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CDIO工程教育改革会议暨教育部CDIO高级研修班”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2 13:0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全国CDIO工程教育改革会议暨教育部CDIO高级研修班”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全国CDIO工程教育改革会议暨教育部CDIO高级研修班”总结报告》。

第一篇:“2011年全国CDIO工程教育改革会议暨教育部CDIO高级研修班”总结报告

“2011年全国CDIO工程教育改革会议暨教育部CDIO高级研修班”

总结报告

前言

由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和CDIO试点工作组主办、汕头大学和南京工程学院承办的“2011年全国CDIO工程教育改革会议暨教育部CDIO高级研修班”于2011年12月16-18日在南京钟山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举行,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燕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汕头大学等全国75所高校和单位360人出席了大会。与会领导和嘉宾包括: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领导侯永峰、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邹晓东、金陵科技学院书记陈小虎、南京工程学院校长孙玉坤、《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常委副总编姜嘉乐、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周定文、南京工程学院副校长吴中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王刚、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副校长郭权等。

这是CDIO试点工作组首次尝试CDIO会议和研修班有机结合的创新形式,会议分为CDIO试点高校工作会议、大会报告(5个)、分会场报告(21个)(包括“CDIO目标与课程体系专题研讨会”“CDIO课程与项目设计专题研讨会”和“CDIO专业能力培养专题研讨会”的报告各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题研讨会(8个报告)、CDIO工程教育实习与体验五个环节,其中后四个环节既是CDIO工程教育改革会议的内容,也是CDIO工程教育高级研修班的内容。

此次大会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一、参会人数空前,360人的规模是历届CDIO会议之最,且在会议筹备后期,限于会场、住宿、餐饮等因素,会务组对人数进行了比较严格的控制,若无此措施,会议人数还会继续增加。

二、此次大会受到了越来越多985高校的重视,如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反映出CDIO工程教育改革在985高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报告数量和内容空前。此次大会的专题报告总计34个,报告人包括教育部领导、校长、院长、系主任和一线教师,内容包括改革方案、培养模式、目标体系、课程与项目体系、课程与项目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过程管理与控制、结果考评与改进,涵盖了改革的宏观、中观、细观和微观层面。

四、报告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除少数特邀报告外,此次大会的大部分报告是征集而来的,而且筹备后期不断有试点高校要求做报告,报告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极大地促进了改革经验和成果的分享与交流。

此次大会是一次创新的、成功的大会,为今后CDIO会议和研修班的举办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一)会议的筹备

在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江苏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和关怀下,会务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筹备工作,使得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经过CDIO工作组组长单位汕头大学、副组长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和东道主南京工程学院的充分沟通与协商,确定了筹备工作的分工和形式:作为CDIO试点工作组组长单位和秘书处所在地的汕头大学负责发布通知、组织和准备会议内容、接受报名等前期工作,充分地发挥了组长单位的号召力和秘书处的协调作用;作为东道主的南京工程学院主要负责会议材料的筹备、会场安排、住宿、接待和现场的会务工作。这种分工职责明确、各尽所长,使会议顺利、成功地进行。

在东道主南京工程学院孙玉坤校长、吴建华书记、吴中江副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该校组织以高教所李平所长、工程实训中心郁汉琪主任、校办张仰飞主任、杨涛副主任为核心负责人的会务工作团队,充分发挥该校历次办会的成功经验,开展了高效率、高标准的筹办工作,使得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与会代表一致的、高度的认可和赞赏。会议期间,东道主南京工程学院以该校之名特别安排了欢迎晚宴,该校吴建华书记亲临现场祝酒,东道主的拳拳盛情让所有与会代表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馨。

在CDIO工作组组长单位和秘书处所在地汕头大学顾佩华执行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汕头大学组成以工学院陈严院长、熊光晶副院长、教务处陆小华处长、工学院包能院长助理为成员的会议顾问团,以CDIO试点工作组秘书处林鹏秘书长领导的秘书团队为工作实体,开展会议前期准备、内容组织以及与南京工程学院的协调、沟通工作,充分发挥了秘书处的协调作用,为此次会议的创新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会议得到了浙江大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的支持和关心,得到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燕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长春工程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等试点兄弟院校的支持,这些学校在会议上无私地分享了各自的改革成果,为推动CDIO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他试点兄弟院校积极派代表参加会议和研修班,为会议和研修班的成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次大会采取长周期、分阶段发布通知的形式,一方面扩大了会议的辐射面,增加了全国高校对会议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也给予试点高校充分的时间参与进来。早在10月初秘书处发布了一号通知,主要目的是征集CDIO发展议题和专题报告,同时也让全国高校知悉会议大体内容、时间安排等基本信息。在11月中旬秘书处发布二号通知,基本确定了参会的主要嘉宾和报告内容,从而引起了各高校的强烈关注和兴趣,报名人数直线上升。

(二)会议主要成果

此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使得全国70余所高校和单位的360位代表直接从中受益,扩大了CDIO理念以及CDIO年会在全国的影响力,使得CDIO试点工作组成为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会各个环节的报告目录和成果如下。

大会主要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大会报告

1、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近期重点工作

主讲人:侯永峰(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领导)

2、CDIO在浙江大学的创新与实践 主讲人:邹晓东(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3、CDIO在中国

主讲人:顾佩华(汕头大学执行校长)

4、深入推进CDIO工程教育改革,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主讲人:周定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

5、追求卓越,学以致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教育与培养探索 主讲人:吴中江(南京工程学院副校长)

第二部分:CDIO目标与课程体系专题讲座

1、ECDIOKS——北邮CDIO探讨与实践

主讲人:纪阳(北京邮电大学CDIO项目负责人)

2、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教育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主讲人:郁汉琪(南京工程学院工程实训中心主任)

3、CDIO模式在汽车类课程体系重构中的探索 主讲人:杨波(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4、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CDIO系列教材建设 主讲人:谢明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

5、将全面系统的能力培养目标落实成规定动作——深化EIP-CDIO改革路线图 主讲人:熊光晶(汕头大学工学院副院长)

6、CDIO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主讲人:王一军(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系主任)

7、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主讲人:纪文纲(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系主任)

