会讨论假期当中老师们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另外三个教研组各有一个专项讨论题。大家深入讨论,综合分析,集体分享。先理解课改的必要性,再体悟课改的必须性,最后到课堂落实的方法上。
1.课堂改革改的是什么?应怎么改?你觉得对于一名老师和一群学生来说,各应该改什么?
(注:只是单纯的课堂的改变吗?课改有什么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什么?)(改什么:当前课堂教学最普遍的问题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简单灌输式教学方法。教 育的本质就是影响人的命运,是一项让孩子拥有能力和幸福的事业。怎么改:“自主、合作、探究”六字方针。以问题为向导的学生自主学习;以合作为形式的师生探究性活动;以练习为主线的拓展性学习。)
2.课堂改革需不需要模式?如果需要,它的价值是什么?你对我校的课改模式有什么认识?还有什么建议?
(模式就是结构。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用”的道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制于教师的个体因素。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强弱、经验积累的丰欠,以及备课的充分与仓促、现场的掌控与把握、练习的频率与难度,甚至情绪的饱满与低落、态度的严厉与温和,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结构的作用在于“保底”。通过结构,可以对复杂的课堂变量进行适度控制,保证基本质量的稳定实现。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去发挥;稳定的质量,需要结构来保障。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需要模式,艺术不需要,因此,课堂教学仅有模式肯定不够,但没有模式肯定不行。
通过模式的实践研究,让年轻教师们上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降低教学中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过高要求,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从而打造出一批具有强烈的课改意识、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新视角的新教师。)3.课堂改革改变了我们自身的什么?给我们和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注:我的教育理念是否有了改变——教师的角色、教育理解、专业成长、生命状态、师生关系、教师价值观等?理念是否转变化为了观念?观念是否转变为了方法?方法是否转变为了行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了发挥?学会学习是否在学生身上发生?在本次课改中,我充当了什么角色?我的角色是如何改变的?
4.在课堂改革中,学校和我自身还有什么缺失的地方?需要如何完善?本学期我应该做些什么?
(注:课改中,我做了什么?哪些地方没做或做得不到位?应该如何完善?以后还应该做些什么?——坚持?放弃?担当?逃避?还是主动突破、超越?)语文组: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上,你是如何做的?
数学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你的课堂上是如何实施的? 科任组:在你的课堂上,是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分为三个教研组抽签讨论分享1-3题,第4题共同讨论,另外有三题是具体教研组的。讨论要深入,说具体。讨论时间直到中午,如果时间不够,下午再给一个小时的讨论时间,然后要进行分享。每个组选三个代表分别就三个题进行分享发言(顺序: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三个组共同分享第四题。再分三个教研组分享另外三个题)。
(二)在上学期课堂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改模式,确定本学期课堂改革目标与方法,对老师们进行培训。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触而就的事情,总要经历摸索、反思、总结、完善、提高的过程,在上学期课堂改革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对课堂模式又有了更高的提炼与概括。不是改来改去,内容没改变,只是随着实验的深入,在理念上我们认识得更透彻,在内涵上我们有了更多的升华。
课改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范,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问题,要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向前推进。所以我们要学会认识模式,选择模式,实践模式,最终突破模式。
博爱学校围绕着“目标”和“方法”两大教学原点自主构建了“四双四环”高效课堂运行机制。
“四双”,是依据课程标准提倡的素质教育应遵守的原则并最终达到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目标。
第一双:双育:德育与智育并重。第二双:双主: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
第三双:双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第四双:双提升:学生、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提升。
“四环”就是依据实效课堂的理念所要达到的目标,把整个课堂细化为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当堂检测。
(三)我们坚持深入一线听课,进行一对一的当面辅导,每听完一轮课,大概一到两个月我们便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阶段小结。
从2月15日开始听推门课,到2月28日,我们教务处三个主任在辛校长的带领下,包括陈女士也下到一线听四位英语老师的课,到二月底我们已听了全校26位一线教师的课,有的老师是听了两次的。每次听完课后,我们都一起汇总意见,然后再具体议课。议课的主要依据就是学校课堂改革的“四双四环”模式。看在课堂上是否有“四双”的目标意识?是否达到了“四双”的教育目标?课堂环节是否体现了“四环”?课前学生是否充分自主学习?课中是否是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主动经历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有效实现?
