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议低年级听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议低年级听障儿童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艳华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是一个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行成的,它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相互助进的过程。
听障儿童由于其身体的缺陷,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和普通儿童相比,要困难得多。低年级是的听障儿童良好行为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本人结合在学校的多年教育经验,对低年级听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有关方面进行小议。
一、树立正确的目标,重视榜样的力量
榜样教育又称示范教育,它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低年级听障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上进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乐于最直接的摹仿和遵照他们信任的人的行为去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影响力更大。低年级听障儿童由于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平时同学或同伴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更易于接受。因此,班级里要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 “讲卫生模范”、“助人为乐小明星”等活动,请领导或辅导员为“小标兵”佩带小红花,展示榜样风采,以此激励其他听障儿童向“小标兵”学习。
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在班里专门空一块黑板,把每天的模范学生名单公布到榜,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低年级听障儿童讲卫生、守纪律、有礼貌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用多媒体展示观看影片和图片来刺激他们的感官教育;还通过本校学生所熟悉的个别读大学的学生的事例来影响他们,教育他们。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就能达成目标,自己成功的同时也造福了社会。我们教师要经常给低年级听障儿童讲述这些典型榜样,为低年级听障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利用资源创设情境,改正不良习惯
听障孩子和健全的孩子一样都是天真可爱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缺点,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缺点同时帮助他们加以改正,尤其是一些被掩盖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更不应该忽视。
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子,如果你来到教室里上课,总会看到一个男孩整个身体趴在桌子上,书包里的东西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书本也已揉得不成样子……给人的第一印象——邋遢,不讲卫生,老师们也不怎么喜欢他。
上课时频频举起的并不干净的小手,语言并不流畅的回答,这个男孩很调皮很好动,总是坐不住,也不讲卫生,可是蛮聪明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课外活动时,他总是玩的最疯狂,总会热的满头大汗;放学时,也总会看到他不在小朋友的队列里,东看看西走走的不听老师的话。可是就是这个很调皮不讲卫生的男孩,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他既然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们做老师的就应该发展他的优点同时改正他的不良习惯。
课堂上我向学生们讲了这样一首儿歌《小弟弟》:小弟弟,真调皮,趴在地上做游戏。躲在桌底捉迷藏,还把衣服当拖把,弄得浑身脏兮兮,小朋友们都不理。小弟弟哇哇哭……(因为听障儿童对于直观的影像比较敏感,所以我配以动画画面进行播放)教完儿歌,我让学生们说出小弟弟有哪些不讲卫生的行为?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好不好啊?为什么?
学生们都说出了“小弟弟”的不良行为,这时,我看到王立金的脸开始红红的了,我知道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跟“小弟弟”相似,于是走到王跟前,问他:王立金,“小弟弟”的行为好不好啊?他低着头说:“不好!”我说:“就是啊,我们班的王立金才是个好孩子,不仅上课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还知道懂礼貌讲卫生,王立金才不会是“小弟弟”那种不讲卫生的孩子……王立金一直低着头没有说话,我知道他在为自己的行为害羞。我说:以后就看看哪个同学还像“小弟弟”一样,王立金,老师看你的表现阿……
后来去上课,那个趴在地上的男孩的身影没有了,而是一个坐得整齐的干净的男孩,还总是会笑嘻嘻地说:“老师好!”看到孩子的改变,只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我们的孩子都是可塑性极强的,需要我们的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行之有效的应用策略。来塑造他们幼小的心灵,在他们的心中树立一面阳光的向上的旗帜。从而完善他们的人格。健全他们的人生。
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结合学生的自身状况,制定一些适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案。学生在入学时就向家长询问清楚,您的孩子平时在家里听不听话,有哪些爱好,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样,还有哪些不好的习惯等等。对于学生做的好的方面,我们可以继续加以巩固,对于那些不良的习惯或是“坏毛病”,我们就制定一些方案,帮助学生改进。聋哑学生由于听不到,说不好,在这些方面,我们就更需要加大力度。他们在校读书时大都是寄宿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就更需要多去观察他们,多去和他们交流、沟通,从而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克制他们不足的地方。制定好一个利于他们长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去训练他们,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并且,在学期末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完善计划的不足之处。再进行新一轮计划的制定。
我们一年级的新生王琨翔同学,据妈妈说,在家里从来不帮忙做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经过一学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他不仅在学校的大扫除以及各种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努力认真的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而且,在家里也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劳累能主动地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妈妈激动地说,是学校的教育改变了他的儿子。
我们通过这种计划的制定,不仅掌握了学生的优缺点,而且也能看到成绩,从而增强了我们的动力和信心。