第三部分:CDIO课程与项目设计专题讲座

1、基于CDIO模式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项目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主讲人:史艳国(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系系主任)

2、三级项目的构思设计与实践

主讲人:包能胜(汕头大学工学院院长助理)

3、基于探究式的CDIO团队项目的教学改革--功能建筑材料设计为例 主讲人:李庚英(汕头大学工学院土木系)

4、“1234项目设计课程模式”创新与实践

主讲人:刘超英(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学教学部主任)

5、土木工程专业多级化项目的实践探索

主讲人:张世民(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土木系系主任)

6、由一级项目引发的专业认知和自我构建 主讲人:王英姿(汕头大学工学院土木系)

7、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工程力学1》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主讲人:王晓红(汕头大学工学院土木系)

第四部分:CDIO专业能力培养专题讲座

1、构建TOPCARES-CDIO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主讲人:郭权(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副校长)

2、基于CDIO理念下的机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主讲人:王华(长春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3、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主讲人:窦立军(长春工程学院土木学院院长)

4、借鉴CDIO 模式的机械类应用型工程师培养途径选择 主讲人:王百成(黑龙江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

5、浅谈提升整合思维能力的知识与实践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 主讲人:姜永权(汕头大学工学院电子工程系)

6、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CDIO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主讲人:燕红(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系系主任)

7、基于CDIO的主动式项目驱动学习主讲人:姜大志(汕头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系)

第四部分:CDIO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题讲座

1、构建科学的项目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 主讲人:赵永生(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2、基于CDIO的卓越工程师化工专业培养方案

主讲人:宋永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3、面向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大学物理课程改革

主讲人:朱兴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副院长)

4、基于CDIO模式的机电类专业“卓越计划”的研究与实践 主讲人:曹建树(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5、基于CDIO理念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实践与探索——能力进阶型探究式系列化教学项目的构建

主讲人:汪木兰(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主任)

6、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

主讲人:张晓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系主任)

7、汕头大学-伟易达工程实践教育的实施与总结 主讲人:包能胜(汕头大学工学院院长助理)

8、CDIO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主讲人:陆小华(汕头大学教务处处长)

一、CDIO工程教育试点高校2011年度工作会议

1、CDIO试点工作组2011年工作总结

秘书处根据四个专业组提交的专业组总结初稿撰写了全国CDIO试点工作组总结初稿,并在会议上宣读,介绍全国CDIO改革和各专业组CDIO改革进展,对工作出色的专业组和高校进行了表扬,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敦促作用。全国的总结和各专业组的总结拟在2012年1月形成定稿,并在中国CDIO网站上公布。

2、CDIO发展关键议题讨论

CDIO改革的配套措施:建立合理的人事、考评、激励制度,调动作为教学两大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参与CDIO改革的积极性,可参考措施如年薪制,教师、企业、学长三导师制等。

试点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延长CDIO工作会议的时间,在CDIO年会上组织专业类的报告交流环节。

成立CDIO成果案例集编审委员会:列入2012年工作计划。成立CDIO试点工作组教材专委会:列入2012年工作计划。

在资源、设施有限条件下如何开展CDIO教学:结合校情制定合理计划,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多争取学校、学院的支持以及与企业的合作。

将CDIO理念推广至艺术型工科专业群:组长单位充分调研后再做决定。如何利用第二课堂开展CDIO教学:制定合理计划,充分发挥学业导师、企业导师、学长导师的作用。

CDIO工程教育模式如何与专业评估、专业认证结合:发挥CDIO工程教育特点,成为专业培养的特色,满足国内、国际专业评估、专业认证要求。

3、CDIO试点工作组2012年度工作计划

秘书处根据各专业组提交的工作计划初稿制定了全国的计划初稿,计划中提出了2012年全国试点工作组的工作目标和战略以及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2期CDIO高级研修班、1届CDIO年会、编审和出版CDIO成果案例集、编写和出版CDIO教材、制定各专业CDIO评估方案、各高校修订和完善专业目标体系、各高校制定“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一体化实现矩阵”、各高校编写专业课课程档案(含教学策略)等,该计划在工作会议上原则审议通过,拟于2012年1月形成定稿,各专业组根据全国计划定稿制定本专业组工作计划定稿,全国计划和各专业组计划将在中国CDIO网站上公布。

会议决定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广州大学三所高校中选择广州大学作为2012年CDIO工程教育年会的合作承办单位。

二、大会报告总结

1、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近期重点工作

理工处领导侯永峰向全体与会代表传达了理工处近期的重点工作,包括:重点工作的背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紧缺人才培养计划、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他介绍了各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及工作进展,并介绍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侯永峰副处长的报告使各参会高校明确了改革的内容和重点,为各高校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2、CDIO在浙江大学的创新与实践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邹晓东主要介绍了浙江大学工程教育高级班和国家级综合工程教育创新实验区项目中的CDIO创新与实践。

CDIO理念的创新:重基础、重创造、重设计的三重思想;加入了领导力和创业能力。

CDIO目标体系的创新:提出了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和未来工程科技领导人、搭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构筑产学合作教育网络四大发展目标为支柱的目标体系。

CDIO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了工程专业教育、综合工程教育、通识基础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3、CDIO在中国

作为CDIO试点工作组组长和中国CDIO改革先行高校汕头大学的执行校长,顾佩华站在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前沿,从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与挑战、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优势和特点、CDIO在中国的传播、CDIO与卓越工程师计划、CDIO在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对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六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向与会代表展示了CDIO在中国的全景图,对于各高校在中国国情和各自校情下开展实质性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报告最后对于中国和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差距分析以及提出的8个前瞻性的思考是工程教育界今后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工作。

4、深化CDIO改革,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作为CDIO试点工作组副组长,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周定文认为,CDIO已在中国取得阶段性成果,CDIO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卓越计划进一步推动了CDIO改革,他指出,各试点高校下一步的工作是深化CDIO,使改革更细、更实、更深、更全,各高校应以更具体的项目交流与合作深化CDIO改革。他介绍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CDIO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创新与实践,要点是在全校全面推进,分层分类实施:

1)重新梳理专业定位:基于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行业岗位要求、学校培养理念、个人发展要素、校园文化特色、政府-社会-校友需求与评价的新的专业定位。2)制定新的人才标准:基于“卓越计划”通用标准、ABET EC-2000华盛顿协议、CDIO能力大纲、学校办学理念和定位、专业基础与特色等要求的新标准。3)重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专业级项目为主线、课程群项目相互支撑、课程内项目培养专业能力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4)公共课的配套改革:根据CDIO培养目标,对计算机基础课、英语课、物理课、思政课、数学课、体育课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5)课程大纲的修订:将每一门课程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具体贡献落实到知识点、能力要求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中。

6)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基于项目的、基于问题的、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实施团队教学活动,双导师制度(学校、企业导师),加大过程考核力度,试行导生制,建立基于学生科研项目的、基于学科竞赛的、基于学术讲座的、基于社团基地的学生科技活动平台。

7)CDIO教材建设:以基本原理结合典型工程应用实例的结构,规划系列教材,即将出版: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学物理等。

5、以用为本,追求卓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南京工程学院副校长吴中江介绍了该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契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龙头,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在CDIO思想的指导下,该校构建了以能力为主线,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五化”“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五化:课程体系模块化、师资构成多元化、项目教学系列化、学习评价多样化、科技活动普及化;五注重:注重学生社会责任培养、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大学生个性化培养。

三、CDIO专题报告会总结

“CDIO目标与课程体系专题研讨会”“CDIO课程与项目设计专题研讨会”和“CDIO专业能力培养专题研讨会”这三场研讨会中,各报告人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课程与项目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环境与条件、过程管理与控制、结果考评与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如下。

1、汕头大学

该校的CDIO改革在培养理念、目标体系、课程与项目体系、课程与项目设计、课程档案、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环境与条件等方面取得成效。

创立以设计为导向的EIP-CDIO能力-素质-知识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一级项目为主线,二级项目整合相关课程群,三级项目落实专业能力。

构建以技术知识和推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工作与交流能力、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能力这四大能力为支柱的目标体系,并制定基于CDIO的个性化培养目标体系(如卓越计划、创业计划、创新计划)。

整合基于CDIO四大能力要求的能力-素质-知识一体化课程/项目体系实现 矩阵,建设包含详细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课程档案。

骨干课程均设置三级项目。教学资源增加不多情况下如何做好项目设计?小 项目如何应对大能力提升?做好详尽的项目指导书,控制成本,教师和学生转变做项目的观念,尽量不要用现成材料,多动脑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基于“三阶段”的CDIO探究式团队项目教学。自然阶段:理论知识浅、窄到略深、略宽,项目简单容易;不自然阶段:理论知识较深、较宽,项目要求提高;科学的自然阶段(N年后):理论知识略专,项目答辩、专家、工程师。

《土木工程设计导论》的设计与教学。总体思路为自我构建和专业认知。具体做法:组建教师团队,给定以“我的梦中家园”为题(以汕头乌桥为设计对象),要求学生实地勘察、做出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并给出理论依据(查阅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自我构建和专业认知。

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工程力学1》中的应用:该方法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开展教学,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好奇心,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重视学生之间的谈论与合作。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方面,设立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充分与学生互动,将工程实例与课堂内容结合,补充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知识,课前以提问或小测验形式回答上节课问题,课末留一定时间谈论、小测验,安排好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

利用CDIO的理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以三级项目带动知识的学习,利用所学知识(理论)指导项目实践,教学主要环节包括:工程问题的提出-相应理论的推导论证-应用举例与性能分析-学生作业、三级项目实践、撰写项目报告-三级项目研讨-三级项目改进与提高。

JAVA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CDIO的主动式项目驱动学习:将教学分解为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设置、项目实施、项目保证、反思五个环节,将CDIO在课程中的能力要求落实成“规定动作”。

2、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该校的CDIO改革在目标体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项目建设、教材建设活动设计、过程控制与评价、结果评价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效。

对CDIO能力要求进行了继承性的创新,提出了TOPCARES-CDIO能力指标体系: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技能、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实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为社会做贡献(一级指标)。另有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110个。

完成目标体系(公共能力、专业能力)与课程/项目体系(公共课程、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的映射,构建了一体化能力-课程/项目实现矩阵,并完成了课程/项目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的映射。高度融合、高度关联的课程与项目,从五级到一级项目逐级递进的一体化课程。

教材建设:课程知识与能力培养一体化融合、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一体化设计、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一体化展示、编排结构与教学文档一体化延伸、学校与企业联手合作一体化开发、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

教师考评:教学能力(量和质)、项目实践能力(科研、教学、资源开放)、核心行为能力(团队合作、开放式创新、关注学生、快速学习并共享知识)。

过程控制:TOPCARES-CDIO专业评估12条标准+东软教学质量标准(教育部标准+ABET标准)。

3、宁波工程学院

创立艺科交融·创执并举的A+T·CDIO建筑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建筑业全产业链环境下A+T·CDIO模式的工程教育。

构建具有艺科交融专业知识结构、构思-设计-执行-运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协作精神以及良好个人素养和价值观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以建筑学导论、建筑行业认识实习-建筑设计CDIO知识、能力、态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线,以工程技术能力、工程表达能力、执业应用能力、交流沟通表达能力、文脉传承能力、艺术审美能力、艺术设计能力、造型表现能力这八大能力对课程进行整合。

创立1·2·3·4项目设计型课程运行模式(一个“目标”、两个“基于”、三个“一体化”、四个“双模式”)。

4、南京工程学院

以工程实践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基础课中理论与实践学时实现1:1,一、二年级注重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三、四年级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培养与训练,并充分考虑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分解成工程入门、工程基础、工程专项、工程综合四个层次的课程整合,分解成工程入门、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科技创新、毕业设计六个层面的实践/项目体系。

对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探索:教师层面,方法(集中授课、分组辅导),说课(目的、工艺、条件、评说),评估(标准、检查、考核、成绩);学生层面,设计(构思、资料、分析、设计),实践(安装、程序、调试、集成),总结交流(论文、汇报PPT、手册)。