几轮听下来,我们心中也大致有了底。每个人的阅历、经验不同,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不同,所以在课堂改革实践的道路上走的速度、实践的深浅也就不同。现就整体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主要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所在,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方法,以便于进一步改进,促使课堂改革能够持续地向纵深发展。
1.部分老师对理念认识到位,并且能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在行动上对课改模式大胆实践,学生课前或课堂上经历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主动经历学习过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自身也有很大进步。比如常峰、李丽婷、李彦波、相灵艳、姜海燕、韩丽、李玲慧等老师。尤其李彦波老师,作为一个非教育专业的老师,又面临新课改,他的压力是很大的,勇气也是很大的,他对教学工作的钻研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每上一节课,他总有反复研究,有时要推倒好几个方案,正因为有这么大的努力,有这种不厌其烦的钻研精神,所以,他的音乐课才能紧紧跟随学校课改的步子,学生在欣赏、合作、创意表达的过程中学得有滋有味,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2.部分老师理念有认识,观念转变不彻底,所以行动迟疑,改革的步子迈得很小。不信任学生,怕漏了知识点,想放手,可是放着放着又收回来了,用辛校长的话说就是“应试教育的魂不散”。课堂气氛压抑、死气,学生学得被动、枯燥、痛苦。一节课就是被老师牵着、拽着,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体现不出来。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观念必须改变、方法必须改变的基础性问题。如果这点不改,课改的步子是难迈出去的。
我也认真阅读过大家上学期写的教学总结。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主要是怕,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认为学生的各种合作活动浪费了时间,又不能保证每个知识点都学到。因此,课堂上常常呈现出“满堂灌”,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常常忽略预习,忽略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没有时间预习,他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就会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自然就会跟不上。这是浅层次的认识。更深一层呢,没有学生之间的独学、对学、群学,没有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灌输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养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等着、靠着,依赖着,不会主动思考,不会主动学习。没有自主的学习,如何达到自主的发展?
这说到底还是观念没转变的问题。理念接受了,观念就一定要转变,观念转变了,就一定要勇敢地付诸行动。不能总是心动而没有行动。
3.还有少部分老师倒时按学校的课改模式进行的,却存在方法问题,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恰当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没有方法指导,教扶放的过程没有体现,一放手就大撒手,没有老师导的自学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4.大家共同都应引起重视的问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老师们都有自主学习这样的环节,但却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有自主学习,但自主预习要求不具体,预习不到位;有预习作业,却没有及时检查反馈;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却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反馈;预习方法单一,内容肤浅,就是做题搞基础训练,缺少查阅资料、深层思维引导,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没有看到有学生会主动发现问题,有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一直是让大家纠结的地方,所以我们就要在这方面多想一些办法,在自主学习时,给他们这方面的导向,给他们这方面的 时间与空间,不要仅仅局限在基础练习上。预习的原则:一要有方法引导,二要有思考深度,三要实现有力的检查与反馈。
为什么要先学后教?为什么要坚决地实行新课改,相灵燕老师的教学论文中有深刻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下:
1.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自身的发展。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促使教师自身更加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使自己主动的意识到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去应对同学们在预习中产生的各种情况,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反思,从而也就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3.真正实现双主体互动。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教师根据课前指导学生预习的内容,也能把被动的教改成主动的教,这样真正有效的、双主体互动的课堂就有了雏形。
还有很多老师都在教学论文中对课堂改革有自己的认识,这里不再一一分享。关于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四双四环”课改模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相信老师们也都认识到它们的意义所在了。现在的问题不是认识的问题,而是行动的问题。有了认识关键在行动。
七年磨一剑,我们已大胆地迈出理念革新的第一步,而后面要做的就是在实践的路上,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点点较正着往前走。这是个细功夫,希望我们的老师,在这艰难的磨合过程中,学习李彦波老师的钻研精神,学习李丽婷、姜海燕老师的大胆实践精神,学习常峰、相灵艳老师的方法意识,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踏实的高效课堂之路。
(四)常规管理
1.各教研组按计划如期举行过教研活动,制定了教研计划,并按计划研讨,老师们在三位教研组长的带动下,都积极地参与教研计划的制定。提出自己的困惑与问题,并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查资料,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语文、科任组还给每位老师分了研讨任务。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思广益,我们也能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问题。英语小组也坚持每月进行两次学习活动。语文、科任组分别选派了几位老师在组内做了研讨课。进一步推动课堂改革的落实与深化。