四、家校结合,全员参与,共同努力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光是班主任老师或是德育老师的事,它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全员努力才能完成的。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在学校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都应该帮助或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从学校的生活辅导老师,后勤服务人员等等,都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科任老师更应该把德育工作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当然,家长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方面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学校在校内教育辅导好学生的同时,家长在校外也要担当起教育好学生的角色,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听障儿童特别是住宿的听障儿童他们在课堂上在宿舍以及在家里时的表现都是不同,有他的多面性,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互相沟通,才能及时把握听障儿童的思想动向,切实地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良好的品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利用好学科教学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好德育教育。学科教学是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要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类学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或是品德与生活课上,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语文课在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用语文美育内涵加强学生节约、艰辛、俭朴、抗腐等思想教育;数学课教育学生不乱撕乱扔、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爱护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科学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动手制作的能力等,这样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和应该怎样做。
充分发挥德育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建立个人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评价的形式,让全体教师、学生、家长都来参加评价。学生先自我进行评价,再同学相互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做小结性评价。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如开展“流动红旗班级”的评比活动,“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活动,和普校学生开展联谊活动、到敬老院去帮助老人等系列活动来激励学生,使养成教育活动富有生气。
总之,重视对听障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共建我们美好的校园生活,低年级听障儿童的毅力和自制力不强,我们教师必须在生活和学习中循序渐进的引导,才能使低年级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使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和谐的发展。使他们同样的拥有与健全的人格,完整的人生。
2012年8月
第二篇: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主题班会
一、[班会目的]
1、通过班会,让学生认识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提高学生养成好习惯的自觉性。
2、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明确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塑造个人性格,营造良好班风,以及创造自我人生的重要性。
二、[班会准备]
1、培养两位能干的学生当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小品、收集好习惯故事及坏习惯的故事。
3、制作《学习习惯治疗卡》印发给学生课前填写。
4、准备背景音乐周杰伦钢琴曲《安静》及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三、[班会形式]
讲故事、小品等
四、[班会过程]
(一)、导入
班主任开场白: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对我们初中生来说,养成好习惯尤为重要,它将影响你的一生。相信今天的主题班会《让好习惯伴我成长》会给同学们带来启示。下面有请主持人上台。
主持人:
(男):好习惯就像雏鹰的一对翅膀。(女):能让我们在蓝天上自由翱翔。(男):好习惯就像海上的一艘航船。(女):能让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男):好习惯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伙伴。(女):能让小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合):《让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讲故事引主题
故事一:在印度和泰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了,直到长成了大象。长大的大象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它从不挣扎,竟乖乖地被这根小小的柱子,这截细细的链子拴住。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却是被什么拴住的呢?(习惯)
故事二:在国外,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位没有继承人的百万富翁死了,死后他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乞丐,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新闻记者问道:“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大家猜一猜,乞丐会怎么回答?(乞丐的答案是“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答案很是出人意料,但想想却又在意料之中,这是他多年当乞丐
养成的习惯,已经改不过来了。这个乞丐有再多的钱,他也不会花,他的思维只围绕在乞讨这件事上。
结论:这两则故事让我们震撼,习惯的力量原来如此巨大,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命运就被掌握在其中了,所以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累。”好习惯会帮助我们收获知识和智慧,成为开启我们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三)、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习惯对人的影响
1、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的故事。
(1)好习惯能帮助人们赢得宝贵的机遇。
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主设计师想:只有把飞船交给这样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说的是成功从好的习惯开始。
(2)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这个故事,说明了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结论: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尔文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机会,为他的科研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由此可见,名人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向他们学习,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养成好习惯,一定会成就我们的大梦想!