5、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构建了基础科学知识、核心工程基础知识、高级工程技术知识三大支柱的专业目标体系。

构建了包含一般工程能力素质和自动化专业能力素质的一体化课程与项目体系实现矩阵。

在教学环境与条件方面,该校推行校企共建实践中心、共建课程、共建教材。

6、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应用CDIO理念,将工程教育的做法融入电子基础系列教材: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相对于传统教材“理论-习题-小结”的形式,该系列教材包含目标(工程或应用引例)、理论(目标测评、工程或应用案例分析)、习题(理论题、工程实践题)。

7、燕山大学

根据CDIO理念和改革目标要求,在课程体系中引入CDIO项目式教学,包括三级项目(一门或两门课程设计)、二级项目(若干个三级项目基础上完成)、一级项目(毕业设计),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课程/项目计划。

根据课工程实际、课程特点、科研成果设置和设计三级项目,基于研究生科研成果设计二级项目,结合科研项目设计一级项目。

教学方法方面,引入讨论课,缩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环节,将实验融入三级项目,讨论和项目按组完成。

8、长春工程学院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制定基于CDIO理念和CDIO能力大纲,符合毕业生就业要求、行业要求和地方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核心专业能力包括:工艺工装设计能力、数控编程与加工、机电控制、系统集成能力。

构建“以项目、产品为工程实践训练载体,实验与基本专业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工程训练、科研项目和企业实践为依托、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环节、集中实践和课外实践教育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工程入门、工程基础(三级项目)、工程专项(二级项目)、工程综合(一级项目)四个层面。

2)土木工程专业

提出了“3+1搭接式”人才培养模式: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训,企业提前一年到学校招聘学生、学校在学生毕业后再向企业延伸一年,把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使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

与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的课程体系: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执业工程师训练模块四个模块组成。

课程内容改革:完善课程大纲,优化课程内容,明确各门课程的边际和相互关系,突出基本理论的应用,强调工程规范的应用。同时将技术与经济进行融合、将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的融合,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9、黑龙江工程学院

实施路线:构建以项目为主导,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一体化的培养体系。采用项目分级设计和实施的策略,通过项目支持的逻辑主线,将工程教育模式贯穿于专业的整个教学阶段,使学生得到逐步递进式的产品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全过程系统性训练。

培养体系:采取项目驱动、能力递进的培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的、系统的结合起来。依据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标准,通过项目为导引,将能力培养过程落实到学生参与项目的全过程,按照培养环节的分级项目,依据目标集合,最终落实到课程单元。

培养途径: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平台,建立新的开放式工程训练模式,教学体系与内容不断再优化再设计,突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工程文化教育,深化校企结合,加快工程教育与国际化接轨。

10、北京邮电大学

对CDIO内涵进行了扩展,在《移动互联网》课程中应用ECDIOKS(体验-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知识)模式组织教学,采用“混合学习”(face to face和e-learning,开放、共享、在线式)和构建主义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提出“肯定、批评、建议”三明治式作业评价方法。

11、哈尔滨理工大学

建立以身心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精神、创业勇气和终生学习能力这五个层面能力一体化的目标体系,构建与目标体系一一对应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项目体系,设置一、二、三及项目,确立相应的能力评价指标。

12、广州大学

构建了包含知识、能力和方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知识、能力、方法在构造和实现两个层面进行了矩阵分解。

13、武汉理工大学

根据CDIO理念对课程进行整合,分成专业素质课、工程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课4个层次。

14、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组建约20人的“小龙班”,设置土木工程导论(大一)、建筑缩尺寸建造(大二)、结构竞赛(大二+大三)、毕业设计(大四)四个一级项目。

四、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题研讨会总结

该环节中,燕山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和汕头大学的报告人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标准(目标体系)、课程整合、企业培养等核心环节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汇报,突出了CDIO的理念、方法与卓越计划的结合,并探讨了CDIO与卓越工程师计划高度相关性和兼容性。

1、燕山大学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和该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培养卓越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目标:培养基础知识宽广厚重,专业知识特色明显,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优秀,沟通交流和思想表达流畅,诚实守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根据培养目标,构建了以项目为主线的科学的课程项目体系,强化工程与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设置三个级别的基于团队的数十个项目,实践性教学环节至少占每门课程时数的1/4。

建立了全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课程最终成绩要综合考量考试、平时测验、课程项目、作业、实验、讨论课、出勤等因素。

对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对较大的项目实行节点考核(如毕业设计分开题考核、中期考核、结题答辩考核三个节点,每个节点占一定的成绩比重)、演示汇报答辩和提交书面报告制度。

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1)化工专业

综合考量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教育部特色专业、工程专业认证、CDIO人才培养定位、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标准等因素制定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工程实践教学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两条主线制定培养体系。工程实践教学:初步实习、职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初级工程设计I、初级工程设计II、化工过程设计、产品与过程设计与研究。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验(专业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实习(车间实习和仿真实习)、设计(课程设计和工程设计)三大模块。

新开设《初级工程设计I和II》《化、工过程设计》《企业文化》等课程,对原有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和优化。

产学研合作工程教育模式五个“校企共同”: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2)机械类专业

指导思想。一个理念:基于“工程形成”理念,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两个着力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目标、过程、效果”一体化;四个体系: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自主研学与职业认证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两个机制:教师绩效激励机制、校企合作教育机制。

按照社会需求、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和校企合作特点,根据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构建专业培养目标体系。

建立课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实现矩阵,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课程项目体系,并根据课程相关性特点开展课程群整合。

建立了运行与保障体系,校企合作教育委员会共同投入、管理,共建基地,共建队伍;并建立管理评估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师资建设、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基地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3)计算机专业

面向IT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项目开发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素质、知识和实践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机系统分析能力、软件开发能力、网络软件设计和管理能力、移动终端应用开发能力等。

根据2个专业方向、3个技术平台、4个课程模块思路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以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行业认知能力、计算机编程与算法设计能力、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系统实现与集成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线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企业培养环节采用四年不断线方式,注重广度学习和深度学习、感性认识和专业能力的结合,四年累计企业实习一年。