2.语数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数次检查,在教研活动中,组长也都做了具体的汇报,常规的地方大家做得不错,在层次上,在评价上还需要再细一些。3.组织数次教学培训活动:三位骨干老师参与县里的培训,并将学习收获非常详细地与大家分享。邀请“三算”创始人赵志中老先生到校讲学,培训老师和同学们“三算”方法,为老师们增加一项教学技能。美国志愿者团队来校进行英语教学,几位专业英语老师不仅为我们的孩子们上课,也辅导我们的英语老师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技能„„
(五)借助外教提升思想认识,提高教学技能
博爱是一所比较特别的学校,常常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地的访客,所以虽深居山中,与外界的沟通渠道却很多。在这些来访的客人中,很多都是医生、教师和大学生及各行各业的专业。他们每来一批人,我们都想抓住一起机会,向他们学习。医生们给村民、家长、师生看病,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平等、公正与无私的爱;外籍专业教育人员给我们的老师进行教学培训,深入一线给孩子们上英文课,甚至培训老师们的口语技能等等,都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还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都会给我们进行不同方面的培训:云博士《中西方教育的异同》《英语口语训练》,几位华人的卫生、健康知识讲座等等。
教学工作永无止境,只要钻研就会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劳苦中的充实,钻研中的趣味,尝试中的成功„„诸般滋味回味无穷。只要努力,总会进步。
罗
清 2012-6-15 6
第二篇:博爱学校2011-2012第二学期课改总结
博爱学校2011-2012第二学期 “四双四环”课堂改革总结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触而就的事情,总要经历摸索、反思、总结、完善、提高的过程,在上学期课堂改革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对课堂模式又有了更高的提炼与概括。不是改来改去,内容没改变,只是随着实验的深入,在理念上我们认识得更透彻,在内涵上我们有了更多的升华。
课改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范,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问题,要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向前推进。所以我们要学会认识模式,选择模式,实践模式,最终突破模式。
博爱学校围绕着“目标”和“方法”两大教学原点自主构建了“四双四环”高效课堂运行机制。
“四双”,是依据课程标准提倡的素质教育应遵守的原则并最终达到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目标。
第一双:双育:德育与智育并重。第二双:双主: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
第三双:双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第四双:双提升:学生、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提升。
“四环”就是依据实效课堂的理念所要达到的目标,把整个课堂细化为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当堂检测。
弹指之间,“四双四环”高效课堂改革模式已经在博爱学校探索与实践了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经历了最初的模糊认识,过程中艰难的探索,理念学习,方法改进,到后来的渐有眉目,不断完善与提高。当看到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了,能够主动学习,自我管理;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体,在老师的主导下走上讲台,自信飞扬; 学生与老师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中心是课堂,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原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课堂变了,学校的一切也就都变了。
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首。我们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坚持“核心领导(董事长、校长)、主管指导(四位主任)、职能培训(教研组带动)、骨干引路(教研组长引路课)、团队合作(展示课的请教、指导)、优势互补(展示课互相学习)”的指导思想。满足了老师们实践的需要、成长的需要,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一年的课改,德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老师们由对理念的认识,到对理念的追求,对打造名师注入了动力,对博爱新型教师团队是一种智慧的升华。
本次课改,我们是全员参与,全科进行。到目前,我们已历经了将近一年。在这一年里,过程上,我们经历了引路课的探索——展示课的促进——推门课的检验——还有紧张有效的教研 活动的推进。思想上我们也经历了最初的懵懂、为难、不理解——做中的潜心钻研、艰难探究,渐渐理解——慢慢到后来的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提升。效果上,我们也经历了起初的理解偏差、实践差(比如对先学后教的不理解,比如课堂上零阅读,零关注,比如教学活动热闹了形式,虚空了本质等),到后来的点拨、顿悟、改进,再到后来展示课的精彩汇报。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磨砺的过程,都经历了蜕变的艰难,也都品尝到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成功的喜悦。从宏观上看,这次大课改成功地促进了我们学校的发展,促进了我们教师的发展,更促进了我们学生的发展。
首先从态度上,大家个个积极地、踊跃地参与,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全校形成一种浓烈的教研氛围,茶余饭后,随时随地,大家都在谈论教学,有的老师说连做梦都在研究课改,都在组织教学,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这都是大家投入的表现。尤其在刚开始的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没有预案,没有参照的蓝本,面对这样的困难,每个老师都积极地查找资料,用心地自己设计预案;学生不会预习,每个任课老师都在课堂上精心地教学生如何预习;学生不会合作、组长不会组织,大家又分头培训组长、训练组员;展示课准备阶段,不管是有几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还是刚踏上讲坛的老师,都精心准备,不断地请教别人,主动地试讲,改了一稿改二稿,甚至还有改了三四稿的,这种契而不舍的专业精神令人感动。
有了这种态度,有了这种精神,也必然会取得应有的成功。回忆一下自己的展示课,回忆一下大家的展示课,有多少精彩的情境仿佛还在眼前:武雪清、刘俊丽等老师课堂上学生精彩的问答,秦敏、李彦波等老师课堂上学生丰富多彩的合作展示,姜海燕、李小丹等老师课堂上学生快乐成功的巩固拓展。再对比一下此前自己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老师在这次课改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明白了很多。个别老师转变尤其大,曾经是多么不相信学生,就是满堂讲满堂灌,说了多少遍,依然不放手,而现在呢,他相信学生了,放手让学生自学了,放手让学生合作了、展示了,结果呢,孩子们表现都非常好,孩子们能力得到锻炼了,我们老师的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提高了。
