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美术班专业教学浅谈
高中美术班专业教学浅谈
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
芮君平
【摘要】:本文就目前我校高中美术班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根据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情况,针对美术专业高考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学生特点和教学现状,就如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美术特长生
美术兴趣
教学示范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高中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我国当今社会多样化教学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拓宽高中生升学的渠道,针对部分高中生的素质情况和特长爱好,所以我校在高一下学期分班时开设美术特长班,在完成高中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设的美术专业课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美术应考能力。经过近十年在实践中的摸索,高中美术特长班已成为我校的一个亮点,成为我校高考升学途径中文化、美术、和普职融通的三个渠道之一。下面对美术特长生的美术专业教学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专业的学习兴趣
我校是06年教育结构调整时,从原区二中剥离出来的一所新高级中学,学校处在区开发区,离市区十公里,生源质量不是很好,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以选报美术特长班大多不是真的对美术有兴趣,而是文化科目基础差的一种无耐之举,有的甚至是班主任动员出来的,加上美术专业基础课程,特别是素描几何体的学习阶段,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对于我校的美术特长生而言,学习兴趣很重要。我们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
1、良好的师生感情。
让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美术的兴趣上去。教师可以跟学生讲述自己的求学历程,怎样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怕挫折,虚心求学,不甘落后的精神,要求学生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努力学习,做到问心无愧。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多跟学生谈心,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引导并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动机。
2、浓郁的艺术氛围。
可以在画室里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在画室的边角利用静物台摆上一些石膏像,墙上挂些优秀的学生和老师的习作,学生进了画室无形当中会引发起兴趣。再摆放几组静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画些画,可以起示范性作用,也加强了师生的沟通,激发了学生求学的兴趣。组织同学聚在一起画画,教师指导,学生的作画水平会不断提高,从而培养学生乐学及健康、美好、高尚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
3、轻松的课堂气氛。
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绘画的热情和兴趣,我认为必须冲破条框,减轻压力,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在完成美术作业过程中不一定遵守规范,不一定像应考那样独立完成,而应该让学生互相参考,互相学习;可以听点音乐,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4、灵活的教学评价。
绝大多数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的作品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所以对于每位同学的作业,都要认真批改,打上分数和写出评语,并上课评讲,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对有进步的,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其作业的缺点尽可能巧妙地在表扬中提出修改意见。
二、要积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
由于江苏省美术学生的高考录取必须要“双达线”(文化课与专业课均需达到省控线),加上美术生的美术基础良莠不齐,大多是零基础。由于美术学科特点,一个老师带三十个学生的专业课是上限,超过三十有点吃力了,所以我们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要想提高整体水平,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毕竟教师的上课时间有限,辅导上的精力也不可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到高二时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根据调查摸底,将美术生按绘画基础分成三种类型:A专业课较好的;B专业课有一定基础的;C专业课没有基础的。我们在课程安排操作上,以第二类为准,建立起参照系,适当调整各类学生的课时结构。同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让优生带差生,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
三、要加强示范性教学手段
实践必须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在素描或色彩的实际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教师上课所讲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际绘画当中并非得心应手,确实理论知识作为文字或语言的表达的形式,是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使教师做了较为细致地讲述,有些方面学生还是很难领会贯通。比如作画步骤,老师反复强调多少遍,有些学生还是不会按照正确的步骤作画,很容易钻入局部不顾整体。因此光靠语言性教学是不够的,如果结合示范性操作演习,便会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讲解的同时,展示示范性作品或者示范作画,学生便可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加深印象,直接从视觉上比较准确地获得,而不是靠联想去猜测。
在高中生美术绘画基础学习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始终要贯穿示范性教学方式。我认为这点很重要。绘画基础课教学的流程应是:讲解、示范、单个性辅导、集体讲评四个过程。
四、要采取临摹和写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临摹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他人对造型塑造及绘画技巧的重要手段,古今许多的绘画大师都是很重视临摹的。