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以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的,以工程与应用为教学背景,以多样化教学手段为依托,以知识与能力为考查核心,着重学生物理基本知识(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学生演讲)、科学素养(物理论文撰写、学生自学)、工程能力(工程应用解释、简单系统设计、实验方案设计)三个层面的教育。

4、南京工程学院

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为目的,通过开展项目教学系列化建设与改革,构建贯穿大学四年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目的明确,循序渐进,逐层提高,能力进阶的系列化探究式项目教学体系。

教学过程:大一完成所学专业综合调查(高校-研究院-企业),大二完成基础项目(定性功能为主,定量指标为辅),大三完成综合项目(定量指标为主,追求尽善尽美),大四完成企业项目(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难题攻关);课题来源于科研项目或技术攻关,鼓励学生自拟题目,学生每组三人,协商组合,自由选题,轮流担任组长,老师每年级指导一组学生,课外为主,获得创新学分,重在过程管理,通过网站确保每周的师生交流与指导,成立指导委员会,按学期补贴指导老师学时(2学时/周)。

企业培养:第5、6个学期开设《企业实习预备专业知识概论》(上/下)40学时2.5学分,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做好铺垫,少量课程调整到企业实习期间完成,由带队教师在企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完成教学。

5、汕头大学

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标准体系规范培养结果和企业培养强制性要求,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培养标准怎样在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中落实?如何创新培养模式?如何实现企业培养?汕头大学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开展“卓越计划”中的培养标准设计、培养模式改革、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国际化等重点任务的有效途径是“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一体化培养”,因为CDIO在以上五个方面与卓越计划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兼容性。

结合“卓越计划”和CDIO的要求,汕头大学进行了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法和持续改进的一体化创新设计。

汕头大学与伟易达集团开展企业培养标准、工程实践中心、工程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合作,企业培养环节设定在学生的第四学年,操作流程包括:学校推荐学生、企业笔试、校企联合面试、签订三方协议、企业工程实践(顶岗实习、校企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论文)。企业工程实践分五个阶段共44周进行,制定了详细的时间与内容安排,确保学生每个阶段达到培养要求。

五、CDIO工程教育体验实习与考察总结

与会代表实地考察南京工程学院工程实训中心的校企共建实验室,体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氛围和鲜明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的办学特色。

该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是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实验和工程训练的基地,主要负责全校的电工电子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工电子实习、金工实习等教学任务,并招收少量教学改革试点班---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同时还负责部分项目的科技创新的指导。中心建筑面积共26000平方米,设有综合办公室、电工电子教研室、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金工实习基地、校企共建实验中心、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教研室、控制与传动应用研究所等;中心现有设备台套数为3580台,固定资产总额近一亿元。

该中心积极与企业及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分别与七家企业合作共建了实验室、实验中心超过24个。中心发挥自身的优势,自制或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实验仪器和设备,并出版了近20本教材。

中心还以校企共建实验室为平台,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机制,于2007年招收了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的学生,并进行了教学改革试点,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编写、上课的方式、实验实习内容等方面将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和实践,以探索 1:1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机制。

南京工程学院积极推进的校企共建实验室互利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校企共同开发设备和编制教材等做法为各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借鉴。

CDIO试点工作组秘书处

2011年12月

第二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CDIO工程教育改革思路探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CDIO工程教育改革思路探索

【摘 要】以服务浙江及周边地区经济为导向,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的教学进行初步改革探索。建立了“华峰班”、请企业的专家来讲学、让学生到企业去等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工程实际环境中学习学科知识,得到了一些正面的结果,并初步尝试建立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CDIO工程理念的考核制度,为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华峰班 CDIO 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9-0001-0

320世纪的工程教育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工程教育课程的教育偏向了“厚基础、宽专业”的工程科学的培养模式,从而削弱了对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导致了学生缺乏对现实工程情况应有的认知程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00年由麻省理工学院Crawley等人通过4年的探索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作为一种新的工程教育理念,主张以产品研发的CDIO全过程,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载体,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学生的职业道德、学术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终生学习和团队交流能力。

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化学工业的主要学科领域,担负着促进化学工业及相关行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使命,因此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化工过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温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作为教学改革培养对象,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探索适合于以服务浙江及周边地区经济为导向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 工科人才教育培养现状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理论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模式。当前,我国工程教育是通识教育模式和苏联教育模式的结合体。解放前,我国的先进高等工科教育主要是来自西方一些教会式的大学教育。建国后,由于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效仿苏联搞起了专业教育。这种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其缺点是过于强调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统一,影响了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活跃性,也阻碍了对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家们对苏联教育模式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制定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工科通识教育模式。然而,随着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以及高校的持续扩招,导致了大量的工科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可能是因为通识教育过于强调基础科学理论,而弱化了专业内容和工程实践,导致了工科毕业生只了解一些表面的理论,缺乏工程应具备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办学机制上,一方面,高校过于强调科研业绩考核,许多具备丰富工程经验的老师很少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而参与教学的教师又与企业的联系不紧密。负责教学的教师缺乏产业经验,工程教学过程又缺乏与企业的有效沟通,造成了工程教育和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另一方面,虽然在教学上安排了生产见习、毕业实习等环节,但是不少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是比较薄弱的,这是因为见习、实习的时间一般比较短,相应的考核制度也不健全。综上所述,我国工科教育从教学模式、办学机制等众多方面都存在着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理论脱离实际、实践环节薄弱、产学脱节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以及企业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由此可见,我国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合产业升级所需的人才,我们从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探索。

二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CDIO工程教育改革探索

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CDIO模式以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做,学生需要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用于解决综合问题。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突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这就必须打破教师单打独斗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围绕CDIO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关联工作。