再看我们的学生,中午没有老师在,全校也安安静静的,他们在自主学习;课堂上经历了合作学习、经历了小展示、大展示,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表达能力、探究能力提高了,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幸福。有很多次,当我们听到一些班级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大胆、流利的表达,提出深刻的、独特的、创新的思考问题时,都激动不已,比如三(1)班、五(1)班孩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成功就是做教师的最大的幸福,就是我们改革的最大成功。
这次课改的另一大特点是还很好地带动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德育和养成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习惯形成了,校园纪律不管自明,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大家慢慢学会了谦让、包容、赏识、理解、等待等良好的 品质。课堂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养成教育应该是课堂改革成功的附属品。
当然,我们依然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努力地改进与完善。每个人的阅历、经验不同,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不同,所以在课堂改革实践的道路上走的速度、实践的深浅也就不同。现就整体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主要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所在,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方法,以便于进一步改进,促使课堂改革能够持续地向纵深发展。
1.部分老师对理念认识到位,并且能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在行动上对课改模式大胆实践,学生课前或课堂上经历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主动经历学习过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自身也有很大进步。比如常峰、李丽婷、李彦波、相灵艳、姜海燕、韩丽、李玲慧等老师。尤其李彦波老师,作为一个非教育专业的老师,又面临新课改,他的压力是很大的,勇气也是很大的,他对教学工作的钻研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每上一节课,他总有反复研究,有时要推倒好几个方案,正因为有这么大的努力,有这种不厌其烦的钻研精神,所以,他的音乐课才能紧紧跟随学校课改的步子,学生在欣赏、合作、创意表达的过程中学得有滋有味,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2.部分老师理念有认识,观念转变不彻底,所以行动迟疑,改革的步子迈得很小。不信任学生,怕漏了知识点,想放手,可是放着放着又收回来了,用辛校长的话说就是“应试教育的魂不散”。课堂气氛压抑、死气,学生学得被动、枯燥、痛苦。一节课就是被老师牵着、拽着,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体现不出来。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观念必须改变、方法必须改变的基础性问题。如果这点不改,课改的步子是难迈出去的。
我也认真阅读过大家上学期写的教学总结。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主要是怕,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认为学生的各种合作活动浪费了时间,又不能保证每个知识点都学到。因此,课堂上常常呈现出“满堂灌”,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常常忽略预习,忽略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没有时间预习,他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就会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自然就会跟不上。这是浅层次的认识。更深一层呢,没有学生之间的独学、对学、群学,没有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灌输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养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等着、靠着,依赖着,不会主动思考,不会主动学习。没有自主的学习,如何达到自主的发展?
这说到底还是观念没转变的问题。理念接受了,观念就一定要转变,观念转变了,就一定要勇敢地付诸行动。不能总是心动而没有行动。
3.还有少部分老师倒时按学校的课改模式进行的,却存在方法问题,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恰当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没有方法指导,教扶放的过程没有体现,一放手就大撒手,没有老师导的自学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4.大家共同都应引起重视的问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老师们都有自主学习这样的环节,但却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有自主学习,但自主预习要求不具体,预习不到位;有预习作业,却没有及时检查反馈;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却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反馈;预习方法单一,内容肤浅,就是做题搞基础训练,缺少查阅资料、深层思维引导,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没有看到有学生会主动发现问题,有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一直是让大家纠结的地方,所以我们就要在这方面多想一些办法,在自主学习时,给他们这方面的导向,给他们这方面的时间与空间,不要仅仅局限在基础练习上。预习的原则:一要有方法引导,二要有思考深度,三要实现有力的检查与反馈。
为什么要先学后教?为什么要坚决地实行新课改,相灵燕老师的教学论文中有深刻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下:
1.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自身的发展。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促使教师自身更加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使自己主动的意识到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去应对同学们在预习中产生的各种情况,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反思,从而也就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3.真正实现双主体互动。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教师根据课前指导学生预习的内容,也能把被动的教改成主动的教,这样真正有效的、双主体互动的课堂就有了雏形。
还有很多老师都在教学论文中对课堂改革有自己的认识,这里不再一一分享。
我们的课改才刚刚起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刚刚尝试,还有很多不足。新的学年里我们还要继续做,也许一年时间还不够,需要两年三年。套用李艳芳老师和李玲慧老师的一段话:新课改路虽艰辛,时间虽漫长,但在这一段时间里,老师感到越教越轻松了,学生感到越学越会学了,这就是新课改,这就是新教育。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一定会成为新课改下的一匹匹黑马!