写生的目的就是要艺术的表现自然,而不是客观的再现,这就存在着方法问题。在写生中,需要舍去枝节,舍去次要的东西,用某种绘画的语言表达审美客体的感受。学生在初学阶段中,单纯强调写生,未得方法,进度也慢,如果方法不当形成习惯,今后也较难改正。写生的练习实际上是学生在摸索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还应在艺术中学习,有人这样说过:“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才能站立起来”。意思是说要向前人学习,学习传统,借鉴传统,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向大师学习起点就高。这是千百年积累起来的艺术表现的经验,我们理应去认识和研究。临摹前人优秀的作品,学习者从中寻找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一些艺术的表现规律获得审美意识方面的启迪。学生的临摹练习要与写生课紧密联系相结合,增加其必要性和压迫感,使学生去理解、消化,进行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追求创造。
总之,美术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教学过程,中间很多内容和经验都要靠平时去积累去总结和反思,以上四点是我的一些浅见,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提高。
第二篇:2012高中美术班教学计划
学科学习规律以及美术专业高考的要求,同时根据2011级美术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课时安排,制定了高一至高三大致的美术教学计划与设想:高一:上学期:注重绘画基础与兴趣的培养,课程设置为:素描基础知识――单个石膏几何形体的临摹——组合石膏几何形体的临摹——组合几何形体的写生——静物素描临摹(先结构素描后调子素描)——静物素描写生——石膏五官的临摹——石膏五官形体的写生——石膏五官形体的组合写生下学期:石膏头、胸像的临摹——石膏头像的写生——人物头像的临摹(真人五官写生)——色彩基础知识——静物色彩临摹+整学期的速写临摹、写生(采用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高二:上学期:人物头像临摹——人物头像默写——静物素描——色彩静物临摹——色彩静物写生+整学期的速写临摹、写生(采用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下学期:人物头像、人物带手临摹——人物头像默写——人物头像写生——人物带手临摹、写生——静物色彩写生——静物色彩默写——风景临摹+速写写生+设计基础+针对性强化训练高三:全面进入高考备考阶段,针对学生情况及报考院校作针对性强化训练+组织安排专业考试。高中年级美术特色班应达到目标:高一年级学会几何石膏素描、头挂像石膏、静物素描,早期就打好绘画的基础,同时培养一定创作能力,提高情操,参加对外美术比赛,优良率达到50%,合格率达到90%(力争达到95%)高二年级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绘画基本能力,提高一些绘画的熟练程度;开始进入设计部分的了解和学习。高三年级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要加强模拟考试的练习,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品。
第三篇:高中美术班教学计划
根据美术学科学习规律以及美术专业高考的要求,同时根据20xx级美术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课时安排,制定了高一至高三大致的美术教学计划与设想:
高一:
上学期:
注重绘画基础与兴趣的培养,课程设置为:素描基础知识――单个石膏几何形体的临摹——组合石膏几何形体的临摹——组合几何形体的写生——静物素描临摹
下学期:
静物素描临摹(先结构素描后调子素描)——静物素描写生——石膏五官的临摹——石膏五官形体的写生——石膏五官形体的组合写生
高二:
上学期:
石膏头、胸像的临摹——石膏头像的写生——人物头像的临摹——色彩基础知识——静物色彩临摹+整学期的速写临摹、写生(利用晚辅导时间进行)
下学期:
人物头像临摹——人物头像默写——静物素描——色彩静物临摹——色彩静物写生+整学期的速写临摹、写生(利用晚辅导时间进行)
高三:
上学期:
人物头像、人物带手临摹——人物头像默写——人物头像写生——人物带手临摹、写生——静物色彩写生——静物色彩默写——风景临摹+速写写生+设计基础+针对性强化训练
下学期:
全面进入高考备考阶段,针对学生情况及报考院校作针对性强化训练+组织安排专业考试。
第四篇: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忻城县高级中学罗斌
摘要:高中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美术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主要是体现在课堂的美术教学上。怎样上好高中的美术课是美术执教同仁所关心的问题。首先是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一些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其次是挖掘本土文化,形成教材内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美术教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是在美术教学评价活动,形成鼓励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开放型;本土文化;鼓励性、多样化、评价机制
在高中课程中美术教育是一门必修课程,仍然是以教育为主要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一堂优质美术课是可以把这些作用发挥出来的,但是,很多美术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总以为自己所教的美术科知识并不为高考所用,因此,常常把自己本人和自己所上的美术课给边缘化了,换言之就是不重视。因为不重视上课才缺乏激情,才没有心去认真钻研教材,才导致课堂教学乏味。甚至有的教师甩开刚刚取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说白了就是不想用、不懂用教材。有的教师干脆把教材内容统统换成了简笔画、漫画,课堂上教师随便讲讲,然后学生模仿画一张简笔画交上来就行了。这种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美术教学严重违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初衷。那么,如何把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搞好?借此,谈谈本人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采取一些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教学意识落后,很多美术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只是知识与技能传授,教学活动仅限在教室里,教学内容也仅限在课本上,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示范,学生机械化的模仿,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步伐。我们知道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及时地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当作主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使美术教学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用生活去解读课本,在生活中学美术,在美术中感受生活,使美术教育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在一堂美术欣赏课上,当欣赏到米勒的《晚钟》、《拾穗者》、《倚锄男子》等绘画作品时,我除了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构图、色彩以外,最大的教学亮点是还从作品中联系到现实农民的劳动情景,让农村来的学生介绍田间劳动情景,甚至让学生们走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劳动生活,再组织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农民劳动的甜美以及农民的善良与品质的高贵,从中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对农民对土地的热爱。这就是学习欣赏米勒的绘画作品时,课堂教学内容向实际生活作了延伸。因此,美术老师要注重开放型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善于打破美术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极限性,采取可行的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