1.化工核心课程群的组织与教师队伍建设

核心课程群由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6门课程组成,构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专业课的主体。化工设计以其他五门课程为基础,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工程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工原理是讲述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化工热力学则建立在分离工程的基础之上,阐述工业条件下各种流体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化学反应工程以传递过程为基础,传递现象和化学反应工程利用数学的方法,从微观角度阐述化学反应过程、设备设计的共性科学问题;化工工艺是关于化学品生产方法的技术科学,它以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规律为基础,使化学反应达到工业化应用水平。由此可见,核心课程群的各门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的。在课程群建设中,涉及专业课教学的老师主要通过进修、企业实践、参加会议三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对化工专业工程教育模式做到整体的认识,同时要求参与指导学生的化工设计。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与企业方面的人才进行专业知识和其他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其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首先,按照CDIO的教育理念,要逐步形成教师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使教师从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卖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把主要任务放到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上来。在教学方面的改革要得到全校上下的支持才可能顺利进行。温州大学为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化工核心课程群教改的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政策鼓励。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教师也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听课评课,吸纳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由于化工班都属于小班上课(30人左右),对部分课程如化工专业英语、精细化工工艺学实施角色互换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化工教学的过程中。这些课程的效果反映较好,对化工原理等课程中的部分章节,我们也将逐步展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能够很好地衔接,通过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切磋,讨论每门课程讲授的重点,个别章节内容的舍弃和补充,做到教学的知识体系完整、重点难点突出、学时合理分配,真正做到精选、精讲教学内容。摒弃了过去教学活动中的单打独斗,改为教学团队授课,使各门课程有机地衔接起来。通过相互听课并课后集体讨论,指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互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改进的方法与策略,使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迅速得到提升。

第二,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不少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教师科研水平,其次关注人才的企业实践经验。鉴于科研压力,假期教师也不能到企业去参与实践或者工作。此外,许多教师只对与自己科研相关的专业课非常熟悉,对其他的专业课则非常生疏。因此,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培养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很重要的一环。温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所以化工设计为主线,基于地方化工企事业单位为依托,派遣年轻教师每年到相关的化工企业实践两个月,逐步培养教师的专业水平。近几年,利用学习、调研以及下派科技特派员的方式,到杭州化工研究院、衢州巨化、瑞安华峰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参观学习,不断地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为了让教师能够很好地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温州大学对担任科技特派员的教师提出教学科研任务减半、考核优先等政策鼓励。仅2010年,我们派年轻老师带

队到衢州巨化学习15天,杭州化工研究院学习3天,华峰学习7天,温州本地化工企业实践1个月左右,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程素质。教师工程素质的增强也使学生收益颇丰,在2010年省化工设计大赛和全国“三井杯”化工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奖。2.学生工程能力和团队合作的培养

作为地方院校,温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过对近两年该专业的毕业生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该专业存在以下问题:(1)毕业生虽然掌握较多的书本知识,但实践能力不强,导致他们从学校到公司需要较长的“岗位过渡时间”;(2)毕业生普遍缺乏对现代企业工作流程和文化的了解,缺乏团队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3)工程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薄弱,责任感不强。具体体现在:工作不踏实、心浮气躁、做工程不细心、不愿承担责任,客观上他们的实践能力与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而主观上又不能沉下心来虚心向前辈学习。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以目前的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来指导学生的专业教育经不起企业用人单位的考验。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与温州地区最大的化工企业华峰集团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本科生,实施“华峰特色班”战略。目前,“华峰班”的学生采用“3+1”模式培养方案(即学生前三年在学校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完成实践教学,最后一年到企业,接受企业的培训,并在企业盯班盯岗接受生产实践活动)。同时在工程专家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部分修改,增设华峰提出的部分课程,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更贴近于华峰实际的应用。在这种战略方针下,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真正做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无缝连接,缩短了“岗位过渡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CDIO教学改革。在2010届的化工专业毕业生中,华峰集团招聘了7名华峰班学生。提升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专业素养。

3.逐步建立适合CDIO工程理念的考核制度

正确、公平、合理且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对本专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应当是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和客观的评价,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行的课程考核方法主要是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教师上课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学生比较反感现行的考核制度,这是因为现行的考核方法存在比较单

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投机取巧也能获得高分而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等问题。CDIO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其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人际交流以及产品研发的CDIO全过程。采用CDIO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则应侧重能力的考核,能力本位的教学观贯穿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我们进行教改,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因此我们的考核将使用过程能力评测替代以往单一的成绩评定。

我们现阶段的具体做法是:(1)选题:在学生进入大三学习开始,从企业选出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以及近两年化工设计大赛的课题,让学生自动组成4~5人的小团队;(2)专业学习:上专业课的老师或工程师把握好主要的授课内容,然后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针对自己的课题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提问、讨论;(3)阶段性测试:上完某些知识点后,老师或者企业工程师根据学生所做的课题和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价,其中主要包括面试、答辩、自我评价、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4)中期成绩总结:这次总结是比较重要的,一般在大三上学期结束后,包括阶段性测试的成绩、平时的表现、专家化工设计大赛作品的评价、企业对学生课题的反馈等进行中期总结,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进行方法论指导,提出下学期的目标;(5)最后专业课成绩评定:最后专业课成绩进行A、B、C、D四个等级进行划分,其中阶段性测试占40%、中期成绩总结10%、企业专家评价10%、课题完成情况10%、专业综合能力20%、化工设计大赛10%。目前,整个评价体

系尚在完善中。

三 结束语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工程概念、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培养对我国高等工科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化学工业的产业化升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温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调研,发现学生在所学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和企业所需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以服务浙江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作为出发点,初步建立了温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获得了一些正面的成果,为将来进行深入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的改革尝试也为CDIO工程理念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些思路

第三篇:第31届“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暨第十期教学艺术高级研修班听课的心得体会

第31届“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

暨第十期教学艺术高级研修班听课的心得体会

2011年4月 27--28日,我和同事赶到玉林体育馆听课。这是“第31届‘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暨第十期教学艺术高级研修班”。此次大会共有8000多名教师参加,全国20多个省市有80多名优秀教师参赛,有10多名专家评委;此次大会的内容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音乐、美术等多学科讲课和说课;有专家报告和点评、示范课和评课、有高研班学员手机评课;有专题讲座和名师艺术沙龙;有精彩的才艺展和现场答辩等,内容丰富多彩。

我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北京、河北、甘肃、山西省等10多个省市的15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每节课都凝聚了参赛教师的付出与智慧,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以说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节课都很好的展现和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和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执教的 11个课题分别是二年级的《 找规律 》、《100以内数的认识》 和《秒的认识》、三年级的《小数的初步认识》、《面和面积单位》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四年级的《植树问题》 和《折线统计图》、五年级的《数学广角—找次品》和六年级的《数学广角》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整理复习》。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讲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加赛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二、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手段是开展教学活动,沟通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