罗
清 2012-6-26
第三篇:博爱学校2011-2012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博爱学校2011-2012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一转眼又一个学年已经结束了。随着对教学管理的逐渐熟悉,凭着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与执著,有董事长和校长的亲自带队指导下,回顾自己本学年的工作,最深的体会就是繁忙、紧张、充实,虽然很累,但对课改理念又有了新的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一、教学工作:
虽然小学教学主任的工作已经很繁重,但丝毫不影响我钻研课堂教学。我总觉得,作为教师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学生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树。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做到勤于钻研、精益求精。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专业进修,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最新的教育形势接轨,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本学期我多次与语文组老师同课异构,共同探讨新课改下的语文到底应如何上才能让学生有兴趣才能最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在教学工作中,我还十分重视对新教师的培养,除对他们提出业务学习的要求外,一有空就听他们的课,及时反馈听课意见,与他们交流教学方法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并主动邀请他们听我的课,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他们共享。每次教研活动,我也尽亲自参加,带动学校的教研风气。
二、管理工作
作为教学主任,我深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大型的课堂改革。
博爱学校自2005年4月7日成立,至今已有七年的建校史,七年来我们一直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懈的学习,对教师的价值观,学生观及素质教育的宗旨,不断的学习,使学生、教师从课改上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理念与实践行为上总是融不到一体,说归说,做归做,德育与教学两层皮,教学只教知识,不能有效地渗透德育,课堂上重教轻学,机械灌输,死记硬背,高耗低效,加重学习负担,教师只追求课上热热闹闹,不探讨学生的求知欲、参与、交流、自信、自尊、成功的需求……如果先进的理念不能被有使命感、责任心的教师渗透到学校机体中,并从学校的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中生发出来,那么新课程改革将是虚表浮华的,虚伪的素质教育比踏实的应试教育更可怕!
通过反思回顾,我们认识到理念必须经过理解内化和再造,要经过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并将内化为内在的需求时,再结合自己的具体教育教学环境及对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实 践应用理念,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有效教育教学个性。为此必须深入课程改革,推进博爱的持续发展。
课改的步骤与时间安排:
1.总结反思,分析教育教学现状(2011年6月)。
2.学习教育教学理念,提出整改建议(2011年6月——7月)。
3.完善管理机构,制定课改保障措施及课改方案(2011年7月——8月)。4.学习研讨,培训课改方案(2011年8月)。
5.课改引路(各科教研组长),分享反馈,调整完善(2011年9月)。6.全面实施强化管理。层层把关,一抓到底(2011年10月——至今)。为促进本次课改有序、保质保量完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1.校长与主抓教学主任亲自抓课改实践。指导与督促三个教研员带领三个教研组的实践情况。
2.由三位教研组长在校领导的指导下为全校教师作引路课。及时总结得失,指出问题,继续改进。
3.全校全面实施强化管理,每位老师都要抽签进行课改公开课。公开课之前,由校领导与教研组长一起把关,先试讲,按课改理念、方向加以指导,合格之后,再在全校做公开课。
4.校领导与教研组长分头进行的推门课,监督与检查每一位老师在每一堂课中的课改落实情况。
5.教案与学生的作业等常规检查也全按课改需要提高要求,认真检查落实情况。6.对于本次课改,学校是非常重视的,要求层层把关,一抓到底。每进行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及时总结反思,调整完善,与大家集体分享。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已初步达成这样的目标:
1.教师:学习课改理念,从思想上认识课改的必要性,提高自身的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习根据课标制定预案;分小组,培养组长与组员的组织与合作能力;提出有价值的讨论题,组织各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层次性的巩固或拓展练习,反馈课堂效果;课后反思,总结得失。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主动探究,切磋学问,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思想得到锤炼,情感得到熏陶,能力得到训练,思维不断发展,知识有所增长,综合素质得到提升。3.理想的教学效果是达到:变难学为易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讲堂为学堂,变死学为活学,变学会为会学。
从本学期新课改实践情况来看,大家对课改的理念已经百分之百地认可。都有课改的意识,都在努力地实践、尝试、总结、反思。我们所取得的进步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孩子们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我们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仅从教研情况就能折射出来,那种坦诚提出建议,虚心听取意见,各抒己见,形成争论的氛围已经让参与其中的我们感到了快乐、充实与幸福。只不过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每个人有不同程度的需要改进或提高之处。课改就是这样,今天解决了这个问题,明天还会有新的问题。就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
不足与改进之处:
1.关于预案的设计。我们学习了很多材料,对预案一些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很好建议。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预案要问题化,而不要习题化。为什么?问题化的预案是引导孩子们动脑深入思考,寻找学习思路与学习方法。习题化的预案呢,成了作业的另一种形式,对孩子进行的是浅显的技能性的练习。这样的练习也有必要,只是我们要反思一下,在我的预案设计上问题化的设计占多大比例,习题化的设计占多少比例,有没有偏颇地都倾向到习题化上呢?如果是这样,下一步该如何改进呢?