过渡: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一个坏的习惯,却可能遗祸一生。
2、坏习惯带来影响。
(1)《都是坏习惯惹得祸》
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2)“小和尚的剃头刀”
古时候,寺庙里有位小和尚,在出家前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出家后,师父和师兄弟们一直提醒他,可是他从不当回事,依然是“丢三落四”。每天除了诵经念佛、打扫寺院、提水砍柴之外,小和尚也想学一门手艺。于是师父就安排小和尚学习剃头。
师父告诉他:“你每天拿一个冬瓜来练习,练到能在冬瓜上施展各种剃头方法,再安排你去剃真人。”于是,小和尚就天天在冬瓜上练习剃头,练了一天又一天,好几个月过去了,小和尚剃冬瓜的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可是师父却发现一个问题,小和尚练习剃头都是抽空进行的,在剃头过程中,经常有事需要他走开。每当别
人叫小和尚走开的时候,他都会把剃头刀扎在冬瓜上面,等办完事回来以后,再抽出剃头刀继续练习。
这个问题,着实把师父吓了一大跳,于是他告诫小和尚,以后千万不能这样做了,小和尚答应了师父。可是等师父下次再观察他时,他仍然这样做;而且据师父的多次观察发现,小和尚每次都是这样。师父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小和尚,每次小和尚都对师父说:“不要紧的,这只是习惯而已”。师父严肃地对小和尚说,“你的这种习惯到时候没准会出人命啊!”看到师父生气的样子,小和尚安慰道:“没事的,师父,你不要担心,等到真为人剃头时我就不会这样了。”
一日,师父决定让小和尚给他剃头。小和尚毕恭毕敬地把师父的头刮得亮晶晶的。就在小师父剃完头,师父刚要开口鼓励他的时候,小和尚顺手就把剃刀扎在了师父的头上,可怜人脑不比冬瓜,这样一刀下去,后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
过渡: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班中就有那么一些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说说我们的坏习惯
1、表演小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旁白)早晨,同学们早早地来到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读课文。
(小陈):气喘吁吁的跑进教室,一边吃东西,一边随手把一团废纸丢向墙角。还没坐下来,就一个劲儿地翻旁边同学桌上的本子。
(小蔡):唉,你又迟到了。嗨!海!嗨!你在翻什么呀!
(小陈):数学作业做完了吗?(翻到,露出惊喜之色)借我抄一下(抄数学作业)。
(旁白)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在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记笔记,而小陈又在干什么呢?
(小蔡):专心听讲,不时地记着笔记。
(小陈):一会儿把书翻来翻去,一会儿玩手中的笔,一会儿和同桌讲话,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前俯后仰,然后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旁白)下课时间到。
(小蔡):喂,喂,下课了,你怎么啦?
(小陈):啊!昨晚看电视真过瘾!太困了。
(旁白)(下午三节课即将结束,小陈开始骚动不安,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挪动着椅子,弯腰半站,似乎想从后门口一跃而出,正在这时候铃声再次响起)
值日班长:哎,你又要跑了啊,地又不扫!
(小陈):我有急事„„(小陈华甩头就跑)
(小蔡):唉!我又要一个人扫地了。
2、让学生讨论,说说班级存在的坏习惯
小组总结出存在的坏习惯并进行评论,反思。
看了刚才的小品,大家说说看,在小陈身上有哪些坏习惯?违背了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哪些条例?
同学们讨论,根据多媒体出示课件举手回答:(1、乱丢垃圾;
2、迟到;
3、上课不能专心听讲 ;
4、上课讲话 ;
5、上课打瞌睡;
6、上课讲做小动作;
7、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8、抄袭作业等等。)
除上面这些不良习惯外,我们自己身上还存在哪些坏习惯?