学的效率。本次活动中,除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外,老师们更注重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将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起到了有效的营造 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突破教学难点的积极作用。如广西北流市北流镇城南小学的林广武老师《植树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幻灯片来动手“植树”,让学生体会到种树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从中知道两颗树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间距”,还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要求种的小树的棵数也不一样。接着教师用电脑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巧妙的把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遵循数学教学 “以小见大”的规律,既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又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15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秒的认识》一课的王庆婕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创设 “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项目刘翔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再让学生体会一分钟能够在纸上画好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其实也是可以完成一件事情的,从而让学生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三、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让师生“动”起

来。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探索的空

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用眼、用耳,以及积极的与老师同学合作探索,去主动的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在本次观摩课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都注重让学生参与,凡是能让学生 用实物和学具操作的,都做好了充分得准备,给学生提供了实际动手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两天学习,共听了15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

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观摩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在此,感谢学校领导让我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定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加努力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第四篇:第31届“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 暨第十期教学艺术高级研修班听课的心得体会

第31届“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 暨第十期教学艺术高级研修班听课的心得体会

2011年4月 27--28日,我和同事赶到玉林体育馆听课。这是“第31届‘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暨第十期教学艺术高级研修班”。此次大会共有8000多名教师参加,全国20多个省市有80多名优秀教师参赛,有10多名专家评委;此次大会的内容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音乐、美术等多学科讲课和说课;有专家报告和点评、示范课和评课、有高研班学员手机评课;有专题讲座和名师艺术沙龙;有精彩的才艺展和现场答辩等,内容丰富多彩。

我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北京、河北、甘肃、山西省等10多个省市的15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每节课都凝聚了参赛教师的付出与智慧,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以说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节课都很好的展现和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和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执教的 11个课题分别是二年级的《 找规律 》、《100以内数的认识》 和《秒的认识》、三年级的《小数的初步认识》、《面和面积单位》和《数学广角—重叠问题》、四年级的《植树问题》 和《折线统计图》、五年级的《数学广角—找次品》和六年级的《数学广角》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整理复习》

。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讲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加赛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大部分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二、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手段是开展教学活动,沟通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次活动中,除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外,老师们更注重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将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起到了有效的营造 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突破教学难点的积极作用。如

广西北流市北流镇城南小学的林广武老师《植树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幻灯片来动手“植树”,让学生体会到种树是应该注意的问题,从中知道两颗树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间距”,还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要求种的小树的棵数也不一样。接着教师用电脑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巧妙的把 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遵循数学教学 “以小见大”的规律,既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又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15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秒的认识》一课的王庆婕老师,就是抓住了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创设 “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项目刘翔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再让学生体会一分钟能够在纸上画好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其实也是可以完成一件事情的,从而让学生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三、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让师生“动”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用眼、用耳,以及积极的与老师同学合作探索,去主动的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在本次观摩课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都注重让学生参与,凡是能让学生 用实物和学具操作的,都做好了充分得准备,给学生提供了实际动手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

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两天学习,共听了15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观摩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此,感谢学校领导让我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定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加努力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第五篇:杨志今在2011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工作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2011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工作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杨志今

(2011年12月20日)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继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之后,2011年年初,文化共享工程再次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中央对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六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全民共享,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系统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全面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对肩负的历史使命责任的担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广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者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以更高的站位,充分认识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手段、更扎实的举措,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第一,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文化共享工程是党和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必须贯穿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的全过程。文化共享工程自启动实施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和系统解释,形成了以优秀舞台和影视艺术、农村实用科技、专题讲座、未成年人教育等为主体的数字资源库群,配合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国情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唱响和谐文化主旋律、营造积极健康思想舆论氛围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加工、整合一大批反映革命历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等内容的文化信息资源,依托文化共享工程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和现代传播体系,在广大基层群众中广泛、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要站在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文化共享工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具有建设周期短、覆盖广、见效快的优势,是推进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文化共享工程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大力推进服务网络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网络,在服务农村、服务基层、促进文化民生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探索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道路。按照“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的要求,在“十一五”基本实现“村村通”和县级支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市街道、社区、乡镇的服务网点建设,进一步推动广大农村的进村入户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和管理,对于巩固文化共享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改善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均衡状况,促进文化民生和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要站在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应用的快速扩张期,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日益成为举足轻重的思想文化阵地。我国网民规模已接近5亿,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作为浏览新闻、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和参与文化创造的主要渠道,青少年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文化价值取向、满足他们正当的网络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目前,我国网上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繁荣发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任务繁重而紧迫。文化共享工程以网络为主要传播渠道,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宣传、服务活动,对于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要站在推动文化科技创新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共享工程是近年来文化部推动实施的科技含量最高的文化创新工程之一,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不仅推动了各级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造就了一支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而且带动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手段创新,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良好反响。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日趋紧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代科技等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影响,密切跟踪国际发展动向,加强技术攻关和应用,对于促进文化与科技的加速融合,推动新信息环境下的文化创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打造文化系统的科技高地和人才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开局良好,为“十二五”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广大工程建设者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文化共享工程各项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科学制定了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是生产力和指南针。自2009年底开始,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即组织各方面的专家,研究、起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目前已基本完成起草工作,即将正式出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为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传播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科学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在实现和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上取得新突破、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整体性支撑,为消除数字鸿沟、增进人民福祉发挥关键性作用,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和领头雁。《规划纲要》的制定出台,将对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的更大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扎实开展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

2010年9月,文化部在9个省市启动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各试点省市对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按照文化部的有关要求,在推进免费开放、规范化管理、资源建设、技术平台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合作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为下阶段全面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上海市以东方社区信息苑为基础,完善公共电子阅览室功能配置,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区县和社区三个层级的全覆盖。通过“联网管理、连锁运行”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建设一批示范性的农民工公共电子阅览室,充分发挥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社会效益,受到广泛好评。山东省省级财政先后投入1400余万元,将全省157个县级以上文化共享工程分支中心全部纳入试点,大力开展合作共建,着力建设了一批在线影院视频、益智游戏、电子动漫书等适用性资源。广东省东莞市大力推进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快速构建与安全管理。