2.关于小组合作:我们的小组合作已初见成效:比如组员之间的分工与配合,组长的组织与协调,汇报形式的多样新颖等,有些班级都做得有板有眼。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学习是快乐的,是享受的,他们充满了自信,同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都到了有效培养。
还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1)什么时候适合小组合作?是不是一节课中用得越多越好?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节有效的课并不是说非得用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也不是用得次数越多越好。关键看是否合适用,用得是否到位。合作首先得是针对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老师给出的问题不明,要求不清,学生会热闹了表面,虚空了本质;之后要引导学生讨论透,把问题整合好了,一次性讨论透,讨论明白。如果学生讨论上还有问题,老师当引导就引导,该点拨即点拨。
(2)小组合作时需注意什么?比如合作讨论之前,是不是应该给大家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果没有每个孩子都静心思考的空间,会不会产生提高了部分思维灵敏的孩子,而被动了部分思维缓慢的孩子呢?比如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做什么?干瞪眼等着吗?还是老师讨论前就提供内容,先完成自己合作任务的小组还可以怎么做,思考汇报形式啊,也可以思考其他小组的问题等。再比如,小组长的任务,如何组织组员活动?怎样调动大家的学习参与积极性?从研讨课中,我们发现些有班,有些小组,有些小组长起到作用了,有些小组都搞不清谁是组长,更不 用说组长的职责了。
(3)针对小组合作的教学情况,我们老师应该做怎样的评价?还是评价个人吗?这样是否有利于提高小组内部的凝聚力与荣誉感呢?所以恰当的评价应该倾向于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组长的组织协调情况。比如武雪清老师的讨论记录卡上就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体现。
(4)对潜能生的关注上,这一点,要对我们的老师提出表扬,不管是老师的有意点名上,还是组内活动中,我们都注意到了潜能生,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引导组员给他们创造话语权,这是我们做得非常棒的地方,也是我们学校一贯的优良传统,相信大家一定会继续保挂下去。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形式的课堂,特别的爱就是要给特别的你。
实验过程中令人感动的两点:
(1)对研讨课老师:做研讨课是有压力的,而这种压力产生的动力是很大的,在经历了竭尽全力的努力、思考、策划、磨课、推翻了重来,直到最后成形的过程中,形式上看到的是课更加生动、实效,而实质上是缘于对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理解与认识,是思想上的提升,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涅盘再生。尤其对于年轻的老师,也许在我们看来他们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但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他们的成长是飞速的,他们的收获是充实的。
(2)对教研活动:为什么老师们能感到自己的飞速的成长,为什么大家能看到彼此的突破?我觉得应该感谢我校的教研活动:每一次的外出学习机会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空气,都是一种理念上的提升,而校内老师们之间的教研活动更是一种实质的帮助。这段时间参加大家的教研活动,我很感动:三个教研组在研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反思,真诚总结优点,提出自己的学习之处,直言点击不足,提出自己的认识与观点,甚至可以形成争论,我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而我还有不同的观点,既尊重对方观点,又有自己的思想主见。昨天晚上,语文数学组长还将外出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结合自己的思考,以讲座的形式对大家进行学习分享,其实也是一次教学培训活动;科任组长结合自己的思考,经常搜集一些教研、教学相关资料,印发下去让大家一起学习,提高对理念的认识,探讨一些科学的操作方法。这都说明了大家对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视与投入,这种重视与投入不是学校严格要求的结果,而是大家真正发自内心的认识与需要。因为有这种认识与需要,所以我们对教学教研工作是全情投入,有了这种认识与需要,我们就会在教研的路上不断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再研究解决,一路探索一路提高。
课改之路漫长而又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团队一心,刻苦钻研,一定会取得本次课改的最终胜利。
罗
清 2012-1-6
第四篇:博爱小学2006—2007学第二学期(精)
博爱小学2006—2007学第二学期
美术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的教研工作,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以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师对前期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全校美术教师加强教育理论与专业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鉴于教师的本学科专业技能弱化现象,本学期要引领教师加强教育教学业务进修,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科专业发展,提高我校的整体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团结协作,完成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环境布置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1、进一步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
2、发动全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培训和理论学习,每月集中一次。
4、加强学科基地和陶艺工作室的建设,同时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
5、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不断完善美术教学的质量评估,逐步形成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6、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制作和运用。
7、组织教师基本功竞赛,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进行测评,为区、市开展基本功比赛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工作。
(二)搞好课题研究,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
1、继续参与区《小学低中年级写生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并准备结题工作。