小组讨论,每组指定一学生做好记录,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1、说话不文明;2、上课时故意引人发笑;
3、老师讲课时随意插嘴 ;4、上课时吃东西 ;
5、做错题没有及时改正 ;
6、做了错事不虚心接受批评,强词夺理; 7、对不文明行为不及时制止;
8、不热爱劳动等等。)
3、交课前填写的《学习习惯治疗卡》
这些都是我们的坏习惯。接下来,每个同学拿出课前填写《学习习惯治疗卡》,看看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
学习习惯治疗卡
(填写此卡,尽量详细,针对具体的问题来解决)
年月日
姓名:
不良学习习惯:
怎样改进:
我邀请做我的评判人,提醒我要和坏习惯绝交。
一个星期后,我的表现怎样?
评判人给分:是不是表扬:评判人签名:
(五)、怎样克服坏习惯?
既然已找出坏习惯,我们就应该克服它?
专家给我们的建议:
1.坚持.(养成一个好习惯至少需要21天)。
2.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3.重视别人的批评。
4.写名言名句贴在桌上警惕自己。
5.可以每天定下一个目标,时刻检查自己。
6.从家长,同学,老师中找一个监督者。
(六)、中学生必须培养哪些好习惯?
人格化好习惯的12指标 ——
(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总结反思
中学生最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1.爱学习.2.爱劳动3.守纪律.4.懂礼貌.5.会感恩.下面有请我们班班长来宣读班委会发出倡议书
倡议书
同学们:我们班委会发出如下倡议:
①课堂有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②课间有秩序,不喧哗打闹。③两操动作有到位,精神状态有饱满。④讲文明懂礼貌,学会欣赏老师。⑤心中有他人,不自私,多为他人着想。⑥后进生有进步,不甘落后,奋起直追。⑦卫生有讲究,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⑧校规校纪有遵守,仪容仪表有规范。
⑨劳动值日有积极,热爱生命懂感恩。⑩班级事情有人做,班级荣誉齐维护。九(1)班委会
(七)、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俗话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累”,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成绩,都是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希望大家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情做起,播种更多的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你们,茁壮成长!
(八)、班会结束
主持人:好习惯是花园中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好习惯是原野上悄然踏出的一条心灵之路,好习惯是乐章中用不断地拾取愿望的音符,独自创作的一首迷人的歌。希望同学们能早日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取得人生的成功。好习惯可以成就未来,好习惯可以成就梦想,最后,请全班同学一起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在一片歌声中,甲乙主持人宣布《让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班会圆满结束。
第三篇: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心得体会
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心得体会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年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面对一群活泼可爱,可又没有任何规矩的小朋友,对我这个新班主任而言,更多的是迎接挑战。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朋友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学习方式,使他们难以适应,作为老师即使是一件很小、很细的事都得每天叨唠着:铃声一响就得赶快进教室,课堂上不能随便离开座位„„课下,孩子们像出了笼子的小鸟,满校园“乱飞”,磕碰事情频繁发生。我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孩子们出危险,又让我时刻反思: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该如何养成?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言传身教,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不是太难,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还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因此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坐立不稳,东张西望;有的学生喜欢吮吸手指;还有的喜欢课间追跑„„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这个时候就需要亲自示范,并且讲解。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机会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热情。所以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多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
二、用儿歌口令强化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手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安静地坐好。课堂中,有时候学生会转到后面说话或坐不正,这种情况,我会大声说:“一、二、三,”学生马上跟着喊出:“坐正!”并立刻坐好;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讨论或者交流的时候,不能按要求停下自己的话语,我就大声说:“七、八、九,”学生马上喊出:“闭上口!”并随之安静下来;每当朗读前,我大声说:“身坐正”!学生马上跟着喊出:“腰挺直“,口令一出口,学生马上双手拿书,端正坐好,做好朗读前的准备„„这些小方法,小口诀,让学生不但明确了自己课堂上应该怎么样去做,而且让他们懂得了课堂上是有纪律约束的,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或顺口溜,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在行动中巩固,不知不觉中使他们的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三、以榜样感染学生的言行
模仿是一年级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他们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对周围的人和事很关注,尤其崇拜自己的班主任。所以,班主任的言行对于引导一年级的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说至关重要。平时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当走进教室发现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我会默不作声地把它们摆放整齐;当发现同学们桌子下面有纸屑时,我走过去吧纸屑捡起并放倒垃圾桶里。当发现桌子不整齐时,我会吧他们的桌子拉齐„„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