(三)明确提出了文化共享工程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

在今年5月山东召开的文化共享工程工作会议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文化部提出要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最近,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要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以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这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在此基础上,带动数字美术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设,丰富内容,拓展阵地,整合资源,创新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指导意见》明确了文化共享工程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为文化共享工程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四)继续保持了中央财政资金较大投入的良好势头。

政府主导、财政投入是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十一五”时期文化共享工程快速推进的一条基本经验。为推动“十二五”时期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文化部就反复与财政部沟通协调,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2011年下半年,中央财政下达了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专项资金共计3.2亿元,使文化共享工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保持了中央财政资金较大投入的良好势头。

(五)切实加强了资源建设力度。

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工作,2011年全年资源建设总量达28.4TB,为历年最高,其中,国家中心7TB、地方21.4TB。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总量累计达到136.4TB。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明显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升。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加大整合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等专题资源,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译制工作,启动并完成了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推动了国家中心与各省级分中心的联合编目工作。各地加大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顺利完成,2011的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六)积极推进了技术平台建设和工作队伍的培训工作。

国家中心研究制定了《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文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方案》,积极推动县级支中心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升级。各地结合实际,在构建先进、适用的技术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一些制约文化共享工程发展的技术难题正逐步得到有效解决。文化共享工程基层工作队伍培训工作有序推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文化共享杯”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竞赛。

(七)大力推动了面向基层的惠民服务工作。

文化惠民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本质要求。一年来,文化共享工程坚持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大力开展基层服务,服务人次达1.6亿,为活跃广大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中心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以及传统节日、春耕、暑期等,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服务活动,大力推广云南“农文网培学校”经验,配合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多举措地加强了面向农民工、未成年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惠民服务,推动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值得充分肯定。这些工作都涉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和长远,它们有序推动,为“十二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抓住重点,扎实做好2012年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

201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中央将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将进入深入实施阶段。新的一年,我们要乘着六中全会的东风,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

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加快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中西部省份要用好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抓紧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东部省份要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按照文化部下发的配置标准,加大力度,确保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2011街道、社区、乡镇电子阅览室设施升级工作。积极推进免费开放,着力推出一批优质、适用资源,建立健全制度和规章,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未成年人上网管理,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绿色、便捷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根据规划,2012年年中,中央财政将下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第二笔专项资金,完成已配备文化共享工程设备的所有街道、社区、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硬件升级工作,各地应提早计划,早做准备,加快实施,力争明年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重在“消除盲点”,实现100%全覆盖。按照“十二五”期末完成文化共享工程覆盖全国50%以上家庭的规划目标,加强与广电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推进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确保这项工作在明年有大的突破。

(二)以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和建设力度。

能否向基层群众源源不断地提供满足群众需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数字文化产品,是关系文化共享工程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增加了对东部各省的资金支持,2011年专项经费达到1.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资源建设的总投入超出2600万元。2012年资源建设的重点包括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译制和“进村入户”专项资源四个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资源建设的项目策划与实施管理,突出特色,注重原创,力求精品。加大与博物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艺术表演团体等单位的资源整合,引入更多的中小学教辅课件、新电影资源,加强普遍适用类资源建设的力度,加快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文化民生的公共 数字文化资源基础库群。文化共享工程与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数字资源建设应各有侧重、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群众需求调研,建立需求反馈机制,提高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三)以基层服务为根本,进一步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社会效益。

“建好”“管好”“用好”是文化共享工程的三大环节,做好服务是文化共享工程的根本。近年来,文化共享惠民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成绩是主要的,但在部分地区也存在着“建而不管”“建而不用”的问题。要把基层服务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的重中之重,加强督促检查,完善管理和评估机制,切实抓紧抓好。以农民工、未成年人等为重点,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我国目前约有2.4亿农民工,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尊重和满足农民工群体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提升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是下一阶段要着力做好的工作。要结合实际,采取“请进来”“送进去”等措施,把农民工吸引到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基层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中来,把优质的资源和服务送到他们身边,使文化共享工程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使农民工能与城市居民一样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要特别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整合、定制一批绿色、适用的专题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服务活动,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要结合重要节日、假日和国家重大事件,精心打造影响大、范围广、群众参与多的基层文化服务活动品牌。要通过“网络培训学校”等形式,大规模开展信息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十二五”期间培训总量不少于3000万人次的工作任务。

(四)以发展高新、适用技术为手段,进一步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的传输、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与科技的融合,引入“云计算”等最新适用技术,提高工程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加强需求的自动采集与分析,提高信息服务的时效性、互动性、针对性与便捷性,降低系统运行维护成本。进一步细化“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文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方案,积极开展试点,探索新型技术服务模式。以实现基本信息管理、用户上机行为管理和运行服务数据的自动采集汇总功能为重点,做好公共电子阅览室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结合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的网站建设,目前,国家中心、省份中心已全部建有网站,下一步的建设重点是各地的市、县级支中心。网站建设应突出特色,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访问率和利用率。

(五)以网络培训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推进人才培训工作。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十二五”期间,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工作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培训的优势,结合文化部组织实施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文化共享工程的师资培训和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国家中心要制定培训规划,编写培训教材,完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国家中心要重点做好师资力量的培训,各省要组织好本地区的培训,有条件的地区要组织开展工作人员的全员培训。根据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地市级、县级支中心要逐步配备不少于5人的工程专职人员,乡镇、街道要配备不少于两人的专职人员,村、社区要有一名专、兼职的技术能手,各地按照规划的要求,逐步将工作人员配备到位。

(六)以机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工程管理。

继续深入总结“十一五”建设经验,进一步建立、完善领导机制和跨部门、跨系统协调机制,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组织领导。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的要求,以机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量化考核评估指标,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结合三馆免费开放工作,落实好运行维护经费,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2011年全国CDIO工程教育改革会议暨教育部CDIO高级研修班”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全国CDIO工程教育改革会议暨教育部CDIO高级研修班”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