二、挖掘本土文化,形成教材内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美术教学课程
我们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而言,很多老师总认为这套教材难。其实,认真研究这套教材就不难发现其兼容生活性、社会性、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给师生留有创造性发挥的空间。新课改
下教师不能“死”教课本上的内容,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就会发现各地有各地的优势。比如,拿我们忻城来说吧,忻城地处桂中虽然偏僻落后,但是我们忻城有壮、汉、瑶、仫佬、苗、回、满等15个民族,具有几百年的灿烂文化。忻城有红水河风光、有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壮乡故宫”的土司建筑群、有忻城闻名的民间工艺壮锦等都具有重要的美术教育价值。在美术课中我就好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例如,当学习到美术鉴赏《中国民居建筑》这一课时,我把学生拉到“壮乡故宫”里零距离观赏园林式的建筑格局,感受其气势宏大、格调典雅、古色古香的艺术之美,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去描绘那精制的屋脊翘角、花窗图案等,这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深刻体验;当学习到《民间工艺》这一课时,我导入忻城壮锦,挖掘忻城各民族的民间工艺,激发学生兴趣;当学习到《绘画中的色彩》这一课时,我打开自己的资料库,把几年来用相机拍照下红水河畔一年四季的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用色彩去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教学目的。课本的资源溶量是非常有限的,美术教学是不能仅限在课本上的,必须要拓展到课本以外,但是也不可随意取材,教师必须经过仔细研究,选择最适合于教学的资源,才可以有效地为美术教学服务。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有一位教育家曾就针对儿童教育精辟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这句话强调了儿童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其实,不光是儿童,高中生更加重视培养学习兴趣。因为在高中像美术这类不作为高考考察对象的科目往往会被学生“冷”视,所以要把课上好,首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我的做法是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灵活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活动贯穿过程、材质的变化使用等等,使学生的多种器官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高中美术篆刻模块第六课《印款合璧,相得益彰》这一课中,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因准备材料而苦恼,这时候怎么办?没把这问题解决是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我并没有放弃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是想到了变化材质的办法,让学生用易于买到的橡皮块代替难找的石材,用小刀代替各种刻刀,这么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动手完成一个个漂亮的印章作品了。这堂课下来既解除了学生找材料难的烦恼,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参与动手活动的兴趣。
四、重视美术教学评价活动,形成鼓励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它科目一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影响力的,评价得当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等诸多问题。对学生自由创作的作品,切忌仅以教师的眼光去判断它的好与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领悟程度,多肯定学生独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学生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欲望。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比如,高中设计模块的第二课《取“材”有道》,当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再利用废弃物作品设计之后,我采用教师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做法是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果,接着是让小组代表介绍说明本组作品的设计理念,接着是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帮助完善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活动我认为留给学
生探讨问题的空间更大,收获更多。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比喻,来说明人类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时产生的愉悦,这比喻之意是说“一个孩子,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扩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欢快……”。从我们的美术教学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学生的学习成果就类似于那水中的涟漪,总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为快。如此说来,评阶活动中的一些鼓励性与表扬性的评价语言不正是教师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礼物”吗!学生受到教师称赞,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也许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