2、加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撰写的指导工作,为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3、学习国内外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我区的美术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深入开展《通过陶艺教育培养学生的博爱情怀》课题研究。
三、日程安排 二月份
中小学美术教材分析。三月份
1、召开美术学科教师会议,研究新学期教研工作。
2、开展“绘脸谱、讲故事、游世界”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电脑绘画培训、比赛活动。
4、参观刘海粟美术馆“台北故宫珍品展”。
5、参加区课题组活动(美术教学研究课,16日:蒋春燕 刘敏;23日:张旭 许炜;30日:吴美琴 郑政)。
6、制定陶艺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计划(三、六年级开展陶艺活动)。
7、组织开展学校陶艺兴趣小组活动。
8、组织开展陶艺课题活动。完善校本课程内容。
9、开展学校“春天的脚步”摄影比赛活动。
10、发动和组织教师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参加两年一次的全市美术教师的书画展。
11、带好两位师范实习生。四月份
1、组织一、二、五年级开展陶艺活动。
2、开展陶艺课题组活动,形成校本课程完整的资料。
3、参加市“春天的脚步”摄影比赛活动。
4、参加区教师基本功竞赛。(素描、色彩、创作、书法——上课和反思)
5、参加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
6、参加市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展示。
7、接受区不定期教学常规的调研。五月份
1、组织四年级及部分三年级开展陶艺活动。
2、开展陶艺课题组活动,制作陶艺校本课程网站。
3、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优秀陶艺课堂作业展”。
3、参加区课题组活动(整理资料、编写教材、开展览)。
4、参加区中心组活动:集体备课和沙龙(内容:美术课如何收好尾,为什么美术课结束时学生总是又忙又乱,如何解决?)
5、参加市美术教师基本功竟赛。
6、参加区“教海探航”征文评比活动。
7、商讨美术专用教室装修。六月份
1、参加区部分骨干教师业务进修并外出写生观摩。
2、开展陶艺课题组活动,完成陶艺校本课程网站。
3、收集学期美术活动资料,总结教研组工作。
4、确定美术专用教室装修方案。
第五篇:常州市博爱小学2008—2009学第二学期
常州市博爱小学2008—2009学第二学期
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根据区教研室工作计划和市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会议精神,本学期我校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以“围绕一个中心,抓实两项建设,强化三项研究,谋求整体提升”为目标,“立足课堂,有效反思,深入研究,持续发展”为教研工作思路,加强学科管理,完善网络教研平台、提升教研层次、增强教研实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切实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总体要求
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两项建设: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研组建设。
三项研究:教研课题、教学反思和有效教学的研究。
以此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提高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常规工作管理
常规工作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继续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重新修订的《常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建议(常规)》,加强教学建议的执行和管理,使之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规范备课制度,提高课堂质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学校将加强教师备课工作的管理,形成独立备课、集体研讨等多样的备课形式,养成只有“带着自己的思考”、“带着有效的设计”才能走进教室的工作作风,以研究的方式对待每一节数学课。学校将继续加强随堂课的调研与质量监控,以期切实提高日常教学质量。1~3年的教师采用手写教案的形式,其余可以采用电子稿,但需要体现二次备课。每位教师都要写好教学后记,规定任教5年以内的教师不得少于40篇,任教6~10年的教师不得少于30篇,任教11年以上的教师不得少于20篇;教学后记从优点、不足处和改进措施三方面来写。青年教师的备课随时可能被学校领导抽查,而部分教师的备课可以免检;30岁以下的教师每月月底必须交一篇教学反思,类似小论文(案例分析)。
2、教研组要求教师严格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坚决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把“减负”落到实处,为推进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的环境。每节数学课70%的课堂作业必须保证在课内完成,在每节课中必须做到讲了、练了、评了、收了,按时下课,严禁拖课;发的补充习题和练习册上的题可以根据需要选做,不要求全做;每双周周末和法定节 1
假日不布置笔头作业。
3、继续抓好校本教研。加强校本教研的内容、活动形式和价值的研究。每周二下午各年级组教师集合在一起,重点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交流课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交流阅读教育杂志上理论和案例后的心得体会”,做好记载于周三交到教导处检查。各年级备课组也要根据本年级的特点主动思考工作,合理安排时间,让校本教研走向真实有效之路。
4、新一轮的“练兵课”、“研究课”的参与强调全员性和主动性,并与周边学校联合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使每周五的“练兵课”和每周三的“研究课”的质量得以进一步的提高。每周三安排两位中青年教师上研究课。周三上午先听两节课,接着由两位执教老师各花五至六分钟说说自己教学设计意图,然后同级部教师评课,最后由专家点评;每周五邓炜副校长轮流听蒋秀子、叶娜、张丽、张燕妮、李丹等青年教师的随堂课,并作指导,促使青年教师的加快成熟。另外让家长也参与听课、评课,使得家校沟通得到进一步落实。
5、继续抓好常规管理工作。本学期仍坚持每周一次的年级组集体备课、青年教师的练兵课及中青年教师的研究示范课活动;坚持每月一次的数学大组教研活动;分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查阅,及时总结教学常规中的得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强化质量意识。在质量监控方面,本学期,在各年级各学科开展两次质量抽查,一次放在期中以前,一次放在期末以前。
7、建立后进生档案,协同计算机教师建立后进生电子档案,便于随时关注后进生并给予帮助。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1、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进一步通读、研读课程标