我充分地利用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如:在《明星闪耀》这一板块里,分出“劳动星”、“绘画星”、“文体星”、“写字星” „„在相应的位置粘贴表现好的同学的照片;在《好榜样》这一板块里,用彩纸做成阶梯状,把每个同学的名字都写上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表现好的同学亲手给自己贴小红花,例如作业认真、考试成绩好、学习有进步、做了好事、劳动积极„„这些都可以是表扬的范围,如果小红花有五朵了就奖励一个小礼物。通过种种的激励发法,我发现同学们更积极了,也更爱表现了,慢慢地形成了相互“比”的局面。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需要学生长期努力,老师不断督促引导的过程,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应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换各角度去看会发现他们很可爱!
六哨中小完小 代玉粉
2011-11-15
第四篇:儿童良好阅读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
儿童良好阅读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
顾晓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日益严峻,最有效的应对之策是人人都必须进行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发展能力,加强修养,才能与时俱进。而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最基本的能力。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一、阅读,让孩子享受乐趣
有句英国谚语说得好:“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的确,书的世界,是天地间最宽广的游乐场。无论书籍的主题是历史,是人物,是音乐,是语文,是科学,抑或是各地的风土人情,透过印记在书上的文字或图像,它们总能引领着至今对这无边无际的世界所知无几的孩子,前往每一个他们所不知,或知之不详之处,兴之所至地去聊天,去闲逛,去听故事,去游山玩水,或者沉醉在童话世界中,圆自己一个梦……阅读,令孩子产生美妙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喜悦与满足,是一种快乐与享受。正如柳斌先生所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读书作为人生的一大快事,乐此不疲。”
二、阅读,让孩子提升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打下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流畅地进行阅读,有赖于许多心理条件。它通过辨认、记忆、联想、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活动,能有效地 1 刺激思维,促进儿童思维的敏捷性。
1、阅读可以催化孩子的思维
读书能使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使孩子正确理解、运用概念,正确判断和思维,并善于联想和想象,从而使思维活化。另一方面,读书能使思维深化。读书,使孩子看待问题不再停留在表面,唤起孩子进行探索和分析的意念,达到借助他人思维升华自己思维的效果。阅读,是思维的催化剂,更是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的大门。
2、阅读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当一个孩子手里捧着一本书躲在一个无人的角落时,他的心灵处在十分宁静而自由的状态:他运用全身所有的感官来体验、捕捉书中所描绘的一切,哪怕是一缕叹息、一声静夜里的狗吠,抑或是第一束染红黎明的天边的曙光……语言文字为他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通过他的感觉、想象以及他以往的经验,转化成色彩、声音、动作,转化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呈现于他的脑海,使他如身历其境,引起他的欢乐、痛苦、喜悦、悲伤……而这一切又完全是因人而异,个性化的。因此,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最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阅读,让孩子亲近学习
1、阅读可以为孩子的学习奠基
孩子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孩子获得知识主要靠阅读,从无知到有知,从知少到知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孩子的自学能力就强。只有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孩子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他的阅读能力。从实践看,凡是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好,学得轻松,而且能得到全面发展;凡是阅读能力差的孩子,不但学习2 成绩差,学习吃力效率低,也很难得到全面发展。因为阅读是儿童学习的基础,所以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
2、阅读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习兴趣,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而阅读,正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无不是从童年大量阅读中引起的强烈的阅读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
阅读丰富了儿童的知识领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读物,这样,就易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进一步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理论研究认为:“只有书籍成为学龄初期儿童的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还取决于对内容的理解与接受,而阅读能有效地培养理解能力,阅读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孩子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并积极接受,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理解的东西越多,也就会产生更多的不理解的东西,于是他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对知识的追求就更加迫切。”可见,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兴趣的保持,使之形成学习动力定型,使学习兴趣稳定而持久。因此,阅读能使孩子更乐于学习。
3、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学习技能 ①阅读能有效地识记和理解字词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阅读中巩固所学的字词比单个字词机械地重复效率高得多。这是因为阅读材料中通过上下文的联系,信息量大,可提供较多的记忆线索。孩子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即在阅读中识字,能把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易于辨析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之间的细微差别,便于孩子理解和运用。这就是把识字同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和智力紧密地结合起来了。经验表明,大量阅读是加快识字进度、巩固提高识字质量的重 3 要途径。