结语:尽管我们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并不是美术院校那样把学生培养成为美术专业人才,但是我们高中的美术教育对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为那点“影响”而不断地去钻研、探讨,大胆开展具有特色化的美术教育教学。这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促进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杨明《大胆探索美术教改夯实学生审美素养》 [2]《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165 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3]孙美兰《艺术概论》第173页
第五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近代,中国美的教育提倡者蔡元培先生提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我们目前在高中段实行的《美术鉴赏》教学就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不单纯是高考的部分内容。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很多,但“美学观念是以具体者济之”,想来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结合近几年的工笔国画教学实践,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自身修养重于提高绘画技巧
中国画是一门全方面的高品位的艺术,仅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傅雷在《家书》中这样对儿子说:“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因此,在学习初期,就要求学生平日加强修养,博览群书,浸淫中国的其他艺术,如古典文学、音乐等。傅雷曾经给儿子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着名指挥家弗里茨·布希又一次问约翰·普理查德,“你上次看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有多久了?”普理查德很惊异地反问:“为什么问我?”布希答道:“因为看了伟大作品,可以使你指挥时得到进步------而不致眼光短浅。”东方艺术向来有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相通之说,一切艺术,到了最高层次,都是相通的。教育学生不仅仅为了提高技巧而画,而是为了提高整个的全面的涵养。应该看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仅是一个入门的过程,是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孟德斯鸠告诫我们:“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我觉得这句名言实在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如何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离开老师后仍然能够不断进步,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教师就要教育他们在学生时代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古人常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下;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教师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有一个较高起点,不仅是学识,尤其是品德。中国画艺术向有“人品”、“书品”、“画品”之说,人品高画品才会高。寓德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熟谙的教学原则。
二、学习传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韩美林在《装饰助我》中强调:艺术家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三部曲”,打基础,搞创作,建风格。首要的就是基本功。他告诫学生们,千万不能丢弃基本功。初学者对国画的基础课程----线描,往往容易心急手快,不知“慢即是快”的道理,殊不知根基不打好,如高楼筑于沙砾之上,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画艺术实质上是线的艺术,把握住了线,就把握住了传统的灵魂。但就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来看往往把“线”这种富于独特表现力与形式美的表现手段退化为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使“线”只具备画“形”的意义,“线”的审美价值与形式意味丧失殆尽。所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线条观很重要。西风东渐以来,传统国画受到的冲击很大,一不小心把好东西也冲掉了一些,现在想捡回来还真不容易。目前绘画界的一些“现代派”,线的功力很差,或是不讲究用线,而用颜色覆盖住,或是采用各种特殊技法,掩盖其缺陷,自以为有特色有风格,实则是跌倒了没爬起来,索性打个滚儿的把戏。工笔画是中国绘画的原生态,这种以线勾勒、用色渲染的基本形式乃是中国一切绘画的基本描绘方法。从两千年前的帛画到六朝时期的绘画,可以看到“勾线、渲染”这一形式由定型到发展成熟的轨迹。这一形式到唐五代更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直到今日,我们仍能穿越时空,时时感受到那个时代绘画的辉煌。
三、天人合一是画者永恒的追求
“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谈了两千多年。季羡林先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不把“天”理解为“天命”,也不把“人”理解为“人生”;我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画者而言,写生就是沿着“天人合一”的道路在走。中国画一贯坚持“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坚持写生,生活才是艺术的第一源泉。好多同学经常抱怨自己创造能力差,正是忽略了写生。庄子云:“栩栩然之蝶,蝶之为蚁,继而化蛹,终而成蛾飞去。”凡学习三时期。宾虹翁对此强调说:“学画者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今人者,食叶之时代,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蛾飞去之时代也。”师今人师古人都是重要的,但更要师造化,即向大自然直接写生。现在的学生们往往借助相机等现代技术来搜集素材,虽然有其必要性,带来一定方便,但也造成学生依赖心理强,写生能力差的弊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多临摹优秀古人作品,更要加强写生练习,并作定期讲评展览,激发学生兴趣和上进心。经过长期训练,使学生养成写生的好习惯,做到手不离笔。另外,在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和写生训练的同时,教师不应该以教条主义的方法去框定学生,应懂得维护学生个性,懂得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找“食”,正像万物各有特点,学生也有各自不同的个性与素质。教出千篇一律的学生来,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艺术教育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