准,将课程标准梳理细化到各个年级,初步形成基于学生年级特点的要求。尽可能组织教师学习9年义务教育全部数学教学教材(共18册),高瞻远瞩,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要求,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2、引导教师加强对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
程开发与执行的能力。组织教师学习
一、两本学科教学论著(如市教研计划推荐:郑毓信教授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认真通读
一、两种学科教学研究刊物[如《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B版(原“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切实研究、形成合力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参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
实际情况,探索新型博爱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深入的调研和访谈,结合教师的需求,把课改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研究的专题,以专题统领日常的教研活动,把教学研究和专题研究有机整合,体现教学实践与专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根据市、区教研计划,2-3月份各校重点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
A、解决问题策略的教育价值有哪些?教材中编排的策略(如:列表、画 图、枚举、假设、转化等)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怎样的作用?
B、第一学段教材没有编排策略单元,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存在,感悟策略的价值和作用?
C、小学生习得和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其中有什么规律?(如: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心理需求、学生对策略的感悟需要经历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等)教学中,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概括和提炼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怎样把握好概括和提炼的“度”?
2、深化案例研究,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为重点,以教师教学中的疑难、困惑为研究对象,扎实开展有效的案例研究。
3、加强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研究工作。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和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其宗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本学期将以“几何知识中小衔接教学”为切入点,为中小学衔接教学作开拓性的尝试研究。
4、开展毕业班复习研讨活动,主题《综合应用》教学研讨,六年级组可结合以下问题展开研讨:
A、怎样对小学阶段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梳理沟通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
B、怎样在总复习中的练习设计中凸显习题的综合性,整体性和迁移性?
C、总复习教学怎样体现由“单一”到“综合”、由“重双基”到“重三维”、从“被动”到“主动”的复习效果?
5、充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带头作用,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校教研组的校本研究相结合,推动我校数学教学教研步上新台阶。
(四)搭建平台、倾力服务
1、期初组织教师参加一~六年级数学教师全员培训活动;组织全体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比赛系统培训。
2、校内继续开展“以老带新,一帮一”活动,结成“师徒对”,师徒每周都必须相互听一节课,并做好记录。每学期都要共同读两本教育理论书,力争每年
在省、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1—2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另外在市、区未得过奖的青年教师要在师傅的帮助下磨一节课,六月上旬学校将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汇课比赛。到期末评出最佳“师徒对”。
3、每周五上午安排两名青年教师上练兵课,每周三上午安排两名中青年教师上研究课,并有计划地聘请有关专家来作指导。
4、组织我校青年教师参加市、区青年教师教师基本功比赛。
5、组织参加区青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暂定5月份,上半月低年段,每块选2人,共8人。下半月高年段,每块选2人,共8人。]
6、在实践探索、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及时将研究的成果、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梳理成文,积极投稿。如“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投稿电子邮箱:yt@xxsx.cn(2008.12.20.----2009.3.10)。
7、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类论文评比活动。本学期区“教海探航”评比活动,截止日期5月15日。
8、组织参加区先进教研组、先进教研组长的评比。
(五)日程安排
二月份:
1、组织期初教材分析;
2、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交流;
3、期初常规工作调研;
4、确定参加市青年教师素质比赛人选(第一学段);
5、组织课改实验经验交流。
三月份:
1、“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研讨活动;
2.参加区基本功比赛;
3、常规调研工作;
4、组织课改实验经验交流。
四月份:
1.组织期中后教材分析;
2.参加市青年教师评优课(第一学段);
3、六年级数学期终检测(4月24日周五);
4、参加区组织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展示活动;
5、博爱小学“本色课堂”教学展示;
6、组织参加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评比;
7、组织课改实验经验交流。
五月份:
1.组织“小学毕业班总复习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2.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命题研讨;
3、组织参加市青数会研讨活动;
4、青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解题能手的比赛;
4、常规工作调研及工作总结。
六月份:
1、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小博士比赛;
2、组织学生进行解题小能手比赛;
3、校青年教师汇课比赛;
4、期末考试;
5、期末结束工作。
2009博爱小学数学教研组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