同样,孩子学习字词也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孩子只有在阅读中学习字词,才能弄懂字词的意思并正确运用。从学习心理角度看,要理解一个词语,必须构成它与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想。联想的事实愈多,理解的意义就愈充实,从而有利于抽象和概括。而阅读正是提供了这种联想和概括的条件,所以,阅读能力的形成能帮助孩子有效地识记和理解字词。
②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写作
杜甫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众所周知。老舍也说:“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可见,阅读对于写作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阅读材料是学习写作的范型,是模仿的榜样。模仿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学习过程中心理上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总是需要有具体的榜样作为模仿的依据,才容易取得成效。阅读不仅是写作的基础,也是训练写作的教学手段。学生的作文,从模仿到创作,都离不开范型的影响。写作灵感因为阅读而产生,写作视野因为阅读而开阔,写作素材因为阅读而丰富,写作能力因为阅读而加强。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 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有了六个“获得”,写作能力何以不会提高?难怪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道:“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四、阅读,让孩子净化心灵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人的心灵是怎么发育的?事实证明,精神的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思想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通过基因来拷贝、遗传,4 而是深藏在那些最伟大的书籍之中。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发育。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阅读,意味着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意味着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意味着你能够体验你今生无缘亲历的许许多多浪漫奇异、惊心动魄的生活……人的精神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而童年和少年时期,是最适合于阅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孩子的整个心灵还处于大片空白状态,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尚处在形成时期,此时,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借助于各种方式,表达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的基本准则,如正直、勇敢、忠诚、互助等,也表达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如亲情、爱情、友情等,以及对美和理想的永恒的追求。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抵御世俗的种种侵染,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正如皮罗果夫所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而“各种各样的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作用下,仿佛烤在火上的纸一样渐渐燃尽”。(雨果)
一个人的精神启蒙往往是由阅读开始的,这种启蒙犹如一束来自形而上的世界的光,照亮人的灵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正是那一本本书,在一己心灵与书中文字不经意相遇的每一瞬间,不留痕迹地为孩子们缓缓拭去了心上的灰尘,使孩子的心灵无比澄澈。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的意义不言而喻。培根又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可见,书籍能给人提供全面的营养,滋养一个人的性格,完整一个人的人生。“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个比喻实在恰当不过,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在古今中外书籍 5 这个营养品的滋养下,必然是一个心胸博大的人,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乐于阅读,勤于阅读,善于阅读,用阅读来锻铸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婷煜.读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2.巴丹.阅读改变人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3.肖卫.为你自己读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4.张娅丽.爱读书:让你的孩子博学多才[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第五篇:听障儿童性格特征
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自卑心理
摘要:听障儿童除了听觉造成的听力和语言障碍外,心理问题也尤为突出,为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自卑心理我们应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力量。关键词:听障儿童、自卑、帮助、克服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来源于儿童时期,它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消极影响。
听障儿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卑心理,他们因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致聋而无法聆听,他们的自卑心理通常表现为胆怯恐慌、内向、不敢自己选择、不愿与别人交流等等。
一般情况下,听障儿童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原因。生理方面:显而易见就是他们的听力损伤或残障;心理方面:父母的态度、学校环境和社会固有的观念,这些因素就使得这些孩子慢慢形成了胆怯自卑的心理。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主要由于后天环境因素造成的,要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就要通过后天环境因素入手,听障儿童的自卑心理是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教育来预防和克服的。那我们该如何来帮助听障儿童预防和克服自卑心理呢?
一、学校、教师的帮助:
(一)、倾注爱心及时表扬
爱是一副良药,爱是一种感情。听障儿童虽然听力上有了保障,但他们的感情同正常孩子是一样的,甚至比正常的孩子更为敏感。听障儿童每做一件事,都急于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情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满足孩子这种心理,平时应对听障儿童日常生活学习进行细心观察,对于进步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表扬的方式应丰富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可以是发自内心的语言上得称赞,可以是孩子喜欢的零食或玩具,也可以是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行为。总之,应根据孩子自身的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表扬。
可以是在他们的小额头上贴一颗小五角星;可以是他们击掌说一声“耶”;还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积极的表扬能让孩子精神振奋、充满自信、心情愉悦,在表扬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信开始建立起来。
(二)、鼓励孩子 表扬自我 有些听障儿童在私下里活泼开朗,可是在陌生人的面前却表现出害怕、胆怯的心理,同时上课时,总是挑后排的位子来坐,针对这个现象,在上课时,可以安排他们坐在前面的位子,并让他们经常回答简单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对简单问题的正确回答则会让她觉得自己表现突出,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了。
(三)、发挥长处回避短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应十分注意让孩子回答他们擅长的问题,答对了就让全班的小朋友为他鼓掌。让他们不断去认识自我,不断去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做到扬长补短,把自卑心理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这样,他们很容易就会认为自己很棒的、是受老师的关注的,也能够充分的悦纳自己。
(四)、引导孩子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就有可能意味着孩子有一些自卑或胆怯。有些听障儿童就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眼神总是在躲避、不敢与人进行眼神的交汇。与这些孩子刚接触的时候,可以经常抱抱他、亲亲他并且让班上的其他小朋友都来拥抱他,让他感觉到我们大家都是对他很友善的好朋友。在他对大家逐渐产生信赖以后,就慢慢引导他看着同伴说话,再到后来引导他睁大眼睛,在与他人说话时也要注视别人。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
二、父母、家庭成员的关心:
(一)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对孩子要求要适当,不能过分苛求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应该和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家长鼓励孩子当自己感到信心不足时,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我一定能成功,我最棒等”。
(三)引导孩子使用小目标积累法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进步。听障孩子容易自卑,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淹没在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因此,家长应积极地引导孩子将大目标不断地分成无数的小目标,引导孩子不断实现小目标,从已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
(四)驱逐孩子心中失败的阴影
听障儿童在生活中更容易遭受挫折和失败,而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父母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给与正确指导。常见的方法有:1.帮助孩子正视失败将其视为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2.帮助孩子将不愉快的事彻底遗忘或者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五)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自卑的听障儿童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并交个他们一些实用的交往技能。
(六)尊重孩子的自信心
听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容易自卑,因此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自信心非常重要。家长应多关心、体谅孩子,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对孩子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就好,这样有利于孩子排解消极情绪,增强自信心。
三、广泛集聚社会力量:
人是社会的人,听障儿童同样如此。在社会中应让自卑的听障儿童参加社会活动,用眼睛和纯洁的心灵去体会丰富多彩的世界。这种教育无需专门进行,只需要与社会生活本身结合起来,寓教于日常生活中。社会各界应充分关注自卑的听障儿童,给于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总之,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幼儿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干扰。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但只要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就可以帮助他们预防和克服自卑心理。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要以爱心为桥梁,以多种教育方法为指导,在发展孩子语言的同时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力量为听障儿童的未来撑起一片美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